思修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思修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思修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思修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思修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才素质的基础是( ) A、德 B、智 C、体 D、美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爱国主义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3、下面各项对“慎独”理解正确的有( ) A、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 B、在有人看见的情况下严格要求自己 C、仍对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D、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坏事的可能而不做坏事。 4、人的本质属性是( )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地缘属性 D、业缘属性 5、下列各句不反映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内容的是( ) A、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不学礼,无以立 D、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6、使人们自觉遵循和践行道德原则规范的有效途径是( ) A、一切道德传统 B、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C、随心所欲地选择道德行为 D、靠国家强制力来维护道德原则规范 7、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 A.党中央 B.国务院 C.广大人民群众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8、刘迪,6岁,在北京幼儿园学习绘画数年,1989年夏天,某机构组织儿童绘画展,刘迪的画被选中参展,并获得一等奖,得奖金1000元。此时刘迪父母已离异,其母张某为刘迪的监护人,刘迪之父每月给刘迪100元抚养费。1000元奖金应归( )所有。 A 刘母 B 刘父 C 幼儿园 D刘迪 9、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年制定的宪法。 A.1949 B.1950 C.1952 D.1954 10、( )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制度。 A.民族自治制度 B.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族平等制度 1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 )。 A.权利 B.权力 C.义务 D.权利和义务 12、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性爱、理想和经济基础 B、性爱、理想和社会地位 C、性爱、理想和责任 D、性爱、理想和道德 13、我国继承法规定,继承人对于被继承人生前的合法债务( )。 A.应当负责全额偿还 B.可以负责全额偿还 C.可以不负责偿还 D.应当在遗产的实际价值范围内负责清偿 14、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 )处罚。A.可以免除 B.应当减轻 C.可以减轻 D.应当从轻 15、中学生某甲,1983年4月5日生。1998年3月28日,他故意把一同学打成重伤,某甲对于他的这一行为( )。 A.应负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B.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C.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D.不负刑事责任 二、多项选择题:在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可分为( ) A、社会政治理想 B、道德理想 C、职业理想 D、生活理想 E、个人理想 2、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做到以下几点是十分必要的( ) A、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 B、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 C、不管其它只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 D、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E、把物质追求放在首位 3. 结婚的法定条件有( ) A、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B、必须达到法定婚龄 C、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D、满足结婚的禁止条件 E、双方家长同意 4、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正确的说法有 ( ) A、18周岁以上的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B、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C、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事行为能力人 D、60周岁以上的公民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E、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 5. 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有( ) A、讲法律 B、讲感情 C、讲程序 D、讲法理 E、讲证据 三、判断正误题: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崇高理想要从平凡工作做起。( ) 2、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是,报效祖国之心没有差别。( ) 3、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是泾渭分明的两种心理状态。( ) 4、衡量人生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 5、网络是一个虚拟时空,因此无需道德规约。( ) 6、道德和法律是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 7、张某和妻子离婚,女儿经法院判决由妻子抚养,故张某和女儿在法律上就脱离了父女关系。( ) 8、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对立统一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9、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一律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 10、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过失犯罪。( )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简要回答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2. 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3. 紧急避险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4. 如何正确认识理想和信念的关系? 五、材料分析、案例分析:(25分) 1、材料分析:(12分)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联系实际阐述如何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四有”新人。 2、案例分析(13分) 李某在湖南工作,将座落在济南的祖遗房屋二间借给王某使用。王某自住一间,将另一间租给宋某居住,每月租金50元。后来李某得知此事非常不满,王某声称,房屋借给我后,如何使用我有权利。因此,李某起诉法院,要求收回借房并请求王某支付出租房屋所得的2500元租金。 试问:本案应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B 2 .A 3.D 4.B 5.D 6.B 7.C 8.D 9.D 10.C11.D 12.C 13.D 14.B 15.A 二、 多选题: 1.ABCD 2.ABD 3.ABCD 4.ABCE 5.ACDE 三、判断题: 1、V 2、V 3、X 4、V 5、X 6、V 7、X 8、V 9、X 10、X 三、 简答题 1、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3、紧急避险必须具备的条件: (1)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危险而采取的。 (2)必须是对正在发生的危险而采取的。 (3)必须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 (4)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4. 理想和信念的关系:(要点) 一个人的理想体现着一个人的信念和追求,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没有信念,理想就可能发生动摇,也就无法转化为行动。信念可以使人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获得一种强有力的精神力量,尽管理想的实现有时很艰难,但艰难中有希望。 四、 论述题 1、答:(1)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努力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现代中国人应努力把做“四有”新人作为自己人生修养的目标,使自己成为现代社会全面发展的新人。(3分) (2)有理想就是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着共产主义的长远目标不断前进。这就要求我们以国家民族大业为已任,为振兴中华而不懈奋斗。(3分) (3)有道德就是要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我们正确对待和处理个人与集体、国家的关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有力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3分) (4)有文化就是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正确认识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拥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硬本领。 (5)有纪律就是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与自己工作和生活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这就要求我们有法治观念,纪律观念,以实际行动促进良好秩序的形成和维持。(1分) 五、 案例分析 1、借用合同是单务合同,借用人接受借用物后,只有义务,借用人未经出借人同意,不得将借用物转借他人,不得转租他人,更不得从转租获利,根据这点,王某未经李某同意,根本无权转租他人。(5分) 2、未经出借人许可,转借、转租借用物可以引起借用合同的终止。因此,出借人李某有权解除合同收回房屋。(4分) 3、本案应判令王某返还房屋两间,将2500元租金交还李某。(3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三(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 A、知识渊博 B、品质高尚 C、德才兼备 D、知行统一 2、社会主义荣辱观是 的主要组成部分。( ) A、科学发展观 B、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C、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D、社会主义道德观 3、对吃穿住用的构想以及对爱情婚姻家庭方面的追求目标,是人们的( ) A、生活理想 B、职业理想 C、道德理想 D、社会理想 4、爱国主义的基础是( ) A、爱国情感 B、爱国思想 C、爱国行为 D、爱国言语 5、人的本质属性是( )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地缘属性 D、业缘属性 6、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 () 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A、是否促进个人的发展 B、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是否促进生产关系的改善 7、 关于“大学生与诚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B、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C、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D、诚信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保障、 8、 下列表述不属于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内容的是( ) A、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不学礼,无以立 D、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9、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是以( ) A、集体主义为原则 B、享乐主义为原则 C、等价交换为原则 D、公平竞争为原则 10、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主体 A、国际组织 B、国家 C、跨国公司 D、经济联盟体 11、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 ( ) A、文明礼貌 B、遵纪守法 C、助人为乐 D、保护环境 12、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 ( ) A、具有领域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B、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C、具有岗位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D、具有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13、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依照集会游行示威法的规定( ) A、向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获得许可 B、向上级机关提出申请并获得许可 C、向本单位提出申请并获得许可 D、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并获得许可 14、职业生活中最主要的法律有 ( ) A、劳动法和公务员法 B、劳动法和婚姻法 C、组织法和公务员法 D、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公务员法 15、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 A、人民群众 B、中国共产党 C、人民代表大会 D、司法机关 二、多项选择题:在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每小题3分,共15分) 1、对于理想的错误认识有( ) A、理想理想,有利就想 B、没有理想的人一样生活得很开心 C、理想是明天的,只要今天过的好就可以了 D、理想的实现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 E、理想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 2、关于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说法正确的有( ) A、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B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C、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D、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E、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爱国主义已经过时了。 3、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正确做法是( ) A、向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获得许可 B、交纳必要的经费 C、必须有负责人 D、负责人必须在举行日期的5日前向主管机关递交书面申请 E、因为是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所以不需要另行申请。 4、处理劳动争议的途径有( ) A、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劳动争议 B、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C、调解不成的,当事人一方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D、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E、发生劳动纠纷,可以直接向人们法院起诉。 5、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的条件有( ) A、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B、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 C、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D、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E、法律规定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 三、判断正误题: 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主观条件。( ) 2、网络是一个虚拟时空,因此无需道德规约。( ) 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今天,应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 ) 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崇高理想要从平凡工作做起。( ) 5、劳动法的适用范围是除公务员外的所有劳动者。( ) 6、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提高,都是大学生从事未来职业活动所必需的。( ) 7、第九届全人大第二次会议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 ) 8、特殊侵权民事责任与一般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区别在于,它不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 9、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即丧失了权利的制度。( ) 10、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行为。( )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的途径有那些? 2当代大学生怎样树立诚性品质? 3、公民的基本权利有那些? 4、简要回答犯罪的基本构成要件?五、材料分析、案例分析:(25分) 1、材料分析:(12分) 2000年至2002年,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昌平支行陆续向中国石油大学的23名学生提供了数额不等的助学贷款,并签署了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信用助学借款合同。这23名学生毕业前夕又与银行签订了国家助学贷款补充合同,规定了毕业后具体的还款数额、期限及还款方式。按约定,这23名学生须从毕业当年9月起开始分期偿还借款本息。如果连续3个月未偿还本息,建行将有权解除合同。由于23名学生未按合同规定归还贷款,该行于2005年将这23名学生告上了法庭,要求解除双方借款合同,并要求学生归还所借款项的本息,12月28日,北京昌平区法院正式受理此案。 (1)你是如何看待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昌平区支行的起诉和大学生欠款行为的? (2)大学生的诚信道德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案例分析(13分) 案情:张某在一风景区旅游,爬到山顶后,见一女子孤身站在山顶悬崖边上,目光异样,即心生疑惑。该女子见有人来,便向悬崖下跳去,张某情急中拉住女子衣服,将女子救上来。张某救人过程中,随身携带的价值2000元的照相机被碰坏,手臂被擦伤;女子的头也被碰伤。张某将女子送到山下医院,为其支付各种费用500元,并为包扎自己的伤口用去20元。当晚,张某住在医院招待所,但已身无分文,只好向服务员借了100元,用以支付食宿费。次日,轻生女子的家人赶到医院,向张某表示感谢。 问题:(1)、张某与轻生女子之间存在何种民事法律关系? (2)、张某的照相机被损坏以及治疗自己伤口的费用女子应否偿付?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c 2.d 3.a 4.a 5.b 6.b 7.d 8.d 9.a 10.b 11.b 12.b 13.a 14.a 15.a 二、 多选题: 1.abc 2.abcd 3.acd 4.abcd 5.bcde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 简答题 1、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2分) 途径:增强爱国的深厚情感;确立报国的崇高志向;增长报国的才干;坚持报效祖国的积极行动(3分)2、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2分);大学生只有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才能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3分) 3、平等权;政治权利与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监督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权利。(5分) 4、犯罪主体;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5分) 五、 案例分析 1、国家实行助学贷款以来 帮助无数大学生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大多数大学生信用状况良好,积极还贷。也有少数大学生诚信缺失。本案23名大学生由于没有按合同约定还款而被告上法庭,银行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学生既有还款困难者,也有音信全无者,但无论如何,逃避不是办法。(6分) 案例向大学生警示了诚信教育和 行动的重要性。大学生只有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把诚信作为高尚的 人生追求、良好的行为品质和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才能肩负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使命。(4分)结合案例,言之成理即可。 2、(1)存在无因管理的法律关系,(4分) (2)该女子应该支付,因为是管理人在管理女子事物过程中遭受的损失;(5分) (3)可以请求女子支付,因为是为 该女子垫付的必要费用。(4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四(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人的素质中,不属于思想道德素质的是( ) A、政治素质 B、心理素质 C、科学文化素质 D、道德素质 2.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 ) 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体现。 A、实现必然性 B、不可实现性 C、超越客观性 D、实现可能性 3.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 () 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主体 A、国际组织 B、国家 C、跨国公司 D、经济联盟体 4.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行为三个方面,其中( )是灵魂。 A、情感 B、思想 C、行为 D、意志 5.人生观的核心是( ) A、人生价值 B、人生目的 C、人生态度 D、人生信仰 6.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A、是否促进个人的发展 B、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是否促进生产关系的改善 7.下列各句不反映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内容的是( ) A、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不学礼,无以立 D、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8.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 ) A、传统 B、语言 C、公有制 D、劳动 9.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 ( ) A、文明礼貌 B、遵纪守法 C、助人为乐 D、保护环境 10.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指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产( ) A、情节轻微尚不够行政处罚的行为B、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C、情节轻微尚不够民事处罚的行为 D、情节轻微尚不够经济处罚的行为 11.职业生活中最主要的法律有 ( ) A、劳动法和公务员法 B、劳动法和婚姻法 C、组织法和公务员法 D、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公务员法 12.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 ) A、法律执行 B、法律适用 C、法律制定 D、法律遵守 13.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 ) A、人民群众 B、中国共产党 C、人民代表大会 D、司法机关 14.我的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最高人民法院 D、中央军事委员会 15.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 ) A、民事权利能力 B、民事行为能力 C、民事责任能力 D、民事法律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 )的一门课 程。 A、世界观 B、人生价值观 C、道德观 D、法制观 E、利益观 2. 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应坚持的原则( ) A、平等 B、诚信 C、宽容 D、猜疑 E、互助 3.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有( )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服务群众 E、奉献社会 4.法律遵守是指 ( ) A、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 B依法承担法律责任C、依法宣传法律知识D、依法学习法律知识 E、依法履行法律义务 5.行政处罚的种类有( ) A、警告、罚款 B、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C、责令停产停业 D、行政拘留 E、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三、判断正误(将对的打“”错的打“”并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 1. 理想的形式是主观的,但理想的内容是客观的。( ) 2. 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 3. 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因此,报效祖国之心也有差别。( ) 4. 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是泾渭分明的两种心理状态。( ) 5衡量人生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所作的贡献的大小。( ) 6. 道德和习惯是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 7.道路交通安全法基本原则主要有依法管理原则和以人为本原则。( ) 8.劳动法的适用范围是除公务员外的所有劳动者。( ) 9离婚从法律上解除了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因此而消除,故离婚后父母对子女没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 10.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了权利的制度。( ) 四、简答题 (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及其构成要件? 2.简述刑罚的概念及其特征。 3.简述人生观的含义及其内容。 4.作为一种道德原则,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五、材料分析、案例分析:(25分) 1. 材料分析(12分)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必须认识到,如果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人们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这强调了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重要性。请回答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试论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道德的必要性。 2.案例分析:(13分) 刘甲与刘乙系同村邻居。1998年4月20日,两人为了宅基地的问题发生争执,刘甲首先出手打了刘乙胸部一拳,刘乙随之还击,猛击刘甲的脸部,致刘甲鼻梁骨折、右眼部红肿并伴有少量出血,经医院治疗花去医疗费3000余元。刘甲要求刘乙赔偿医疗费及误工损失共计人民币4000元,刘乙以刘甲首先出手打他为由拒绝赔偿。1998年8月20日,经乡司法助理员调解,刘甲与刘乙达成赔偿协议,由刘乙赔偿医疗费及误工损失共计人民币3500元,于同年8月底一次性付清。事后,刘乙未按照协议支付赔偿款,刘甲多次催讨未果,于1999年6月15日再次找乡司法助理员要求解决。在乡司法助理员表示无能为力后,刘甲就决定向法院起诉。可是乡司法助理员说:“你现在才想到去法院起诉,已经超过诉讼时效,法院是不会受理的。” 请你根据法律规定分析乡司法助理员的话是否正确。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A 2 .B 3.B 4.B 5.B 6.C 7.D 8.D 9.B 10.B 11.A 12.C 13.A 14.A 15.A 二、 多选题: 1.ABCD 2.ABD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