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云阳盛堡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 诗词曲五首(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重庆市云阳盛堡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 诗词曲五首(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5课 诗词曲五首【导学目的】1、 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落实背诵要求;2、 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把握词的意象,感受词作的意境;3、 在想象与拓展中,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知识链接】 一简介宋词词,是一种配合乐曲用来歌唱的诗体,产生于隋唐,宋朝进入兴盛时期,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豪放词派与婉约词派是我国古代词的两大流派。婉约词派产生较早,代表人物有欧阳修、柳永、李清照等。苏轼开创了豪放词派,其词题材广泛,表现方法以铺叙、直抒为主,风格大气、恢宏,这是相对于柳永的婉约派来说的,他的词少了一份缠绵绯恻,多了一份豪迈与豁达。二作者及词背景。苏轼(1037-1101)字 ,号 ,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出身于一个有文化的家庭,是豪放派的创始人,他与父亲 ,弟弟 ,后人合称“ ”。水调歌头,词牌名。三词作背景: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个时他是密州太守,当时他在政治上处镜不得意,理想和现实发生矛盾,生活上,丧妻别子,和弟弟字由(苏辙)已七年没有团聚在一起,心情郁闷,行影孤单。但作者并没有因此幻想脱离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苏东坡的词,境界开阔,想像奇特,在宋词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水调歌头,更是不同寻常。请看清代评论家胡仔对它的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自主学习】(一)诵读 1、字正腔圆地读,并给下列字注音。(自由朗读) 兼( ) 阙( ) 琼楼玉宇( ) 不胜( ) 绮( ) 婵娟( ) 2、有板有眼地读。(体会声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 3、有情有味地读。(在小组长带领下,各种方式的读) (二)疏通文意 1、结合注释,独立理解词前小序和词的上下两阙的大意。(词分上、下两阕) 2、词语检测:达旦: 把酒: 琼楼玉宇: 不胜: 起舞弄清影: 婵娟: (三)研读课文1、读小序:思考小序交代了什么信息?明确:交代写词的时间及缘由。2、分别概括词的上阙和下阙的内容。上阕:矛盾心理:表达对“天上”的向往,对现实的不满和解脱;对人间生活的热爱(思想归宿)。 下阕:回到现实,积极心态,互相祝福,表达对兄弟子由的思念之情。 【合作探究】、全诗以问句开篇,上阕问什么?开头四句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 的向往的心理状态?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呢?原因:在人间,作者孤独、寂寞,感受到的只是失意与别离的折磨2、词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词人的内心矛盾?(既向往上天又留念人间的矛盾心理)明确:“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无眠人是谁?为何无眠? 明确: 夜已深了,失意和离愁,涌上心头,使词人难以成眠。4、下阕是 问 引起“离人”的无眠。作者想通了“ 月有阴晴圆缺 , 人有悲欢离合 ” 是自然和人生的规律,自古皆然,是任何人无法抗拒的。既然离别不可避免,词人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