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学史的文体分类及其流变 佴荣本 文体分类是撰写文学史必先解决的问 题 不论文体分类存在多少麻烦 文学史家总 是选择某种分类方法 事先在心中有某种临 时性的目标或模式 文体分类是文学史研 究的基础 没有文体分类 无法开展文学史的 叙述 没有文体流变的阐释 就没有真正的文 学史 一 综观古今中外关于文体与文体分类的诸 多叙述 我们感到 文学史中的文体研究有两 个特点 一是它的重要性 文体研究在文学史 中的地位极为重要 它往往成为文学史家关 注的中心 二是它的复杂性 文学史中的许多 文体研究都具有相当的价值和意义 但又都 有某种不足 这两个特点与文体的性质 文体 分类的特征密切相关 什么是文体 我们认为 文体是文学作品 的语言形态 结构形态 表述形态诸要素的有 机统一 它是文学作品的体式和类型 如果把 类型简称为类 那么体式就可以称为亚类 亚 亚类 文体研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正是由文体 的性质所制约 艾布拉姆斯在他的名著 镜与 灯 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一书中提 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家 作品 世界 读者等四个要素构成的 在这四要素中 作品 处于中心地位 作为文学作品的语言形态 结 构形态 表述形态诸要素的有机统一体的文 体 集中显现文学作品的审美特性 文学史研 究以历史与美学观点相统一的方法历史地考 察文学作品的审美特性及其变迁 文体也就 必然成为关注的中心 正如有的作家所描述 的那样 文体是个性的外化 文学观念的 变迁表现为文体的变迁 文学创作的探索表 现为文体的革新 文学构思的怪异表现为文 体的怪诞 文学思路的僵化表现为文体的千 篇一律 文学个性的成熟表现为文体的成熟 文体是文学的最为直观的表现 没有文 体 文学作品便不复存在 文学史也无从谈 起 文体史最集中体现了文学史的特殊性 从 某种意义上说 一部文学史也是各种文体兴 衰嬗变的历史 人们在文学史研究中 常常以 占一定历史时期主导文学地位的文体作为文 学发展史上的标志性阶段 如在中国文学史 研究中有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之说 当然 在文学史研究中 不仅要关注占主导地位文 体的流变 也要注意非主导地位的文体的流 变 更不能忽略那些对后来新文体的形成发 展有重要影响的处于萌芽状态的文体 我们 可以从文学观念 文化思想 社会生活的大视 角中考察文学的变迁 文学史的叙述亦可以 有不同方式 但文体流变应始终是研究者关 注的中心 专门的分体文学史如小说史 诗歌 史 散文史 戏曲史等是如此 通史类的文学 史是如此 文学史中的作家作品研究也是如 361 1994 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此 以史的视角分析作家作品 不仅要说出作 家写过哪些作品及作品的意蕴 更要说出意 蕴如何通过文体得以显现 指出作家作品对 于文体的新创造新贡献 如果说文体的性质使文体流变成为文学 史关注的中心 那么 文体及文体分类的特征 则使得文学史编撰所需要的文体分类成为可 能并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 特征之一 文体分类的相对性 文体 的分类受到过意大利著名美学家克罗齐的质 疑 他在谈论喜剧时指出 柏拉图 亚理斯多 德 霍布士 康德等人对喜剧的界定都是一些 含混的字眼 他们无法用逻辑的方法下喜 剧的定义 谁会用逻辑的方法定一个界 线 来划分喜剧的与非喜剧的 笑与微笑 微 笑与严肃呢 或是把生命所流注的有差别而 却又相衔接的整体 割成无数分得清楚的部 分呢 克罗齐把文学分类的相对性特征延 伸至一个极端 我们认为 文体世界是一个个 复杂丰富 形态各异的精神个体性存在 选择 不同的视角 依据不同的标准 文体分类的结 果也就不同 二分法 以文体的语言有韵无 韵为标准 三分法 按摹仿所用的媒介 所取 的对象 所采的方式的不同为参照 四分法 依据作品的形象塑造 结构安排 语言运用等 方面的不同进行分类 一些文体亚类的划分 更是令人眼花缭乱 如诗歌的分类 有的以不 同的抒情言志方式把诗歌分为叙事诗 抒情 诗 有的以是否有一个较为严格的组织结构 和规范设计把诗歌分为古诗 格律诗 自由 诗 有的以每句诗采用的字数把诗歌分为四 言诗 五言诗 七言诗 杂言诗 有的以特定的 时代产生出的特定诗歌形态分出楚辞 汉乐 府等 也有的把内在结构与外在形态均有很 大差异的诗歌分为诗 词 曲 认为词为诗之 余 曲为词之余 又如小说的分类 有的按运 用语言的差异把小说分为文言小说 白话小 说 仅以文言小说来说就有若干种分法 明 代胡应麟把小说分成六类 曰志怪 曰传奇 曰杂录 曰丛谈 曰辩定 曰箴规 清人纪昀在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中分小说为杂事 异闻 琐语三类 鲁迅在 中国小说史略 中将纪昀 与胡应麟的分类作一比较后提出自己的分类 看法 校以胡应麟之所分 实指两类 前一即 杂录 后二即志怪 第析叙事有条贯者为异 闻 钞录细碎者为琐语而已 传奇不著录 丛 谈辩定箴规三类则多改隶于杂家 小说范围 至是乃稍整洁矣 文体分类的相对性不仅通过分类的多样 性而且通过不同文体的互渗性表现出来 分 类后的文体往往互相包容 互相渗透 甚至出 现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难分难解的情况 离骚 是公认的我国古代长篇抒情诗 诗人 的崇高理想和炽热感情迸发出异常灿烂的光 彩 但是其中的叙事成分又很多 几乎可以 看作诗人的 自叙传 它曲折尽情地写出了 诗人大半生的思想和行事 红楼梦 作为 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当属叙事一类 但作品 又包含了诗 词 骚 赋乃至灯谜 对联等各式 抒情文体 当代美国汉学界有不少关于中国 叙事文学中的抒情境界问题的研究 如高友 工教授20多年前就曾提出 中国小说中的 抒情境界问题 余国藩教授的论文 情僧的 索问 红楼梦 的佛教隐意 亦体现这方 面的成果 叙事与抒情在同一文体中的交融 极为普遍 因为文学作品往往是再现与表现 的统一 叙事与抒情的统一 不同文体交织融 合的表现形式很多 歌德的诗剧 浮士德 亦 剧亦诗 明显兼有两大文类的特征 散文诗既 是散文又是诗 寓言既具有小说特征又具有 散文特征 特征之二 文体分类的先导性 文学 的历史不是一系列文学概念范畴的逻辑展 开 而是以一个个体现 精神个体性的形式 的具体可感的文体呈示在我们面前 没有文 体分类 色彩斑斓的文学史可能是混沌一片 461 1994 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事实上 如果没有文体分类 就不可能撰写出 文学史 文学创作论中有 文章以体制为先 即文体认识在先 文学创作在后的说法 文学 史研究也是如此 文学史的考察要以对文学 与文体的认识为先导 克罗齐指出 从希腊 文明到意大利文艺复兴这样一个漫长历史时 期内不存在美学科学 这并不是说当时的人 们没有关于诗或艺术的一般概念 如某些人 所想的那样 这种说法本身在认识形式上就 是荒谬的 因为认为精神没有对自身的感知 没有基本的概念 这在思想史的任何时期是 都不可思议的 与事实也是完全抵触的 因此 人们研究古希腊文学史 必须在接触大 量文学史资料的基础上形成关于诗的概念以 及关于诗的分类的认识 而后才能展开对荷 马的史诗 埃斯库罗斯的悲剧 阿里斯托芬的 喜剧等作家作品的论述 中国古代人心中的 文体形态很多 昭明文选 文心雕龙 等关 于文体的三十几种分类反应了当时人们对于 文体认识的实际 今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 虽然要有关于现代文学观念与文体分类的认 识 但不能按照现代文学观念去划分古代的 文学范围 也不能按照现代的文体分类方法 划分古代文体的类别 而是要顾及古代人的 文学观念 古代人 关于诗或艺术的一般概 念 去划分古代文学的文体类别 展开古代 文学史的论述 特征之三 文体分类的变易性 这一 特征的形成主要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 人们对于文体的认识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之 中 纵观文学研究的历史 人们每提出一次新 的文体概念 都是对文体的一次新的发现 即 使某种文体概念只是对于特定时期的特定文 体的概括 普遍性永久性并不强 也有其价值 和意义 第二 文体自身的发展变革处于一个 动态的过程之中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 察 其一 每一文体流变都有孕育 诞生 发展 乃至成熟的发展历程 以中国古代戏剧来说 王国维认为 真正之戏剧 起于宋代 任二 白在 唐戏弄 中认为戏剧在唐代大体完备 不论哪种说法都承认中国古代戏剧从巫觋 俳优 百戏 到 真正之戏剧 产生 经历了相 当长的发展历程 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 特点 因而可以有不同的称谓 其二 每一文 体发展至成熟之时就会为自身的某些规范所 束缚 而规范一旦成为僵死的教条 某一文体 或衰落或终结必然随之发生 例如 中国文学 史上的骈体文与八股文的命运就是如此 任 何一个较为成熟的文体都要不断吸取新的东 西才能保持生命的活力 变易性乃是文体生 命永不枯萎的内在需求和保证 其三 每一新 文体的产生常常是旧文体的蜕变或多种文体 相互作用的结果 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和文 学实践经验的累积 旧文体如果不断汲取新 的因素就可能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 孕 育出新的文体 文体间的相互作用 或者是文 体与其它艺术要素的融合 也会产生新的文 体 我国古代的四言诗到五言诗 七言诗 后 出的诗体都是在前一种诗体的基础上孕育诞 生 词的产生是诗在其发展过程中汲取 顺应 其它艺术特别是音乐艺术要素的结果 20世 纪以来出现的电影文学这一新的文体是在小 说 戏剧 散文 诗歌诸文体的基础上 吸取无 声电影 有声电影的独特表现形式和语言 如 蒙太奇等 而产生的新的文体 电影剧本既是 拍摄电影的文学基础 也是可供阅读的文学 作品 特征之四 文体分类的稳定性 从文 学史的历史长河考察 文体及文体分类总是 处于变易的动态过程之中 从文学发展的具 体时段甚至是较长的历史时段看 某种文体 的变易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文体的结构 语 言 叙述等呈现出相当的稳定态 因此 我们 在叙述文体变易性特征的时候 同时要看到 文体分类的稳定性 这一特征使文学史研究 中文体分类成为可能 韦勒克认为 文学类 561 1994 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型的理论是一个关于秩序的原理 它把文学 和文学史加以分类时 不是以时间或地域 如 时代或民族语言等 为标准 而是以特殊的文 学上组织或结构类型为标准 结构决定功 能 结构形态既是组成文体的要素也是决定 文体的重要因素 结构形态一旦形成便具有 相当的稳定性 例如 中国古代由 诗经 为代 表的四言诗体发展至五言诗体 一字之增 标 志着诗体内在组织结构的突变 从节奏形式 上看 五言诗体变为 二一二 或 二二一 节 奏 或者说是 二三 节奏 从语义方面看 五 言诗体的每一单句基本上可作为一个独立的 表意系统 不像四言诗非两句合成一完整语 义单位 纵观四言诗发展至五言诗的历史过 程 我们看到成熟的五言诗体的形成经历了 很长的历史时期 而四言诗的结构形态有着 相当的稳定性 占据诗坛主导地位数百年之 久 文体分类是复杂的 翻开迄今为止的任 何一部文学史 没有公认一致的文体划分 以 小说文体的亚类型划分来说 美国学者韦斯 坦因曾有力地批驳过学界流行的各种划分方 法 可是自己却拿不出一套 术语前后一致 符合常理 的新方法来取而代之 但是 这 并不妨碍文学史研究者在把握文体与文体分 类特征的基础上 事先在心中 确立某种原 则和方法 着手具体的文体分类 展开不同文 体流变的论述 二 在文学史研究中 文体流变的阐释是其 中的重点 文学史要论述文体变迁的种种复 杂现象及其原因 探寻内在的规律 揭示文体 发展的本来面目 同时也为人们尽可能自觉 地去创造条件促使文体的发展 出新 繁荣提 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这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 工作 各种文体的变化既有内在的原因 又有 复杂多变的社会历史文化的原因 也许鉴于 文学史中文体流变研究的重要与复杂 以及 文体流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文体发展的历 史被认为 无疑是文学史研究中最有前途的 领域 我们认为 文体流变的历史研究可 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 考察文体自身内在要素变化运动 的轨迹与文体间的交互影响 语言形态是构成文体的要素之一 语言 作为社会现象 同时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 毫 无疑问随着社会生活进展的步伐而发生变 化 语言和社会都是变数 它们互相影响 互 相作用 互相制约 互相接触而引起互相变 化 历时语言学就是要研究语言的这种历史 变化 就世界范围来看 各民族的语言都有自 己发展的历史 都有从古代语言演进为近代 语言的过程 在文学发展历史上 也都有一个 由古代语体向近代语体演变的过程 中国古 代小说就语体而言有文言和白话两种 用古 代书面语言写小说 从古代一直延续到近代 与后来用近代语言的口语写成的小说并行 形成两种语体小说相互对峙又相互渗透的文 学现象 直到 五四 时期 出现文言与白话之 争之后 白话文体在文学创作中占据主导地 位 语体的变化成为新的文体如自由诗 话剧 产生的主要内力 结构形态的变化是文体流变的另一个主 要内力 法国文学批评家茨 托多罗夫认为 任何作品都被认作是一种抽象结构的展现 是这结构具体铺展过程中各种可能性中的一 种可能性的体现 只有从结构的层次上才 能描绘文学的演变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 考察文体的结构形态的演变 其一 注意文体 结构要素的变化 中国古代诗歌由四言诗发 展至五言诗 不只是诗句的一字之增 它显示 出诗句的内在结构产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在 古代戏曲剧本中 人物的科介 宾白 歌曲等 成为戏曲文体结构形成的基本要素 戏曲结 构形态的演变明显地体现在这些要素的变化 661 1994 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之中 王国维在 宋元戏曲史 中列专章论述 元剧之结构 认为 杂剧之为物 合动作 言 语 歌唱三者而成 故元剧对此三者 各有其 相当之物 其记动作者 曰科 记言语者 曰 宾 曰白 记所歌唱者 曰曲 并具体对上 述要素进行了详细而切实的分析 其二 注意 文体结构线索的变化 李渔在论述戏曲结构 时提出 立主脑 之说 古人作文一篇 定有 一篇之主脑 主脑非他 即作者立言之本意 也 传奇亦然 此一人一事 即作传奇之主 脑也 传统的中国叙事文体主要以人物事 件作为结构的主线 这显然与现当代叙事文 体的结构线索有很大的差异 有的现当代作 品以人物的心理或深层心理为线索来展开叙 述 有的以隐喻 象征作为结构线索 替代传 统的矛盾冲突 单一的线型的结构形态发展 为复合的 网状的结构形态 这些都是文 学史家在论述文体流变时应该揭示的 叙述形态的变化是文体流变的又一内部 动力 叙述形态主要体现在叙述人的口吻 叙 述人的视角 叙述的方式等方面 叙述形态的 研究对考察叙述文体的流变尤为重要 阅读 一部叙事文学作品 人们会感到至少有两种 不同的声音 一是事件本身的声音 另一是讲 述者的声音 也叫 叙述人的口吻 有学者认 为 叙述人的口吻 有时比事件本身更为重 要 叙述人 narrator 的问题是一个核心 问题 而 叙述人的口吻 问题 则是核心中的 核心 同样是叙述三国的故事 无名氏的 全相三国志平话 用的是说书艺人的口吻 以局外人的视角讲述历史 评说历史人物功 过 很少去揭示历史人物的情感世界 罗贯中 的 三国志演义 用的是文人小说家的口吻 他在全书叙述中灌注了个人的情感 儒家的 仁政思想贯穿全部情节 统率着对全部人物 的评价 三国志演义 的叙述视角 叙述方式 都有较大的突破 在叙述三战吕布的故事的 时候 三国志平话 只是粗略的梗概叙述 三国志演义 不仅对座骑 兵器 人物神态等 都作了描写 而且改换了叙述者作为局外人 的单一视角 多次变换观察主体 这种变换带 来的不仅是情节的扩大 篇幅的增加 而且是 叙述形态与文体的质的变化 王国维论述元 杂剧之渊源时敏锐地发觉叙述形态的变化对 于戏曲产生所起的作用 认为元杂剧之所以 比前代的戏曲有进步 表现在两个根本方面 其一是乐曲的进步 其二则是由叙事体而变 为代言体也 此二者之进步 一属形式 一 属材质 二者兼备 而后我中国之真正戏曲出 焉 文体间的交互作用对于文体流变亦有较 大的影响 如果说 考察文体要素的变化偏重 历时性地去研究文体的流变 那么 分析文体 间的交互影响则是偏重共时性地去研究文体 的流变 其实 文学类型的疆界本来就不是不 可穿透的墙壁 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而是一 种现象向着另一种现象过渡的边缘地带 夫 文本同而末异 各种文体都有共通之处 一 种文体接受别种文体影响或影响别种文体 是文学史上的普遍现象 例如 散文吸取诗歌 的因素 诗歌容纳散文的因素 都极为常见 宋诗以散文入诗的特征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相互影响的诗歌散文之间的边缘地带 产生 出不少交叉过渡的文体 像自由诗 无韵诗 散文诗 有韵的散文等 这些都是我们研究文 体流变必须重视的 第二 考察环境对于文体流变的影响 社会环境是文体流变最重要的外力 文 体流变的研究应置于社会环境的大背景之 下 社会环境作用于文体流变的力量是多方 面的 政治因素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力量 政 治因素对于文体流变的影响历来为我国文学 史研究者所重视 班固在他的 汉书 礼乐 志 中指出政治对文学以及文体的决定性作 用 周室大坏 诸侯恣行 制度遂坏 陵夷 而不反 桑间 濮上 郑 卫 宋 赵之声并出 761 1994 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刘勰的 文心雕龙 时序 论述了政治教化对 包括文体在内的文学的影响 歌谣文理 与 世推移 风动于上 而波震于下者也 建国以 来 我国的文学史著极为重视政治因素对包 括文体在内的文学的影响 这从一些文学史 著的若干专节的标题即可窥见一斑 如 秦汉 之际的社会变化和汉初政治对文学的影响 汉武帝的文化政策和文学 西汉末叶到东 汉末社会政治对文学的影响 等 世风世情 是影响文体流变的最直接的社会环境因素 一个时代的世风世情是一个时代主导的精神 文化氛围 它有力地作用于文体的变化 屈 原 宋玉等人的瑰异文思 出乎纵横之诡 俗 的世情世风 建安文学由于 世积乱离 风衰俗怨 因而文体显得慷慨而富有气 势 东晋由于清谈风气的影响 时世虽然艰 难 但文辞却写得平静宽缓 诗必柱下之旨 归 赋乃漆园之义疏 六朝的世风世情直 接催发 志怪 小说与 志人 小说的产生 对 此 鲁迅在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中作过 独到的分析 自然环境对于文体流变亦有不小的影 响 丹纳的 艺术哲学 把文学创作和文学的 发展归之于种族 环境 时代三种力量 而环 境则包括自然地理环境 中国的文学史论也 有这方面的见解 班固在 汉书 地理志 中 认为 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人民的生 活习惯和尚武风气 也影响了当地诗歌的特 点 唐魏征 隋书 文苑传 序论中指出南方 与北方文学由于环境不同产生语音 风格等 方面的差异 王国维阐述南戏与北剧之异同 时认为 故元代南北二戏 佳处略同 唯北剧 悲壮沈雄 南戏清柔曲折 此外殆无区别 此 由地方之风气及曲之体制使然 第三 考察读者的审美心理对于文体流 变的作用 读者不是文体的被动接受者 读者的审 美需求 审美趣味 审美理想等对文体流变的 影响是很大的 某种文体一旦固定化模式化 自然会失去其新鲜魅力 不能适应人们的审 美需求 文体变革也就随之发生 古人有 诗 不如词 词不如曲 固是渐近人情 的说法 人情 随时代变化而趋向细密 复杂 多变 旧的文体不能适应人情 不能适应人的审美 心理的发展 于是更近人情 更快人情 更畅 人情 更符合人们审美心理的新文体便可能 产生 中国古代话本小说这一文体的产生发 展充分展示出读者大众在这一过程中的能动 作用 话本小说的本源是 说话 从古代的说 故事 到汉魏以来的佛徒宣讲佛经 唐代的 俗讲 无不与民众的审美需求 审美趣味息 息相关 俗讲 推动了说唱文学的发展 对于 说话 伎艺产生尤有深刻的影响 说话 在 宋代成为职业化的伎艺 宋代市民阶层日益 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刺激着演艺业的迅速发 展 各种戏曲杂伎的游艺场所如 瓦子 勾 栏 应运而生 然而 仅如此仍然不能满足以 市民阶层为主的大众主体的审美需求 到瓦 子勾栏听 说话 毕竟要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将 说话 书面化 使之随身携带 随时阅览 一旦印刷条件具备 这种愿望便成为现实 当 然 像 三言 这类以统一的体例 统一的结构 方式 统一的叙事风格的话本小说的规范性 文体的确立 并不仅仅由于读者大众的作用 但话本小说的产生发展始终受到大众审美心 理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第四 考察作家的创作个性对于文体流 变的影响 文体流变的动因无论是外力还是内力 都得通过作家的创作实践才能得以实现 因 此 作家的创作个性是影响文体流变的是最 直接因素 屈原那充满 上下而求索 的悲剧 精神与志洁行廉的创作个性决定了他的作品 的文体风貌 真所谓 不有屈原 岂见 离骚 惊才风逸 壮志烟高 山川无极 情理实劳 金 相玉式 艳溢锱毫 元杂剧之所以能够列 861 1994 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 能够有 写情则沁 人心脾 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HEBTSXH 001-2024钢制旋转法兰
- 高中培训燃气知识内容课件
- 高中劳动课课件定做
- 高三诗歌意象鉴赏课件
- 劳动合同与聘用合同适用性对比及签订技巧解析
- 离婚协议公证模板:情感纠葛化解与财产分割规范
- 基于离婚诉讼的财产分割及资金监管执行协议模板
- 5G网络域名申请与虚拟主机高性能租赁合同
- 精准假离婚协议条款协商与子女抚养责任分配服务
- 考研专业课辅导咨询服务合同
- 创客教育课件
- 礼仪培训微笑礼仪
- 人类群星闪耀时
- 某部队副食品供货项目配送方案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手册解析
- 爸妈治好了我的自闭症
- 老年人能力评估师之能力评估
- 母亲节的惊喜读后续写情节构建课件高三英语一轮复习
- PEM心理健康管理系统在体检中心应用
-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 GA 1808-2022军工单位反恐怖防范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