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钢荷载组合.doc_第1页
轻钢荷载组合.doc_第2页
轻钢荷载组合.doc_第3页
轻钢荷载组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轻型门式刚架荷载组合杂谈相关搜索: 荷载, 刚架, 门式, 杂谈轻型门式刚架的荷载组合遵循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9-2001、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2002 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规范条文写得明明白白,但是从理论到实践,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好写出具体的完美无缺的荷载组合。对于使用STS 一类软件的人来说这并不重要;对于使用STAAD/PRO、MTS、Midas、Sap2000 一类软件的人来说,却是非掌握不可。况且一个合格的结构工程师应该熟悉、理解、正确使用荷载组合。 具体的荷载组合在多种文献中有介绍。下面列出张其林轻型门式刚架书2-4(甲)、PKPM 公司STS 软件技术条件(乙)和上海美联公司(带一跨吊车)分别的具体荷载组合(丙)。并对它们分别做一定的探讨,再行总结。 本文对于从事轻钢、普钢的工程技术人员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最后列出OKOK 论坛上的两条相关帖子,读者有兴趣也可以自行搜索相关帖子。 一、张其林的轻型门式刚架书里的荷载组合(简称甲) 本种组合按照GB5009-2001 的3.2.4 条进行。下面列出单项工况的解释。 1.荷载 (1)恒载(G): (2)活载(L):包括屋面均布活载、检修集中荷载(M)、积灰荷载(D)、雪荷载等。积灰荷载与雪荷载按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7的规定采用。均布活荷载与雪荷载不同时考虑,取其中较大值(记为L)计算;积灰荷载与雪和均布活载中的较大值同时考虑;检修荷载只与结构自重荷载同时考虑; (3)风载(W):现行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3对于风荷载的取用是以GB50009-2001 为基础的,关于风荷载体形系数是按照美国金属房屋制造商协会MBMA低层房屋体系手册(1996)中有关小坡度房屋的规定取用的; (4)温度(T):按实际环境温差考虑; (5)吊车(C):按GB50009-2001 的规定取用,但吊车的组合一般不超过两台; (6)地震作用(E):按GB50009-2001 的规定取用,不与风荷载作用同时考虑。 2.荷载组合 计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对于轻型钢结构可取下述荷载组合,G 、L 、D、M 、W 等表示荷载的标准值。 (1)1.2G+1.4L (2)1.2G+1.4M (3)1.2G+1.4C (4)1.2G+1.4W (5)1.2G+0.9(1.4L+1.4D) (6)1.2G+0.9(1.4L+1.4W) (7)1.2G+0.9(1.4C+1.4W) (8)1.2G+0.9(1.4L+1.4T) (9)1.2G+0.9(1.4W+1.4T) (10)1.2G+1.4L+1.4E 计算正常使用承载能力时,对于轻型钢结构可取下述荷载组合: (1)G+L (2)G+M (3)G+C (4)G+W (5)G+L+0.9D (6)G+L+0.6W (7)G+W+0.7L (8)G+C+0.6W (9)G+W+0.7C (8)G+L+0.6T (9)G+W+0.6T (10)G+L+E. 二、PKPM 公司STS 软件的荷载组合(简称乙) 该荷载组合和张其林书中的组合不同,没有采用简化法则,而是直接按照GB5009-2001 的3.2.3 条进行。下面列出STS 的组合: 1.35 恒 + 1.4X0.7 活 *(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1.2 恒 + 1.4 活 1.0 恒 + 1.4 活 1.2 恒 + 1.4 风 1.0 恒 + 1.4 风 1.2 恒 + 1.4 吊 1.0 恒 + 1.4 吊 *(以上部分也借鉴了简化规则,考察控制工况) 1.2 恒 + 1.4 活 + 0.6X1.4 风 + 0.7X1.4 吊 1.0 恒 + 1.4 活 + 0.6X1.4 风 + 0.7X1.4 吊 1.2 恒 + 1.4 风 + 0.6X1.4 活 + 0.7X1.4 吊 1.0 恒 + 1.4 风 + 0.6X1.4 活 + 0.7X1.4 吊 1.2 恒 + 1.4 吊 + 0.7X1.4 活 + 0.6X1.4 风 1.0 恒 + 1.4 吊 + 0.7X1.4 活 + 0.6X1.4 风 *(与其他可变荷载作用效应不一致时,忽略风荷载效应) 1.2(恒+0.5(活+吊)+ 1.3 地 1.0(恒+0.5(活+吊)+ 1.3 地 三、美联公司的荷载组合(一跨带吊车,承载力极限状态)(简称丙) *基本荷载工况 LOAD 1 DEAD LOADS (DL) LOAD 2 COLLATERAL LOADS (CL) LOAD 3 ROOF LIVE LOADS (LLR) LOAD 4 FLOOR LIVE LOADS (LLF) LOAD 5 WIND LOADS FROM LEFT (WL) LOAD 6 WIND LOADS FROM RIGHT (WR) LOAD 7 SNOW LOADS (SL) LOAD 7 SNOW LOADS (SL) LOAD 8 SEISMIC FORCES FROM LEFT (SEL) LOAD 9 SEISMIC FORCES FROM RIGHT (SER) LOAD 10 CRANE LOADS 1 (CR-1) LOAD 11 CRANE LOADS 2 (CR-2) LOAD 12 CRANE LOADS 3 (CR-3) LOAD 13 CRANE LOADS 4 (CR-4) LOAD 50 CRANE SELFWEIGHT (CR-WEI) *一跨带吊车的中国规范荷载组合(用于提柱脚反力和节点计算) 四、甲的拾遗补缺 1、轻型门式刚架往往有局部夹层,所以活荷载应该增加楼面活荷载。 2、没有考虑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组合的情况。 3、轻型门式刚架的永久荷载往往较小,而屋面风荷载方向向上,永久荷载效应或对结构有利,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宜取1.0;至少应补充此荷载组合。 4、承载力极限状态的第10 组合错误:活荷载应包括在重力代表值中,分项系数应该统一取为1.2 或1.0;地震荷载的分项系数应取为1.3.出现本错误非常不应该!不知道3D3S 软件是否严格按它进行荷载组合;如果答案肯定,那么使用3D3S 软件还是有隐忧的。 5、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组合存在以上类似问题。五、乙的拾遗补缺 1、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标准组合去掉分项系数即可。 2、表达不详细,荷载分类不充分;当然软件已经把组合操作封装,使用者不必太费心。 3、缺少温度荷载组合。 4、缺少雪荷载组合,屋面活荷载和楼面活荷载没有区分;虽然雪荷载和屋面活荷载互斥,但是雪荷载和活荷载的不利分布不尽相同,而且三者在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时的组合值系数各不相同,STS 这样做问题多多。 六、丙的拾遗补缺 1、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标准组合去掉分项系数即可。 2、缺少温度荷载组合。 (以下两条对于使用STAAD/PRO 一类软件的人来说最容易忽略:) 3、地震荷载组合没有考虑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在构件设计和基础设计时需引起重视。 4、基础设计时需同时考虑标准组合和基本组合,参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美联的荷载组合只是基本组合(有分项系数)。 七、综合讨论 三种组合中唯独乙没有采用简化法则,作者也认为尽量不要采用简化法则,这样可靠度水平会更好,至于采用简化法则是偏于保守还是安全,作者尚没有研究过。 丙的组合经过美联公司的总结和多个高手洗练,该组合基本上是非常正确、全面的,作者非常认可;丙组合的另一个特点是荷载分类很细,概念清晰,这种分类和美国规范有密切关系。 B50009-2001 第3.2.3 条注3“对于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参与组合的可变荷载仅限于竖向荷载”,需要引起重视,有些人会在这上面犯错误。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第5.4.1 条,SGE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有吊车时,尚应包括悬吊物重力标准值的效应。对于这一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对于软钩吊车只需要考虑桥架重量,组合值系数取为1.0;有人认为还应该考虑吊挂物的重量效应因为吊挂物竖向力始终存在。STS 软件对此的处理“非比寻常”,它是考虑最大轮压引起支座力的1/4,这种处理是一种粗糙的处理,尤其遇到跨内有一台吊车情况时。网架荷载组合:工况1:1.35恒载+1.4*0.7活荷载 工况2:1.2恒载+1.4活荷载工况3:1.2恒载+1.4风荷载 工况4:1.2恒载+1.4活荷载+1.4*0.6风荷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