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制品涂装工艺实验指导书.doc_第1页
木制品涂装工艺实验指导书.doc_第2页
木制品涂装工艺实验指导书.doc_第3页
木制品涂装工艺实验指导书.doc_第4页
木制品涂装工艺实验指导书.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木制品涂装工艺实验指导书于 晶 编写王逢瑚 于 伸 审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前 言木制品涂装工艺是木制品生产工艺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木制品涂装工芝实验课是木材科学与工程(家具设计制造与室内设计)专业“涂装工艺”、室内与家具设计专业“涂装工艺”等课程中的正要实践环节。通过这一实践环节可以使学生加强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并掌握木制品涂装工艺的基本技能。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本实验指导书的实验内容是按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编写的。随着涂装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认为有些实验内容应当相应增加,这对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都有其重要的意义。我们热诚希望对实验内容感兴趣的学生可同实验指导老师联系,以便另安排时间进行实验,此作法是对现代教学实践环节的一种尝试,也是实验室在今后正常的教学过程中随时对学生进行开放的一种准备。通过这种尝试也可遂步充实和完善本实验指导书的内容,以利于更好地完成我们的教学内容。本实验指导书由东北林业大学于晶编写,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东北林业大学王逢瑚教授和于伸副教授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并承担了本实验指导书的审稿,在此深表谢意。编者诚请使用本实验指导书的老师和学生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并指出不足之处。便于今后不断的改写和充实,以利于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实 验 要 求实验课是木制品涂装工艺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操作练习可以验证和加深对课堂理论教学的理解,并掌握涂装工艺的基本技能。一、通过实验应达到如下目的1、认识并掌握各类涂饰材料的性能与应朋;2、熟悉并掌握各种工具、设备与仪器的使用;3、熟悉并掌握涂装工艺各阶段的操作与工艺条件; 4、掌握涂料与涂膜性能的各种检测方法; 5、熟悉各种涂饰缺陷并练习分析原因。二、实验课要求1、实验前作好预习,复习有关课堂理论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与实验指导书,明确每次实验内容与实验报告的要求;2、认真进行实验操作,节约材料,爱护仪器,作好观察记录;3、实验完毕及时认真写好实验报告,报告要符合要求。目 录实验一 涂装表面准备 1实验二 涂饰涂料 6实验三 漆膜修饰 11实验四 涂料性能检测 131.涂料粘度测定法 132.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 143.清漆、清油及稀释剂颜色测定法 164.涂料固体含量测定法 175.清漆、清油及稀释剂外观和透明度测定法 186.涂料细度测定法 197.漆膜柔韧性测定法 208.漆膜硬度铅笔测定法 229.漆膜硬度测定法 摆杆阻尼试验 2310.涂饰量 2511.流平性 26实验五 漆膜性能检测 281.漆膜耐液测定法 282.漆膜耐湿热测定法 303.漆膜耐干热测定法 324.漆膜附着力交叉切割测定法 345.漆膜厚度测定法 376.漆膜光泽测定法 417.漆膜耐冷热温差测定法 428.漆膜耐磨性测定法 43实验一 涂饰表面准备1、实验目的:通过操作理解涂饰表面准备的作用及内容,认识和熟悉涂饰表面准备所需用材料、工具等及基材表面的特性,掌握涂饰表面准备操作的方法。2、.实验材料:2.1 去脂剂 丙酮、酒精、苯类、煤油、正已烷、三氯乙烯、四氯化碳等溶剂。2.2 漂白剂 过氧化氢(双氧水)、草酸、亚硫酸氢钠、亚氯酸钠、碳酸钠、高锰酸钾、氨水等等。 2.3 腻子 水性腻子、胶性腻子、油性腻子、硝基腻子等。2.4 砂纸 2.4.1 木砂纸:是用玻璃粉作磨料,用水胶等胶合剂粘附在牛皮纸上,一般呈黄色,主要用于研磨白坯木材表面,也用于研磨中间涂层。常用木砂纸见表11。表1-1 常 用 木 砂 纸砂 纸 号粒 度(目)细 度(m)规 格(mm)001647490页状:228280卷状: 22850000140901051/212010412511001251501 1/2801802102602.4.2 水砂纸:是用氧化铝粉作磨料,用C018醇酸清漆将磨料粘于纸上,由于醇酸漆耐水,故水砂纸可用于蘸水磨。一般呈绿色或灰色,磨料较细,主要用于砂磨漆膜,也可用于白坯表面的精细砂磨。水砂纸号数及规格见表12。表1-2 水 砂 纸 规 格砂 纸 号粒 度(目)细 度(m)规 格(mm)2401607199页状:228280卷状: 2285000 684500028018063853202205375360240426340026035685003206004002.5 填孔剂2.5.1 填料:主要作用是填充管孔管沟与纤维间隙,使表面平整。常用的有碳酸钙、滑石粉、石膏、重晶石粉、石英粉、硅藻土、高岭土、松香等。2.5.2 粘结剂:主要作用是粘结填料,使其牢固地填满填实管孔管沟,不致开裂、脱落。常用的有水、胶、熟油、油性漆与各种合成树脂漆等。2.5.3 着色材料:主要作用是填孔同时对涂层表面着色或着底色,主要用着色颜料、染料、各种着色剂与色漆等。2.6 稀释剂:用于调节填孔剂的粘度,使之达到施工要求。稀释剂应与粘结剂相配合,如熟油与油性漆多用松香水,各种合成树脂用各自的稀料,水溶性胶用水等。2.7 着色剂 主要是指透明涂饰为木材与涂层着色使用的材料。2.8 棉纱 3、实验工具:3.1 鬃刷 硬毛刷常用猪鬃、马毛制作。3.2 板刷 常用白猪鬃、羊毛等制作。3.3 排笔 用羊毛制作将多根羊毛笔的细竹管并排穿起来而成。3.4 刮刀 弹性较好的薄钢板,镶嵌在木柄内而制成。3.5 草刷 3.6 毛笔 3.7 毛巾 4、基材检查分析:表面准备通常包括去污、去脂、砂光等七道工序,但是不一定都进行,确定进行哪些工序常依据基材结构、材种、材质特点以及涂饰质量要求。因此对样板或家具产品在涂饰前应先对其表面进行检查分析,了解基本结构(实木、人造板或胶贴薄木等)、树种或材种(如水曲柳、红松或刨花板等)材质,再根据涂饰质量要求确定表面准备进行哪些工序,选择哪些材料并确定工艺条件等。5、表面准备内容5.1 去污 白坯木制品或零部件在生产、运输中与贮存过程中,表面会落许多灰尘,用砂纸或砂带研磨时,也会积存大量磨屑,这些灰尘与粉屑将会影响着色与涂饰。表面或管孔内的灰尘磨屑可用压缩空气吹除,也可用笤帚、鬃刷等扫除。不要先用湿布去擦,以免灰尘腻在木纹之间,表面会变的灰暗无光泽,木纹不清晰。另外表面的油脂与胶迹可用温水、热肥皂水、碱水等清洗,也可用酒精、汽油或其它溶剂等擦拭溶掉。5.2 去脂 可采用溶剂溶解、碱液洗涤、漆膜封闭以及加热铲除等方法。但溶剂溶解去脂的缺点是成本较高,溶剂有毒,容易失火。经常采用的是碱液洗涤法去脂,方法是用56%的碳酸钠或45%苛性钠(火碱)水溶液。如能将氢氧化钠等碱液(占80%)与丙酮水溶液(占20%)混合使用,效果更好。配置丙酮溶液与碱溶液时,应使用6080的热水,并将丙酮与碱液分别到入水中稀释。将配好的溶液用草刷(不要用鬃、板刷等)涂于含松脂部位,待作用23h后,以海绵、旧布或刷子用热水或2%碳酸钠溶液,将已皂化的松脂洗掉即可。碱处理去脂法与溶剂溶解去脂法,去脂后的木材表面颜色都会不同程度的变深,因此若作浅色或本色装饰时最好用溶剂处理。如果是尚未加工制品的板材,可采用化学处理或高温干燥的方法去树脂(可参考相关课程内容,本实验指导不做介绍)。5.3 漂白 木材漂白剂的种类很多,本实验指导只介绍两种方法。5.3.1 过氧化氢过氧化氢(H2O2)俗名双氧水,将35%的过氧化氢与28%的氨水在使用前等量混合,涂与木材表面。混合液的有效时间约30min。也可先涂氨水,然后再涂过氧化氢。注意在漂白处理后要充分水洗。5.3.2 草酸草酸学名为乙二酸。先配成三种溶液:在1000mL水中溶解约75g结晶草酸;在1000mL水中溶解约75g结晶硫代硫酸钠;在1000mL水中溶解约25g结晶硼砂。配制上述溶液时,用蒸馏水加热至70左右,在不断搅拌下将事先称好的药品放入水中,直至完全溶解,待溶液冷却后再用。使用时,先把草酸溶液涂在木材表面,稍干后(45min),再涂上第二种溶液。如果达不到要求,可反复再涂几遍,直到满意为止。此后再涂第三种溶液,使表面润湿即可,接着用干净的清水冲洗,随后擦干表面并彻底干燥。5.4 腻平与填平一般是采用金属或非金属刮刀在木制品面上进行手工涂刮的一种涂装方法。腻平使用的腻子和填平使用的填平漆在市场上都能买到。刮涂的方法见表1-3。刮涂刀的拿法和操作,见图1-1。图1-1 刮涂刀的拿法和操作表1-3 刮 涂 的 方 法操 作 方 法注 意 事 项刮涂时应用力按动刮刀,使刮刀和物面倾斜5060度角进行刮涂腻子一次刮涂厚度一般不能大于0.5mm刮涂时只能来回刮12次,不能往返多次刮涂,否则将会出现“皮干里不干”的现象遇有圆棱形物面可选用橡皮刮刀进行刮涂孔眼较大的物面应将腻子填满嵌实并应高出物面,待干透再进行打磨第一遍腻子一般不能调得过稀每刮完一遍腻子要待其干透后才能进行打磨,打磨之后再继续施工根据表面的光滑程度来确定刮涂的遍数5.5 基材砂磨用砂纸或砂光机的砂带研磨木材表面,也称白坯砂光。一般采用木砂纸。手工砂磨时,常把整张的页状砂纸分为四份,用一份砂磨。一般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夹砂纸左上角,用手紧压木材表面上砂磨。要防止砂纸在手中移动磨破皮肤。可使用垫块,要根据垫块的大小确定砂纸的大小,以能包住垫块为准。砂磨时要顺木纹方向进行,不可横竖乱磨或划圈磨,否则会出现切断木纤维的深砂痕。制品的边、棱角都要磨到。当装饰质量要求很高时,基材的砂磨砂光应同时去木毛,因此应有专门的去木毛工序。去木毛的原理是依据木毛吸湿变会膨胀竖起则便于研磨除掉,故可用水、胶水与稀薄的漆等液体材料润湿木材表面,干燥后再进行打磨。5.5.1 水磨用温水(4550)润湿木材表面,干燥后用砂纸砂磨。水温不宜过高,否则影响胶接部件的胶合强度。润湿时可用清洁棉布、毛巾或海绵浸水,拧干后迅速均匀地擦拭木材表面。先顺纤维使木毛润湿,再横过纤维擦拭使木毛竖起,过剩的水分必须用棉团或棉布吸干。含油分较多的树种有嫌水性,可于水中加点氨水(氨水与水比为13)。润湿整个表面不要留有流痕及遗漏。用砂纸在表面砂磨时可用软的垫块(毡或海绵等),轻轻磨除竖起的纤维,用力一定要轻,否则又会产生新的木毛。润湿前如先用砂纸干磨一遍,润湿干燥后再用细砂纸研磨效果更好。5.5.2 胶磨即用稀薄胶水润湿(35%的皮胶或骨胶溶液)木材表面,使木毛竖起,干燥后因木毛含胶而硬脆,则便于打磨。润湿前如先用砂纸干磨一遍效果更好。胶磨时也须轻磨。5.5.3 漆磨即用稀薄油漆润湿木材表面,干燥后再研磨。方法同上。5.6 填管孔 在涂饰涂料之前,用填孔材料将木材的全部孔隙填塞起来,称为填管孔或填孔。作用是填平表面、防止渗漆、并为木材着色、显现木纹。 填管孔所用的材料组成(2.5)与腻子类似,但其粘度要比腻子稀薄。填孔的方法见表14。表1-4 填 孔 的 方 法填 孔 方 法操 作 方 法擦涂法用适当的材料进行手工擦涂,横纤维方向或转圈擦,设法使填孔剂进入表面孔隙中去。当填孔剂均匀擦入孔隙后,应趁湿换清洁的材料将表面顺纤维方向擦清,不留浮粉,擦清晰木纹。刮涂法刮涂填孔剂时,刮刀刀刃对管孔、管沟方向保持30,对木材面保持5060,刀身向与管孔、管沟成直角方向移动,则可获得最好的填充效果。辊涂法用各种辊涂机进行填充。在此不做介绍 5.6.1 水性填孔剂 生产中也称作水粉子、水老粉等,主要用水调合大量填料、少量着色颜料或水溶性染料构成。根据管孔的大小来调整粘稠度。5.6.2 胶性填孔剂 其构成是在水性填孔剂中加入各种胶(动物胶、明胶、乳白胶等)5.6.3 油性填孔剂又称油粉子、油老粉,所用填料与水性填孔剂相同,也可常用石膏。粘结剂主要使用熟油与各种油性漆(酯胶漆、调和漆)。稀释剂可用松香水、松节油等。5.6.4 树脂填孔剂其组成中填料与上述相同,粘结剂用合成树脂漆(酚醛树脂、醇酸树脂、硝基树脂等),使用树脂相应的稀释剂,着色材料用染料、着色颜料与合成树脂磁漆。6、实验报告6.1 写出基材结构、材种与材质特点、表面准备工序名称,所用材料。6.2 简述操作过程。6.3 分析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验二 涂饰涂料1、实验目的通过涂饰底漆、面漆与涂层干燥操作,了解并掌握涂层干燥的方法、工具的使用、涂饰工艺条件、涂饰质量要求、涂饰与涂层干燥可能发生的缺陷,分析其原因并需要采取的补救措施。2、实验材料2.1 涂料2.1.1 醇酸漆 是以醇酸树脂(由多元醇、多元酸和脂肪酸经酯化缩聚反应制得的一种树脂)为成膜物质的一类漆。2.1.2 硝基漆 是以硝化棉为主要成膜物质的一类涂料。又称硝酸纤维素漆、喷漆、蜡克。2.1.3 聚氨酯 是以聚氨酯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的涂料总称。2.1.4 聚脂 是以聚脂为主要成膜物质的涂料总称。2.2 颜料 是一些微细的粉末状有色物质。它一般不溶于水、油或溶剂等介质中(个别颜料具有溶解性),当将着色颜料与成膜物质(如干性油)混合涂于物体表面时,能形成色层,呈现一定的色彩,并遮盖了物体表面。2.3 染料 外观形态是粉状的,少数有粒状、晶状、块状、浆状和液状等。它一般可溶解或分散于水中,或者溶于某些溶剂(醇类、苯类或松节油等)。染料外观的颜色有的与染成的色泽相仿,有的与它们染色后的色泽是完全不同的,命名中的色名则表示染色后的色泽名称。常用的有:直接染料、酸性染料、碱性染料、分散染料、油溶性染料、醇溶性染料等。2.4 砂纸 见实验一(2.4)。3、实验工具手工用排笔、鬃刷、板刷、棉纱、刮刀、无气喷涂机、干燥箱等。4、实验方法4.1 刷涂 刷涂是一种最古老的涂饰方法,也是目前应用最普及的涂饰方法。4.1.1 刷涂是用手握紧蘸漆的漆刷,靠手腕和手臂的转动,在物体的表面涂成一均匀涂层的一种涂饰方法。4.1.2 刷涂用工具和涂料的选择漆刷按形状一般可分为扁形、圆形和歪脖形刷三种。按其制作材料又可分为硬毛刷和软毛刷(见实验一 3.13.5)。涂料的种类和漆刷的选择见表21。4.1.3 刷涂的方法手工刷涂中,一般应遵循 先难后易,先里后外,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边后面。施工中一般分开油(开始刷涂)、横油(横向刷涂)、竖油(竖直刷涂)和理油(均匀刷涂)四个步骤,见表2-2。表2-1 涂料的种类和漆刷的选择涂 料 的 种 类漆 刷 的 选 择各种底漆、调和漆、磁漆、醇酸漆等板刷、扁刷等硝基漆、聚氨脂漆、聚脂漆等羊毛刷、羊毛排笔、扁刷等表2-2 刷 涂 的 方 法步骤名称操 作 方 法开 油(开始刷涂)将漆刷蘸上漆(漆不应该多手刷毛全长的三分之二)先直刷到被涂物面上,在大面积的刷涂施工中,每条漆间隔大约在5左右。横 油(横向刷涂)开油后,漆刷可不再蘸漆(或少蘸漆),将直条的漆向横向和斜向用刷刷匀。竖 油(竖直刷涂)顺着木纹方向竖刷,以刷涂接痕。理 油(均匀刷涂)待大面积刷匀、刷齐后,将漆刷上的余漆在漆桶上刮净,用漆刷毛尖轻轻地在漆面上顺木纹进行理纹,并应刷均匀制品边缘和棱角上流漆。 注:此方法一般用于干燥比较慢、粘度较高的漆,如醇酸清漆、醇酸磁漆、调和漆等。4.1.4 刷涂施工注意事项4.1.4.1 刷涂垂直表面时,最后一遍漆应由上向下刷涂;4.1.4.2 刷涂水平表面时,最后一遍漆应按光线的照射方向刷涂;4.1.4.3 刷涂木器表面时,最后一遍漆应按木纹方向刷涂;4.1.4.4 刷涂中,刷涂次数要多,蘸漆量要少,要多刷、多理,禁止横刷乱涂。4.2 喷涂(略)5、实验内容5.1着色涂饰与干燥;着色目的在于使木制品外观呈现某种色彩、色调。木制品常因造型与色彩而富于变化,多姿多彩。木制品外观色彩名称常以色相类似的自然界物体来称呼,例如不透明的木制品常涂成奶油色、乳白色、蛋青色、墨绿色、天蓝色、银灰色等。透明涂饰的木制品可能涂成栗壳色、红木色、咖啡色、茶色、橘黄色、荔枝色、蟹青色、柚木色、水曲柳色等等。由于学时数的限制,本实验指导只介绍水性颜料、水性染料、透明本色着色方法及调配的方法。5.1.1 水性颜料水性颜料是由体质颜料(用于填空,常用碳酸钙、滑石粉等)、着色颜料(铁红、铁黄、哈巴粉等)与水调配而成。调配水性颜料时,按表23比例先将老粉(大白粉)放入水中调成粥状,搅拌均匀,随后再陆续加入铁红、铁黄等着色颜料,注意顺序上应先浅后深。用于擦管孔较粗大的环孔材(如水曲柳),调得稠厚些填孔效果好,但是太稠不便涂擦;用于管孔较细,较小的散孔材针叶材(如椴木、松木)可调得稀些。表2-3 水性颜料填孔着色剂配方色泽重量比%材料 本色淡黄色橘黄色浅柚木色深柚木色荔枝色栗壳色蟹青色红木色碳酸钙(老粉)7071.36967.869.86864.26.563立德粉1铬 黄2铁 红0.20.51.52.10.51.8铁 黄0.10.60.510.5哈巴粉0.42.62.46.2红 丹0.5铁 黑1.5墨 汁1.53.2水适量适量适量适量适量适量适量适量适量注:以上比例仅供参考。因不同的厂家生产出品的颜料有所差异,要适当的调整配方的比例。水性颜料一般采用涂擦的方法,将搅拌均匀的水性颜料,用棉纱粘适量的着色剂将整个需要着色的木制品部位涂擦一遍,已涂擦上的着色剂趁其未干快速擦涂,可先横后直,既先横纤维或转圈,适当用力将着色剂擦入管孔管沟,填满填实所有孔隙,并使表面均匀着色。木制品表面凡需着色部位不应遗漏,均应擦到擦匀,不留横丝。当已基本擦均匀而着色剂尚未干燥之前,换用干净的棉纱(浅色着色剂绝对要用干净的棉纱或软布)顺木纹方向将表面上多余的着色剂擦掉,即除管孔管沟外,整个木制品表面不留有浮色。如前述,此方法对透明涂饰木纹的清晰十分重要。涂擦时还需要注意木材对着色剂的吸收(吃色)情况以及材质本身的情况,为使颜色均匀,整个表面应区别具体情况,使用不同力度擦涂,材质疏松与木材本身颜色较深处要擦的重些;反之宜擦轻些。擦涂时如用力过重和反复擦的过多就有可能把已擦入管孔内的着色剂又带出来。在着色剂全部干透之前,将不易擦掉的边角积存的浮色,用细软的布包着小刀修剔干净。5.1.2 水性染料水性染料是将能容于水的染料(主要是酸性染料、碱性染料与直接染料等)按百分比,用热水(一般6080左右)冲泡溶解配成的染料水溶液,生产中称为水溶色。见表2-4。水性染料着色应用较多的是手工刷涂。一般可用刷子(选用毛质柔软、毛尖端整齐)、海绵、软布、棉球等手工擦涂,也可以用喷枪喷涂,用机械进料的辊涂机械或刷涂机擦涂,小的零部件可在染料水溶液中浸染。本实验指导只介绍手工方法。手工刷涂时,可先使用毛刷充分吸含水色后,在容器边缘轻靠几下挤出多余的水色,使其不致到处滴洒,然后以毛刷中央部分充分刷涂材面使其充分渗透于木材组织内。刷涂往返次数不宜多,否则可能起泡。刷涂水色宜于一次涂完,否则涂次多会造成色花(不均匀)。操作应迅速进行,以不使毛刷干燥为宜。表2-4 水性染料着色剂配方色泽重量比%材料浅柚木色深柚木色浅黄纳色深黄纳色浅黑纳色深黑纳色蟹青色荔枝色栗壳色深红木色红木色古铜色黄纳粉3.52.32476.6124黑纳粉481317墨 汁1.74.71293.4252016热 水94.89398969590899063678380注:以上比例仅供参考。因不同的厂家生产出品的染料有所差异,要适当的调整配方的比例。5.1.3透明本色着色本实验指导只介绍透明本色手工方法。透明本色一般采用市售的透明腻子,用手工擦涂或手工刮刀刮平的方法,进行操作手工刮平时,将透明腻子置于被刮涂的木制品表面上,随即快速用钢刮刀顺木纹方向一次刮净,显露清晰木纹。在室温下充分干燥,隔一段时间,用同样方法再刮一次。5.2底漆涂饰与干燥底漆是对经过准备的木材表面尤其填孔着色层给以封闭保护、固色以及隔离木材不利面漆固化的物质,可进一步防止面漆沉陷。对有一定厚度要求的漆膜,先涂几遍底漆可减少面漆消耗量。木材基底在水分和热的作用下将会反复涨缩,底漆封闭则能改善木材吸水吸湿的状况,从而减少木材的体积变化对面漆的影响。涂底漆的方法(见实验二 4)每一遍底漆都要放在室温下或在干燥箱内充分干燥。每一遍底漆干燥后都要进行中间涂层的研磨。5.3面漆涂饰与干燥;面漆是在整个涂饰过程中最后涂饰的几遍漆,面漆将主要决定木制品的装饰质量、装饰保护性能与外观。面漆应具有很好的耐外界条件性能,必须具有必要的色相和美观。木材涂饰所选用的面漆应达到具体使用要求的性能,例如室内用品的面漆应有较高的装饰性,地板的面漆应坚硬耐磨,户外门窗车船用漆应有很好的耐侯性。面漆是木制品的外衣,起保护作用,因而它的优劣直接影响木制品的商品价值、装饰性和涂层的寿命。涂面漆的方法(见实验二 4),每一遍面漆都要放在室温下或在干燥箱内充分干燥。有的面漆涂饰可采用“湿碰湿”工艺,即涂第一道面漆后晾干数分钟在漆膜尚湿的情况下就涂第二遍面漆,然后一起干燥。此方法可以缩短施工周期,降低工时消耗,节约生产占地面积。6.实验报告6.1 写出涂饰涂料与涂层干燥的过程、各工序所用材料(名称、型号、厂家等)工具、方法与工艺条件等。6.2 对涂饰过程中出现的缺陷进行分析,并阐述解决方法。6.3 记录实验室温湿度条件。实验三 涂膜修饰1、实验目的通过涂膜砂光、抛光与上光等操作方法,熟悉掌握1.涂膜修饰的目的、方法;2.所用材料、工具、设备;3.修饰应达到的质量要求;4.涂膜不平及其易出现的毛病、分析其原因、应采取的补救措施。2、实验材料2.1 木砂纸 见实验一(2.4)2.2 水砂纸 见实验一(2.4)2.3 抛光膏 抛光膏(砂蜡)是由细磨料粉与液态(在摩擦发热时会被熔化的)粘合材料混合而成。其中的磨料颗粒细小,硬度较低,多用硅藻土、锻制白云石、氧化铝、氧化铬、氧化铁等,粘合材料则用凡士林、蓖麻油或矿物油、蜡、溶剂和水等。抛光膏多制成固体条块状,国内产品有棕红色、白色与绿色等。2.4 上光蜡 是有蜂蜡、石蜡硬脂酸铝等加热熔化加入200号溶剂汽油,冷却制成胶冻状,形似白色油脂。是一种无磨料的抛光膏。2.5 肥皂水 将肥皂切成薄片,用沸水溶解。2.6 煤油 2.7 棉纱3、实验工具设备3.1 抛光机3.2 砂光机4、实验内容4.1中间涂层研磨在整个涂饰过程中,原则上每个中间涂层实干后(表干连涂除外)都应及时研磨,其目的是为了消除漆膜粗糙不平的凸起部分,如凸起的颗粒、竖起的木毛与鼓起的气泡等。中间涂层研磨以手工干磨居多,也可以用水砂纸蘸水湿磨。研磨要始终顺木纹方向,不宜横磨或斜磨,手感要灵敏,动作轻快,不同于打磨木材而是轻轻用力,用力过重很容易磨破漆膜,尤其木制品家具等产品的边角线条易磨白,这些部位需格外注意。所以研磨漆膜表面的砂纸应细些,最好是用过的废旧砂纸,它的砂粒棱角已不那么尖锐。如用新砂纸,使用前要把砂纸对折起来,砂面相对搓一搓,使砂纸棱角磨钝些再用。4.2表面涂膜的干磨与湿磨表面涂膜研磨的目的与中间涂层不同,是要把漆膜表面的粗糙不平全部彻底除掉,为抛光打下基础。表面涂膜研磨可以干磨也可以蘸水湿磨,干磨是指砂纸直接在木制品表面上研磨,但干磨时很快便产生热,所产生的磨屑将会弥住砂纸,降低研磨效率。湿磨(也称磨水砂)是指用水、松香水、煤油等液体润湿砂纸或漆膜表面,这些液体对研磨起到润滑和冷却作用,使研磨轻快省力,并能减少磨痕,提高研磨质量。湿磨一般先用较粗的水砂纸(280360号)研磨,后用较细的水砂纸(400700号)研磨。湿磨可以先转圈磨或斜磨,然后顺木纹磨,整个漆膜要磨到,磨至手感平滑,全部光泽消失类似乌玻璃的表面状态。4.3 表面涂膜的手工与机械抛光表面涂膜抛光是指用抛光膏(砂蜡)手工或机械擦磨经水砂研磨过的漆膜表面,提高其表面光洁度,并磨出柔和、文雅、稳定的光泽。抛光之后即使光泽比原光有所降低,但表面平滑,没有缺陷,仍具很高的光泽(有时可达到镜样光泽),因此其装饰效果远远超过同类的原光漆膜。抛光处理只适用于漆膜较坚硬的漆类(如硝基漆、聚氨脂漆、聚酯漆等)反之不宜抛光。手工抛光时用煤油溶解抛光膏,但不宜过稠,否则摩擦起来感到滞涩,不便使用。用棉纱蘸抛光膏要适量,用力磨擦漆膜表面(可转圈磨最后顺木纹直擦)使表面产生热量,热量可使表面突起部分受热软化。这时在手工棉纱(如机械抛光即在抛光机的工作头或抛光轮的)压力下,不但磨平还有烫平的作用,但摩擦产生的热量不宜过多,否则漆膜受热过高会出现起泡、脱落等,尤其干燥不充分时进行抛光很容易擦破。擦磨后期所蘸抛光膏应逐渐减少,这时已抛出光泽,需特别仔细,注意偶然出现的圈迹条痕等毛病。4.4 表面涂膜上光 用砂蜡抛光过的漆膜仍有微小的摩擦痕迹,缺少漆膜原有的光泽,因此光亮装饰的制品表面,还要采用光蜡进行上光处理。光蜡(可用自行车或汽车的光蜡)是一种无磨料的抛光膏。上光蜡时,用棉花或细软的干净布,直接蘸光蜡在漆膜表面顺木纹来回擦。5、实验报告5.1 写出涂膜修饰过程、所用材料、工具、方法。5.2 对修饰缺陷与整个油漆装饰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实验四 涂料性能检测实验目的:了解液态涂料的各项性能与检测方法,便于确定合理的涂饰工艺条件,从而保证达到涂饰质量要求。本实验均按国家标准进行。1、涂料粘度测定法(GB/T 172393)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使用涂1、涂4粘度计及落球粘度计测定粘度的方法。本标准使用的涂1粘度计适用于测定流出时间不低于20s的涂料产品;涂4粘度计适用于测定流出时间在150s以下的涂料;落球粘度计适用于测定粘度较高的透明的涂料产品。1.2 引用标准(略)1.3 原理1.3.1 涂1、涂4粘度计测定的粘度是条件粘度。即为一定量的的试样,在一定温度下从规定直径的孔所流出的时间,以秒(s)表示。用下列公式可将试样的流出时间秒(s)换算成运动粘度值厘斯(2 /s)涂1粘度计:=0.053+1.0涂4粘度计:=23s时 =0.154+11=23s150s时,=0.223+6.0式中:流出时间,s运动粘度,(2 /s)1.3.2 落球粘度计适用于测定粘度是条件粘度。即为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规格的钢球垂直下落通过盛有试样的玻璃管上、下两刻度线所需的时间,以秒(s)表示。1.4 仪器和设备1.4.1 温度计:温度范围050,分度为0.1、0.5。1.4.2 秒表:分度为0.2s。1.4.3 水平仪。1.4.4 永久磁铁。1.4.5 承受杯:50ml量杯、150ml搪瓷杯。1.4.6 粘度计:1.4.6.1 规格和尺寸:涂1粘度计(略)、涂4粘度计见图41。1.4.6.1.1 涂1粘度计(略)1.4.6.1.2 涂4粘度计的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圆锥形的容器。内壁粗糙度为Ra0.4。锥形底部有漏嘴。在容器上部有一圈凹槽,作为多余试样溢出用。粘度计置于带有两个调节水平螺钉的台架上。其材质有塑料与金属两种能够,但以金属材质的粘度计为准。其基本尺寸是粘度计容量为100ml,漏嘴是用不锈钢制成的,其漏嘴长40.02mm,嘴孔内径4mm。粘度总高度72.5mm,锥体内部的角度为8015,圆柱体内径49.5mm。图4-1 涂-4粘度计1.4.6.2 校正(略)1.5 操作步骤1.5.1 除另有规定外,按GB 3186 规定取代表性试样。1.5.2 甲法:涂1粘度计(略)1.5.3 乙法:涂4粘度计法1.5.3.1测定前后均需用纱布蘸溶剂将粘度计擦拭干净,并干燥或用冷风吹干对光检查,粘度计漏嘴等应保持洁净。1.5.3.2 将试样(5.1)搅拌均匀。必要时可用孔径246um金属筛过滤。除另有规定外,应将试样温度调整至231或251。1.5.3.3 使用水平仪,调节水平螺钉,使粘度计处于水平位置。在粘度计漏嘴下放置150ml搪瓷杯。1.5.3.4 用手指堵住漏嘴,将231或251试样到满粘度计中,用玻璃棒或玻璃板将气泡和多余试样刮入凹槽。迅速移开手指,同时启动秒表,待试样束刚中断时立即停止秒表。秒表读数即为试样的流出时间(s)。1.5.3.5 按5.3.4的步骤重复测试。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大于平均值的3%。取两次测定值的平均值为测试结果。1.5.4 丙法:落球粘度计法。(略)2、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GB 1728-79)本标准适用于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的测定。在规定的干燥条件下,表层成膜的时间为表干时间;全部形成固体涂膜的时间为实干时间。以小时或分表示。2.1、材料和仪器设备2.1.1 马口铁板:501200.20.3mm; 651500.20.3mm;2.1.2 紫铜片:T2,硬态,501000.10.3mm;2.1.3 铝板:LY12,501201mm;2.1.4 铝片盒:454520mm(铝片厚度0.050.1mm);2.1.5 脱脂棉球:13 疏松棉球;2.1.6 定性滤纸:标重75g/,1515;2.1.7 保险刀片;2.1.8 秒表:分度为0.2s;2.1.9 天平:感量为0.01g;2.1.10 电热鼓风箱;2.1.11 干燥试验器:见图4-2所示,重200g,底面积12 。图4-2 干燥试验器2.2 测定方法按漆膜一般制备法(GB 172779)在马口铁板、紫铜铜片(或产品标准规定的底材)上制备漆膜。然后按产品标准规定的干燥条进行干燥。 每隔若干时间或达到产品标准规定时间,在距膜面边缘不小于1mm的范围,选用下列方法检验漆膜是否表面干燥或实际干燥(烘干漆膜和腻子膜从电热鼓风箱中取出,应在恒温恒湿条件下放置30分钟测试)。2.2.1 表面干燥时间测定法2.2.1.1 甲法:吹绵球法在漆膜表面上轻轻放上一个脱脂棉球,用嘴距棉球1015mm,沿水平方向轻吹棉球,如能吹走,膜面不留有棉丝,即认为表面干燥。2.2.1.2 乙法:指触法以手指轻触漆膜表面,如感到有些发粘,但无漆粘在手上,即认为表面干燥。2.2.2 实际干燥时间测定法2.2.2.1 甲法:压滤纸法在漆膜上放一片定性滤纸(光滑面接触漆膜),滤纸上在轻轻放置干燥试验器,同时开动秒表,经30s,移去干燥试验器,将样板翻转(漆膜向下),滤纸能自由落下,或在背面用握板之手的食指轻敲几下,滤纸能自由落下而滤纸纤维不被粘在漆膜上,即认为漆膜干燥时间。对产品标准中规定漆膜允许稍有粘性的漆,如样板翻转经食指轻敲后,滤纸仍不能自由落下时,将样板放在玻璃板上,用镊子夹住预先折起的滤纸的一角,沿水平方向轻拉滤纸,当样板不动,滤纸已被拉下,即使漆膜上粘有滤纸纤维亦认为漆膜实际干燥,但应标明漆膜稍有粘性。2.2.2.2 乙法:压棉球法在漆膜表面上放一个脱脂棉球,于棉球上轻轻放置干燥试验器,同时开动秒表,经30s ,将干燥试验器和棉球拿掉,放置5min,观察漆膜无棉球的痕迹及失光现象,漆膜上若留有12根棉丝,用棉球能轻轻掸掉,匀认为漆膜实际干燥。2.2.2.3 刀片法用保险刀片在样板上切割漆膜或腻子膜,并观察其底层及膜内均无粘着现象(如腻子膜,还需用水淋湿样板,用产品标准的水砂纸打磨,若能形成均匀平滑表面,不粘砂纸)。即认为漆膜或腻子膜实际干燥。2.2.2.4 丁法:厚层干燥法(适用绝缘漆) 略3、清漆、清油及稀释剂颜色测定法(GB/T 1722-92) 3.1主题内容与使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铁钴比色计或罗维朋比色计目视比色测定透明液体颜色的方法。以铁钴比色计的色阶号或罗维朋比色度值表示液体的颜色。本标准适用于清漆、清油及稀释剂颜色测定。3.2 引用标准(略)3.3 甲法 铁钴比色法3.3.1 方法提要将试样置于玻璃试管中,以目视法将试样与一系列标有色阶标号的铁钴标准色阶溶液进行比较来评定结果。3.3.2 材料和仪器3.3.2.1 无色玻璃试管:内径10.750.05mm,高1141mm。3.3.2.2 铁钴比色计。3.3.2.3 人造日光比色箱或木制暗箱。3.3.2.3.1 人造日光比色箱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9761中的规定。(图略)3.3.2.3.2 木制暗箱600mm500mm400mm,见图4-3所示。暗箱内用3mm厚的磨砂玻璃将箱分成上下两部分,磨砂玻璃的磨面向下,使光线均匀。暗箱上部平行等距装置15W日光灯2支,前面按一挡光板,下部正面敞开,用于检验内壁涂无光黑漆。3.3.3测定方法将试样装入洁净干燥的玻璃试管(3.3.2.1)中,在232,置于人造日光比色箱3.3.2.3.1)或木制暗箱(3.3.2.3.2)内,以3050之间的视距的透射光下与铁钴比色计的标准色阶溶液进行比较.选出二个与与试样颜色深浅最接近的,或一个与试样颜色深浅相同的标准色阶溶液。以标准色阶号数表示试样颜色的等级。在测试时,试样若由于低温而引起浑浊,可在水浴上加热至5055,保持min,然后冷却至232,在保持5min后进行测定。1磨砂玻璃 2挡光板 3电源开关 415瓦日光灯图4-3 木制暗箱3.4 乙法 罗维朋比色法(略)4、涂料固体含量测定法(GB/T 1725-79)本标准适用于涂料固体含量的测定,即涂料在一定温度下加热焙烘后剩余物重量与试样重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4.1 仪器设备4.1.1 玻璃培养皿:直径7580mm,边高810mm。4.1.2 玻璃表面皿:直径80100mm。4.1.3 磨口滴瓶:50ml。4.1.4 玻璃干燥器:内放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4.1.5 坩埚钳。4.1.6 温度计:0200,0300。4.1.7 天平:感量为0.01g。4.1.8 鼓风恒温烘箱。4.2 测定方法4.2.1 甲法:培养皿法。先将干燥洁净的培养皿在1052烘箱内焙烘30min。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用磨口滴瓶取样,以减量法取1.52g试样(过氯乙烯漆取样22.5g,丙烯酸漆及固含量低于15%的漆类取样45g),置于已称重的培养皿中,使试样均匀地流布于容器的底部,然后放于已调节到按表41所规定温度的鼓风恒温烘箱内焙烘一定时间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然后在放入烘箱内焙烘30min,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至前后两次称重的重量差不大于0.01g为止(全部称量精确至0.01g)。试验平行测定两个试样。4.2.2 乙法:表面皿法。本方法适用于不能用甲法测定的高粘度涂料如腻子、乳液和硝基电缆漆等。先将二块干燥洁净可以互相吻合的表面皿在1052烘箱内焙烘30min。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将试样放在一块表面皿上,另一块盖在上面(凸面向上)在天平上准确称取1.52g,然后将盖的表面皿反过来,使二块皿互相吻合,轻轻压下,再将皿分开,使试样面朝上,放入已调节到按表4-1所规定温度的温度的鼓风恒温烘箱内焙烘一定时间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然后在放入烘箱内焙烘30min,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至前后两次称重的重量差不大于0.01g为止(全部称量精确至0.01g)。试验平行测定两个试样。4.3 计算方法固体含量(%)按下式计算:式中:容器重量,g 1焙烘后试样和容器重量,g试样重量,g试验结果取两次平行实验的平均值,两次平行实验的相对误差不大于3%。表4-1 各种漆类焙烘温度规定表涂 料 名 称焙 烘 温 度 ()硝基漆类、过氯乙烯漆类、丙烯酸漆类、虫胶漆802缩醛胶1002油基漆类、酯胶漆、沥青漆、酚醛漆类、氨基漆类、醇酸漆类、环氧漆类、乳胶漆(乳液)、聚氨酯漆类1202聚酯漆类、大漆1502水性漆1602聚酰亚胺漆1802有机硅漆类在12小时内,由120升温到180,在1802下保温.聚酯漆包线漆20025、清漆、清油及稀释剂外观和透明度测定法(GB/T 1721-79)本标准适用于清漆、清油及稀释剂外观和透明度测定,即是否含有机械杂质和呈现的浑浊程度。5.1 仪器设备5.1.1 具塞比色管:容量25ml。5.1.2 比色架。5.1.3 吸管:10ml。5.1.4 量筒:20ml、100ml。5.1.5 天平:感量为0.01g。5.1.6 光电分光光度计:72型。5.1.7 木制暗箱(见3.3.2.3.2)5.1.8 试剂。5.2 测定方法5.2.1 外观的测定将试样装入干燥洁净的比色管中,调整到温度251于暗箱的透射光下观察是否含有机械杂质。5.2.2 透明度的测定将试样装入干燥洁净的比色管中,调整到温度251于暗箱的透射光与一系列不同浑浊度的标准液(无色的则用无色部分,有色的用有色部分)比较,选出与试样最接近的一级标准液。试样的透明度等级直接以标准液的等级来表示。见表4-2、4-3。在测试过程中如发现标准液有棉絮状悬浮物或沉淀时,可摇匀后再与试样进行对比。注:测定外观和透明度时,如试样由于温度低而引起浑浊,可在水浴上加热到5055,保持5min,然后冷却至251,再保持5min后进行测定。表4-2 各级透明度的配合量等级透明度配比量(容量计)以VS溶液蒸馏水在光电分光光度计上效正成透光率(%)柔软剂VS溶液(ml)蒸馏水(ml)1透 明02001002微 浊62008523浑 浊11200722表4-3 各级透明度的配合量等级透明度配比量(容量计)以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