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的信与不信励志人物故事.doc_第1页
商鞅的信与不信励志人物故事.doc_第2页
商鞅的信与不信励志人物故事.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商鞅的信与不信励志人物故事 商鞅本是卫国的公子,在得到秦国商之封地前叫公孙鞅,也被称为“卫鞅”。他“少好刑名之学”,志在功利强盛。但卫国作为一个弱国,要在战国时代争雄看来没有什么希望。所以他到了魏国,依附于魏相公叔座。恰逢公叔座重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担心他有不测。公叔座于是向他举荐年轻的商鞅。但他看出魏惠王不想用,就说您若不用一定要把他杀了,不能让他到别国去。魏惠王离去后,公叔座将这些话全盘告诉商鞅,说我得先公后私,现在你可以逃了。商鞅冷笑说,既然王不肯用我,也就不会杀我。后来的事实果然如此。 于此我们可以看出商鞅的确有过人的眼力,也十分镇定。而他到秦国去,也是有勇有谋,沉着冷静,先是故意说帝道和王道,让觉得要实现这些不知到哪年哪月的秦孝公不耐烦,吊足了胃口之后才说霸道,果然一拍即合,对谈几天也不厌。终于被秦孝公信任,委以重任,实施变法。 这也就涉及商鞅之信与不信的问题:他究竟是将信视作手段还是视作目的,是诚意的取信还是非诚意的取信?当商鞅制定了法令还未公布之际,他恐怕老百姓不相信其赏罚,真的重赏能搬一根木头从南门到北门者。后世也有人认为这就是“信”了,但商鞅显然只是将“信”作为手段,且只能是一次博弈。当他带兵伐魏时,魏派出公子卬(音同昂)迎敌。商鞅给公子卬寄信说,当年我在魏国之时,与你相谈甚欢,今天却要相对攻杀。其实我们可以见面互相起誓结盟,畅饮之后罢兵回国,以使秦国、魏国的百姓安心。公子卬信以为真,前来赴会。在双方盟誓后,商鞅以事先埋伏的甲兵将公子卬俘虏,并乘势攻击魏军,使其大败。看来商鞅不仅尚“信”,也尚诈。 商鞅对人性,包括百姓与君王都有冷峻的认识,他知道如何取“信”于君,也知道如何取“信”于民。而他实际对民众能力的评价很低。变法之初,他明确地说:“成大功者不谋于众。”而他对君主的认识恐怕也不会太高,只是权力集中在君主那里而不得不趋奉。商鞅是一个非常强势的功利主义者,一个进攻型的国家主义者,他对民众其实是不信任、不关心的,他认为只有赏罚能够调动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他大概完全不理解或者不屑于人情、人道,更不要说功利之外的精神境界,这又可以说是他思想上的盲点。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在手段上是不会有顾忌的。 商鞅尽管看人甚明,但终究自视过高。所以,当赵良批评他“相秦不以百姓为事”,劝他施政适当宽松,也为自己留后路时,他完全不听。太史公司马迁也评价他是“天资刻薄人也”。结果,商鞅最终落了个被五马分尸的下场。 政治思想上的峻急刻薄者,会大量伤人,最终一定也会伤到自己。依古人言,法家思想就是这样一种峻急刻薄的政治思想。像韩非子这样的思想上的大法家,还有商鞅、李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