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 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6 1特殊部位配筋6 2钢筋混凝土面层配筋6 3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配筋 6 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6 1特殊部位配筋6 1 1凝土面层自由边缘下基础薄弱或接缝为未设传力杆的平缝时 可在面层边缘的下部配置钢筋 通常选用2根直径为12 16mm的螺纹钢筋 置于面层底面之上l 4厚度处并不小于50mm 间距为100mm 钢筋两端向上弯起 如图6 1 1所示 6 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6 1特殊部位配筋6 1 2对于承受极重 特重或重交通的胀缝 施工缝和自由边的面层角隅以及承受极重交通的缩缝面层角隅 宜配置角隅钢筋 通常选用2根直径为12 16mm的螺纹钢筋 置于面层上部 距顶面不小于50mm 距边缘为100mm 如图6 1 2所示 6 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6 1特殊部位配筋6 1 3混凝土面层下有箱形构造物横向穿越 其顶面至面层底面的距离小于800mm时 在构造物顶宽及两侧各1 5 H 1 且不小于4m的范围内 混凝土面层内应布设双层钢筋网 上下层钢筋网各距面层顶面和底面1 4 1 3厚度处 如图6 1 3 1所示 6 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构造物顶面至面层底面的距离在800 1600mm时 则在上述长度范围内的混凝土面层中应布设单层钢筋网 钢筋网设在距顶面1 4 1 3厚度处 如图6 1 3 2所示 钢筋直径12mm 纵向钢筋间距100mm 横向钢筋间距200mm 配筋混凝土面层与相邻混凝土面层之间设置传力杆缩缝 6 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6 1特殊部位配筋6 1 4混凝土面层下有圆形管状构造物横向穿越 其顶面至面层底面的距离小于1200mm时 在构造物两侧各1 5 H 1 且不小于4m的范围内 混凝土面层内应布设单层钢筋网 钢筋网设在距面层顶面1 4 1 3厚度处 如图6 1 4所示 钢筋尺寸和间距及传力杆接缝设置与6 1 3条相同 6 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6 2钢筋混凝土面层配筋6 2 1钢筋混凝土面层的配筋量按式 6 2 1 确定 6 2 1 As 每延米混凝土面层宽 或长 所需的钢筋面积 mm2 Ls 纵向钢筋时 为横缝间距 m 横向钢筋时 为无拉杆的纵缝或自由边之间的距离 m h 面层厚度 mm 面层与基层之间的摩阻系数 按附录表E 3 3选用 fsy 钢筋的屈服强度 MPa 按附录表E 4选用 s为钢筋的容许应力 可取为0 75倍屈服强度 取24kN m3 6 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6 2钢筋混凝土面层配筋6 2 2纵向和横向钢筋宜采用相同或相近的直径 其直径差不应大于4mm 钢筋的最小直径和最大间距 应符合表6 2 2的规定 钢筋的最小间距为集料最大粒径的2倍 6 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6 2钢筋混凝土面层配筋6 2 3钢筋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纵向钢筋设在面层顶面下1 3 1 2厚度范围内 在不影响施工的情况下宜设在接近面层顶面下1 3厚度处 2横向钢筋位于纵向钢筋之下 3纵向钢筋的搭接长度一般不小于35倍钢筋直径 搭接位置应错开 各搭接端连线与纵向钢筋的夹角应小于60 4边缘钢筋至纵缝或自由边的距离一般为100 150mm 6 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6 3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配筋6 3 1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的纵向配筋量按下述要求确定 1纵向钢筋埋置深度处的裂缝缝隙平均宽度不大于0 5mm 2横向裂缝的平均间距不大于1 8m 3钢筋所承受的拉应力不超过其屈服强度 满足上述要求所需的纵向配筋率 一般为0 6 0 7 中等交通 0 7 0 8 重交通 0 8 0 9 特重交通 或0 9 1 0 极重交通 冰冻地区路面的配筋率宜高于一般地区0 1 所需配筋率的具体计算方法参见附录D 横向钢筋的用量可按6 2 1条计算确定 并应满足施工时能固定并保持纵向钢筋位置的要求 6 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6 3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配筋6 3 2连续配筋混凝土用于复合式面层的下面层时 其纵向配筋率可降低0 1 6 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6 3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配筋6 3 3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的纵向和横向钢筋均应采用螺纹钢筋 其直径为12 20mm 当钢筋可能受到较严重腐蚀时 宜在钢筋外涂环氧树脂等防腐材料 6 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 6 3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配筋6 3 4钢筋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纵向钢筋距面层顶面的最小距离为90mm 最大深度为1 2面层厚度 在不影响施工的情况下宜接近90mm 2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大于250mm 不小于集料最大粒径的2 5倍 3纵向钢筋的焊接长度一般不小于10倍 单面焊 或5倍 双面焊 钢筋直径 焊接位置应错开 各焊接端连线与纵向钢筋的夹角应小于60 4边缘钢筋至纵缝或自由边的距离一般为100 150mm 5横向钢筋位于纵向钢筋之下 横向钢筋间距一般为300 600mm 直径大时取大值 6横向钢筋宜斜向设置 其与纵向钢筋的夹角可取60 7相邻车道之间或车道与硬路肩之间的纵向接缝内 必须设置拉杆 该拉杆可用加长的横向钢筋代替 附录D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 附录D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 D 1横向裂缝平均间距按式 D 1 1 计算确定 D 1 1 D 1 2 D 1 3 D 1 4 D 1 5 D 1 6 附录D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 D 1 7 D 1 8 D 1 9 横向裂缝平均间距 m 混凝土抗拉强度 MPa 可按表E 3 1选用 混凝土抗压强度 MPa 可按表E 3 1选用 钢筋埋置深度 m hc 混凝土面层厚度 m c 混凝土容重 MN m3 一般可取为0 024MN m3 混凝土面层与基层间的摩阻系数 可按表E 3 3选用 附录D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 纵向钢筋直径 m 纵向钢筋配筋率 为钢筋断面面积与混凝土断面面积的比值 以百分数计 温度和湿度变形完全受约束时的翘曲应力 按式 D 1 2 计算 混凝土弹性模量 MPa 可按表E 3 1选用 混凝土泊松比 一般可取为0 15 0 18 无约束时混凝土面层顶面与底面间的最大当量应变差 按式 D 1 3 计算 混凝土线膨胀系数 1 可按表E 3 2选用 混凝土面层顶面与底面间的最大负温度梯度 m 可参照该地区最大正温度梯度 查表4 0 10 的1 4 1 3取用 混凝土面层厚度大于或小于0 22m时的温度梯度厚度修正系数 按式 D 1 4 计算 无约束条件下混凝土的最大干缩应变 可近似按式 D 1 5 计算 a1 养生条件系数 水中或盖麻布养生时 a1 1 0 采用养生剂养生时 a1 1 2 w0 混凝土单位用水量 N m3 k1 与气候区和最小空气湿度有关的系数 道路位于公路自然区划II IV和V区 k1 0 4 位于III VI和VII区 k1 0 68 附录D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 C 翘曲应力系数 按附录B式 B 3 3 2 计算 采用t 1 29 r计算确定 r 面层板的相对刚性半径 m 混凝土与钢筋间的最大粘结应力 可近似按式 D 1 6 计算 混凝土和钢筋之间的粘结 滑移系数 按式 D 1 7 计算 由于式中含有未知量Ld 计算需采用迭代方式进行 先假设Ld Lds 计算出和相应的Ld 如果 计算结束 否则 令 重复计算 直到满足相近的要求为止 钢筋埋置深度处的混凝土最大总应变 按式 D 1 8 计算 钢筋埋置深度处混凝土温度与硬化时温度的最大温差 C 可近似取为路面施工月份日最高气温的月平均值与一年中最冷月份日最低气温的月平均值之差 无约束条件下钢筋埋置深度处混凝土干缩应变 可近似按式 D 1 9 计算 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 以百分数计 附录D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 D 2纵向钢筋埋置深度处的横向裂缝缝隙平均宽度按式 D 2 1 计算确定 D 2 1 D 2 2 D 2 3 D 2 4 D 2 5 钢筋埋置深度处的横向裂缝缝隙平均宽度 mm c2 与混凝土和钢筋之间的粘结 滑移特性有关的系数 按式 D 2 2 计算 其它参数的含义与计算裂缝间距时相同 附录D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 D 3纵向钢筋应力按式 D 3 1 计算确定 D 3 1 裂缝处钢筋应力 MPa 钢筋弹性模量 MPa 钢筋的线膨胀系数 1 C 通常 C 附录D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 D 4纵向配筋率计算步骤1 初拟配筋率 按式 D 1 1 计算横向裂缝平均间距Ld 当Ld 1 8m时 应增大配筋率 重复上述计算至符合要求 2 按式 D 2 1 计算裂缝缝隙平均宽度bj 当bj 0 5mm时 满足要求 否则应增大配筋率 重复上述计算至符合要求 3 按式 D 3 1 计算钢筋应力 当不大于钢筋屈服强度时 满足要求 否则应增大配筋率 重复上述计算至符合要求 4 综合上述3项计算结果 最终确定配筋率 并进一步确定钢筋根数 在满足纵向钢筋间距要求的条件下 宜选用直径较小的钢筋 附录D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 计算实例公路自然区划III区新建一条一级公路 重交通荷载等级 选用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厚0 26m 路基土为粘土 基层采用厚0 18m的水泥稳定碎石 附录D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 1 计算参数混凝土弯拉强度为5 0MPa 查表E 3 1 混凝土抗压强度fc 42MPa 混凝土抗拉强度ft 3 22MPa 混凝土泊松比 混凝土容重MN m3 混凝土线膨胀系数 查表E 3 3 混凝土面层与基层间摩阻系数 由表4 0 10 取公路自然区划III区的最大正温度梯度为92 m 最大负温度梯度按1 3正温度梯度取值 m 公路自然区划III区 k1 0 68 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 钢筋埋置处混凝土温度与硬化时温度的最大温差 35 C 附录D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 混凝土水灰比 混凝土用水量N m3 采用盖麻布养生 a1 1 0 纵向钢筋选用HRB335钢筋 设配筋率 钢筋的埋置深度m 钢筋直径mm 钢筋的线膨胀系数 按附录E 4 取钢筋的弹性模量MPa 钢筋屈服强度fsy 335MPa 附录D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 2 计算横向裂缝间距 附录D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 附录D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 混凝土板相对刚度半径r 0 870m 由式 B 3 3 2 计算得到翘曲应力系数C 0 494 设平均裂缝间距初始值为0 7m 经迭代计算得到 根据式 D 1 1 计算得到Ld 0 722m 0 72m 小于裂缝平均间距1 80m的要求 附录D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 计算横向裂缝平均缝隙宽度 附录D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 小于缝隙平宽度0 50mm的要求 附录D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 3 计算裂缝处纵向钢筋应力MPa 小于钢筋屈服强度335MPa 计算结果满足裂缝宽度 裂缝间距和裂缝处钢筋的应力三方面的要求 因此初拟的纵向钢筋配筋率是合适的 附录D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 4 钢筋间距或根数计算钢筋间距为或每延米纵向钢筋根数为 附录E 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 E 1路基回弹模量经验参考值E 2基层和底基层材料弹性 回弹 模量经验参考值E 3水泥混凝土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E 4钢筋强度和弹性模量经验参考值 附录E 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 E 1路基回弹模量经验参考值 附录E 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 附录E 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 E 2基层和底基层材料弹性 回弹 模量经验参考值 附录E 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 附录E 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 附录E 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 E 3水泥混凝土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 附录E 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 附录E 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 E 4钢筋强度和弹性模量经验参考值 进展与展望 国外CRCP研究的不足 设计方法中对宽裂缝病害考虑不足设计中对CRCP的变异性考虑存在缺陷对路面结构层材料组成缺乏研究 进展与展望 国内CRCP研究和国外之间存在的差距 未直接采用冲断作为设计指标 冲断方面的研究基本是空白国外的CRCP设计软件已经相当成熟 已经从CRCP 1发展到CRCP 10 而国内尚没有专门的CRCP设计软件 此外 在CRC基层沥青路面及CRC材料设计 CRCP预成缝 设计参数 如CRC与基层之间的摩擦系数 的试验研究等领域研究得很少 国外已经通过CRCP的大规模修建对集料选择 养生方法 裂缝主动控制等施工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 国内则比较缺乏 进展与展望 进展与展望 进展与展望 1 基于路用性能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研究研究CRCP裂缝间距和裂缝宽度的分布 预估重复车辆荷载作用下基层材料疲劳破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暑期安全培训课件
- 社区投诉举报管理办法
- 网络硬盘使用管理办法
- 企业安全管理能力培训课件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客观题及参考答案
- 航天器资源化利用与回收技术研究-洞察及研究
- 出租物业安全培训课件
- 共青团员入团理论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
- 出境人员行前安全培训课件
- 出口退税基本政策课件
- 2025年度中国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社会招聘120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标准)酒店政府采购协议书
- 2025河北保定市唐县招聘社区工作者64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菏泽市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及解析)
- 2025至2030年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配2025年秋新版教材)
- 2025云南昆明巫家坝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2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逐梦飞翔·奋进高二-高二上学期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课件
- 《心系国防 强国有我》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第一课国防教育主题班会
- 《中国人民警察警歌》歌词
- 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