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新村创建省级生态村活动计划.doc_第1页
立新村创建省级生态村活动计划.doc_第2页
立新村创建省级生态村活动计划.doc_第3页
立新村创建省级生态村活动计划.doc_第4页
立新村创建省级生态村活动计划.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立新村环境综合整治年度计划2006.72007.7时 序活动内容及形式责任人2006.7创建宣传及发动专题会、条口会、广播讲话及其他陈纪明2006.89(1)村级主干道、新中南路环境整治(2)中心小区乱堆乱放整治(3)居民区户外广告清除郭明宏陈春金孙明保2006.10(1)老圩埭脏乱差整治月(2)各企业环卫整治月郭明宏2006.1012河塘清淤会战、改厕宣传郭明宏陈春金王双林2007.13(1)河塘清淤会战、改厕陈春金(2)新联河、龙昌河绿化、改厕王双林2007.45农田水系改造、两电站维修、改厕郭明宏王双林2007.6小麦秸杆还田督查、改厕陈春金孙明保2007.7各项指标资料搜集与整理、改厕胡美华附:立新村生态村创建计划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以创建良好的人居环境为宗旨,加强全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和提高本村村民生活质量,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目标。二、组织领导村成立以村党委陈纪明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江苏省环境优美生态村创建工作,创建办公室设在村委办公室。三、职责分工陈纪明:全面负责创建工作郭明宏:负责协调创建工作,分管硬件建设王双林:负责统计工作,资金筹措工作陈春金:负责农业、无公害、秸杆还田工作孙明保:负责改厕、宣传教育工作孙建兰:负责绿化保洁及整治“六乱”工作陈岚平:协助具体经办保洁及整治“六乱”工作胡美华:负责创建材料汇编,会议记录工作四、实施内容及时间安排1、2006年7月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进行创建工作宣传发动2、2006年8月10月突击三个月治理“六乱”战役3、2006年11月12月河塘清淤战役,绿化准备、改厕4、2007年1月3月河塘清淤,老自然埭三清战役,新联河、龙昌河两侧植树、改厕5、2007年4月5月农田水系改造,泵站维修、改厕6、2007年6月秸杆还田督查、改厕7、2007年7月各项指标资料搜集,对照标准自查,资料准备、总结、改厕8、2007年8月,迎接上级部门考核检查、改厕立新村民委员会2006年7月立新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实施方案及创建计划生态村创建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是深入贯彻执行江苏省、镇江市两级党委及政府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意见的具体措施,是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是推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推广生态绿化,绿色农业,树立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经济效益突出,环境优美村镇的具体举措。为切实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农村资源,保障村民的健康,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我村积极响应创建省级生态村的要求,对照标准查找不足,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做到组织、资金、人员落实,认真抓好全村的创建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如下:一、创建指导思想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自然资源和能源,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逐步形成良性循环农业经济。加强生态农业和现代农民居宅的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推行清洁文明的企业文明生产,努力将立新建成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社会文明、经济繁荣的现代化绿色环保型新农村。二、创建目标1、自来水入户率100%2、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率达100%3、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率达类水质。4、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占农田面积比例85%5、村庄绿化率34%6、秸杆综合利用率95%7、生态型户厕率100%8、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91%9、工业污染源治理达标率100%10、可再生能源入户率11%三、实施内容(一)、农田生态建设1、划定农田保护区,建设生态农业区,面积为1754亩 ,其中一级农田为1500亩,二级农田为254亩。2、搞好圩内水系,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在新联电站、新桥电站、立新电站三座电站六泵出江的基础上改造立新电站直流泵。以“双创”(创生态村、卫生村)为契机,全面整治圩内水系及全村环境,继续开展清淤清障活动,禁止将垃圾倒入河内污染水源,确保地表水质GB383888类水质标准。(1)、为保证全村农业丰产丰收和抗洪排涝,计划投入10万元,清理拓宽立新中心河(1联队至村委会段)。(2)、每三年清淤一次,脏污泥作为农田有机肥料,2008年全村清淤结束。3、2007年建成村委会地段节制闸,立新1组、1联组、3组、4组、新桥12组、10组低洼圩初步受益,继续种植水稻和经济植物茨菇、藕,提高农田单位受益,推进生态种植试验和产业结构调整。(1)、科学合理施肥。有机肥与无机肥比例逐步调整,普及秸秆还田,确保该片土地每亩秸秆还田200KG。同时采用冬季交泥浆,平时人畜禽类及时下田,将氮、磷、钾肥的比例由过去的1:0.6:0.7调整到2007年的1:0.9:1。(2)、准确预测,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计量施用,综合防治,积极采用,人工防治、天敌防治等措施,恢复采用明火诱杀,减少农药使用量。通过村民对农林有益的野生动物进行野生动物保护。(二)、生态环境建设按照扬中市水上花园城市的建设要求,按照全村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管理,具体包括如下内容:1、深入开展争创文明村、十好文明户、文明职工、文明家庭标兵、勤劳致富标兵、文明市民等活动,广泛宣传创建条件,实事求是制定创建规划,规范的建设等项工作,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规划村民行为,执行村民各项制度实行村民自治。2、严格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村统一规划,居民区内统一建设无害化粪池,自然圩埭统一建三格式无害化粪池,消灭露天粪池,使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100%。3、加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配置垃圾清运车一辆,新建垃圾池23只,整修垃圾池42只,使新桥片和立新片垃圾池达65只以上。清运工每日运送垃圾至镇中转站。4、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发展太阳能热水器,使清洁能源推广率达入户小区农户的74.8%,沼气池入户率达11%。5、规范建设新中南路排污管道、液化气管道。新桥片全面推广使用天然气,2006年70%农户使用天然气,争创烟尘控制达标村。6、继续加大美化绿化。2006年全村主要干道两旁,两大居民区内所有公共用地全部绿化。(三)、严格规划实施,综合治理“六乱”1、居民区内凡新建房户必须统一外放样,统一正负零,统一标高,统一用地面积,统一绿化面积。2、严格执行土地法、规划法,新房放样,老屋一律拆除。3、严禁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堆、乱放。(四)、严格企业环保管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1、严格控制环保审批第一关,凡进入村域内投资兴业的企业,有污染超标行为一律谢绝。2、对现有“三废”燥音超标企业落实综合治理责任制,严格控制作业时间,确保周边群众生活不受影响。有“三废”排放企业的环保治理率达100%。(五)、建立良好循环多种生态模式1、水面生态建设充分利用现在河塘种养经济作物或鱼虾蚌,对已成规模的立新外江滩垂钓休闲中心加大扶持,建成特色,让其成为立新观光农业的一大景点。2、结合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扩大农产品种养规模,继续扶持无公害葡萄、枇杷、藕等农产品生产,和江滩外二百亩林地拓展工程。四、保障措施1、组织保证。充分发挥创建领导小组的功能作用,创建工作放全村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讨论和布置检查各项创建工作。2、措施保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在全村广泛宣传创建规划、实施方案,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个个参与,充分利用文明户评比为载体,确保创建工作方案及计划全面实施。3、资金保证。村计划拿出全年收入的15%用于生态村创建的硬件实施投入,让全村村民在创建中得到真正的实惠。4、目标保证。按照规划要求,严格目标管理,村两委将指定专人负责,确保方案实施过程中的质量与进度,将生态村创建真正落到实处。 立新村民委员会2006年7月立新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基本条件实施情况说明一、领导重视、组织落实。立新村已调整充实并新建了创建领导小组,环保工作班子配备了专职环保工作人员,建立了相应的工作制度。环境综合整治创建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分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到人。二、村两委认真贯彻执行环保改革和法律法规,村域辖区内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从未发生更大污染事故和重大生态破坏事件。三、环境综合整治创建中各项指标均已达标,村庄绿化率为34%,林沟渠路、农田林网等绿化率均达98%,生态户厕率达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