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吸收稳定部分操作法.doc_第1页
焦化吸收稳定部分操作法.doc_第2页
焦化吸收稳定部分操作法.doc_第3页
焦化吸收稳定部分操作法.doc_第4页
焦化吸收稳定部分操作法.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吸收稳定部分操作法一、工艺技术方案吸收稳定系统规模为15000Nm3/h,工艺技术采用传统的四塔流程,即吸收再吸收解吸稳定流程;汽油吸收塔用2#焦化汽油作吸收剂,塔顶补充部分稳定汽油做吸收剂,为了提高吸收率,吸收塔设置两个中段回流;柴油吸收塔用焦化柴油作吸收剂。在尽量保持焦化装置内部热平衡的前提下,脱吸塔底重沸器和稳定塔底重沸器的热源利用焦化装置内部过剩热量解决。本稳定吸收系统用2#焦化中段回流做稳定塔底重沸器热源,用焦化蜡油回流做脱吸塔底重沸器热源,脱吸塔中间重沸器,用稳定汽油做热源。二、工艺流程简要说明自焦化装置来的富气经焦化富气压缩机(K-201)升压到1.3MPa,然后经富气空冷器(A-201/1、2),冷却到60后,与汽油吸收塔(C-201)底富吸收油及脱吸塔(C-202)顶气混合进入饱和吸收油冷却器(E-201),冷却到40进入焦化富气平衡罐(D-202),分液后的气体进入汽油吸收塔(C-201),用2#焦化来的粗汽油作为吸收剂,用稳定汽油作为补充吸收剂增加对富气中C3、C4的吸收。为提高吸收率,汽油吸收塔设两个中段回流。汽油吸收塔顶的干气去柴油吸收塔,经柴油吸收脱去气体中的汽油后出装置去脱硫,塔底富吸收柴油在塔底液面控制阀控制下自压返回焦化分馏塔作回流。富气平衡罐(D-202)平衡后的汽油自罐底作为脱吸塔进料经脱吸塔进料泵(P-203/1、2)抽送与稳定塔底的稳定汽油经脱吸塔进料稳定汽油换热器(E-206)换热至90后进脱吸塔顶,在塔中脱除富吸收汽油中的C1、C2组份。脱吸塔底脱乙烷汽油通过稳定塔进料泵(P-204/1、2)抽送经稳定塔进料稳定汽油换热器(E-205)换热后进入稳定塔(C-203)第20、24、28层。稳定塔顶气经稳定塔顶冷凝器(E-204/1、2)冷却至40后进入稳定塔顶回流罐(D-208),罐中的液态烃由稳定塔顶回流泵(P-205/1、2)送出后分为两股,一部分作为回流返回稳定塔顶控制液态烃中的C5+含量,另一部分液态烃经液面控制阀去脱硫装置。稳定塔底的稳定汽油依次经稳定塔进料稳定汽油换热器(E-205)、脱吸塔中间重沸器(E-203/2)、脱吸塔进料稳定汽油换热器(E-206)换热后经过稳定汽油空冷器(A-202)、稳定汽油冷却器(E-207)冷却至40,一部分稳定汽油由补充吸收剂泵(P-206/1、2)打入汽油吸收塔第40层作补充吸收剂,另一部分稳定汽油经稳定塔液面控制阀出装置。三、主要操作条件表-1 主要操作条件项目温度压力MPa备注压缩机入口400.045压缩机出口1.3蒸汽透平入口3803.5蒸汽透平出口2601.25汽油吸收塔顶45501.151.25汽油吸收塔底45501.151.25汽油脱吸塔顶80901.31.4汽油脱吸塔底1701901.31.4稳定塔顶70801.31.4稳定塔底2102201.31.4柴油吸收塔顶50601.11.3柴油吸收塔底50601.11.3四、原料及产品性质稳定吸收系统物料平衡如下表:表-2 物料平衡序号名称收率wt%公斤/时吨/天万吨/年进料1焦化富气35.2311250270.09.452粗汽油64.7720682496.3717.37小计10031932766.3726.82出料1焦化干气18.545921142.104.972液态烃12.67404697.103.403稳定汽油68.7921965527.1718.45小计10031932766.3726.82本装置的原料为焦化装置的富气,其性质如下表:表-3 原料性质组成分子量焦化富气(V%)备注H225.31N2281.45CO280.25CO2440.16CH41634.58C2H63014.5C2H4281.91C3H8448.21C3H6423.92H2S3414.0i-C4H10581.41n-C4H10584.57C4H8561.72i-C4H8561.09t-C4H8560.51c-C4H8560.34i-C5H12721.23n-C5H12722.02C6+862.48O2320.34合计100密度kg/m3分子量稳定吸收系统的主要产品性质如下表:表-4 主要产品性质组成干气(V%)液态烃(V%)备注H2O/H27.07/CO0.42/CO20.51/N21.93/O20.45/H2S13.8515.18CH447.880.32C2H622.640.59C2H42.530.43C3H81.3529.62C3H61.0914.57IC4H100.055.67NC4H100.0918.03NC4H80.046.64IC4H80.034.22TC4H80.011.87CC4H80.011.21IC5H120.010.78NC5H120.010.46C6+0.030.41合计100100注:产品性质为模拟计算值五、操作要点吸收稳定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从富气中分离出质量合格的干气和液态烃,以及生产稳定汽油。操作方法主要是在稳定系统四塔压力一定的前提下,用改变塔底温度和回流等手段控制产品质量。利用吸收原理,以粗汽油作主吸收剂、稳定汽油作补充吸收剂,将压缩冷却后的富气在吸收塔内进行吸收,使C3、C4、C5组分绝大部分被吸收到汽油中,贫气中的汽油组分再经再吸收塔用轻柴油作吸收剂进行回收。C2以下组分(干气)则去脱硫部分脱除H2S。将凝缩油送入解吸塔进行脱吸。然后将脱乙烷汽油送入稳定塔,利用精馏方法将汽油和液态烃分离。操作原则:(1) 在生产时各塔及容器液面不能超高或过低,严防瓦斯带油损坏设备。(2) 在正常操作中,要保证稳定汽油、液态烃、干气质量合格。(3) 操作不正常时要及时正确处理,严防事故扩大引起超温、超压、火灾、爆炸等事故发生。(4) 发生事故时,要沉着冷静,查明原因,正确果断地处理,并向上级汇报。(5) 经常检查放火炬罐D107液面,不得存留过多残液,保证火炬系统的畅通。六、正常操作:(一)产品质量控制1、干气中C3组份含量的控制影响因素:(1) 富气量大,吸收剂量小,液气比小,吸收效果差。(2) A201、E201冷却效果差,压缩富气进塔温度高。(3) 吸收剂温度过高,吸收效果变差。(4) 中段回流量及温度变化,吸收塔顶温度过高,吸收效果差。(5) 吸收塔压力过低或波动大。(6) 解吸塔温度高,解吸过度,将大量C3、C4组份脱吸,增加吸收塔的负荷。调节方法:(1) 增加塔顶吸收油量,增大液气比,提高吸收效果。提高一、二中段回流量,降低一中、二中返塔温度。(2) 降低压缩富气空冷A-201/12、压缩富气冷却器E-201/12冷后温度,降低塔内气相负荷,提高吸收效果。(3) 改善分馏塔顶A-101/16、E-101/14、稳定汽油A-202/12、E-207/12的冷却效果。(4) 调整好稳定汽油的蒸汽压,提高吸收剂的质量。(5) 适当提高并平稳吸收塔压力,提高吸收效果,但要注意与气压机系统联系好,切勿过快。(6) 适当降低解吸塔底重沸器E203/1温度或稍降进料温度,调整解吸塔操作,降低解吸气温度。(7) 控稳柴油吸收塔的压力和吸收柴油温度及流量。2、干气C5含量的控制影响因素:(1) 再吸收塔C-204吸收剂量过小或温度过高。(2) C-204压力过低或波动大。(3) 吸收塔顶吸收油量过小,或温度过高。(4) C-204液面过高。(5) 吸收塔底温度高,液面不稳,吸收剂量太大,造成雾沫夹带。(6) 吸收塔、解吸塔操作不正常,直接影响到再吸收塔的吸收效果。调节方法:(1)操作中通常用调节吸收剂量和塔底温度来控制干气中汽油组分的含量。(2)适当提高再吸收塔的吸收剂量,或降低吸收剂温度,调节过程要注意速度要慢,以免影响分馏塔的操作。(3)调节再吸收塔压力,保证操作平稳。(4)适当调整吸收塔补充吸收剂量(但不能过小,以免影响吸收效果),或降低吸收剂温度。(5)降低再吸收塔和干气分液罐液面,保持正常液面。(6)按“干气中C3组份含量的控制”调整吸收塔、解吸塔操作,降低吸收塔气、液负荷。3、液态烃中C2含量的控制液态烃中C2组分含量越少越好,主要靠调整解吸塔的操作来控制。(1)影响因素解吸塔温度过低,或塔操作压力偏高,脱吸收效果不好。吸收塔吸收剂量过大,温度过低,造成吸收过度。(2)调节方法通常采用控制解吸塔底温度的方法来控制液态烃中C2含量。适当提高解吸塔温度,即解吸塔重沸器E-203/1出口温度或稍降解吸塔操作压力,若重沸器热源不足时,也可通过调整,稍增加解吸塔进料温度。如因吸收过度,适当降低吸收塔吸收剂量,或提高进塔温度,亦可提高两个中段回流温度,或降低回流量以降低吸收效果,达到降低解吸塔的负荷,提高脱吸效果的目的。若吸收过度,可适当降低塔C-201操作压力。4、液态烃中C5含量的控制液态烃中的C5含量越少越好,液化石油气的质量控制是尽可能减少C5组分的含量。(1)影响因素 稳定塔C-203顶回流量小,或回流温度高。 塔底重沸器E212出口温度高。 稳定塔C-203压力低,或压力不稳。 进料温度高,进料位置偏上。 C-203底液面控制失灵(无液面)。 塔盘堵塞造成气液携带或冲塔。(2)调节方法液态烃中C5含量主要是通过控制稳定塔C-203的底温、顶温度和压力来实现的。适当加大回流量,提高回流比,降低回流温度;在保证稳定汽油质量合格的前提下,降低重沸器E-212出口温度;根据进料温度,选择适宜的的进料口,提高精馏效果;控好稳定塔C-203底液面;适当提高稳定塔压力;塔盘堵塞时,要停工处理;塔盘有堵塞现象时,一方面尽力平衡好稳定塔的操作,另一方面请示车间决定处理意见。5、稳定汽油初馏点及蒸汽压的控制(1)影响因素重沸器E-212出口温度过高,初馏点高,蒸汽压低。稳定塔C-203压力高,初馏点温度低,蒸汽压高。处理量大,凝缩油量增加,初馏点低,蒸汽压高。分馏塔15层温度变化或中段回流量变化。其它原因。(2)调节方法控稳稳定塔C-203底温度及液面。适当调节稳定塔C-203压力。视处理量以及凝缩油量情况,对操作作适当调节。注意分馏塔15层温度及中段回流量的变化,在保证分馏产品合格的前提下满足稳定的热源供给。6、解吸塔的操作 脱乙烷油中C2含量的控制其实就是衡量解吸塔操作好坏的标志,解吸塔的操作主要是控制好塔底温度。(1)影响因素解吸塔底温度偏低,液态烃中C2含量增加。吸收过度,解吸负荷过大。凝缩油流量的大幅度波动从而影响解吸塔底温度。热源不够吸收塔压力波动大,均会使解吸塔操作不好。(2)调节方法正常时由塔底温控来调节。若脱乙烷油量增加,可提高解吸塔底温度,但塔底温度不能太高,否则影响吸收负荷,造成内循环量过大。调整好凝缩油量和入塔温度。(二)压力控制1、吸收塔压力控制(1)影响因素提高吸收塔压力,对吸收效果有利,但压力过高即增加了气压机的负荷,有时甚至影响到分馏部分的压力平衡。因此再吸收塔的压力控制应根据本系统工艺要求与气压机出口压力情况而定。处理量大,干气量大,压力高。富气量变化,富气量大,压力高。干气后路不畅通。富气冷后温度变化,空冷器A-201/12、E-201/12冷却效果差效果差,压缩富气温度高,压力高。气压机出口压力的变化,出口压力低,塔顶压力低。脱硫系统操作不当,脱硫操作波动,影响塔顶压力波动。两中段回流温度的变化,回流温度低,塔顶压力低。再吸收塔压力波动。仪表失灵。脱吸气量变化,脱吸气量增大,压力升高。(2)调节方法正常情况下,吸收塔压力由再吸收塔顶压控阀自动控制,必要时打开控制阀副线调节。调整处理量。如后路不通应及时联系处理,并向低压线排空。当仪表失灵时,即改走副线并联系仪表处理。增开A-201/12风机或加大E-201/12循环水量,降低富气冷后温度。平稳脱硫系统的操作。降低解吸塔压力。2、稳定塔C-203压力控制稳定塔压力不宜太低,否则塔顶冷却器E204/1,2中液态烃难于冷凝,而产生大量不凝气,影响液态烃的收率。(1)影响因素稳定塔C-203进料组成、进料量以及进料温度的变化,进料中C1C2组份多,压力高。塔顶回流量变化,压力波动。塔底重沸器E-212出口温度的变化。E-204/1,2冷却效果的变化,冷却效果差,压力升高。稳定塔进料或回流带水。稳定塔热旁路调节阀的开度变化,或塔顶回流罐D-208压力的变化。调节器或调节阀失灵。泵上量不好。液态烃出装置后路不畅。(2)调节方法稳定塔顶压力通常用热旁路阀和回流罐D-208顶不凝气压控阀控制。平时必须保持调节阀有一定的开度,否则塔内的不凝气(主要是C2组分)放不出去,会进一步影响稳定塔的压力。根据进料量及组份的变化,及时对稳定塔C-203的操作进行调节,必要时调节解吸塔底温度。根据产品质量控制适宜的塔底温度和塔顶回流量。加大冷却水量,提高冷却效果。严格控制油气分离器D-202和顶回流罐D-208界面,防止超高,避免系统带水。调节器或调节阀失灵,应立即改副线控制,联系仪表工处理。根据生产方案的要求,合理调节热旁路控制阀和不凝气控制阀的开度,控稳塔顶回流罐D-208压力。若泵问题,切换备用泵,并联系电工处理。后路不畅时联系调度。(三)温度控制1、解吸塔底温度的控制(1)影响因素解吸塔底重沸器和中间重沸器热源的温度、压力及流量的变化。解吸塔进料量及温度的变化,进料量增大,组成变轻,底温下降。解吸塔底液面过高或过低,底温波动。压力和进料温度变化,压力升高、温度降低,底温度降低。(2)调节方法正常是通过调节解吸塔塔底重沸器和中间重沸器热源流量来控制解吸塔底温度。控稳热源的温度、流量。吸收塔粗汽油,稳定汽油的流量不宜大幅度调整,以免解吸塔进料波动大;并根据液态烃中C2含量选择合适的塔底温度。控稳解吸塔底液面。控制好解吸塔的压力。2、吸收塔顶温度的控制:(1)影响因素稳定汽油量或温度变化。粗汽油量和温度的变化。中段回流量或回流温度的变化。气、液相进料温度及进料量的变化。吸收塔压力的变化。(2)调节方法:吸收塔顶温度高时,可增大吸收剂量或降低吸收剂温度来调节。粗汽油量大或温度降低,塔顶温度降低,有利于吸收。调节中段回流冷却器E-202/1,2、E-202/3,4冷后温度和中段回流量,保证塔顶温度不超高。提高富气空冷器A-201/1,2、水冷E-201/1,2冷后效果,降低进料温度。调稳吸收塔C-201顶压力。3、稳定塔顶温度控制(1)影响因素塔顶回流量及温度变化,回流量增大,回流温度降低,则塔顶温度下降。进料量、进料组成及温度变化,进料量增大,进料组成变轻及进料温度高,塔顶温度上升。塔底温度变化,底温升高,顶温上升。塔顶压力变化,压力升高,顶温下降。(2)调节方法根据产品质量,控制适宜的回流量和回流温度。根据进料量、进料组成及进料温度控制适宜的塔顶温度。根据汽油质量,控制好塔底温度。控制好稳定塔压力在规定范围内。4、稳定塔底温度控制(1)影响因素进料量、进料组成及进料温度变化,进料量增大,进料组成变轻或进料温度下降,则塔底温度下降。稳定塔压力变化,压力升高,底温降低。稳定塔底液面过高或过低,塔底温度波动。分馏塔中段回流量及温度变化,回流量增加,回流温度升高,则塔底温度上升。仪表失灵。(2)调节方法通常用稳定塔底重沸器分馏中段油温控阀控制重沸器出口温度,从而控制塔底温度。控制好稳定塔进料温度、进料量及塔内压力。控制稳定塔塔底液面在工艺卡片范围内。调节吸收塔和解吸塔的操作,保证进料组成稳定。当塔底温度调节余地较小时,调整分馏中段循环量或温度。仪表失灵,改手动操作,并联系处理。(四)液面控制1、吸收塔C-201液面控制:(1)影响因素吸收剂流量、温度的变化。吸收塔C-201压力的变化,压力高,液面低。吸收效果的变化,吸收效果差,液位低。调节器或调节阀失灵。泵故障。(2)调节方法通常吸收塔C-201底液面由塔底液面控调节。及时调整塔底抽出量,使塔底液面保持平稳。调稳塔顶压力。调稳吸收塔各部分温度,改善吸收效果。调节阀或调节器失灵时,改副线控,并及时联系仪表工处理。切换备用泵,并联系钳工、电工和仪表工处理。2、再吸收塔C-204塔底液面的控制(1)影响因素塔压力的变化,压力升高,液面低。贫吸收油量的变化,贫吸收油量增大,液面高。贫气中C5含量的变化,或贫气夹带汽油。调节器或调节阀失灵。泵故障。(2)调节方法通常再吸收塔C-204塔底液面由塔底抽出富吸收油调节阀自动控制。调整再吸收塔压力控制阀的开度,使塔压力平稳。控稳贫吸收油量,注意对分馏塔柴油回流的影响。平稳吸收塔操作,防止贫气夹带汽油组分。调节阀或调节器失灵,应立即将调节阀改副线,并联系仪表工处理,严防塔底无液面,而使干气窜入分馏塔。切换备用泵,并联系电工、仪表工处理。3、稳定塔底液面控制(1)影响因素稳定塔内压力的波动,压力高,液面低。稳定汽油出装置量和吸收塔补充吸收剂量的变化。稳定塔进量的变化,进料量大,液面高。稳定塔底重沸器E-212出口温度及顶回流量的变化。调节器、调节阀失灵。处理量过大。系统管线没改通或后路阀门开度过小。(2)调节方法正常时稳定塔底液面由塔底液面控调节系统来控制。查明塔压力波动的原因,及时恢复正常。调整稳定汽油出装置量和顶回流量,如发现外送受阻,应联系调度及有关单位查找原因。视吸收塔操作情况适当调整补充吸收剂量。调节器或调节阀失灵时,应立即改副线控制,并联系仪表工处理。或切换备用泵,并联系仪表工、电工处理。联系适当降处理量。与有关单位联系了解管线畅通情况。适当调节塔底重沸器E-212出口温度。4、气压机出口平衡罐D-202液面控(1)影响因素粗汽油量、补充吸收剂量改变,粗汽油量、补充吸收剂量小,液面低。吸收塔顶回流量及温度改变,回流量大,温度低,液面高。空冷A-201/1,2和水冷E-201/1,2冷却效果改变。富气组成、温度变化。调节器、调节阀系统失灵。界面变化。(2)调节方法通常情况下,D-202液面控制阀与抽出流量控组成串级调节系统进行调节控制。调整吸收塔顶回流量、回流温度,但吸收剂量不可大幅度调节。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空冷A-201/1,2和水冷E-201/1,2的冷却效果。调节器或调节阀失灵,应立即改副线控制,并联系仪表工处理。或切换备用泵,并联系仪表工、电工处理。检查D-202界面及脱水阀,防止跑油。5、稳定塔顶回流罐D-208液面控制(1)影响因素稳定塔C-203压力波动。压力高,液面低。液态烃泵P-205/1,2抽空或上量不好。液态烃出装置后路不通。塔顶冷却器E-204/1,2冷后温度变化,温度高,液面低。解吸塔C-202脱吸效果差,不凝气量增大。调节器、调节阀失灵或泵故障。稳定塔顶回流量变化。回流量大,液面低。稳定塔底温度变化,底温高,液面高。(2)调节方法正常时D-208液面由液面控调节系统控制。查明稳定塔压力波动的原因,调整热旁路开度及不凝气调节阀开度。如液态烃泵体发热,处于抽空或半抽空状态,应冷却降温;如机械故障,切换备用泵并联系钳工处理。联系检查确认液态烃流程。调整E-204/1,2给水量,保证冷却效果。调整解吸塔操作,改善解吸效果。调节器或调节阀失灵,应立即改副线控制,并联系仪表工处理。若泵原因切换备用泵,并联系钳工处理。根据产品质量,适当调节顶回流量和塔底温度。6、汽油、液态烃带水的调节(1)影响因素分馏塔顶油气分离器D-102、气压机出口油气分离器D-202、稳定塔顶回流罐D-208脱水不好,界位过高。外装置进来的汽油带水多。分馏塔顶空冷器A-101前、压缩富气空冷A-201前注水量增大。D-102、D-202、D-208界位控制阀失灵或液位显示失灵,导致水界面超高。酸性水后路堵或出装置调节阀失灵。2)调节方法通常汽油、液态烃带水是由于D-102、D-202、D-208油水界面超高而造成。常对照玻璃板液面计检查D-102、D-202、D-208脱水情况,保持合适界面。保持油气、富气注水量平稳,不大幅度波动。调节阀失灵,改手动,或用副线控制,并联系仪表工处理。联系调度,外装置进来的汽油加强脱水,保证酸性水后路畅通。7、稳定塔底重沸器E-212加热蒸汽用法在正常生产的情况下,稳定塔底重沸器E-212热源为分馏中段循环油。在开工期间,由于中段未建立,可采用1.0MPa蒸汽作为替代热源,使稳定塔工作正常,控制塔底温度在150以上。切换生焦后,生成的富气可立即送到吸收稳定系统,待分馏中段正常后,再切换回使用分馏中段作为热源,从而可以实现开工不放火炬,减少富气放火炬造成损失。(1)投用过程分馏系统改通各段回流流程,改中段流程时,关闭E-212出入口阀,中段油全走副线。稳定系统在吹扫、试压、氮气置换、瓦斯充压完毕后,引汽油进入系统,建立由吸收塔、解吸塔、稳定塔三塔循环。E-212蒸汽脱水后稍开E-212蒸汽放空阀,打开1.0MPa蒸汽阀,使稳定塔逐步升温到155左右。在升温过程中,在打开1.0MPa蒸汽的同时,应调整好放空阀的开度,使蒸汽工作在冷凝状态,充分利用蒸汽的相变热,以节约蒸汽。按气压机操作法启动气压机,利用反飞动线打循环,低速运转。启动气压机时,要注意瓦斯系统的压力和分馏系统的压力平稳。切换生焦后,气压机可根据系统压力逐步提速,富气可直接进入稳定系统。(2)切换过程当操作正常,分馏各段回流正常,中段流量达到40t/h以上,抽出温度达到200以上,可考虑E-212蒸汽加热切换成分馏中段油。关闭1.0MPa蒸汽阀,开大蒸汽放空阀,将换热器内的水放尽,关闭放空阀。先打开换热器的中段出口阀,再开入口阀,利用温控阀逐步将中段引入换热器,使稳定塔工作正常。三、非正常操作:(一)粗汽油中断1、原因粗汽油泵故障。D-102液面失灵。调节阀失灵。2、处理方法降低去C-203的汽油量及停止稳定汽油出装置量,维持解吸塔底液面和塔顶温度正常。依次降低解吸塔,稳定塔进料量。适当调节解吸塔底重沸器E-203/1、稳定塔底重沸器E-212温度,保持两塔压力平稳,底温正常,保证质量合格。根据情况可增大柴油吸收剂量。D-102液面低时,降低泵抽出量,维持泵正常运转。保持系统压力,维持三塔循环。加强富气冷却,防止冲塔,若难以维持,气压机降速维持最低正常转速,进口改部分富气放火炬,控稳机进口压力和分馏系统压力。粗汽油如短时间中断,采取上述处理原则。如粗汽油长时间中断,重沸器热源大部分改走旁路,停止三塔循环。(二)富气中断:1、原因焦化部分故障。气压机停机。2、处理方法控稳吸收塔C-204、解吸塔C-202、稳定塔C-203顶压力,保持系统压力。视情况停止空冷A-201前注水。维持三塔循环,如富气长时间中断,视情况可以将粗汽油直接改进稳定塔C-203,停止三塔循环。如果气压机停机时间过长,应适当关小各冷却器回水阀。由于解吸塔进料减少,及时调整塔底温度。适当提高稳定塔底温度,维持顶回流罐液面保持顶回流。(三)稳定重沸器热源中断1、原因分馏中段回流泵抽空或故障。分馏部分操作波动,分馏塔中段回流中断。2、处理方法汇报调度,控稳稳定塔压力。保持吸收塔、解吸塔、稳定及气压机出口油气分离器、稳定塔顶回流罐液面,尽量维持系统压力。适当减少吸收塔吸收剂量,增大再吸收塔吸收剂量,尽量保持汽油蒸汽压合格。(四)气压机出口压力高1、原因气压机出口油气分离器液面过高。吸收塔底液面高。再吸收塔液面高。系统瓦斯管网压力高。仪表失灵。2、处理方法经常检查各容器、塔液面,严防超高。吸收塔液、再吸收塔面过高时应及时降低液面。压控失灵时,改手动或走副线,并联系修理。系统瓦斯管网压力高则联系调度处理,并控稳各塔压力。(五)干气带液:1、原因再吸收塔吸收油量过少或温度过高。吸收塔顶温度高或吸收剂量过大。再吸收塔液面超高。吸收塔操作不稳定,造成吸收塔、再吸收塔冲塔。仪表失灵没及时发现。2、处理方法增大再吸收塔吸收剂量,降低吸收剂温度。控制好吸收塔C-201顶温,调节吸收塔吸收剂量。降低再吸收塔液面。调整吸收塔、再吸收塔操作,使气液相负荷均匀,操作平稳。及时联系仪表工处理。(六)气压机出口油气分离器液面过高1、原因吸收塔粗汽油或稳定汽油进料量过大。解吸塔温度过高,解吸气带汽油。凝缩油泵P-203/1,2抽空或故障。富气组成、温度变化。D-202液面、界面控制失灵。2、处理方法在凝缩油泵能正常工作时,尽快拉低液面。在凝缩油泵不能正常工作时,将粗汽油暂时改为直接去稳定塔。适当降低解吸塔温度并控稳塔底液面。查找原因使泵上量或切换备用泵,并联系处理。D-202液面、界面失控,立即改手动或副线控制,并联系仪表处理。(七)C-204满液面1、原因一级吸收效果差,吸收塔冲塔,或一级吸收塔顶温度高,吸收剂量太大,造成顶塔盘负荷超,汽油溢去再吸收塔。液面失灵,粗汽油温度高,造成瓦斯带油。处理量过大,造成带液冲塔。2、处理适当减少吸收柴油入C-204量,加大富吸收油返塔量。调整操作,可加大吸收塔一、二中的取热。加强富气冷却,适当降低解吸塔温度,减轻吸收取热负荷。C-204淹塔是由于C-201操作引起,处理上应先降或停吸收剂量,待C-204操作平稳后再恢复操作。七、稳定吸收系统开工1、安全检查1.1、全面检查系统的消防设施是否完整好用,并按规定就位;1.2、设备上的安全阀是否安装好,定压是否符合要求,铅封完整;1.3、设备、电机是否接地良好,联系电工检查确认电机电阻合格;1.4、紧急放空线、污水和废水管道是否畅通,盖好水井、管沟、电缆沟盖板;1.5、消除设备、管线上的易燃物和杂物,拆除检修用的脚手架;1.6、检查要拆的盲板是否拆除,必须保留的盲板要做好登记和挂牌工作。2、准备工作2.1、认真学习开工方案、工艺技术规程和岗位操作法,严格执行工艺纪律,做到人人清楚;2.2、开工的保镖到位;2.3、将各台机泵润滑油箱、过滤器和润滑油桶、油壶洗干净,更换上合格的润滑油,各润滑点加好合格的润滑油、脂;2.4、安装好合格的压力表、温度计在各规定的位置,各控制阀调试好用;2.5、准备好开工所用的一切工具,扳手、记录纸、交接班本等; 2.6、与调度协调好,做好瓦斯系统的平稳;2.7、联系调度确定并改通系统稳定汽油、液态烃和干气的后路流程。3、引进公用介质3.1、引1.0MPa蒸汽3.1.1、汇报调度,将蒸汽引至稳定吸收系统内;3.1.2、引蒸汽前先将管线沿途疏水阀打开,排净冷凝水,装置的主干线蒸汽阀缓慢打开,排除管内存水,防止水击损坏管线; 3.1.3、引蒸汽时不要过快,阀门要缓慢打开,并有人检查蒸汽脱水放空情况,先引蒸汽到系统内各用汽点前脱水后,再吹扫干净管线备用。3.2、引循环水3.2.1、拆开各冷却器上水阀后法兰和回水阀前法兰,汇报调度,将系统循环水上水及回水流程改好,将上水和回水引至各冷却器前冲洗干净管线及换热器后备恢复备用;3.2.2、将循环水引至各冷却器前,并根据生产求投用冷却器。3.3、引新鲜水汇报调度,将装置新鲜水引入系统内并在未端放空点放空,冲洗干净管线备用。3.4、引风(净化风、非净化风)3.4.1、汇报调度,将装置净化风和非净化风引入稳定吸收系统内,并在各用风点脱水和吹扫管线后备用;3.4.2、在引风时要缓慢进行,并注意装置内净化风和非净化风系统的压力,防止风压过低影响装置安全平稳生产。并与仪表工协调,确认相关仪表已投用。3.5、引风(净化风、非净化风)3.4.1、将氮气引至稳定吸收系统内各用氮点前,先往放空点放空吹扫干净管线后备用,氮气放空时注意安全,防止发生窒息事件。4、蒸汽贯通试压4.1、目的检查工艺管线是否畅通,检查流程是否正确,考察工艺管线和静设备(塔、冷换设备、容器、阀门等)在承受正常的工艺操作压力时的密封性能。4.2要求及注意事项4.2.1、管线的吹扫贯通原则是顺流程走向,先主干后支线;4.2.2、贯通前联系仪表车间,关闭仪表、各计量表进出口阀门,以防损坏,仪表引出线可在吹扫干净的基础上一同试压;4.2.3、试压前需在指定位置安装经过校验合格的试压用压力表(将现场量程低于试压蒸汽温度压力的温度计、压力表更换或关闭引出阀);4.2.4、试压前,安全阀前隔断阀要关闭,试压后,再根据要求投用安全阀;4.2.5、试压过程中要有专人负责检查,必须做好记录与签名工作;4.2.6、各设备如有副线均需过蒸汽,控制阀先走副线,流量计走副线;4.2.7、引蒸汽时先脱水排凝后再引,后路要畅通,引汽过程要由小到大,以对管线进行暖管,要严防水击和管线拉坏;4.2.8、蒸汽经过冷换设备时,另一程一定要先打开放空,防止憋压,水冷器要关上下水阀,并打开放空;4.2.9、用试压压力憋压检查(蒸汽线以蒸汽达到试压压力后即可检查、查漏);4.2.10、试压介质升压要缓慢,达到指标后要逐一检查各焊缝、法兰、人孔、阀门、仪表引压点等处;4.2.11、贯通试压结束后,要将设备放空阀打开,以防塔、容器内形成负压;4.2.12、试密说明:根据钢制压力容器GB160-1998里规定:气密试验PT =1.05P(P为最大操作压力),液压试验PT =1.25P,气压试验PT =1.15P。低压蒸汽压力最大为1.0Mpa,超过此压力值用水压试验。4.3、试压流程4.3.1、吸收塔和再吸收塔C201FV6209(D102液面控制阀)a、b、C201C204PV6604(再吸收塔压控阀)c、C201P201E201d、C201FV6800上游阀前(补充吸收剂控制阀)PV6800(C202压控阀)e、C201D202E201A202出口阀前D204冷凝油到D202隔断阀后PV6606(D208压控上游阀后)给汽点:蒸塔蒸汽、塔底抽出阀后放空点:塔顶、塔底、D202顶放空、D202底放空、冷换设备进出口放空、控制阀低点放空、泵进出口低点放空。4.3.2、一中段回流C201抽出阀后P202/1、3FV6801E202/1、2C201塔壁阀前给汽点:抽出阀后放空点:塔壁阀前、E202/1、2进出口、泵进出口低点、控制阀低点放空4.3.3、二中段回流C201抽出阀后P202/2、3FV6802E202/3、4C201塔壁阀前给汽点:抽出阀后放空点:塔壁阀前、E202/3、4进出口、泵进出口低点、控制阀低点放空4.3.4、解吸塔进料D202平衡油抽出阀后P203/1、3FV6603E206C202给汽点:D202平衡油抽出阀后放空点:E206进出口放空短管、控制阀低点放空、C202、泵进出口低点放空4.3.5、解吸塔C202PV6800(下游阀前)a、b、C202E203/1C202c、C202E203/2C202d、C202脱吸塔采样冷却器f、C202P204FV6804E205C203(塔壁阀前)给汽点:C202蒸塔蒸汽放空点:PV6800低点放空、E203/1 、2低点放空、脱吸塔采样冷却SC203、C203、E205壳程进出口放空、P204进出口低点放空4.3.6、稳定塔C203E204D208PV6606D204(隔断阀前)PV6605a、C203E212C203b、给汽点:C203蒸塔蒸汽放空点:C203顶、C203底、D208顶、D208底、E212底、E204进出口放空注意:如果蒸塔蒸汽量太小,可以从D208液态烃抽出口给蒸汽返回D208,但要关严P207进口阀。4.3.7、稳定汽油线C203E205E206A202E207LV6605出装置阀前P206/2E205P206/1FV6800给汽点:与稳定塔一齐试压放空点:冷换设备进出口放空点、泵进出口放空点、控制阀低点放空4.3.8、液态烃线LV6606FE6608出装置阀前D208抽出阀后P205FV6610C203(塔壁阀前)给汽点:D208抽出阀后给汽放空点:冷换设备进出口放空点、泵进出口放空点、控制阀低点放空5、氮气置换、充压5.1、目的赶走管道及设备中的空气,保证系统引瓦斯时的安全。5.2、注意事项5.2.1、引氮时要缓慢,注意控制压力,要与调度协调好;5.2.2、在进行氮气置换操作时注意安全,防止窒息现象,加强放空点的监护;5.2.3、引氮气置换空气时,先置换容器,再置换管线,在置换管线时,原则上逐条、逐段管线进行;5.2.4、在用氮气置换塔内空气时,在塔顶放空,塔底要进行脱水操作;5.2.1、管线、设备用氮气置换时,低点要进行脱水,打开放空点放空时,要有专人在现场负责,有氮气出来置换干净空气后,立即关闭放空阀。5.3、置换步骤5.3.1、关闭管线流程中所有阀门,塔、容器顶放空、底脱水阀全关,按需要打开阀门;5.3.2、稳定吸收系统引氮气置换空气后,各放空点都要打开进行排空气,直到有氮气出来并已置换掉空气后再关闭放空阀,排空气要按流程走向由前向后逐点进行;5.3.3、压缩机部分从压缩机进口给氮气进设备管线,经A201到E201出口阀前放空,置换管线、设备内空气,同时引氮气置换热反飞线和冷反飞线内空气。5.3.4、汽油吸收部分从E201出口给氮气,经D202进吸收塔C201,并在塔顶、底放空,在C201进行氮气置换后,再分别引氮气置换与吸收塔C201相连的管线、设备。5.3.5、柴油吸收部分从汽油吸收塔引氮气进柴油吸收塔C204置换空气,并在塔顶、底放空脱水,在C204进行氮气置换后,再从C204引氮气分别置换相连的管线、设备。5.3.6、解吸塔部分从解吸塔C202底引氮气进塔,并在塔顶放空、底脱水,解吸塔置氮气置换后,再引氮气分别置换与解吸塔相连的管线、设备。5.3.7、汽油稳定部分从稳定塔C203底引氮气进塔,并在塔顶放空、底脱水,稳定塔氮气置换后,再引氮气分别置换与稳定塔相连的管线、设备。5.3.8、各部分管线、设备都用氮气置换干净空气后,按如下改通稳定吸收系统流程:C203E204D208PV6606C202PV6800PV6604下游阀前C204C201D202E201A201压缩机出口总阀后其中,调节阀PV6606、PV6800可手动全开(压缩机开机前按工艺卡片改自动控制),将C201、C202、C203、C204气体流程连通,由C201、 C202、C203、C204顶部放空处采样,分析系统中氧含量,以连续二只样品分析的含氧量1%(V)为合格,采样分析合格后,将稳定吸收系统的所有放空阀关闭,由D202前充氮到系统,待压力到达0.2MPa后,停止充氮保持压力,如发现压力下跌较快,需检查流程是否有泄漏点,充压时注意安全防护。6、稳定吸收系统收油开工D102P108C2016.1、改通如下流程:6.2、启动汽油泵P108,从D102往吸收塔装油,注意按工艺指标控制好D102液面;6.3、改通如不流程:C201P202/1、3E202/1、2C2016.4、当吸收塔一中集油箱液面达50%后,启动P202/1、3,C201二中集油箱装汽油,控制一中集油箱液在50%;6.5、改通如下流程:C201P202/2、3E202/3、4C2016.6、当二中集油箱液面达%50后,启动P202/2、3,C201底装汽油,控制二中集油箱液50%;6.7、改通如下流程:C201P201D2026.8、当C201底液面达50%后,启动P201,D202装汽油,控制C201底液面50%;D202P203E206C2026.9、改通如下流程:6.10、当D202液面达50%后,启动P203,C202装汽油,控制D202液50%;6.11、改通如下流程:E205C203P2046.12、当C202底液面达50%后,启动P204,稳定塔P203装汽油,控制C202底面50%;6.13、改通如下流程:P206/2E205E206A202E207P206/1C201C2036.14、当C203底液面达50%后,启动P206/2和P206/1抽C203底油补充到C201,控制C203底液面50%,同时停下P108,控制D102液面50%60%,稳定吸收系统建立三塔循环;联系调度,安排好汽油出装置后路;6.15、改通如下流程:C203E205E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