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计学学习指导书姓名: 第一章 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人们在使用“统计”一词时,通常有三种不同的涵义,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统计工作B统计方法C统计数据D统计学2统计是从社会经济现象的()A质的方面去研究其量的方面B量的方面去研究其质的方面C质与量的辨证统一中研究其量的方面D质与量的辨证统一中研究其质的方面3根据统计方法的构成,可将统计学分为()A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B描述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B理论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D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4统计学研究中使用的方法是()A纯粹的演绎B纯粹的归纳C演绎与归纳相结合,以归纳为主导D演绎与归纳相结合,以演绎为主导5政治算术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是()A高尔登B凯特勤C约翰格朗特D皮尔逊6为运用数学理论研究概率论开辟道路的论著是()A政治算术B概率论书简C论赌博D概率论分析7在统计史上被认为有统计学之实而无统计学之名的统计学派是()A数理统计学派B政治算术学派C社会统计学派D国势学派8统计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认识是()A从定性到定量B从定量到定性C从个体到总体D从总体到个体二、多项选择题1统计的涵义一般有()()()()()A统计工作B统计会议C统计学D统计报刊E统计资料2政治算术学派的创始人有()()()()()A阿罕华尔B凯特勤C威廉配第D恩格尔E约翰格朗特3根据统计方法的构成,可将统计学分为()()()()()A应用统计学B推断统计学C理论统计学D描述统计学E统计数学4下列属于应用统计学范畴的是()()()()()A生物统计学B农业统计学C卫生统计学D社会统计学E人口统计学5对社会经济统计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影响的人物主要有()()()()()A威廉配第B凯特勤C 李普莱D恩格尔E约翰格朗特(一)单项选择题1(B)2(D)3(A)4(C)5(C)6(C)7(B)8(C)(二)多项选择题1(A)(C)(E)2(C)(E)3(B)(D)4(A)(B)(C)(D)(E)5(A)(C)(D)(E)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 一、单项选择题1.可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数据是( )A定类 B.定序 C.定距 D.定比2.抽样调查最显著的优点是( )A.经济性 B.时效性 C.适应面广 D.准确性高3.检查产品寿命应使用哪种调查方法( )A.普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4.下列误差中哪一项不属于代表性误差产生的原因( )A.抄录错误 B.没遵循随机原则C.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存在差异 D.样本容量不足5.检查在宁高校在校生生活费用支出情况,选择南京大学和南京财经大学进行调查是属于( )A.普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二、多项选择题1.普查是( )( )( )( )( )A.非全面调查 B.专门调查 C.全面调查D.经常性调查 E.一次性调查2.统计指标根据作用和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 )( )( )( )( )A.数量指标 B.总量指标 C.相对指标D.平均指标 E.质量指标3.下列哪些是时点指标( )( )( )( )( )A.人口出生数 B.商品库存量 C.资产总额D.产品生产产量 E.工资总额4.下列哪些是相对指标( )( )( )( )( )A.人口密度 B.人均产值 C.职工平均工资 D.产品销售量 E.人口出生率5.非全面调查形式有( )( )( )( )( )A.重点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D.统计报表 E.普查(一)单项选择题1.(A) 2.(A ) 3.(B ) 4.(A) 5.(C)(二)多项选择题1.(B)(C)(E) 2.(A)(E) 3.(B)(C) 4.(A)(B)(E) 5.(A)(B)(C)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整理的资料( )A.只包括直接资料 B.只包括二手数据C.包括直接资料和二手数据 D.是统计分析的结果2.下面哪一个是数量标志( )A.学号 B.性别 C.民族 D.钢产量3.下列哪一个是品质标志( )A.所有制 B.收入水平 C.考试分数 D.年龄4.某连续变量数列末位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相邻组组中值为170,则末位组中值为( )A.230 B.200 C.210 D.1805.变量数列的组中值是( )A.组间变量值 B.组内任意一变量值C.总体单位变量值 D.上限与下限的平均数二、多项选择题1.采用等距或异距分组主要取决于( )( )( )( )( )A.现象性质差异的变动程度 B.组距的大小C.组数的多少 D.统计研究的目的E.变量的类型2.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 )( )( )( )A.按品质标志分组 B.按数量标志分组C.选择分组标志 D.划分各组界限E.按主要分组标志分组3.分组标志的选择( )( )( )( )( )A.根据总体划分的满意标准 B.根据统计研究目的进行C.适应被研究对象的特征 D.必须是数量标志E.必须考虑历史资料的可比性4.统计表的构成有( )( )( )( )( )A.表头 B.行标题 C.列标题D.数字资料 E.表外附加5.对原始资料的审核的内容是( )( )( )( )( )A.完整性 B.准确性 C.时效性D.适用性 E.经济性(一)单选题1.(C) 2.(D) 3.(A) 4.(A) 5.(D)(二) 多选题1.(A)(D)2.(C)(D)(E) 3.(B)(C)(E) 4.(A)(B)(C)(D)(E) 5.(A)(B)第四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一、单项选择题1由组距式数列确定众数时,如果众数组相邻两组的次数相等,则()A众数为零B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C众数不能确定D众数组的组限就是众数2受极端数值影响最小的集中趋势值是()A算术均值B调和均值C几何均值D众数和中位数3计算平均比率最适宜的方法是()A算术均值B调和均值C几何均值D众数和中位数4影响均值大小的因素有()A变量B变量值 C变量的个数D数量标志5均值是将总体内各单位数量差异()A抽象化B具体化C一般化D形象化6已知某班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78岁,其中18岁的人数最多,则该分布属于()A正偏B左偏C右偏D正态7加权均值中的权数为()A变量值B次数的总和 C变量值的总和D次数比重8标准差系数抽象了()A总体单位数多少的影响B标志变异程度的影响C总体指标数值大小的影响D均值高低的影响9某车间三个班生产同种产品,6月份劳动生产率分别为2、3、4(件工日),产量分别为400、500、600件,则该车间平均劳动生产率计算式应为()ABCD10某公司2001年管理人员年均收入35000元,生产人员为25000元;2002年各类人员年均收入水平不变,但管理人员增加15,生产人员增加25,则两类人员平均的年收入2002年比2001年()A提高B下降C持平D无法判断11分配数列各组变量值都减少,每组次数加1倍,中位数()A减少B增加1倍C增加2倍D不变12离散程度测度值中,由总体中最大变量值和最小变量值之差决定的是()A方差B标准差C平均差D极差13离散程度的测度值愈大,则()A反映变量值愈分散,均值代表性愈差B反映变量值愈集中,均值代表性愈差C反映变量值愈分散,均值代表性愈好D反映变量值愈集中,均值代表性愈好14已知甲数列的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2.8;乙数列的均值为14.5,标准差为3.7。由此可以断言()A甲数列均值的代表性好于乙数列B乙数列均值的代表性好于甲数列C两数列均值的代表性相同D两数列均值的代表性无法比较15计算中位数公式中的Sm-1,其涵义表示()A中位数所在组的频数B中位数所在组的累计频数C中位数所在组以前各组的累计频数D中位数所在组以后各组的累计频数二、多项选择题1加权均值等于简单均值的条件是()()()()()A各组频数均相等B各组变量值不等C各组频数不等D数列为组距数列E各组频数都为12加权均值的大小受下列因素的影响()()()()()A各组变量值大小的影响B各组频数多少的影响C与各组变量值大小无关D与各组频数多少无关E各组变量值和频数共同影响3下列现象应采用调和均值计算的有()()()()()A已知各组工人月工资和相应的工资总额,求平均工资B已知某企业各车间废品率和废品量,求平均废品率C已知各车间计划完成百分比和计划产量,求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D已知各车间工人劳动生产率和产品产量,求平均工人劳动生产率E已知某企业各产品的产量和单位成本,求平均单位成本4中位数公式中的Sm-1表示()()()()()A中位数所在组的累计频数B中位数所在组以下的累计频数C按较小制累计的累计频数D中位数所在组以上的累计频数E按较大制累计的累计频数5均值是()()()()()A总体数量特征的代表值B只能根据同质总体计算C总体分布集中趋势的度量D总体分布离中趋势的度量E代表现象发展的一般水平6在计算加权均值选择权数时,应该考虑的条件是()()()()()A权数必须是单位数比重B权数可以是总体单位数C权数可以是单位数比重D权数必须是总体单位数E权数与变量值相乘具有经济意义7比较两组工作成绩发现:均值甲组小于乙组,标准差甲组大于乙组,由此可推断()()()()()A乙组均值代表性高于甲组B甲组均值代表性高于乙组C乙组工作的均衡性好于甲组D甲组工作的均衡性好于乙组E甲组离散程度大于乙组8下列离散程度测度值中,用无名数表示的有()()()()()A极差B平均差C标准差D平均差系数E标准差系数9加权均值等于简单均值的条件是()()()()()ABCDE10将所有变量值都减去10,那么其()()()()()A均值不变B均值也减去10C方差不变D标准差不变E标准差系数不变11将所有变量值都扩大10倍,那么其()()()()()A均值不变B均值也减去10C方差不变D标准差不变E标准差系数不变12位置平均数是指()()()()()A算术均值B调和均值C几何均值D众数E中位数13均值的数学性质有()()()()()ABCDE14众数是()()()()()A由变量值在数列中的位置决定的 B依据变量值出现的次数决定的C总体单位变量值的平均值 D总体的一般水平E与总体中的极端值无关15几何均值的计算应满足的条件是()()()()()A若干个比率的乘积等于总比率B相乘的各比率必须是正数C若干个比率之和等于总比率D相乘的各速度不能是负数E若干个速度相乘的结果是总速度16不同总体间的标准差不能简单进行比较,这是因为()()()()()A均值不一致B标准差不一致C总体单位数不一致D计量单位不一致E与均值离差之和不一致17平均差的缺点是()()()()()A最易受极端值的影响B不能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C在数学性质上不是最优的D未充分利用每个数据信息E数学处理中要考虑绝对值,计算中有许多不便18在数据集中趋势的测度值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测度值是()()()()()A调和均值B几何均值C中位数D众数E算术均值(一)单项选择题1(B) 2(D) 3(C) 4(B) 5(A)6(B) 7(D) 8(D) 9(D) 10(B)11(A)12(D)13(A)14(A)15(C)(二)多项选择题1(A)(E) 2(A)(B)(E) 3(A)(B)(D) 4(D)(E)5(A)(B)(C)(E) 6(B)(C)(E) 7(A)(C)(E) 8(D)(E)9(A)(B)(C)(D) 10(B)(C)(D) 11(B)(E) 12(D)(E)13(B)(C)(D)(E) 14(B)(D)(E) 15(A)(B)(D)(E)16(A)(D)17(C)(E) 18(C)(D)第五章 指数一、单项选择题1拉氏数量指数公式的同度量因素采用()A基期的质量指标B报告期的质量指标C基期的数量指标D报告期的数量指标2帕氏质量指数公式的同度量因素采用()A基期的质量指标B报告期的质量指标C基期的数量指标D报告期的数量指标3在由三个指数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A都固定在基期B都固定在报告期C采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数D一个固定在基期另一个固定在报告期4若销售量增加,而销售额不变,则商品的销售价格指数()A增加B减少C不变D无法判断5已知某企业生产两种产品,在掌握其基期和报告期的生产费用及个体产量指数时,计算这两种产品的综合产量指数应是()A两种产品个体指数的几何平均数B利用个体指数和固定权数计算的加权算术平均数C利用个体指数和基期生产费用计算的加权算术平均数D利用个体指数和报告期生产费用计算的加权调和平均数6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的联系在于()A在一定权数条件下,两类指数之间有变形关系B在一般条件下,两类指数之间有变形关系C在权数固定条件下,两类指数之间有变形关系D在一定的同度量因素下,两类指数之间有变形关系7公式的经济意义为()A反映价格综合变动的绝对额B反映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绝对额C反映由于价格变化引起销售额的增减额D反映由于销售量变化引起销售额的增减额8在平均指标指数体系中的式表示()A综合指数B结构影响指数 C可变构成指数D固定构成指数9某企业利润总额与上年相比增长了10,职工人数增长了5,则该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增长了()A155B5 C476D1510平均指标指数是()A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B两个相对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C两个平均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D两个个体指数对比形成的指数二、多项选择题1 按指数所反映的范围不同划分的种类有()()()()()A个体指数B平均指数C简单指数D加权指数E总指数2 总指数中包括()()()()()A质量指数B数量指数C算术平均指数D调和平均指数E综合指数3设q为销售量,p为价格,则总指数的意义是()()()()()A综合反映商品销售额的变动程度B综合反映商品价格和销售量的变动程度C综合反映多种商品的销售量的变动程度D综合反映多种商品价格的变动程度E反映商品销售量变动时销售额变动的影响程度4广义的指数包括()()()()()A发展速度B平均发展速度C计划完成相对数D个体指数E动态相对数5下列属于质量指数的有()()()()()A工资水平指数B价格指数C职工人数指数D单位成本指数E商品销售额指数6某企业2002年各种不同产品的实际产量为计划产量的110,这个指数是()()()()()A个体指数B总指数C静态指数D动态指数E综合指数7在总量指标两因素指数分析法中,两个因素指数的特点()()()()()A都是两个总量指标对比的动态相对数B子项和母项是两个因素乘积之和C综合反映多种事物的平均变动程度D固定一个因素,观察另一个因素的变动E子项与母项中必有一个假定指标8同度量因素在指数运算分析中所引起的作用是()()()()()A比较的作用B权数的作用C平衡的作用D稳定的作用E同度量作用9下列指数中反映平均指标变动的有()()()()()A可变构成指数B平均指数C固定构成指数D综合指数E结构影响指数10加权算术平均指数是一种()()()()()A平均指标指数B总指数C个体指数平均数D平均指数E综合指数(一)单项选择题1(A)2(D)3(D)4(B)5(C)6(A)7(D)8(D)9(C)10(C)(二)多项选择题1(A)(E)2(A)(B)(C)(D)(E)3(C)(E)4(A)(C)(D)(E)5(A)(B)(D) 6(A)(C)(E)7(A)(B)(C)(D)(E) 8(B)(E)9(A)(C)(E)10(B)(C)(D)第六章 抽样与参数估计一、单项选择题1. 用简单随机抽样(重复)方法抽取样本单位,如果要使抽样平均误差降低50%,则样本容量需扩大为原来的( ) A. 2倍 B. 3倍 C. 4倍 D. 5倍2. 事先将全及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然后依固定顺序和间隔来抽选调查单位的抽样组织方式叫做( )A. 分层抽样 B. 简单随机抽样 C. 整群抽样 D. 等距抽样3. 计算抽样平均误差时,若有多个样本标准差的资料,应选哪个来计算( ) A. 最小一个 B. 最大一个 C. 中间一个 D. 平均值4. 抽样误差是指( ) A. 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B. 调查中产生的登记性误差C. 调查中产生的系统性误差 D. 随机性的代表性误差5. 抽样比例是一个( )A. 结构相对数 B. 比例相对数 C. 比较相对数 D. 强度相对数6. 比例和比例方差的关系是( )A.比例越接近于0,比例方差越大B.比例越接近于1,比例方差越大C.比例越接近于0.5,比例方差越大D.比例越接近于0.25,比例方差越大7. 整群抽样是对被抽中的群作全面调查,所以整群抽样是( ) A. 全面调查 B. 非全面调查 C. 一次性调查 D. 经常性调查8. 对400名大学生抽取19%进行不重复抽样调查,其中优等生比重为20%,概率保证程度为95.45%,则优等生比重的极限抽样误差为( ) A. 4% B. 4.13% C. 9.18% D. 8.26%9. 根据5%抽样资料表明,甲产品合格率为60%,乙产品合格率为80%,在抽样产品数相等的条件下,合格率的抽样误差是( ) A. 甲产品大 B. 乙产品大 C. 相等 D. 无法判断10. 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甲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方差为25,乙企业为100,又知乙企业工人数比甲企业工人数多3倍,则随机抽样误差( ) A. 甲企业较大 B. 乙企业较大 C. 不能作出结论 D. 相同二、多项选择题1. 抽样调查中的抽样误差是( )( )( )( )( )A.是不可避免要产生的 B.是可以通过改进调查方法来避免的C.是可以计算出来的 D.只能在调查结果之后才能计算E.其大小是可以控制的2.重复抽样的特点是( )( )( )( )( )A.各次抽选相互影响 B.各次抽选互不影响C.每次抽选时,总体单位数始终不变D.每次抽选时,总体单位数逐渐减少E.各单位被抽中的机会在各次抽选中相等3.抽样调查所需的样本容量取决于( )( )( )( )( )A. 总体方差 B. 允许误差 C. 样本个数 D. 置信度 E. 抽样方法4.分层抽样误差的大小取决于( )( )( )( )( )A. 各组样本容量占总体比重的分配状况 B. 各组间的标志变异程度 C. 样本容量的大小D. 各组内标志值的变异程度 E. 总体标志值的变异程度5.在抽样调查中( )( )( )( )( )A. 全及指标是唯一确定的 B. 样本指标是唯一确定的C. 全及总体是唯一确定的 D. 样本指标是随机变量E. 全及指标是随机变量(一)单选题1. (C) 2. (D) 3. (B) 4. (D) 5. (A)6. (C) 7. (B) 8. (D) 9. (A) 10.(B)(二)多选题1.(A)(C)(E) 2. (B)(C)(E) 3. (A)(B)(D) 4.(A)(C)(D) 5. (A)(C)(D)第十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 变量x与y之间的负相关是指( )A. x数值增大时y也随之增大B. x数值减少时y也随之减少 C. x数值增大(或减少)时y随之减少(或增大)D. y的取值几乎不受x取值的影响2. 下列各直线回归方程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A.= 15+7X, r=0.92 B. = 20-5X, r=0.85 C. = -10+2X, r=0.78 D. = 5-3X, r=-0.693. 在回归直线中,回归系数表示( )A. 当x=0时,y的期望值B. x变动一个单位时y的变动总额C. y变动一个单位时x的平均变动量D. x变动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变动量4. 说明回归直线拟合程度的统计量主要是( )A.相关系数 B.回归系数 C.决定系数 D.估计标准误差5. 若已知是的两倍,是的1.2倍,则相关系数r = ( ) A. B. C. 0.92 D. 0.656. 计算估计标准误差的依据是因变量的( )A.数列 B.总变差 C.回归变差 D.剩余变差7. 如果变量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则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 )A.完全不相关 B.高度相关关系 C.完全相关关系 D.中度相关关系8. 各实际观测值与回归值的离差平方和称为( )A.总变差 B.剩余变差 C.回归变差 D.决定系数9. 设某种产品产量为1000件时,其生产成本为30000元,其中固定成本为6000元。则总生产成本对产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A. Y=6+0.24x B. Y=6000+24x C. Y=24000+6x D. Y=24+6000x10. 在直线回归方程中,若回归系数=0,则表示( ) A. y对x的影响是显著的 B. y对x的影响是不显著的C. x对y的影响是显著的 D. x对y的影响是不显著的二、多项选择题1. 设单位产品成本(元)对产量(千件)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85-5.6x,这意味着( )( )( )( )( )A. 单位成本与产量之间存在着负相关B. 单位成本与产量之间是正相关C. 产量为1000件时单位成本为79.4元 D. 产量每增加1千件单位成本平均增加5.6元E.产量每增加1千件单位成本平均减少5.6元2. 如果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很高,则其相关系数应接近于( )( )( )( )( ) A. 0.5 B. -0.5 C. 0 D.1 E.-13. 变量分析中的回归变差是指( )( )( )( )( )A. 实际值与平均值的离差平方和B. 估计值与平均值的离差平方和C. 受自变量变动影响所引起的变差D. 受随机变量变动影响所产生的误差E. 总变差与残差之差4. 估计标准误差主要用于( )( )( )( )( )A. 区间估计 B.说明回归直线的代表性C.说明回归方程拟合优度 D. 测定变量间关系的密切程度E.说明估计值对回归直线的离散程度5. 如果变量x与y之间没有线性相关关系,则( )( )( )( )( ) A. 相关系数为0 B. 回归系数为0 C.可决系数为0D. 估计标准误差为0 E. 估计标准误差为16. 如果两个变量之间完全相关,则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有( )( )( )( )( ) A相关系数=1 B. 决定系数=1 C. 估计标准误差=1D. 估计标准误差=0 E. 回归系数(一)单选题1.(C) 2.(B) 3.(D) 4.(C) 5.(B)6.(D) 7.(C) 8.(B) 9.(B) 10.(D)(二)多选题1.(A)(C)(E) 2.(D)(E) 3.(B)(C)(E)4.(A)(B)(C) 5.(A)(B)(C) 6.(A)(B)(D)第十二章时间序列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绝对数时间序列按其指标所反映的时间不同可分为()A时间序列和变量数列B时期序列和时点序列C分组数列和组距数列D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2把各个时期工人劳动生产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这样形成的序列是()A时期序列 B时点序列 C相对数时间序列 D平均数时间序列3各学校2003年9月在校生人数是()A时期序列B时点序列 C时期指标D时点指标4相对数时间序列中,各指标数值之间具有()A完整性B总体性C可加性D不可加性5对时间序列动态比较分析和动态平均分析的基础指标是()A发展水平B平均发展水平C发展速度D平均发展速度6累积增长量与增长速度在一段时间内存在下列联系()A累积增长量环比增长速度前期水平B累积增长量定基增长速度前期水平C累积增长量环比增长速度最初水平D累积增长量定基增长速度最初水平7平均增长量是一种()A序时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D静态平均数8时间序列中最基本的速度指标是()A增长速度B平均增长速度C发展速度D平均发展速度9在分析时期序列资料时,若侧重研究这种现象在各时期发展水平的累计总和,那么,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应用()A水平法B算术平均法C方程法D调和平均法10如果采用三项移动平均修匀时间序列,那么所得修匀序列比原序列首尾各少()A一项数值B二项数值C三项数值D四项数值11对某公司历年利润额(万元)资料拟合的方程为(原点在2000年),这意味着该公司利润额每年平均增加()A110万元B10万元 C100万元 D1012在用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测定季节变动时,剔除长期趋势的方法是()A按月资料移动平均 B按季资料移动平均C将实际值除以趋势值 D将实际值乘以趋势值二、多项选择题1由19952003年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何为有效培训
- 农业种苗的未来展望
- 河北省平山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商铺众筹认筹专项合作协议范本
- 2025版南京家庭装修增项及售后服务合同
- 2025版智能硬件企业程序员岗位招聘及培养服务合同
- 2025版乡村振兴战略用地登记代理合作协议
- 2025版新型工地临建材料采购供应合同下载
- 2025版市政道路改造施工合同集成
- 2025版青苔离婚协议:离婚赔偿金发放与子女抚养费新标准
- GB/T 3277-1991花纹钢板
- GA/T 486-2015城市道路单向交通组织原则
- 低空无人机遥感技术及应用课件
- 腹横肌平面阻滞课件
- UASB厌氧塔设计计算书
- 2009-2022历年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和能力素质(会计审计类岗位)》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带详解版3
- 项目工作计划进度表Excel模板(推荐)
- 筷子兄弟小苹果电声乐队总谱
- 脓毒症的诊断和治疗进展ppt课件
-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
- 动物防疫与检疫课程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