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21861-2014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外检培训.ppt_第1页
GB21861-2014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外检培训.ppt_第2页
GB21861-2014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外检培训.ppt_第3页
GB21861-2014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外检培训.ppt_第4页
GB21861-2014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外检培训.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半挂车长 半挂车车身最前端点和半挂车车身最后端点之间行车方向的距离 1 车辆特征参数检查 外廓尺寸 吊车车长 运输状态下的最前端与最后端之间的距离 A 3外廓尺寸自动测量仪检验A 3 1将车辆正直居中驶进测量仪 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测得车辆长度 宽度和高度数值 A 3 2测量仪不得具有人工修改测量数据和照片的功能 对于需要人工确认修改不计入车长 车宽的 应记录修改日志 A 4测量过程记录A 4 1人工测量过程记录人工检验的整个检验过程应进行全程摄像记录 A 4 2外廓尺寸自动测量仪检验过程记录仪器测量过程中应由仪器实时自动保存测得数据和车身正面 侧面的测量照片并上传至监管系统 照片及数据不能人工修改 条文理解 采用人工检验时 整个检验过程应在固定区域进行并全程录像 在本地存储备查 采用外廓尺寸自动测量仪检验时 应拍摄能反映车身正面和侧面的彩色照片 照片应能覆盖整个车头并能清晰分辨号牌号码 宜在车辆左前方45 和右后45 拍摄车辆照片 1 车辆特征参数检查 外廓尺寸 1 车辆特征参数检查 轴距 7 6 3 2轴距6 3 2 1注册登记检验时 机动车的轴距应与机动车产品公告 机动车出厂合格证相符 且误差不超过 1 或 50mm 6 3 2 2在用机动车检验时 机动车的轴距应与机动车登记信息相符 且误差不超过 1 或 50mm 条文理解 1 检验车型 结合GB21861 2014表1要求 机动车注册登记检验 在用机动车检验时 载货汽车 三轮汽车除外 专项作业车 挂车需要检验轴距 2 检验方法 用长度测量工具测量 有条件时 可使用自动测量装置 1 车辆特征参数检查 轴距 7 3 轴距记录格式参考 机动车产品公告 出厂合格证记录的车辆的轴距 对于多轴的车辆 相邻两轴之间的轴距 之间用 隔开 单位为mm 1 车辆特征参数检查 轴距 7 对于半挂车 第一个轴距数值为半挂车牵引销与第一轴之间的距离 对于线轴结构的车辆 轴距是指 线 与 线 之间的距离或 线 与牵引销之间的距离 并在其后的括号中标明 一线两轴 两线四轴或三线六轴 三线六轴 6 3 3整备质量注册登记检验时 机动车的整备质量应与机动车产品公告 机动车出厂合格证相符 且误差满足 重中型货车 挂车 专项作业车不超过 3 或 500kg 轻微型货车 专项作业车不超过 3 或 100kg 低速汽车不超过 5 或 100kg 摩托车不超过 10kg 条文理解 1 检验类型 结合本GB21861 2014表1要求 整备质量测量要求仅针对注册登记检验时 在用车检验未提出定量测量要求 但注意整车换车厢 变外形等情形 2 适用车型 依据 机动车查验工作规程 GA801 注册登记检验时检验载货汽车 专项作业车 挂车 三轮汽车 带驾驶室的正三轮摩托车 其他类型的机动车在有疑问时查验 3 检验方法 依据GB21861 2014附录B 1 车辆特征参数检查 整备质量 8 2 车辆特征参数检查 整备质量 8 注 1 汽车的整备质量 亦即我们以前惯称的 空车重量 或 自重 2 对于部分车辆由于结构 功能等原因在检验过程中不能空载的 检验结果应减去实际装载物质的质量 例如 部分压力容器危化品运输罐车 例如 CNG LNG等 出厂前要进行充氮处理 要求罐内保留不低于0 05MPa压力 实际车辆一般保留0 2MPa左右的氮气 重量约260 300kg B 1设备要求整备质量测量可选择地磅或轴 轮 重仪 包括带称重功能的平板试验台 等方式进行测量 三轴及三轴以上车辆如采用轴 轮 重仪测量时 应保证轴 轮 重仪有足够的有效测量长度 确保双联和三联的各并装轴同侧轮同时停在一块称重板上 条文理解 设备布置 考虑到场地等因素 整备质量测试设备可安装在 线内 也可安装在 线外 两轴车可直接用线内与地面水平安装的轴 轮 重仪 设备要求 针对检测双联轴及三联轴车辆的设备 需保证承载台面有足够的有效测量长度 确保双联和三联的各并装轴同侧轮同时停在一块称重板上测量 鉴于三联轴的相邻轴距范围一般在1350mm左右 考虑轮胎压痕及适当留有余量 称重板的有效测量长度至少不小于3 5m 2 车辆特征参数检查 整备质量 8 B 3应用地磅的测量方法B 3 1将车辆平稳缓慢行驶至地磅上 等平稳静止后 测得整备质量 B 3 2挂车的整备质量可先测得汽车列车的整备质量 牵引车的整备质量 然后计算得出汽车列车的整备质量与牵引车的整备质量的差值 作为挂车的整备质量 B 4应用轴 轮 重仪的测量方法B 4 1轴 轮 重仪测量时应保持被测车辆保持水平 将车辆依次逐轴 对并装双轴和并装三轴视为一轴 平稳缓慢行驶至测量台 等平稳静止后 测得该轴轴荷 计算所有轴荷之和 计为该车的整备质量 B 4 2对于挂车的整备质量测量方法同B 3 2 条文理解 1 检验方法 为测取挂车质量 挂车需与牵引车组成汽车列车一起检验得到汽车列车整备质量 再单独检验牵引车整备质量 然后计算得到挂车整备质量 2 设备布置 建议用于双联轴及三联轴检测的称重设备在检测线外安装 避免两次上线 2 车辆特征参数检查 整备质量 8 6 3 5栏板高度6 3 5 1机动车栏板高度不得超出GB1589规定的限值 6 3 5 2注册登记检验时 货车 挂车的栏板高度应与机动车产品公告 机动车出厂合格证 驾驶室两侧喷涂的栏板高度数值相符 且误差不超过 1 或 50mm 6 3 5 3在用机动车检验时 货车 挂车的栏板高度应与机动车登记信息 驾驶室两侧喷涂的栏板高度数值相符 且误差不超过 2 或 50mm 条文理解 本条提出了有栏板结构的载货汽车 挂车 包括普通货车 普通挂车 自卸车 仓栅车等 在注册登记检验和在用车检验时栏板高度的检验要求 2 车辆特征参数检查 栏板高度 11 根据GB1589 2004的要求 对于挂车及二轴货车的货箱栏板高度不得超过600mm 二轴自卸车 三轴及三轴以上货车的货箱栏板高度不得超过800mm 三轴及三轴以上自卸车的货箱栏板高度不得超过1500mm 仓栅车的栏板高度取栏板部分的高度 依据GB7258以及相关管理要求 所有货车和专项作业车均应在驾驶室 区 两侧喷涂总质量 半挂牵引车为最大允许牵引质量 栏板式货车和自卸车还应在驾驶室两侧喷涂栏板高度 栏板挂车应在车厢两侧喷涂栏板高度 喷涂的中文和阿拉伯数字应清晰 高度应大于等于80mm 2 车辆特征参数检查 栏板高度 11 2 车辆特征参数检查 栏板高度 11 6 3 8客车乘客通道和引道6 3 8 1客车的通道应无明显通行障碍 通向应急门的引道宽度应符合GB7258的相关规定 6 3 8 2注册登记检验时 目测通道 引道偏窄或高度不符合要求时 还应使用通道 引道测量装置检查 应符合GB7258 GB13094 GB18986 GB24407等相关标准的规定 2 车辆特征参数检查 客车乘客通道和引道 14 条文理解 通道 是指乘客从某个座椅至其他 排 座椅 乘客门引道以及乘客站立区域的行走空间 通道 2 车辆特征参数检查 客车乘客通道和引道 14 引道 引道 引道 是指从乘客门向车内直到最上一级踏步的外边缘 通道的边缘 的延伸空间 当车门处无踏步时 引道为从乘客门向内300mm的空间 4 安全装置检查 防抱死制动装置 32 6 5 11以下车辆应装备防抱死制动装置 a 道路运输爆炸品和剧毒化学品车辆 以及2012年9月1日起出厂的其他危险货物运输车 b 2005年2月1日起注册登记的总质量大于12000kg的公路客车和旅游客车 总质量大于10000kg的挂车 总质量大于16000kg允许挂接总质量大于10000kg的挂车的货车 c 2012年9月1日起出厂的车长大于9m的公路客车 旅游客车 半挂牵引车 d 2013年5月1日起出厂的专用校车 e 2013年10月1日起出厂的车长大于9m的未设置乘客站立区的公共汽车 f 2014年9月1日起出厂的总质量大于等于12000kg的货车和专项作业车 6 5 12机动车配备的防抱死制动装置自检功能应正常 注 半挂车的总质量是指半挂车在满载并且和牵引车相连的情况下 通过半挂车的所有车轴垂直作用于地面的静载荷 不包括转移到牵引车牵引座的静载荷 4 安全装置检查 防抱死制动装置 32 检验车辆防抱死制动装置自检功能时 以下两项要求应同时满足才视为正常 1 点火开关打开 防抱死制动装置通电后 立即对系统的零部件进行自检 在这个测试中 单独的零件和阀被测试 阀的工作声音 咔啦 咔啦 能够听到 不同的ABS系统和不同的制造商 阀的测试顺序和持续时间可能不同 2 点火开关打开 防抱死制动装置通电后 ABS警告灯亮几秒钟 然后在系统成功自检确认没有故障后 警告灯自行熄灭 4 安全装置检查 辅助制动装置 33 6 5 12注册登记检验时 以下车辆应安装缓速器或其他辅助制动装置 a 2012年9月1日起出厂的车长大于9m的客车 对专用校车为车长大于8m 所有危险货物运输车 总质量大于等于12000kg的货车 b 2014年9月1日起出厂的总质量大于等于12000kg的货车底盘改装的专项作业车 检验类别 只针对注册登记检验 4 安全装置检查 辅助制动装置 33 注册登记检验时 通过机动车产品公告 出厂合格证 说明书等资料进行核查 查看驾驶室 区 内的辅助制动装置操纵开关 有疑问时实车操作检查 确认机动车是否安装了辅助制动装置 辅助制动装置主要作用是避免车辆下长坡时因连续使用行车制动系而导致制动器因热过载而制动力衰退 在山区公路行驶的重型货运车辆加装制动淋水装置的情形较为普遍 对于部分车辆加装制动淋水装置时从原制动系统获取气源作为淋水装置的动力源 破坏了原制动系统的结构 极不利于交通安全 4 安全装置检查 辅助制动装置 33 目前辅助制动装置包括缓速器和排气制动器等 缓速器包括液力缓速器和电涡流缓速器 液力缓速器结构复杂 但重量轻 且能与传动系成为一个整体 其制动力矩不受温度的影响 电涡流缓速器虽然结构简单 但是重量大 制动扭矩会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无论采取何种辅助制动装置 其性能要求应使汽车能通过GB12676规定的 型或 A型试验 排气辅助制动装置缓速器 4 安全装置检查 辅助制动装置 33 4 安全装置检查 辅助制动装置 33 4 安全装置检查 盘式制动器 34 6 5 13注册登记检验时 以下车辆的前轮应装备盘式制动器 a 2012年9月1日起注册的危险货物运输车 车长大于9m的客车 未设置乘客站立区的公共汽车除外 b 2013年5月1日起出厂的专用校车 c 2013年9月1日起出厂的车长大于9m的未设置乘客站立区的公共汽车 人工检验项目不合格原因明细表 检验类别 只针对注册登记检验 4 安全装置检查 盘式制动器 34 盘式制动器 又称为碟式制动器 主要零部件有制动盘 分泵 制动钳 油管等 其制动盘用合金钢制造并固定在车轮上 随车轮转动 盘式制动器沿制动盘两侧面施力 制动轴不受弯矩 径向尺寸小 制动性能稳定 同时 盘式制动器散热快 重量轻 构造简单 调整方便 特别是高负载时耐高温性能好 制动效果稳定 而且不怕泥水侵袭 稳定性也好 汽车前轮采用盘式制动器并与后轮的鼓式制动器配合 可保证较好的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4 安全装置检查 紧急切断装置 35 6 5 142015年1月1日起 所有用于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的罐式危险货物运输车应安装紧急切断装置 根据GB18564 1以及有关管理规定 适用的危险货物罐车是运输特定液体的 材质为金属的罐式危险货物运输车 根据 关于在用液体危险货物罐车加装紧急切断装置有关事项的通知 安监总管三 2014 74号 以及 关于明确在用液体危险货物罐车加装紧急切断装置液体介质范围的通知 安监总管三 2014 135号 等要求 加装紧急切断装置的17种液体介质范围名单 见下页 4 安全装置检查 紧急切断装置 35 根据GB18564 1的要求 紧急切断装置一般由紧急切断阀 控制系统以及易熔塞自动切断装置组成 紧急切断阀又叫底阀 一般安装在罐体底部 连通或隔离罐体与外部管路 非装卸时应处于关闭状态 液体危险货物罐体可能包含多个独立仓 每个独立仓一般对应一个紧急切断阀 紧急切断阀 4 安全装置检查 紧急切断装置 35 控制系统通过气动 液压或机械方式控制紧急切断阀的开闭 操作按钮至少两组 一组靠近装卸操作箱 包括每个紧急切断阀控制按钮和总控制开关 另一组装设在车身尾部或驾驶室 为远程控制开关 4 安全装置检查 紧急切断装置 35 远程控制开关示意图 4 安全装置检查 紧急切断装置 35 4 安全装置检查 紧急切断装置 35 液体危险货物罐车紧急切断装置作用是 非装卸作业时 紧急切断阀处于关闭状态 即使输油管道碰撞断裂 罐内液体也不会泄漏 装卸作业时 紧急切断阀处于开启状态 遇紧急情况时 可以人工关闭 防止罐内液体泄漏 当环境温度由于火灾等原因升高至设定温度时 一般为75 5度 阀内易熔塞融化 紧急切断阀自动关闭 防止罐内液体泄漏 紧急切断阀外部应带有切断槽 当受到撞击时 紧急切断阀从切断槽处断开 防止罐内液体泄漏 在运输过程中紧急切断阀应处于闭合状态 仅在装卸时开启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时 应加强对驾驶人 押运员的宣传 提醒 4 安全装置检查 紧急切断装置 35 液体危险货物罐车紧急切断装置作用是 非装卸作业时 紧急切断阀处于关闭状态 即使输油管道碰撞断裂 罐内液体也不会泄漏 装卸作业时 紧急切断阀处于开启状态 遇紧急情况时 可以人工关闭 防止罐内液体泄漏 当环境温度由于火灾等原因升高至设定温度时 一般为75 5度 阀内易熔塞融化 紧急切断阀自动关闭 防止罐内液体泄漏 紧急切断阀外部应带有切断槽 当受到撞击时 紧急切断阀从切断槽处断开 防止罐内液体泄漏 在运输过程中紧急切断阀应处于闭合状态 仅在装卸时开启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时 应加强对驾驶人 押运员的宣传 提醒 4 安全装置检查 发动机舱自动灭火器 36 6 5 15以下车辆应装备发动机舱自动灭火装置 a 2013年5月1日起出厂的专用校车 b 2013年3月1日起出厂的发动机后置的其他客车 发动机舱自动灭火装置的主要作用是 预防和减少因发动机舱着火而引发的燃烧事故 检验时应打开发动机舱 检查是否设置有自动灭火装置 必要时通过核对车辆产品说明书或送检企业提供的该类装置的检测或试验报告予以确认 发动机舱自动灭火装置通常有胀裂式 爆炸式 储压式 设置的数量根据不同厂家或者灭火装置本身的灭火能力 一般设置1 4枚不等 发动机舱自动灭火装置图 4 安全装置检查 发动机舱自动灭火器 36 4 安全装置检查 发动机舱自动灭火器 36 4 安全装置检查 手动机械断电开关 37 6 5 162013年3月1日起出厂的车长大于等于6m的客车 应设置能切断蓄电池和所有电路连接的手动机械断电开关 安装手动机械断电开关 其主要目的是在紧急情况 驾驶人能通过切断手动机械断电开关 保证车辆门 窗等出口的畅通 考虑到6m以上的客车乘员人数多 一旦发生紧急事件将造成严重的损失 也将导致重大的社会舆论 因此 各地安检机构应严格认真检查该类车辆的手动机械断电开关 必要时可实车操作 检查是否能切断所有电路 手动机械断电开关 4 安全装置检查 手动机械断电开关 37 检查时 车辆停放在地沟 或举升设备 上方的指定位置 车辆底盘检验员在车内检验员 引车员 转动方向盘配合下 借助照明设备 使用专用手锤敲击和 必要时 勾动杆件目视检查 自2017年3月1日起 大中型客车 重中型货车 专项作业车 挂车检查时必须使用底盘间隙仪 在山区公路行驶的重型货运车辆加装制动淋水装置的情形较为普遍 对于部分车辆加装制动淋水装置时从原制动系统获取气源作为淋水装置的动力源 破坏了原制动系统的结构 极不利于交通安全 检验时应判定为不合格 车辆底盘部件检查时 可进一步核查是否安装前轮盘式制动器 应装备前轮盘式制动器的车辆 后轴钢板弹簧片数 3 车辆底盘部件检查 7 车辆底盘检查 转向系部件 46 7 车辆底盘检查 转向系部件 46 7 车辆底盘检查 传动系部件 47 7 车辆底盘检查 传动系部件 47 7 车辆底盘检查 行驶系部件 48 7 车辆底盘检查 行驶系部件 48 7 车辆底盘检查 制动系部件 49 7 车辆底盘检查 其它部件 50 7 车辆底盘检查 其它部件 50 7 车辆底盘检查 行驶系部件 48 7 车辆底盘检查 行驶系部件 48 重庆北碚 特大交通事故车牌号为渝B64487客车 搭载32名乘客从北碚出发 车行至北碚区水土镇干洞子长生桥处发生坠桥事故 导致26人死亡 6人轻 重伤的特大车祸惨剧 事故调查 车祸发生后 相关部门立刻展开事故原因的调查工作 经事故调查组调查认定 造成北碚 4 23特大交通事故 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肇事车辆在紧急制动时因ABS装置失效 其前 后轮均出现抱死现象 由于右后轮抱死导致车头向左 车尾向右侧滑 同时因车辆前轮抱死后 车辆失去转向能力 驾驶人虽然采取向右转动方向的措施 但因前桥无减振器 进一步降低了前轮和道路的附着力 致使车辆不能改变行驶方向或改变效果极差 最终导致车祸惨剧发生 检验人员涉嫌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 年 月 日 渝 客车在重庆巴士云山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经过了年审前的安全性能检测 但该车辆在参加此次检测时就存在前桥无减振 右后轮 传感器被拆除等重大安全隐患 由于检测员梁某 胡某做出 该车装置正常 检测合格 的错误结论 致使该车顺利通过年审 投入客运经营 为事故发生埋下重大安全隐患 梁平 胡刘敏对 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负有重大责任 按照 刑法 第一百三十四条 涉嫌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 警方已经依法对两人实施了逮捕 车速表检验 5 问题与应对 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a 后双桥并装驱动车后双桥驱动车辆检验时应加一组自由滚筒 b 设备制造问题 传感器位置 表面附着系数 注 前照灯远光照射位置偏移值检验仅对远光光束能单独调整的前照灯进行 远光光束能单独调整的前照灯是指手工或通过使用专用工具能够在不影响近光光束照射角度的情况下调整远光光束照射角度的前照灯 通常情况下远近光束一体的前照灯其远光光束照射角度不能单独进行调整 d 被检前照灯转换为近光光束 自动式前照灯检测仪自动检测其近光光束明暗截止线转角 或中点 的照射位置偏移值 e 按上述c d 步骤完成车辆所有前照灯的检测 f 在对并列的前照灯 四灯制前照灯 进行检验时 应将与受检灯相邻的灯遮蔽 g 采用气体放电光源前照灯时 测试前应预热 前照灯检验 2 检验方法 前照灯检验 2 检验方法 远光 近光 前照灯检验 6 其他问题 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1 前照灯在测量过程中 停车是否严格平行于行车线 垂直于前照灯受光平面 停车距离能否保证按仪器要求 引车员的体重 轮胎气压的大小 地面及灯光仪导轨的水平度均影响光束垂直及水平偏移量的测定及评价结果 应对策略 引车员尽可能使车身摆正 或使用车身摆正器 车身偏移电子修正仪等辅助设备 尽量保证停车距离 保证标准轮胎气压 尽可能同一车辆初复检由同一人引车 附录C制动性能检验C 3台式加载制动检验加载制动检验宜采用具有举升加载功能的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检验进行 测试加载轴制动率和加载轴制动不平衡率 货车 与挂车组合成的汽车列车的第一轴和最后一轴不测 具体方法如下 a 被检车辆正直居中行驶 将被测试车的第二轴停放在制动台滚筒上 变速器置于空档 松开制动踏板 b 通过举升装置对测试轴加载 举升至副滚筒上母线离地100mm 或轴荷达到11500kg时 停止举升 测出左右轮轮荷 计算得出该轴加载状况下的轴荷 或直接测得该轴加载状况下的轴荷 c 起动滚筒电机 稳定3s后实施制动 将制动踏板逐渐慢踩到底或踩至规定制动踏板力 测得左 右车轮制动力增长全过程的数值及左 右车轮最大制动力 并按C 1 5 1要求计算加载轴制动率 加载轴制动不平衡率 d 重复a b c 步骤 依次测试各车轴 制动检验 说明 1 考虑到三轴及三轴以上货车等车辆在2017年3月1日后需实施加载轴制动检验 有条件的安检机构可提前购置或升级改造具有台体举升功能的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 但平板制动仍可用于两轴车的制动检验 尤其是小型 微型车辆 2 轴 轮 重仪应水平安装 用于测取各轴 轮 在地平面上的垂直载荷 计算整车重量 用于计算整车制动率和整车驻车制动率 3 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前后地面应为粗糙地面 增加制动检测时非被测轮的地面附着力 4 带升降功能的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 其副滚筒是指出车方向的滚筒 条款d 规定了安装时副滚筒离地初始高度 目的是使并装轴检测时能使其车轮充分与滚筒接触 制动检验 2 检验方法 说明 1 缓踩制动 2 防止车辆在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上后移的措施 测轴制动时 为防止后移 可在非被测轴车轮后方垫三角垫块 或采取整车牵引的方法进行测试 对驻车制动在后轴的车辆 前轴测试时也可采取使用驻车制动的方法进行测试 进行驻车制动测试时 驻车所作用的车轮抱死后 被检车辆在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上后移 为防止这种现象 对手动变速的车辆 可将发动机熄火 挂入倒挡后 进行测试 也可以在非被测轮后方垫三角垫块后 进行测试 对自动变速的车辆 在非被测轮后方垫三角垫块后 进行测试 3 对于四轮同时驱动的车辆 全时四驱 如果没有与之轴距相适应的自由滚筒组配合检测 不可采用滚筒制动进行检验 应采用平板制动检验或路试检验 制动检验 2 检验方法 制动检验 2 检验方法 注1 对多轴车辆及并装轴车辆 采用具有举升功能的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 计算轴制动率 不平衡率和整车制动率时 静态 轴荷按照空载轴荷计算 注2 按照本标准C 3加载制动检验 计算加载轴制动率 加载轴制动不平衡率时 静态 轴荷按照加载状态下的轴荷计算 说明 1 多轴车辆及并装轴车辆的空载检验 a 轴制动率与不平衡率计算对于安装高度满足本标准C 1 1d 要求的具有举升加载功能的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 采用空载测试状态下制动检验台测得的轴荷进行计算 但是 未按照本标准C 1 1d 的要求升级 改造制动台的 采用轴 轮 重仪测得的轴荷作为空载轴荷进行计算 b 整车制动率计算整车制动率均采用轴 轮 重仪测得的轴荷作为空载轴荷进行计算 2 多轴车辆及并装轴车辆的加载检验对于轴制动率与不平衡率计算 采用加载测试状态下制动检验台测得的轴荷计算 3 其他情况下 静态轴荷按照轴 轮 重仪测得的轴荷计算 制动检验 2 检验方法 C 2 1 3在试验路面上 按照GB7258划出规定的试车道的边线 被测车辆沿着试车道的中线行驶 使用便携式制动性能测试仪进行测试时 行驶至规定初速度后 置变速器于空挡 急踩制动 使车辆停止 测量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 MFDD 和制动协调时间 并检查车辆有无驶出车道边线 当使用第五轮仪或非接触式速度仪进行测试时 行驶至高于规定的初速度后 置变速器于空挡 滑行到规定的初速度时 急踩制动 使车辆停止 测量车辆的制动距离和检查车辆有无驶出车道边线 C 2 1 4对已在制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