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诗歌中女性意识研究综述.doc_第1页
舒婷诗歌中女性意识研究综述.doc_第2页
舒婷诗歌中女性意识研究综述.doc_第3页
舒婷诗歌中女性意识研究综述.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舒婷诗歌中女性意识研究综述朦胧诗人舒婷的诗歌创作独具女性特质,可谓是中国女性诗歌的崛起。在女性诗歌崛起时,人们对于此褒贬不一。而作为当代女诗人代表的舒婷,她看到了封建传统对女性的压迫。借由她的一篇篇诗作,表现了新时代的女性不仅在爱情地位上具有独立意识,而且在事业、理想的追求上也不容小觑,向人们展示了新时代女性意识的苏醒,其中,她的致橡树、神女峰、会唱歌的鸢尾花等深刻表现了她的女性意识的逐渐苏醒并日渐成熟。一、 在舒婷的女性诗歌崛起之初,各方人士对于她的诗歌褒贬不一1、郭启宗认,.舒婷的诗作为一代人的精神面貌以及他们在党的领导下走上新的道路的歌者,舒婷是不足为训的落伍者 2、傅子玖认为,不该一位捧场喝彩以至于那种不健康的自我形象恶性地膨胀起来3、周俊祥认为它缺乏美的善的价值,很有可能使那些原来就怀有苦闷的青少年更深地消极和绝望,客观上起着不良的社会效果。4、谢冕评价说:“她是新诗潮最早的一位诗人,也是传统诗潮最后的一位诗人。她是沟,她更是桥,她体现诗的时代分野。把诗从外部世界的随意泛滥凝聚到人的情感风暴的核心,舒婷可能是一个开始。舒婷的诗体现了浪漫情调的极致。她把当代中国人理想失落之后的感伤心境表现得非常充分。因为企望与追求而不能如愿,舒婷创造了美丽的忧伤。她的声音代表了黑夜刚刚过去,曙光悄悄来临的蜕变期中国人复杂的心理和情绪。” 舒婷诗中对人的肯定,最重要的成分就是对女人独立的肯定。她在思考如何做真正的“人”的同时,也思考着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5、贺卖晓认为,长期以来,男性话语占统治地位。因而“女性诗歌”从长久被压抑和盲视的另一角度、另一情感世界和话语方式进行的写作,无疑丰富了诗歌样态,开阔了诗歌观念,故而应该宽容大度,尽量地让她们去写,而不要以男性的标准来削足适履、横加指责。6、80年代福建文学以“关于新诗创作问题”专栏,围绕她的作品展开了讨论,迅速地引进了整个诗坛的注目和论争。她在时代的灾难和不被理解的夹缝中,忍受着巨大的精神苦难,以永恒不变的热情省察自己的内心律动,把内心真实的感觉、情绪,揉合成优净的室长。在她之前,当代诗人很少像她这样以挑战者的姿态无拘束地裸露自己的情感世界。7.徐洁认为,舒婷习惯于将眼光过多地停留在女性身上,对女性的生存境遇表现出极大的关注,这不是出自女性的所谓自恋倾向,而是因为作者身为女性,因此对女性的美,女性命运的不行才格外敏感,也格外理解。8、是她们,从被言说的对象转身为言说的主体,使中国女性混沌昏暗的存在渐渐得到语言的澄明,试图摆脱传统诗词中女性远离社会人生的呻吟与陶醉。她们所提出、所揭示的许多问题一直延伸到当前,成为后来者思考女性解放和人的解放的重要参考,如女性如何追求生命的完整性,女性日常人生的价值问题、女性经验问题等。虽然她们对这一领域的发掘显得不够充分,还缺乏更深刻的醒悟与认识,而且也仅限于思想上,但这是中国女性意识发展的良好开端:标志着女性性别意识的萌芽。二、经过初期的讨论之后,舒婷诗歌中所体现出的女性意识逐渐被众家所接受并称赞。她的很多诗歌中表现出的女性意识影响了一代人,更为新时期女性的未来提供了一些借鉴,因而她的诗歌也代表着中国女性意识的苏醒。1、吴思敬在舒婷:呼唤女性诗歌的春天中说到:“她(舒婷)的诗渗透了一种鲜明的女性意识”,指出“舒婷对女性意识的张扬是全方位的,如果说致橡树是女性人格独立的宣言,神女峰是对传统女性观念的批判,那么惠安女则体现了对中国当代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2、刘广涛说,舒婷的诗歌有着激扬奋发的一面,致橡树神女峰等诗歌表现出的现代女性意识和叛逆精神,使得舒婷的诗歌情怀从根本上有别于古典诗歌的闲情逸致或落寞闺怨,那个“迷惘”、“深思”、“沸腾”的抒情形象体现了舒婷诗歌中鲜明的时代感和现代精神,而那些激扬奋发的诗句又总是给人以思想启迪。3.舒婷的诗从人的高度,关怀着女性,关怀着人。致橡树在两性和人这两个层面上阐述对人的理解。从心灵深处表达对人真切的关怀。首先,一反传统的思维模式,打破了裴多菲式的爱情神话。舒婷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命名不是单纯的性别意识,而是从更广阔的社会意义上来阐述女性作为社会的一员所担负的社会角色。4、王雅平说,爱情是人类社会亘古不变的话题 ,爱情也永远地与女性意识相缠绕。在女性自我意识的生长中首先觉醒的是爱情意识 ,可以说这是最关乎女性生存本体、最为代表女性自我意识的一个领域。随着新时期“人的觉醒”和人性的复苏 ,爱情终于从时代命题和宏大情感的简并中分离出来。作为新时期最早出现的女诗人 ,舒婷既高扬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 ,表现超性别的公民意识、忧患意识 (如她的致大海、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等优秀诗篇),又能从历史的、社会的场景中抽身返回,回到更贴近个人精神生活的空间,倾听爱情的足音,重拾被遗忘的话题,用浓淡相宜的诗笔绘画出色彩缤纷的情爱画廊,勾连起女性在爱情王国里的精神之旅。5、舒婷曾说:“我从未想过我是个诗人,我只是为人写诗而已。”“我通过我自己深深地认识到:今天,人们迫切需要尊重、信任和温暖。我尽可能用诗歌表达我对人的一种关切。”在这段话中,舒婷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尊严的关注、对恢复人与人之间正常关系的渴望。6. 舒婷诗歌中所开创的女性情感世界,处处充溢着现代女性意识。在西方女权主义者那里,女性意识是与男性社会格格不入的,其实从广义上讲,女性意识并非女性自己的意识,而是与人类意识相融合的,从女性的独特角度,站在人类、社会、历史的高度,进行的一种思考。它既是女性的,更是人类的精神珍宝。舒婷的女性意识,便具有深广的社会现实基础,而绝非局限于女人的私人空间。7、舒婷敏感而鲜明地记录了处于文化转型期中国大陆女性最内在的精神流向,从关心个人命运、个人的价值出发,上升到对他人、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完成了一个现代女性从情爱、友爱到对祖国之爱、对社会责任的思考和探索,以诗的形式丰富了新时期女性形象的内涵。8、舒婷是一位关注当下社会现实,又有着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的诗人。她将一代人的青春的失落与理想的远离融入了诗中。舒婷的大量诗作中频繁出现“悲伤”、“寂寞”、“泪水”、“哭泣”、“呻吟”、“叹息”、“惆怅”、“忧郁”等带有明显感伤色彩的诗歌意象,展示了人们在一个不正常年代里的迷茫、彷徨和苦闷,以及在随后转机出现的时代里的觉醒、追求与觉悟后的痛心、忧思。9、舒婷诗歌的主题虽然很宽泛,但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爱”。这是她诗的主题,也是她诗的情感基调。为什么舒婷不像其他诗人那样对社会有那么多的不满?为什么她要把爱作为自己诗的主题?我们只要听一听她的自白就会明白个中缘由:“今天,人民迫切需要尊重、信任和温暖。我愿意尽可能地用诗来表现我对人的一种关切。”“我相信:人和人是能够相互理解的,因为通往心灵的道路可以找到。”10、舒婷对这种女性自我意识的表白与倡导并不是从女权主义者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的,而是以对等的视角来展开与男性世界的公平对话。她对这种女性自我意识的追求并不意味着她是一个女权主义者。诗人在诗中把男女之间的爱情平等关系描写得恰到好处,并将其写成根叶相连的关系。11、舒婷诗歌中有一种深沉而浓郁的社会责任感,彰显了新时期女性的独立意识,主要表现在女性身处困境,毫不退缩,勇敢地与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作斗争。和男性一样,女性担负着社会的责任,她思考的不只是自我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舒婷在诗中明确地表达了对困境和逆境的决不妥协的态度。如果说,舒婷诗歌从最初呼唤女性独立人格的“自我”,再到体现女性社会责任感的“大我”,那么,舒婷笔下的女性独立意识经历了由外道内、由隐到显的发展过程,是从“自我”到“大我”的衍化与嬗变。她的诗作宣示了女性作为相对于男性的另一个独立本体的性别存在,为中国当代诗歌增添了明哲温馨的色调和忧郁深沉的色彩。12. 与其他同时代的朦胧诗人相比,舒婷独特的艺术个性就在于她很少以理性姿态介入外部现实世界,而是以自我情感为表现对象,以女性独特的情绪体验辐射外部世界。因此,她的诗具有着清丽柔婉而忧伤的女性特征,充满感性的气息。对人的自我价值与尊严进行肯定确认,对人格独立和人生理想进行追求张扬,这构成了她诗歌的核心思想,是其鲜明的主题。舒婷以其温婉的旋律唱出了个人的爱情观、人生观,凸现自我的尊严,其视角无疑是与众不同的。 舒婷的诗歌所宣扬的平等震撼了当时的学界,虽然起初有些学者对此进行了猛烈的抨击,甚至有些人从细小的瑕疵着手,批判舒婷的诗歌是“离经叛道”。但是,舒婷的诗歌绕过批评家的刀口,顺应主流思想,成了大众喜爱的文学。她的诗歌中表现出的女性意识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爱情、婚姻、事业、理想等,并不仅限于传统题材中女性单纯地对爱情、婚姻的渴望,独立的女性意识还需要包括人生的自由、事业的完满、理想的实现等。因而,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她的诗歌中表现出的女性意识也使之成为当代女性意识觉醒和女性精神重塑的起点。注释1郭启宗.抒情要数人民之情福建文艺,1980(06)2傅子玖、黄后楼.中国新诗自我形象的演进及其流派初探福建文艺,()3周俊祥.舒婷诗歌评赏福建文艺,(2)4谢冕舒婷南方文坛1988,5陈旭光凝望世纪之交的前夜“当代女性诗歌:态势与展望”研讨会述要1995,6陈敢,郭剑.舒婷诗歌艺术浅析.广西师院学报. 1999,(03)7徐洁舒婷散文:女性角色形象的复归与重建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2006,6 8严加兰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嬗变女性诗歌性别意识发展轨迹描述温州大学学报2007,3第20卷第2期9吴思敬舒婷:呼唤女性诗歌的春天人大复印资料,2000,()10刘广涛痛苦的升华 泪水的结晶舒婷诗歌创作新论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7,第30卷第4期11齐军华舒婷:女性意识的早醒者致橡树细读中学语文教学.12王雅平女性生命和情感的写真 舒婷诗歌创作回眸求索2003, 1 13陈婉娴 人本主义、女性主义与理想主义三重奏论舒婷及朦胧诗审美典范的意义深圳大学学报2004.514宝凯果,熊宝莲女性诗歌的崛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