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性发展.ppt_第1页
幼儿社会性发展.ppt_第2页
幼儿社会性发展.ppt_第3页
幼儿社会性发展.ppt_第4页
幼儿社会性发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4 2020 我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 人生三大经典问题 我从哪里来 我是谁 我要到哪儿去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二章第一节 1 14 2020 自我意识 主体的我对自己 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 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 自我意识包括 自我认知 自我体验 自我调控 自我意识的概念 1 14 2020 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意识 自我认知 自我观察 自我觉知 自我概念 自我评价等 自我体验 自尊 自信 自卑 自豪感 内疚感 自我欣赏等 自我调控 自制 自立 自主 自我监督 自我控制等 1 14 2020 一 学前儿童自我认知的发展 一 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自我概念 self concept 指个体对自己的印象 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 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 性格 态度 思想等方面的认识 1 14 2020 1 14 2020 杜鲁门 卡波特 1 14 2020 斯蒂芬 金 1 14 2020 猜猜我是谁 画出你的自画像 并附上一句话不要加入自己的姓名交换猜猜 1 14 2020 动物知道镜子里的图像是它自己吗 1 14 2020 小孩知道镜子里的小孩是他自己吗 点红实验 1 14 2020 我国学者刘金花 1993 通过 点红实验 把婴儿从自我认识出现所经历的阶段做了划分 1 戏物阶段 9 10个月 把镜子当玩具 2 与镜像伙伴游戏阶段 12 14个月 对镜中的映像关注 当作伙伴微笑 寻找 3 相倚性研究阶段 18个月 注意镜子里外物体的对应关系 4 自我认知出现阶段 21个月 借助镜子立即摸到自己鼻子上的红点 自我认知出现质的飞跃 1 14 2020 自我概念的建立 自我概念 SelfConcept 是一个用来描述人们是如何理解自己的术语 1 14 2020 当婴儿发现咬手指与咬布娃娃的感觉不一样时 就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识 自我感觉 1 14 2020 学前儿童自我概念形成的典型表现 如果婴儿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分开来 这时自我意识就开始发展了 例如 知道自己推皮球 皮球就滚开了 2岁前的儿童倾向于用自己的名字称呼自己 不会用代词 我 儿童在2 3岁的时候 掌握代名词 我 是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 1 14 2020 图 幼儿对玩具等物品的占有感常会引发一些冲突 但这也是孩子自我概念发展的结果 1 14 2020 二 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的特点P32 1 从简单到分化 从外部的可观察的 具体的 可参照的自我特点向不可观察的 抽象的 参照系统模糊的自我特点转化 2 自我概念的发展呈现一种曲线起伏的变化 并非逐渐上升 从小学到初中阶段有一个起伏的过程 3 儿童的自我结构从简单到复杂 其复杂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 4 自我功能上 社会适应性逐渐增高 区分内部自我与外部自我的能力增强 存在着性别的差异 1 14 2020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1 14 2020 我是好孩子 因为老师说我是好孩子 我和小敏是最好的值日生 因为她值日就给我好东西 我值日也给他好东西 这个作品好 因为他是老师的 我和小敏比 肯定我的好 1 14 2020 三 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 自我评价 self evaluation 是在对自己身心特征了解的基础上对自我做出的判断 自我评价的能力在3岁儿童中还不明显 自我评价开始发生的转折年龄在3 5 4岁 5岁儿童大多数已能进行自我评价 1 14 2020 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 1 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2 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性 在一般情况下 幼儿总是过高评价自己 3 随着年龄的增长 有些幼儿对自己的过高评价逐渐隐蔽 例如 想说自己好 又不好意思 于是便说 我不知道我做的怎么样 或说 我不说 4 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 如 我很棒 我很厉害的 你看我都能搬起这个大石头呢 1 14 2020 成人评价孩子有方法 批评孩子的方法表扬孩子有窍门 1 14 2020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 1 14 2020 增加交往活动 1 14 2020 讲明行为规则 你耍赖 我错了 聆听规则 游戏要按要求进行 1 14 2020 评价外部行为 能喝下朋友一起玩耍 我爱护小动物 我们彼此帮助 我很听妈妈话 1 14 2020 二 学前儿童自我情感体验 1 14 2020 二 学前儿童自我情感体验 自我体验 是个体对自己怀有的一种情绪体验 即主我对客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 它反映了主我的需要与客我的现实之间的关系 自尊是自我体验的核心 1 14 2020 一 儿童自尊的发展 自尊 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评价和体验 儿童在3岁左右产生自尊感的萌芽 随着儿童身体 智力 社会技能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儿童的自尊感也得到发展 1 14 2020 自尊感若得到满足 将会使人感到自信 体验到自我价值 从而产生积极的自我肯定 那么 是什么影响了一个人的自尊 1 14 2020 父母的教养方式 他人的评价 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父母的教养方式 儿童的自我特征 1 14 2020 影响幼儿自尊的因素 父母的教养方式他人的评价成功和失败的体验儿童的自我特征 1 14 2020 又该如何去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1 14 2020 态度积极肯定 鼓励幼儿 1 14 2020 提供机会 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要自己学吃饭 看我多能干 今天我值日 我要认真打扫 1 14 2020 丰富儿童的知识积累 培养其能力 促进幼儿获得成功的经验 1 14 2020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1 14 2020 三 学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给我吃一口嘛 嘻嘻 终于迟到了大雪糕 1 14 2020 棉花糖实验 1 14 2020 自我控制是个体对自己行为 思想和言语等的控制 即主体我对客体我的制约作用 幼儿的自我控制主要表现在自制力 自觉性 坚持性等方面 幼儿自制的两种表现即抗拒诱惑与延迟满足 1 14 2020 1 抗拒诱惑 抗拒诱惑指抑制自己 不去利用机会从事能够得到满足但是社会禁止的行动 它表现为在有人或没有人在场的情况下 都拒绝具有诱惑力但被禁止的愿望和行动 4岁以前的儿童抗拒诱惑的能力与惩罚成正相关 4岁以后则与说理关系密切 1 14 2020 2 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是为了长远利益而自愿延缓目前的享受 观察表明 小班幼儿已经具有为等待长远目标而抑制即时满足的能力 2岁的中国儿童在延迟满足情境中已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 其中包括延迟策略的使用 尽管策略的使用可能是无意识的 2002 陈会昌 1 14 2020 3 坚持性 幼儿的坚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4 5岁是幼儿坚持性发展最快的年龄 也是受外界影响波动最大的年龄 因而是教育的关键期 1 14 2020 小结 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认知 自我体验 自我调控自我认知 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的特点 自我概念发展的特点自我评价 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 如何提高幼儿自我评价的能力自我体验 自尊 影响自尊的因素自信 怎样提高幼儿的自信自我调控 抗拒诱惑 延迟满足 1 14 2020 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与教育 社会认知的概念内涵相关理论简述社会认知的内容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1 14 2020 婴儿从出生开始便与这个世界开始接触 并受到周围世界的影响 在于周围世界的互动中 开始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儿童通过与他人交往 观察理解他人的行为 形成自己对社会的认知 婴幼儿已形成的社会认知又影响着婴幼儿的自我意识和社会交往 是其社会性发展的核心部分 1 14 2020 社会认知的内涵 对自身的认知对他人及社会的关系的认知 1 14 2020 学前儿童性别认知 性别性别 就是我们通常称谓的 男性 或 女性 这是根据生物学特征对人类群体的基本界定 性别角色 性别概念 性别角色是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 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1 14 2020 两性的刻板印象 1 14 2020 性别角色的发展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传统的社会文化准则要求女孩承担表达性角色 男孩承担工具性角色 1 14 2020 性别角色 社会认定男性和女性适当的特质 态度 行为活动 性别角色社会化 个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 通过与他人交往学习当前社会认定的 男性或女性应该具备的 适当的特质 态度 行为活动的过程 1 14 2020 性别角色社会化 个体形成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望规范和与之相符的行为的过程 吴重光等人 1987 要求大学生写出的男性和女性的人格特征男性 意志坚强刚毅 心胸宽广 直爽开朗大方 不拘小节 果断女性 温柔 细心 有依赖性 软弱 脆弱 善良 1 14 2020 一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获得 性别同一性 性别稳定性 性别恒常性 发展阶段理论 指儿童对自己和他人的性别的正确标定 指儿童对人一生性别保持不变的认识 指对人的性别不因为其外表 如发型 衣着 和活动的改变而改变的认识 1 14 2020 儿童性别概念发展的顺序 1 14 2020 一 学前儿童性别差异的表现 1 玩具偏好的差异 2 游戏和玩伴选择的差异 3 抚育性的差异 二 儿童性别角色的差异 性别一致性 科尔伯格 性别标志 性别固定 1 14 2020 二 儿童性别角色的差异 二 性别差异形成的原因 理论 1 生物学理论 2 社会学习理论 3 认知发展理论和性别图示理论 1 14 2020 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依赖于儿童认知发展环境压力与认知 性别角色是儿童对同性别父母认同的结果 性激素在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族内适宜性 社会生物学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认知论和性别图示 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儿童获得性别角色的态度和行为是观察学习的结果 分析 1 14 2020 文化差异 价值观 期望 目标 形式 内容 同伴选择及影响 父母的榜样特征 三 影响因素 1 14 2020 家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性别老师 任何简单化的做法都会对儿童社会化的正常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强化错误的性别观念 加剧青少年与成人之间的矛盾 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1 14 2020 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 地理位置接近喜爱共同的活动拥有有趣的玩具的基础上 1 14 2020 学校教育 1 14 2020 大众传媒 1 14 2020 学前儿童对社会关系的认知 社会认知是指对社会性客体 爸爸 妈妈 老师等 及其之间关系 如父子关系 师生关系 朋友关系 的认知 以及这种认知与人的社会行为之间的理解和推断 幼儿生病了 父母会很着急 因为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 即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 高兴 害怕 伤心等 行为动机和意向 如希望得到表扬 避免受到批评等 做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 1 14 2020 社会认知的主要理论 社会认知的研究主要集中与认知学派的 道德认知发展 的研究皮亚杰的 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 科尔伯格的 道德发展三水平论 1 14 2020 道德是什么 道德与法律的差异简而言之 道德是社会为了协调和控制社会生活而向其社会成员提出一系列行为准则的总和 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育最终目标 便是让其将外化的社会道德准则内化为自身的品德 道德认知是社会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社会化的核心内容就是使儿童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能遵守社会规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人 1 14 2020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 一切道德都是包括一个有许多规则的系统 而一切道德的实质就在于个人去学会遵守这些规则 皮亚杰皮亚杰的研究内容1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与遵守2对过失的判断3对谎言的理解 1 14 2020 例 皮亚杰 道德判断 对偶故事之一 A 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 听到有人叫他吃饭 就去开吃饭间的门 他不知道门外有一张椅子 椅子上放着一只盘子 盘内有15只茶杯 结果撞倒了盘子 打碎了15只杯子 B 有个男孩叫亨利 一天 他妈妈外出 他想拿碗橱里的果酱吃 一只杯子掉在地上碎了 问题 哪个男孩犯了较重的过失 1 14 2020 6岁以下儿童大多认为第一个男孩的过失较重 因为他打破了较多的杯子 年龄较大的儿童则认为第一个男孩的过失较轻 因为他的过失是在无意间发生的 1 14 2020 1 14 2020 1 14 2020 处于他律道德判断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 5 7岁 的儿童会认为约翰更坏些 因为他们判断行为的好坏是根据后果的大小 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 他们是根据的行为的客观责任去作出判断的 处于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 8 11岁 的儿童会认为亨利更坏些 因为他们判断行为时 不只是考虑行为的后果 还考虑行为的动机 他们是根据的行为的主观责任去作出判断的 1 14 2020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 1 前道德判断阶段 2 4岁 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对引起事件的原因只能有很朦胧的认识 他们的行为是感性化的 因而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的行为还不具有道德特性 1 14 2020 2 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 5 7岁 一是认为规则是绝对的 固定不变的 是由权威给予的 而不能理解规则可以经过集体的协商来制定或改变 二是在评定是非时总是持极端态度 非好即坏 三是判断一个行为的好坏 是根据行为的后果而不是根据行为的动机 4 5 8 9岁 1 14 2020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处于他律阶段时的特点 认为规则是由权威制定的 是绝对的 不可以改变的 判断行为的好坏只依据行为的客观后果即客观责任 而不是行为者的意图或动机 非此即彼 判断行为时不是好就是坏 而且认为别人也会这样想 内在的公正 把惩罚看成是天意 赞成严厉的惩罚 单方面尊重权威 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 1 14 2020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 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故事 海因兹偷药的故事欧洲有个妇人患了癌症 生命垂危 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才能救她 就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 制造这种药要花很多钱 药剂师索价还要高过成本十倍 他花了200元制造镭 而这点药他竟索价2000元 病妇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向熟人借栈 一共才借得1000元 只够药费的一半 海因兹不得已 只好告诉药剂师 他的妻子快要死了 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 或者允许他赊欠 但药剂师说 不成 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 海因兹走投无路竞撬开商店的门 为妻子偷来了药 1 14 2020 道德认知发展三水平六阶段论 1 14 2020 前习俗水平 9岁以下 1 14 2020 阶段一 服从和惩罚的道德阶段 1 14 2020 阶段2朴素的享乐主义阶段 1 14 2020 习俗道德水平 1 14 2020 阶段三 好孩子定向阶段 1 14 2020 阶段四 尊重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 1 14 2020 后习俗道德水平 1 14 2020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 1 14 2020 阶段6普遍伦理原则为定向 1 14 2020 三 社会认知的内容 1 人际关系的认知 1 父辈关系 父母教养方式权威型 牧羊犬式的教养方式 溺爱型 自我中心 专制型 退缩 放任型 冷淡 2 同伴关系友谊与接纳 3 师生关系权威代表人物的影响 1 14 2020 2 社会环境的认知 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系统理论微观系统 家庭幼儿园 中间系统 间接影响 外层系统 社区 父母工作环境 宏观系统 社会 国家 文化 1 对家庭的认知2 对托儿所 幼儿园的认知3 对社会机构的认知4 家乡 国家 民族的认知 1 14 2020 3 社会角色的认知 社会角色的要素 角色权利角色义务角色规范幼儿角色扮演的发展路径 角色的外显行为 警察 角色之间的关系 妈妈 角色的复杂行为 1 14 2020 4 社会规范的认知 基本道德规范文明礼貌行为规范 言谈举止 公共场所行为规范 卫生 交通 财产保护等 群体活动规范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公平对待 轮流 集体服务规则 学习 娱乐 游戏规则 人际交往规范 待人接物中礼仪与规则 社会规范认知的三阶段 服从 模仿 理解教育的原则是给予正确的认知目标和模仿体验 幼儿对社会规范的理解 三者并行 攻击性行为 1 14 2020 小人国 中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作业要求 1 记录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 肢体 口语 表情等 2 分析幼儿发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3 如果你遇到类似情况 你会如何处理 幼儿攻击性行为 幼儿攻击性行为 指的是当需求得不到满足 或者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时 幼儿出现的身体上的进攻 言语上的攻击等侵犯性行为 主要表现为 打 踢 咬 大声叫嚷 叫喊名字 骂人 暴力 抢走别人的东西等 攻击性行为的分类 攻击性行为从意向性分为工具型攻击和敌意型攻击 工具型攻击乃指儿童为了获得某个物品而做出的抢夺 推搡等动作 这类攻击本身不是为了给受攻击者造成身心伤害 而是被当作一种手段或工具 用以达到伤害以外的目的 敌意型攻击则是以人为指向的 采用嘲笑 骂人等言语指责 其根本目的是打击 伤害他人 攻击性行为的分类 1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儿童在一岁左右开始出现工具性攻击行为 到两岁左右 儿童之间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冲突 如打 推 踢 咬 扔东西等 其中绝大多数冲突是为了争夺物品 如玩具 手巾 甚至为争座位而发生的 例 明明 3岁 小班幼儿 抬手就打不喜欢的小朋友 随意性大 主要行为表现 在做游戏的过程中 经常和小朋友发生争抢玩具的现象 只要是自己喜欢的玩具 就一定要抢过来 打人或者是咬人 当不能得到自己喜欢的玩具时 会放声大哭 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到幼儿期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在频率 表现形式和性质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 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着非常明显的性别差异 观察者发现 男孩的攻击性行为普遍比女孩多 而且他们很容易在受到攻击后采取报复行为 而女孩在受攻击后则表现为哭泣 退让 或是向老师报告 男孩子还经常怂恿同伴采用攻击性行为 或者亲自参加同伴间的战斗 较大的男孩在与同伴发生冲突时 如果对方也是男孩 他们很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 但如果对方是女孩 他们采取攻击性行为的可能性少一些 2 2 中班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明显多于小班 大班 观察者发现 四岁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数量是随着年龄增长 呈逐渐增多的态势 中班儿童攻击性行为最多 但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 其攻击性行为数量逐渐减少 尤其是儿童身上常见的无缘无故发脾气 扔东西 抓人 推开他人的行为会逐渐减少 3 儿童攻击性行为表现为以身体动作为主 观察者发现 小班的幼儿 常常为争抢座位 玩具而出手抓人 打人 推人等 到了中班 随着语言的发展 开始增加了言语的攻击 4 攻击性行为以工具性攻击行为为主 观察者发现 儿童常常为了玩具 活动材料或活动空间而争吵打架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也会第一性的攻击行为 有时故意向自己不喜欢的小朋友说难听的话等 攻击性行为不仅会影响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 而且任其发展 并延续到青少年时期 就容易形成攻击性人格 培养幼儿交往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多为幼儿创设与他人交往的条件 交往的对象可以是成人或与自己同龄的儿童 引导家长配合 为幼儿创设一个不利于攻击性行为的环境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 应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 给幼儿正确的行为示范 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不应过分地溺爱孩子 正确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教师在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时 不要大声呵斥 隔离 或不让他们玩游戏等惩罚手段教师应分清是非 正确引导 以冷静的态度解决幼儿间的纠纷 并通过商量 说服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让幼儿意识到攻击性行为是错误的行为开展多种游戏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在活动中幼儿的情感可以得到合理的宣泄 可以满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一些愿望 可以使他们身心健康 和谐地发展 学前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 学前儿童社会情感的内涵 社会情感 是指伴随整个社会心理过程产生的心理体验和心理感受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过程 包括情绪 依恋感 同情心 和责任感等 婴儿安全性依恋感的发展是其社会情感发展的基础 学前儿童依恋的发展 一 何为依恋 依恋的内涵 依恋是指婴幼儿对养育者 通常是母亲 最持久 稳定 亲密的情感关系 是婴幼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1 在对象上 依恋具有选择性 儿童倾向于依恋那些能够满足其需要和能够激发起情感与行为的个体 而非依恋所有人 对父母及亲人的依恋 对同伴的依恋 2 在行为表现上 儿童寻求与依恋对象身体的亲近 依恋母亲的婴儿倾向于偎依在母亲身上或在母亲身旁活动 一 何为依恋 依恋的特点 一 何为依恋 依恋的特点 3 在对个体的心理意义上 依恋双方尤其是婴儿可以从中获得一种慰藉和安全感 4 在其所具有的强烈的情感意义上 依恋遭到破坏后会造成依恋双方尤其是婴儿的分离焦虑和痛苦 5 在其依赖形成的基础上 依恋双方具有某种和谐性 他们能保持行为与情感的呼应与协调 一 何为依恋 依恋的特点 无差别社会反应阶段 二 如何依恋 依恋的发展 有差别社会反应阶段 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 目标调整伙伴关系阶段 0 3月 3 6月 6月 2岁 2岁以后 无差别的反应阶段 0 3月 这个时期婴儿对人反应的最大特点即是不加区别 无差别 婴儿对所有人的声音 注视所有人的脸 看到人的脸或听到人的声音都会微笑 手舞足蹈 同时 所有的人对婴儿的影响也是一样的 他们与婴儿的接触 如抱他 对他说话 都能使之高兴 兴奋 同时感到愉快 满足 此时婴儿还未对任何人 包括对母亲产生偏爱 有差别社会反应阶段 3 6月 这时婴儿对人的反应有了区别 对人的反应有所选择 对母亲更为偏爱 婴儿对母亲和他所熟悉的人及陌生人的反应是不同的 这时婴儿在母亲面前表现出更多的微笑 咿呀学语 依偎 接近 而在其他熟悉的人如其他家庭成员面前 这些反映则相对少一些 对陌生人的反映更少 但是依然有这些反应 婴儿也不怕生 ForuseonlyYeye leo stexts 2009 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 6月 2岁 此时婴儿出现了明显的对母亲的依恋 形成了专门对母亲的情感联结 与此同时 婴儿对陌生人的态度变化很大 见到陌生人 大多不再微笑 咿呀作语 而是紧张 恐惧甚至哭泣 大喊大叫 婴儿此时开始怯生 以分离焦虑和陌生人焦虑为表现特征 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 2岁以后 2岁后 婴儿能认识并理解母亲的情感 需要 愿望 知道她爱自己 不会抛弃自己 并知道交往时应考虑她的需要和兴趣 椐此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这时 婴儿把母亲作为一个交往的伙伴 并认识到她有自己的需要和愿望 交往时双方都应考虑对方的需要 并适当调整自己的目标 这时与母亲的空间的邻近性逐渐变得不那么重要 比如 当母亲需要干别的事情要离开一段距离时 婴儿会表现出能理解 而不会大声哭闹 他可以自己较快乐地在那儿玩或通过语言与母亲交谈 相信一会儿母亲肯定会回来 依恋类型 安全型 矛盾型 回避型 三 有何依恋 依恋的类型 1 主试带领母亲和婴儿进入游戏室 主试离开 2 母亲在旁边坐着看婴儿玩耍 3 陌生人进来 与父母交谈 并靠近孩子 4 母亲离开 如果婴儿感到不安 有陌生人给予安慰 5 母亲回来 和婴儿打招呼 给予安慰 陌生人离开 Ainsworth陌生情境实验 6 母亲再次离开 7 陌生人进入 给予婴儿安慰 8 母亲返回 与婴儿打招呼 如果婴儿感到不安 给予安慰 用玩具吸引 与母亲建立了稳定感情联结 母亲在场 能安静玩 且能在陌生环境进行积极探索 母亲离开时 苦恼不安 想寻找母亲回来 母亲回来时 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 并很容易宽慰安静下来 继续去做游戏 安全型依恋婴幼儿占65 70 母亲要离开时 显得很警惕 甚至苦恼 极度反抗 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 母亲回来时 紧紧盯着母亲 希望得到母亲安慰 但是当母亲亲近他时会生气地拒绝 推开 反抗型依恋的婴儿占10 15 与母亲未建立起亲密的情感联结 对母亲在不在场都无所谓 母亲离开时他们并不会哭闹 继续玩自己的 当母亲回来时 也往往不予理睬 有时也会欢迎母亲回来 但只是短暂的 接近一下又走开 回避型依恋的婴儿占20 安全型婴幼儿 矛盾型婴幼儿 三 有何依恋 依恋的类型 回避型婴幼儿 研究结果 1 依恋的类型 1 安全型65 70 2 回避型20 3 矛盾型10 15 2 各种类型依恋对象 母亲 的特点3 依恋类型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照顾者的特点 母亲的特点 儿童的特点 儿童的气质类型 家庭的因素 母爱剥夺实验 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 母爱剥夺实验 安全型依恋 1 对孩子发出的信号和需要非常敏感并迅速回应 2 能主动调节自己的行动来适应孩子 3 积极的情感表达 充满爱抚 4 积极鼓励孩子探究环境 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保护 5 喜欢与孩子密切的身体接触 各种类型依恋对象 母亲 的特点 回避性依恋 1 对孩子的信号和需要不敏感 2 对孩子不感兴趣 不喜欢与孩子的身体接触 甚至躲避孩子的接触 3 对孩子怒气冲冲 常以生气 发火的方式对待 各种类型依恋对象 母亲 的特点 矛盾型依恋 1 好像对孩子感兴趣 也愿意接触孩子 甚至亲密的身体接触 2 对孩子的信号 需求常常错误理解 或捉摸不透 不能及时 恰当做出反应 3 对待孩子的行为 态度多变 随自己的情绪 心境而定 4 有时不守信用 哄骗孩子以求脱身 各种类型依恋对象 母亲 的特点 生存价值 发展价值 依恋有利于婴幼儿发展 明尼苏达大学少儿发育研究所的专家进行了一项最全面的长期研究 来考察早期婴幼儿与其照顾者形成的依恋形式 以及这种依恋与其后来的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