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史纲要(草稿),唐弢主编,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办公室中国现代文史编写组编,1962年6月,“仅供讨论,请勿外传”。该草稿共18章,152页。参见:编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若干背景材料【作者】樊骏文学研究所一成立,何其芳就把编撰中国文学史列为一项主要的科研任务,专门设立“中国文学史组”,由他自己兼任组长;但随之而来的频繁的“批判”、“斗争”,一再推迟、延误这个需要较多时日、更需要静心思考、系统积累的学术工程;认为文学所应该紧密地为现实政治斗争服务的“当前派”,更干脆主张取消这类基础性的研究课题。尽管如此,1956-1957年间,所里曾抽调一小部分人员参加高教部的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比如我就写了其中鲁迅上下两章的提纲)。1957年7月文学研究创刊,需要发几篇书评,何其芳责成我对此前出版的王瑶、刘绶松等人的四部“现代文学史”写篇综合书评,我以一篇有关新版鲁迅全集的注释工作的评论顶替,编辑部仍然约请别人写了那篇书评。可见,编写文学史这件事始终都在何其芳的考虑和关切之中。1959年秋,唐弢调文学所任现代组组长,他一到所就向何其芳表示自己最大的心愿是编著鲁迅传和中国现代文学史,后者和文学所的规划不谋而合,当时古代组已经在具体酝酿中国文学史的编写工作,能够与之配套的现代文学史也就提上日程。随即成立的“文学史编委会”,成员有何其芳、毛星、唐棣华、唐弢、贾芝、蔡仪、余冠英等,集中了文学所所组两级和各门学科的领导主持这项工作,同时表明“现代”部分已经列入整个文学史编撰规划。1960年1月,在中宣部召开的“加强理论批评工作会议”上,还专门作出由文学所负责编写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决定,使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不同于一般的研究课题,具有更多的政治色彩和更高的规格。从以上史实不难看出编撰文学史是文学所一项既定的、酝酿很久的研究项目。 不过,“现代文学史”的编写工作并没有立即上马。在让大家分头熟悉文学史材料的同时(我记得自己这时主要阅读“五四”以来的文论),唐弢从两个方面着手前期准备工作。一是现代组人手严重短缺,无法承担文学史的编写任务。除了从所内其他组室调用,还通过中宣部从北京、辽宁、吉林、江苏、云南的高校和作协借调多位同志参加这项工作。二是为了促使相关人员尽快进入角色,陆续邀请茅盾、夏衍、罗荪、黎澍、思基、陶然、冯其庸等人座谈,或者介绍他们亲身经历的文学运动的史实,或者对撰写怎样一部文学史提出建议。因为属于小范围的内部学术交流,谈得比较随便,往往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我印象最深的有如下几点:1夏衍着重表示:既然当年进行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资本主义性质,二三十年代倡导“无产阶级文学”,反对排斥一切资产阶级文学,本身就是“左”的表现。在当时那样“左”的倾向相当严重的社会氛围里,他作为这场左翼文学运动的发起者,又以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作立论根据,从整体上对之作出如此断然的负面评价,着实令人吃惊。2夏衍提到外国一些尚未取得政权的共产党的领导人访问中国时,经常表示中共当年能在国民党的严酷统治下,领导左翼文学运动蓬勃发展,希望我们能多介绍一些这方面的历史经验。他认为这也是编撰现代文学史的职责。文学史竟然兼有这样直接又如此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我从未想到过的。3罗荪谈到四十年代的重庆,郭老的屈原揭露国民党政权的腐败本质,其中的雷电颂更是一篇声讨蒋介石的檄文。当时由于喊出了人们心中共同的愤懑,观众看到这里,总是掌声雷动。但到了五十年代,事过境迁,再听到这些台词,反而令人感到肉麻,连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罗荪的谈吐行文一向温和宽厚,这里却说得如此尖刻。文艺为政治服务, 屈原堪称代表,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其中的利弊得失,实在发人深省。4黎澍则专门指出李訥人的“大波”三部曲是不可多得的文学巨著,希望我们的文学史能够给予充分的评价。早在三十年代郭老就曾以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与之相比,六十年代初这部作品经作者修订重新出版,却始终未能得到普遍的重视,还有劳历史学家如此郑重地推荐,同样引起我的反思。他们的意见不一定都正确可取,但这样的自由交流,各抒己见,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活跃了我们的思路现代文学三十多年,不过是历史的一瞬,却包含了多少有待梳理、探讨、作出科学结论的重大课题!其内在的意义,还在于提示我们要从广泛的联系中,要具备尽可能准确而又丰厚的历史感,去考察判断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即在方法论上自觉地以史家的眼光和尺度,对这段文学进行历史的审视和评价。这的确给我们上了重要的一课。 其间,还插入一项临时任务。1960年春,中宣部将他们收到的全国各地(主要是一些高校的师生)于1958年至1960年初编写的十多部现代文学史(大多为学校内部发行的教材,只有少数是正式出版的)交给我们,让我们写份情况述评。现代组的同志分头读了这些文学史,经过讨论,由我整理成文,经唐孜改定后上报中宣部。不久,再由我将报告改写成文章发表(以我个人名字署名,题为关于编写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的几点看法,载文学评论1961年第1期)。这个工作,使我们真切地意识到经过“反右”斗争,尤其是贯彻了“文艺界一场大辩论”和“再批判”精神之后,“左倾”思潮已经普遍地侵蚀现代文学研究工作,成为主要的倾向。这从另一个侧面对我们随后的文学史编写工作起了提醒的作用。 何其芳自然有他对于文学史编写工作的系统考虑,就如他对古代组的中国文学史所反复要求的那样;唐弢也自然有他关于现代文学史的蓝图,就如八十年代他多次提及过的“按我的设想,最好是以文学社团为主来写,写流派和风格”(艺术风格与文学流派);所内外同行或者在正式的会议上,或者在私下的交谈中,都希望文学所能够编撰一部多有创见、重在概括文学发展规律、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的文学史,即应该是一部有鲜明特色和理论深度,学术水平较高的文学史。总之,对我们有一定的期望。但在何其芳、唐弢尚未充分阐释自己的文学史主张和计划,我们也还没有来得及讨论这些设想和要求,进而形成具体明确的计划和详细的体例章节,情况发生突变从1961年初开始,国家全面铺开高校文科教材(总数达二百数十种)的编写工作。整个工作由中宣部副部长周扬主持,高教部设有专门机构,迅速从全国范围内(不限于高等学校)调集数以千计的专业人员参与其事。这可能是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学术建设工程。这批教材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一书,最初以北师大教师为主,北大、复旦、武大等校都有人参加(包括王瑶、刘绶松、刘泮溪等),编写力量相当强,但进行一段时间后遇到一些困难,周扬指定由唐弢出任该书主编。这样一来,完全打乱了文学所原有的编写现代文学史的计划。 可能考虑到由文学所自己编撰的文学史任务要单纯得多,更便于贯彻自己的意图,何其芳和唐弢最初都不愿接受这新的任命。但正在此时,周扬对文学所负责的另一部教材的提纲很不满意,相当严厉地批评了该书主编;唐孜担心自己“抗命”不从也会遭到同样的命运,不敢坚持己见。何其芳的折衷方案(组成文学所和高教部两个写作组,由唐弢同时担任主编,分头编写两部各有侧重的文学史),又被唐弢认为根本没有实际的可行性而作罢。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一任命。1961年10月,唐孜出任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主编,对编写组作了较大调整:一方面精简了若干原有的编写人员,一方面抽调文学所的一些人员参加;同时重新拟定全书的章节结构,分配落实各人的写作任务虽然主编是文学所的人,文学所也先后有六七位同志参加这项工作,但一切不能不按照教材的需要运作。当时说是集中力量,将两个编写组合并,其实文学所的编写组不复存在,文学所计划编写的文学史也就此勾销了。长期以来,文学所习惯将这部文学史视为自己的重点项目和代表性成果。实际状况并不是这么单纯。 周扬负责整个教材编写工作,重点抓了文学方面的几种,中国现代文学史更是重中之重。正因为受到如此特殊的重视,有一部专门评述现代文学史编撰工作的学术史认为,“为了编好这部教材,国家投入力量之大,是迄今为止无以超越,会不会也是绝后的,也难说。只就人员而言,编写组集中了当时这一学科最有权威的学者又有当时还是青年人的许多优秀研究家在国内,恐怕很难再组成第二个这样的编写组了。”(黄修己: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周扬本人对这本教材确实也抓得很紧,唐弢经常向编写组传达他的指示要求,针对庸俗化、简单化的教条主义倾向已经渗透这门学科,他强调得最多的是不要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写史就要从历史的实际出发,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意见。甚至说大不了掉进修正主义的泥坑,到时候我把你们拉上来就是了。当时,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斗争正在全面铺开,意识形态领域的基调是“反修”,他的这种态度给人留下突出印象。除了对具体作家作品的分析评价提出一些原则性的意见外,他对文学史的写法也多有指示。比如认为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学史家注意在著述中穿插一些作家的生平事迹,行文显得生动,也丰富了历史知识,不妨借鉴。又比如认为斯大林在联共(布)党史第四章第二节阐释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时,喜欢采用“因此”、“由此可见”这类简单的推论方式,这样得出的结论容易失之片面武断;要求我们多作具体分析。他还竭力提倡“春秋笔法”,即将自己的倾向褒贬,寓于客观的叙述之中。这一切,都不同于当时占据主流地位的“以论带史”以至于“以论代史”的修史主张,和动辄“上纲上线”、打棍子、扣帽子、火药味很浓的八股文风。他还多方面表现出尊重知识、卫护学术尊严的精神。有一次谈到冯友兰讽刺辞海试印本“错误百出”,他不胜感慨地加上一句:真的只是“百出”就好了,流露出对当年那种浮嚣学风及其不良后果的深切忧虑。在这样的思想原则指导下。编写组的小环境较为宽松,大家的心情也比较舒畅。 不过,没有多久,情况又有变化。1962年秋,文学史写出提纲。提纲的审稿会正好紧接着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之后召开。毛泽东在全会上提出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再次强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战斗原则。参加了中央全会的周扬立即将这一精神贯彻于教材的编写工作,他在审稿会上发言的基调也因此发生相应的变化。据唐抆向我们传达:在谈到如何述评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时,周扬表示那得看史家站在什么立场和持有什么观点了。比如对岳飞、秦桧忠奸之争这一历史公案,不也可以从当时宋朝根本打不过金人这个前提立论,肯定妥协求和的秦桧倒是为了保全宋朝,而认为坚决主战的岳飞反而是个冒险主义者吗?就看你如何看、如何写了。(1)这样一来,原先置于首位的客观的历史实际不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曾经备受推崇的“春秋笔法”也被弃置一边;对史家而言,关键还在于时刻警惕自己的立场观点是否端正。真可以说是编写方针上一次180度的急转弯。 据说,高教部教材办公室的同志最初很担心唐弢能否忍受这么大的变化。而实际是:当时除了感到意外,唐技和大家都没有对周扬的这一变化提出任何疑问,或者由此触发什么联想,从而影响编写工作的进行;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如何根据审稿会上的意见,将各自负责的章节尽快写出来,反而加快了工作的步伐。经过大半年时间的埋头苦干,初稿陆续完成,编写组成员也随之分批返回原单位工作。唐弢还将部分章节寄给所涉及的作家本人(自然只限于少数几位大作家)征求意见。记得郭沫若回信说:书稿对他的评价低了。他的坦诚,令人感动。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唐孜直到此时对于这项工作仍然颇为自信。1964年初,周扬指示在同年春天再次召开审稿会讨论这本教材的征求意见稿。鉴于初稿各个部分的质量很不平衡,修改的任务相当繁重,时间又如此局促;唐弢立即抽调北大的严家炎,文学所的路坎、樊骏三人参加征求意见稿的定稿工作。这是整个编写工作中最为紧张的一个阶段。后来唐弢曾经这般描绘当年的工作情景:“为了统一全稿,要求在两个月内(后来延长到两个半月)将五四、 左联两段写出,我们四个人边琢磨,边润饰,灯下苦干,往往直到午夜三四点钟,才上床合眼片刻,每次平均只睡两个小时多一点”(严家炎著序)。一连几个月这样的超负荷工作,直接导致这位原本就有糖尿病的主编“5月,检查血糖接近500,遵医嘱住院治疗一个月”;紧接着又于“7月,第一次患心肌梗塞住院治疗” (唐弢著作及学术社会活动年表)。从此,他的身体就没有完全康复过。 在我们这几个人忙于改定征求意见稿的同时,整个国家出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日益严峻的政治形势:毛泽东斥责文艺界的两个批示,京剧现代戏的会演,对电影林家铺子、早春二月的批判,所谓的从三十年代起就存在一条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的指责,文化部的“整风”矛头几乎都直指周扬,众多的左翼作家(从茅盾、柔石到“四条汉子”等)也相继受到质疑和贬斥。骤然间,现代文学的历史再次卷入现实政治斗争的漩涡。这时的周扬固然自身难保,无暇顾及这本教材,也没有任何人敢于在如此紧张的政治氛围中,对这段文学历史作什么学术上的探讨了。1964年夏,上半册的征求意见稿终于赶印出来,却无人理睬而被长期束之高阁。1965年夏,尽管对“三十年代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的指责日益升级,感受到这种威胁,正患肺癌的周扬,叹息说这是他身上的另一处“癌症”;唐弢却劝说我不要下乡参加“四清”,留在北京协助他完成教材的未了工作。对这项任务的痴迷以至于此。在随即而来的“文革”风暴中,这部书稿被说成是为三十年代文艺黑线树碑立传一一还没有正式出版、也没有和任何读者见面,更谈不上发生了什么影响,就被宣判为毒草了。书稿的上半部分因为已经印出征求意见稿,得以保存下来;下半部分只有一份手写的初稿,在那些混乱的日子里不知所终。 整整中断了14年之后,在万物复苏的1978年9月,唐歿重建编写组,继续未了的工作,包括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肥厂化肥价格制定制度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福海县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 陕西省西安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地理试题(含答案)
-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洺湖中学、西岭湖中学2025-2026学年联考高一(上)开学化学试卷(含答案)
-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祈福中英文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2月月考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5-2026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二上学期9月入学摸底大联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手形联想课件
- 手工包烟安全培训总结课件
- 喷补过程仿真-洞察及研究
- 注册安全工程师生产管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全国养老护理员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公安院校联考公安院校联考行测题库(附答案)
- 药物的过量反应课件
- 2025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英语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 商业综合体安保人员培训效果考试试卷及答案
- 炎症与心脑血管疾病
- 天然林保护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UV转印技术简介
- 子宫内膜异位症
- 医院食堂运营与服务简介
- GB/T 45743-2025生物样本细胞运输通用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