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高三地理 自然环境整体性课时作业.doc_第1页
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高三地理 自然环境整体性课时作业.doc_第2页
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高三地理 自然环境整体性课时作业.doc_第3页
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高三地理 自然环境整体性课时作业.doc_第4页
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高三地理 自然环境整体性课时作业.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高三地理 自然环境整体性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 地质历史上,生命出现以后对环境产生深刻影响的活跃角色是( ) a化学演化 b生物演化 c化学演化和生物演化 d以上都不正确2. 晚古生代的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历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代,可以推知当时环境特点是 a气候干燥、冷热多变 b藻类植物茂盛c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d气候湿润、森林密布3. 下列生物进化过程中动物发展阶段与动物物种组合不正确的是 a元古代: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 b古生代前期: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c古生代中期(泥盆纪):鱼类时代 d中生代:人类时代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3题。4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a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暖b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c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d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暖5图中由“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地理原理是()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减弱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c氟氯烃对臭氧的破坏作用加强d大气的温室效应增强6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的失常。目前,这种平衡关系失常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最有可能的是a引起海平面下降 b腐蚀建筑物c导致世界各国家经济结构的变化 d皮肤癌患者增多7下列土地利用形式,属合理经营管理,用养结合的是()南方红壤区补充熟石灰,增施有机肥黄土高原地区发展耕作业青藏高原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黄淮海平原小麦返青时,浇水施肥 a. b. c. d.8关于资源综合利用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种单项资源的开发不会对其他环境要素造成影响b地区间的资源联系不密切,资源的开发不会影响其他地区c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 d采伐森林资源是局部的,不可能给周围坏境带来影响9有关成土母质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土母质就是土壤 b. 成土母质为土壤提供全部的矿物养分c成土母质的颗粒较细,发育而成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d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其铁、锰、镁、钙的含量,要显著低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10. 有关气候与土壤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少b. 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都较快c. 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多 d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多呈碱性11. 从地理环境的整休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图示区域(我国南方)自然景观相符的是a气候干旱、风沙危害严重b. 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剧烈c气候湿润、流水侵蚀显著 d植物茂盛、土壤有机质含量高12. 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遭破坏有关c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导致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d生物作为陆地环境要素,不会影响大气水的化学成分(2011年高考重庆卷)图3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3回答以下4题13.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a.终年炎热 b.冬暖夏凉 c.终年寒冷 d.冬冷夏热14.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 ( )根系不发达 b. 叶质坚硬,树皮厚 c.板状根大,树干长 d. 叶面宽大,多气孔15.赞比西河在维多利亚瀑布以上的河段为河流上游,该河段 ().干流流速缓慢.峡谷险滩广布.支流短小急促.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16.图中纬线大陆东西两岸景观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洋流性质 .距海远近.地形差异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下题。17(09辽宁卷)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 a 湖滩面积大,水浅 b 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c 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 d 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右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下题。18.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a b c d“生物入侵”是指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物种打破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桉树原生长地是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但是在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引种地区的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桉树林及其附近的草木大量枯死分析材料,回答2题。19桉树在澳大利亚和云贵高原生长的自然条件,最主要的不同在于()a澳大利亚降水多,而云贵高原降水少b澳大利亚地势低,而云贵高原地势高c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地下水丰富,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地下水储存条件不利d澳大利亚光照条件好,而云贵高原光照条件不好20以上案例,能够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引进外来物种,需要考虑地域环境的差异性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导致其他某个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引起整个环境的改变引进外来物种,必然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二、综合题1.阅读我国某地区的“自然景观综合标志图”,回答有关问题。(20分) (1)图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 地区,该地区气候的最突出特征是 。该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突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性。(6分)(2)该地区河流出现汛期的季节一般是在 和 ,其原因分别是: 。(8分)(3)该地区是我国沼泽最发达的地区,试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2.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独特地域单元。它的隆起是近数百万年来地球历史上重大的事件之一。中国科学家在隆起过程与环境变迁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科学考察和研究,取得了许多开拓性的进展。读青藏高原隆起前后大气环流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 无青藏高原时的环流状况。 材料二 高原季风环流纬向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 (1)下列a、b、c、d四个选项表示材料三中序号的含义,请将选项填写在相应序号后的空格内(填字母,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 , , 。(8分)a.阻挡印度洋、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b.中亚、西亚粉尘东输沉积形成高原c.改变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的轮廓d.东亚、南亚成为最强盛的季风气候区(2)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这种特性表现在: , , 。(8分)(3)根据材料探究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我国东部地区气候的影响: 。(4分)一、单选题答案。1.解析:地质历史上,生命出现以后对环境产生深刻影响的活跃角色是生物演化。答案:b2.解析:煤形成的条件是气候湿润的茂密森林环境,选d,其他都不对。答案:d3.解析:新生代第四纪进入人类时代,中生代是爬行动物时代。答案:d4-6.解析:根据洋面封冻,可以推断出为气候变冷,由生物衰退,光合作用减弱,二氧化碳增加推断出温室作用加强,进而推断出气候变暖。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减弱。这种平衡关系失常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最有可能的是导致世界各国家经济结构的变化。答案:dac7.c 【解析】 黄土高原地区要退耕还林还草,防止水土流失,而青藏高原地区生态脆弱,应以畜牧业为主8.c 【解析】自然界中的资源是自然环境整体中的的一部分,会影响其他要素9.c 10. b11.c12.d13.a【解析】赞比西河流域的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终年炎热,有明显的干湿季。14.b【解析】干旱地区的植被一般来说,根系发达,叶面小,有的退化成针或刺,有的覆盖厚厚的蜡质,以减少水分蒸发。15.a【解析】根据图示,赞比西河上游干流流经地区海拔相差不大,因而干流流速缓慢。从图中还可看出赞比西河上游支流较长,并非短小急促;另外,由于赞比西河流经的是热带草原气候区,因而河流补给以雨水补给为主。16.b【解析】四个选项都是影响景观差异的因素,但是根据题意,同是20纬线大陆东西岸,纬度位置相同、都临海,因而可排除选项a、c;非洲大陆高原直逼海岸,因而排除d,答案选b,大陆东岸受暖流影响,大陆西岸受寒流影响。17.a 【解析】 要能够成为鸟类的栖息地,说明有一定的滩涂面积18. a 【解析】松花江和珠江的水文特征主要体现在结冰期和汛期上。而影响着两个因素的主要是气温和降水。所以气候对其影响最大19-20c a 【解析】“生物入侵”指进入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种打破了原地区的生态平衡。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引发非良性效果或难预料效果的生物入侵事件。桉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能够通过叶面的蒸腾作用,将大量的地下水快速地输送到大气中,当地下水水位下降时它的根系又能够快速追随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向深处生长,因此它有“地下抽水机”的掉号。桉叶油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按树在两地产生截然不同环境效益的主要原因是:澳大利亚东部沿海降水丰富,又处于山脉的迎风坡前,地下水的补给条件优越,桉树生长正好维持了那里的水分平衡。云贵高原降水的季节变化明显;喀斯特地形广泛分布,地下水存储条件不理想,桉树大量消耗地下水导致生态失衡。二、综合题答案。1.解析:根据图中的“三面环山、平原中开”“冷湿的温带季风气候”“色暗、肥沃的土壤”等信息,可判断该地为我国的东北地区;东北河流一年一般有两次汛期;沼泽就是地表积水的地区,形成原因是该地区水源多且不易流走或蒸发、下渗。答案:(1)东北 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多雨 整体(2)春季 夏季 春汛的主要原因是季节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