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PACE的轿车后轮转向精确控制.pdf_第1页
dSPACE的轿车后轮转向精确控制.pdf_第2页
dSPACE的轿车后轮转向精确控制.pdf_第3页
dSPACE的轿车后轮转向精确控制.pdf_第4页
dSPACE的轿车后轮转向精确控制.pdf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 O S P d S P i C E 的 轿车后轮转向精确控制 P L c F A 2 0 0 8 年 9 月 Ac c u r a t e Co n t r o l o f t h e o f Ve h i c le s Re a r W h e e l S t e e r i n g B a s e d o n DSP d SP ACE l 5l 舌 随着现代道路 交通系统和先进 汽 车技术的发展 汽车的主动安全技术 日益受到重视 作为一种 新的提高车 辆动态性能的方法 四轮转向技术 已 经得 到了越 来越多的重视与应 用 研 究表明 汽车在行驶 中转向时 由 于受侧 向力的作 用 前轮有不 足转 向 的特性 后轮有过度转 向的倾 向 后 者 会 引起 汽车 失 去转 向行驶 的 稳定 性 车速越高 问题越 明显 甚 至出现 侧滑翻车 解决措施一般是通过使后 轮 在与前轮相 同的方向转动 1 2度角 东南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张效宇陈 南 Zh a ng Xi a o yu Che n Nan 摘要 本文针对四轮转向汽车车体后轮 过度转向 创新性 的改进四轮转向轿车后转向执 行机构并对其进行控制 使得车辆后轮能实现 1到2度 角的精确跟随转动 利用M a t I a b S m uI i n k d S P A G E 等软件进行仿真 从而为提高车辆的综合稳定性能提供一个技术平台 并最 终通过D S P引入实际的前轮转角信号 搭建一个实际反馈系统 进而实现对轿车后轮转向的 精 确实时控制 关键词 四轮转向 操纵稳定性 改进与控制 仿真 反馈系统 Abs t r ac t Thi s p ap er i s ac co r d i ng t o t he i m p r ov i n g p er f or m a nc e or ga n i z a t i on o f r ea r wh ee l s t e er i n g s t u d y i n g t h e v eh i c l e whe n i t s s p ee d i s i n t h e r an g e of med i um t o h i g h Th r ou gh gui d i g t he r ea r w h e el c on t r o l r1 g i t s s t ee r i ng a ng l e r ea s on ablel y The m e a s u r e t o s olv e t his p r ob l em i s t o ma k e t he r e ar wh e els t o r o t a t e 1 t O 2 d e g r ee s in t he s ame d i r e c t i on a s t h e f r o n t whe e l s t o c o m p e n s a t e wi t h t h e u s e of Si mu l ink d SPACE DSP e t c mak i n g it r o t a t e s om e de gr ee j n t he s ame d i r ec t i on as t he f r on t wh e el s i n t i me ac c u r a t e l y t h u s t o g i v e a g oo d f lat f or t h e f o u r wh ee l s t ee r i n g t e c hn olog y S O t h a t t h e c omp r e he n s i v e s t ea dy pe r f o r man c e o f t h e v eh i c l e c a n be i mpr o v ed Key W O r dS FoU r wheeI s t ee r i n g M ani PU J at e s t ab l i t y Am eI i o r a t i On and c o n t r ol Sim u l a t ion f ee d ba c k s y s t e m 中图分类号 T P 2 9 1 文献标识码 B 文毒编号1 6 0 6 5 1 2 3 2 0 0 8 0 9 0 1 0 9 0 6 进行补偿 2 自1 9 0 7 年 日本有一项有关四轮转 向技术的 专利申请 以来 国外对 四 轮 转 向技 术 的研 究 已有相 当 一段 历 史 目前 我国对其 研究也 己起步并 取得一 定的 成果 但不 管基于什 么技 术 四轮转 向的最终 问题 都聚焦于如 何正确的 引导后轮使其按 预先设定的 方案合理的转过相应 的角度 因此 对后轮转 向的精确控 制成 为 目前很多 从事此项研究工作者所面 临的一个 关 键 问题 本文即是 针对此 问题所展 开的研 究 研 究的内容 主要 是在 现有 的四轮 转 向技术基础上 对 后轮 转向机构 予 以改进与控制 通过搭建虚拟 的仿 真 平 台并最终 引入实际信号 实现对轿 车后 轮 转 向的 精确 控 制 使 其转 动 1 2 度角进行补偿 从而保证 车辆高 速 行驶 时候的稳定性 2 四轮转 向系统后转 向执 行 机 构 本研 究中 所选 用的四轮转向轿 车后转 向执行机构是基于传统 的齿 轮 齿 条 式前 轮转 向执 行机 构 改装 而 成 资金项 目 F O r d 一中国研 究与发展基金资助项 目 N O 5 01 2 2 1 2 2 d gt 1 图 1 读取编 码器值的仿真程序 I s n m d 中 产 生 虚 拟 的 前 轮 转 角 信 号 I i 一 j I 旱 i l 图 2反馈系统框 图 转换后诶职的编码值 后 轮 右 转 t 巨 垂 三 二 卜 团 后 轮 左 转 t 匮卜佃 图 3 的 利用 直线 式 步进 电机 的 推动 控 制 通过设计相应的滑移机构 变直 线运动 为旋转运动 从而有效的实现 后 轮的转 向 由于 车辆 在 高速 行驶 时 所需的相 应的后轮转 角很小 因 此分析相关参数后 本试验选 用海顿 公司生产 9 8 7 o o o 系 lJ S i z e 3 4固定轴 式直线步进 电动机 研究表明其能很 好 的满足试验要 求 3 聪轮 转 向控 在 珥 谚 0 设 计 鸟 分 析 本节基于上述机构 通过对Ma t la b S i mu l i n k d S P A CE 等软件的合理应 用 实现对轿 车后轮转 向的精确跟随 控制 3 1后轮转角信号的采集 整个反馈 系统 的搭 建需要测量后 1 1 0 PLC F A 轮的转 角 本研 究在对 后轮转 角信号 进行采集时 所 用的编码器 为8 位绝 对式光电编码 器 通 过计算每秒光电 编码 器输 出脉 中的个数就能反映当前 电动机的转速 此外 为判断旋转方 向 码盘还可提供相位相差9 0 的正 弦信号 图1 所示为在S i mu l i n k 中编 写的读取编码器码值的程序 通过D S P A C E c o n t r 0 I D e s k 采集到 后轮转角信号值后 再由直线式步进 电 机旋转的角度与其轴 向伸缩距离的换算 关系 可求得轿车的后轮转角 3 2 反馈系统的搭建 整 个转角反馈系统 的虚 拟仿真框 图如图2 所示 图2中 前轮 转角信 号虚 拟实际 的前轮转角 后轮转 角为放大后的转 角 本研究设定方向盘转动 圈时 后 轮 实际转动 1 但在反馈 比较时 为提高其精度 故将仿真程序 中的后 轮转角度数经数学换算放大后再 引入 到反馈 系统 中 这 里需要说 明的是 由于在装光 电编码器时 其对应的零位 采集回来 信号为O 的位置 与车后轮转角为零的 位 置点并不绝对 统 所以仿 真程 序 首先需对后 轮转 角进 行回正控 制 本 文 设定 当采 集 回 来的 信 号值 为6 O 4 6 8 7 5 时 后轮的转角为O 即光电 编码器的格雷码转化为十进制数为4 3 时所对应的 电机转过 的角度4 3 3 6 0 2 5 6 6 0 4 6 8 7 5 考虑到电机的惯性 及其内部的精 度 设定 了一 个很小的 波动范围 认为当所采集回来的信号 值在5 7 6 3 时 后轮转角均为零 实际值 为离散值 属于5 7 6 3 之间的数值理论 上有5 7 6 5 6 2 5 5 9 0 6 2 5 6 0 4 6 8 7 5 6 1 8 7 5 这点波动范 围在转化 为后轮的实 际转角时 其影响很小 近乎为零 故其影响可忽略不计 又由于后轮转 角实际范围 E J 仅需 1 2 度 所以 光电编码器在旋转 一圈的范 围内已经 满足要求 其码值选取范 围如下 试验测得 后轮右转 的绝对位置 角 Y 一 3 0 1 1 8 1 2 5X 1 5 后轮左转的绝对位置角 Y 一 3 0 2 3 9 0 6 2 5 X 7 5 8 8 2 4 其 中X为转换后所读取的编码值 基于 上述 数学关系 在S i mu l i n k 中编 写 后轮 回正 仿 真程 序 如 图4所 刁 回正 准确 后 即开始进行整个反 馈控 制平 台的仿真设计与分析 图5 所 示是为在Si mu l j n k 中以虚 拟的正弦波模 拟方向盘前轮转 角信号 所搭建的反馈控制系统 观察后轮转 角的跟随效果图如 图 6所示 其 中 Ra d l 为前轮转 角 R a d 2 为后轮转 角 从图6 可 看出 前 后轮 转角信号 大小几 乎完全 吻合 表明后轮转 角得 到了很好的跟随 仿真试验取得很理想 的效果 此外 考虑到方 向盘 有时急转的 特性 即输人为阶越信号 我们改变 了信号源 将正弦信 号变成一个阶越 信号 得到如下结果如 图7 所示 图7 相关说明 1 所给定的阶越信号的最终值为 P L c F A 2 0 0 8 年 9 N l 图 4 S i muli n k中的后轮回正仿真程 序 反馈拄制系统 正弦信号输入 图 5 虚拟信 号搭建的整 个反馈控制 系统程 序 鞠疆曩 R n U L 乏 2 0 0 0 1 0 2 0 O 2 4 6 8 0 1 2 t s 乏 2 0 1 O 0 1 0 2 0 0 2 4 6 8 1 0 1 2 t s 图 6 前 后 轮转 角信号 图 7后轮转角跟 随效 果 n h l t t 靠 n h f I hr g 舡 Q dl 罐r l l 渣瞎 r 一 涵 幽u 一嗣 O 裔 髫翻 唰 阐 矗 I 一 u l ld c 唧 t te l 嚣 0 E r o w t g 一 0 k I l 量 m女 I l i 图 8前轮转角信号 2 0 2 设定的误差为0 5 3 图中 r a d 1 一为采集回来的前 轮实际转角 r a d 2 一 为采集 回来的后 轮实际转 角 r a d 3 一 为前后轮转角的 差值 r a d 4 一 为发给 电机 的方 向控制 信号 O 表静止 从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出 后轮实际 转角与虚拟信号给出的前后轮转角相差 很小 后轮转 向得到 了很好的跟随 4 基于 0 S P的前驱信号引入 后的转 向反馈 系统搭 建 本文在 引入前轮转 角的实际信号 时仍 采 用绝 对 式光 电编码 器 通 过 D S P完成对 编码器信号的采集 并通 过其产生P W M信号 利用CCS编写 相应的转角编码 转换程 序 完成对前 轮转角信号的采集 4 1 C CS所采集的前轮转角信号 根据 己搭建好 的硬件 电路 通过 在C CS中编写相 应的解码程序 完成 对前轮 方 向盘 转 角信 号的采 集 图8 为在C CS中读进来的前轮 方向盘转角 信号 图 根据图8 所示意的情况 作者采集 了多组数据 数据表明方向盘的转角与 所采到的电压值近似成线 1生关 系 现选 取三组有代表性的数据如下图 度 数 A D 采 样 值 一16 5 0 2 41 5 331 5 04028 382 5 0 07 25 由 此 得 到 相 应 得 数 学 关 系 Y 2 1 6 0 X一 5 3 8 其 中 Y为方向盘转角度数 X为 AD采 样 值 4 2 整个反馈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 在得到前轮 方向盘转角信号与所 采集 回来的 电压值的 关系 以后 下面 所做的工作即是将前轮方 向盘转 角信 号 引人到 实际搭建 的整个反馈控 制系 统平 台中来 这里用 了DSP A CE 的1 一 号A D端 口来完成对 前轮转角信号 的 采 集 并在S i mu l i n k 中编写相 应的仿 真程序来完成对整个反馈控制 系统 的 仿真分析 整个仿真系统的框 图模型 如 图9 所示 在Si mu l i n k 中编 写的基 于前轮转角信号接人 的整个反馈控制 系统的仿真程序 如 图1 0 所示 基 于实际前 轮转角信号 引入后的 仿真 系统 当向右转动方 向盘使其转 过一定 角度时 可以看到后轮也随其 同向转过一定 比例的角度 且跟随动 作灵敏 误差极小 图1 1 为其跟随效 果 图 同样 当前轮 方向盘 向左旋转一 定 角度 即前轮转角为负 时 后轮也按 比例的左转相应 的角度 图1 2表明从在 同一坐标系中的两 车轮转角信号来看 后轮转角明显得到 图 9 实际信号 接入的整 个反馈控 制系统框 图 P L c F A 2 0 0 8年9月 了很好的跟随 研究取得很好的结果 5 结 束语 本文运用D SP C CS完成了对 四轮 转向轿 车前轮方向盘转角信号的采集 并借助DS P A CE S i m n k 等软件搭建 前后轮转角反馈控制的仿真平 台 最终 将所得的实际信号引入到整个反馈控制 系统的仿真平台中 进而完成对后轮转 向的实时精确控制 使得 当轿车前轮向 左或向右转动时 后轮能随其 同向转过 一 定的角度 这为汽车高速行使的操纵 稳定 性提供了一定的保证 整个试验取 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个创 新对 四轮转 向技术 的进 一 步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并具备一定的 参考价值 在整车控制时候 可综合 考 虑 并 加 入车 速 横 摆 角速 度 等信 息 进 而确 定后轮转角度数 从而为 四轮转 向技术的不断发展提供积极的 图 1 0 前轮转 角信号接 人的反馈 控制 系统 的仿真程 序 P L C FA 11 3 一 一 一 l 图 l 1 实际信号接入后 前后轮转角信号 作用 图 1 2 前 轮左转时前 后轮转角信号 毒 囊 张效宇 1 9 8 5 一 男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 究方向为车辆动 力学及智能控 制 参考文献 1 汪东 明 汽车 四轮转 向系统 的研 究与 发展 上海汽 车 2 0 03 1 0 2 殷 国栋 陈南 李普 基于 综合鲁棒 控制的四轮转 向车辆操纵稳定 性研究中 1 1 4 P L C FA 一 国工程科学 2 0 0 5 7 4 5 4 5 8 3 N a mi 0 I r i e J u n s u k e K u r 0 k i 4 W S t ec h n o f og y an d t h e P r OS p e cts f o r i m p r ov e t ll e n o f v e hi cI e d y n a mi CS 1 99 0 S A E 9 01 1 6 7 42 9 437 4 罗长洲等 准绝 对式 光电编码器 光子 学报 2 0 0 3 5 5 6 2 8 6 3 1 5 边明远 车四轮转 向 4 W S 技术及其 发 展前 景 中国汽 车研 究 与开 发 1 9 9 9 9 f 1 2 8一 O 6 Y 0 u S S O h a i Y H M u I t i obj ecti Ve C Otl t r 0 s yn th es s a n a P PI i c ati 0n t0 4 WS Pa s s e nge r vehi cI es M ech at r 013i CS 1 999 9 9 3 6 3 3 9 0 7 A N 0 V e1 0 P ti m aI F 0 u r W h e eI Ste e ri ng C ont r 0I M R Mos ta vi M Sha r i a 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