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探微.pdf_第1页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探微.pdf_第2页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探微.pdf_第3页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探微.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探微.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 q 盯do f 妇M 田驴h 尊b t 吲I h w 酬 d 妇B h 酗 2 0 1 1 年第4 期 第1 3 卷总第5 8 期 N q4Z 0 1 1 v I 1 3 n N 仉S 8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探微 陈勋 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湖北武汉4 3 0 0 7 2 摘要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自2 0 世纪7 0 年代兴起以来 对翻译理论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该理论在中国受到了广大学 者的欢迎 但不少读者对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存在些许误读 笔者将对该理论进行初步探析 并做简单的思考 以期帮 助读者理解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 关键词 功能主义 翻译 目的论 D I l o 3 9 6 9 j i 鳃I L1 0 0 9 4 4 5 8 2 0 1 1 0 4 1 4 0 中图分类号 H 0 5 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 0 0 9 4 4 5 8 I z 0 1 1 0 4 0 3 4 8 一0 2 一 引言 西方翻译界在2 0 世纪7 0 年代经历了一次转型 主要表现为 不再以传统的静态语言学研究为重点 转向研究语言层面外的影 响翻译的各因素 在此背景下 在德国功能翻译研究学派应运而 生 该学派在德国及其他欧洲国家迅速发展 给翻译理论界带来了 新的力量和声音 上世纪9 0 年代开始 中国的学者也开始着手引 进功能船译理论 并做出了大量贡献 1 坤如今 研究翻译目的论的 学者越来越多 笔者觉得有必要对该理论进行简单的综述 以期减 少读者对其的误读 并提出了关于该理论的些许思考 二 理论渊源 翻译是 项历史悠久的活动 最远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各不同 部落之间的交流合作 从古至今 有不少翻译者对翻译这一工作 进行过思考和总结 对翻译目的的思考和研究也频见于古代翻译 界 如西塞罗就主张为了打动读者 译者应该像 演说家 一样 使 用符合古罗马语言习惯的语言来表达外来作品的内容 2 协还有不 少翻译学者主张不同的文本需要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 来进行翻译 如 圣经 这类作品应该尽萤直译 而文学作品则宜意 译 L 2 拉后来德国翻泽家簏莱尔马赫在 论翻译的方法 中 将翻译 分为真正的翻译和机械的翻译 其中真正的翻译包括文学作品和 自然科学作品的翻译 而机械翻译则主要包括实用性作品的翻 译 L 2 m m 近代 美国著名学者奈达在其作品AF T 铘t w o f k0 ft h e 胁l y s i sa n d 胁l 恤t i o n0 f1 1 啪血s0 f1 阳璐l a t 啪中很明确的强调 了翻译目的的作用 3 墨 由此可见 功能翻译理论并非横空出世 而是有一定历史渊源 的 但是之前的这些关于翻译目的的思考还不足以成为系统的理 论 它们并非是目的论的理论支撑 然而正是这些关于翻译目的 的思考给目的论的创立者带来了灵感 卞建华女士在其博士论文 传承与超越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研究 一书中提到 德国功能主 义酣泽学派的理论支撑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行动理论 接受美学 交际理论和语篇语用学 蚺 行动理论强调行动的意向性或意图性 因而不同的翻译者拥 有的翻译意图就不同 1 5 接受美学认为作品的价值只有通过读者 才能体现出来 文本的功能意义并非是符号所替代的 丽是读者对 文本的解读才产生的 这样就降低了原文和作者的地位 从而激发 了学者对 翻译预期 翻译指令 的思考 l 闫将信息理论和交际 理论运用到翻译研究中 学者不再视翻译为 代码转换 t r a 惜 d i 呕 而看成是信息交流行动 a c t0 f 嘣唧而 曲n 重视 强调译 文目的和功能 突出了翻译这一跨越文化障碍的交际过程所涉及 的诸多参与者和交际环境 媒介等 u 脚加世纪7 0 年代后 借助语 篇语用学研究视角 盈译理论跳出了传统的概念之争 译者可按照 原文的功能能并结合译文的预期目的和功能 采用更加有效的翻 译策略 蕊泽标准更加多元 宽容 贴近实际 r l 瑚 三 理论综述 般说来 德国功能主义秘译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有 凯瑟琳娜 赖斯 K a t h a 加R d 胬 汉斯 J 弗米尔 H 锄sJ m 院r 贾斯 塔 霍尔兹 曼塔莉 J 嘞H 0 k M I I t 协r i 和克里斯蒂安 诺德 Q 试s 6 a 鹏 r d 从某种意义上说 赖斯是德国功能主义翻译学派的创始人 她认为 理想的翻译应该是目的语文本和源语文本在概念内容 语 言模式和交际功能上达到对等 口 赖斯的理论发展主要经过两个 阶段 首先是提出了功能主义翻译学派的理论雏形 提出了文本 功能和翻译策略的问题 但此时赖斯的翻译观是建立在 对等 此 收稿日期 2 0 1 1 一0 2 一1 5 作者简介 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日 人文社会科学 研究成果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资助 项日编号 1 0 2 2 7 5 9 4 S 作者简介 陈勋 1 9 8 8 一 男 湖南邵阳人 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研究生 研究方向 翻洋理论与实践 万方数据 陈助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探徽著译 处的 对等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 对等 是赖斯的 对等 的基 础之上的 不过她将交际和对等从字句层面扩大到语篇层面 1 扭 赖斯根据语言学E 对语言功能的三分法 提出了文本类型三分法 并对各种不同的文本进行了分析 并给不同的文本类型提供了相 应的蕊译策略 突出了文本外或语言外因素 如源文中的情景 源 文接受者的受教育程度等 对翻译的影响 其后 赖斯又对她自己 的 功能范畴 进行了修正 不再视对等为翻译的唯一准绳 这样文 本类型的分析也就不再是翻译策略的主要参考对象 1 心 受到其老师赖斯的影响 弗米尔提出了功能主义翻译学派的 核心一目的理论 弗米尔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是对翻译进行了重新定义 弗米尔认为翻译应该不局限于语言层 面 真正的翻译应该是 有目的的人类交际活动 以及 跨文化活 动 1 7 卜 二是指出决定翻译的重要因素是翻译指令 f l 瑚弗米尔 认为翻译指令是 自己或别人给予的一项行动 翻译 的指示 翻 译目的由翻译指令赋予的目标或意图决定 而翻译指令则一般由 委托人根据预期翻译目的 译文预期功能 译文接受者等因素决 定 译者有权在理解了翻译指令之后 不顾翻译批评家等外在因 素的影响 对源文特点等元素可进行自行处理 啦哺三是提出了 功能主义的三大原则 目的 连贯和忠实 翻译目的决定翻译行 动 翻译目的随着文本接受者的不同而变化 连贯原则和忠实原 则实际上对应的就是 语内连贯原则 和 语际连贯原则 语内连 贯就是源文中的信息情景能够在译文接受者的脑海中再现 也就 是 这些东西在目的语的文化背景下和交际语境下有意义 3 a 2 忠 实原则不同于以往所说的 对源文的忠实 而是指译文同源文建 立起来某种关系 这三个原则中 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从属于目 的原则 忠实原则从属于连贯原则 1 M 四是放弃传统的 对等 翻 译标准 改为 适当 a d e q 瑚c y 所谓适当 是 以目标为导向的符 号 对那些适合于翻译任务规定的交际目的的符号所做的选择 即译文应该适合于翻译指令的要求 I 伽1 五 将源文视为 信息提供 者 弗米尔认为源文只是 给目标语的接受者提供了一些信息罢 了 3 1 2 曼塔莉是一位较为激进的功能主义翻译学者 她的理论是 建立在行动理论的原则基础之上的 旨在涵括各种跨文化转换 翻译 包括无源文或目标文本的转换 3 卜u 在曼塔莉的理论模 型中 翻译被定义为 种有特殊目的的复杂行动 其目的是在翻 译 专家 的努力下 跨越文化和语言障碍 转换信息 3 u 她将译者 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同时将源文的地位进一步降低 并认为文本创 作是翻译行动的目的 1 J u 5 赖斯的另 个学生 诺德 是德国功能主义翻译学派的又一重 要发展人 诺德的 个贡献是提出了全新的文本分析模式 这种 文本分析模式是以翻译为向导的 旨在 使这一模式适用于所有的 文本类型和翻译情景 1 1 1 2 诺德的另一贡献就是提出了 功能 忠 诚 理论 功能 忠诚 原则中的 功能 即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 策略和方法的选择 与之前的功能主义翻译学派所说的 目的 或 功能 相似 但是此处的 忠诚 诺德用的却是 l o y a l t y 而非 i d e l i t y 域 陆 u I n 嘲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 对源文的忠实 忠 诚 其意思是 译者应当把翻译交际行为所有参与方的意图和期 望都加以考虑 加以考虑 并不意味着译者一定要完全按照别人 的期望去做 译者必须考虑各方的主观意见 但译者有权按照翻译 目的采用与他人的期望不同的翻译方法 1 l 忠诚 原则的 个表 现就是当译者理解了翻译指令之后 发现翻译时所采用的翻译策 略和方法可能会同译文接受者的预期有出入或者相违背 译者就 应该在译文的前言或者在译文中标注 说明译者在翻译时采取了 何种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 以及采用这种翻译策略和方法的原因 这就是诺静D 中的 忠诚 原则 四 对目的论的思考 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提出 打破了当时翻译理论界结 构语言学派 枝独秀 的局面 给翻译理论界注入了新的生命和 力量 推动着酾译理论的发展和进步 同传统的翻译理论所持观 点不同 功能主义爵泽沦视源文为 信息提供者 注重翻译目的的 研究 强调译者的能动作用 这就给理论界提供了新思维 新思 路 促进各种思想的源泉迸发涌流 自翻译这项活动出现以来 人 们就X r 直译 和 意语酽以及 归化 和 异化 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 法争论不休 且无定论 目的论的提出 有效地避免了这种无休 止 无结果的争论 认为采取何种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应该是 译 者在充分理解 翻译指令 对翻译过程中的各方参与者 加以考 虑 之后凭借自身 专家 的能力再予以定夺的 所以说 德国功 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给理论界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向和角度 提供了 更加 多元 开放 灵活和宽容的翻译批评模式 1 m 从某种程度上讲 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促进了翻译理论 界的 文化转向 2 0 世纪7 0 年代初 德国功能主义翻译学派不满 传统的语言学翻译研究方法 进而转向重点研究语言层面外的影 响翻译的因索 无独有偶 巴斯勒特和列夫维尔在 文化构建 一 书中提出了翻译理论研究界的 文化转向 c u l t u r a lt 哪 问题 归 此后 翻译界的文化转向痕迹逐渐明显 所以说德国功能主义翻译 目的论是 文化转向 的一部分 同时也促进了 文化转向 的发展 纵观德国功能主义翻译学派的几位领军人物 我们可以发现 个很有趣的现象 赖斯 曼塔莉和诺德都是女性学者 这不禁让 笔者联想到了女性主义翻泽观和这几位学者翻译观的联系 女性 主义翻译理论旨在探讨女性主义翻泽在翻译策略上挖掘文学翻译 的女性独特的审美价值 从而实现其男女平等的政治诉求 女性主 义翻泽观用女性的主体意识来审视整个社会文化及历史传统 颠 覆了传统的源文同译文的主仆关系 而是强调译文 译者的主体 性 5 s 3 贬低或 罢黜 源文的主体地位 提升译者和译文的地位 这 似乎同功能主义韶译派不谋而合 所以这几位女性学者应该在一 定程度上受到了女性主义翻译观的影响 正是因为受到了女性主 义秘译观的影响 德国功能主义翻译学派才在某些方面表现得如 此激进 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 目的 问题 根据诺德的说法 目的论中决定翻译过程最重要的规则就是整个翻 译行为的目的 卿而且此处的 目的通常指的是目标文本的目 的 蜩而这种目标文本的目的通常是由豺泽指令 仃a 墙I a 面n 晡由 和目标文本接受者来决定的 但是目标文本的接受者 即译文的阅 读者成千上万 而且不同的阅读者对同一目标文本会有不同的理解 诺德也曾说过 我们甚至可以说有多少接受者就有多少 文 本 啦这也就是说接受者的预期是很难确定的 诺德也在 目的性 行为一析功能翻译理论 一书中承认了这一点 当然 目的论者 也通过文本分析模式 如弗米尔 曼塔莉的文本分析模式 来论证翻 译目的 但笔者认为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 比如说明文翻译成说明 文 议论文翻泽成议论文 诚然 有特殊要求 亦可理解为翻译指令 的除外 所以 翻译目的的最终决定者也就理所当然 转第3 5 5 页 3 4 9 万方数据 尹志量 曹曩福克纳研究在中国 2 0 0 0 2 0 1 0 著泽 第一 无论是作品还是作家创作方面的研究纵向研究多 横 向研究少 近十年来专家学者从多角度 深层次对福克纳大部 分主要作品及创作思想 方法进行了充分研究 论著 论文数量 倍增 质量良莠不齐 可喜的是高质量论文层出不穷 个对于这 位世界性的文学大师和他有着普适主题的作品及来说 迸一步 展开横向比较研究 尤其是与中国具有浓烈地域特色的作家作 品对比研究 不断加深我们对福的认识的同时 还会发掘中国文 学的世界主题和意义 为中国作家更好地走向世界传播中国文 化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 国内学者采用很多方法 多重视角对福克纳展开研 究 然而经过对比分析后发现 不可避免的集中于几种常规方 法 独创视角比较少见 要想在福的研究方面有所突破 必须跳 出别人圈定好的那几部作品 开展创造性 多学科交叉研究 给 中国外国文学尤其是福的研究灌溉 施肥 争取早日结出更加喜 人的硕果 口 参考文献 1 萨特 福克纳小说中的时间 喧哗与骚动 M 李文使 福克蚋评 论集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 9 8 0 1 5 8 一1 6 7 2 李常磊 福克纳的时间哲学 J 国外文学 2 0 0 l 1 5 6 6 0 3 威廉 福克纳作品中女性悲剧性格成因透视 J 东岳论丛 2 0 0 6 2 7 5 1 1 7 一1 1 9 4 福克纳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口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2 0 0 4 4 9 4 7 0 一7 2 5 朱振武 自卑情结 樯克蚋小说创作的重要动因 J 外因文学评论 2 0 0 2 3 5 3 5 8 6 夏娃的毁灭 福克纳小说创作的重要动因 J 外国文学评论 2 0 0 3 4 7 吴童 魔怪形象之画廊 小议福克纳小说中的怪诞人物形象 刀 当代外国文擎 2 0 0 0 3 8 陈才忆 福克纳作品的立体交叉结构 J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2 0 0 2 2 9 5 7 8 8 2 9 武月明 历史的伤痕 昆丁形象的文化解读 J 当代外固文学 2 0 0 Z 2 1 3 zl O 1 3 1 0 男 女或女 男 从福克蚋之女权主叉研究谈起 J 四J I l 外语学院 学报 2 0 0 5 2 1 3 1 0 1 3 1 1 王钢 福克纳小说创作中的 古诃德原则 J 东北大学学报 2 0 0 9 1l 5 4 6 6 4 6 9 1 2 张晓筑 福克纳立足消夤文化语境的欲望叙事 J 求索 2 0 l o 3 1 8 4 一1 8 6 1 3 温伟 莫言与福克纳文学巩之比较 J 江汉论坛 2 0 0 7 4 t 8 4 8 6 1 4 龠利军 走通大渡河 福克蚋与余华比较研究 J 对外贸易大 学学报 2 0 0 2 3 5 3 5 9 1 5 武月明 天使 妖妇 喧哮与骚动 中的钒蒂形象读解 J 外田文 学 2 0 0 2 1 5 9 6 4 1 6 钱中丽 从 喧哗与骚动 的人物探查福克纳的内心世界 J 解放 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 0 0 5 2 8 4 9 3 9 6 1 7 易晓明 作为关联物的他者 对 喧哗与骚动 的一种现象学解 读 J 外国文学研究 2 0 0 3 2 2 3 2 5 1 8 王莉 断句残章的艺术盛宴 论 陌生化 在 喧哗与骚动 中的 审美价值口 外国文学 2 0 l o 1 9 9 一1 0 1 1 9 何顿 关于福克纳 喧哗与骚动 时间砚的再认识 J 四J 1 1 外语学 院学报 2 0 0 5 3 2 3 8 0 一8 4 2 0 郭海平 康普生家族悲剧与基督教伦理 J 湖北社会科学 2 0 1 0 1 1 4 0 1 4 2 2 1 部娟 八月之光 中的母亲角色 J 外国文学 2 0 0 9 1 2 9 4 9 6 2 2 江智利 论克里斯默斯在 八月之先 中的文化与文学功能 J 四 川外语学院学报 2 0 0 7 2 3 5 3 4 3 7 2 3 刘玉宇 爱米丽的 同谋 D 外国文学评论 z 0 0 7 4 6 9 7 5 2 4 唐翠云 别为我哀叹 从人类需求角度再读 纪念爱米面的一朵 致瑰 L J 电影文学 2 0 0 7 8 1 4 一1 5 2 5 钟利平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争 被遣弃的韦器罗尔奶奶 之比较 U j 湖北社会科学 2 0 0 9 1 0 1 4 6 一1 4 8 2 6 王小凤 从 夕阳 的叙事策略论其对主题的表现 J 四川外语学 院学报 2 0 0 4 2 0 5 3 4 3 6 2 7 唐雪峰 论福克蚋短篇小说 夕阳 的不确定性 J 重庆工学院学 报 Z 0 0 7 2 l 1 Z 1 2 5 一1 2 7 接第3 4 9 页 的落到了翻译指令的头上 翻译指令一般有翻译发起人 或者是 客户提供 其内明细了各种翻译要求 换句话说 就是翻译指令的 提供者 翻译发起人 或者是客户 决定了翻译目的 这也就是说 译者是为翻译发起人 或客户等商业团体服务的 只对这些商业团 体负责 追寻的是商业利益 其职业道德也许因商业利益而出卖 皮姆 A n t h o n yP y m 曾提及过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无法分辨翻 译目的的好坏 因而培养了 批唯利是图的专家 使他们能在任何 付得起钱的目的的旗帜下战斗 1 1 7 9 这样看来 这不能不说是功能 主义翻译目的论的悲哀 翻译中有 个重要的因素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那就是翻译策 略 根据上面的分析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策略是根据 翻译指令获得的 但是诺德又提出 需要注意的是 翻译指令并 未告诉译者如何工作 采取何种翻译策略 或者是选择何种翻译类 型 这些决定完全取决于译者的责任和能力 棚这样一来 几乎 所有的翻译问题都由译者来决定 这无疑大大提升了译者的主观 能动性 提升了译者的地位 这种解释赋予了译者 前无所有 的 权利 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 责任和能力 来决定保留源文的哪些 东西 删除源文的哪些内容 修改源文的哪些部分 翻译工作完全 由译者个人决定 这样便没有什么东西来约束 限制译者 在此背 景下翻译出来的作品还怎么让读者放心 些学者批评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降低了源文主体性地 位 翻译出来的作品 不忠实于源文 这样诺德提出了 功能 忠 诚 原则 并希望借此完善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 忠诚 指的是译 者 源文作者 目标文本接受者和发起者之间的人际关系 是一种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3 1 铲 译者在翻译时应该对参与者各方 的意图和期望都 加以考虑 n 卫 但是这种想法似乎有点不太现 实 正如做人不可以做到面面俱到 在翻译的时候也不可能对所有 参与者的意图进行考虑 从而做到忠诚 我们一旦将各种因素都 考虑进去 就很难做出一个合理的决定 正如弗米尔所说 对一 个人的忠诚 就是对另 个人的不忠诚 l 瑚同样 对接受者忠诚 就很难做到对源文作者的忠诚 这样面面俱到的忠诚是不可能做 到的 似乎诺德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 诺德后来提出 当译者同 其他三个搭档出现冲突的时候 由译者在考虑各方需求的情况下 做出调节 3 J l 荔这样就又回到了译者的问题上来了 笔者认为 正是因为赖斯 弗米尔 曼塔莉和诺德这批目的论 学者都从事翻译培训和教学工作 且自己均有大量翻译实践经历 他们才会将译者的地位大大提升 虽然这还有其他原因 但这一 点也是不能忽视的 他们的工作背景和经历 一方面促进了他们 对目的论的发展 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目的论的局限 翻译目的 翻译策略 和 忠诚 是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不能避免的问 题 只有将这些问题处理好了 该理论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口 参考文献 1 卞建华 传承与超越 功能主叉翻译目的论研究 M 北京 中国科 学社会出版社 2 0 0 8 2 谭栽喜 西方翻译理论简史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 0 0 0 3 N o r d C 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