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教版】【课件】.ppt_第1页
复习课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教版】【课件】.ppt_第2页
复习课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教版】【课件】.ppt_第3页
复习课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教版】【课件】.ppt_第4页
复习课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教版】【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 苏联 发展线索 沙俄 苏俄 苏联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独联体 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体制 经济政治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突破体制 但背离社 方向 一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模式的探索 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 背景与目的 一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模式的探索 1918年列宁说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 实行余粮收集集制 禁止自由贸易 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 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 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 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背景 1918年 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 目的 集中全国的人 财 物力 支持红军战胜敌人取得战争的胜利 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一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模式的探索 2 内容 农业 实行余粮收集制 工业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 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和实物配给制 特点 战时 共产主义 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一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模式的探索 3 效果与问题 材料一 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 我们取得了胜利 应当说我们实行 战时共产主义 是一种功劳 请思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功劳是什么 请思考 这种现象谁是最大的受害者 材料二 1919年 俄国一普特粮食的价格为国家征购价 6卢布 国家零售价 30卢布黑市价格 200卢布 集中力量 战胜敌人 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材料三 列宁 我们原本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 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和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请思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错 在哪里 背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超越了实际 2003 上海 1920年 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 土地属于我们 面包却属于你们 水属于我们 鱼却属于你们 森林属于我们 木材却属于你们 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 保障了农民的利益B 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 实行了军事化措施D 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请思考 这对当时的苏俄带来什么影响 材料四 农民并非受人蛊惑 自觉地 进行反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 而是感到切身利益受到损害 本能地 起来反对苏维埃 在国内战争结束后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3 评价积极性 在特殊历史时期 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物质保障 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局限性 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在国内战争结束后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4 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调整 1921年列宁说 目前已很清楚 我们用冲击的办法 即用简捷 迅速 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 在许多经济问题上 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调整 用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一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模式的探索 二 新经济政策 1 背景 2 内容 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解除中小企业国有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严重 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农业 工业 贸易 分配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废除实物配给制 实行按劳分配 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一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模式的探索 面对危机 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党做出了怎样的变化 3 特点与实质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在公有制的前提下 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高度集中 行政管理 单一的公有制体制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 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 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时资本主义成分 最终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 二 新经济政策 一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模式的探索 福特汽车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 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 他说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 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 而现在 谢天谢地 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4 评价 二 新经济政策 一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模式的探索 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 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 1925年 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是列宁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次正确探索 即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启示 计划和市场都是进行经济建设的手段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 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 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 曾说过 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这表明列宁认为A 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倒退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适合当时生产力水平的C 俄国要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必须部分恢复资本主义D 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政策 C 小结 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和改革开放比较 都是各国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 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都把利用政府职能对经济进行干预 宏观调控 和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相结合 整合 侧重于农业 侧重于工业 整合 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国家资本主义的办法发展生产 在不改变资 前提下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 发展资本主义 在坚持社 前提下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整合 联共 布 中央发布讣告 无产阶级所固有的一切真正伟大和英勇的品质 大无畏的智慧 不屈不扰的 顽强的 战胜一切的钢铁意志 对奴役和压迫的深恶痛绝 移山填海的革命热情 对群众创造力量无限信任 巨大的组织天才 都由列宁卓越地体现了出来 伟大导师列宁的逝世 1924年1月21日 列宁的逝世后 代之而起的是一位 钢铁般的人 斯大林 出生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 20岁就成为了一位职业革命家 1905年 他第一次见到列宁 从此成为了列宁的支持者 列宁逝世后 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三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 按照斯大林的规划所确立起来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 它是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 一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模式的探索 斯大林的选择 1928年 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 美国的八分之一 全国99 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对此斯大林说了这样一段话 没有重工业 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 只要谁高兴 谁就可以蹂躏我们 请分析 斯大林建设社会主义的侧重点是什么 这样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三 斯大林模式 一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模式的探索 1 背景 2 表现 经济方面 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 由农业 轻工业提供资金目的 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 经济体制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农业 实行农业集体化目的 为了加强对农业的管理 摆脱粮食供应困难 为工业化提供资金 材料二 实现农业集体化后 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格的办法 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 据统计 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 约占其收获量的40 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 一五计划 期间 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 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 3 材料三 苏联 农 轻工业的发展和重工业相比 差距十分悬殊 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 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21 9 轻工业只有14 1 农业则为1 5 评价 1928年 1932年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 农业国 1933年 1937年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 世界第二 1938年起实施 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 材料一苏联的五年计划建设 3 对 斯大林模式 的评价 积极 1 开辟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 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 2 经济实力快速增长 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弊端 1 片面发展重工业 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2 牺牲农民利益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3 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 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 4 日益僵化 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三 斯大林模式 一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模式的探索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能提供哪些教训或启示 1 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同时注意吸收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2 要注意工业 农业协调发展 3 制定经济政策时 一定要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4 要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增加农民收入 5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要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典型例题 在俄罗斯长篇小说 切温古尔 中有这样一段话 令人费解的是 红军来了 分了土地 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l 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 如按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 正确的是 背景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 形势非常不利 内容 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收集制 导致农民的不满 后果 促使苏维埃政府运用国家权力 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结论 农民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 无产阶级的领导是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 A B C D A 典型例题 列宁说 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 不能前进到山顶时 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 危险的下山路 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 为走 一段困难 危险的下山路 所采取的政策是 A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B 新经济政策 C 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D 扩大企业和地方自主权 B 典型例题 20世纪20年代 有作家说 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 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 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 这主要体现了 A 十月革命胜利的作用B 新经济政策的作用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D 斯大林体制的作用 B 典型例题 列宁曾这样说到 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 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 那我们还是道道地地的大傻瓜 列宁的意图是 要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要借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 共产党人也要学会经商 要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A B C D C 典型例题 1921年10月 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说 所谓新 是对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而言的 可是实质上 它比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包含着更多的旧东西 下列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中 包含 旧东西 的有 实行粮食税 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家所有 部分企业由资本家经营 允许自由贸易A B C D C 典型例题 1919年8月至1920年8月 苏俄全国征购到二亿二千万普特的粮食 比前一年翻了一番 1925年一年里 苏俄政权共采购到四亿三千三百万普特粮食 这说明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经济建设募集的粮食不断增长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前线军事战争募集到足够粮食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实施都巩固了政权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都有利于农村发展 C 典型例题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苏联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机器设备购买者 1931年苏联购买了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 苏联能够大量进口机器设备是由于 A 西方工业国放弃了敌对苏联的政策B 西方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C 经济危机迫使西方国家扩大对苏联的出口D 世界自由贸易体系初步建立 C 典型例题 1932年 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 美国 也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 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苏联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吸引了美国人B 罗斯福当选总统后实行宽松的移民政策C 美苏关系的缓和D 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向往 A 典型例题 2009高考广东理基 美国学者在 俄罗斯史 中写道 许多人认为 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 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 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 也不是最好的办法 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 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B 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C 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D 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B 二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二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 赫鲁晓夫的改革 1 背景 斯大林模式弊端暴露 农业问题严重 2 内容 农业 改农产品义务交售制为收购制 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 鼓励农民发展家庭副业 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大规模垦荒 扩种玉米 工业 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 给予企业部分权利 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赫鲁晓夫 尼基塔 谢尔盖耶维奇 赫鲁晓夫 1894 1971 原苏联领导人 1953 1964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美苏核对抗 冷战期间的苏联主要领导人 第二次柏林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的主要策划者 在苏共二十大上 赫鲁晓夫通过秘密报告的方式 揭露了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行为 引起震惊 下台后郁郁寡欢的苏联前领导人赫鲁晓夫在沉寂中病逝 当时的俄罗斯各大报纸在报道中甚至没有明显突出他的名字 有人说他是 鲁莽的改革家 赫鲁晓夫大力提倡种植玉米 赫鲁晓夫在农场视察 在1960年举行的联大会议上 赫鲁晓夫毫不掩饰地表达愤怒 赫鲁晓夫喜怒无常的性格被称为 鲁莽的改革者 赫鲁晓夫的墓碑 墓碑上半白半黑的对比 其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 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因素之间的斗争 在彼此斗争中相互咬合 墓碑的设计者涅伊兹维斯特 有人说 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 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请说明理由 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改革 提示 掘墓 敢于向旧的政治 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 收效甚微 但取得一定成就 有利推动社会主义国家改革 守墓 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 有人说 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 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请说明理由 苏联伊万诺夫将军90年代议论赫鲁晓夫的功过时说 他是个犯了错误的共产党人 他跟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不一样 是真心想实现共产主义的 只是方法不对头 效果不好 改革失败原因 没有根本突破斯大林模式框架 没有结合国情 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赫鲁晓夫个人作风急躁 反复无常 造成混乱 也阻碍改革的进行 根本原因 二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二 戈尔巴乔夫改革 1 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 民族问题严重 经济停滞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的危机局面 2 内容 二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