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创新国际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册 18《孟子》两章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1).doc_第1页
河北省石家庄创新国际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册 18《孟子》两章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1).doc_第2页
河北省石家庄创新国际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册 18《孟子》两章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1).doc_第3页
河北省石家庄创新国际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册 18《孟子》两章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孟子1读一读,并给加点字注音寡助( ) 城郭 ( ) 米粟( ) 畔之( ) 畎亩( )傅说( ) 胶鬲 ( ) 百里奚( ) 筋骨( ) 恒( )行拂( ) 曾益 ( ) 拂士 ( ) 外患( ) 空乏( )2抄写下列词语或句子,注意正确与美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其心志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是_ 所作,_ 经典之一。 孟子,名_ ,_ 人,是_的再传弟子。是战国时期的_ 家、_ 家和_ 家。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称为“_ ”,与孔子并称为“_”。 你能说出孟子的思想核心和政治主张吗? 4背诵课文,并按课文填空 故曰_ ,_,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_,_。寡助之至,_ 。多助之至,_。 人恒过然后能改,_ ,_ 。入则无法家拂士,_ ,国恒亡。然后知_ 。 5注意下列句子中一词多义现象并解释 之三里之城,七里之郭_ 委而去之_ 寡助之至_以天下之所畔_而 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_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_ 发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于舜发于畎亩之中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困于心衡于虑 6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进行解释 亲戚畔之 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 入则无法家拂士 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天时不如地利_ 七里之郭 委而去之_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兵革非不坚利也_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_ 所以动心忍性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9回答问题 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指明什么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短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作者认为人才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造就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这两篇短文在论证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相异之处? 10阅读与训练 孟子郑之鄙人比较阅读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加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 乙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选自郁离子) 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郑之鄙人学为盖 鄙: 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 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译: 7、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 答:甲文的主要观点: 乙问的主要观点: 共同特点: 阅读答案 5、 同“弼”,辅佐 边境 6、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天热的时候就准备皮袄。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防患于未然 卒章显志 孟子二章课内阅读一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 ,_,_,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这段文字选自孟子公孙丑。孟子,名_,是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孟子是记录他的言论、活动的书,而另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_。我们曾学过其中几则语录,如学而不思则罔,_ ;_,不亦说乎? 2.在上段文字横线上,按原文填空。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曾益其所不能 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c入则无法家拂士 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4.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两狼之并驱如故 b彼竭我盈,故克之 c温故而知新 d一年未归,妻跪问其故 5.下列加_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指国外) 皆出酒食(拿出) 两岸青山相对出 (出没)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显露、出现) 殚其地之出(拿出来) a b c d 6.下列句中于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征于色,发于声 苛政猛于虎 积于今六十岁矣 不求闻达于诸侯 a b c d 7.对所以动心忍性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这样),所以他的心惊动起来,性情也坚韧起来 b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的原因。 c(通过这些),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d(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的内心警觉,他的性格坚定。 8.从这段文字中概括出全文的基本观点:_ 参考答案 1.轲(论语)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 2.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3.d 4.b 5.b 6.b 7.c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二章课内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习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举用,被选拔 b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c衡于虑,而后作 作:发作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在外面,指国外。 2、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国恒亡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 国恒亡 安能辨我是雄雌 则有去国怀乡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