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ppt_第1页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ppt_第2页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ppt_第3页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ppt_第4页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主要内容 一 生态文明是什么二 生态文明国家战略三 怎样建设生态文明 一 生态文明是什么 是 生态的文明 还是 文明的生态 纵向 原始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生态文明横向 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生态文明 一 生态文明是一种发展理念 是对工业文明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理念问题的核心是工业文明是否有边界 极限 稳态经济 宇宙飞船理论发展理念的演进 1970年以前 单纯追求经济增长1970到1990年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发展观1990年以后 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接续问题 生态危机是如何形成的 是技术问题 产权问题 还是经济制度问题 三种思潮 生态主义 生态原教旨主义 西方的绿党 生态社会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者 生态马克思主义 激进马克思主义者 生态马克思主义 安德烈高兹 法 著作 作为政治学的生态学 经济理性批判 1988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和生态学 1991 主要观点 资本主义的利润动机必然破坏生态环境 资本主义的 生产逻辑 无法解决生态问题 以及与这些生态问题紧密相连的全面的社会危机 在现存的社会生产方式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 是无法实施生态保护的 其唯一出路就是建立一种真正体现公平分配原则的生产方式 即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其首要特征是 更少地生产 更好地生活 这就要求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生态学重建 它包含着对资本主义的超越和对社会主义的开拓 大卫 佩珀 英 著作 1993年 生态社会主义 从深层生态学到社会主义 观点 人类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行为 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决定的 首先 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是追求利润 这就决定他要不断掠夺自然 把自然作为获取利润的对象 其次 在市场法则支配下 资本主义的企业是不愿把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计入生产成本的 而是千方百计使部分成本外在化 即转嫁给社会 由于生态矛盾对资本主义制度来说是不可能解决的 所以这一制度又企图通过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实施生态掠夺来转嫁和缓和矛盾 这就出现了 生态帝国主义 现行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生态帝国主义国家 既然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 在于这一制度不可改变的利润第一的经营策略 那么消除生态危机的唯一出路就是对这一制度实施变革 即变资本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制度 生态社会主义 詹姆逊 奥康纳 美 著作 1997年 自然的理由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观点 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生态危机 从另一方面说是将经济危机转化为生态危机 第一 如今 任何一个可持续性的经济实体都必须以一个能够确认和调控的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的全球性的政治经济体系为前提 第二 可持续发展的资本主义要求所有的三种生产条件 即人类劳动力 环境和市政基础设施 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 以适当的数量和质量 按合适的虚拟价格出现 第三 在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 那种致力于生态 市政和社会的总体规划的国家机构或社团型的环境规划机制是不存在的 重要事件 1962年 美国Carson1972年 罗马俱乐部1972年 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1987年 1992年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2002年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 二 生态文明是一条发展道路 生态文明是既借鉴又有别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战略 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一个牧场 牧民有三种做法 一是尽可能地少养牲畜 二是适当地增加牲畜头数 但尽量与牧场的承载力相适应 三是盲目地增加自己的牲畜头数 设想这三种做法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第一种 自然中心主义 道路第二种 可持续发展道路第三种 公地的悲剧 人类的总生态足迹 地球的承载能力 人类生态足迹中的碳足迹部分 结论 1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不把麻烦留给子孙 2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 是一套限制后发国家工业化的经济规则3 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通过污染转移来实现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库兹涅茨曲线 印度能成为下一个 世界工厂 吗 对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来说 第一 先污染后治理 的老路走不通 要走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只有无底限地降低环境 劳工等标准 成为 污染天堂 PollutionHeaven 这可持续吗 对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来说 第二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路走不通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中国1970年代以后就不能发展了 西方经常以此宣扬中国威胁论 谁来养活中国 新殖民主义 中国占用的生物承载力 1961 2003CHINA SECOLOGIALDEFICIT 1961 2003 生态赤字越来越大总赤字 11 2亿公顷人均赤字 0 86公顷 中国不能像西方工业化时代大规模海外拓殖 转移人口 靠殖民地发展污染型工业 英国 中国只有在有限的家园内 生态文明地发展生态文明道路的实质 1 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地实现工业化 2 为后代积累生态财富 3 倡导生态公平 生态文明道路对后发国家具有普遍意义 生态文明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 环境污染脱钩 绝对脱钩 相对脱购 1990年水平 照常情景 生态文明 福利增长 价值量 资源环境消耗 实物量 三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竞争优势 Proposed6thwaveofinnovationwillbedrivenbythechallengetoachieveecologicalsustainability NaturaladvantageofNations 2005 全球公认下一波创新潮是生态创新 生态是一种新的核心竞争力 生态是一种创新力 生态是一种新的财富 它能够吸引物质财富的聚集 二 生态文明国家战略 我国的生态环境基础 1 资源基础 水资源25 耕地40 弱石油8 3 天然气4 1 铜25 5 铝9 7 2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严重 全国七大水系竟有一半河段存在严重污染问题 污染物排放量大 江河湖海严重污染 劣五类水质占40 9 全国75 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 大量受到严重污染的江河水流入大海 对我国近海海域造成了污染 中国目前每年排放二氧化硫近2000万吨 居世界第一位 烟尘1000多万吨 工业粉尘1000万吨左右 全国酸雨区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 3 为全球三大酸雨区之一 北方地区沙尘暴有愈演愈烈并向南方扩展的趋势 光化学烟雾 细颗粒物已经在城市密集地区构成严重的区域性污染 2009年 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204094 2万吨 比上年增加7 3 排放量为710 7万吨 比上年减少9 1 中国的垃圾堆放量已接近65亿吨 其中1 5亿吨垃圾露天存放 带来严重的空气污染 人均年产废旧物400公斤 城市人均垃圾以8 10 的速度增长 全国城市有2 3被垃圾包围 全国90 以上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 草原退化 沙化和碱化的面积达1 35亿公顷 占草原总面积的1 3 并仍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2009年 我国森林覆盖率才勉强达到20 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 3 排在世界第139位 2009年 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 92万平方千米 占国土总面积的37 2 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61 22万平方千米 占国土总面积的16 8 风力侵蚀195 70万平方千米 占国土总面积的20 4 沙化土地面积达174万平方公里 并且有扩展之势 如今 长江也有变为 第二黄河 的迹象 主要高耗能产品能耗及国际比较 萌芽 2002年党的十六大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将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将生态和谐理念上升到文明的战略高度 初步奠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提出 2005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 胡锦涛同志提出了 生态文明 他指出 我国当前环境工作的重点之一是 完善促进生态建设的法律和政策体系 制定全国生态保护规划 在全社会大力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升华 2007年党的十七大 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增长方式 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并将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新要求 新任务 这是 生态文明 的概念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 由此 生态文明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五位一体 总布局 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 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社会建设 文化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五位一体 的总体布局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把 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作为我国 十二五 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 四个融入 2012年党的十八大 建设生态文明 是关系人民福祉 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 环境污染严重 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坚持节约优先 保护优先 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 循环发展 低碳发展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 产业结构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制度建设 十八届三中全会 建设生态文明 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 损害赔偿制度 责任追究制度 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 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 三中 四中全会精神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认真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的决策部署 坚持以人为本 依法推进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 融入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 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重点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 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大力推进绿色发展 循环发展 低碳发展 弘扬生态文化 倡导绿色生活 加快建设美丽中国 使蓝天常在 青山常在 绿水常在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一 生态文明的 四个融入 1 融入经济建设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核心是推进产业升级 产业结构向服务业升级 传统制造业服务化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消费型服务业发展 科技服务业发展 产业链向纵深升级 价值链向高端升级 产业结构升级 微笑曲线 绿色发展 生态环境 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 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 有机农业 新的商业模式 农场机构计划 社区支持农业等 生态旅游 循环发展 3R 低碳发展 节能减排 碳汇农业 途径 绿色目标 在确定经济发展的目标 任务时 明确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消耗的目标 任务 并加强考核奖惩绿色政策 明确生态产权 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 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的外部性和公平性问题绿色技术标准 以研发和推广绿色技术为重点推动技术进步 强化相关标准和规划的制定 2 融入政治建设 建设生态型政府明确权利义务 加快制定和修订同生态文明相关的环境和生态保护法规 加强绩效考核 建立科学完善的政府及领导干部政绩考核 评价 奖惩制度和办法 形成正确的施政导向 能耗 资源 生态 债务 加强宣传教育 努力将中央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变成全党 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3 融入文化建设 树立生态文化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树立可持续的生产观和消费观 4 融入社会建设 建设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型社会信息公开 尊重群众的环境权益公众参与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二 生态文明的总体布局 空间开发格局 主体功能区 海洋经济节约资源 资源能源节约 替代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修复 生态产品生产 环境治理制度建设 各国能源消费结构 2007 资料来源 引用庄贵阳 三 生态文明的政策工具 市场机制 限额交易 生态标签 生态税 拍卖等政府推动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总量动态平衡 增减挂钩 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生态预算 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四 生态文明的技术支撑体系 新能源技术 智慧技术 新材料技术 五 生态文明的需求支撑体系 中国强大的需求支撑 绿色消费需求 消费者偏好转变 新型城镇化 三个一亿人 农民进城落户一亿 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一亿 中西部就近城镇化一亿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城市居民是农村居民消费能力的4 3倍新型城镇化2014 2016年拉动投资25万亿 国开行 韩媒 到2020年新型城镇化累计启动内需50万亿 相当于提供近10万亿美元的中国市场消费规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