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调查总队专题论文及点评.pdf_第1页
辽宁调查总队专题论文及点评.pdf_第2页
辽宁调查总队专题论文及点评.pdf_第3页
辽宁调查总队专题论文及点评.pdf_第4页
辽宁调查总队专题论文及点评.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 2008 年年 7 月月 30 日日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摘摘 要要 改革开放 30 年来 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有了很大的 提高 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 势 尤其是 近年来 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 大 已经逐步成为现阶段的焦点问题 本文根据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变化的特点 在借鉴国内外学者有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改革开放 30 年来 1978 2007 年 我国统计数据 通过计量经济模型的回归分析 得出影响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 并且对学术界一直不能统一的城乡居民收入 差距的拐点做出了测算 分析结果显示 随着人均 GDP 的增长 城乡居民收入的 绝对差距的不断的扩大 也符合了王小鲁 樊纲 2005 提出的城乡收入差距变 动曲线只近似具有其上升阶段的特征 并且 就目前所处的上升阶段而言 可以 看出 随着现阶段人均 GDP 城镇化率 外贸依存度 人均储蓄存款余额 农村 居民恩格尔系数以及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的逐步提高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 距将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 相反 现阶段 随着投资率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以及就业率的提高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有所缩小 一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一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 快速发展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的不 断提高 但是 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却呈现出一个 由缩小到扩大 的变化过程 1978 年 1983 年 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的阶段 相对收入差距 即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之比 由1978 年的 2 57 倍缩小到 1983 年的 1 82 倍 同时 1983 年 也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 差距最小的一个年份 1984 2007 年 除 1990 年 1995 年 1996 年 1997 年和 2004 年五个年份由于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增速超过城镇居民家庭平均 每人可支配收入 城乡相对收入差距有小幅回落以外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 体呈现出 逐年扩大 的趋势 并且差距越来越大 由 1984 年的 1 84 倍逐渐拉 大到 3 33 倍 达到 30 年之最 此外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与城镇居民 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的差距绝对额也由 296 8 元扩大到 9645 6 元 收入差 距变化情况见下表 1978 2007 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情况 1978 2007 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情况 年份 城镇居民 家庭平均 每人可支 配收入 元 农村居民 家庭平均 每人纯收 入 元 城乡相对 收入差距 倍 城乡绝对 收入差距 元 城镇居民 家庭平均 每人可支 配收入增 速 农村居民 家庭平均 每人纯收 入增速 1978 年 343 4 133 6 2 57 209 8 第 一 第 一1979 年 405 0 160 2 2 53 244 8 17 9 19 9 1980 年 477 6 191 3 2 50 286 3 17 9 19 4 1981 年 500 4 223 4 2 24 277 0 4 8 16 8 1982 年 535 3 270 1 1 98 265 2 7 0 20 9 阶 段 阶 段 1983 年 564 6 309 8 1 82 254 8 5 5 14 7 1984 年 652 1 355 3 1 84 296 8 15 5 14 7 1985 年 739 1 397 6 1 86 341 5 13 3 11 9 1986 年 900 9 423 8 2 13 477 1 21 9 6 6 1987 年 1002 1 462 6 2 17 539 5 11 2 9 2 1988 年 1180 2 544 9 2 17 635 3 17 8 17 8 1989 年 1373 9 601 5 2 28 772 4 16 4 10 4 1990 年 1510 2 686 3 2 20 823 9 9 9 14 1 1991 年 1700 6 708 6 2 40 992 0 12 6 3 2 1992 年 2026 6 784 0 2 58 1242 6 19 2 10 6 1993 年 2577 4 921 6 2 80 1655 8 27 2 17 6 1994 年 3496 2 1221 0 2 86 2275 2 35 6 32 5 1995 年 4283 0 1577 7 2 71 2705 3 22 5 29 2 1996 年 4838 9 1926 1 2 51 2912 8 13 0 22 1 1997 年 5160 3 2090 1 2 47 3070 2 6 6 8 5 1998 年 5425 1 2162 0 2 51 3263 1 5 1 3 4 1999 年 5854 0 2210 3 2 65 3643 7 7 9 2 2 2000 年 6280 0 2253 4 2 79 4026 6 7 3 1 9 2001 年 6859 6 2366 4 2 90 4493 2 9 2 5 0 2002 年 7702 8 2475 6 3 11 5227 2 12 3 4 6 2003 年 8472 2 2622 2 3 23 5850 0 10 0 5 9 2004 年 9421 6 2936 4 3 21 6485 2 11 2 12 0 2005 年 10493 0 3254 9 3 22 7238 1 11 4 10 8 2006 年 11759 5 3587 0 3 28 8172 5 12 1 10 2 第 二 阶 段 第 二 阶 段 2007 年 13786 0 4140 4 3 33 9645 6 17 2 15 4 二 现有研究成果的简要回顾及问题的提出 二 现有研究成果的简要回顾及问题的提出 20 世纪 40 年代 西蒙 库兹涅茨 Simon Kuznets 对发展中国家居民收入差 距状况进行了研究 他认为 这些国家的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水平 通常用人均 GDP 表示 之间存在着倒 U 型曲线关系 库兹涅茨曲线 即随着经济的发展 收入不平等状况先扩大 再缩小 当非农人口所占比重达到 60 70 人均 GDP 达到 1000 美元时 收入分配差距将会出现逐步缩小的趋势 原因是发展中国家 农业部门的收入水平低但收入差距小 工业部门的收入水平高但差距大 库兹涅 茨还指出 收入差距不会无条件地随着经济发展而先上升后下降 而是受到当时 一系列经济 政治 社会和人口条件的影响 同时 在衡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 国内外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比较丰富 鉴于选择的指标变量不同 得出的结论也 就有一些差别 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成果 一 对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及变动趋势的研究成果 一 对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及变动趋势的研究成果 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符合倒 U 型的国际趋势 并且 现 阶段居民收入水平还未达到收入差距的拐点 居民收入差距还将继续扩大 具有 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 王德文 何宇鹏 2005 使用收入水平 消费支出 消费 水平三套指标衡量了城乡差距 三套指标均反映城乡差距变化随着时间推移呈现 两个上升的 V 字型变化格局 王小鲁 樊纲 2005 利用 1996 2002 年我国 30 个省 直辖市 自治区 缺西藏 的年度数据 通过面板数据模型检验发现 城 乡收入差距变动曲线只近似具有其上升阶段的特征 二 对城乡收入差距成因的研究成果 二 对城乡收入差距成因的研究成果 对成因的研究成果 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制度安排的原因 陆铭 陈钊 2004 认为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的程度以及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是扩大城乡收入 差距的重要因素 王德文 何宇鹏 2005 认为要素市场扭曲和城市偏向政策造 成了城乡差距超过了改革初始水平 二是经济发展的原因 张红宇 2004 认为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形成机制和原因可以归结为生产力发展水平所致 三是二元 经济结构的原因 贾小玫 周瑛 2006 认为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经济利益的不 平等家具了收入的不平等 从而造成了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 王德文 何宇鹏 2005 以及郭国锋 刘孟晖 2007 认为二元经济结构典型特征显现出来的部 门间劳动生产率差异使得城乡收入差距始终存在 三 对城乡收入差距变动外部效应的研究成果 三 对城乡收入差距变动外部效应的研究成果 许多学者就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进行了研究 从社会效应角度的研究结果表 明 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导致了近年来减贫速度的放缓 不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 和 五个统筹 并且使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从经济效应角度的研究结果表明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使得城市占用了过多的银行资源 信贷资金的利用缺乏效率 导致我国消费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发育缓慢以及消费率长期偏低 不利于扩大总 需求也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 目前 关于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研究成果十分丰富 既有理论描述也由 定量分析 但定量分析往往只是集中于一两个因素 忽略了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分析的可靠性降低 并且 在目前的研究成果上 对于拐点的出现实现还没有一 个统一的认识 本文将就影响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 这些因素能否通过 一些政策手段加以改变 以及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拐点给出一些参考意见 三 模型设定与变量的选取 一 指标的选取 三 模型设定与变量的选取 一 指标的选取 参考国内外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 我们选取了以下指标 人均 GDP 城镇化 率 城镇人口 总人口 投资率 固定资产投资 GDP 外贸依存度 进出口总 额 GDP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 费支出 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 数 就业率 人均财政收入 教育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这 12 个指标 并 选用 1978 2007 年全国 30 年的数据资料 所用数据资料见附录 二 模型的构建 二 模型的构建 根据上述指标的选取 我们选取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作为因变量 上述 12 项指标作为变量 建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统计模型 分析结果如下 回归统计 Multiple R 0 999945 R Square 0 99989 Adjusted R Square 0 999813 标准误差 36 81757 观测值 30 方差分析 df SS MS F Significance F 回归分析 12 210115196 19 17509599 68 12917 13 0 00 残差 17 23044 07 1355 53 总计 29 210138240 26 回归系数分析 回归系数 标准误差 t Stat P value Intercept 520 946 657 123 0 793 0 439 人均 GDP 0 000 0 109 0 002 0 998 城镇化率 26 255 16 721 1 570 0 135 投资率 24 815 216 346 0 115 0 910 外贸依存度 0 174 0 220 0 788 0 441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 生活消费支出 1 182 0 093 12 657 0 000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 生活消费支出 1 225 0 201 6 102 0 000 人均储蓄存款余额 0 066 0 064 1 031 0 317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3 615 6 884 0 525 0 606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5 365 9 726 0 552 0 588 就业率 3 810 8 569 0 445 0 662 人均财政收入 1 011 0 210 4 802 0 000 教育支出占国家财政支 出比重 20 626 14 211 1 451 0 165 对上述回归结果进行分析 我们发现 在显著性水平 95 下 城镇居民家庭 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和人均财政收入没 有通过 t 检验 因此 我们将对模型中的变量进行剔除 剔除这三个变量 选用 9 个变量重新进行回归 回归结果如下 回归统计 Multiple R 0 999037 R Square 0 998075 Adjusted R Square 0 997209 标准误差 142 2211 观测值 30 方差分析 df SS MS F Significance F 回归分析 9 209733703 23 23303744 80 1152 12 0 00 残差 20 404537 04 20226 85 总计 29 210138240 26 回归系数分析 回归系数 标准误差 t Stat P value Intercept 522 739 2378 491 0 220 0 828 人均 GDP 0 167 0 167 1 001 0 329 城镇化率 33 451 56 035 0 597 0 557 投资率 109 574 685 292 0 160 0 875 外贸依存度 0 952 0 585 1 626 0 120 人均储蓄存款余额 0 376 0 204 1 848 0 079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36 738 22 928 1 602 0 125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38 327 29 315 1 307 0 206 就业率 16 752 28 658 0 585 0 565 教育支出占国家财政 支出比重 49 000 48 082 1 019 0 320 四 模型的结果与解释 四 模型的结果与解释 一 模型结果 一 模型结果 通过上述结果 我们构建如下模型 1 522 7390 167 1 33 4512 109 57430 9524 0 376536 738638 3277 16 7528499 YXXXX XXXXX 其中 Y 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 X1 人均 GDP X2 城镇化率 X3 投资率 X4 外贸依存度 X5 人均储蓄存款余额 X6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X7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X8 就业率 X9 教育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比重 二 模型解释 二 模型解释 从上述结果我们可以看出 模型的整体估计效果很好 F 值达到 1152 12 表明模型的线性关系是成立的 模型修正后的方差达到 0 997 说明模型的拟合 优度很理想 对模型的解释程度很高 9 个变量均通过了 t 检验 方差扩大因子 VIF 为 166 91 远远大于 10 因此 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我们可以看到 随着人均 GDP 的增长 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的不断的扩 大 也符合了王小鲁 樊纲 2005 提出的城乡收入差距变动曲线只近似具有其 上升阶段的特征 并且 就目前所处的上升阶段而言 可以看出 随着现阶段人 均 GDP 城镇化率 外贸依存度 人均储蓄存款余额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以及 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的逐步提高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呈现出逐步扩大 的趋势 相反 现阶段 随着投资率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以及就业率的提高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有所缩小 五 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拐点模型 五 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拐点模型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倒 U 型曲线 其拐点具体在什么时刻 在学术界一直是 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 现在 我们将对收入差距的拐点作以研究 我们假定 居民收入差距与其影响因素之间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 而是存在一个非线性 的关系 我们参照库兹涅兹对人均 GDP 的倒 U 型曲线 认为该曲线是随着人均 GDP 的增长 增长到一定程度 达到拐点后 掉头向下 即 近似为倒 U 型曲线 我们在模型 1 的基础上 引入人均 GDP 的平方项 构建曲线回归方程 回归 结果及回归模型如下 回归统计 Multiple R 0 9991 R Square 0 9982 Adjusted R Square 0 9972 标准误差 142 0360 观测值 30 方差分析 df SS MS F Significance F 回归分析 10 209754929 724 20975492 972 1039 717 0 000 残差 19 383310 538 20174 239 总计 29 210138240 262 回归系数分析 回归系数 标准误差 t Stat P value Intercept 102 6259244 2452 386 0 042 0 967 人均 GDP 0 2006154 0 170 1 182 0 252 城镇化率 4 3976925 67 032 0 066 0 948 投资率 236 8314327 763 186 0 310 0 760 外贸依存度 1 4426902 0 756 1 909 0 071 人均储蓄存款余额 0 4570398 0 218 1 997 0 050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25 6706290 25 312 1 014 0 323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21 9500834 33 347 0 658 0 518 就业率 2 8888311 31 651 0 091 0 928 教育支出占国家财政 支出比重 33 2669754 50 410 0 660 0 517 人均 GDP 的平方 0 0000039 0 000 1 026 0 318 从上述结果 可以看出 修正后的方差达到了 0 9972 各个变量都通过的 t 检验 F 值为 1039 717 模型的整体效果很好 该模型 2 如下 102 60 2006154 1 4 3982236 831 3 1 44340 4575 25 671 621 95072 889833 26790 0000039 1 2 YXXXXX XXXXX 其中 Y 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 X1 人均 GDP X2 城镇化率 X3 投资率 X4 外贸依存度 X5 人均储蓄存款余额 X6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X7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X8 就业率 X9 教育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比重 X1 2 人均GDP的平方项 对模型 2 中的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关于人均 GDP 求一阶导数 得 Y 0 2006154 2 0 0000039X1 令 Y 0 即达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大值 得 0 2006154 2 0 0000039X1 0 从而推导出 X1 25719 9 即人均 GDP 达到 25719 9 元时 我国城乡居民收 入差距达到最大值 即倒 U 型曲线的拐点 六 模型的不足与改进方向 六 模型的不足与改进方向 利用本模型 可以了解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 但本模型也有不 足之处 一是由于文章篇幅的关系 本文想利用各省数据进行聚类 并对聚类的 结果 分别对各个大类进行回归分析 建立各自的模型 二是由于受数据收集的 限制 类似于劳动力流动等变量没有引入到模型中 并且 模型中已经引入的变 量只能用近似的指标来说明 七 政策建议 七 政策建议 由于农产品的收入弹性小于其他产品 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恩格俄系 数将不断缩小 这种产业特征使得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相比必然处于劣势 农民 收入增长速度因此低于城镇居民 全面实现小康目标 必然要求城乡经济协调发 展 彻底改变现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是全局性的 对 全面实现小康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 努力缩小城乡居民 收入差距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一 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 剪刀差 逐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收益率 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稳定和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 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 格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逐步提高农业补贴的品种和范围 改进补贴办法 二 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 一是提高农村居民素质的基础设施和所 需经费重点投资 主要包括农村教育和医疗设施投资及其经费投入 二是对农业 生产条件重点投资 包括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如防洪灌溉工程 水土保持 风沙 防护工程 道路交通 通讯 农用电网建设等 三是向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重点 投资 四是加大对农村的扶贫投入力度 三 稳步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 切实发挥小城镇对聚集人口和企业的能力 发挥辐射效应 通过农村城镇化的发展 集聚资本和人口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和城乡关系 逐步解决农业 农村和农民的 三农 问题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 2005 年 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 中国统计出版社 2 国家统计局 2006 年 2006 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 3 国家统计局 2007 年 2007 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 4 黄晖 王吉利 魏振军 2006 年 马克威软件与当代数据分析 中国统计 出版社 5 张晏 龚六堂 2005 年 分税制改革 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 经济学 季刊 第五卷第 1 期 6 魏振军 2000 年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十三讲 中国统计出版社 7 张晓峒 2001 年 计量经济学基础 南开大学出版社 8 李占风 2005 年 经济计量分析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9 罗伯特 J 巴罗 Robert J Barro 2004 年 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跨国 经验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0 克莱夫 W J 格兰杰 Clive W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