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题材小品和“喜剧”别拿农民当“豆包”.doc_第1页
涉农题材小品和“喜剧”别拿农民当“豆包”.doc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其他范文/相声小品剧本 涉农题材小品和“喜剧”别拿农民当“豆包” 大年初三开始,电视黄金档电视剧推出了一部二十来集的农村题材“贺岁喜剧”别拿豆包不当干粮,作为迎新春过大年的喜庆节目。按说,这样题材的电视剧应该属于歌颂农村新面貌,反映农民新形象的文娱作品,或者说是践行“三贴近”要求的主旋律作品。安排这样的电视剧在春节期间热播,应该深受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欢迎。可是,我在看了最初一两集之后,就看不下去了。我周围的亲戚、朋友、同事也都说这部电视剧不好看。我之所以反感这部电视剧,是因为该剧调侃和丑化了农民的群体形象。我头脑里不由自主地借用了该剧题目的表述形式别拿农民当“豆包”! 媒体说,贺岁喜剧别拿豆包不当干粮“云集了众多国内小品界中大腕,18位国内一线小品大腕强强联手”,“用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的事”,“人物表演朴实无华”等等。我却感到是云集了国内演艺界中的群丑,用极其夸张的肢体语言,演绎一场闹剧。媒体报道中也是如此介绍的:“因为都是国内著名的笑星,比演技,其实只是演员们暗自较量的东西,而当众比丑、美就是该剧拍摄过程中最有意思的镜头了。比如,饰演“豆包”的潘长江笑着说,一来到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剧组,他就乐了“我仔细看了一圈,都比我丑呀。”于是自诩最帅成了他拍戏中的口头语。又如,剧中李琦扮演的老村长,该剧导演自己都认为“有时看他穿着戏服,感觉村长的土气少些,到挺象个土匪的。”李琦也乐了,主要是那身白马褂闹得,而且老村长的头上总是顶着个白毛巾,“我的胡子留得老长,也习惯背着手说话,走路,说话嗓门又大,特别是训人时,眼睛一瞪,可能就感觉象个土匪了。”再比如,杜旭东饰演的大嘴岔子满脸的丑相,浑身的毛病,怎么看怎么恶心。 李琦那个样子能代表农村的老村长吗?潘长江那个样子能代表农村的富裕户吗?杜旭东那个样子能算“用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的事”吗?难道中国的农民都长得奇丑无比吗?如果这样的表演都算“朴实无华”,真不知道成语辞典该如何修订了。 如今的小品也好,电视剧也好,凡是反映农村题材的作品,看了都让人很不舒服。连我这个城里人都感到编导演是在用扭曲的农民形象来制造笑料,靠丑化农民的形象来抖出“包袱”,真不知道农民群众自己又会作何感想?我每当看到反映农村生活的小品或者喜剧,把农民表现成憨厚固执,不见世面,经常犯些常识性错误,就有一种被编导演强行胳肢胳肢窝的痛苦感受。媒体说,“该片在拍片之余也是笑声连篇,频频爆发出搞笑、有趣的花絮。”我看他们不过是自娱自乐的“意淫”。 我看,如今小品的“烂”、“俗”倾向已经严重影响了影视戏剧的创作,特别是涉农题材的作品,经常用夸张的肢体和语言去表现农民的粗俗和落后,甚至从形象和长相上也极尽丑化之能事,不把小农意识恶习夸张到极致好像就没有笑料了。已经21世纪了,难道中国的农村就没有进步?所以说,如今的编导演还是闭门造车地去理解和表现农村和农民,不但缺乏“三贴近”的基本要求,而且从感情上就看不起农民,就对农民有偏见。这样的作品除了让人反感,不会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积极的影响。 希望文化战线的艺术家们“别拿豆包不当干粮”了,不要再继续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