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关系_文献综述_李荣林.pdf_第1页
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关系_文献综述_李荣林.pdf_第2页
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关系_文献综述_李荣林.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关系 文献综述 李荣林 内容提要 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是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的结果 二者之间具有 十分密切的联系 本文对有关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相互关系的主要理论模型和观点做了梳理 文中主要介绍三个理论模型 即 Mundell 的相互替代模型 Markuson 和 Svensson 的互补模型 Bhagwati 和Dinopoulos 的补偿投资模型 这些理论模型所揭示的贸易和投资之间的替代过程与互 补机制 对于正确制定利用外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 国际贸易 直接投资 李荣林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 300071 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对外直接投资既可以替代也可以促进贸 易 另一方面贸易政策的改变在一定宏观条件下 又会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原因 贸易与投资 的关系最初是由 Mundell 1957 提出的 他认为 贸易与投资之间具有替代性 即贸易障碍会产生 资本的流动 而资本流动障碍会产生贸易 贸易与 投资之间的这种替代关系从 关税引致投资 的实 践中得到了验证 20 世纪 80 年代初 Markuson 等 1983 和 Svensson 1984 对要素流动和商品 贸易之间的相互关系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分析结 果表明 资本要素的国际流动或者直接投资与商 品贸易之间不仅存在替代性 而且在一定的条件 下还存在互补关系 80 年代中期以后 Bhagwati 1987 和Dinopoulos 1991 等经济学家又从政治 经济学的角度对贸易与投资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 研究 他们将不是为了绕过关税壁垒而是为了化 解潜在的贸易保护威胁而进行的投资叫做 补偿 投资 quid pro quo investment 这种理论模型 对于 80 年代中期日本对美国直接投资的大规模 增加做了解释 一 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之间的替代性 Mundell 对贸易与投资之间相互替代关系的 研究是建立在两个国家 两个产品和两种生产要 素的标准国际贸易模型基础之上的 利用标准的 国际贸易模型 他考察了贸易和投资相互替代的 两种极端情况 即禁止性投资如何刺激贸易 以及 禁止性贸易如何刺激投资 在生产要素不能在两 个国家之间自由流动 而同时又不存在任何贸易 障碍的情况下 只要存在资源禀赋的相对差异 两 个国家之间就必然会发生贸易 贸易的结果会达 到世界均衡并实现商品进而是要素价格的均等 假如由于某种外部原因使得资本在两个国家之间 的流动障碍全部消除 而同时贸易障碍引起资本 边际收益的差异 资本的国际流动就必然会产生 资本的流动同样会达到世界均衡并导致资本要素 价格和商品价格的均等化 因此 Mundell 实际上 是使用要素比例理论解释商品的国际流动 而用 资本边际产量的差异解释资本的国际流动 由于 贸易障碍会对两个国家之间的资本边际收益产生 影响 因此贸易障碍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资本的 国际流动或直接投资 由于这种投资的目的是为 了绕过关税壁垒以便克服贸易障碍对资本效率的 抵消作用 因此一般被称为关税引致的投资 关税引致投资表现为投资对贸易的替代 这 44期 4年第2002 世界经济 对 东 道国 来 说会 产 生 什 么样 的 福 利 影响 Mundell 认为与关税没有引致投资相比 投资的 增加当然会产生积极的福利影响 但是其他经济 学家指出 与自由贸易相比关税引致投资会产生 福利损失 首先 关税引致投资如果使不具有比较 优势的进口替代部门获得发展 就会减少贸易量 由此带来的贸易福利损失要大于投资所带来的福 利增加 Johnson 1967 其次 如果关税引致投 资使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部门获得发展的同时又 伴随着贸易条件恶化 那么关税引致投资产生的 资本扩张就会带来福利损失 产生由贸易条件恶 化引起的 悲惨的增长 Bhagwati 1973 再次 从国家税收和外国资本利润提取影响的角度分 析 当一个国家对进口替代部门给予关税保护 同 时又将流入资本所产生的边际产品作为资本利润 而支付给外国投资者时 即使资本流入增加了产 出和提高了收入水平 也不可避免地遭受福利损 失并导致贫困化增长 然而 对资本流入国来说 当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的状态时关税引致投资不 会减少贸易量 也不会使贸易条件恶化 同时还会 产生就业效应 二 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之间的互补性 在贸易障碍产生投资的情况下 资本主要是 流入进口替代部门 然而如果资本的流动不是由 关税引致 而且主要流入出口部门 那么投资和贸 易之间就将表现为一种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 系 在这种条件下 资本流动将导致进一步的国际 分工和专业化生产 从而扩大贸易规模 有许多原 因 可 以导 致 贸易 和 投 资 之间 的 互 补 关系 Markuson 等 1983 利用一系列极度简化的非要 素比例模型阐述了要素流动与商品贸易之间的互 补关系 但是由于 Markuson 等的模型过于简化 因此其结论缺乏一般性 Markuson 和 Svensson 1985 则利用要素比例模型揭示了商品贸易和要 素流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指出它们之间表现为替 代性还是互补性 依赖于贸易和非贸易要素之间 是 合作的 还是 非合作的 如果贸易和非贸易 要素是合作的 那么商品的贸易和生产要素的流 动将互相促进 从而表现为一种互补关系 如果二 者之间是不合作的 则商品贸易和非贸易要素的 流动就会表现为一种替代关系 为了对要素流动 和商品贸易之间的互补性做进一步的论证 Markuson 和 Svensson 1985 考察了技术差异 对生产征税 垄断 外部规模经济和要素市场的扭 曲等导致二者互补性的五种因素 他们的基本分析思路是这样的 两个国家之 间的技术差异等因素会导致彼此之间的要素生产 率和要素价格的差异 这种要素价格的差异决定 商品贸易和要素流动方向 当由于任何一种因素 导致商品贸易 而生产贸易产品需要的贸易和非 贸易要素又表现为合作状态时 商品的贸易必然 带动非贸易要素的流动 从而使贸易和要素流动 表现为一种互补性 在这种分析中 各种因素导致 要素价格的差异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 劳动是贸易要素而资本是非贸易要素 二者之间 的合作性表现为劳动边际生产率的相对较高和资 本生产效率的相对较低 就会同时产生劳动密集 品的出口和资本要素的流出 三 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之间 相互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贸易和投资之间的关系并不仅仅取决于要素 价格差异等纯经济因素及现实的贸易障碍 在存 在贸易保护威胁的条件下 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 博弈也会产生贸易和投资之间的替代及互补 这 就是补偿投资 补偿投资描述的是贸易与投资之 间的一种跨时期关系 即厂商从一个时期利润最 大化角度看投资虽然会带来损失 但投资本身会 减少在下一个时期东道国政府采取贸易保护主义 的可能性 因此从贸易和投资的相互联系角度看 会实现第二期的利润最大化 由于对第一期损失 的补偿在可以预见的第二期改善 因而将这种投 资称为补偿投资 补偿投资不同于关税引致投资 后者是为了绕过关税而用投资来替代出口 而补 偿投资的目的在于减少东道国采取保护措施的可 能性 是为了化解关税 因此是一种化解关税投资 tariff defusing investment 这是从政治经济学 分析的角度来解释贸易和投资之间的相互关系 45期 4年第2002 世界经济 李荣林 补偿投资或者化解关税投资的概念最初是由 Bhagwati 等人 1987 提出 他们运用一个标准的 两国家 两产品 两要素的一般均衡国际贸易模 型 分析了政府行为在补偿投资决策中的作用 Dinopoulos 等 1986 1989 1991 还从寡头竞争 和企业层面对补偿投资做了进一步研究 考察出 口国家的企业如何利用补偿投资来化解潜在的保 护威胁 并讨论了补偿投资对两个国家的福利影 响 后来 Bhagwati 等 1992 对上述研究结果进 行梳理 认为补偿投资可以由不同的原因引起 因 此彼此之间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威胁和化解这种 威胁的努力都会产生补偿投资 由此可以将补偿投资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由 政府与政府之间相互关系引起的投资 一个国家 的政府为了平息另一个国家对进口商品和贸易赤 字的不满 减少政府向国内寻求贸易保护者做出 保护允诺的可能性 会鼓励本国企业对外进行投 资 二是由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引起的投 资 在具有寡头竞争市场特征的产业中 一家企业 为了保持现有市场准入的可能性 希望通过补偿 投资来化解另一国寡头企业对进口产品和所占市 场份额的不满 从而减少向该国政府进行游说保 护的可能性 如果说上述两种情况的目的是为了 影响一国政府的 保护供给 那么第三种补偿投 资则是为了化解当地企业游说政府给予保护的威 胁 以减少 保护需求 这三种情况都可能导致补 偿投资 而且都假设通过这种或者那种的政治程 序 可以在当前与未来通过贸易和投资共同达到 的盈利能力之间建立联系 四 政策意义 中国入世后有人担忧随着关税的降低 商品 流动将大幅度替代投资从而对利用外资产生不利 影响 这种担忧是没有必要的 首先 如果关税引 致投资会带来净福利损失的话 那么削减关税和 实行贸易自由化将带来国民福利的净增加 因此 入世之后在关税不断降低的同时关税引致投资也 将减少 这对我国的国民福利并不是消极因素 其 次 从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来看 随着我国关 税的不断消除 外国直接投资将更多地流入出口 部门 这就意味着投资将促进贸易而不是替代贸 易 再次 从化解关税投资的角度来看 即使在完 全的自由贸易条件下 一个国家仍然可以通过保 护威胁来减少商品的进口和促使外国直接投资的 流入 参考文献 Bhagwati Jagdish N 1973 The Theory of Immiserising Growth FurtherApplication inM ConnollyandA Swoboda eds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Money The Press of Toronto University pp 45 54 Bhagwati Jagdish N Richard A Brecher Elias Dinopoulos and T N Srinivasan 1987 Quid Pro Quo Foreign Investment and Welfare A Political Economy Theoretical Model J ournal of Develo pment Economics October 27 pp 127 138 Bhagwati Jagdish N Elias Dinopoulos and Kar Yiu Kong 1992 QuidPro Quo Foreign Invest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May pp 186 190 Dinopoulos Elias and Jagdish N Bhagwati 1986 Quid ProQuoForeignInvestmentandMarketStructure Unpublished Manuscript Presented at the61stAnnual Western Economic Association Conference San Francisco July Dinopoulos Elias 1989 QuidProQuoForeign Investment Economics and P olitics I 2 pp 145 160 Dinopoulos Elias and Kar yiu Wong 1991 Quid Pro Quo ForeignInvestmentand Political Intervention in K A Koekkoek and C B M Mennes eds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Global Development Essays in Honour ofJ agdish Bhagwati London Routledge pp 162 190 Johnson H G 1967 International Factor Movement and the Theory of Tariff and Trade Quarterly J ournal o f Economics 81 pp 1 38 Markuson James R and James R Melvin 1983 Factor Movements and Commodity Trade as Complements J ournal o 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3 pp 341 356 Markuson James R and Lars E O Svensson 1985 Trade in Goods and Factor With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Econ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