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绪论 1988 周祖谟 中国大百科全书 研究汉字的研究汉字的形体形体和形体与和形体与声音声音 语义语义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二 汉字的性质 文字 语言的符号 字符 文字 语言的符号 字符 文字的符号文字的符号 任何文字皆有音有义 因而无法区别不同的文字 但各种文字体系的字符的特点不一样 所 以给文字定性要依靠字符的特点给文字定性要依靠字符的特点 1 1 意符意符 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 形符 形符 义符 义符 象形字象形字 会意字会意字 指事字指事字 形声字的形旁形声字的形旁 2 2 音符音符 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语音上有联系在语音上有联系的字符 假借字假借字 形声字的声旁形声字的声旁 亦声亦声 声旁表意声旁表意 珥珥 娶娶 驷驷 懈懈 半记号半表音字 半记号半表音字 义义 3 3 记号记号 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和语音上都没有联系在意义和语音上都没有联系的字符 半记号字 一部分表意或表音 另一部分是记号 大多从形声字变来 1 1 造字时就用记号造字时就用记号 五六七八五六七八 2 2 字形的演变造成 字形的演变造成 半半 记号字记号字 从独体表意字演变 日从独体表意字演变 日 从准合体字从准合体字演变演变 立立 并并 从合体字演变 从合体字演变 表表 说文 表 上衣也 从衣从毛 古者衣裘以毛为表 说文 表 上衣也 从衣从毛 古者衣裘以毛为表 从 从形声字演变 形声字演变 年年 3 3 语音和字义的变化造成 语音和字义的变化造成 半半 记号字记号字 语音变化语音变化 声旁丧失表音作用 恥 耻声旁丧失表音作用 恥 耻 语义变化 语义变化 表意偏旁失去表意作用 胖表意偏旁失去表意作用 胖 语音 语义的变化 语音 语义的变化 形声字完全变成记号字 特形声字完全变成记号字 特 假借字假借字 记号字或半记号字 记号字或半记号字 我我 西周及以前 象形程度较高 意符音符文字或意符音符文字或意音文字意音文字 西周之后 合体字由意符 音符组成 独体字变为了记号字 但不影响它在充当合体字偏独体字变为了记号字 但不影响它在充当合体字偏 旁时可以起表意表音的作用旁时可以起表意表音的作用 意符音符记号文字意符音符记号文字 或后期意符音符文字后期意符音符文字 后期意音文字后期意音文字 记 号几乎都是由意符或音符变来的 其它大部分字仍然是由意符 音符构成 结论 结论 汉字应当叫做汉字应当叫做 语素语素 音节文字音节文字 汉字是既既使用语素层次的字符使用语素层次的字符 又使用又使用音节音节层层 次次的字符的字符的文字 三 汉字的起源和形体演变 1 关于汉字起源的研究 关于汉字起源的旧说 A 仓颉造字 传说不统一 吕氏春秋 周礼 韩非子 荀子 B 文字出自八卦说 荒谬 郑樵 通志 刘师培 有关的考古资料及研究情况 19331933 唐兰唐兰 殷契佚存 序 指出安特生 甘肃考古记 安特生 甘肃考古记 书中收集的辛店期陶瓮辛店期陶瓮上有文字 与商周文字同一本源而较古拙 年代约在 40004000 余年以前余年以前 时代最早 河南舞阳县贾湖村裴李岗文化遗址河南舞阳县贾湖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符号 距今约约 80008000 年年 安徽蚌埠双墩文化遗址安徽蚌埠双墩文化遗址陶符陶符 距今约约 73007300 71007100 年年 对 大汶口文化 有一定影响 19691969 李孝定李孝定 半坡陶文是已知的最早的中国文字 与甲骨文同一系统半坡陶文是已知的最早的中国文字 与甲骨文同一系统 19731973 于省吾于省吾 半坡半坡陶器上的简单文字陶器上的简单文字 符号符号 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 1 1 共识共识 1 1 要判定一种符号是否为文字 必须看它是否记录了语言 要判定一种符号是否为文字 必须看它是否记录了语言 8080 年代余杭南湖黑陶罐年代余杭南湖黑陶罐 烧成后在肩至上腹部位按顺时针方向连续刻出八个图案 距 今 4600 4700 年 李学勤 反对新石器时代符号是原始文字的学者 所持主要理由之一就是符号单个孤立 李学勤 反对新石器时代符号是原始文字的学者 所持主要理由之一就是符号单个孤立 无法知道是否具备音 义等文字的基本性质 而 良渚文化陶器上多个成行符号的出现 无法知道是否具备音 义等文字的基本性质 而 良渚文化陶器上多个成行符号的出现 有可能祛除这样的疑难 有可能祛除这样的疑难 裘锡圭 良渚文化多个成行的符号 可能确实反映了用符号记录语句的认真尝试 裘锡圭 良渚文化多个成行的符号 可能确实反映了用符号记录语句的认真尝试 非常可非常可 能已经是原始文字能已经是原始文字 但也指出 由于材料 但也指出 由于材料太少 太少 对良渚文化主人的种族和语言情况缺乏了解 对良渚文化主人的种族和语言情况缺乏了解 正确辨释这种原始文字的可能性恐怕很小 正确辨释这种原始文字的可能性恐怕很小 2 2 共识共识 2 2 文字的形成文字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个过程 原始文字原始文字 在完整的文字体系形成之前 已经产生的文字通常只能记录语句中的部分词语 在完整的文字体系形成之前 已经产生的文字通常只能记录语句中的部分词语 并且往往跟图画式的表意手法夹杂使用 并且往往跟图画式的表意手法夹杂使用 两次飞跃两次飞跃 用符号用符号表示一定表示一定意义 用符号记录语言 意义 用符号记录语言 原始文字原始文字 公元前第三千年的中期 公元前第三千年的中期 完整的文字体系完整的文字体系 夏商之际 夏商之际 前 前 1717 世纪世纪 一定的社会条件 要在这个社会上有一群独立的 脱离体力劳动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 社会中使用的 语言应当比较容易用符号记录容易用符号记录下来 殷墟甲骨文 殷墟甲骨文是探讨汉字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的最有根据的材料殷墟甲骨文是探讨汉字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的最有根据的材料 是完整的文字体系是完整的文字体系 A 殷墟甲骨文字的成熟程度 甲骨文字的构造 象形字象形字 会意字会意字 假借字假借字 形声字形声字 象形字已经不太象形 假借的方法的普遍应用 形声字的构造方式出现 商代文字的排列形 式出现 记录语言的忠实程度 B 甲骨文里仍然保留着一些比较明显的原始文字的痕迹原始文字的痕迹 1 形声字的数量还不占多数形声字的数量还不占多数 2 表意字的构成仍带有较原始的 图画图画 性质 射 立 3 有些表意字字形表意字字形随语言环境随语言环境变化变化 4 一形表多词一形表多词 月 夕月 夕 卜 外卜 外 伐 伐 戍戍 5 文字记录的顺序跟语序不一致文字记录的顺序跟语序不一致 2 汉字形体的演变 1 1 研究汉字形体演变的主要资料 研究汉字形体演变的主要资料 1 1 出土文字数据 出土文字数据 A A 甲甲骨文骨文 殷墟甲骨文 殷墟甲骨文 西周甲骨文西周甲骨文 B B 金金文 钟鼎文 铜器铭文 文 钟鼎文 铜器铭文 西周西周大盂鼎 毛公鼎大盂鼎 毛公鼎 春秋 春秋叔夷镈叔夷镈 战国 战国曾侯乙墓编钟 中山王器鼎壶铭文曾侯乙墓编钟 中山王器鼎壶铭文 秦度量 秦度量 衡铜器铭文 衡铜器铭文 秦诏版秦诏版 C C 石石刻文字 墓志 刻文字 墓志 盟书 盟书 先秦 先秦石鼓文 诅楚文 秦骃玉版石鼓文 诅楚文 秦骃玉版 秦 秦琅琊台刻石 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 泰山刻石 西汉赵廿二年群臣上酬西汉赵廿二年群臣上酬 刻石刻石 东汉华山碑东汉华山碑 晋以后墓志晋以后墓志 盟书 侯马盟书 温县盟书盟书 侯马盟书 温县盟书 D D 简简牍文字牍文字 战国楚简牍战国楚简牍 睡虎地秦简睡虎地秦简 放马滩秦简放马滩秦简 日书 日书 汉汉边塞简 敦煌汉简 墓葬简 长沙边塞简 敦煌汉简 墓葬简 长沙 马王堆一号 三号墓简 马王堆一号 三号墓简 三国吴简 魏晋简三国吴简 魏晋简 E E 帛帛和纸上的文字数据和纸上的文字数据 楚帛书 汉马王堆帛书 敦煌帛隶书楚帛书 汉马王堆帛书 敦煌帛隶书 敦煌汉简地点的字纸 魏晋敦煌汉简地点的字纸 魏晋 楼兰遗址楼兰遗址 字纸字纸 F F 其他字体数据其他字体数据 印印章文字 六国玉玺 秦汉印与封泥章文字 六国玉玺 秦汉印与封泥 陶陶文 战国陶文 秦陶文 汉瓦当文 战国陶文 秦陶文 汉瓦当 货货币文字 币文字 秦秦 六六国 汉货币文字国 汉货币文字 漆漆木器上木器上文字文字 2 2 传承 传承书本书本中的文字数据中的文字数据 魏晋以来名家书迹魏晋以来名家书迹 历代字典 说文解字 汗简 古文四声韵 集韵 康熙历代字典 说文解字 汗简 古文四声韵 集韵 康熙 字典 字典 说文解字 说文 叙 今叙篆文 合以古 籀 如果小篆只跟古文有出入就只录古文 反之就只录籀文 以籀文或古文为字头而附小篆于后如果小篆只跟古文有出入就只录古文 反之就只录籀文 以籀文或古文为字头而附小篆于后 不多 不多 以 子 字为例说明 说文 的体例 以 子 字为例说明 说文 的体例 麶 子 十一月陽气動 萬物滋 人以爲偁 小徐本 人以爲偁 作 人以爲稱 象形 麶 子 十一月陽气動 萬物滋 人以爲偁 小徐本 人以爲偁 作 人以爲稱 象形 小徐本 形 下有 也 凡子之屬皆从子 李陽冰曰 子在襁褓中 足倂也 卽里 小徐本 形 下有 也 凡子之屬皆从子 李陽冰曰 子在襁褓中 足倂也 卽里 切 黰 切 黰 古文子从巛 象髮也 小徐本作 古文從巛 髮也 鼵 古文子从巛 象髮也 小徐本作 古文從巛 髮也 鼵 籒文 籒文 子囟有髮 臂脛在几上也 小徐本 囟 上有 從 子囟有髮 臂脛在几上也 小徐本 囟 上有 從 隶定隶定 隶变隶变 隶定隶定 出自伪孔安国 尚书序 此序有 隶古定隶古定 的说法 或谓 隶古 与 定 不应连 读 这里用一般的读法 指用隶书的笔法来写 古文 的字形隶书的笔法来写 古文 的字形 后人也把用楷书的笔法来 写古文字的字形称为 隶定 严格地说应该叫 楷定 隶变 隶变 又称为隶定 是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的过程是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的过程 大约发生在秦汉之间 是汉字发展的 转折点 隶定或隶定字也可以指将汉字古字体转写成现代字体 并保留原字体的结构 隶定或隶定字也可以指将汉字古字体转写成现代字体 并保留原字体的结构 由于小篆笔划繁复 书写不方便 一些下级官员 隶 下级官员 隶 于是将笔划简化将笔划简化 如将 艸艸 头简化 为 艹艹 靁靁 字下的三个田减为一个 变成 雷雷 将弧笔改为直笔弧笔改为直笔 方便书写 又将同同 一偏旁用在不同位置时改为不同形状一偏旁用在不同位置时改为不同形状 如 心心 用在旁 情情 用在下 恭恭 等等 对后世的 汉字有很大的影响 现代的楷书和行书写法绝大部份和隶变之后相差不远 在汉字发展的过 程中 为了更贴合当时社会急速发展的需要 文字有需要变得更方便书写 因此 无论笔画 多少 都要逐笔拉长 并要求每笔都要配合疏密长短的篆书 有需要变为更便于书写的 有每笔都要配合疏密长短的篆书 有需要变为更便于书写的 有 平直方正的字型特点的隶书平直方正的字型特点的隶书 在隶变的过程中 许多汉字构形的理据都被简化了 汉文字从在隶变的过程中 许多汉字构形的理据都被简化了 汉文字从 此脱离了图画的性质 变成了便于书写的符号 此脱离了图画的性质 变成了便于书写的符号 此外 隶定以后 出现了现在仍沿用的偏旁出现了现在仍沿用的偏旁 和笔划系统 而且偏旁都有一定的规律 和笔划系统 而且偏旁都有一定的规律 例如 亻 口 火 木 冫 等形旁多在汉字 的左边 力 见 刂 鸟 斤 等形旁都在右边 冖 雨 穴 等形旁都在上边 凵 心 皿 等形旁都在下边等 这些书写的规律 对认字和书写方面都带来很大的方 便 籀文籀文 大篆 大篆 又称大篆大篆 传说是周宣王周宣王时太史籀太史籀所造 春秋时期已在秦国流行 许慎 及宣王太史籒 箸大篆十五篇 与古文或异 王国维王国维 史籀篇疏证 战国时秦用籀文六国用古文说 春秋战国间秦人作之以教学童之书秦人作之以教学童之书 作法大抵左右均一 稍涉繁复 象形象事之意少 而 规旋矩折之意多 西周宣王时期的 史籀篇 史籀篇 十五篇 建武时亡六篇 说文 所收籀文共 220 余字 裘锡圭 裘锡圭 1 1 有的字仍然 象形象事 之意很浓厚 有的字仍然 象形象事 之意很浓厚 囿 囿 2 2 个别 个别晚出的字形 后来发现其实出现较早晚出的字形 后来发现其实出现较早 椄 椄 说文 说文 大徐本大徐本与与 汗简汗简 3 3 籀文在流传过程中经过改造 籀文在流传过程中经过改造 1 1 字体风格的规整化 字体风格的规整化 2 2 字形的改造和讹变 字形的改造和讹变 本从 又 本从 又 改改从 寸 籀文忮 尌 和铺 叟 从 寸 籀文忮 尌 和铺 叟 4 4 籀文非秦人所作 籀文非秦人所作 1 1 秦国文字对西周晚期文字所作的改变最小 与籀文相似本属自然 秦国文字对西周晚期文字所作的改变最小 与籀文相似本属自然 2 2 春秋战国时代秦以外国家的文字里有些写法较特殊的字形 跟籀文正好相合 春秋战国时代秦以外国家的文字里有些写法较特殊的字形 跟籀文正好相合 各家使用 大篆 这个名称含义往往不同 早于小篆的所有古文字 西周晚期金文和石 鼓文等 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 春秋时到战国初期的文字 古文 多种含义 许慎 说文 叙 仓颉仓颉 周宣王周宣王 来源 孔壁中书孔壁中书和张苍所献 春秋左氏传 张苍所献 春秋左氏传 古文 的国别 战国文字分为齐 燕 晋 楚 秦五系 古文 的国别 战国文字分为齐 燕 晋 楚 秦五系 说文 古文 说文 古文 的主体应当是齐系文字中的鲁文字 夹杂有少量楚文字的写法的主体应当是齐系文字中的鲁文字 夹杂有少量楚文字的写法 也可能夹也可能夹 杂有少量晋文字的写法杂有少量晋文字的写法 也有古文字 非六国文字 篆文 说文 叙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 李斯 赵高 胡母敬 皆取史籒大篆 或颇省皆取史籒大篆 或颇省 改 所谓小篆者也 改 所谓小篆者也 2 汉字演变概貌 1 1 形体上的变化 形体上的变化 1 1 由繁到简由繁到简 字体字体和字形字形 全变 全变 寒 寒 塞塞 只变 只变字形 车 渔字形 车 渔 2 2 由象形变为不象形 由象形变为不象形 线条化 线条化 笔画化 笔画化 马 鱼 马 鱼 3 3 由古变隶 由古变隶 由由隶变楷隶变楷 商 商 秦 秦 古文字阶段 汉古文字阶段 汉 今今 隶 楷阶段 隶 楷阶段 4 4 字形繁化字形繁化 外形上的繁化外形上的繁化 A A 有区别意义区别意义的繁化 上 下 王 玉 肉 月上 下 王 玉 肉 月 B B 装饰性 装饰性的繁化 饰笔饰笔 羡符 文字结构上的变化文字结构上的变化所造成的繁化 最常见的是增加偏旁 又分两种 A A 淵 淵 戉 戉 鉞鉞 加不加偏旁完全一样加不加偏旁完全一样 B B 实际上是文字的分化或汉字字数的增加 尚羊文字的分化或汉字字数的增加 尚羊 徜徉 吴公徜徉 吴公 蜈蚣蜈蚣 类化类化现象 凤皇 凤皇 凤凰凤凰 息妇息妇 媳妇媳妇 结构上的变化结构上的变化 1 1 形声字 形声字比重上升比重上升 春秋春秋超过超过 2 2 意符从以形符为主变为以义符为主 意符从以形符为主变为以义符为主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超过超过 3 3 记号字 半记号字逐渐增多 记号字 半记号字逐渐增多 现代比重不低于五分之一五分之一 常用字里更高 3 汉字形体两阶段演变分说 古文字阶段古文字阶段汉字形体的演变 1 商代 甲骨文 甲骨文 俗体俗体 金文 正体 正体正体 在比较郑重的场合使用的正规字体 在比较郑重的场合使用的正规字体 俗体俗体 日常使用的比较简便的字体日常使用的比较简便的字体 有时一种新的正体就是由前一阶段的俗体发展而成的 如隶书 比较常见的情况是俗体的是俗体的 某些写法后来为正体所吸收 或者明显地某些写法后来为正体所吸收 或者明显地促进了正体的演变促进了正体的演变 甲骨文 早期甲骨文 晚期甲骨文 金文 记名金文 一般金文 字的象形程度逐渐降低 如果把它们按照时间先后加以排列 大致是这样的 记名金文记名金文 早期早期甲骨文甲骨文 一般金文一般金文 晚期甲骨文 例 虎 犬 牛 止 戍 晚期甲骨文 例 虎 犬 牛 止 戍 2 西周春秋时代的文字 西周西周金文金文 此外 西周甲骨文 侯马盟书 沁阳玉简 传承字书里的籀文 早期 武王 成王 康王 昭王 穆王 武成武成 沿袭商代晚期金文 康昭穆沿袭商代晚期金文 康昭穆 字形趋 字形趋整齐方正整齐方正 中期 恭王 懿王 孝王 夷王 晚期 厉王 共和 宣王 幽王 中期中期 恭懿恭懿之后之后 变化 变化剧烈 线条化 平直化剧烈 线条化 平直化 象形程度象形程度变变低 更便于书写低 更便于书写 两个现象 A 地域特征地域特征 B 美术化美术化 鸟虫书 3 六国文字六国文字 东方各国的文字东方各国的文字 俗体字流行俗体字流行 简体 简体最最为为常见 常见 六国文字中也存在一些加点画或偏旁的繁化繁化现象 平 加点画 縈 加点画 防 加土旁 後 加口旁 各国文字异形 各国文字异形 不但六国文字跟秦系文字差别很大 六国文字彼此间也有显著差别 在战国晚期战国晚期 至少在某些国家里 俗体字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正体字俗体字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正体字 4 秦系文字秦系文字 秦及秦统一后的小篆秦及秦统一后的小篆 背景 说文 叙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 丞相李斯乃奏同之 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斯作 仓颉篇 中车府令赵高作 爰历篇 大史令胡母敬作 博学篇 皆取史籒大篆 或颇皆取史籒大篆 或颇 省改 所谓小篆者也 省改 所谓小篆者也 方向 字形规整匀称规整匀称程度不断提高 模式 逐渐演变逐渐演变 其他国家 没有出现没有出现明显的规整化匀称化的倾向 or 出现了这种倾向 但是采取的具体方具体方 式式不同不同 春秋中晚期有些东方和南方国家金文中出现过字形狭长的带有美术化倾向的字体 趋势 春秋明显区别 战国越来越突出 尾声 文字异形影响交流 不利统治 同文字 隶楷阶段隶楷阶段汉字形体的演变 A A 隶书 隶书 早期隶书 早期隶书 古隶 古隶 时期时期 战国晚期战国晚期 基础基础 当时秦国文字的当时秦国文字的俗体俗体 方法方法 用方折的笔法改变正规篆文的圆转笔道的写法用方折的笔法改变正规篆文的圆转笔道的写法 代表 代表 睡虎地秦简 里耶秦简睡虎地秦简 里耶秦简 八分八分 汉隶 分隶 分书 汉隶 分隶 分书 昭宣之昭宣之际际 完全形成 完全形成 东汉晚期东汉晚期碑刻碑刻 大量出现 大量出现 新隶体新隶体 裘锡圭裘锡圭 时期时期 东汉中期东汉中期 魏晋魏晋 方法方法 不用八分收笔时上挑的笔法 不用八分收笔时上挑的笔法 接受草书影响接受草书影响 尖撇尖撇 由八分向楷书过渡由八分向楷书过渡 B B 草书 草书 时期 不晚于西汉元 成之际 时期 不晚于西汉元 成之际 可能在宣 元时代就已形成可能在宣 元时代就已形成 基础 秦基础 秦文字的俗体文字的俗体出现跟草书相似 出现跟草书相似 相同的写法 相同的写法 早期隶书形成后 保存早期隶书形成后 保存了了原来的原来的 出现出现了了新的草率写法新的草率写法 汉汉 草书不够成熟 章草 急就章 草书不够成熟 章草 急就章 魏晋 魏晋 章草章草 今草 今草 平复帖平复帖 楼兰简 楼兰简 纸 王羲之纸 王羲之除 除 豹奴帖豹奴帖 之外之外 唐以后唐以后 狂草狂草 C C 行书 行书 早期行书 早期行书 时期时期 东汉晚期东汉晚期 基础基础 新隶体和草书新隶体和草书 带有较多草书笔意的新隶体带有较多草书笔意的新隶体 方法 方法 在笔划的写法和文字的结体上进行美化在笔划的写法和文字的结体上进行美化 行书的成熟 行书的成熟 王羲之等王羲之等 早期行书早期行书演变演变为为介于楷 草间的字体 介于楷 草间的字体 兰亭序 兰亭序 真行 行楷 与行草 D D 楷书 楷书 正书 真书 今隶 正书 真书 今隶 隶书隶书 时期时期 汉魏之际汉魏之际 基础基础 脱胎于早期行书脱胎于早期行书 方法方法 把规整派的早期行书写得端庄一点 把在早期行书里已经出现的横画收笔用顿把规整派的早期行书写得端庄一点 把在早期行书里已经出现的横画收笔用顿势的笔势的笔 法普遍加以应用 再增加一些捺笔和硬钩的使用 就形成了楷书法普遍加以应用 再增加一些捺笔和硬钩的使用 就形成了楷书 南北朝之后 楷书成为主要南北朝之后 楷书成为主要字体字体 钟王楷书钟王楷书经唐初由欧阳询欧阳询改造才真正成熟成熟 汉字进入楷书阶段之后 字形还在继续简化 字体就没有大的变化了 楷书中的特殊类别 魏碑体魏碑体 在钟王楷书钟王楷书的影响下由新隶体新隶体演变而成的一种楷书 在南北朝早期的碑刻 墓志南北朝早期的碑刻 墓志上占统治地 位 保留了新隶体的一些比较明显的痕迹 有仿古仿古倾向 笔法略带八分八分的意味 面貌比钟王 楷书古拙古拙 北魏碑志数量多 故称魏碑体 爨龙颜碑 刘怀民墓志爨龙颜碑 刘怀民墓志 四 汉字的结构类型及其实例分析 1 关于汉字结构类型的各种学说 传统 传统 六书说六书说 六书 之名最早见于 周礼 地官 保氏 六艺 一曰五礼 二曰六乐 三曰五射 四曰五御 五曰六书 六曰九数 汉代三位学者把六书解释为关于汉字构造的六种基本原则 班固 班固 1 1 象形象形 2 2 象事象事 3 3 象意象意 4 4 象声象声 5 5 转注转注 6 6 假借假借 郑众 郑众 1 1 象形象形 4 4 处事处事 2 2 会意会意 6 6 谐声谐声 3 3 转注转注 5 5 假借假借 许慎 许慎 2 2 象形象形 1 1 指事指事 4 4 会意会意 3 3 形声形声 5 5 转注转注 6 6 假借假借 许慎 说文 叙 给六书分别下了定义 并举了例字 1 1 一曰指事 指事者 视而可识 察而见意 上 下 是也 一曰指事 指事者 视而可识 察而见意 上 下 是也 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刃刃 亦 亦 本本 末末 2 2 二曰象形 象形者 画成其物 随体诘诎二曰象形 象形者 画成其物 随体诘诎 曲折 曲折 日 月 是也 日 月 是也 独体象形 独体象形 描摹轮廓描摹轮廓 日 月 日 月 山山 水水 马 人 马 人 合体象形 合体象形 虽虽有轮廓 尚需借助有轮廓 尚需借助 眉 眉 果 牟 瓜 果 牟 瓜 3 3 三曰形声 形声者 以事为名 取譬相成 江 河 是也 三曰形声 形声者 以事为名 取譬相成 江 河 是也 4 4 四曰会意 会意者 比类合谊四曰会意 会意者 比类合谊 义 义 以见指 以见指撝撝 意之 意之所指 所指 武 信 是也 武 信 是也 比比形会意 形会意 形符之间有结构联系 通过结构关系会出新意形符之间有结构联系 通过结构关系会出新意 友友 休 休 炙 炙 比意比意会意会意 形符所表示的意义相合而产生新意 形符所表示的意义相合而产生新意 男男 妇妇 雀雀 优势 优势 可表示可表示抽象意义 抽象意义 造字功能强造字功能强 两字组合两字组合 弱势 弱势 含混不确定含混不确定 休 休 不能造不能造代词 虚词代词 虚词 我 我 很 很 5 5 五曰转注 转注者 建类一首 同意相五曰转注 转注者 建类一首 同意相受受 考 老 是也 考 老 是也 6 6 六曰假借 假借者 本无其字 依声托事 令 长 是也 六曰假借 假借者 本无其字 依声托事 令 长 是也 六书说 存在的问题 六书说 存在的问题 A A 象形 指事 会意三书界线不清 象形 指事 会意三书界线不清 说文 叙 给会意举的例子是 武 和 信 武 本是从 止 从 戈 的字 止戈 为 武 是说能使战争停止才是真正的 武 人言 为 信 是说人讲的话应该有信用 但是在上古文字里 这种跟后来的 歪 一但是在上古文字里 这种跟后来的 歪 一 类字相似的 完全依靠会合偏旁字义来表意的字 是非常少见的 类字相似的 完全依靠会合偏旁字义来表意的字 是非常少见的 说文 叙 举出的这两 个字都有问题 现代学者大多数认为 信 本是从 言 人 声的形声字 现代学者大多数认为 信 本是从 言 人 声的形声字 武 字见于甲 骨文 是出现得很早的一个字 止戈为武 止戈为武 的说法出自 左传 但是这种思想显然不是当这种思想显然不是当 初造 武 字的人所能够具有的初造 武 字的人所能够具有的 B B 转注没有实例 解释含混不清 转注没有实例 解释含混不清 后人对转注的异说 专著所得结论 或者是一种特殊的形声字 或者根本就不是文字现象而或者是一种特殊的形声字 或者根本就不是文字现象而 是语言现象 是语言现象 林沄 古文字中 一形二用一形二用 正是 转注 正是 转注 老 可表示 老 也可表示 考 是同一字 形兼具老 考两字之用 也是一种表意字 也是一种表意字 C C 假借的定义和例子不符 假借的定义和例子不符 说文 叙 所举的假借例字是 令 长 它们只能用来说明 说文 叙 所举的假借例字是 令 长 它们只能用来说明字义引申字义引申的现象的现象 而不是而不是 借字表音借字表音 令 本指下命令 后来引申用来表示下命令的人 长 本是长短的长 后来 引申表示年长的 长 按照假借的定义 本无其字 依声托事 应当指借用某个字来表 本无其字 依声托事 应当指借用某个字来表 示跟这个字同音或音近的词 像 豆 字本来当一种盛食器皿讲 俎豆之 豆 又借为豆示跟这个字同音或音近的词 像 豆 字本来当一种盛食器皿讲 俎豆之 豆 又借为豆 麦之 豆 这才是合乎定义的 假借 麦之 豆 这才是合乎定义的 假借 字义引申字义引申是一种语言现象 是一种语言现象 借字表音借字表音则是用文字记则是用文字记 录语言的一种方法 二者有本质的不同 录语言的一种方法 二者有本质的不同 但是许慎说解假借的定义和所举的例子不符 反映 了他混淆了语言和文字混淆了语言和文字两种不同现象 四体二用四体二用 清代语言学家戴震戴震分析汉字 六书 得出的结论 形成于乾嘉时期乾嘉时期 并被 章黄 学派沿用 认为汉字六书中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四种为造字法 转注 假借两种为用字法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四种为造字法 转注 假借两种为用字法 在戴震之前 明代杨慎明代杨慎提出了 四经二纬说四经二纬说 四 象 以为经 假借 转注 以 为纬 四 象 之书有限 假借 转注 无穷也 三书说三书说 唐兰唐兰 象形 象意 形声 陈梦家陈梦家 象形 假借 形声 裘锡圭 裘锡圭 表意 形声 假借 表意 形声 假借 其他 记号字 半记号字 变体表音字 合音字 两声字和特其他 记号字 半记号字 变体表音字 合音字 两声字和特 殊来源字 殊来源字 黄天树 二书说 无声符字 有声符字 2 表意字 初文 与 后起字 用来表示自己的本义的字 相对于后来在它的基础上造的专门来表示这一意义的字而言就用来表示自己的本义的字 相对于后来在它的基础上造的专门来表示这一意义的字而言就 是初文 后造的字就是后起字 是初文 后造的字就是后起字 有了后起字之后 初文一般就被不再用来表示本义 北 北 莫 与 背 暮 莫 与 背 暮 母字 与 分化字 一个字有了引申义和假借义后 为了使它们跟本义区别开来 往往在原来的字的基础上造专一个字有了引申义和假借义后 为了使它们跟本义区别开来 往往在原来的字的基础上造专 字表示这些意义 有时候也另起炉灶而造新字 这些字就是分化字 原来的字叫母字 字表示这些意义 有时候也另起炉灶而造新字 这些字就是分化字 原来的字叫母字 后 起字 大都可以看作是表示 初文 本义的分化字 因此 初文 和 后起字 也可以看 作是母字和分化字的关系 如 止 和 止 和 趾趾 3 3 形声字 形声字 缺点 缺点 声符不能区分声符不能区分声调差异声调差异 声符丧失声符丧失 减弱表音功能 减弱表音功能 多音字多音字无力 无力 形声字产生的途径 大多数形声字不是直接用意符和音符组成 而是从已有的字中通过增加意符或音符而来的 大多数形声字不是直接用意符和音符组成 而是从已有的字中通过增加意符或音符而来的 也有的是通过改变表意字的一部分为音符或改变形声字的偏旁而来的 也有的是通过改变表意字的一部分为音符或改变形声字的偏旁而来的 添添加加 与 修修改改 增加意符 增加意符 明确假借义明确假借义 師 師 獅 倉庚獅 倉庚 鶬鶊鶬鶊 明确引申义明确引申义 取 取 娶 娶 解解 懈懈 明确本义明确本义 然然 燃 燃 縣縣 懸懸 增加音符 增加音符 表意字表意字 音符 齒 裘音符 齒 裘 改变表意字的一部分为音符改变表意字的一部分为音符 甫 囿 甫 囿 改变形声字的偏旁改变形声字的偏旁 改形旁 養改形旁 養 氧 輕氧 輕 氫 淡氫 淡 氮 綠氮 綠 氯氯 改声旁改声旁 潦 潦 澇 澇 華 花 華 花 省声和省形 A A 省声 指形声字的声旁被省略了一部分笔画或偏旁 省声 指形声字的声旁被省略了一部分笔画或偏旁 產產 从生 彦省声 从生 彦省声 炭 从火 岸省声 炭 从火 岸省声 奔 从夭 贲省声 奔 从夭 贲省声 许慎所推定为某字之省的也未必都对许慎所推定为某字之省的也未必都对 如 奔奔 字金文从夭从夭 下从歮从歮 歮象人奔跑的足迹 是一个会意字会意字 歮后来写为芔 说文 误以为是形声字误以为是形声字 所以说 贲省声贲省声 实际与古不 合 B B 省形 指形声字的形旁被省略了一部分笔画或偏旁 省形 指形声字的形旁被省略了一部分笔画或偏旁 考考 从老省 丂声 从老省 丂声 弑 弑 从殺省 从殺省 式式声 声 不易分辨的形旁和声旁 雖 从虫唯聲 錦 从帛金聲 纂 从糸算聲 問 从口門聲 書 从聿者聲 膏 从肉高聲 括 从手 聲 責 从貝朿聲 穎 从禾頃聲 鑒 从金監聲 寺 从寸之聲 志 从心之聲 淳 从水 聲 郭 从邑 聲 右文说右文说 古人发现 同从一个声旁的形声字往往有相同的意义 由于声旁多数位于字的右边 研究这古人发现 同从一个声旁的形声字往往有相同的意义 由于声旁多数位于字的右边 研究这 种文字现象的学说 被称为右文说 种文字现象的学说 被称为右文说 晋代杨泉 物理论 在金石曰堅 在草木曰緊 在人曰賢 沈括 梦溪笔谈 所謂右文者 如戔 小也 水之小者曰淺 金之小者曰錢 歹而小者曰 殘 貝之小者曰賤 如此之類 皆以戔為義也 4 4 假借字假借字 本字 用来表示自己的本义或引申义的字 对假借来表示这一意义的字而言就是本字 本字 用来表示自己的本义或引申义的字 对假借来表示这一意义的字而言就是本字 从词 的角度来看 把一个词作为本义或引申义来表示的字 对这个词的假借字而言就是这个词的 本字 假借可以按照所表示的词是否有本字 区分为三类 无本字的假借无本字的假借 本字后造的假借本字后造的假借 本有本字的假借本有本字的假借 1 1 无本字的假借 无本字的假借 有的词始终只用假借字表示 这是无本字的假借 有的词始终只用假借字表示 这是无本字的假借 很多虚词都是无本字的假借 很多虚词都是无本字的假借 代词 其 副词 其 代词 其 副词 其 助词 之 助词 之 语气词和指示代词 夫 语气词和指示代词 夫 语气词 耳 语气词 耳 疑问代词 何 疑问代词 何 古今音译词所用的字古今音译词所用的字 葡萄 琵琶葡萄 琵琶 罗汉 比丘 头陀 夜叉 马克思 撒切尔罗汉 比丘 头陀 夜叉 马克思 撒切尔 的士 摩托 卡通 曲奇 咖啡 巧克力 的士 摩托 卡通 曲奇 咖啡 巧克力 2 2 本字后造的假借 本字后造的假借 一般称后造的本字为后起本字 一般称后造的本字为后起本字 A A 后造本字一直沿用到现在后造本字一直沿用到现在 胃胃 謂謂 渠渠 佢佢 B B 后造本字存活时间不长就消亡了后造本字存活时间不长就消亡了 然然 嘫嘫 須須 3 3 本有本字的假借 本有本字的假借 A A 假借字战胜本字 取而代之 假借字战胜本字 取而代之 艸艸 草草 何何 荷荷 B B 假借字没有战胜本字 后来除特殊场合一般仍用本字 假借字没有战胜本字 后来除特殊场合一般仍用本字 冊冊 策 除 遣策 策 除 遣策 飛飛 蜚 除 蜚聲海內 蜚 除 蜚聲海內 C C 本字和假借字共存本字和假借字共存 返返 番 翻番 翻 蠱蠱 古古 粤语区记音字粤语区记音字 准本字 准本字 有的词始终没有本字来记录 曾经借用两个以上不同的字来表示 其中有的词始终没有本字来记录 曾经借用两个以上不同的字来表示 其中比较为人所熟悉比较为人所熟悉的一的一 个个往往往往被被看作看作是是 准本字 准本字 例如第二人称代词 汝 先借 女 字表示 后来改借汝水之 汝 表示 古人和今人在解释 女 表第二人称代词时 通常说借 女 表 汝 其实 汝 本身也是一个假借字 因为用 汝 表示这个词早已成为定规 因此 可以把 汝 可以把 汝 看作一个 准本字 看作一个 准本字 五 表示字际关系的几个术语 1 1 广义广义异体字异体字 狭义 狭义 部分 部分 又称又体 或体 说文解字 中称为重文 是指读音 意义相同 但字形不同的汉字读音 意义相同 但字形不同的汉字 1 1 狭义异体字 狭义异体字 跟规定的正体字同音同义而写法不同的异体字跟规定的正体字同音同义而写法不同的异体字 韤韤 韈韈 襪襪 帓帓 袜袜 炒炒 2 2 部分异体字 部分异体字 某些情况下某些情况下才相通 才相通 背背 揹揹 台台 臺臺 紀紀 記記 2 2 同形字 同形字 不同的字字形相同 1 1 借用一个早已存在的文字的字形 来表示另外一个词 借用一个早已存在的文字的字形 来表示另外一个词 叫 形借 叫 形借 借借 隻 獲 表 隻 只 隻 獲 表 隻 只 囧 囧 窗牖窗牖明亮明亮 囧 窘 囧 窘 槑 梅 槑 梅 槑槑 d i 很傻很天真 很傻很天真 2 2 分头为不同的词造的 字形偶然相同的字 分头为不同的词造的 字形偶然相同的字 鋁 鋁 1 1 呂 的 呂 的后起字 两块铜饼后起字 两块铜饼 2 金属元素 符号为金属元素 符号为 Al 姥 姥 1 m 老妇的通称 音义与老妇的通称 音义与 姆 同 姆 同 2 l o 北方人稱外祖母 北方人稱外祖母 3 有些本来不同形的字 由于字体演变 简化或讹变等原因 后来变得完全同形有些本来不同形的字 由于字体演变 简化或讹变等原因 后来变得完全同形 适 適 适 適 适适 厂 厂 1 h n 厈厈 的初文的初文 2 2 庵 庵 的旧简体 的旧简体 3 3 廠 的 廠 的简化字简化字 4 4 二字共简为一形二字共简为一形 锺 鐘 钟锺 鐘 钟 曆 歷曆 歷 历历 3 3 同义换读 同义换读 不管某个字原来的读音 把这个字不管某个字原来的读音 把这个字用来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海底捕捞美容品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前台接线员的毕业试题及答案
- 快递行业员工健康监测方案
- 2025企业间合作合同
- 化学清洗工节假日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银行信用卡业务员节假日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医疗影像诊断技巧与案例分析
- 在线教育平台课程开发计划与用户需求分析
- 钻井柴油机工节假日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信用数据隐私保护-第1篇-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未来就业报告
- 使用吹风机课件
- 安检流程课件
- 中国未来50年产业发展趋势白皮书(第四期)
- 2025年财会类资产评估师资产评估基础-资产评估基础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公安宣传打击黄赌毒课件
- 邮储银行存款课件
- 风光制氢醇一体化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参考模板)
- 2025 河北省一级建造师《港口与航道工程实务》试题 (押题) 带答案解析
- 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地市级申论第2题(带标准答案)
- 药品追溯管理培训试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