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诗词鉴赏.doc_第1页
田园诗词鉴赏.doc_第2页
田园诗词鉴赏.doc_第3页
田园诗词鉴赏.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讲 田园诗词鉴赏【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具体讲述,使学生从纵向了解田园诗词发展的线索,横向能运用比较的方法,掌握其中蕴涵的思想。【教学重点、难点】田园诗词的精神内涵。【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田园诗词的形成与发展如果说,诗经中有些篇章,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田园劳动生活,可以看作中国古典山水田园诗的源的话,那么,作为一个文学的流派山水田园诗派的出现,则是在晋宋时期。自陶渊明归耕,便把田园山水真正纳入了审美与文学的视野。首先,是那时地主庄园经济的兴起。其次,是南方的山川地理因素。第三,是当时社会各阶层人与人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的产物。此外,那时“玄学”盛行,也对山水田园诗的兴起起到了媒介催化的重要作用。二、陶渊明的田园诗赏析东晋的陶渊明是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归园田居。东晋义熙元年(406年),陶渊明在作了80多天的彭泽县令之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田从此不再出来做官。归田后不久,他就写了一组饮酒诗,其中一首非常著名: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篙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诗中抒发了他弃官归田后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表现了安贫乐道的思想。在退居农村过着田园生活之后的岁月申,他写了许多田园诗,如有名的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赏析】这是一首享有盛誉的田园诗。本诗是归园田居组诗第一首,叙述弃官归田的原因、归田之后的村居生活、重返自然的愉快心情。 还有一首是: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三、唐代的田园诗赏析唐代是田园诗大发展时期,几乎所有的诗人都将田园风光和农事活动纳入创作视野,不但题材广泛,而且体裁多样,特别是突破了五言诗的格局,创造了律诗、绝句等体裁,也发展了七言诗和长短句等诗歌等形式,从而使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赏析】这是作者的名篇之一,以朴实自然的艺术语言描写了与田家朋友聚会时的欢快情景。层次分明地展示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和举杯痛饮共话桑麻的生活场景,临别时还约定重阳日再来相聚。语言工整,声调和谐,充满生活气息,读来亲切自然。 王维的渭川田家是描写陕西渭水流域农村初夏黄昏的景象: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父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这首诗用简洁自然的笔墨,描写了一个极为普通的乡村春末夏初的黄昏景象,刻画了田家俭朴清淡、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恬然自乐、诗意盎然的田家景象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闲适生活的向往。李白也写过一些田园诗,如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李白晚年寄居在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处,来往于安徽南部的宣城、南陵等地。全诗充满着一种异乎寻常的悲凉情绪和真挚感情,读来令人感慨不已。看来李白笔下的农村生活要比王维笔下的太平景象要更符合唐代农村的实际情况。 储光羲写的田家杂兴其四: 田家趋垅亩,当昼掩虚关。邻里无烟火,儿童共幽闲。 桔槔悬空圃,鸡犬满桑间。时来农事隙,采药游名山。 但言所采多,不念路险艰。人生如蜉蝣,一往不可攀。 君看西王母,千载美容颜。写在农事间隙农民们上山去采药,所以关门闭户不生烟火,只有儿童在玩耍。连菜园里也没有人,桔槔空悬在那里,而鸡犬到处游逛。因上山多采得草药多增加收入,也就不怕路途艰险了。 孟郊: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秉机抒。 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如何织纨素,自著兰缕衣? 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树。诗中描写一位织妇终日筋疲力尽的纺织,却只能穿破烂衣裳,所织的细白的绢帛都缴纳给官家。但是官家又在村路旁边出榜告示,命令农民们又要栽种桑树养蚕。 白居易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垅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此诗是白居易任河南周至县尉观看农民收麦时写的,真实地反映了农民们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困苦。难得的是他看到终年辛劳而不得温饱的农民,能想到自己没有什么功德又不从事农桑,却饱食禄米,于是心感惭愧,久久不能忘怀。表现出一个有良心的知识分子的可贵品质。 另有一首杜陵叟更是强烈地斥责那些贪官污吏: 杜陵叟,杜叟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旱灾严重,翰林学士李绛、白居易上疏请求减免租税,宪宗颁布了免税令,但是贪官污吏们仍旧急征暴敛,广大农民们没有得到丝毫好处。白居易因此极为气愤,作此诗大加鞭笞,为农民申冤出气。 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是一首流传很广的名诗,诗虽短,但用强烈对比的手法,揭露了封建社会中农民的悲惨生活,是代表劳动人民发出愤怒的呼喊,因此历来受到好评。 皮日休椽媪叹: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伛偻黄发媪,拾之践晨霜。 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几曝复几蒸,用作三冬粮。 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挡。 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如何一石余,只作五斗量? 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农时作私债,农毕归官仓。 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吾闻田成子,诈仁犹自王。 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 本诗从一个踏着晨霜在荒岗上拾橡实充饥的老年农妇写起,接着写贪官污吏肆无忌惮地残酷剥削农民的事实,揭示出农民忍饥受饿的根本原因,暗示将会出现官逼民反的社会动乱,表达他对贫苦农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关心唐朝日薄西山的命运的內心痛苦。 聂夷中田家此诗知名度很高,长期为人传颂: 父耕原上田,予斯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锄田当日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秋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杜荀鹤山中寡妇: 夫因兵死首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选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此诗描述因田园荒芜靠野菜度日的寡妇。躲到深山里还照样要服徭役,逃不出苛政的魔掌,非常典型地揭示了晚唐社会动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是对黑暗统治的有力控诉。 四、宋代的田园词 (一)苏轼的田园词 浣溪沙组词 浣溪沙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苏轼 其四 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赏析】浣溪沙是苏轼43岁(1078)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那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上片写农村的自然风光及村民从事生产劳动(缫蚕丝及卖黄瓜)的繁忙景象,下片写行人的艰辛。全诗采用白描手法,语言活泼而朴素,末句余味无穷。 (二)辛弃疾的田园词1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