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相关性肾炎的病理诊断及治疗进展.ppt_第1页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病理诊断及治疗进展.ppt_第2页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病理诊断及治疗进展.ppt_第3页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病理诊断及治疗进展.ppt_第4页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病理诊断及治疗进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乙肝相关性肾炎病理诊断及治疗进展 1970年 Gocke等首先报道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以导致结节性多动脉炎 PAN 发生并引起肾脏损害1971年 Combes等报道一例输血后肝炎患者 16个月后发生肾病综合征 病理证实为膜性肾病 并在肾小球内发现HBsAg沉积 提示HBV抗原与肾小球肾炎有关1989年10月 由国内有关专家召开了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专题研讨会 命名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HepatitisBvirusassociatedglomerulonephritis 流行病学 全世界大约有4 0亿人口感染有HBV 在这些感染者中约高达16 的人群存在肝外表现 其中 肾小球肾炎占3 我国HBV携带者高达10 15 同时伴发肾小球肾炎的发生率为6 8 20 慢性HBV感染有着明显的地域分布特点 我国 东南亚及热带非洲等地区为高流行地区 发病机制 循环免疫复合物和原位免疫复合物沉积 HBV GN的主要发病机制 1 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人体一旦感染HBV后 机体可在循环中依次产生抗HBC抗体 抗HBe抗体及抗HBs抗体 从而形成相应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组织 并通过激活补体和免疫球蛋白导致肾脏损伤 2 原位免疫复合物沉积 Lai等报道HBV GN上皮下沉积的主要致病抗原为HBeAg 故认为以该抗原成分为主的原位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参与了HBV GN的发病 病毒直接感染肾脏所致损伤在HBV GN的肾小球内皮细胞 系膜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均能检测出HBV DNA 阳性率为66 7 85 已知HBcAg不会出现在血循环中 但有学者发现肾组织中HBcAg的阳性率较高 认为HBcAg与HBV DNA的存在密切相关 同时研究提示 在肾单位和肾间质中HBVDNA存在时间越长 HBV GN患者的临床表现越重 病毒变异与肾组织损伤之间的关系病毒的抗原变异使机体的免疫系统对之无法识别 从而导致感染持续存在 最近亦有学者报道 HBVS基因突变可能与HBV GN的发病有关 遗传因素国内外学者均认为HBV GN与人类白细胞抗原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据报道 HBV GN患者肾组织HLA 抗原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及健康对照组 说明肾组织HLA 类强烈表达者易发生HBV GNpark等学者研究表明 不同的HLA DR2等位基因与不同的HBV GN病理亚型有关 DRB1 1502与膜增性肾小球肾炎有关 DRB1 1501与膜性肾病有关 DQB1 0601也与乙肝相关性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有关Bhimma等提示HLA 类抗原中DQB1 0603基因可能是黑人儿童HBV MN的易感基因 免疫系统调节紊乱Lin等发现乙肝相关性模性肾病 HBV MN 患者CTL的活性较HBV携带者低 前者的IL 2 IFN 水平亦均较HBV携带者低 但IL 10水平较后者高 提示HBV MN患者对免疫复合物的清除障碍 儿童HBV GN发病率较成人高可能与儿童免疫清除系统发育不健全有关 随着免疫系统功能逐渐发育完善 部分患儿的肾病可获得自发缓解 这一事实也证实了免疫系统功能缺陷可能为HBV GN的发病机制之一 自身免疫反应在40 以上的狼疮肾炎的肾组织中可找到HBV抗原 其与HBV GN在病理表现上有时十分相似 免疫荧光检查亦可出现 满堂红 现象 故提示两者在发病机制上可能有相似之处 临床表现 儿童和青少年多见 男性远多于女性 约为3 8 1 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蛋白尿 可伴有镜下血尿 高血压发生率小于25 多垂直传播 少有活动性肝炎病史 在成人 血尿明显 约40 有高血压 20 肾功能不全 常有肝炎感染史 多在感染后6个月到几年内发病 15 64 有血补体下降 血清免疫学检查 几乎都有HBsAg和抗HBc阳性 60 80 HBeAg阳性 东亚地区HBV GN的临床特点与世界其他区域的有所差异 泰国HBV GN以无症状性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 其次为水肿及高血压 预后 乙肝相关性膜性肾炎有自发缓解的可能 尤其是在儿童和青少年 有报道约50 的儿童患者在6个月内自发缓解 Gilbert报道在70例儿童乙肝相关性膜性肾炎患者中 平均蛋白尿时间为30个月 4年有64 可以缓解 而10年时有84 可以缓解 2 5 发展为肾衰竭 诊断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诊断必须具备以下三条 1 血清学HBV抗原阳性 2 有肾小球肾炎的表现并除外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3 肾组织病理找到HBV抗原 第三条为必需条件 病理 肾脏病理形态学表现多样 可见膜性肾病 MN 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MPGN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MsPGN IgA肾病 IgAN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 FSGS 局灶节段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FsPGN 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MCD 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SGN MN最常见 但未成人组比例更高 MPGN在成人患者中明显更多见半数以上免疫组化显示免疫复合物类沉积似 满堂亮 者 肾内小动脉病变 病理表现以动脉管壁增厚最常见 动脉透明样变 纤维化及洋葱皮样改变也不少见 不同类型的肾脏病理患者其肾内小动脉病变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各不同 SGN MPGN肾内小动脉病变发生率最高 程度也较重 FSGS IgAN及MN次之 其余类型也都能见到血管病变 但发生率和程度都较轻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抗病毒治疗免疫抑制剂中药 抗病毒治疗原则 中国 欧洲 美国以及亚太肝病协会制定的指南均将ALT水平升高和 或 肝组织炎症坏死作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开始抗病毒治疗的关键因素 HBV GN的抗病毒治疗也应该参考和遵循此原则 但需长期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药物 相当部分患者可发生HBV的再激活 严重者可导致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因此 这类患者则不论血清HBV DNA水平如何均需抗病毒治疗 目前公认的抗病毒治疗药物有两类 一 短程治疗 以获得持续应答和长期缓解 这类药物以干扰素为代表 二 长期维持治疗 以核苷 酸 类药物为代表 干扰素 不直接杀灭病毒 通过受体激活细胞的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 推荐治疗剂量 500万u 每周3次 皮下注射 疗程4 6月 不良反应有 流感样症状 骨髓抑制 抑郁 自身免疫病等 优点 对HBV感染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控双重作用 HBeAg血清转换率较高 少部分获得持续HBV DNA低于检测水平的患者有可能出现HBsAg的阴转缺点 发热 白细胞减少 精神压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其免疫增强作用使其不适宜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 干扰素在HBV GN治疗中受限 核苷 酸 类药物 已应用于临床的有5种 拉米夫定 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属核苷类似物 阿德福韦和替诺福韦属核苷酸类似物 其中替诺福韦尚未在我国批准上市用于抗HBV治疗 拉米夫定 替比夫定 阿德福韦较早应用于临床 因其DNA多聚酶只要有1 2个基因位点发生变异就可发生病毒复制 属低 中度耐药基因屏障药物 目前指南建议将其作为第二线抗HBV药物 恩替卡韦 替诺福韦因其DNA多聚酶需累积产生3个基因位点变异 才可发生病毒复制 属高度耐药基因屏障药物 目前世界绝大部分指南推荐其作为一线抗HBV药物 拉米夫定 主要适用于治疗前ALT水平较高 HBVDNA水平较低的患者 可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细胞毒药物前2 4周前使用 推荐用法 100mg 每日一次 疗程至少一年 无不良反应可延长至HBeAg 抗HBe血清转换 斑点杂交法HBV DNA阴性 或PCR法病毒载量小于105拷贝 ml 然后继用6个月 阿德福韦酯 阿德福韦酯耐药发生率稍低于拉米夫定 替比夫定 抑制病毒能力相对较弱 起效相对较慢 大剂量使用时有肾脏毒性作用 适用拉米夫定 替比夫定及恩替卡韦耐药的替代或联合治疗 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肾功能的观察 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量亦应根据肾小球滤过率作适当调整 恩替卡韦 2005年获FDA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是一种很强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 2009年第4版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指南 推荐将恩替卡韦作为治疗HBV的一线药物 有学者给予1例HBV MN成年患者干扰素治疗未见好转后 改为恩替卡韦单一治疗2月后 获得完全缓解 恩替卡韦能强效抑制HBV的DNA聚合酶 迅速降低体内HBV复制水平 无肾毒性 具高耐药基因屏障 病毒变异的发生率低 恩替卡韦能较好地防止非活动性HBsAg携带的肾移植受者HBV的再激活 对乙肝相关性肾炎有良好的肝 肾保护作用 对于HBV GN患者如果不考虑经济负担 无论HBV感染处于何种类型 均可作为首选 替诺福韦 抗HBV作用明显优于阿德福韦 替诺福韦与阿德福韦比较 HBV DNA转阴率为93 63 替诺福韦耐药率发生低 患者累计治疗5年未发现临床耐药 更不清楚会有何种HBV基因位点变异方式 但已有报道替诺福韦可引起范可尼综合征和肾衰竭 尽管替诺福韦抗HBV强效 耐药发生率低 因为潜在的肾毒性 一些专家建议尽量避免使用于HBV相关性肾损害患者 单纯的抗病毒治疗是普遍认为的有效治疗方式Fabrizi等对干扰素治疗HBV GN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Meta分析 结果显示蛋白尿的持续缓解率达50 且停药6个月以上病情稳定 张渝等相继对抗病毒治疗HBV GN的疗效进行了系统评价 结果均证明了抗病毒IFN 和拉米夫定 治疗能有效缓解蛋白尿 促进HBeAg的血清学转换 抑制HBV复制 激素治疗 在HBV GN的治疗中 激素的作用目前尚无统一观点 多数学者认为 激素及其类似物可延缓宿主对HBV的清除能力 乙肝病毒复制增强 从而加重肝肾的损伤 张渝对单纯激素治疗HBV GN的疗效进行了系统评价 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一部分临床学者认为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能有效阻止HBV GN肾功能恶化 Xiao YongZheng首次对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与抗病毒联合治疗HBV GN的疗效进行了Meta分析 结果显示蛋白尿的缓解率达到83 且能显著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 整个随访过程中无肝肾功能损害及HBV复制加剧 但这项研究为基于自身的前后对照研究 因此可信度较低 因此大多研究认为在HBeAg阴性 肝功基本正常 HBVDNA阴性或者滴度较低的情况下 肾活检证实为HBV MN的患者 可考虑小剂量短疗程 小于8周 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和 或 抗病毒治疗 同时给予利尿消肿 保护肝功 抗凝等对症支持治疗 定期监测患者肝功 肾功 HBVDNA 乙肝标志物等 霉酚酸酯治疗 霉酚酸酯 MMF 作为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已用于各种原发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治疗 有学者研究观察到霉酚酸酯能抑制HBV的复制 但霉酚酸酯在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病上因其病理类型不同 疗效也不同 对系膜增生性及膜性肾病起效快 疗效好 对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次之 对局灶阶段性肾小球硬化较差 目前对于骁悉治疗HBV MN的机制 适应证 不良反应 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较少 有待进一步多中心 随机 对照试验探索 钙神经蛋白抑制剂 主要包括环孢霉素和普乐可复 FK 506 FK 506免疫抑制作用是环孢霉素的32 100倍 且具有较低的肝肾毒性 而且具有亲肝效应 可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虽然多项研究发现FK506对激素抵抗性膜性肾病患者 对细胞毒药物不能耐受的膜性肾病患者 对膜性狼疮性肾炎患者和儿童膜性肾病患者都有显著疗效 但HBV MN作为膜性肾病的一种 普乐可复对其是否能收到类似的效果 目前尚缺乏足够研究 来氟米特 来氟米特是一种新型的具有抗增殖活性的异恶唑类免疫抑制剂 尽管国外学者在体外实验中发现来氟米特会导致乙肝病毒复制的增加 但在临床试验中发现 给14例HBV GN成年患者用来氟米特 泼尼松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3个月后 完全缓解5例 35 7 部分缓解7例 50 总有效率85 7 但由于目前研究该领域文章较少 其机制 疗效 剂量等有仍存在诸多争议 联合治疗 单药治疗HBV GN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联合用药已成为研究热点 孙希平等研究了用阿德福韦酯加糖皮质激素治疗29例乙肝相关性肾炎的患者 治疗后随访12个月 总有效率达86 2 疗效显著 且安全费用低 张文杰等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30例给予拉米夫定口服抗病毒治疗 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肝肾合剂治疗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 9 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 8 血清学阴性的乙肝相关性肾炎 血清HBV标志物全阴性或HBV标志物仅HBsAb阳性 无慢性乙肝病史 HBV DNA病毒载量 103拷贝 ml 肾小球中检测到HBsAg和 或HBcAg沉积肾病理主要表现为不典型MN 少数表现为IgAN MPGN 且免疫荧光显示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均在3种以上 大多呈现满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