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迁安一中高一历史 514课时作业.doc_第1页
河北省迁安一中高一历史 514课时作业.doc_第2页
河北省迁安一中高一历史 514课时作业.doc_第3页
河北省迁安一中高一历史 514课时作业.doc_第4页
河北省迁安一中高一历史 514课时作业.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迁安一中高一历史习题:5-14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时尚 西方人把西方的生活方式移植过来 中国人开始接受西方的习俗 受西方侵略的影响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材料显示的是“买办”和“洋老板”在吃“西餐”,可以判断正确,“买办”的出现也说明正确,依据教材可知符合史实。答案:a2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进入近现代以后,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体现为()拘谨、保守 美观、适体 呆板、等级森严 方便、平民化a b c d解析:进入近现代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开放,中国服饰朝着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发展。答案:b3“文革”时期,毛泽东的诗中有“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句。其中的“武装”应指()a中山装 b古装 c军装 d西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文革”时期从红卫兵小将到女民兵,都以着军装、戴军帽为荣,军装的绿色成为流行色。答案:c4下列对我国不同时期人们衣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开国大典时,有穿着旗袍的妇女参加b中国八大召开时,有穿着中山装的代表参加c中共十三大召开时,有穿着西服和夹克衫的代表参加d进入21世纪以后,人们普遍穿起了长袍马褂和超短裙解析:21世纪人们已经不再穿长袍马褂这种服装了。答案:d5居住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之一,居住形式是人类物质文化的反映。观察下图,其中受到外来文明影响较大的是()解析:抓住关键信息“受到外来文明影响较大的是”即可判断出a正确。答案:a6婚礼,是一个时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反映。下列婚礼形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bc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是改革开放后的婚礼,是传统婚礼,是改革开放前的婚礼,是近代新式婚礼,故顺序为,选d。答案:d7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不包括()a作者坚持婚姻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b传统纲常伦理仍在盛行c小农经济受到冲击d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解析:从题目材料中的“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可以看出作者明确站在反对封建礼教的立场之上,因此,a项的叙述是错误的。答案:a8刘志琴在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中说:“断发易服是清王朝最忌讳的事,清初用暴力手段强制汉人剃发留辫。然而正是断发易服成为点燃人民大众反清斗争的火种。当革命的矛头指向满清统治的时候,断发易服成为动员民众支持革命最有力的召唤。广东省宣布独立之时,一日有20余万人剪掉辫子。中山县纷纷成立剪辫会,一直深入到农村小城镇。剪辫子成为中国人的盛大节日。”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蓄发与剃发是汉文化与满清文化的重要分歧b“断发易服”是三民主义“民族革命”的外在体现c20万人同日剪辫反映了广东省反封建斗争的彻底性d辛亥革命有力推动了“断发易服”社会思潮的发展解析:广东省20万人同日剪辫反映了广东省反封建斗争的决心和勇气,却不能反映其反封建的彻底性,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9在我国,近代以来从“老爷”“大人”到“同志”“先生”的称谓变化,主要反映了()a市场经济观念已改变了我们的传统b民主平等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c对西方文化不自觉地盲目崇拜的结果d西方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蚕食解析:“老爷”“大人”等称谓代表着地位尊贵、高人一等;“同志”“先生”等称谓反映出地位的平等。答案:b10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的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a辛亥革命后,中山装的流行b辛亥革命后,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c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传播d辛亥革命后,国人办报再掀高潮解析: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看,头上的变化指剪辫,脚上的变化指废止缠足。b项符合题意。答案:b11下图是国家实行统购统销政策时使用的粮、布、油票,而现在你可以只凭手中的人民币在任何一家超市买到你想要的这些东西,甚至可以用银联卡进行刷卡消费。这些变化说明()粮、布、油票的携带没有人民币方便,大家不愿意携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 生产力解放的结果 日益现代化的农业、工业、畜牧养殖业的高速发展a b c d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各行业发展迅速,供大于求,统购统销政策被取消,人民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答案:d12鲁迅说,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b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c新旧风俗互相交织d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涉及各个方面解析:抓住关键词“实质”,近代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即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可以说是由传统社会步入近代社会,故“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故b项符合。答案:b13下列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社会生活和习俗的新变化的是()a倡导婚姻自由b逐步形成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c“安居工程”d“菜篮子工程”解析:本题考查判断理解问题的能力。注意题干限制是“新中国成立后”。近代民主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就倡导过婚姻自由,由此可以判断a项符合题意。答案:a二、非选择题14(2011苏州高一检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经材料二顺治二年(1645年),颁布了剃发令,规定“京城内外限旬月,直隶各省地方,至部文到日亦限旬月,尽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蒋良骐东华录卷五材料三盖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去满洲之形状,举此累赘恶浊烦恼之物,一朝而除去之,而后彼之政治乃可得而尽革也。张枬论辫发原由材料四60年光阴荏苒,中国女性的发式变化越来越丰富,从建国之初流行的长长、粗粗的系着红绳或者彩带的麻花辫,经过了齐耳短发的“刘胡兰头”到如今兼容并包、变化多样、与世界时尚同步的各种美丽发型。中国女性越变越美丽,发型成为女性打造自我魅力的重要的一环。中国女性60年发型变迁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中国人从什么角度又是怎样看待自己身体的?(2)据材料二、三,在头发问题上有哪两种不同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3)据材料四,建国后中国女性发型变化的趋势怎样?说明促使这一变化的原因。解析:本题通过中国历史上对头发的不同态度来考查不同时期中国习俗的变化。第(1)题,由“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可知,从人伦角度对头发不敢损伤。第(2)题,注意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尽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盖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去满洲之形状,举此累赘恶浊烦恼之物,一朝而除去之”,得出两种认识。第(3)题,把“中国女性的发式变化越来越丰富”等信息具体化来回答发型变化的趋势,变化原因可联系时代变迁来考虑(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答案:(1)人伦(亲缘、血缘)角度,爱惜自己的身体发肤就是孝。(2)认识:剃发留辫就是归顺清王朝;剪辫就是支持排满革命。相同:将辫子问题政治化。(3)由单调到丰富多彩,由从众到个性化,与世界时尚同步。原因:社会的开放,经济的发展,思想的自由,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15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折射出社会进步和近代化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长袍马褂中山装、西装等中餐西餐马车、轿子人力车、火车、电车、汽车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新式婚礼材料二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所谓“四合院欧化”,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子如此,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摘选自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2)根据材料二,指出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