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医基础 2 何为道 道 是中国乃至东方古代哲学的重要哲学范畴 表示 终极真理 道不是概念 名才是概念 道生万物 道于万事万物中 以百态存于自然 此一概念 不单为哲学流派诸子百家等所重视 也被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 道有非恒道 恒道 可道 不可道 可感知 不可感知 可想象 不可想象 有属性 无属等等 之分 道 这个字包含无数法则 现已知的是道 现未知的也是道 而不是一个组织 一个家族 所谓悟道就是不停的升华 寻找生命的本源 成就永恒 易经 曰 一阴一阳谓之道 意思是 阴阳的交合是宇宙万物变化的起点 或者说 阴阳是世间万物的父母 3 中医与护理有关系吗 什么是中医护理呢 中医基础理论与护理关系 4 中医护理的内容 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临证护理饮食护理技术操作卫生保健消毒隔离 5 阴阳学说 6 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阴 阳 阴阳平和 7 古人是如何感知阴阳的 8 日 月 9 昼 夜 10 热 寒 11 火 水 12 动 静 13 阴阳学说 14 对阴阳的三种认识 古人认识世界方式 仰观天文 俯察地理 原义 阳光的向背 向日为阳 背日为阴 引申 气候的寒暖 方位的上下 左右 内外 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 延展 阴阳是一种客观规律 古人对自然界和人体中普遍存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一种规律的认识 15 人类生存于天地之间 而阴阳就是天地之道 人类的生命活动遵循天地大道 离不开阴阳的影响 阴阳是万物的纲纪 阴阳的规律影响着万物的变化 人为万物之首 也会受此纲纪的约束 阴阳还是变化的基础 我们了解事物 无非是探讨它的变化 时间的变化 空间的变化 而什么引导着这个变化呢 是阴阳 我们的生命在活动过程中会接触社会 接触自然 而社会 自然中的物体 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 是有机的还是无机的 是宇宙还是银河 它的整个过程无非就是一个生生灭灭的过程 那么这个生生灭灭是怎么产生的呢 它的本始还是阴阳 另外 就是神明之府 神明就是精神就是思维 所以这一条与人类自身密切相连 那么神明怎么来的 还是与阴阳有关系 16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它既可以代表相互关联而性质相反的两种事物或现象 也可以说明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具有的对立统一属性 含有一分为二的意思 17 1 事物阴阳属性的普遍性 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如天地 日月 昼夜 寒暑 水火 阴晴 男女等 这两个方面都可以用阴阳二气来代表和解释 阴阳二气之间对立统一的不断运动 推动了一切事物的发生 发展和演变 阴阳的特性 2 事物阴阳属性的关联性 只有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 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才能用阴阳来说明 如天与地 昼与夜 寒与热 水与火 气与血等等 但 天与夜 昼与地 或寒与火 水与热决不能用阴阳来说明 18 3 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阴阳概括 分析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各自的属性特征 当对立双方的性质未变 或比较的对象未变时 其阴阳属性是不变的 具体事物的阴阳属性 并不是绝对的 而是相对的 其阴阳属性是可以改变 这是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表现在三个方面 A比较对象不同 其阴阳属性可变 B阴阳之中还可分阴阳阴中有阳 阳中有阴 阴阳之中复有阴阳 不断地一分为二 以至无穷 C在一定条件下 阴阳各自的属性可以相互转化 19 阴阳的划分阴阳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具有相对性 阴阳的划分具有无限可分性 20 从空间结构划分阴阳 21 从万物属性划分阴阳 22 阴阳的属性外延 23 阴阳的相互关系 阴阳 对立 互根 消长 转化 互藏 24 一 阴阳的互藏交感 阴阳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机体各个组成部分和功能活动之间应始终发生相互作用 25 二 阴阳的对立 阳气上升 阴气下降 26 阴阳学说认为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 如上与下 左与右 天与地 热与寒 昼与夜 明与暗 水与火阴阳的对立是相对而言 阴与阳不能独立地存在 没有阴阳间的相互对比 就不存在阴阳之说 27 三 阴阳的统一 互根互用 阴阳的互根是指既然阴与阳都是气的属性 两者合二为一气 那么阴与阳应该是互为根本 相互依存的 古人称之为 相成 阴阳的相互依存 是说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 且每一方都以另一方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或前提 无阴则无所谓阳 无阳则无所谓阴 就自然界而言 天气 地气的升降和云雨的形成 就是阴阳相互滋生 相互促进的过程 地气的上升可夹带水汽蒸腾而为云 雨水之生成有赖于云的凝聚 天气之下降 可致云凝聚的雨水下降 形成降雨的过程 从而使大地重新获得水湿 阴在内 阳之守也 阳在外 阴之使也 孤阴不生 独阳不长 28 阳 阴在内 阳之守也阳在外 阴之使也 阴 阳 阳 阳 29 孤阴不生 独阳不长 阳 阴 30 四 阴阳的动态平衡 阳 阴 31 1 含义 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处于不断增长和消减的运动变化之中 并在彼此消长的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动态平衡 2 内容 1 阴阳消长 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 阴阳消长是阴阳运动变化的一种形式 而导致阴阳出现消长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阴阳之间存在着的对立制约与互根互用的关系 由阴阳对立制约关系导致的阴阳消长变化主要表现为此长彼消 或此消彼长 由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导致的阴阳消长变化主要表现为阴阳的皆消皆长 32 2 阴阳协调平衡 是指阴阳双方的消长稳定在一定限度内的和谐 匀平状态 阴阳之间的这种平衡 是动态的常阈平衡 阴阳双方维持动态常阈平衡的关系在自然界标志着气候的正常变化 四时寒暑的正常更替 在人体标志着生命活动的稳定 有序 协调 33 阳生阴长 主要讲的是上半年 也就是春夏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 阳渐渐生 阴渐渐长 两者的关系非常和谐 阳化气 阴成形 具体的自然 春日以后 白天渐长 气温渐高 我们随时可以感受到阳光的不断增长 那些成形的属于阴的万物是随着这个阳的增长而不断地繁茂 真正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个过程 阳气就好比能量 在春夏这两个季节 能量是处于释放的过程 随着能量的释放 万物得到这个能量的供给 便逐渐的生长繁茂起来 这就是阳生阴长 34 五 阴阳的转化 阴极生阳 阳极生阴阴阳的相互转化 若阴气达到极至 则阴气突然消失 阳气慢慢生长起来 反之亦然 例如在人体的气化过程中所存在的物质和功能的转化过程 物质属阴 功能属阳 两者在生理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 物质可以转化成能量 以推动功能活动 功能又可以通过气化将饮食水谷转化成营养物质 而正是这种功能和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 才保证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从四季气候变化来看 由春温发展到夏热之极点 即可向寒凉转化 而从秋凉发展到冬寒之极点 则会逐渐向温热转化 35 阴阳的基本内容 36 阴阳的两个主导第一个主导 阴阳之间和谐为主导 而非对立制约为主导 夫唱妇随 的关系 阴阳在现实生活中一个更为具体的例子就是男女 就是夫妇 就是一个家庭关系 大家设想一下 如果一个家庭中 夫妇两个以对立为主 一个面南 一个面北 水火不相容 那这个日子怎么过 连基本的日子都没法过 更不要谈事业了 所以 家庭的关系 夫妇的关系 阴阳的关系应该以协同为主导 37 第二个主导 阴阳之间阳为主导 实际上已经包含在第一个主导中 阳生阴长 阳杀阴藏 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生 长 收 藏 生 长 收 藏虽然用于表述一年里万物的变化情况 即春生 夏长 秋收 冬藏 但更实质的东西 更内涵的东西 则是阳的变化 是阳的春生 夏长 秋收 冬藏才导致了这个万物的生 长 收 藏 春夏秋冬由什么来决定 由太阳的视运动决定的 春实际上就是阳气处于生的状态所占的时段 依次 夏就是阳气处于长的状态所占的时段 秋就是阳气处于收的状态所占的时段 冬为阳气处于藏的状态所占的时段 由阳的变化产生了春夏秋冬 而万物又依着这个春夏秋冬的变化而变化 它们之间就是这么一种关系 从社会的角度 阳 男 作为主导的地位就更为明确 这一点大家有目共睹 不需多谈 38 阴阳学说在护理中的应用 39 一 阴阳在诊断上的应用 40 第一节生活起居护理 41 一 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原则 顺应自然平衡阴阳起居有常劳逸适度慎避外邪形神共养 42 二 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方法 保持良好的康复环境病室应安静病室应通风整洁病室温 湿度应适宜病室应保持适度的光线顺应四时阴阳变化依气候变化护理依季节变化护理依昼夜变化护理 遵循科学的生活规律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进行适当的活动和锻炼节制性生活 43 第二节情志护理 44 一 情志护理的基本原则 诚挚体贴 全面关心有的放矢 因人施护清净养神 宁心寡欲怡情畅志 乐观愉快 45 二 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 言语开导清净养神移情易性情志相胜顺情解郁 46 第三节饮食调护 47 一 食物的性味和功效 热性食物热性食物具有温里祛寒 益火助阳的功用 适用于阴寒内盛的实寒证 热性食物多辛香燥烈 容易助火伤津 凡热证及阴虚者应忌用 如白酒 生姜 葱 蒜 花椒等 温性食物温性食物具有温中 补气 通阳 散寒 暖胃等功用 适用于阳气虚弱的虚寒证或实寒证较轻者 温性食物比热性食物平和 但仍有一定的助火 伤津 耗液倾向 凡热证及阴虚有火者应慎用或忌用 如羊肉 狗肉 桂圆肉等 48 寒性食物寒性食物具有清热 泻火 解毒等功用 适用于发热较高 热毒深重的里实热证 寒性食物易损伤阳气 阳气不足 脾胃虚弱患者应慎用 如苦瓜 莴苣 茶叶 绿豆等 凉性食物凉性食物具有清热 养阴等功用 适用于发热 痢疾 痈肿以及目赤肿痛 咽喉肿痛等里热证 凉性食物较寒性食物平和 但久服仍能损伤阳气 阳虚 脾气虚弱患者应慎用 如李子 芒果 柠檬 梨等 49 平性食物平性食物没有明显的寒凉或温热偏性 病人饮食调养的基本食物 但因其味有辛 甘 酸 苦 咸之别 因而其功效也有不同 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灵活选用 如大豆 玉米 豆浆 猪肉 鸡蛋 花生等 发散类食物易于诱发旧病 尤其是诱发皮肤疾病 或加重新病的食物称为发散类食物 如禽畜类中的猪头 鸡头 蔬菜类的蘑菇 芫荽 香椿 水产品类的虾 蟹等 50 补益类食物补益类食物具有益气 养血 壮阳 滋阴的功效 清补类食物清补类食物一般具有寒凉性质 有清热 泻火 解毒的功效 适用于阴虚证或热性病需进行补养和调护者 寒证和素体阳虚者应慎用 如鸭 鹅 甲鱼 豆腐 莲子 冰糖等 51 温补类食物温补类食物一般具有温热性质 有温中 助阳 散寒的功效 适用于阳虚证 寒证或久病体弱 禀赋不足者 热证和阴虚火旺者慎用或禁用 如羊肉 狗肉 核桃 桂圆等 平补类食物食物没有明显的寒凉或温热偏性 适用于各类病人 尤其常用于疾病的恢复期 也适用于正常人的补益 如鸡蛋 猪肉 鸡肉 银耳等 52 二 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 饮食有节 按时定量调和四气 谨和五味食宜清淡 吃忌厚味卫生清洁 习惯良好辨证施食 相因相宜 53 三 饮食调护的种类 一 汤羹 二 粥食 三 主食 四 膏滋 五 散剂 六 莱肴 七 饮料 54 四 常用饮食调护方法 汗法即解表法 是一种通过发汗以疏散外邪 解除表证的方法 主要适用于外感初起 病邪侵犯肌表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病证 如恶寒发热 头身疼痛等 常用食物有葱 姜等 下法即泻下法 是用具有通便作用的食物通泻大便或祛除肠内积滞的方法 主要适用于病后 产后和年老体虚 气血不足 肠燥便秘者 常用食物有蜂蜜 桑葚 香蕉 植物果仁 菜泥等 55 温法即温里法 是用温热食物振奋阳气 祛除里寒的一种方法 多用于里寒证或素体阳虚之人 如肢体倦怠 四肢不温 腹痛吐泻等 常用食物有辣椒 酒 花椒 姜 羊肉等 清法即清热法 是用寒凉性食物清除内热 泻火解毒的一种方法 多用于实热证或素体阳盛之人 如发热 烦渴 口舌生疮 小便短赤等 常用食物有西瓜 梨 藕 黄瓜 苦瓜 绿豆 茶等 56 消食法也称消导法 是用具有消食健胃作用的食物开胃消食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脾胃升降失调饮食不化之证 如嗳腐吞酸 脘痞腹胀 厌食呕恶等 常用食物如山楂 萝卜 大蒜 醋等 补法即补益法 是用具有补益作用的食物以补气养血 滋阴助阳 强身健体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气虚 血虚 阴虚和阳虚等证 常用食物有羊肉 桂圆肉 甲鱼 鸡 鸭 海参 木耳等 57 五 饮食宜忌 58 一 饮食宜忌的基本原则 辨证施食辨药施食因人施食因时施食特殊宜忌 59 二 饮食宜忌的主要方法 热证宜清热 生津 养阴 食寒凉性和平性食物 忌辛辣 温热之品 寒证宜温里 散寒 助阳 宜食温热性食物 忌寒凉 生冷之晶 虚证宜补虚益损 食补益类食物 实证饮食宜疏利 消导 外感病证宜饮食清淡 可食葱 姜等辛温发散之晶 忌油腻厚味 60 其他各类血证 阴虚阳亢证 目疾 皮肤病 痔瘘 疮疖 痈疽等病证忌辛热类食物 患有疔 疮 痈疡及各种皮肤病及可能复发的痼疾者 忌食发散类 海腥类食物 某些药物有特别的饮食禁忌要求 如萝卜可降低滋补药补性 故服人参等滋补药时忌食 服荆芥时忌吃鱼蟹等 61 第四节用药护理 62 药物治疗是中医治疗疾病最常用的手段 护理人员能否正确地掌握给药途径和方法 将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和治疗效果 63 一 中药汤剂煎煮法 容器用水泡药煎药取药 特殊药物煎法先煎矿物 贝壳类药某些具有毒性的药物某些质轻 量大或泥沙多的药物后入气味芳香的药物包煎对煎后可使药液浑浊 或易产生沉淀 焦糊 或有细小种子 茸毛 粉末 取汁时难以滤除的药物 应以纱布包裹后再入煎 64 另煎某些贵重药物烊化胶质 粘性大和易溶的药物冲服某些贵重药 细料药泡服某些挥发性强 易出味的药 不宜煎煮 泡服即可 一般是将药物放入杯中 加开水泡10 15分钟 出味后服用 也有将药物放入刚煎煮好的中药汁液中泡服 65 二 中药给药规则 给药时间给药方法服药温度 66 三 中药内服法与护理 解表类药的服法与护理解表类药应温服 发汗以微汗为宜 患者应避风寒 禁冷敷 应慎用解热镇痛类西药 以防汗出过多 饮食宜清淡 忌酸性 生冷食品 泻下类药的服法与护理泻下类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类教学课件下载
- 哪里看教学常态课件
- 心理学基础(第2版) 课件 第11章 情绪
- 如何上高跷教学课件
- Brand KPIs for milk:Gowardhan in India-英文培训课件2025
- 2025年star行为描述面试法含答案
- 小学生社会综合治理课件
- 社交媒体平台舆情监测与危机公关策略优化与升级报告2025
- 学前教育机构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师激励机制优化报告
- 代理记账风险管理办法
- 医院财务人员培训课程
- 泉眼维护施工方案
- 2025重庆电费收费标准
- 消防接警调度(一级)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双行星真空动力混合机使用说明书
- 《蔬菜嫁接技术》课件
- 初级心理治疗师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 【教案】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七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2024)
- 清扫道路简易合同范例
- 试岗七天签试岗协议书范文
- DB11T 211-2017 园林绿化用植物材料 木本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