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理论的研究概述及发展展望.doc_第1页
心理理论的研究概述及发展展望.doc_第2页
心理理论的研究概述及发展展望.doc_第3页
心理理论的研究概述及发展展望.doc_第4页
心理理论的研究概述及发展展望.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 09016110110 南阳师范学院 2013 届毕业生 毕业论文 设计 题 目 心理理论的研究概述及发展展望 完 成 人 朱攀华 班 级 2009 01 学 制 4 年 专 业 应用心理学 指导教师 包 华 完成日期 2013 04 12 目目 录录 摘要 1 一 心理理论的起源 1 二 心理理论的渊源 2 三 心理理论的概念 2 四 心理理论的理论模型 3 一 理论论 Theory Theory 3 二 模拟论 Simulation Theory 4 三 模块论 Modularity Theory 5 四 其他观点 7 五 心理理论的研究范式 7 一 错误信念的研究范式 7 1 一级错误信念任务 8 2 二级错误信念任务 9 二 其他内容的研究范式 9 1 失言任务范式 10 2 成人心理理论范式 10 六 心理理论的研究方向 11 七 心理理论研究的问题与困境 12 一 研究对象的客体化 12 二 研究内容的狭隘化 13 三 解释模型的多元化 13 四 核心机制的匮乏化 14 八 心理理论的发展展望 15 参 考 文 献 17 Abstract 19 第 1 页 共 19 页 心理理论的研究概述及发展展望 学 生 朱攀华 指导老师 包 华 摘要摘要 心理理论在心理学方面特别是在认知方面的影响力越来越强 并且 围绕着心理理论所产生的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 其发展的形势十分喜人 为了 发现心理理论的发展概况和观点进化过程 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和进一步发展的借鉴 本研究针对心理理论的要义进行概述 本文采用文献查 阅和案例分析 专家访谈等方法进行综述 本文的主要内容有 心理理论的起 源及其渊源 心理理论的含义 心理理论的理论模型 心理理论的研究范式 心理理论的研究方向 心理理论研究问题与困境和心理理论的发展前景 本文 的研究结果是 心理理论研究既生机勃勃 又充满错误和陷阱 后来的研究者 不可不慎之 关键词关键词 心理理论 错误信念 理论模型 发展前景 心理理论产生于1978年 距今已有30多年了 在这30多年间 心理理论得到了长远的发展 其理论模型渐趋完善 并且该理论渐 渐地走向了与社会实践结合的道路 为教育做出了很多贡献 因此 继续研究心理理论很有必要 为了发现本理论发展的脉络 框架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查阅法 文献对比法 并访谈了相关的老师和 专家学者 结合心理理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对心理理论进行综述 和尝试应用研究 并结合实际对现有理论的不足提出质疑和发展展 望 一 心理理论的起源 1978 年 Premack 和 Woodruff 在 1 The Behavior and Brain science 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Does chimpanzee have a theory of mind 的文章中提出了心理理论的概念 在他们的文章中 Premack 和 Woodruff 认为在他们的任务中黑猩猩具有他们提出的心 理理论 他们提出这样的假设 黑猩猩看见一个人将物体放在某处 后离开 然后让他看见另一个人在前面那个人不在的时候将物体移 第 2 页 共 19 页 走 那么可以预期黑猩猩可能会大体知道前面的人回来后可能会更 多地在原来的地方寻找 Premack 和 Woodruff 试图给我们呈现一个 这样的概念 个人具有推测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 从此 心理理论 的研究之门被打开了 他们的假设启动了一系列后续的验证性研究 掀起了有关认知研究特别是儿童认知研究的新一轮波澜 二 心理理论的渊源 通过相关研究的分析 我们不难发现 心理理论虽然是一个比 较新的概念 但是它说标榜的诸多内容实际上是旧瓶装新酒而已 换句话说 和其他理论一样 心理理论并不是一个无中生有的东西 我们很容易在 1978 年的理论之前找到它的影子 首先 在我们熟悉 的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 我们可以找到心理理论的碎片 比较 明显的就是三山实验 守恒实验等自我中心主义的研究 已经具备 了心理理论的雏形 其他诸如关于泛灵论 道德理论等对儿童社会 认知的解释也可以看到心理理论的种子 其次 我们发现 心理理 论的研究可以看成是在元认知的基础上的拓展 因为元认知考虑的 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监控 它 可以看成是心理理论在认知领域的先行 而在心理理论提出的几年 里 元认知的研究正在心理学认知领域如日中天 所以 在这种背 景下 心理理论的应运而生也是合乎逻辑的 此外 在心理理论提 出前 塞尔曼有一个经典的理论 角色采择理论 研究的是儿童区分 自己与他人的观点以及发现这些不同观点之间的能力 这个理论可 以说是心理理论在社会化领域的先行 这些都从客观上促进了心理 理论的诞生 三 心理理论的概念 在近年国内外的研究论文中对心理理论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 几种 陈英和等 2001 年 提出 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凭借一定知识 体系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测 并据此对他人的行为做出因果性 第 3 页 共 19 页 的预测和解释的能力 2 王茜等 2000 年 个体具有心理理论即个体具有将自身及 其他个体的行为归因为心理状态的能力 由此产生的对行为原因的 推论组成一个理论系统 3 Stephen M Edelson 心理理论 通常缩写为 TOM 是一种 将他人理解为主动个体的认知能力 即用关于意图行为的理论 概 念 如用信念和愿望来解释他人心理的认知能力 4 Gordon Andrews 2002 年 认知心理学研究中最具挑战性 的领域是心理理论 它指人们察知自己及他人心理的能力 5 Bamn Cohen 1994 年 心理理论也指 心理解读 和 社会智 能 是允许个体将心理状态概化到他人 并据此建立有意的和目标 指向的框架来理解他人行为的一组能力 我们可以看到关于心理理论的几个中文概念的共同点就是都采 用了 能力 笔者认为陈英和等学者的概念非常清晰明确的提出了 心理理论是一种能力 王桂琴等的论文中没有明确地提出 但其含 义也是指一种能力 英文概念中有 cognitive ability 和 abilities 的核心词 可以看出中外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因 而 基本上可以得出结论 心理理论在概念界定上是一种认知能力 那幺心理理论作为一种能力 总体发展就是一种认知能力的发展 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 而且我们认为我们探讨的是一种认知 能力 只是冠以了 理论 的名称 这样 许多所谓 混淆 也许 可以得到解决 以上讨论也可以看出一个好的概念应该有很明确的 核心词 4 4 心理理论的理论模型心理理论的理论模型 一 理论论 Theory Theory 心理理论这一术语最初是对儿童发展着的常识心理学 folk psychology 的一种试探性的描述 但后来有许多发展心理学家提出 儿童对心里生活的认识真的是一种理论 这就形成了理论论 理论 论的支持者很多 其核心论点是 认为人们的心理知识逐渐形成一 个像理论一样的知识体系 并根据这个理论解释 预测人的行为 第 4 页 共 19 页 但它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科学理论 而是一个日常的 框架的 基 础的 理论 6 理论论的两个主要假定是 1 成人和某一年龄段的儿童利用一 种内聚性的概念框架预测和解释他人的动作和思想 2 这种心里 认识的发展机制是一种理论形成的过程 遵循着与任何科学理论建 构同样的过程 理论论强调经验在塑造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中的作用 认为经验能为儿童提供其不能理解的心理状态的信息 这些信息最 终致使儿童理解这种心理状态并修正和改进他们已有的心理理论 在此基础上 将学龄前儿童一信念和愿望和核心概念的心理理论发 展划分为 3 个阶段 7 第一阶段是两岁左右 儿童具有简单的愿望 心理学 desire psychology 此时儿童知道人们会对经验产生主观 感受 但儿童不能理解对经验的心理表征因人而异并可能与现实不 符 第二阶段是 3 岁左右 儿童具有愿望 信念心理学 desire believe psychology 此时 儿童知道信念作为主观心理表征可能 因人而异并与现实不符 但在解释和预测行为时仍以愿望满足为出 发点 第三阶段是四岁左右 儿童具有信念 心理学 believe psychology 能结合考虑人们的愿望和信念来判定行为 此时在儿 童心理体系中 信念和愿望被认为共同决定人的行为 理论论过于强调经验的重要性 但却忽视了个体生理基础在心 理理论中的重要作用 例如理论论难以解释婴儿最初心理知识的获 得 2 模拟论 Simulation Theory 理论论认为 人们所具有的预测和解释人的行为这一日常能力 其起源应该是大量的 一般的内隐的一般知识或理论 不管这种理 论是什么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往都需要使用它 但是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理论论受到了来自模拟论的挑战 Heal J 于 1986 年发表了论文 复制与功能主义 Gordon R 发表了 作为模 拟的常识心理学 随后 Goldman A 于 1989 年发表了 心理学化的 解释 这些论文标志着模拟论的正式形成 模拟论 是专门针对 理论论所谓的一种理论构成日常心理能力之基础的假定提出来的 模拟论十分强调儿童自我反思经验 认为人类能够使用他们自己的 第 5 页 共 19 页 心理资源来模拟他人行为 该理论认为 儿童可以利用他们关于自 己心理状态的认识 通过模拟获得对心理状态及其与行为间的因果 联系的认识 也就是说 模拟论强调儿童自我反思经验 强调信念 和愿望是儿童真正体验的心理状态 认为儿童不是直接根据自己的 信念和愿望的有关规律来预测他人的行为 他们通常先是假装自己 具有与他人一样的心理状态 进而想象他人的愿望和信念 然后设 想他人如何行动 儿童先是直接意识到了自己的愿望与信念 接着 再模拟他人的愿望和信念 即儿童首先知道了自己的心理状态 然 后才知道他人的心理状态 8 模拟论 研究常用的方法是在 假装 的情境中 通过 扮 演角色 或 使自己处于他人的地位 来进行的 据此 该理论认 为 儿童的假装游戏或角色采择的练习 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越来越 高级的心理理论 Harris 曾提出 儿童对其他人心理状态的认识 部分地源自他们的假装游戏 但是如果儿童要具备模拟他人体验的 能力 在学龄前必须拥有下列 3 种重要的能力 9 第一 模仿能力 如婴儿参与各种角色扮演游戏 第二 儿童还能用假想的前提来做 相关推断 如儿童假装玩具娃娃想吃饼干 于是他就假装给玩具娃 娃吃一块 并假装玩具娃娃很高兴地吃下饼干 第三 儿童能改变 Harris 所谓的 默认设置 儿童的 默认设置 构成了儿童现有 的心理状态 而角色扮演或对他人经验的模拟 都意味着儿童要改 变这一 默认设置 从而可能暂时不去理会自己的想法 而是从他 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只有这样才可能推测 模拟 他人的想法和 行为 笔者认为模拟论和理论论一样强调经验在个体心理理论发展中 的重要作用 但却无法确定个体对自我心理内容的认识 是否必然 早于对他人心理内容的认识 3 模块论 Modularity Theory 与理论论和模拟论不同的是 模块论强调的是先天基础 模块 论认为幼儿心理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处理动因性非动因性客体的特定 范畴的模块机制的神经相继成熟而实现的 也就是说 儿童先天存 在的模块化机制在神经生理上达到成熟时 便获得对心理 状态的认 第 6 页 共 19 页 识 即影响儿童 心理理论 发展的是神经成熟 而不是来自理论 的修正 经验只不过在身体成熟期间对几个心理理论起着某种触发 作用 模块论的代表人物是 Leslie 和 Baron Cohen 他们主张心理模 块是天赋特化的 功能独立的 特别强调该模块的两个特点 一是 模块是天赋的或 硬件化的 具有固定的神经构架 遗传上特化的 二是模块是 特殊领域的 只关注或加工与其特殊处理能力相关 的信息 10 Leslie 假定 心理模块都是预先设置好了的 到了儿童时期的 一个关键点 这种用于理解他人心理的功能模块就突然 打开 准时 启动了 Leslie 提出 3 个模块 身体理论机制 Theory of Body Mechanism ToBM 模块 在三四个月时开始启动 它使婴儿认识到 动因性客体有内在的能源使他们能自己运动 另外两个模块叫心理 理论机制 Theory of Mind Mechanism ToMM 模块 它们处理动因 性客体的意向性或指代性 而不是动因性客体的机制特征 其中 ToMM1 大约在 6 8 月开始启动 它使幼儿像知觉环境和追求目标那 样来认识人和其他动因性客体 而 ToMM2 在 18 个月时开始启动 它 使儿童能够表征动因性客体对命题真实性所持有的态度 即哲学 家们所说的命题态度 Baron Cohen 除承认 Leslie 所提出的的 ToMM 模块以外 还提 出 3 个具体的发展模块 意图觉察器 Intentional Detector ID 视觉方向觉察器 Eye Direction Detector EDD 和共同注意机制 Shared Attention Mechanism SAM ID 负责加 工目的和愿望行为 EDD 负责加工眼睛的行为 从一开始婴儿的 ID 和 EDD 两个模块就处于启动状态 而 SAM 模块在 10 12 个月时才开 始启动 而 ToMM 模块启动得更晚 模块论获得的最强有力的支持之一 就是对自闭症 au tism 儿童的问题做出了比较合理的解释 有关自闭症的研究表明 自闭 症者普遍缺乏心理理论 同时他们还有相应的神经生理缺陷 这支 持了先天存在的心理理论特化模块的观点 同时 有关正常人的脑 功能 PET 研究 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模块论的观点 第 7 页 共 19 页 笔者认为模块论强调了生理基础在心理理论中的重要作用 这 弥补了理论论和模拟论的补足 但却忽视了经验在心理理论中的重 要作用 四 其他观点 一些发展心理学家 如 Meltzoff 和 Gopnik Moore 等都提出了 匹配理论 Matching Theory 认为心理理论发展的前提是婴儿必 须意识到自己与他人在心理活动中处于等价的主体地位 从而认识 到自己与他人在心理活动中的相似性 通过对这种情境的不断观察 和再认 儿童对这种等价关系的认识得以不断发展 从而逐渐获得 关于心理世界的系统知识 11 另一些心理学家提出了社会文化结构 理论 强调社会文化结构在个体心理理论中的作用 还有一些心理 学家提出了执行性功能局限的观点 该观点强调个体的计划能力 反应抑制能力 自我调节能力以及认知的灵活性或复杂性在个体心 理理论的发展中的作用 此外 还有一些观点也探讨了影响个体心 理理论发展的因素 例如 Lillard 提出的社会文化结构理论 就 强调了社会文化经验在心理知识发展中的作用 认为个体是在自己 的文化环境中来学习解释人类行为的方法的 还有一些观点强调与 他人互动的经验 特别是与父母及兄弟姐妹间的互动 可能是个体 了解心理状态的一种途径 通过上述有关心理理论的理论模型的论述 我们可以发现有关心 理理论存在不同的观点 这些观点都是从某一角度来论述但却并不 全面 虽然如此 这些观点之间又是相互补充的 只是由于心理理 论的研究角度很多 致使提出一个较为全面的心理理论理论模型较 为困难 五 心理理论的研究范式 一 错误信念的研究范式 1983 年 Wimmer 和 Perner 首创了著名的 错误一信念 的研 究范式 错误信念 他人或自己的一些与现实不一致的信念 是儿童 心理理论的起源性研究内容 是最重要的研究角度之一 而今 错 误 信念 的研究范式已经成为衡量个体是否具有心理理论的主要 第 8 页 共 19 页 范式 Flavell等人认为 成熟的心理理论应该考察儿童对心理的各个 方面的认识 视知觉 注意 愿望 情绪 意图 信念以及相关 的心理表征 假装和思维 12 目前研究者较一致地认为 把达到对 错误信念 的理解作为儿童拥有心理理论的主要标志 一级错误 信念实验包括意外地点任务 unexpected location task Wimmer German Maylor Moulson Muncer Tager Flusberg 对 错误概念的理解 外表 真实认识 视觉观点采择等 Flavell 等人 认为 成熟的心理理论应该考察个体对心理状态的各方面的认识 视 知觉 注意 愿望 情绪 意图 信念以及相关的心理表征 假装 和思维 23 近 20 年来 情绪理解等越来越成为研究者们感兴趣的 第 18 页 共 19 页 领域 其实 研究心理状态的各个方面与信念认识的关系一直是心 理理论研究的核心 但是 目前的研究对心理状态的一些领域还涉 及很少 例如 注意 记忆 想象 言语 意志行为 需要 气质 能力等方面与心理理论的关系研究 参参 考考 文文 献献 1 陈英和 姚端维 郭向和 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紊的研究进展 心理发展与教育 J 2001 3 2 王茜 苏彦捷 刘立惠心理理论 一个发展广阔而充满挑战的研究领域 J 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0 5 3 王桂琴 方格 毕鸿燕 杨小冬 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进展 J 心理学动态 200l 2 4 Stephen M Edelson Ph Dhtt p www autism org mind html Written by Stephen M Edelson Ph D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Autism Salem Oregon 5 王茜 苏彦捷 刘立惠 心理理论 一个发展广阔而充满挑战的研究 领域 J 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0 36 5 732 734 6 Wellman H M Harris P L Banedee M L et a1 Early Under standings of Emotion Evidence from Natural Language J Cognition and Emotion 1995 9 2 3 117 141 7 刘秀丽 西方关于儿童心理理论的理论解释 J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 社会科学版 2004 27 3 153 158 8 Harris P L From Simulation to Folk Psychology The Case forDevelopment J Mind and Language 1992 7 1 120 144 9 Astington J W The Child s Discovery of the Mind M Cam bridge M A Ha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143 10 熊哲宏 李其维 模拟论 模块论与理论论 儿童 心理理论 发展的 三大解释理论 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01 20 2 70 77 11 王益文 林崇德 心理理论 的实验任务与研究趋势 J 心理学探新 第 19 页 共 19 页 2004 3 12 王美芳 陈会昌 错误信念理解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J 心理发展与 教育 2001 2 13 蒋柯 进化心理学框架下的心理理论 心理研究 2008 1 4 20 22 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