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失衡原因探析_兼论人民币升值能否解决中美贸易失衡.pdf_第1页
中美贸易失衡原因探析_兼论人民币升值能否解决中美贸易失衡.pdf_第2页
中美贸易失衡原因探析_兼论人民币升值能否解决中美贸易失衡.pdf_第3页
中美贸易失衡原因探析_兼论人民币升值能否解决中美贸易失衡.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 07总第 399 期商业研究COMMERCIAL RESEARCH 文章编号 1001 148X 2010 07 0039 05 中美贸易失衡原因探析 兼论人民币升值能否解决中美贸易失衡 史本叶 李俊江 吉林大学 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 长春130012 摘要 2010 年美国再次提出人民币汇率低估导致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人民币面临空前的升值压 力 通过考察中美贸易差额和人民币汇率的变化 指出中美贸易失衡和人民币汇率之间没有必 然联系 人民币汇率不是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 通过对内部经济失衡 产品内分工 外商 直接投资 加工贸易和出口管制等方面的分析 指出中美贸易失衡的深层原因是经济全球化条 件下的产业转移和外商直接投资主导的加工贸易 以及美国过度消费和对华出口管制 因此 单纯依靠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关键词 中美贸易失衡 人民币升值 产品内分工 加工贸易 中图分类号 F752文献标识码 B 收稿日期 2010 03 08 作者简介 史本叶 1979 男 吉林集安人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教师 经济学博士 研究 方向 国际经济学 李俊江 1957 男 长春人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经 济学博士 研究方向 世界经济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 08JJD790130 2005 年 7 月以来 人民币面临空前的升值压 力 2010 年 2 月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接受美国 商业周刊 专访时表示将 劝说 中国让人民币 升值 2010 年 3 月 130 名美国众议员敦促奥巴马 政府立即采取行动 以解决中国 操纵汇率 的 问题 与此同时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美国经 济学家克鲁格曼也撰文指出 鉴于中国通过低估 人民币汇率维持贸易顺差 美国应把中国列为 汇率操纵国 进而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附加关 税 最终迫使人民币升值 这是全球金融危机之 后 美国首次以对华贸易巨额逆差为由 强力施压 要求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汇率再一次承受着巨大 升值压力 关于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失衡之间的关系 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 认为中美贸易失衡与人民币汇率没有关系 人民 币升值不能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1 3 另一种观 点认为中美贸易失衡是由于人民币长期低估导致 的 只有人民币升值才能消除美国对华贸易逆 差 4 难道中美贸易失衡真的是因为人民币汇率低 估了吗 中美贸易失衡的深层次原因到底是什么 人民币升值真的能够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吗 答案是否定的 本文从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失 衡的关系入手 从内部经济失衡 产品内分工 外 商直接投资 加工贸易和出口管制等方面 分析中 美贸易失衡的深层原因 一 中美贸易失衡和人民币汇率变化 近年来中国与美国之间贸易摩擦日益增多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中美之间的贸易失衡问题 所谓中美贸易失衡是指近年来持续存在的中国对 美国巨额贸易顺差 导致了两国之间在经常账户 下的国际贸易收支失衡 考察将近 30 年的中美贸 易额 中美贸易失衡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出现以 来 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 在中国加入 WTO 之 后 这一趋势更是明显加快 见图 1 一 中美贸易失衡 据中方统计 2008 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达到 历史最高的 1 708 6 亿美元 2009 年降为 1 434 亿 美元 据美方统计 2008 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更 是高达 2 663 3 亿美元 2009 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 的影响略有下降 达到 2 268 3 亿美元 可见美方 公布的统计数据要远远高于中方数据 尽管双方 统计数据存在较大差异 而且中国对美贸易顺差 40 商 业 研 究2010 07 实际上并没有美国公布的那么高 5 但是中美贸易 长期失衡并迅速扩大却是客观存在的 中美贸易 失衡也表现在贸易结构的失衡 从贸易结构上看 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主要是货物贸易逆差 而服务 贸易则始终保持着贸易顺差 其中货物贸易逆差 又主要表现为制成品的贸易逆差 尤其是高技术 产品逆差十分突出 相反美国在初级产品上却存 在对华贸易顺差 图 1中美贸易差额发展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 中方顺差数据来自商务部的全国年度统计公报 美方逆差数据来自美国商务部统计资料 二 人民币汇率的变化 人民币汇率机制和汇率水平随着中国对外经 济贸易发展而不断调整 从 1994 年起 中国建立 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单一的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制度 这使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贸易发展的影 响更加显著 由于 1994 年汇率并轨时实施超贬 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一个缓慢升值的过程 逐渐从 1994 年的 1 8 70 上升到 1998 年的 1 8 27 此 后一直停留在 8 279 8 277 之间 2005 年 7 月 21 日 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参考一篮子 货币进行调节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随着中国 经济启动并进入新一轮上升轨道 人民币汇率的 长期升值趋势在政策面开始显现出来 在 2008 年 7 月之后基本稳定在 1 6 80 至 1 6 90 之间 2005 2008 年 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 21 1 实际有效汇率也升值了 17 左右 缓解了中国入 世以来形成的人民币升值压力 三 中美贸易失衡与人民币汇率 通过考察中美贸易失衡和人民币汇率变化情 况 可以发现两者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但是人民 币汇率并不是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 姚枝仲 2003 认为汇率并非是影响美国贸易逆差的惟一 因素 6 沈国兵 2004 李稻葵 2006 等人的 研究也证明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 的变化对于中美贸易失衡都没有任何统计上显著 的相关性 1 麦金农 2007 进一步指出对于作 为国际债权国的东亚国家 国际主要货币升值突 变带来的收入和支出效应非常强烈 使得汇率对 贸易状况的影响难以确定 因此认为促使人民币 升值就可以减少中国贸易顺差的设想是不科学 的 2 近年来中美贸易规模和贸易差额的快速增长 主要是世界产业分工深化和产业转移的结果 与 人民币汇率没有必然联系 例如 2005 年 7 月以来 人民币对美元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升值 但中美贸 易顺差不仅没有缩小 反而还迅速扩大 总之 中 美贸易失衡不是由于人民币汇率导致的 人民币 的升值也不能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二 中美贸易失衡的深层次原因 一 美国经济内部失衡是根本原因 美国经济内部失衡主要体现在美国储蓄投资 失衡 财政赤字和过度消费 根据国民经济恒等 式 X M S I T G 即一国经常账 户差额等于其国内个人净储蓄加上财政余额 首 先 从储蓄和投资的关系上看 储蓄投资缺口不断 扩大意味着经常账户差额将不断扩大 自 2001 年 以来 美国为刺激经济增长而采取的超低利率政 策导致美国的储蓄率不断下降 2005 年 1 月至 2008 年 8 月期间 美国个人储蓄率大多维持在 1 以下 这一时期成为美国历史上储蓄水平最低的 时代 同时 美国的超低利率政策也刺激了投资支 出扩张 个人收入和资产价值快速增长 提高了居 民的边际消费倾向 其次 从财政赤字的影响来 看 实行减税和增加开支的赤字财政政策也会加 剧经常账户逆差 一方面 减税带来的消费增长和 政府开支增加 助长了对进口商品的消费需求 另 一方面 巨额财政赤字加上利率上升 会导致外资 总第399期史本叶 中美贸易失衡原因探析 41 流入 美元升值 从而加剧了经常账户逆差 从 2001 年开始 美国累积的财政赤字不断攀 升 同期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也不断增加 过低的储 蓄水平和过高的财政赤字使美国政府和居民的消 费支出过多 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 美国消费占 GDP 的比重长期稳定在 65 以上 在 2004 年和 2005 年分别达到了 70 和 72 由于过度消费 储蓄不足 美国必须吸收国外储蓄以维持本国经 济增长 从而形成巨大的经常账户赤字 在国际金 融危机爆发后 美国开始调高储蓄率 从 2008 年 8 月的 0 8 提高到 2009 年 5 月的 6 9 达到过 去 15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国贸易赤字规模也随 之开始下降 这正说明美国贸易逆差只不过是内 部储蓄投资失衡的外在表现 是其国内储蓄不足 的必然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 美国即使改变了对中 国的贸易逆差 也必须为国内的储蓄投资缺口寻 找新的来源 将逆差转移至其他国家 7 二 中美贸易顺差主要来自的产业转移 分析中美贸易顺差的构成 可以发现其主要 来自东亚各国的贸易顺差转移 随着美国与东亚 新兴经济体对中国大陆直接投资的迅速增加 逐 步形成了全球性的产品内分工格局 即美国 日本 从事研发 设计等资本技术密集型生产活动 生产 并出口关键零部件和技术设备 韩国 台湾等生产 并出口零部件系统或模块 东盟提供原材料和简 单零部件 中国大陆从事劳动密集型组装并提供 少量组件 而美国等成为产品的目标市场并最终 实现产品的价值 如果按原产地原则统计 最终产 品的出口地就从日本 韩国 台湾 东盟等国家和 地区转移到了中国大陆 在这种产品内分工格局 下 中国对日本 韩国和东盟不断增长的贸易逆差 构成了对美国的贸易顺差 日本和东盟的部分对 美贸易顺差已经转移到了中国 以 2009 年为例 中国对日本 韩国和台湾的逆差总额达 1 471 亿美 元 较中国对美顺差 1 434 亿美元还略高 此外 中国对拉美国家 对世界上 58 个最不发达国家总 体也是逆差 因此 中美贸易失衡根本原因是在经 济全球化过程中 国际产业转移导致的贸易转移 这种产业转移导致中美贸易顺差大幅增加 三 外国投资企业创造了大量的中美贸易顺差 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国直接投资必然会增加我 国对外贸易顺差 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外商直接 投资 一方面利用直接投资代替商品对华出口 另 一方面 通过加工贸易将产品返销国内或销往全 世界 这决定了外商直接投资主导的加工贸易必 然出现顺差 位于全球价值链顶端的发达国家通 过跨国公司这一载体 利用直接投资在我国建立 加工贸易基地 充分利用我国土地 劳动力和环境 成本低的优势 生产出富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这 些产品中大部分销往美国 因此 外资企业对美贸 易顺差成为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的核心部分 美国 经济学者也曾经指出 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的贸易 顺差净值占到了中国对美国贸易顺 差 总 额 的 83 8 2009 年 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约为 1400 多 亿美元 其中约有 76 是外资企业造成的 而这 些外资企业主要又是美国在华投资的企业 因此 中美贸易失衡难以真实反映中美之间的贸易利益 分配关系 也说明了美国对中国贸易出现巨额逆 差的根本原因在于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制造业大 量向中国转移 四 加工贸易创造了大量的中美贸易顺差 中国与美国在一般贸易上是基本平衡的 顺 差主要是由加工贸易造成的 中国的加工贸易大部 分是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 美国 日本等发达 国家以及亚洲 四小龙 等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为降 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竞争能力 对华转移劳动密集型 产业或工序而发展起来的 这些外资企业主导的加 工贸易创造了大量贸易顺差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 2007 年外资企业加工贸易顺差高达 2 117 97 亿美 元 占外资企业对外贸易顺差总额 1 361 12 亿美 元 的 155 6 根据 Koopmen 等人 2008 的测 算 中国制造业出口中有 58 7 以上是加工贸易创 造的出口 9 从加工贸易的地理方向上看 这些加 工贸易顺差中的绝大部分集中在对美加工贸易顺 差上 中美贸易顺差与中国加工贸易在发展趋势 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同步性 两者的皮尔森相 关系数高达 0 991 10 在中美贸易顺差中大约 67 来自中国出口的电子信息技术和机电设备类产 品 而这些产品又主要来自外资企业从事的加工 贸易 因此 由于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跨国公 司 将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生产加工工序向 中国进行 工序 转移 使外资在华企业对美加 工贸易顺差逐渐扩大 导致了中美贸易失衡的不 断扩大 从加工贸易方式可以看出 美国等发达国 家的企业对中国 FDI 产生的对美贸易转移和返销 是美中贸易失衡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 美国对中国采取非常严格的出口管制措施 美国对华出口管制也是中美贸易失衡的一个 重要原因 这里所说的美国对华出口管制主要是 指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 美国是世界上拥有高科 技产品和发明专利最多的国家 而中国又是规模 巨大的高科技产品需求市场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美国对华高技术产品贸易应该处于优势地位 但 现实却是中国是美国高技术产品的最大供给商 42 商 业 研 究2010 07 这除了加工贸易的原因之外 主要就是因为美国 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 1998 年 美国将卫星 技术添加到管制清单中 专门对中国进行控制 2007 年 6 月 美国商务部实施对华高科技出口管 制新规定 该规定包括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 和再出口管制政策的修改和阐释 新的授权合 格最终用户制度 进口证明与中国最终用户说 明要求的修改 三项 其中出口产品管制分类列 表 ECCNs 的 31 大类管制项目包括航空器及航 空发动机 导航系统 激光器 光学纤维 贫铀等 20 种产品 软件和相关技术 美国在生物技术 光电技术 高新材料 武器以及核技术贸易上对华 实施了比其他贸易伙伴更为严格的出口管制 11 严格的出口管制迫使很多中国用户放弃进口美国 产品 转向从欧洲 日本等国进口 结果是美国高 科技产品对华贸易逆差越来越大 在中国迅速增 长的高技术进口中的比例越来越低 因此 美国对 华出口管制严重加剧了中美贸易失衡 三 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中美贸易失衡 中美贸易失衡是各种深层原因综合影响的结 果 人民币汇率并不是其唯一影响因素 因此 人 民币升值不能解决中美贸易失衡 第一 历史经验证明人民币升值不能改变中 美贸易失衡 自 2005 年 7 月 21 日以来 人民币对 美元累计升值 21 1 同期美国贸易逆差占 GDP 的比 重 年 均 达 到 5 9 对 华 逆 差 年 均 增 长 21 6 是历史上规模最大 增长最快的时期 2009 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稳定 而美国贸易 逆差占 GDP 的比重从 2008 年的 5 7 降至 3 5 对华逆差下降 16 1 20 世纪 70 80 年代 美国 也曾因货币问题向德国 日本施压 迫使两国的货 币大幅升值 但到 2008 年 美国对德国仍然逆差 429 亿美元 对日本逆差 726 亿美元 3 因此 国 内和国外的经验都证明一国本币升值对调解贸易 收支的作用有限 第二 人民币升值不能改变美国市场对中国 出口的影响 殷德生 2004 研究标明 中国贸 易收支价格弹性很低 而收入弹性很高 说明受外 需影响较大 其中受美国市场需求影响最大 12 中国自 2005 年以来的贸易盈余主要是由于美国过 度消费 而不是由于人民币汇率低估造成的 2008 年美国遭遇金融危机冲击致使中国出口下滑说明 了这个道理 如果人民币汇率被低估 那应该改善 出口才对 但是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 中国 出口两个月之内从超过 20 的增长跌落至近 30 的负增长 自 2009 年下半年以来 美国经济企稳 复苏 而中国对美出口也开始回暖 这说明中国出 口主要是由外需市场决定的 而不是因为人民币 汇率水平低估 因此 单独依靠人民币升值是无力 改变美国进口增长过快的局面 第三 人民币升值会产生来自国民收入和支 出的偏置效应 根据贸易收支的弹性分析法 汇率 变动影响贸易收支主要取决于实际汇率变动 在 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情况下 如果考虑中美两国 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 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化是 不确定的 因此对中美贸易的影响也是不确定的 即使在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的情况下 如果考虑 升值后的收入效应和支出效应 人民币升值也不 一定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首先 出口下降会导 致国民收入减少 而收入减少带来的消费下降会 减少进口需求 尤其对于我国以出口为导向的加 工贸易 出口下降会使进口需求大幅下降 其次 人民币升值会提高企业的投资成本 降低投资利 润率 尤其对于创造大量贸易顺差的外资企业 这 样势必会抑制中国的投资和就业 从而降低中国 的消费和进口需求 最后 人民币升值会使中国主 要以外汇储备形式持有的美元资产缩水 这种负 财富效应会进一步导致本国消费和投资的减少 所以 就中短期而言 人民币升值后来自国民收入 和支出的偏置效应可能会超过价格效应的影响 因而使中美贸易平衡的变化难以确定 2 第四 人民币升值可能使美国的进口从中国 转移到其他国家 人民币升值固然会提高中国产 品在美国销售的市场价格 一定程度会降低美国 对中国产品的需求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的整 体进口规模会下降 在美国需求不变的情况下 美 国会转向生产同类产品的替代国家 例如印度 东 盟等 进口与中国产品类似的产品 第五 人民币升值不能改变美国高科技产品 对华出口管制 一方面 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企业 将高科技产品的生产组装工序转移到中国 利用 中国的劳动力优势进行生产 使中国对美国的高 科技产品出口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 美国长期实行 对华出口管制 2007 年还将中国单列 专门增加 了包括纤维材料 数字机床 部分集成电路设备在 内的 47 个出口管制项目 严格的管制迫使很多中 国用户放弃进口美国产品 转从他国进口 近年来 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口快速增长 但自美进口比重 从 2001 年的 18 3 下降到 2009 年的 7 5 因 此 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加剧了双边贸易不平衡 3 在这种情况下 单纯依靠人民币升值并不能解决 美国对华贸易逆差 总第399期史本叶 中美贸易失衡原因探析 43 四 结论及对策 上述分析说明 人民币汇率不是中美贸易失 衡的根本原因 中美贸易失衡的深层原因是经济 全球化条件下的产业转移和外商直接投资主导的 加工贸易 以及美国过度消费和对华出口管制 在 这些深层原因没有解决的情况下 单纯依靠人民 币升值不能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而且还可能 会给中国经济带来种种不利影响 但是 长期存在 的中美贸易失衡和人民币升值压力也将影响我国 经济贸易的正常发展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 解决中美贸易失衡和应 对人民币升值压力 可以考虑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 扩大内需 减少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 赖 一方面 在稳定投资需求的同时要扩大消费需 求 尤其居民的消费需求 这样既有利于降低储蓄 率又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要利用与其 他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契机 拓展新兴出口市 场 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 第二 要合理引导外资投向 不断提高利用外 资质量 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 在稳定利用外 资规模的基础上 要引导外资投向粗放型加工贸 易以外的投资领域 要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培育新 的外资增长点 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 高新技 术产业 现代服务业 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产业 第三 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转变对外贸易增长 方式 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基础上 加强自主创 新 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 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推动产业向价值链的高附加 值环节升级 改变对外贸易中的低价竞争模式 要 提高产品质量 加强售后服务和做强自主品牌 将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点转向追求贸易增长效益 和质量上来 第四 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 对人民币 适度升值 中国目前高达 2 4 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因此有必要借机继续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适度增加汇率弹性和 灵活性 逐步实现汇率形成市场化 使人民币在可 控的范围内适度升值 人民币适当升值有利于增 加中国整体贸易利益和消除中美贸易失衡 有利 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推进产业升级 有利于推 动人民币区域化和中国企业 走出去 第五 加强与美国的贸易磋商 劝说美国削减 对华出口管制 2010 年 4 月 美国奥巴马政府就 出口管制改革制定了初步路线图 计划对美国出 口管制体系进行改革 我国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加 强与美国的贸易磋商 劝说美国减少对华出口管 制的歧视性规定 这有利于增加我国从美国的进 口和减少中美贸易逆差 此外 还要优化贸易利益核算方法 美国为了 避免 FDI 带来的贸易转移和贸易返销的影响 反 映美国真实的贸易利得 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 每年专门以 所有权 为依据对本国进出口贸易 进行重新统计 13 因此 在对中美贸易统计差异 联合研究的基础上 建议中国进一步建立基于 所有权 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