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习目标知 识 点识记理解运用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革过程。2知道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3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4认识到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内容分析学习重点 掌握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特征学习难点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区别学习方法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合作与交流中探究。学 习 活 动 拓展与练习一、总体上认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古代农业 三大基本经济形态 古代手工业 古代商业(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1、 (经济形态)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2、 (政策)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经济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后期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二、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内容1、耕作技术的演进: 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耕作技术的演进):“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 原始农业的产生: (“火耕”) 奴隶社会时期:“石器锄耕” (“耜耕”) 春秋战国: ,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 西汉的 也叫 因使用时回转不变,东汉时出现了 唐代发明 ,耕犁基本定型。2、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 (1)传说英雄: (2)著名工程: 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 ,位于 西部的岷江上,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蜀地“天府之国”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 汉代 (3)治理黄河:东汉 治黄河,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3、灌溉工具的革新: 隋唐五代 宋代 明清 4、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土地兼并贫者无立锥之地 (1)土地制度的演变 奴隶社会(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战国时期确立了 。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土地改革时期被废除。 北魏至唐前期曾经推行 (2)土地兼并(贫者无立锥之地): 阅读思考以下问题:贫者无立锥之地反映的现象? 造成的原因? 带来的影响? a、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 b、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c、 出现租佃关系的普遍化。 d、无数小农破产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危及王朝的统治。 (因为无数小农破产,成为佃民,导致租佃关系的出现并日趋普遍化。) (3)为解决土地兼并进行的尝试作出的尝试? 开明的政治家:力图 ,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 农民阶层:农民起义,提出了 的口号。(代表:明末农民起义) (4)沉重的赋税和力役中国古代农民的负担沉重 “泰半之赋”: 时代农民要将收成的 上缴国家。 徭役:是古代王朝 民众承担的 劳动。(古代农民对专制王朝承担的主要义务有缴纳赋税、服徭役和兵役等)(三)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阅读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朱陈村,思考:我国小农经济有什么特点?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 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田中老与幼,相见何欣欣。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黄鸡与白酒,欢会不隔旬。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邻。死者不远葬,坟墓多绕村。既安生与死,不苦形与神。所以多寿考,往往见玄孙。 特点:(1) 生产规模:以 为单位的小农经济。(2) 所有制结构:以“ ”为主体。(3) 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4) 生产模式: , 。(5) 经营方式:“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6) 生产目的: ,缴纳赋税,少量用于交换。(7)地域水平:各地区、各民族农业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农业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3、产生的条件:铁农具、牛耕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四)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影响 1、积极影响: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 2、消极影响: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内容来表现:(1)以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成分的比重和构成来表现,(2)以国民经济各部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构成来表现。古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典型特征是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手工业和商业只起辅助作用,是一种典型的农耕经济。而从所有制结构上来看,也有不同所有制构成的区分,如土地所有制的公有、国有和私有等形式。精耕细作 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生产综合技术体系和主要耕作方式,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概括。具体来说,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或劳动,采用新的技术措施(如新生产工具的革新、灌溉、施肥技术等),进行细致地的耕作,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增加产品总量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它以铁犁牛耕的出现、土地私有的产生和自耕农的大量出现为前提。精耕细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古代中国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奠定了中华文明持续发展的基础,并对亚、欧农业生产产生深远影响。 合作探究:1、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 阻碍古代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1、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具有排斥社会分工,生产分散、规模狭小、技术落后等特点。 2、两者存在的时间不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3、联系:首先,都是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产物。其次,中国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等于自然经济,并延续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结束。再次,都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在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结束期间,两者出现了交集,可以说小农经济等于自然经济。 巩固练习1、下列符合汉代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是 ( )牛耕逐渐普及 铁制农具大量使用关中地区水利系统形成 江南地区农耕技术相对落后a、 b、 c、 d、2、 国语晋语有“宗庙之牺,为田亩之勤”的记载;孔子的学生冉伯牛名耕,司马耕字子牛,由此得出的历史结论确切的是 ( ) a、孔子有教无类,学生多是贫家子 b、孔子非常重视教育学生参加农业劳动 c、春秋人物多取贱名 d、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可能已有牛耕3、中国古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之所以重视小农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因为( ) a、它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它是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 c、它满足了百姓基本生活的需要 d、它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4、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从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 )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重视农业观念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安土重迁的思想 a、 b、 c、 d、5、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京东居间合同合作协议书
- 合伙人经营协议合同范本
- 2025南充拆迁协议书
- 合伙人砂石料合同协议书
- 合同书上的协议范本制作
- 协议撤销后未收回协议书
- 双鸭山吊车出租合同范本
- 医学救援合作协议书范本
- 低价出售下料机合同范本
- 八岁女孩婚前协议书范本
-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重点名校2026届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
- 2.4抽象函数的周期性与对称性-讲义(原卷版)
- 喷粉挂钩管理办法
- 2025手机维修服务合同范本
- 风电场安全规程考试题库(附答案)
- 医院科研奖励管理办法
- 肠内营养患者护理质量提升措施
- DB11∕T 1205-2024 用能单位能源审计报告编制与审核技术规范
- 苯职业病防护课件
- (高清版)DB11∕T 2442-2025 学校食堂异物管控规范
- 扬尘污染矿山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