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专题 01 山水田园诗 1 专题 02 羁旅行役诗 5 专题 03 赠友送别诗 12 专题 04 边塞征战诗 18 专题 05 咏史怀古诗 25 专题 06 咏物诗 31 专题 01 山水田园诗 一 山水田园诗概说一 山水田园诗概说 1 山水田园诗特点1 山水田园诗特点 中国的写景抒情诗传统可谓源远流长 中国人自古崇尚 天人合一 他们以山水田园 为审美对象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内心丰富多样的情感 而在写景抒情类诗词中 山水田园诗又占绝大多数 山水田园诗严格说来可分为山水诗和田园诗两类 其中山水诗主 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 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 山水诗起源于南朝 宋 谢灵运 田园诗的开创者则是晋代陶渊明 山水田园形成 诗派 是在唐朝 以唐代王维 孟浩然为代表 许多诗人都创作过此类诗歌 2 山水田园诗的常见情感主旨 2 山水田园诗的常见情感主旨 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对春的喜爱之情 惜春之情 例 李白 望庐山瀑布 对归隐 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例 陶渊明 归园田居 对官场 仕途的厌倦 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归隐的期待 例 辛弃疾 鹧鸪天 代人赋 城中桃李愁风雨 春在溪头荠菜花 对农人辛勤耕作的赞美 对农人辛劳的同情与感慨 注 此类作品不是典型的山水田 园诗 但是因为其描写的主要内容也是田间生活 所以把它归到这里 便于学生记忆 3 山水田园诗的常见艺术手法3 山水田园诗的常见艺术手法 借景抒情 所有的写景抒情诗中几乎全都有此手法 具体来说又可以分为 以 哀景写 哀情 和 以乐景写哀情 两种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以声衬静 视听结合等 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 山 居秋暝 比拟 在古诗词中 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 拟人即物带上了人的感情或动作 拟物又包 括两种 一是把人拟作物 二是把此物拟作彼物 例 雁引愁心去 山衔好月来 李 白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比喻 例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暮江吟 多角度描写 侧面描写 所谓多角度描写 即调动各种感官 对景物进行描写 例 已 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 夜雪 色彩渲染 在写景抒情诗中 如果作者在描写画面中大量使用色彩性词汇 那么在回答 写作特点时可以答此条 炼字 炼字可以说是一类专门的题型 在写景抒情诗中 一般考察的炼字题常常是针对 动词 这些动词往往起到了比拟或化静为动 化虚为实 通感 的效果 专项提升 专项提升 1 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问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问题 阙题阙题 刘眘 sh n 虚 道由白云尽 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 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 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 清辉照衣裳 注 刘眘 sh n 虚 唐代诗人 性高逸 不慕荣利 交游多山僧道侣 曾拟在庐山卜 宅隐居 未成 早年逝世 阙题 即缺题 原题缺失 后人在编诗时以 阙题 为名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道由白云尽 云路并写 表现了道路之偏僻 环境之幽闭 B 闲门向山路 叙中含情 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孤寂生活 C 深柳读书堂 融情于景 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D 清辉照衣裳 直抒胸臆 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答案 C 解析 A 该句主要体现的是道路的高远与环境的清幽 偏僻 幽闭情感色彩不对 B 孤寂 应该为 宁静 D 直抒胸臆 的理解与分析失当 2 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 其中 时有落花至 远随流水香 最为突出 请结合 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 6 分 2 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 其中 时有落花至 远随流水香 最为突出 请结合 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 6 分 2 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各题 2 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各题 水村闲望 宋 俞紫芝 画桡 两两枕汀沙 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闲居眠藕叶 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 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 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 俞紫芝 笃信佛教 得其心法 终身不娶不仕 桡 船桨 指代船 赊 语助 词 1 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1 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首句写停泊在沙洲上的船 用 枕 字以写 闲 以 两两 写 闲 中不乏和谐美好 B 颔联所用的手法和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相同 都是 正衬 C 颔联和颈联在写景上远近结合 翠鸟闲眠 白鹭栖息为近观 溪云淡淡 酒旗招展为远望 极富层次感 D 尾联抒怀 可惜这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 没有人画了寄到京华去 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 寄情山水 喜爱无羁绊的自然生活 与世无争的情怀 参考答案 B 解析 B 项 两首诗所用手法不同 俞诗用鸟 闲 居来衬托诗人的 闲 望 是正衬 王诗用鸟鸣来衬托春山月夜的幽静 是反衬 或以动衬静 具体地说 俞诗颔联以翡翠鸟 和鹭鸶的 闲 居来衬托自己的 闲 望 写的是静景 王维用的是反衬 俞紫芝用的是正 衬 2 有人说本诗是以 望 组织题材 请你结合全诗概括诗人 望 到的是怎样的一幅画 面 并分析诗人描绘画面时运用的表达技巧 6 分 2 有人说本诗是以 望 组织题材 请你结合全诗概括诗人 望 到的是怎样的一幅画 面 并分析诗人描绘画面时运用的表达技巧 6 分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下列小题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下列小题 江村 注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 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来自去堂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 760 夏 当时作者的成都草堂刚刚建成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诗歌第一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村落的宁和清幽 B 诗歌第二联描写燕子独飞 江上白鸥浮游 给人一种孤寂寥落之感 C 第三联采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 描写出了杜甫宁静的家庭生活的来之不易 D 尾联诗人从眼前的生活场景发出感叹 表现出对当下生活的满足 没有任何不快 参考答案 A 解析 B 项 孤寂寥落 错 应为 闲适愉悦 C 项中没有对比衬托的手法 D 项 没 有任何不快 不对 作者内心还有对过往苦难的余悸 以及对未来的不敢奢望 故选 A 2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6 分 2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6 分 参考答案 对自然之景的喜爱 对天伦之乐的欣慰 对故友援助的感激 对过往 苦难及壮志无望的悲慨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后面题目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后面题目 西江月 宋 苏轼 照野弥弥 浅浪 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 未解玉骢骄 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 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扬桥 杜宇 一声春晓 注 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 其春夜行蕲水边 过酒家 饮醉 乘月至一溪桥上 解鞍 枕臂醉卧少休 拂晓 见乱山攒拥 流水淙淙 宛如仙境 书此词于桥柱上 弥弥 水波翻动的样子 层霄 弥漫的云气 障泥 马鞯 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杜宇 指 杜鹃鸟 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障泥未解玉骢骄 我欲醉眠芳草 写词人临溪流 即从马上下来 等不及卸下马鞯 就欲眠于芳草 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 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 可惜一溪风月 莫教踏碎琼瑶 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琼瑶 本是美玉 这里 指月色 水月交辉 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 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 解鞍欹枕绿杨桥 杜宇一声春晓 一句用 解鞍欹枕 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 意豁达 而 杜鹃春晓 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 诗人于拂晓被杜鹃鸟吵醒 见 乱山攒拥 流水淙淙 宛如仙境 便书此词 却未写 此景 只用 杜宇一声 概之 这是留白写法 让人顿生无限遐想 参考答案 A 解析 B 是借喻 不是借代 C 喧闹和生机 不对 应为 表现了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 D 被杜鹃鸟吵醒 无根据 且不合诗歌意境 2 请从表达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 照野弥弥浅浪 横空隐隐层霄 两句的妙处 6 分 2 请从表达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 照野弥弥浅浪 横空隐隐层霄 两句的妙处 6 分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问题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问题 苏秀道中 苏秀道中 末 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 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 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 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 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 苏秀道中 从苏州到秀州 令浙江嘉兴 的路上 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 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1 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 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 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 复苏了 B 不愁屋漏床床湿 引用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中的诗句 床头屋漏无干处 且喜 溪流岸岸深 引用杜甫 春日江村五首 春流岸岸深 C 颔联正面写一个 喜 字 通过 秀色 佳音 表现出诗人的喜悦 展现出一种体恤民 艰的崇高感情 D 尾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 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表现了 诗人对农民的关心 参考答案 B 解析 B 项前半不是 引用 而是 化用 引用与化用的区别在于引用一般表达的情感 与原作相同 而化用表达的情感则往往与原作不同 2 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 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分析 6 分 2 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 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分析 6 分 参考答案 特点 雨大 及时 2 分 分析 诗人半夜感到 凉冷 看到 屋漏床床湿 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 表现雨大 运用叠词的手法 通过屋漏床湿 溪流岸深表现雨大 运用虚实结合 想象 的手法 通过 骄阳转作霖 稻花应秀色表现雨的及时 每点 2 分 两点即可 专题 02 羁旅行役诗 一 思乡怀人 羁旅行役诗概说一 思乡怀人 羁旅行役诗概说 1 思乡怀人 羁旅行役诗产生的原因 1 思乡怀人 羁旅行役诗产生的原因 在古代 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 滞留他乡 或漂泊异地 或谋求仕途 或被贬赴任途 中 所谓 羁旅 就是因为上述原因 长久寄居他乡的意思 这类诗 往往表达羁旅之难 行役之苦 宦游之艰 多抒发乡愁 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注 边塞诗后 面有专门章节 2 思乡怀人 羁旅行役诗的典型特点 2 思乡怀人 羁旅行役诗的典型特点 写作此类作品的情感触发点往往有以下几种情况 佳节 上元 中秋 重阳 冬至 除夕 滞留途中 夜宿某地 船舶某处等 遭遇不幸 官场失意 科举落榜等 触景生情 景似故乡 3 思乡怀人 羁旅行役诗的典型意象 3 思乡怀人 羁旅行役诗的典型意象 1 节令 上元 中秋 重阳 冬至 除夕等 2 时间 黄昏 月夜 3 景物 月 雁 双鲤 杜鹃 捣衣 砧声 猿声 孤灯 酒等 月 一般说来 古诗词中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例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鸿雁 雁是候鸟 每年秋季都会飞向南方 这常常会引发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 感之叹 同时 雁又被人们认为有 信使 之用 所以在怀人作品中也常常会出现 鸿 雁 的意象 例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一剪梅 李清照 双鲤 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 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例 嵩云秦树久离居 双鲤迢迢一纸书 寄令狐郎中 李商隐 杜鹃 子规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似 不如归去 所以当听到杜鹃的啼叫声时 往往也容易触发游子的思乡之情 例 蝴蝶梦中家万里 子规枝上月三更 春夕 崔涂 等是有家归未得 杜鹃休向耳边啼 杂诗 无名氏 捣衣 砧声 古时游子离家前 妻子往往会为其捣衣 因而当捣衣声响起时 不仅会 触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也会令思妇兴起伤情之思 例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子夜吴歌 秋歌 李白 4 思乡怀人 羁旅行役诗的基本主题 4 思乡怀人 羁旅行役诗的基本主题 对故乡 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例 李白 静夜思 自己途中的愁苦寂寞 内心的孤独凄凉 天地广阔而自身渺小的感慨 例 张继 枫 桥夜泊 独居他乡 不得重用 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 幽怨愤慨之情 例 杜甫 登高 对国事艰难的感慨 例 杜甫 登高 有的作品中可能也有其他情感出现 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5 思乡怀人 羁旅行役诗的常见艺术手法5 思乡怀人 羁旅行役诗的常见艺术手法 借景抒情 想象 虚实结合 例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细节描写 例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思 张籍 比喻 拟人 双关 专项训练专项训练 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 完成小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 完成小题 春夕 唐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 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 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 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 五湖 烟景有谁争 注 五湖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 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 好山水 1 下列是对本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1 下列是对本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首联上句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 深叹春光易逝 岁月无情 下句将代指春光 的 东风 拟人化 不是东风送我还 而是我送春归去 B 颔联进入正题 写 春夕 写得极为精粹 诗人造语新奇 对仗工整 韵律和谐 创造 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 不愧为传诵不衰的名句 C 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 遥想故园 望眼欲穿 思乡念亲 忧心如焚 连年累月 无 心翻书 揽镜自照 白发满头 诗人内心愁苦 溢于言表 D 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 缘情写景 因景抒情 虽未明言思乡 而一片乡情 跃然纸上 后四句重在抒情 感情真切 凄婉动人 答案 C 解析 C 动 意为 动不动 书 指书信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 分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 分 答案 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痛苦心情 对社会动荡 家书经年断绝的担忧之情 仕途坎 坷 华年易逝的自伤之情 渴望归隐的迫切心情 结合诗句分析 每点 2 分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后面的问题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后面的问题 登 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 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 西山寇盗 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父吟 注 玉垒 山名 西山寇盗 指吐蕃 梁父吟 三国志 说诸葛亮躬耕陇亩 好 为 梁父吟 1 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1 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首联提挈全篇 花伤客心 以乐景写哀情 和 感时花溅泪 春望 一样 同是反 衬手法 登临 二字 则以高屋建瓴之势 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B 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 上句就时间驰骋遐思 下句向空间开拓 视野 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C 颈联议论天下大势 朝廷 寇盗 是诗人登楼所想 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 下句说明第二句的 万方多难 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 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D 尾联运用典故 后主 指蜀汉刘禅 宠信宦官 终于亡国 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 西 有武侯祠 东有后主祠 梁甫吟 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 用来比喻这首 登 楼 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答案 B 解析 上下句内容反了 上句是写空间 下句是写时间 2 首联诗人写到 花近高楼伤客心 结合全诗谈谈诗中 伤客心 的原因都有哪些 6 分 2 首联诗人写到 花近高楼伤客心 结合全诗谈谈诗中 伤客心 的原因都有哪些 6 分 答案 诗人登楼观景 近看繁花 满眼繁花反衬满腹愁思 抒发客居他乡的漂泊与伤感 2 分 国家万方多难的忧国忧民之愁 吐蕃入侵 战乱频仍 诗人为国家灾难而伤心 2 分 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之痛 虽仰慕诸葛亮那样的先贤 但难遇明主 为自身怀才不遇而伤 心 2 分 为君主无道 任用奸佞而伤心 2 分 任答 3 点 每点 2 分 解析 本诗是典型的将自身情感与对国家的担忧结合的作品 诗人前两联写自己 后两联 联系国家 表达了对国事艰难的感慨与担忧 而 刘备诸葛亮 是古诗中常见的 明君贤臣 的代表 3 阅读下面一首词 完成后面题目 9 分 3 阅读下面一首词 完成后面题目 9 分 浪淘沙 感事 明 刘基 天际草离离 鸿雁南归 冷烟凝恨锁斜晖 蝴蝶不知身是梦 飞上寒枝 惆怅倚阑时 总是伤悲 绝怜红叶似芳菲 清露自凋枫自落 没个人知 注 这首词写于元末乱世 避难于江湖时期 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首句写无边的青草直漫向天涯 透露的是生机 奠定漂泊凄凉的基调 B 鸿雁 这一意象不仅点出深秋季节 也暗示出旅人的思归 C 枫叶红似春花 却无人怜 遇清露而自凋 这 枫叶 正是孤高诗人的写照 D 全诗明写秋实写 感事 所以是一首伤时失意的寓托之作 词风婉约 答案 C 解析 孤高 判断无据 2 没个人知 是作者刻意吐出的心中郁结之情 词人在这首词中 郁结 了哪些情感 请简要概括 6 分 2 没个人知 是作者刻意吐出的心中郁结之情 词人在这首词中 郁结 了哪些情感 请简要概括 6 分 答案 2 飘零江湖的悲愁与失落 实现人生抱负的无望而执着 人生失意的自怜与 自爱 才华被埋没的孤苦与怨恨 解说略 每点 2 分 三点即可 4 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9 分 4 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9 分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 曹彦约 舒郡惊冬节 吴门忆岁时 天寒城闭早 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 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 至日始题诗 注 舒州 位于安徽省西南部 皖河上游 岁旦 一年的第一天 曹彦约 南宋大臣 诗人 江西人 吴门 指苏州或苏州一带 即诗题中的 平江门外 岁时 每年一定的 季节或时间 此指春节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诗歌标题中的 冬至 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 留滞舒州 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 点及缘由 B 诗歌第三 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 城门早早关闭 江面结冰 回家的行程被延 误的情景 C 诗歌第五句中的 再拜 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 是指拜两次 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 长的生日祝福 D 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 又处于贫寒之中 无暇思念故乡 冬至时思念之情 顿起 写下了这首诗 答案 A 2 诗眼是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词句 本诗首联中哪个字是诗眼 它表达了诗人什 么样的情感 6 分 2 诗眼是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词句 本诗首联中哪个字是诗眼 它表达了诗人什 么样的情感 6 分 答案 首联中的 惊 是诗眼 诗人为冬至到来 春节为期不远了感到惊叹 表达了诗人 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 以及因留滞在舒州 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春节团聚的忧虑之 情 解析 本诗是一首典型的在节日思念故乡的作品 作品通过描述眼前羁旅在途 回忆往昔 表达了浓重的思乡之情 注意辨别此诗中的实写与虚写 可通过题目所交代的时间地点事件 来帮助判断 5 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9 分 5 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9 分 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 唐 赵嘏 宅边秋水浸苔矶 日日持竿去不归 杨桃风多潮未落 蒹葭霜冷雁初飞 重嘶匹马吟红叶 却听疏钟忆翠微 今夜秦城 满楼月 故人相见一沾衣 注 苔矶 水边突出的长满青苔的岩石 翠微 青翠的山色 泛指青翠的山 秦 城 长安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日日持竿去不归 是虚写 回忆了当年在故乡的生活状态 持竿 表现诗人生活的 闲适 去不归 表现诗人对持竿垂钓的喜爱 B 重嘶匹马吟红叶 使用拟人的手法 意思是马的嘶呜也许是在吟唱红叶的美好吧 诗 人以此表现对家乡风物的赞美之情 C 却听疏钟忆翠微 是对故乡风物的回忆 意思是诗人回忆起在故乡山中听到的钟声 还有那满眼的青翠欲滴的山色 D 尾联回到现实 写诗人与友人相见 禁不住流下泪来 泪水沾湿了衣裳 这表现了诗 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的深情 答案 C 解析 C 项解读错误 却听疏钟忆翠微 是说听到钟声忆起了故乡的山色 2 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 请简要赏析 6 分 2 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 请简要赏析 6 分 专题 03 赠友送别诗 一 赠友送别诗概说一 赠友送别诗概说 送别诗 即人们送行时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 是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题 材之一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 通讯极不发达 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 故古人 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 人们往往设酒饯别 折柳相送 有时还要吟诗话别 因此离情别 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考究中国送别诗产生的原因 大概有以下几点 交通不便 通讯 滞后 社会混乱等 另外 离别的具体缘由亦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 或为拜师游学 或为 求取功名 或为生活所迫 或为仕途奔走 或为建功立业 或为战争充军 或为遭遣贬谪 不得不远走异域 都使人 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 2 送别诗的形式标志 标题中往往有 送 别 等字样 2 送别诗的形式标志 标题中往往有 送 别 等字样 二 送别诗的典型意象 二 送别诗的典型意象 地点意象 长亭 南浦 古道 渡口 阳关 灞桥等 时间意象 黄昏 傍晚 月夜等 景物意象 芳草 杨柳 笛声 远山 酒 船 歌等 1 夕阳 日暮 月夜 时 送别诗中常出现傍晚月夜等时间意象 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 暮色 最能勾起他们游子的离情别绪 另外 月也是思乡的典型意象 2 长亭 劳劳亭 谢亭 灞陵亭 南浦 送别地 长亭 古时在城外驿道旁每隔十里设一长亭 五里设一短亭 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往往 在亭中设酒饯行 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后来 长亭 成为送别地的 代名词 劳劳亭 三国时期东吴时建 位于南京 离建康古城大约十五里 在古汉语中 劳劳表 示非常忧伤 劳劳亭的由来 是借用乐府民歌 孔雀东南飞 中 举手长劳劳 两情同依依 的诗句之意 自东吴后 故人即以此为送别点 谢亭 又叫谢公亭 在宣城北面 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他曾在这里送别朋 友范云 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灞陵亭 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 那里原有一条灞水 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 遂称灞陵 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 常在那里分手 南浦 南浦 即南面的水滨 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有在南浦 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 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也是一个表离情别绪 的意象 多用于水边送行 3 杨柳 草 酒 物 杨柳 柳 者 留 也 二者谐音 因而折柳送别有挽留 惜别 不舍之意 古人 送别时折柳相赠 所以杨柳便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意象 草 草随时序而流转 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 绵绵不尽 无处不生的春草 喻离别的愁 绪 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 酒 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 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 4 劳歌 离歌 骊歌 阳关三叠 劳歌 本指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 后成为送别的代称 骊歌 即离歌 离别时唱的歌 阳关三叠 在诗歌中常寄予思乡及离别的情感 5 寒蝉 阳关 古道 西风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三 赠友送别诗的基本情感主题 三 赠友送别诗的基本情感主题 对友人的不舍与留恋 惜别之情 朋友间的真挚友谊 例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 无故人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对友人的祝愿与勉励 例 莫道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别董大 对友人或自己前途艰险的担忧 通过对别后情境的想象 表达出诗人对友人此行或自己 未来的担忧之情 例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王昌龄 送魏二 坦陈心志或抒发感慨 诗人多在艰难困厄之际 借诗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借送别言 志 或是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生感慨 这一类送别诗 以送别为题 但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感慨 例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需要指出的是送别诗中可能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友人要离开而作者去送友人 例如 送 杜少府之任蜀州 也可能是诗人自己要离开而友人来送自己 例如柳永的 雨霖铃 四 赠友送别诗的常见艺术手法四 赠友送别诗的常见艺术手法 1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1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别董大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 2 想象 虚实结合 2 想象 虚实结合 将眼前之景与虚想之景结合起来描写 在时空跳跃中拓展境界 抒写 心怀 在送别诗中 诗人在实写眼前之景外 还常常想象分别后的场面 通过虚写别后之景 更添此刻分别之愁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柳永 雨霖铃 3 反衬 以乐景写哀情 3 反衬 以乐景写哀情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许浑 谢亭送别 4 比喻 拟人等 4 比喻 拟人等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 芙蓉楼 送辛渐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炬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 赠别二首 其 二 专项提升 专项提升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问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问题 送韩揆之江西 李季兰 相看指 杨柳 别恨转依依 万里西江 水 孤舟何处归 湓城 潮不到 夏口 信应稀 唯有衡 阳雁 年年来去飞 注 一作 送阎伯钧往江州 指 一作 招 西江 一作 江西 长江在武昌 一段称为西江 湓城 在今江西 是韩揆要去之地 夏口 今武昌 衡 一作 随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首联与 诗经 采薇 中的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一样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B 颔联写诗人伫立江边 目送朋友的孤舟远去 并想象友人走到千里之外的情形 不由感 慨万千 C 颈联写诗人想象别后的情景 朋友一去 只怕音信阻绝 再难联络 其情感意蕴耐人寻味 D 尾联写只有衡阳雁年年来来回回地飞 表达了诗人对大雁自由的向往 希望能随大雁陪 伴在友人身旁 答案 C 2 从全诗来看 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6 分 2 从全诗来看 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6 分 答案 前四句表达了诗人送别朋友时依依不舍之情 后四句抒发诗人担忧朋友一去而不返 音讯全无 只有衡阳雁年年飞来飞去的惆怅之情 解析 理解诗人的情感 要注意诗词中诗人使用的意象和表达情感的词语 杨柳 这一 意象 是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之一 别恨 是分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湓城潮不到 夏口 信应稀 诗人想象分别之后 友人生活的环境和两个人音信稀少 只有大雁空飞 表达出对 友人的担忧 本诗是一首典型的表达对友人思念的作品 借杨柳来表达惜别之情 通过想象友人别后情形 虚实结合来表现对友人的深情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下面题目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下面题目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 注 崔 峒 数年湖上谢浮名 竹杖纱巾遂称情 云外有时逢寺宿 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 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 君王深在九重城 注 这首诗作于崔峒晚年 其时 崔峒在潞府功曹任上 功曹属于闲官 诗题中的 韦使 君 指韦应物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竹杖纱巾 是隐者装束 这一句是说作者如隐者般逍遥自在地生活 亦遂平生之愿 B 前两联写了作者的生活情景 引出了颈联对两位友人的生活情景的描写 C 颈联运用了典故 将李明府比作陶潜 将韦应物比作庾亮 夸赞他们的雅洁 D 最后一联写作者不愿从万里之外给君王献书 因为君王深居禁宫无法收到 答案 D 解析 D 项 对最后一联有曲解 最后一联是作者的诉苦 是埋怨自己上书 君王却不能 赏识自己 2 诗歌题为 书情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 请简要概括 6 分 2 诗歌题为 书情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 请简要概括 6 分 答案 他们做官 不说政绩怎样 而说看花 对月 这样写主要是对他们 吏隐 生活的向往 君 王深在九重城 作者怨自己运气不好 怨君王深居禁中 不能赏识自己的才干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后面各题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后面各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 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 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 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 空令岁月易蹉跎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首联上句说魏万离去 下句 微霜初渡河 写出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 B 颔联运用倒装手法 先写 鸿雁 云山 然后写 愁里听 客中过 描绘了送别时 的场景 C 颈联 催 字用得精妙 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 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 好像是树色把 寒气催来的 D 催寒近 向晚多 既是对 树色 砧声 的主观感受 又暗示岁月不待 年华易老 之意 答案 B 解析 颔联是想象友人此行途中的见闻 属于虚写 颔联也是虚写 是李颀以自己的心情 来体会对方 两句推想中 诗人平生感慨 尽在不言之中 催寒近 向晚多 六个字相对 暗含着岁月不待 年华易老之意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请简要分析 6 分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请简要分析 6 分 4 阅读下面这首词 然后回答问题 9 分 4 阅读下面这首词 然后回答问题 9 分 满江红 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 注 辛弃疾 落日苍茫 风才定 片帆无力 还记得 眉来眼去 水光山色 倦客不知身远近 佳 人已卜归消息 便归来 只是赋行云 襄王客 些个事 如何得 知有恨 休重忆 但楚天特地 暮云凝碧 过眼不如人意事 十常 八九今头白 笑江州 司马太多情 青衫湿 注 陈季陵罢职辞行 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上片的景物描写有动静结合 虚实相生的特点 其中实景是眼前的苍茫落日 一叶孤舟 虚景是记忆中的水光山色 B 眉来眼去 写山水的美好 词人使用拟人的手法把无生命的山水写得有生命有感情 以 乐景写哀情 表达了浓重的离愁别绪 C 倦客不知身远近 佳人已卜归消息 中 倦客 是对罢职者的委婉说法 此处是指陈 季陵 而此时佳人也离开词人 二人均有难言的悲情 D 本词除了在景物描写上独具匠心外 还大量使用了议论的写作手法 如上片中 风才定 片帆无力 下片中的 过眼不如人意事 十常八九今头白 就是议论句 答案 B 解析 A 项 动静结合 错误 上片的景物描写没有使用这种手法 C 项 佳人也离开词人 二人均有难言的悲情 错误 应该是佳人离陈季陵而去 使之痛苦不堪 D 项上片中 风才 定 片帆无力 不是议论句 2 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6 分 2 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6 分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后面题目 9 分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后面题目 9 分 虞美人 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 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 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 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 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 舒亶 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 获罪罢官 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 寄我江南春 色一枝梅 南朝宋陆凯与范晔是好友 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 并赠诗曰 折 梅逢驿使 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 聊寄一枝春 1 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1 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上片的前两句写诗人日暮登楼所见 寥寥几笔 由下及上地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 B 本词用字精妙 芙蓉落尽天涵水 中 涵 字写出了天空苍茫 水天一色的特点 C 贴云寒 运用拟人手法 写出了双燕背飞的心理感受 更寄寓了诗人内心的凄凉 D 此词上片主写景 下片主言情 用语清婉雅丽 情真意切 不失为赠答词中的佳作 答案 C 解析 不是拟人手法 贴云寒 状飞行之高 高处生寒 由联想而得 着一 寒 字 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 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 寒 表面写天气 实指诗人心 境 2 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是如何表现的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 分 2 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是如何表现的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 分 专题 04 边塞征战诗 一 边塞征战诗概说一 边塞征战诗概说 1 边塞诗高产期在 大唐盛世 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 712 762 这半个世纪通常 称为盛唐 经济繁荣 国力强盛 开疆拓土 不少文人 或投笔从戎 或置身幕府 因而出 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 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 到南宋时期 一些爱国 诗人也写下了不少战争 杀敌之类的作品 是战争类诗歌多产的另一个时期 2 边塞征战诗的特点 2 边塞征战诗的特点 边塞诗标题 常含 塞 征 军 塞上 塞下 征人 从军 等字词 边塞诗有明显的盛行朝代与代表诗人 特征明显 盛唐边塞诗构成 盛唐精神 的壮丽音节 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 一往无前 即 使是艰苦战争 也壮丽无比 即使是出征远戍 也爽朗明快 即使是壮烈牺牲 也死而无悔 中唐开始 唐王朝的国势日趋衰微 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 但不免夹 杂了一些悲壮和惋伤 中晚唐的边塞征战诗歌多表达思乡闺怨之情 或者是对战士疾苦的同 情 以及对战争的厌恶 宋代 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 外侮不断 国难当头 在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 感情 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 以及归家无望的哀痛 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 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 不免更多一些凄凉 更多一些惆怅 代表诗人 唐代 有高适 岑参 王昌龄 李颀 王翰 王维等 以岑参 高适为最著名 故又称 岑高诗派 南宋 南宋 辛弃疾 陆游 陈与义 张孝祥 张元干等 3 边塞征战诗常见内容及意象 3 边塞征战诗常见内容及意象 常见景物 常见景物 秋月 雪山 大漠 孤城 边关 黄河 长云 雨雪 风沙 战事意象 战事意象 金鼓 旌旗 烽火 长云 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 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常见地名 常见地名 胡 羌 羯 狄 轮台 龟兹 夜郎 天山 阴山 受降城 玉门关 关山 阳 关 凉州 楼兰 常见乐器 常见乐器 羌笛 胡笳 芦管 角 鼓 常见音乐 常见音乐 折杨柳 落梅花 关山月 等 4 边塞征战诗常见典故4 边塞征战诗常见典故 投笔 班超幼年家境贫寒 长期抄书养家 一次扔笔感叹大丈夫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 也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 在他乡立大功而封侯 后其出任兰台令史 后以 投笔 从戎 指弃文从武 楼兰 汉时西域国名 据 汉书 载 汉武帝时 曾遣使通大宛国 楼兰王阻路 攻截 汉朝使臣 汉昭帝元凤四年 公元前 77 霍光派傅介子去楼兰 用计斩杀楼兰王 后 以 斩楼兰 代指建立功业 细 柳营 汉文帝时期 匈奴大举侵入边境 朝廷让周亚夫做将军 驻军细柳营以备匈 奴 周亚夫治军严明 连汉文帝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能入营 后多以 细 柳营 称纪 律严明的军营 请缨 汉武帝派终军出使南越 劝说南越王归顺汉朝 终军说 希望陛下赐给我一条 长绳 我一定把南越王捆绑起来 带到宫廷门下 后以 请缨 比喻主动杀敌报国 封狼居胥 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 以示此地纳入汉朝疆域 后来封狼 居胥成为对将军们最大战功的旌表 燕然勒石 东汉窦宪破北匈奴 登燕然山 刻石记功 后以 燕然勒功 指把指建立或 成就功勋 亦称为 燕然勒石 塞上长城 南史 檀道济传 载 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 檀大怒道 乃坏汝万里 长城 比喻能守边的将领 5 边塞征战诗常见情感主旨 5 边塞征战诗常见情感主旨 对边塞壮丽独特的风光的描述或赞美 如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王维 使至塞上 建功立业的渴望 奋勇杀敌 以身许国的豪情 如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 昌龄 从军行 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 如 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 李白 塞下曲 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如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控诉战争的残酷 反映连年征战对广大人民生活的破坏 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 可 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陇西行 南宋的边塞征战诗常充满着收复失地的渴望 与愿望难以实现而引发的对统治者的不 满 壮志难酬的悲愤 如 陆游的 书愤 辛弃疾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 边塞征战诗常见的艺术手法边塞征战诗常见的艺术手法 融情入景 以景衬情 渲染气氛 烘托情感 例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 从军行 对比 突出强调 例 秦中花鸟已应阑 塞外风沙犹自寒 王翰 凉州词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燕歌行 虚实结合 拓展诗歌内容 形成时空对比 例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 陶 陇西行 用典 凝练 含义深刻 例 少小虽非投笔吏 论功还欲请长缨 祖咏 望蓟门 其他还有比喻 夸张 渲染等 专项提升 专项提升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下列小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下列小题 送单于裴都护赴西河 崔 颢 征马去翩翩 城秋月正圆 单于莫近塞 都护欲临边 汉驿通烟火 胡沙 乏井泉 功成须献捷 未必去经年 注 单 ch n 于 指单于都护府 唐代六大都护府之一 裴都护 事迹不详 都护为 官名 设大都护 副都护 管辖境内的边防 行政及各族事务 胡沙 指少数民族居住的 沙漠地区 献捷 指战胜后所获得的俘虏和战利品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 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 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诗歌的首联 用了 征马 秋月 两个意象 除了点明送别的时间 地点之外 还渲 染了裴都护前去征战的氛围 B 月亮 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常见意象 含有思乡离愁或团圆高兴之意 在本诗中的作 用是寄予思念家乡之情 C 颔联细致描写了单于和都护这两个人物 对单于采用了警告的语气 而对都护则是期许 的语气 由此形成了鲜明对比 D 胡地黄沙漫天 大漠浩瀚却无水泉 自然条件恶劣 胡沙 一句既是实写边地之景 又 暗寓了都护镇守边关的艰辛 答案 D 的口吻措辞 告诫敌酋不要轻举妄动 扰犯边关 衬写裴都护强大的声威 谐谑而又豪壮 2 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 分 2 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 分 答案 送别朋友的深情 对朋友的夸赞 祝愿之情 对朋友的关爱和勉励之情 2 阅读下面诗歌 完成后面下列小題 2 阅读下面诗歌 完成后面下列小題 喜迁莺 蔡挺 霜天秋晓 正紫塞古垒 黄云衰草 汉马嘶风 边鸿叫月 陇上铁衣寒早 剑歌骑曲悲 壮 尽道君恩须报 塞垣乐 尽橐鞬锦领 山西年少 谈笑 刁斗静 烽火一把 时送平安耗 圣主忧边 威怀遐远 骄虏尚宽天讨 岁华向 晚愁思 谁念玉关人老 太平也 且欢娱 莫惜金樽频倒 注 刁斗 古代边防 击刁斗 以警戒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这首词开篇写景 既描写静景 秋景萧瑟凄冷 又有 叫 与 嘶 的声音描写 将边 塞风貌生动地展现在眼前 B 尽橐鞬锦领 一句 写少年将士身负箭囊 身着锦领战袍 表现了守边将士装容整肃 严阵以待 可见全军上下的严肃风纪 C 圣主忧边 威怀遐远 骄虏尚宽天讨 一句运用反语 写出了圣主采取仁义感化的政 策 却使虏人更加骄纵 侵扰边陲 D 且欢娱 莫惜金樽频倒 表现了少年壮士的豪情 同时也表现了一丝淡淡的忧愁 使 这首边塞词显得更加真切动人 答案 C 解析 C 项 却使虏人更加骄纵 侵扰边陲 错 圣主忧边 威怀遐远 骄寇尚宽天 讨 句 是对 圣主 神宗赵顼的歌颂 骄寇尚宽天讨 句 既是边防没有战事的原因 又为词人的老却英雄的愁思伏笔 词人发出了无有用武之地的嗟叹 2 这首词抒发了哪些复杂的感情 请结合相关诗句赏析 6 分 2 这首词抒发了哪些复杂的感情 请结合相关诗句赏析 6 分 答案 慷慨报国的壮志豪情 少年将士从军守边 保御边境无事 朝廷暂得太平的局面 表达了欣慰自豪之情 年华已逝 孤独悲愁之情 独守荒凉的边塞 无人顾念 有家难回 抒发年华空逝 人生渐老的孤独悲愁之情 旷达自我宽慰之情 因无法归家暂且借酒消愁 表达了自我解脱自我宽慰的感情 3 阅读下面这首词 回答问题 3 阅读下面这首词 回答问题 纱窗恨 答冠月韵 田茂遇 笛声阵阵因风送 老天涯 一声入破偏凄切 落梅花 雕盘处 千山黑雪 马嘶外 万里黄沙 算春宵归梦 好还家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老天涯 之 老 字 可见驻守塞外时间之久 流露出诗人的凄苦之情 B 笛声 意象包含愁苦 上阕既写笛声高亢凄厉 也写诗人心中愁苦凄凉 C 落梅花 一是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飞飞落落 飘飘洒洒落下的情景 一是梅花落的曲子 D 雕盘处 马嘶外 地域辽阔 突出了边塞的特点 这一句再现了边塞的壮阔景致 答案 A 解析 A 老天涯 是写笛声阵阵溢满天涯 理解此词意思可放入诗句中 前句写笛声 后句也写笛声 所以中间不会突然写到驻守塞外 故而应说的也是音乐 2 这首诗感情丰富 说出诗歌表达了哪些感情 请结合全词简析 6 分 2 这首诗感情丰富 说出诗歌表达了哪些感情 请结合全词简析 6 分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下列小题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下列小题 雪中忽起从戎之兴戏作 陆游 铁马渡河风破肉 云梯攻垒雪平壕 兽奔鸟散何劳逐 直斩单于衅宝刀 注 戏作 陆游此类诗特点是文笔通俗 随意 内容关注于人情 风俗 奇闻逸事和历史 传说或者作者有感于现实而来的想象内容等 作者的此诗关注现实但非写实 水浒传 第三十回 刀却是好 到我手里 不曾发市 先把这道童祭刀 这几句话可借作 衅 字的解释 1 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1 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风破肉 一个 破 字 把风的猛烈与天气的严寒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大有岑参 白 雪歌送吴判官归京 风头如刀面如割 的感觉 B 句一写渡河行军 句二写云梯攻城 句三句四写追敌杀敌 直捣 黄龙府 四句一线贯 穿 有一种势如破竹的气势 读来让人热血沸腾 C 兽奔鸟散 写出了敌人的溃不成军 落荒而逃的混乱 表现出我方军队的英勇强盛 所向披靡 既有对敌人的蔑视也有对宋军的赞扬 D 本诗作者回忆了年轻时的一次战争 通过风雪的严寒来反衬我军的威猛 直斩单于 给人激进向上的力量 答案 D 解析 文题曰 戏作 即是作者的游戏笔墨 作者的想象 并不是 回忆了年轻时的一 次战争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结合全诗 简要分析 6 分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结合全诗 简要分析 6 分 答案 本诗通过作者想象的一次完胜战争 表现了作者立功沙场 收复失地的自信与愿望 也表现了这个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与无奈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雁门胡人歌 崔颢 高山代郡 东接燕 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乌 能将代马 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 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 时时醉向酒家眠 注 代郡 这里指雁门 代马 骏马的名称 产于古代漠北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首联不仅交代了雁门郡内山势的高峻 还写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口腔技术士考试题及答案
- 工商银行2025玉林市数据分析师笔试题及答案
- 农业银行2025通辽市秋招结构化面试经典题及参考答案
- 交通银行2025鄂尔多斯市秋招笔试价值观测评题专练及答案
- 2025年3D打印技术的工业革命
- 农业银行2025半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广西地区
- 2025基因编辑技术的疾病治疗突破
- 建设银行2025台州市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
- 工商银行2025遂宁市秋招无领导小组面试案例题库
- 2025软件工程新发展方向
- GB/T 26562-2011自行式坐驾工业车辆踏板的结构与布置踏板的结构与布置原则
- 一年级上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 选矿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表
- 我国公共卫生架构与功能课件
- 工作票和操作票样本
- 《高频电子线路》课后答案-曾兴雯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 《舞蹈艺术赏析》课件
- PLC项目实操练习题
- 《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研究(论文)9500字》
- 建设工地疫情防控24小时值班表
- 轻型门刚设计中风荷体型系数取值的适用标准讨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