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下期高二第一次精英对抗赛历 史 试 卷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现象,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2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 a手工业的发展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到汉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这说明a汉朝政府抑商的法律就是一纸空文b汉文帝放弃了重农抑商的错误政策c抑商政策并不能完全遏制商业发展d封建统治者并不真正实行抑商政策4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唐宋变革说”认为,自唐朝开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宋朝以后进入到“近世”时期,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以下关于唐宋时期中国社会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商品货币在经济中影响增大 文化生活明显出现市民化趋势经济重心转移逐渐完成 中枢机构分权制约了君主专制a.b.c.d.5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6某电视剧出现了“一个因私出海与外国人做生意的人被惩处”的场景,这一场景 a.属于编剧自己的杜撰 b.可能出现在清朝初年 c.执行了重农抑商政策 d.早在秦朝就已经出现7据十三行史料展记述“18至19世纪上半期,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资本主义商业活动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展开b反映了当时中国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达c十三行是清代官方特许的外贸机构d广州是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港8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这一时期纸币的兴衰表明a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 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c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 d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9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a手工工场普遍建立起来 b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产c农业生产地位降低 d农工商业协调发展10有的学者认为,传统中国的市场不可谓不发达,城市的规模也曾居世界之首,但是市场的性质受制于消费的性质及其社会效应。古代中国的消费结构中,国家军费、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人口消费。由此可以得出a中国古代手工生产是落后的 b中国古代城市规模居世界首位c国家体制制约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11郑观应在商务叹中写道:“轮船电报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总办商董举自官,不依商律自商举,不闻会议集众商,股东何尝岁一叙?不闻岁举查帐员,股息多少任所予。”诗中反映出 a自然经济解体,商品经济发展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兴办c官督商办的近代企业举步维艰 d洋务运动成效甚微12据1872年的一份统计,当时各通商地区的人口在短时间内激增,连时人都发出感叹:“甚矣,生齿之繁也,可谓庶而富者矣!”在时人眼中看来,人口与商业繁荣的关系是: a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加 b人口的增加推动了商业的发展c对外贸易的扩大刺激了人口与商业的繁荣 d人口与商业的繁荣带来了对外贸易的增长131885年,广东一些手工丝织业者捣毁新式机器缫丝厂,杀死丝厂工人。事件发生后,地方官员派兵查封各处丝厂,理由是“平民不得私擅购置机器。”这说明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官府的歧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守旧势力的阻碍清政府重视社会稳定,平衡各方利益a b cd14右表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经济状况,对表中信息评析正确的是产品名称占国统区%产品名称占国统区%钢铁98硫酸80电78纺锭60煤80机制糖90出口植物油70机制纸50国家资本经营的工矿产品占国统区工业品的比重(1947年)资料来源 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3辑,第1446页a.国家资本的膨胀使国民经济得到高速发展b.国家资本完全通过市场竞争获得垄断地位c.国家资本的垄断地位阻滞了民营工业发展d.国家资本的扩充缓解了国民政府统治危机15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设立迁移监督委员会,监督迁移东南沿海厂矿至西南大后方。到1940年底,内迁厂矿共448家,机器材料7.09万吨,技工1.2万余人。该年底,迁移厂矿已大部分复工。大批工业的内迁在战时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平衡了东西部经济发展格局 b便利了官僚资本控制经济c奠定了中国持久抗战的基础 d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6据安义县志记载:“出工一条龙,做事一窝蜂,不管干多少,都是记高分。”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哪个历史时期的农业生产情况?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文革时期 c改革开放初期 d二十一世纪初期17十年探索后期、文革前夕的中国面临对内探索遭遇曲折、经济困难,对外国际关系紧张的局面,1964年5月中旬到6月中旬,中共中央召开北京工作会议,毛泽东要求全党把三线建设当作很重要、很紧迫的战略任务来看待,他表示:“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一二线也要搞点军事工业。各省都要有军事工业,要自己造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迫击炮、子弹、炸药。有了这些东西,就放心了。” “要搞第三线基地,只有那么多钱呀,攀枝花搞不起来,我睡不着觉。你们不搞攀枝花,我骑毛驴去那里开会;没有钱,拿我稿费去搞。”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准确的是a解决建设中经济结构方面的矛盾 b中央决心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c“联美制苏”的战略考虑 d国民经济建设重点立足于战备18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有这么一段描述:1978年初,双水村大队第一生产队在队长孙少安主持下,制订了一份“农业作业组生产合同”,准备实行包产到组的生产责任制,但此合同被村支书看到后,大叫“走资本主义道路”,迅速反映到公社,后又交县委讨论,最后又有地区革委会主任下达指示:坚决制止!以下观点有可能正确的是小说是经过艺术性加工的,带有作者的主观意图,故此段描写有可能是虚构史实 中央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尚未进行,农民不可能有这样的独创性 虽然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但左倾思想依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 文革结束后,人们的思想已经在逐渐地解放a. b c d 19下表展示了1978年及1992年非国有工业和商业的增长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年份非国有工业占国民经济总产值非国有商业占国民经济总产值197820%10%199252%70%a.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c中国加入wto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020世纪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一次出现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出现在30年代经济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发生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这三次改革都 a充分发挥计划经济特有的优势b运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宏观调c以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为出发点d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1下列三幅漫画,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变化。有关漫画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a图(a)时期实行计划经济,商品凭票供应 b图(b)时期生活物资匮乏,商品供应不足c图(c)时期市场经济体系建立,商品供应充足 d图片说明经济体制在改革中不断完善22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a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b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c加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d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23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a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b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己开始建立d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24下表反映的是19521970年间各时期投资结构变化情况(%),对该表解读不符合史实的是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其他195319577164362503195819621136454028319631965176394593261966197010744511338a19531957年的投资结构受建国初期国际环境影响b19581962年重工业投资增长受“左倾”思想影响 c“八字方针”调整了19631965年农轻重的投资比例 d“文革”并没有影响到轻工业领域的投资比例与发展25“谋深虑远,实为经国宏谟,固为收江海之利,以与洋商争衡,转贫为富,转弱为强之机,尽在此举。”此话最有可能在高度评价a发昌机器厂 b江南制造总局 c安庆内军械所 d轮船招商局261884年点石斋画报创办,上至朝政大事,下到市井百态,包括各国风俗、火车轮船及声、光、化、电等近代科学知识均有报导。多为一事一画,上文下图。“故士大夫可读也,下则贩夫牧竖,亦可助科头跣足(意:无拘无束)之倾谈;男子可观也螓首蛾眉(指女子),自必添妆罢针余之雅谑。”该刊物注重读者群体的广泛性 反映了西学东渐浪潮呈现形式通俗、平易 在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 a b c d271961年,我国的钢产量指标从1960年的2000万吨降到1000万吨,1962年再降到600万吨。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环境保护 b巩固大跃进成果c缓解经济困难 d推动国有企业改革28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我国农业产量迅速增加。而在1953年我国从个体生产变成集体生产时,农业生产率也快速增长。这是因为二者都a满足了当时农业发展的现实要求 b建立在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上c进行了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调整 d顺应了当时国际经济发展潮流29据学者研究,在1800年以前的两个半世纪里,世界生产的白银可能有一半或至少三分之一流入中国。这主要得益于a政府鼓励对外贸易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新航路的开辟 d商帮经营范围扩大3018世纪,有人曾经用“最奇妙的、伟大的和非凡的、效果超乎人们想象的、对文明世界的面貌带来巨大变化、一场革命正在发生”这样一些语言来描绘某个变革的发生。这场“革命” a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推动了英国实行“重商主义”政策c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d确立了垄断资本对世界的统治地位3119世纪晚期,当人们在观看某一新奇玩艺时,惊呼到“过去已经属于我们!”。这一新奇玩意是 a电报 b电话 c电视 d电影32在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含义,彼此相辅相成: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下列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实施社会福利,实现了社会平等 b国家福利就是保障就业和收入 c福利制度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d“保护人的转移支付”是为了削减贫困33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图8a苏联改革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使工业产值超过美国b经济政策不同导致两国经济此消彼长c扩军备战争夺霸权导致美国经济持续下滑d经济多极化催生政治格局多极化34论苏联的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该改革a重点在工业生产领域 b市场调节与计划经济相结合 c制定政策的随意性 d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351869年,万国邮政联盟建立,邮政事业实现全球系统化。这主要是因为a电气时代的到来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c交通工具的发展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36德国在1879年开始对进口征收关税;1892年,法国采取了高关税率政策;正在迅速工业化的美国则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开始实行了保护关税政策。这表明a新自由主义的开端 b凯恩斯主义的盛行c自由主义的逐渐衰落 d重商主义的迅速普及37“这种经济危机特别难以应付,用紧缩性财政金融政策医治通货膨胀,就会使生产停滞,失业增加;用赤字财政政策医治生产停滞,增加就业,又加剧通货膨胀。”美国结束这种状态主要借助于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c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高新技术的强力推动38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这表明他主张a欧洲联合抗衡美国 b美欧结盟对付苏联c摆脱美国经济控制 d奉行独立自主外交39下表为某国际经济组织对中国援助的概况。该组织是年份援助战略主题展开2002农村/农村社会向城镇/工业社会转型解决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问题中国环境技术援助推动环境的可持续性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改变商业环境以推动市场经济转型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 d世界银行40、下表是18901933年中国gdp结构即部分经济部门占gdp的百分比(按照1933年价格计算)189019131933种植业、渔业、林业68.567.064.0手工业7.77.77.4现代制造业0.10.62.5采矿业0.20.30.8电力 0.00.00.5现代运输和商业5.14.64.0上表反映出当时中国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 现代产业有所发展 重工业整体发展缓慢 官僚资本始终控制着国家经济命脉 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40分)41. (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材料三 (吴江县)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治丝。 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是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形成的条件。(5分)(2)材料二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2分)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4分)(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传统经济结构中出现出现了什么新现象?(2分)并指出明清时期它发展缓慢的政策因素(4分) 42. (14分)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国政府不断调整经济政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材料二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的重要措施。(1分)并分析实施这一政策的作用。(4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美国和中国的原有不完美模式分别指什么。简要指出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在农业方面是如何体现“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的。(6分)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人近世文明入我国,以嘉永元年(1848年)始,虽民心早有所向,然肉食者鄙,循守旧制,奈何?幸我朝有识之士,秉“国为重”“肉食者为轻”之大义,更赖帝室尊严,断然废旧制,立新政,朝野一心,革除旧弊,举凡一切均效法西方列强,以图傲亚洲诸国。福泽谕吉脱亚论(1885年)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以发动战争开始,而以彻底失败为止。它想以争夺世界与万国对峙,结果却被万国所不齿。明治维新作为日本现代化的早期努力,其一切失误均在战争中暴露无遗。我们现在回过头去看,可以知道那是一次不彻底的现代化努力。 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材料三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方面举例说明“我朝有识之士”是如何“废旧制,立新政”的。(7分)(2)材料二和材料三作者均认为明治维新和百日维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后子女教育、生活费用及心理辅导支持协议》
- 综合医院护士岗位派遣及劳动合同管理协议
- 生物医药企业股权并购及研发合作协议
- 金融私人工厂风险控制专员劳务派遣服务协议
- 2025年生物催化技术在创新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 2025年生态养殖基地智能化改造:技术创新与成本效益分析
- 林业文化创意产业园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旅游商品购物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屠宰污水处理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信息安全技术期末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麻精药品管理培训
- 吹灰器维护考试题及答案
- 常见病护理常规
- 渠道与代理商管理
- 2025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二解读
- 《吞咽障碍膳食营养管理规范》(T-CNSS 013-2021)
- ICU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
- 2024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标志规范》
- 人事工作目标及规划
- 战略规划六步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