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义马市第二中学初中教学论文 让生命意识点燃高效课堂的火炬.doc_第1页
河南省义马市第二中学初中教学论文 让生命意识点燃高效课堂的火炬.doc_第2页
河南省义马市第二中学初中教学论文 让生命意识点燃高效课堂的火炬.doc_第3页
河南省义马市第二中学初中教学论文 让生命意识点燃高效课堂的火炬.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生命意识点燃高效课堂的火炬内容摘要:高效课堂追求生命的多样性、教育内涵的丰富性。在课堂教学中,一切以学生为本,尊重生命自由成长的天性。教师的教,要让位学生的学。我们评价一堂课的高效与否,不是看某个教师讲得多好,而是看学生学会了多少,看课堂生成的智慧和思维碰撞。体现在教学形态上要“活”,体现在教学要求上要“实”,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形式上应该是“活”中有“实”,“实”中有“活”。 教师、学生和教学过程都要高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生成动态教学。 关键词:生本意识 生命意识 生成课堂 高效动态 我们正置身于一个教学改革的时代,置身于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百花齐放的时代,虽然说教无定法,但不可否认殊途同归。我们最终还是要回到高效课堂上来。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一节课45分钟的能量,不挖时间坑,不搞疲劳战,让学习轻轻松松掌握学习的技巧,从容自若地愉快学习,这恐怕才是我们所有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们不缺理念,缺的是自主的探索和行动。引用教学模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学情,不断改进和完善,使其本土化。否则,如果只是空谈理念,或者生搬硬套模式,那么,这将与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的初衷完全背离、完全脱节。从教十余年,置身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我也经历了教学思潮教学模式的轮番轰炸,目标教学法、素质教学法、洋思教学法、杜郎口教学法等等。这诸多的教学方法,其实也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教学质量,就是高效。现在,我们最流行的教学模式就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余文森教授提出了衡量课堂效率的三个维度:宽度(教育广度)、深度(学科厚度)、温度(人文温度)。他认为,学科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情感和心灵世界的加温,只会让学生变得越来越冷漠。因此强调要在挖掘并赋予学生学科知识的同时,注重课堂的人性化、情感化、态度化、品格化,从而使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联系统一起来,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尊重生命自然成长的规律,给生命以温度,让师生的心灵都能在课堂上体会到温暖,找到归宿,这应该是课堂高效的旨要所在。我一直固执地认为,高效课堂只是一种教学模式的结果,而非模式。模式是外在形式,高效才是内核。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有生命意识的高效课堂呢?具体到语文教学上,我以为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教师的高效。这种高效包括课堂导语的构思、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堂指令的简洁明确、教学节奏的紧凑。作为语文教师,语言是招牌。一个说话软绵绵、底气不足,拖泥带水的教师,是很难让学生一上来就进入学习状态的。再加上每节课的导语都毫无悬念,懒于创新,教学节奏又缓慢,指令不清楚,环节衔接不紧凑,势必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跑神,大大影响教学效果。而教师的高校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个人的文化素养、性格特点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是教师的素质所决定的。这种素质包括对教材的把控能力,对教学大纲的研究能力和对教育教学理念的渗透能力。一个能创造高效课堂的教师,一定也具备较高的个人素养和教学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什么样的教师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课堂早就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成为高效教师呢?首先,与时俱进才是王道。在低效课堂中,教师提着一桶水,学生每人手里有一只空碗,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把桶中的水倒到学生碗里,毫无创意地做“二传手”,等多年的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带着一只空桶和满身疲惫离去,学生呢,碗里装满的只是教师倒给的水,不会进行加工和创新。而在高效的课堂中,教师是一个装满茅台酒的坛子,学生手里都有一只杯子,与之前不同的是,这只杯子不是空的,已盛了些酒,有二锅头,有五粮液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举杯同饮,相互碰撞,这个过程中会有交融,会有争辩,也会有创新,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其次,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教学也一样,不同性格、不同地域、不同素质的教师开创的教学方法也必将带上很浓烈的个人色彩。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固然不错,但一定要灵活变通,万不可死板硬套,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味拿来。既不可盲从,跟风,也不可心高气傲,不屑一顾。大凡有些名气,在全国范围推广的,必然有它可取的地方,我们只要有选择地学习,谁说不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快地取得成功呢?再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备课,备什么?无非是教材、教法、学生。前两个牵涉到高校课堂的静态预设,后一个则是高校课堂的动态预设。这就要求教师在开新课之前,务必吃透教材,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要把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接轨,把课本仅仅作为教学的一个例子,而非全部。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学才不致为考试而考试。二、学生的高效。这种高效主要指学生在课堂上的一切学习活动,他们不是机械地抄写笔记,不是人云亦云的鹦鹉学舌,而是真正发自内心,深入文本的独创性思维活动。他们的精神高度集中,他们的学习状态积极乐观,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兴趣。怎样引导学生完成这种高效学习过程呢?第一,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一切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手段都必须指向于学生,归依于学生,服务于以学生为核心、以能力提升为旨归、以尊重情感体验为前提的学。离开了学,任何的教都没有意义。什么知识都是教不会的,只有“学”才能会。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学龄前儿童是不太感兴趣大人对于电脑理论的谆谆教导的,但你玩的时候,他在旁边看,然后自己摸索,不出几天就可以对电脑驾轻就熟。这就是“学”在他身上巨大的效应。所以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要怕他们离开了我们就饿肚子,他们有自己觅食的本能,只要思维不停止,生命就不会停滞。华东师范大学周彬教授说:“人只对自己的东西,或者是自己曾经为之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东西才会怀有喜爱之情。要让我们的课堂高效,必须让学生参与课堂。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越深,他对课堂的喜欢程度就越大,同时还要让学生意识到课堂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学生对课堂的主人翁意识越浓,他对课堂的热爱程度就越大,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高效。”第二,教学生学会自学。我认为课前的学习不叫预习,而叫自学,从接触文本那一刻起,学习就已经开始了。自学之后是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就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因需施教。如果学生对某部分知识的理解只能达到40%,那么教师的“教”就得从41%的部分讲起,这样可以避免课堂上的重复啰嗦,既节省时间,又能及时实施空白覆盖,不会出现“断带”现象。第三,如何实现学和教的转换。我的做法是:首先,在教学每一单元新课文之前,就让学生先熟悉文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或者最不感兴趣的文章,写出自己的初步感悟。其次,让学生试着在整体角度归纳总结一个单元文章的共同点,每一篇文章你认为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哪一点给你印象最深,然后说一说。再次,具体到每一篇文章的单独教学时,我也会让学生先自己学,然后组内学,参考练习册、课后练习,看看哪些是自己解决不了的,再请老师解答。这样就由学生的自学转换到教师的有重点讲授,实现了无缝对接,水到渠成。最后,还要求学生能在单元学习结束后,写写自己的收获,那些文章能够让自己产生共鸣的,也以另辟蹊径,再另写一篇和作者比一比。比如,教授亲情类文字时,学生的共鸣最多,也由此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文练习,其立意和构思上都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教材的范文相得益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三、教学过程的高效。1、教学目标有效简明实在;2、教学情境有效适宜适境;3、教学容量有效适量适度;4、教学方式有效扬长避短;5、教学过程有效拓展充分;6、教学时间有效恰到好处;7、教学全体有效面向全体。作为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地驾驭课堂,实现自己的主导而非主体地位呢? 首先,要把握预设的基本特点,掌握思考问题的策略。一、要把握预设的预见性,未雨绸缪。教学动态生成的特点,要求教师思考周密,力争将教学过程运筹于帷幄之中。二、要把握预设的权变性,实现弹性预设。课堂的不可测因素很多,预设实施中总会遇到意外:或者是超越学生知识基础,学生力不从心;或者是未曾顾及学生认识特点,学生不感兴趣;或者是滞后学生实际水平,教学缺乏张力一旦意想不到的情形发生,要求教师不拘泥于已有预设,能够随机应变,或顺此展开或巧妙改变,这样既自然凸显生成,又兼顾教学目标的实现。三、要把握预设的情境性。人是环境的产物,因境而异;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和智力激荡。 其次,要深入解读文本,掌握处理教材的策略。这是费时最多费力最大的事项。教师如何解读文本以及对文本体悟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预设水平和生成质量,因而,教师的功底,也是一种预设,一种隐性预设,一种最大的预设、全方位的预设。以语文教学为例。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着情、理、意、趣,这是文章的生命力所在,是课文阅读的制高点;教者只有驾驭这一制高点,才能通过预设引领学生登上这一制高点,以此为基础的生成才是高质量的生成。只有教师对文本理解能居高临下,融会贯通,教学设计才能有的放矢,课堂引导才能驾轻就熟,预设与生成才能有机融合和相得益彰。 再次,要真正吃透教学目标,掌握消解教学任务的策略。明确教学目标及其要求是有效预设的前提。教学中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要求教学活动突破既定计划的限制而走向生成的天地。一般可采取两个维度的策略,通过迂回完成教学任务。(1)学生维度:从“先让学生开口”中生成找准起点;从“巧用学生的话”中生成由此及彼;从“妙用学生的错”中生成因势利导(将错就错);从“善用学生的问”中生成顺势延伸;从“活用学生的题”中生成趁热打铁。(2)任务维度:一旦课堂出现“预设意外”,教师不仅要沉着冷静,还要牢记围绕教学任务这个内核。调整预设,持续“生成”;一是伺“机”而动,价值引导;二是随“机”应变,顺应学情;三是借“机”施教,放大生成。从而实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高效课堂追求生命的多样性、教育内涵的丰富性,体现在教学形态上要“活”,体现在教学要求上要“实”,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形式上应该是“活”中有“实”,“实”中有“活”。这就需要老师在课下不断思考、积累,在课堂上不断改进、提升,做到收放自如,一切以学生为本,尊重生命自由成长的天性,为培养人格更健全的学生个体而不懈努力。 南召县现代中学教师李纳新用“冰山理论”来解释课堂这种传承关系:“课堂上的火熊熊燃烧,正如海面上1/8的冰山,它离不开冰冷海面下那7/8的冰山,高效课堂7/8的冰山就是教师大量的积累和思考。” 郭振有在日前的会议上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时说:“我们的教育不是以分为本的教育,也不是以校长为本,而是以人为本,以每一个学生为本,以全校师生的发展为本。同样体现在课堂上,也应该以学生的学习为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