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1页
四月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2页
四月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3页
四月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4页
四月月考语文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柳树中学高二下期第二学月月考语文试题一、语文基础知识。(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提防(t) 堤沙(d) 合契(qi) 提纲挈领(q) B罗绮( q) 倚仗(y) 棱柱(lng) 菱歌泛夜(lng) C巷道(hng) 巷陌(xing) 复辟(b) 羽扇纶巾(gun) D两盏(zhn) 笺注(qin) 脖颈儿(gng) 刎颈之交(jng)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暮霭 浪淘尽 惊涛拍岸 兰舟催发 B萧瑟 白内瘴 鲈鱼堪脍 风帘翠幕 C吟啸 水笼头 良辰美景 天堑无崖 D雄姿 吓马威 委屈求全 人才荟萃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奥巴马总统下令冻结伊朗政府和伊朗所有金融机构在美国境内的资产,伊朗政府扬言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战争呼之欲出。 B最近发生的方舟子和韩寒之间关于韩寒作品是否由他人代笔的争论,将儿子韩寒这本书推上了风口浪尖。 C进入21世纪以来,有关在外经商的中国人受到驻在国官方和民间双重侵害的新闻报道不绝如缕,引发了国人的普遍关注。 D冬春之交,人体免疫力下降,加上病毒肆虐,流感疫情方兴未艾,我国台湾地区在数天内有18人因感染流感而死亡。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B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服务创业青年,建设和谐城市”。 C社区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解工作,今年会更多地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 D本届发展论坛地点在成都,参加论坛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论坛期间就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普及教育等众多议题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抗生素滥用与DNA污染高考资源网 青霉素问世后,抗生素成了人类战胜病菌的神奇武器。然而,人们很快发现,虽然新的抗生素层出不穷,但是,抗生素奈何不了的耐药菌也越来越多,耐药菌的传播令人担忧。2003年的一项关于幼儿园儿童口腔卫生情况的研究发现,儿童口腔细菌约有15%是耐药菌,97%的儿童口腔中藏有耐46种抗生素的细菌,虽然这些儿童在次前3个月中都没有使用过抗生素。高考资源网 从某种意思上说,现代医学正在为它的成功付出代价。抗生素的普遍使用有利地抑制了普通细菌,客观上减少了微生物世界的竞争者,因而促进了耐药性细菌的增长。高考资源网 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长速度之快,是无法用生物的随机突变来解释的。细菌不仅在同种内,而且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交换基因,甚至能够从已经死亡的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事实上,这些年来,每一种已知的致病菌都已或多或少获得了耐药基因。研究人员对一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分析表明,它的基因组中,超过四分之一的基因,包括所有耐抗生素基因,都是外来的。耐多种抗生素的鲍氏不动杆菌也是在与其他菌种交换基因中获得了大部分耐药基因。高考 研究人员正在梳理链霉菌之类土壤微生物的DNA,他们对近500个链霉菌品系的每一个菌种都检测了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平均每种链霉菌能够耐受七八种抗生素,有许多能够耐受十四五种。对于实验中用到的21种抗生素,包括泰利霉素和利奈唑胺这两种全新的合成抗生素,研究人员在链霉菌中都发现了耐药基因。研究发现,这些耐药基因与致病菌中耐药基因有着细微的差异。有证据表明,耐药基因在从土壤到重危病人的旅途中,经过了许多次转移。高考资 人类已经认识到滥用抗生素对自身健康的严重威胁,并且也认识到在牲畜饲养中大量使用抗生素的严重危害。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以促进牲畜的生长,但同时也会使牲畜体内的病菌产生耐药性。世界卫生组织呼吁,为防止滥用抗生素而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抑制耐药菌的传播,世界各国应限制对牲畜使用抗生素。欧盟决定从2006年1月起,全面禁止将抗生素作为牲畜生长促进剂。高考 人畜粪便如果流入河道,或是作为饲料的一部分被撒入农田,其中的细菌就更加容易繁殖和传播其耐药基因。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调查,人畜粪便是如何在耐抗生素基因的蔓延中起作用的。抗生素滥用造成的DNA污染威胁着人类的健康。5. 对上文画线句子中“付出代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高考资源网A各种耐药菌的快速传播的现状令人担忧。高考资源网B现在抗生素无法对付的细菌越来越多。高考资源网C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长速度很快。高考资源网D细菌能从死亡的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6.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高考资源网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耐药基因是可以从其体外获得的。高考资源网B土壤中链霉菌品系的每一个菌种对抗生素都有耐药性。高考资源网C只要彻底杀死各种细菌就可阻断耐药基因的传播途径。高考资源网D欧盟已经全面禁止在牲畜饲养过程中使用各种抗生素。高考资源网7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高考资源网A 人类需要不断开发各种新型抗生素来战胜各种不同的耐抗生素病菌。高考资B 土壤中的耐药基因经过多次转移,传播给人后其耐药性会逐步下降。高考资C 检测牲畜排泄物中有无耐药基因即可判定其饲料是否添加了抗生素。高考资D 只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人们就不会感染各种耐抗生素病菌。高考3、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阏y与:古邑名,在今山西和顺西北)。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侯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斧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用事者:主事的人 B秦军鼓噪勒兵 鼓噪:击鼓呐喊 C赵奢既已遣秦间 遣:派遣 D请就斧质之诛 就:接受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 而君幸于赵王 B又召乐乘而问焉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C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老 D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徒慕君之高义也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奢任田部吏时,有胆有识,敢于坚持原则,依法从严惩治了平原君家不肯交租的主事者。 B平原君不念旧恶,以德报怨,在国君前推荐赵奢,让其负责管理全国赋税。 C面对强秦伐韩,在是否援韩的问题上,赵国应对之策难定时,赵奢力主救韩,表现了非凡的胆识。 D秦军的奸细潜入赵军营区,赵奢趁此施计,让其被表象蒙骗,中圈套而归,终使秦军大败。 第卷(共120分)四、(32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 (3分)译文: (2)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 (3分) 译文: 。 (3)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4分)译文: 。(4)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4分)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鹧鸪天 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 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4分)答: (2)词的最后两句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请简要说明。(4分)答: 13.名篇名句填空(共10分,每句2分)(1)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柳永雨霖铃) (2)人生如梦, 。(苏轼赤壁怀古) 谁怕? 。(苏轼定风波) (3) , ,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南宋词人张辑在疏帘淡月秋思中写道:“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在李清照的声声慢里,与之意境相似的那几句是 ,_、_。(5)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 。廉颇蔺相如列传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8题。(19分) 天地苍茫一根骨 庞 进 (1)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 (2)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北方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的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当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眯眯的,公卿王侯们也纷纷“奉觞上寿”,好听的话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无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降敌。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刘彻更是“惨怆怛悼”,脸吊得像经了霜的秋茄子。 (3)“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觑,唯唯诺诺;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 (4)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己。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刘彻的心目中,作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狗,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站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权利? (5)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至此,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从此,一个书生走到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 (6)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14、文章开头,作者是如何描写司马迁塑像的?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_ 15、文段(2)中,作者为什么说“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4分) 答:_ 16文段(5)“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一句中的“提升精神”和“一根骨头”分别指什么?(4分) 答:“提升精神”:指的是:_。“一根骨头”:指的是:_ 17本文以“天地苍茫一根骨”为标题有什么作用?(3分) 18. 鲁迅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取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联系本文,举例谈谈你对“中国脊梁”的理解(4分)六、语言运用(共9分)1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影响“行业巨头”运营的四个方面的重要因素。(不超过20个字)(4分) 曾经的行业巨头,对市场需求傲慢而被市场最终遗弃,柯达并非是先例。2010年6月,拥有101年历史的通用汽车宣布进入破产重组轨道。与这些制造业巨头陨落的原因类似,曾作为互联网贵族的雅虎,亦因近1 0年在技术和媒体之间频繁摇摆不定,其市值与高峰时相比已跌去近80。当然,在强调技术创新、专注消费体验的时代,老牌贵族转型成功亦屡见不鲜。这其中,在2000年出现巨亏10 亿美元之后,苹果开始迅速向电子消费娱乐产品转型,完成堪称经典的苹果转型四步曲。20.柳树中学柳韵文学社近期要举行一场读书交流会,主题为“读词即是读词人”。假如你是社员,请结合语文教材(必修四)第二单元(宋词单元)的有关内容,围绕主题写一篇发言稿。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字数70100字之间。(5分)7 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道风景。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选定文体;字数800以上;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月考答题卷题号12345678910答案11. (1)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 (3分)译文: (2)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 (3分)译文: 。 (3)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4分)译文: 。(4)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4分)译文: 。12. (1)(4分)答: (2)(4分)答: 13.名篇名句填空(共10分,每句2分)(1) ? 。(柳永雨霖铃) (2) 。(赤壁怀古) 。(定风波) (3)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 ,_ _、_ _。(5) , 。廉颇蔺相如列传14、(4分)_15、(4分)答:_ 16(4分) 答:“提升精神”指:_。“一根骨头”指:_ _ 17(3分)_18.(4分)_19(4分)20.(5分)70 月考参考答案1.C (A提防d 合契q 提纲挈领qi B棱柱lng 菱歌lng D笺注jin) 2. A (B白内障 C水龙头 天堑无涯 D下马威 委曲求全 )3、B(呼之欲出:指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不绝如缕:如同只有一根细线连着,几乎要断。形容形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方心未艾: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形容事物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不能用于贬义。风口浪尖,比喻社会斗争极为激烈尖锐的地方。)4. C (A“病情与蔓延搭配不当,“病情只能加重或恶化”,将病情改为病毒;B 成分残缺,加上“举行”或“开展”和后面的“活动”搭配;D 应在“为期两天”后加的,并放到论坛期间的前面。)5. 【答案】D【考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解析】D项答非所问,不符合划线句子的语境。原文说的是“现代医学正在为它的成功付出代价”,D项“ 细菌能从死亡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不属于“现代医学”范畴,不符合题干“付出代价”的指向。【思路分析】考生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弄清这里的“付出代价”是针对“现代医学”而言的。D项相关信息是:“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长速度之快细菌甚至能够从已经死亡的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句子说的是“细菌的耐药性”问题。6. A【考点】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解析】B、以偏概全,文中第四段说“他们对近500个链霉菌品系结果,平均每种链霉菌能够耐受七八种抗生素,有许多能够耐受十四五种。”只是检测了近500种,但不能得出“每一个菌种对抗生素都有耐药性”。C、无中生有,文中说“细菌能够从已经死亡的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可见,即使杀死细菌,同样不能阻止耐药菌的传播。D、以偏概全,文中第五段说“欧盟决定从2006年1月起,全面禁止将抗生素作为牲畜生长促进剂。”并没有说要禁止各种抗生素。7. 【答案】A【考点】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解析】B、无中生有,文中说“有证据表明,耐药基因在从土壤到重危病人的旅途中,经过了许多次转移。”但并没有说明其耐药性会逐步下降。C、已然和未然混淆,文中说“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调查,人畜粪便是如何在耐抗生素基因的蔓延中起作用的。”也就是说,目前还不能通过这种方式来检测。D、以偏概全,抗生素滥用只是产生耐抗生素病菌的其中一个途径。“不会感染各种”说法绝对,“只要就”强加条件。8C(遣:遣送,打发) 9D的(A于:在/被;B而:表顺承/连词,表转折;C以:连词,来/介词,凭) 10B(赵奢依法行事,对平原君并未构成“恶”、“怨”;相反,平原君器重赵奢,也正是因为他执法严明,铁面无私。) 11(1)您身为赵国贵戚,难道还会被天下人轻视吗?(“于”) (2)(他或赵奢)派一批善射的弓箭手在距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扎营。(“去”、“军”) (3)(顾 所以 徒以) (4)(嘉 以 句式) 参考译文:赵奢,本是赵国征收田租的官吏。在收租税的时候,平原君家不肯缴纳,赵奢依法处治,杀了平原君家九个当权管事的人。平原君大怒,要杀死赵奢。赵奢趁机劝说道:“您在赵国是贵公子,现要在是纵容您放任家臣而不遵守国法,国家法令尊严就会受损,法令削弱了就会使国家衰弱,国家衰弱了诸侯就要出兵侵犯,诸侯出兵侵犯赵国就会灭亡,您还怎能保有这些财富呢?以您的地位和尊贵,能奉公守法就会使国家上下公平,上下公平就能使国家强盛,国家强盛了赵氏的政权就会稳固,而您身为赵国贵戚,难道还会被天下人轻视吗?”平原君认为他很有才干,把他推荐给赵王。赵王任用他掌管全国的赋税,全国赋税非常公平合理,民众富足,国库充实。 秦国进攻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赵王召见廉颇问道:“可以去援救吗?”廉颇回答说:“道路远,而且又艰险又狭窄,很难援救。”又召见乐乘问这件事,乐乘的回答和廉颇的话一样。又召见赵奢来问。赵奢回答说:“这段路险阻绵长,(要去救援),就譬如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那将领骁勇的得胜。”赵王便派赵奢领兵,去救援阏与。 军队离开邯郸三十里,赵奢就在军中下令说:“有谁来为军事进谏的处以死刑。”秦军驻扎在武安西边,秦军击鼓呐喊的练兵之声,把武安城中的屋瓦都震动了。赵军中的一个侦察人员请求迅速援救武安,赵奢立即把他斩首。赵军坚守营垒,停留二十八天不向前进发,反而又加筑营垒。秦军间谍潜入赵军营地,赵奢用饮食好好款待后把他遣送回去。间谍把情况向秦军将领报告,秦将大喜说:“离开国都三十里军队就不前进了,而且还增修营垒,阏与不会为赵国所有了。”赵奢遣送秦军间谍之后,就令士兵卸下铁甲,快速向阏与进发。两天一夜就到达前线,(“他”或“赵奢”)派一批善射的弓箭手在距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扎营。军营筑成后,秦军知道了这一情况,立即全军赶来,一个叫许历的军士请求就军事提出建议,赵奢说:“让他进来。”许历说:“秦人本没想到赵军会来到这里,现在他们赶来对敌,士气很盛,将军一定要集中兵力严阵以待。不然的话,必定要失败。”赵奢说:“请让我接受您的指教。”许历说:“我请求接受死刑。”赵奢说:“等回邯郸以后的命令吧。”许历请求再提个建议,说:“先占据北面山头的得胜,后到的失败。”赵奢同意,立即派出一万人迅速奔上北面山头。秦兵后到,与赵军争夺北山但攻不上去,赵奢指挥士兵猛攻,大败秦军。秦军四散逃跑,于是瘀与的包围被解除,赵军回国。 赵惠文王赐给赵奢的封号是马服君,并任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同。12.答案(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解析 考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解题格式:形象:身份+性格 + (形象意义)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答题步骤: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是什么形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形象的意义是什么(2)答案 (2)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解析 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解题格式: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 答题步骤: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14. 作者对司马迁塑像的描写着重突出了他的眼神和胡须,变现了他的精神风貌,展现出人们心目中理想化了的司马迁的形象。(共4分。突出他的眼神和胡须,2分;展现出人们心目中理想化了的司马迁形象,2分) 15. 因为作者认为一个专制强权的社会是不允许人们说公道话的,而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有社会良知的人,他面对专制强权,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因此遭灾祸就是必然的。(共4分。强权社会不允许人们说公道话2分;骨气、血性,良心的司马迁面对专制强权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2分) 16. 司马迁由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2分)在对理想与事业的执著追求中挺立起来的独立人格。(2分) 17. 标题“天地苍茫一根骨”运用了借喻的手法,既体现了司马迁命运的悲剧色彩,又突出了他的不屈精神。(共3分。借喻1分;体现了司马迁命运的悲剧色彩1分;突出了他的不屈精神1分。) 18. 应写出“中国脊梁”的意思。“脊梁”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人,在国家民族处于危急时刻挺身而起的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气节、操守、人格、品质。(2分) 应举出恰当的例子。(2分)钟南山和钟南山们可谓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包括两弹一星功勋专家邓稼先、数学家陈景润、著名作家朱自清、老舍、经济学界泰斗陈岱孙、于光远等,他们对民族具有高度责任感和深厚情怀,爱国家甚于爱自己的生命,他们的人生历程和思想是一笔巨大财富.19.市场需求,企业的定位和决策,技术创新,专注消费体验。(答出1点得1分,3点4分。)20.评分要点:内容上,要将具体的词和它所反映的词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情感或创作风格联系起来,对应要准确(如:苏轼乐观豁达,潇洒超脱;辛弃疾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李清照刻骨思念,憔悴哀婉),可引用原词,也可描述性介绍;可以就一两首词谈一个词人,2分,选用修辞1分,整体表达,深度、个性化、优美等。1分21.审题分析:从紫藤萝和牵牛花的角度,谈借助外物的必要性;从篱笆和枯树的角度,可以写“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从两者关系的角度,写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借人精华,以铸辉煌 水借了悬崖的陡峭,崖借了水作面纱。蓝天借着白云而多姿,白云借着蓝天而生动。高山借着绿树来点缀,绿树借着高山来生长。花朵借着蜜蜂来传粉,蜜蜂借着花朵来生活万物之美丽,都要借助于他物的支持或衬托;万物之精华,无不是自己与他物精美绝伦的结合。因此,我要说:借人精华,以铸辉煌。上帝是公平的,他在造物的时候会给予每个人同等的东西,但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借鉴,借人之精华,融己之智慧与美丽,以铸造人生的成功与辉煌。千古江山,百代风流,大江淘尽后浮在水面上的名姓与容颜,依旧生动,依旧璨若群星。坐在车上踽踽而行的是孔老夫子,他高唱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马鞭一指便向世人道出了行路者的智慧所在;韩愈不与世同流合污,一篇师说便让学习借鉴的美德流传千古;一道紫光摔开万道光芒,江面上露出的是大唐“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唐太宗在高吟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见兴替。”正是这学习接纳,勇于借鉴的精神才得以让大唐闻名中外古今正当世人用赞誉和敬仰的光环将他们环绕时,依然光亮的是古人们善于借鉴和学习的品质,在熠熠闪光。凭栏回首,清政府闭关锁国,愚昧无知,拒人之精华于千里之外,终而落得“山河破碎风飘絮”,泱泱大清国在外国的“精华”中风雨飘摇。倚栏回溯,孙中山怀抱一腔救国之情,学习西方民主借鉴西方精华,虽最终失败,却使中国即将倒下的屋梁注入了不屈与刚强。面临孙中山的救国之路,谁能否认这借鉴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和响亮?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美丽,终于在二十年前的春天绽放。走出国门,引进外族的先进技术与文化,一首开放之诗,朗诵着民族振兴的渴望;一曲借鉴之歌,奏响了中华民族新的篇章!听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欢呼与喜悦;看吧,北京伸开双臂迎接奥运的光芒与欢乐;想吧,中法文化年让中华文化融入了新的精神与精华中华之巨龙正腾空而起,这便是借鉴与自强结合的力量铸就的辉煌。 于是,打开未来的首页,我写下:借人精华,以铸辉煌!让我们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透过岁月篇章的瞳孔,勇敢的借他人的精华,“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尽情遨游于无穷的宇宙,抒写辉煌的未来!【简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临场作文。拟题精当,紧扣材料主旨。开头采用铺排的方式,文辞美丽,结尾呼应前文,点题有力。行文思路贯通,语言流畅,文笔大气。能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角度展开论述,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视野开阔,充满了时代特色。这是本文的一大亮点。其次,在精当概括地联系使用材料和对比论证方面,又使文章具有了思辨性 互放的光芒云映日而成霞,岩挂泉而成瀑,紫藤牵牛能使得枯树篱笆而“花枝俏”,此皆为互放也。互放的光芒从远古穿越到现今,从自然界折射到人类社会,使历史照尘寰,世界放光彩!(由自然排比联想到人类,提出中心)互放的光芒让大自然焕发出七彩色,美丽了整个世界!凌宵花能够在百花丛中一枝独秀,是因为攀援在虬枝树干上,而虬枝树干也因为凌宵花的蜿蜒盘旋而变得摇曳多彩;荒冢凄凉瑟瑟却因为青滕的攀爬而成为塞外美景;根瘤菌与大豆“相依为命”延续了各自的寿命,也增加了大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