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碱浓度的数学模型与软测量技术.pdf_第1页
烧碱浓度的数学模型与软测量技术.pdf_第2页
烧碱浓度的数学模型与软测量技术.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3 0 4 9 2 2 0 1 0 0 9 0 0 9 4 0 2 中图分类号 T B1 1 5 烧碱浓度的数学模型与软测量技术 Th e Ma t h e ma t ica l M o d e l a n d S o f t Me a s u r e me n t M e t h o d o f t h e Co n ce n t r a t io n o f Ca u s t ic S o d a 吴亚凤 1 9 7 5 一 女 陕西渭 南人 硕 士 中国劳 动关系学院 基础部讲师 主要从事应用数学方面的研 究 摘要 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烧碱测量技术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一 种高精确度烧碱蒸发过程浓度的数学模型 给出了对于该模型的评价要素 和评价结果 并简要介绍了基于这种数学模型的烧碱浓度软测量技术的实 现 关键词 烧碱 浓度 数学模型t软测量 原理 Abs t r a ct Th is p a pe r a n a ly z e s t h e cu r r e n t s t a t u s a n d e x is t in g p r o b le ms o f d o m e s t ic ca u s t ic s o d a me a s u r e me n t t e ch niq u e s I t p r e s e n t s a h ig h a cc u r a cy ma t h e ma t ica l mo d e l o ft h e c o n ce n t r a t io n o fca u s t ic s o d a d u ri n g t h e e v a p o r a t io n p r o ce s s o f ca u s t ic s o d a a n d g iv e s t h e e v a lu a t i o n f o r t h is t e ch n iq u e s I n a d d it io n we d e s cr ib e b ri e fl y t h e s o f t me a s u r e me n t t e ch no lo g y o f co n ce n t r a t io n o f ca u s t ic s o d a b a s e d o n t h is ma t h e ma t ic a l mo d e l Ke y wo r d s Ca u s t ic s o d a Co n ce n t r a t i o n M a t h e ma t ic M o d e l S o f t me a s u r e me n t me t h o d P ri n c i p le l 现状 目前 国内对于烧碱蒸发过程 中的浓度测量手段依然 比较 有限 测量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在线测量的方法通常为音又法 Y射线法 光 电法 密度法等 但是由于烧碱液 的高温 强腐 蚀 结晶 气泡等因素 导致这些在线测量仪表在实际应用中的 效果大打折扣 另外由于这类在线仪表高昂的价格 国内目前的 现状还是以离线测量 手工化验 为主 在线软测量为辅 2 存在的问题 手工化验的方式依然是绝大多数厂家使用的方法 但是这种 方法 自动化程度非常低 生产效率低下 能耗高 不能满足企业 节能降耗 增强竞争力 大规模现代化的生产要求 国内现有的在线软测量技术主要是使用 温差法 使用 的数学模型是 t t k t a x 十 b c 1 其中t 是碱液的沸点 在现实中使用碱液液相温度 t 是汽 相温度 x 是碱液的质量浓度 k a b c是常数 这种方法存在 以下几个问题 测量精度较低 一般认为其理论上误差可达到O 5 在 实际应用中 通常是2 5 需要进行一些补偿才能达到实用的 效 果 现实中汽相温度较难测量 一般使用蒸发器的真空度来 间接测量 已 d gl n P 2 使用 2 的经验公式计算 其中f 是汽相温度 P 是蒸发器 的真空度 d e g 是常数 由于汽相温度也是软测量得来的 因 此会引入间接测量误差 假温差 的扰动 当真空度变化时间接计算的汽相温 度会发生变化 而实际的碱液浓度并没有变化 但是软测量值发 生的变化 即所谓的 假温差 3 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 现在人们对烧碱溶液的物理性状 已经有非常丰富和准确的认 识 我们 已经有了足够的数据 借助于这些数据 使用比较先进 的数学模型与算法 可以比较准确地对烧碱浓度进行软测量 在烧碱蒸发过程中 其液相温度 蒸发器 内的压力 真空 度 是可测变量 因此 如果能由这两个变量直接求出烧碱的质 量浓度的话 则省却了较多的中间环节 从而获得较为准确的软 测量数值 Z 自 主 力 匕 博览 2 0 1 0 年O 9 月干 IJ 8 薯 r 乡 0 r r J J J r r J 7 7 一 I 3 O 一 f f 一 I r I 5 O J l r I 墨 r r r I 厂 一 I 一 r 7 0 一 r 温度 图l 烧碱水溶液的沸点一压力一浓度曲线 一 一一 l f J 温度 图2 烧碱水溶液的沸点一浓度曲线 常压下 由图1 和图2 的曲线形状 我们能大致得出一些结论 温度对浓度的影响应该是一个对数曲线 压力对浓度的影响应该是一个指数曲线 因此 我们假设烧碱质量浓度 压力 温度之间的关系是 C f P 了 a 0 a J x P 十 a 2 ln T 3 其中 c是烧碱质量浓度 P 是压力 cmHg 丁 是 烧 碱沸点温度 a o a a k 是常数 上式实际上是 一个 三维非线性数学模型 为了求解多维方 程的未知数 一般采用最 b 乘法 使得 实测值c 与计算 值c f P 丁 的差值的平方和最小 一般是需要测得一组数据 如 c P 丁 C P T 并使得 c c 最小 因此 求解过程如下 设M 一 口 l 口 2 l n 7 删 冷 O a n o 0 o OI C o I 从而得到 一 n a 喜 喜 一 z 喜 一 嘻 一 喃 喜 o 5 喜 e t n 喜 喜 喜 6 也 喜 喜 n n 喜 7 将 4 5 6 7 式联立方程组 并解之 由于可以取多组 C P T 的值 因此 求解的 a o a a 2 k 也有多组数值 一般是将多组数值取平均值 即 n 窆 i 1 喜 q a 喜 七 喜 鼻 求得的数据是 0 一 3 26 21 a 0 0 0 07 6 f1 2 7 5 7 3 k 3 1 3 4 数学模型的回归验证 对于理论求出的数学模型 需要使用回归分析的方法验证其 数据的有效性 即 数学模型是否可以较好地拟合实际数据 一 般是借助相关系数 R 统计量 F 剩余标准偏差 S 进 行判断 R 越趋近于l越好 F 的绝对值越大越好 S 越趋近于 0越好 如果对于一个求解出的数学模型 回归分析的 R F s 参数不理想 就需要考虑该数学模型在初始选定参数关 系式时不合适 并重新选择一个参数关系式进行求解参数和进行 回归验证 直到R F s 参数在可接受的范围 对于该数学模型 使用现场实际测量的数据 计算出这几个 参数是 R 0 9 9 8 4 F 7 3 8 1 9 9 S O 2 7 5 因此 该数学模型是 比较准确的一个烧碱蒸发浓度软测量模型 5 软测量技术的应用 基于该软测量模型的烧碱蒸发浓度软测量算法 在和利时的 MA CS 系统上集成为一个标准算法模块 该算法模块的定义结构 见 图3 下转1 0 4 页 96襄 定 校验接地电阻值 确保重复接地电阻 lO Q 接地导线应 为截面积 4 mm 的多股铜心黄 绿双色线 架空 保护零线应满足架空线路要求 7 照明 合理的电气照明是保证安全生产 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保护 工作人 员视 力健康的必要条件 为确保照明的安全 照明灯具的 金属外壳必须保护接零 单相 回路的照明开关箱必须装有漏 电保 护器 室外灯具距地面不得低于3 m 钠 铊 锢等金属卤化物的 灯具安装高度宜在5 m以上 室内灯具距地面不得低于2 4 m 如室 内灯具高度无法满足要求 则采用3 6 V 安全电压 同时 照明变压 器必须使用双绕组型 严禁使用自耦变压器 在一般场所宜选用额定电压2 2 0 V 的照明电器 但在潮湿和易 触及带电体场所的照明电压不得大于2 4 V 使用行灯必须满足以 下条件 1 电源 电压 3 6 Vt 2 灯泡外部有金属保护 网 3 灯体与手柄应坚固 绝缘良好并耐热耐潮湿 8 结语 综上所述 要搞好施工现场安全用电管理工作 需做到 首先 要使企业各级领导和职工对安全用电有充分的认识 职工是企业的主人 保障每个人生产过程中用电的安全 是一项 极其重要的工作 不能以经济效益 工期等理 由而放松对安全用 电的重视 企业的每一位职工 在生产和生活中 使用或操作电 气设备都应遵章守纪 严格按有关规定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 提 高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防范措施 杜绝各种违章违纪行业 其次 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施工用电的投入 完善安全用电设 施 第三 提高电气操作人员的素质也是很迫切的 应利用黑板 报 橱窗 工地小报等形式向广大职工普及安全用电知识 提高 自我保护能力和防范意识 最后 加强监督 查处违章一点都不能松懈 发现违章要及 时指出 对不听劝告连续违章的要严肃查处 对情节比较严重或 造成后果者 要抓住典型 严肃处理 教育群众 使安全用电意 识深入人心 更正声明 自动化博览 2 0 1 0 年7 1 刊 论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管 理 P 6 4 一文中 作者简介 现就职于广东电网公司珠海 供 电局 刊登有误 应为 现就职于广东电网公司广州海珠 供电局 特此更正 并对给作者和广大读者造成的不便 深表歉意 上接9 6 页 F UNC TI ON B L O CK C a u 删c8 o d a CO n ce 咖H 0 n 翱咀 软测量梗块 帕 INP U T P R E A L 蛊内真空度 K P a 5 T R E A L i 覆 柏温度 ENDV NR C AR OUT PUT C R E A L 烧碱质量谁度 E ND v A R v A R P 0 R E A L JJ 空度 cmHg a 0 R E A L C 项 a l R A L 璜t a 2 R E A L C 数顶 k R E A L 数顶 ND v R 图3 和利 时MACS 系统烧碱软测量算法模块 头信息 该软测量模块随着MAC S 系统被应用在多个现场 取得了较 好的测量效果 从现场实际运行数据上看 可以达到0 3 的测量 精度 并配合 自动烧碱出料程序 实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表 1 是 一 些现场实际运行数据 从中可以看出最大软测量偏差是0 2 5 表 1 现场实际运行数据 时间 化验值 软测值 T I 一 3 0 7 E P I 一 3 0 6 K P a 偏差值 2 0 0 7 3 6 9 0 0 4 2 7 4 4 2 8 5 91 2 3 8 0 4 O 1 1 2 0 0 7 3 6 1 2 1 O 4 2 4 6 4 2 2 2 91 8 3 7 5 3 O 2 4 2 0 0 7 3 6 1 5 3 0 4 2 4 0 4 2 6 5 91 3 3 7 9 l O 2 5 2 0 0 7 3 6 1 8 5 0 4 2 6 0 4 2 7 2 9 0 8 3 8 1 3 0 1 2 2 0 0 7 3 6 2 2 2 0 4 2 9 4 4 2 7 5 9 l 4 3 7 9 2 O 1 9 该软测量模块在实际的工程 应用中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 题 确保测量数据的精度 一般采用选取合适的仪表量程 烧碱液相温度仪表选取的量程范 围是5 0 2 1 5 0 C 压 力仪表的量 程范围是0 一 7 0 K P a 真空度 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在算法模块中 对于异常数据 进行抛弃处理 对于突变数据进行平滑处理 工况保护 对于出料 进液等非正常工况下 其软测算 法要进行保护 只有工况进入稳态时 才进行运算与控制 6 结束语 采用新的数学模型 利用软测量技术对烧碱浓度进行软测量 以及出料控制 省去 了在线分析仪表建设初期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