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品行新挑战.doc_第1页
青少年品行新挑战.doc_第2页
青少年品行新挑战.doc_第3页
青少年品行新挑战.doc_第4页
青少年品行新挑战.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少年品行新挑战临澧县望城中学 辛吉明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里,信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信息技术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社会生活需要信息技术,人们的信息技术也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得以发展,它扩大了人类实践活动的范围,倍增了实践主体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弘扬了人类主动求索应对挑战的实践智慧,造成了更多可能性空间。现在信息的传播离不开网络,信息价值的提高更离不开网络,特别是青少年,网络令他们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知识广博;但是青少年学生接受信息能力强,处理信息过滤信息的能力弱,在浩瀚如海的信息网络中鱼龙混杂,有害信息快速地被青少年学生所感知,特别是色情反动暴力等信息。他们不是在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进行学习,而是在放纵、在吮毒,这对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而青少年的自制能力弱,一旦由于新奇向往而感到痴迷,就会有很强的心理依赖,轻者影响学习、身体,严重者致使心理变态、心态扭曲。有人说,学生学习负担重,心理压力大,能在网上找个忠实的听众(不一定是朋友)聊聊,心情可以得到放松,情绪会变得稳定,我们不否认此说法,如果能把握好,对调节心智是有一定益处,但实际上,许多未成年人一旦上网,便无法把握,将太多的时间精力花在网上,致使学业受影响,老师批评、家长生气,反而心理负担更重。如果长时间上网,对一个人眼睛的伤害非常严重。由于网络很多迷恋于游戏,达到了可以不吃饭、不睡觉的疯狂地步。由于玩游戏时精力高度集中,伴随着血液加速、心跳加快,人的体力、精力消耗很大。再加上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学生们开始悄悄走入网吧,由于网吧空气混蚀,人口密度大,烟味、食物味、汗臭味,五味俱全,机器声、打闹声、脏话声,声声刺耳,严重影响着身心健康,由于经济的制约他们会选择卫生、环境条件极差的网吧,无形摧残自己的身体。所以一般玩通宵电游的网迷走出网吧时,眼睛通红,蓬头垢面,两腿发软,形似缟素。青少年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如果不知饥渴、不分昼夜的上网,其对身体的危害不会亚于大麻、白粉等毒物,这并非危害言耸听。青少年学生是属于时代和社会的,他们具有超强的时代性和社会性。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仅局限于课程课本和学校的做法,割裂了学生与社会的必然关系,是不完整的。特别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青少年学生参与课程建设与开发的活动中,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日益密切,学生的社会生活面临着重新建构,信息的运用将实现学生个体与社会信息的重组。信息技术与社会的脱离,将会使信息时代信息社会失去意义而不复存在。 面对这样的矛盾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要发挥其重要作用,如何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他们分辨是非和抵抗腐蚀的能力?首先,要有新时代德育准则,要具有民主性平等性和开放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网络突破了任何组织民族及国家的限制,成为一种多元性世界广域文化,为人们提供了平等的文化参与机会,这或许为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提供了技术层面的某种支持。而多少年来,学生一直有意无意地被看作是需要说教和灌输缺乏选择能力和选择余地的人的集合,而我们知道“灌输既不是一种教授道德的方法,也不是一种道德的教育方法。所以说它不是一种教授道德的方法,是因为真正的道德包括对于那些有可能处于冲突之中的价值作出审慎的决定;这所以说它不是一种道德的教育方法,是因为合乎道德的教育意味着尊重儿童正在发展着的推理能力和对他们的学的内容的评价能力。” 同时不能片面强调学生对于道德义务道德责任的认同,而元视义务的对等性,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全性的发展,学生受到来自多方在不应有的限制和束缚,个性差异独立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种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对今天要求个性发展的学生来说,无疑会产生某种“逆反心理”,难以发挥德育的特有功能。波士顿家庭教育网的信息管理员吉姆林奇说:“利用权威阻止学生上网绝不是有效的策略,那仅仅是走入他们房间拔掉他们的电脑插头而已,那又等于做了什么呢?这只会让互联网成为学生眼中的一颗禁果,千方百计地要去尝一尝。”我们要有针对性的找准冲破口,他们陷入网络的原因有的出于好奇,有的出于消遣、休闲、游戏,有的心理负荷大,寻找心理释放,不管哪一种原因,归结起来是心理问题,我们有的同学认为学习单调乏味,有的情绪不好、心态浮躁,出现此类事情应该说是很正常的,但他们第一个就想起网吧,他们将网吧当作是解开心理问题的灵丹妙药,结果,恰好相反,一旦踏入网吧,有的从此陷入“网”中而不能自拔。解决这个问题,要从多方面下手。作为教师应该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心理解每个学生,优秀的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心理教育方法和心理调控技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勇于面对现实、面对困难。同时,学生应该掌握一定的情绪调控技巧,即使已经产生委屈、难过、害怕、烦恼、苦闷等情绪,也要寻找适当的办法,比如找知心朋友、老师、家长倾诉,合理地宣泄;或转移消极情绪,到操场跑跑步、打打球,尽量将消极心态转化为积极因素。所以我们要重视学生的道德生活和需要,引导和提供机会与情景使学生对个体的人格尊严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予以体认,要与学生平等对话,使学生自觉的参与到德育中来,在民主的气氛当中讨论对与错善与恶丑与美,只有在开放的环境中,人才可能具有真正的免疫力,也只有在充满诱惑的环境中,人才能生长出抗拒诱惑的能力。其次,网络时代的德育要重视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应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网络文化建设水平也应成为衡量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我们不要回避网络抵制网络,而是要正视网络,学校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上网,正确引导学生的上网行为;家庭上网,家长要成为学生网络的过滤器;社会对网吧要进一步规范和严格管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紧密配合。我们还要占领网络,要想一片空地不长草,最好的方法就是种庄稼,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旋律,在网络空间中,开一片天地树一杆旗帜,利用它的传播功能,使网络成为我们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阵地。最后,网络时代的德育要求教师必需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站在德育阵地前线的教师要勇于接受信息时代的挑战,要勇于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观念,客观去面对这些问题,关于这些问题,积极地思考,开拓性地工作,应不断学习电脑知识和上网技能,只有老师自己掌握了新的知识,才会真正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并有可能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使教师与学生家长一起成为学生最重要的网络过滤器,让信息技术的优势从我们身上展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