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ppt_第1页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ppt_第2页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ppt_第3页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ppt_第4页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枢神经系统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医学影像学科杨桦 前言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脑和脊髓影像学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脑瘤 颅脑外伤 脑血管疾病 颅内感染和脊髓等疾病常需影像学检查以确定病变的有无 位置 大小和性质 一 X线诊断 一 X线检查方法 1 头颅平片方法简单 经济 无痛苦 是基本检查方法 一般用后前位及侧位 头颅平片有几种诊断的可能 A 明确病变的位置 B 提示病变存在 但不能确诊 C 临床表现明显但无异常发现 这是平片限度 一 X线检查方法 一 X线诊断 一 X线检查方法 2 脊椎平片通过观察脊椎正 侧位片有可能发现椎管内病变 一 X线诊断 3 脑血管造影 cerebralangiography 将有机碘对比剂引入脑血管内以显示脑血管 颈动脉造影可显示大脑的大部分血管 主要用于诊断 一 X线检查方法 一 X线诊断 脑动脉瘤血管发育异常血管闭塞等症 3 脊髓造影行腰穿将对比剂注入椎管内 通过改变患者体位 在透视下观察其在椎管内流动的情况和形态 以诊断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和蛛网膜粘连 一 X线检查方法 一 X线诊断 脊髓造影 一 X线诊断 二 正常X线表现 1 头颅平片 因个体 年龄和性别而不同 颅板儿童薄 成人较厚 成人颅壁分内板 外板及板障 内外板呈高密度线状影 板障居中 为松骨质 密度较低 颅缝冠状缝 矢状缝及人字缝为颅盖骨缝 呈锯齿形透亮影 后囟与人字缝间有时可见缝间骨 无病理意义 二 正常X线表现 一 X线诊断 二 正常X线表现 一 X线诊断 颅板压迹脑回压迹 脑回压迫内板形成的局限性颅板变薄区 X线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透亮区 脑膜中动脉压迹 脑膜中动脉对颅骨内板压迫所致 侧位上呈条状透亮影 居冠状逢后方 板障静脉压迹 多见于顶骨 呈网状或树枝状透亮影 蛛网膜颗粒压迹 呈颗粒状低密度影 直径0 5 1 0厘米 位于额顶骨中线两旁 蝶鞍在颅骨侧位片上观察蝶鞍大小 形态及结构 正常蝶鞍前后径为7 16mm 深径7 14mm 形态分为椭圆形 扁平形和圆形 内耳道于后前位片可从眶内观察 两侧内耳道对称 宽径不超过10mm 二 正常X线表现 一 X线诊断 生理性钙斑松果体钙化 圆形或散在致密影 直径0 5cm左右 侧位片位于鞍背的上 后方各3 0cm处 后前位片位于中线 侧脑室脉络丛球钙化 直径1 0 1 5cm 后前位片位于中线两旁2 5cm处眼眶上方 侧位片位于松果体钙化斑的下 后方1 0 1 5cm处 大脑镰钙化 后前位呈三角形或带状致密影 居中线 二 正常X线表现 一 X线诊断 2 脑血管造影正常脑血管 分布均匀 走行自然 由近及远逐渐分支变细 各分支走行较为恒定 管壁光滑 二 正常X线表现 一 X线诊断 正常脑血管分布 正常脑血管分布 1 颅脑疾病X线表现2 脊髓疾病X线表现 三 疾病的X线表现 一 X线诊断 二 CT诊断 一 颅脑CT检查方法 1 平扫横断面扫描为主 以眦耳线 眼外眦与外耳孔中心连线 为基线 依次向上扫描8 10层 层厚10mm 有时加扫冠状面 扫描时头部需固定不动 不合作患者及儿童需给予镇静 一 颅脑CT检查方法 二 CT诊断 2 增强扫描经静脉注入含碘水溶性对比剂后再行扫描 多用60 泛影葡胺1 5 2 0ml kg体重 静脉内推注或滴注 病灶有无增强是指病灶密度有无增高 增强与病变组织供血 充血 过度灌注 血脑屏障形成不良或被破坏等因素有关 根据有无增强 增强的程度和形式 帮助我们确定病变的性质 一 颅脑CT检查方法 二 CT诊断 注意 碘过敏患者不能行增强扫描 正常脑横断面CT扫描 常用8个标准层面 1 10mm颅底层面 通过眦耳线上方10mm 由前向后见眶顶蝶窦 颅中窝 枕大孔等 2 20mm蝶鞍层面 可见垂体窝 岩锥 内耳道 第四脑室 颅前 中和后窝脑组织 3 30mm鞍上池层面 可见鞍上池 低密度脑脊液间隙呈五角或六角形 及中脑 4 40mm第三脑室前部层面 重点观察内囊 基底节和丘脑区 二 正常颅脑CT影像 二 CT诊断 正常脑横断面CT扫描 常用8个标准层面 5 50mm第三脑室后部层面 除观察内囊 基底节和丘脑区 还观察第三脑室后部及松果体区 6 60mm侧脑室体部层面 观察侧脑室体部 三角区 7 70mm侧脑室顶部层面 观察侧脑室顶 大脑纵裂 脑皮髓质等 8 80mm脑室上层面 观察脑沟 皮质 髓质等 二 正常颅脑CT影像 二 CT诊断 二 正常颅脑CT影像 二 CT诊断 结合教材P 301 302正常颅脑 图像 学习正常脑CT表现 1 平扫密度改变高密度 高于脑质密度 见于出血 钙化和富血管性肿瘤 等密度 与脑质密度相同 见于某些肿瘤及血管性病变等 低密度 低于脑质密度 见于炎症 梗死 水肿 囊肿 脓肿及某些肿瘤等 混合密度病灶 上述各种密度病灶混合存在 三 异常颅脑CT影像 二 CT诊断 2 增强扫描均匀性强化 见于脑膜瘤 转移瘤及脑动脉瘤等 非均匀性强化 见于胶质瘤 血管畸形等 环形强化 见于脑脓肿 胶质瘤 转移瘤等 无强化 见于囊肿 水肿等 三 异常颅脑CT影像 二 CT诊断 脑膜瘤 3 脑结构改变占位效应 由颅内占位病变及周围水肿所致 局部脑沟 脑池及脑室受压变窄或闭塞 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 脑萎缩 脑皮质萎缩显示脑沟和脑裂增宽 脑髓质萎缩显示脑室扩大 脑积水 交通性脑积水脑室系统普遍扩大 脑池增宽 梗阻性脑积水梗阻上方脑室扩大 脑池无增宽 三 异常颅脑CT影像 二 CT诊断 4 颅骨骨质改变 颅骨病变 如骨折炎症肿瘤等 颅内病变 蝶鞍 内耳道扩大 三 异常颅脑CT影像 二 CT诊断 1 脑肿瘤 检查目的在于确定肿瘤有无 并对其作出定位 定量乃至定性诊断星形细胞瘤脑膜瘤垂体瘤听神经瘤转移瘤 四 颅脑疾病CT诊断 二 CT诊断 四 颅脑疾病CT诊断 二 CT诊断 1 脑肿瘤 星形细胞肿瘤 astrocyictumors 按肿瘤组织学分为6种类型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级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级 弥漫性星形细胞瘤 级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级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III级 胶质母细胞瘤 级 四 颅脑疾病CT诊断 二 CT诊断 1 脑肿瘤 成人好发生于大脑 儿童好发生于小脑 级分化最好 级分化最差 级属良性和偏良性 III 级属恶性 级表现为低密度灶 占位轻 多无强化 级为低或混杂密度肿块 不规则 边界不清 占位效应和瘤周水肿重 多为不规则环状强化 伴有壁结节 四 颅脑疾病CT诊断 二 CT诊断 1 脑肿瘤 脑膜瘤 meningioma 起源于蛛网膜粒 居于脑外 与硬脑膜粘连 好发于矢状窦旁 脑凸面 蝶骨嵴 嗅沟 桥小脑角 大脑镰或小脑幕 肿瘤包膜完整多由脑膜动脉供血 血运丰富 CT平扫 肿块呈等或略高密度 与硬脑膜相连 清楚光滑 周围水肿轻 有明显均匀性强化 侵犯颅板时骨质增生或破坏 四 颅脑疾病CT诊断 二 CT诊断 1 脑肿瘤 垂体瘤 pituitarytumor 多数为垂体腺瘤 直径 10mm者 微腺瘤 10mm 大腺瘤 包膜完整 可向上生长 突入鞍上池 向下生长侵入蝶窦 蝶鞍可扩大 其内类圆形肿块呈等或略高密度 有强化表现 常有坏死 囊变 四 颅脑疾病CT诊断 二 CT诊断 1 脑肿瘤 听神经瘤 acousticneurinoma 多见于成人 起源于神经鞘膜 早期位于内耳道内 增大长入桥小脑角池可出血 坏死 囊变 四 颅脑疾病CT诊断 二 CT诊断 1 脑肿瘤 听神经瘤 acousticneurinoma CT平扫 桥小脑角区等 低或高密度肿块 有较明显强化 以内耳道为中心生长 内耳道可见扩大 压迫第四脑室时引起幕上脑积水 1 脑肿瘤 转移瘤 原发灶以肺癌最多见 经血行转移 多发或单发 常位于皮髓交界区 易出血 坏死及囊性变 表现为脑内多发或单发结节 等或低密度灶 呈结节状或环状强化 瘤周水肿明显 四 颅脑疾病CT诊断 二 CT诊断 2 脑外伤 脑挫裂伤CT表现为低密度水肿区内散在斑点状高密度出血灶 伴占位效应 硬脑外血肿血肿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 CT表现为颅板下梭形高密度影 不跨越颅缝 四 颅脑疾病CT诊断 二 CT诊断 2 脑外伤 硬膜下血肿 血肿位于硬脑膜以内 沿脑表面广泛分布CT表现为新月形高密度影 占位征象明显 四 颅脑疾病CT诊断 二 CT诊断 2 脑外伤 脑内血肿 位于受力点或对冲部位脑表面区 CT表现为类圆形高密度影 边界清楚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表现为脑池 脑裂 脑沟内高密度影 四 颅脑疾病CT诊断 二 CT诊断 脑出血自发性脑内出血多继发于高血压 动脉瘤 血管畸形等 好发于基底节 丘脑 桥脑和小脑 占位征象明显 易破入脑室 血肿及周围水肿引起脑组织受压 软化和坏死 四 颅脑疾病CT诊断 3 脑血管疾病 脑出血CT表现 急性期 3天 边界清楚之类圆形高密度影 周围有低密度水肿带 相应部位脑室受压变窄 吸收期 3 7天开始 血肿缩小 密度减低 囊变期 2个月 较大血肿吸收后可遗留低密度囊腔伴局部脑萎缩 四 颅脑疾病CT诊断 二 CT诊断 脑梗死 脑血管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性坏死缺血性梗死 ischemidinfarct 与闭塞血管供血区相一致的扇形低密度 2 3周时病灶变为等密度 增强扫描可见脑回状强化 1 2个月后形成低密度囊腔 四 颅脑疾病CT诊断 二 CT诊断 出血性梗死 hemorrhagicinfarct 为低密度梗死灶内有斑片状高密度出血灶 腔隙性梗死 lacunarinfarct 深部髓质小血管闭塞所致 低密度灶1 0 1 5厘米 好发于基底节 丘脑 小脑和脑干 四 颅脑疾病CT诊断 二 CT诊断 血管畸形以动 静脉畸形 arterio venousmalformarion AVM 最常见 由供血动脉 畸形血管团和引流静脉构成 CT表现为不规则混杂密度影 伴 绳状 强化 常见钙化 无水肿和占位效应 MRI上表现为流空的畸形血管团 四 颅脑疾病CT诊断 二 CT诊断 二 MR诊断 一 颅脑MR检查 1 平扫MRI常规取SE序列横断面T1WI T2WI及矢状面T1WI扫描 必要时加作冠状面扫描 层厚8mm 2 增强MRI对比剂用Gd DTPA0 1 0 2mmol kg体重 取头颅横断面 矢状面及冠状面扫描 一 颅脑MR检查 二 MR诊断 一 颅脑MR检查 二 MR诊断 3 MRA无需注射对比剂既可显示颅内大血管 是无创性脑血管成像技术 4 功能性MRI利用MR成像技术反映脑的生理过程和物质代谢等功能变化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