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化学关于胶体的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初步了解分散系概念;初步认识胶体的概念,鉴别及净化方法;了解胶体的制取方法。 能力培养:通过丁达尔现象、胶体制取等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实验、联系实际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品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比较等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胶体的有关概念;学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 难点:制备胶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氯化钠溶液、泥水悬浊液、植物油和水的混合液振荡而成的乳浊液。 【提问】哪种是溶液,哪种是悬浊液、乳浊液? 【指导阅读】课本第72页第二段 思考: (1)分散系、分散质和分散剂概念。 (2)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三种分散系中的分散质分别是什么? 【提问】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三种分散系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观察、辨认、回答。 阅读课本,找出三个概念。 (1)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质: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叫分散质。 分散剂:微粒分布在其中的物质叫分散剂。 (2)溶液中溶质是分散质;悬浊液和乳浊液中的分散质分别是:固体小颗粒和小液滴。 思考后得出结论: . 共同点:都是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散于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 复习旧知识,从而引出新课。 培养自学能力,了解三个概念。 培养学生归纳比较能力,了解三种分散系的异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钠溶液比较。 【提问】两者在外部特征上有何相似点? 【设问】二者有无区别呢? 【指导实验】(投影)用有一小洞的厚纸圆筒(直径比试管略大些),套在盛有氢氧化铁溶胶的试管外面,用聚光手电筒照射小孔,从圆筒上方向下观察,注意有何现象,用盛有氯化钠溶液的试管做同样的实验,观察现象。 【小结】丁达尔现象及其成因,并指出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另一种分散系胶体。 不同点:溶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0-9m,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浊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7m,不均一、不稳定,悬浊液静置沉淀,乳浊液静置易分层。 仔细观察后回答: 外观上都是均一透明的。 分组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光束照射氢氧化铁溶胶时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而照射氯化钠溶液时无明显现象。 培养观察能力,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设问】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知道胶体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没有。那么,二者本质区别在什么地方呢? 【演示】实验2-8介绍半透膜 【设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小结】1分子、离子等较小微粒能透过半透膜的微孔,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和胶体的最本质区别在于微粒的大小,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从而引出胶体概念。 2介绍渗析方法及应用 观察实验,叙述现象。 . 现象:在加入硝酸银的试管里出现了白色沉淀;在加入碘水的试管里不发生变化。 思考后回答:氯化钠可以透过半透膜的微孔,而淀粉胶体的微粒不能透过。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培养思维能力。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胶体? 讨论,回答:淀粉胶体、土壤胶体、血液、云、雾、Al(OH)3胶体等等。 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指导阅读】课本第74页最后一行至第75页第一段,思考胶体如何分类? 看书自学,找出答案。 胶体按分散剂分为: 液溶胶(溶胶) 气溶胶:云、雾、烟等固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等 了解胶体分类。 【过渡】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亲自动手制一些胶体。学生实验(投影) 1制取氢氧化铁胶体 2制取硅酸胶体 3制取碘化银胶体 【指导实验】强调:1制备上述胶体时要注意不断搅拌,但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产生沉淀。2在制取硅酸胶体时,一定要将1mL水玻璃倒入5mL10mL盐酸中,切不可倒过来倾倒,否则 会产生硅酸凝胶。 【提问】如何证实你所制得的是胶体?请你检验一下你所制得的氢氧化铁胶体。 分组实验: 用烧杯盛约30mL蒸馏水,加热到沸腾,然后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边加边振荡,直至溶液变成红褐色,即得氢氧化铁胶体。 在一个大试管里装入510mL1mol/L盐酸,并加入1mL水玻璃,然后用力振荡,即得硅酸溶胶。 . 在一个大试管里注入0.01mol/L碘化钾溶液10mL,用胶头滴管滴入810滴相同浓度的硝酸银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即得碘化银胶体。 思考后回答,胶体可产生丁达尔现象,然后检验。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亲自体验成功与失败,激发兴趣。 【提问】请学生写出制取三种胶体的化学方程式,请一个同学写在黑板上,然后追问:这个同学书写是否正确? KI+AgNO3=AgI+KNO3 Na2SiO3+2HCl=H2SiO3 +2NaCl 把学生存在的普遍错误充分暴露出来,引起学生重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73页。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解释。 对照课本找出错误。 但感到疑惑,提出问题。 1书写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方程式时,中间为什么用“=”,而不用“”。 2氢氧化铁、碘化银、硅酸是不溶性物质,为什么写化学方程式时不写“”。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小结】就学生谈的收获进行小结。 请同学们谈一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随堂检测】 1下列物质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A)蔗糖水(B)肥皂水 (C)碘酒(D)碘化砷胶体 2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A)产生布朗运动(B)产生丁达尔现象 (C)胶体微粒不能穿透半透膜 (D)分散质直径在10-710-9m之间 3填写分离下列各组混合物所用的物理方法: (1)除去水中少量的溴;() (2)除去碘化银胶体中含有的碘离子;() (3)除去石灰水中悬浮的碳酸钙;() (4)从硬脂酸甘油酯经皂化后液体中,分离出硬脂酸钠,先_,然后_。 12两题 考查胶体的性质。(A级) 3综合各种分散系的物理性质(B级) . 板书设计 第二章第八节胶体 一、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有关概念 二、胶体 1概念: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3鉴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丁达尔现象 4胶体的净化方法:渗析 5胶体的制备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Na2SiO3+2HCl=2NaCl+H2SiO3(胶体) KI+AgNO3=AgI+KNO3 附:随堂检测答案 1(B)(D) 2(D) 3(1)萃取(2)渗析(3)过滤(4)盐析、过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胶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和作用。 能力培养:通过胶体性质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依靠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观点,教育学生关心环境。 科学品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逻辑推理等方法。 重点、难点 胶体的性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1什么叫胶体?它和溶液、浊液有何异同点?2如何鉴别溶液和胶体? 思考后回答: 要点:1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相同点:胶体、溶液、浊液都是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散于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都属分散系的一种。不同点:主要是分散质颗粒大小、液体的均一性及稳定性的不同。 2胶体可产生丁达尔现象,而溶液没有。 复习巩固上节课所讲内容。 【设问】胶体除有丁达尔现象,还有无其他性质呢?这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明确研究意图,培养学生好奇心。 【板书】三、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现象 【讲述】日常生活中,如果把花粉悬浮在水里,用显微镜观察,就会发现花粉的小颗粒作不停地、无规则的运动,这种现象称为布朗运动。胶体也可作布朗运动,好 情境想像。 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增加感性认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比电影院放映电影时,可看到受光束照射的空气里,尘埃小颗粒作无规则的不停地运动。 【板书】2布朗运动 【设问】为什么胶体微粒的运动是不停顿地、无规则的运动呢?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76页。 阅读思考得出结论:胶粒受水分子从各方面撞击、推动,每一瞬间合力的方向大小不同,所以每一瞬间胶粒运动速率和方向都在改变,因而形成不停地、无规则地运动。 . 培养思维能力。 【演示】电泳实验(见课本77页) 【提问】1通电后,U形管里阴极附近的红褐色逐渐变深,阳极附近的红褐色逐渐变浅,这表明阴极附近什么微粒增多了? 2Fe(OH)3胶粒向阴极作定向移动,说明它具有什么样的电性? 【小结】电泳概念: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微粒在分散剂里做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产生电泳现象的原因:因为胶体的微粒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了定向移动,产生了电泳现象。 【板书】3电泳现象 观察后叙述实验现象:阴极附近颜色变深,阳极附近颜色变浅。 思考、得出结论: 1通电后,阴极附近Fe(OH)3胶粒增多了。 2说明Fe(OH)3胶粒是带正电荷的。 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逐步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向学生渗透分析问题的方法。 【指导阅读】课本第77页第二段至第三段,思考:1为什么胶体微粒带有电荷? 2哪些胶体带正电荷?哪些胶体带负电荷? 自学、思考、总结出结论: 1胶体微粒带电荷的原因:表面积大,吸附力强,吸附阴离子的带上负电荷,吸附阳离子的带上正电荷。 2带正电荷的胶体: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带负电荷的胶体:金属硫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3胶体分散系稳定的原因? 【板书】带正电荷的胶体: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带负电荷的胶体:金属硫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 3胶体分散系稳定的原因: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不容易聚集:布朗运动能克服重力作用,胶粒不易沉积。 认识胶体所带电荷情况及胶体分散系稳定的原因。 【讲述】简介电泳原理的应用 1在陶瓷工业中,借助它来除去粘土中所混杂的氧化铁杂质。简述方法。 2气溶胶也可发生电泳现象,如在水泥、冶金等工业中,通高压电于含烟尘的气体时,可除去大量烟尘以减少空气污染,净化环境,保护人民健康。 倾听、思考。 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教育学生关心环境,培养社会责任感。 【提问】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胶体稳定的因素,那么我们能否有针对性地想出办法来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使胶粒彼此聚集成大颗粒而沉淀下来呢? 归纳总结,出示探究方案:(投影) 开展讨论,提出消除胶粒所带电荷的方案。 1加电解质溶液; 2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 3加热。 实验,观察现象,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1)浑浊 (2)浑浊 (3)产生沉淀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观察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指导阅读】教材第78页第1行至第16行,思考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 小结:胶体凝聚概念和凝聚方法。 【板书】4胶体的凝聚 方法:(1)加电解质溶液 (2)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 (3)加热 阅读、思考,填好上表: (1)MgSO4=Mg2+SO42-,其中带负电荷的SO2-4离子与带正电荷的Fe(OH)3胶粒发生电性中和而聚集沉淀。 (2)Fe(OH)3胶粒带正电,硅酸胶粒带负电,混合后发生电性中和,使胶粒凝聚为沉淀而析出。 (3)加热时,胶体微粒受热后相互碰撞的机会增多,从而使胶体凝聚为沉淀析出。 【练习】解释下列问题(投影) 1河流入海处,易形成三角洲的原因。 2豆浆里放入盐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演讲比赛活动方案
- 工业UI开发技术-课件 3.2.1-el属性
- 办公室文秘工作总结及方案
- 教师工作个人总结
- 元旦活动策划方案创意幼儿园
- 幼儿园班级新年环创方案
- 小学文化体育活动实施方案
- 儿童精神医学课件图片
- 外贸培训方案
- 先进性教育个人整改方案
- GB/T 19520.16-2015电子设备机械结构482.6 mm(19 in)系列机械结构尺寸第3-100部分:面板、插箱、机箱、机架和机柜的基本尺寸
- GB/T 1796.1-2016轮胎气门嘴第1部分:压紧式内胎气门嘴
- (约克)机组热回收技术
- (完整版)常见肿瘤AJCC分期手册第八版(中文版)
- 托玛琳养生碗gg课件
- 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 行政后勤人员 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卡
- DB52∕T 1480-2019 GLW-8430连栋塑料薄膜温室通用技术规范
- 医院核心制度题库(有答案)已修整(共48页)
- 危险源辨识与隐患排查全面讲解
- 第9分册并联电容器组运维细则(国网上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