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乡语文教案 一、导读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关于故乡的话题,历代文人骚客唱出了许多凄婉的心声。然而,处于变革时代的思想家鲁迅先生,凭着满腔爱国热情,以其敏锐的感觉,深沉的思索,写下了故乡这篇小说。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辛亥革命后,广大的中国农村、受苦受难的农民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翻身、解放;人民生活、社会经济反而日趋衰落。怎样才能使人民得到真正幸福?中国农村的贫困、农民的不幸是由什么造成的?这些都是鲁迅先生探索、思考的问题。 二、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浙江绍兴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地主官僚家庭,幼年丧父,家道衰落。为探索救国之路,鲁迅曾学习洋务实业,后又留日学医,但最终走上了“文学救国”的道路。他生平著有大量的杂文和小说等,以笔为武器,抨击时弊,唤醒世人,其作品文字犀利,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全部作品结集成鲁迅全集。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 三、背景 故乡作于1921年1月,最初发表于同年5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杂志第九卷第一号,后由作者编入小说集呐喊。 鲁迅于1898年第一次离开老家绍兴,“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呐喊自序)。1919年12月又最后一次回故乡绍兴接他的母亲等人来北京居住。从鲁迅日记中可以大致了解这次回乡的经过:1919年9月,鲁迅卖掉了绍兴的老屋,添了些钱买妥了北京西城新街口附近八道弯宅第。11月修葺完毕,同年21日“上午与二弟眷属俱移入八道弯宅”。同月26日鲁迅“上书请归省”。12月1日由北京动身回乡,4日晚“抵绍兴城,即乘轿回家”,在家乡处理搬迁事务,约住了二十来天。12月24日“下午以舟二艘奉母偕三弟及眷属携行李发绍兴”。29日中午抵北京,“下午俱到家”。往返共计约29天。故乡的故事情节便是根据这段生活经历演绎而成的。不过,这只是触发故事的一点,而作品真正反映的却是更为广阔深邃的社会背景。 故乡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十年后的中国农村社会情况。辛亥革命虽然赶跑了一个皇帝,但并没有改变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帝国主义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主要支持者”,“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因此,“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作者回乡期间,耳闻目睹了农村疮痍累累的残酷现实,加之在这个风雨如磐的社会中求索了三十余年的生活体验,于是写出了悲凉沉郁的故乡这篇小说。 【知识览通】 一、语音 1、阴晦hu,不能念成hu 2、篷隙pngx,篷不能念成fng 3、萧索xiosu,不能念成s 4、断茎jng,不能念成jng 5、凄凉q 6、寓所y,不能念成y 7、捏ni 8、猹ch,不能念成zh 9、胯下ku,不能念成ku 10、祭祀js,“祀”不能念成j 11、弶jing,不能念成qing 12、毡帽zhn,不能念成zhn 13、竹匾bin,不能念成bin 14、秕谷b,不能念成p 15、缚f,不能念成b 16、罩zho,不能念成zhu 17、獾hun,不能念成gun 18、鹁鸪bg,“鸪”不能念成g 19、刺猬wi,不能念成wi 20、畜生ch,不能念成x 21、伶俐lngl 22、潮汛xn 23、凸颧骨tqun,“颧”不能念成gun 24、髀b,不能念成bi 25、伶仃dng,不能念成dng 26、愕然,不能念成 27、鄙夷by,不能念成p 28、嗤笑ch,不能念成zh 29、惶恐hung 30、瞒mn,不能念成mn 31、絮x,不能念成r 32、应酬chu,不能念成zhu 33、瑟索s 34、磕k 35、寒噤jn,不能念成jn 36、廿nin,不能念成gn 37、苛税kshu,“税”不能念成ru 38、深黛di,不能念成hi 39、惘然wng 40、潺chn,不能念成chn 41、恣睢zsu,“恣”不能念成z,“睢”不能念成j 二、字形 1、“篷隙”的“篷”不能写成“蓬”或“逢”。 2、“潮汛”的“汛”不能写成“讯”。 3、“伶仃”的“伶”不能写成“玲”。 4、“惘然”的“惘”不能写成“罔”。 三、词语 1、苍黄:灰暗的黄色。本文形容天色不好。 2、悲凉:悲哀凄凉。 3、瓦楞:绍兴人习惯用“楞”指称那种格子状的狭长凹凸的东西,如“一畦菜地”说成“一楞楞菜地”。屋瓦沟脊相间,也是“一楞楞”的,故称为“瓦楞”。 4、易主:改换主人。易:改变。 5、凄凉:多用来形容环境或景物寂寞冷落。本文形容人物神情悲伤难过。 6、神异:神奇,不同一般。 7、家景:家里的生活状况。 8、祭祀:旧时备供品向神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9、无端:无缘无故。端:头,引申缘由。 10、伶俐:动作灵活。 11、景况:光景,情况。本文指生活状况。 12、秕谷:空或不饱满的稻谷。 13、伶仃:瘦弱。本文用来形容杨二嫂两条纤细的腿站立如圆规的姿态。 14、惶恐:惊慌害怕。 15、絮絮:形容说话连续不断。 16、定规:成规,一定的规矩。 17、潺潺:象声词,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18、偶像:原指用木头、泥土等雕塑的供迷信的人敬奉的神像。也比喻盲目崇拜的对象。 19、切近:靠得很近。 20、茫远:渺茫、遥远。 21、大抵:本文是大都的意思。 四、常识 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面旗帜,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他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一生创作颇丰,其中小说集有呐喊、徬彷、故事新编;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有坟二心集且介亭杂文。鲁迅的一生,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简称“左联”,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组织,1930年成立于上海。领导者有鲁迅、夏衍、冯雪峰、丁玲、周扬等。创办了前哨、北斗、文学月刊等刊物。 【内容析通】 一、理文脉 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顺序安排情节。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巨大变化。 故事情节的开端为第15段,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时的复杂心情,交代“我”回故乡的目的。 故事情节的发展和高潮为第677段,“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故事情节的结局为第7888段,“我”怀着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但“我”并未因此消沉、悲观,而是寄希望于将来和下一代。 二、辨结构 结构示意图: 三、探意旨 儿时的“故乡”,给“我”许多欢乐、甜蜜的回忆,甚至可以说代表了一种“理想”,而现实的“故乡”,却面目全非,沉寂、毫无生气,昔日的人物,也失去了纯真与温情,变得冷漠、麻木和猬琐。使“我”感到“希望”的幻灭,心中无比“悲哀”。其实以前的“故乡”也和现实的“故乡”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那时“我”是以纯真少年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所以世界显得那样单纯、美好,甚至有一丝神奇。我们读这篇小说,要从作者对“故乡”的感觉变化中,探讨小说要表达的主题。 这篇小说的主题,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1、“故乡”是中国人精神的反映。从孩子的纯真、有生气到成年人的麻木、愚钝,表现了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命和活力怎样被扼杀。以闰土为例: 少年闰土: 外貌: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上套一个银项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 动作:活泼刚键,动作干脆利落,说话脱口而出,朴质、生动;有智有勇,热情、纯真。 对“我”的态度:“只是不怕我”,送“我”贝壳和鸟毛,告诉“我”很多稀奇的事。对“我”友好,热情,和“我”建立了纯真的友情。 对生活的态度: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中年闰土: 外貌: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动作: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显得迟钝麻木。 对“我”的态度:对“我”恭恭敬敬,称呼“我”为老爷,和“我”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对生活的态度:悲哀,痛苦,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而他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 理解这样的主题,可以深入探讨演变的原因:过去现在(推断原因)。 2、表现中国社会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从闰土父子和杨二嫂身上,可以看出这样轮回的影子: 闰土:少年中年? 水生:少年“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中年? 杨二嫂:年轻中年? 也许他们的后代,也会步他们的后尘,在这样的轮回中挣扎。因为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广大民众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地过来的,好像黑暗隧道中看不到尽头(无数农民起义推翻封建王朝,然后又建立新的封建王朝,再爆发农民起义,再历史不停的轮回着,民众的苦难也不停地轮回着)。 3、渴望纯真的人与人的关系。再回故乡,“我”和闰土、杨二嫂等人已经有了深深的精神上的隔阂。闰土叫“我”“老爷”,杨二嫂认为“我”“放了道台”,孩提时代那种真诚、友善的关系,已经完全消失了。“我”渴望打破封建社会的尊卑秩序,渴望建立超越庸俗的物质关系的新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四、议问题 1、15节写“我”渐近故乡时,见到的故乡景象如何?这时“我”的心情怎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明确:景象是“萧条”:心情是“悲凉”;这样就勾画了一幅萧条、荒寂的故乡冬景图,初步表现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中国农村破产的悲惨情况,为闰土的悲惨命运安排了典型的环境。 2、第12节写“我”记忆中的故乡怎样?作者描写了怎样一幅图画?这幅图画有什么特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明确:记忆中的故乡非常美丽;描写了一幅“月夜刺猹图”;景色特点:美丽动人,色彩明快;作者用这美丽的景物作为少年闰土形象的烘托,也是作者理想中故乡的象征,与现实中的故乡形成鲜明的对比。 3、未见闰土前,“我”有关闰土的记忆是怎样的?“我”见闰土前后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明确:见闰土前,在“我”心中,闰土就代表着美丽的故乡的一切记忆。未见时,“我”心中充满期待、憧憬;见到后觉得隔着厚障壁,心中悲凉。 4、与闰土见面时“我”几次“说不出话”的原因有什么不同? 明确:开始“说不出话”是由于兴奋,乍见之下陌生,最后“说不出话”则是由于彼此隔膜。 5、“我躺着,听船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应该怎样理解? 明确:隐含意义是指我在探索、跋涉生活的路、希望的路、国家和民族的路。 6、“我想到希望,我的愿望茫远罢了。”应该怎样理解? 明确:反映了“我”在前进道路上的彷徨和茫然,缺乏创造新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7、“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应该怎样理解? 明确:如果人民满怀希望,并团结一致地为这希望奋斗,希望则“无所谓无”;如果人们心里充满希望却不去奋斗,希望则“无所谓有”。关键在于应该去争取、创造,应该积极面对未来。作者没有承诺,但是给了人们希望,鼓励人们去追求。 特色鉴通 1、多方面地运用对比手法,多视角地揭示主题思想,给作品增添了更浓重的悲剧色彩: 如萧索破败的荒村与海边沙地神异的图画,构成景物的对比。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豆腐西施”与“圆规”,构成人物今昔的对比。在人物的对比中,又有着诸多层次:有闰土、杨二嫂前后肖像的对比;有闰土前后语言、行动、气质、性格的对比;闰土与杨二嫂性格的对比;有“我”和少年闰土的友谊与“我”和中年闰土的隔膜的对比;有中年的“我”和闰土隔膜与宏儿和水生的“一气”的对比。各方面的对比,把旧中国农村日趋贫困、人与人日趋冷漠的主题思想揭示得更深更广。 2、传神的肖像描写,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对少年闰土肖像刻画,勾勒出一个健康活泼的农家少年的形象,而对中年闰土所刻画的是一个受尽折磨和压榨的旧中国农民的形象。对杨二嫂素描式的勾勒虽无一贬词,却刻画了一个泼辣粗俗、令人生厌的农村妇女的外部形象。 3、景物描写中深沉地激荡着作者思想感情的波澜: 小说一开头就用阴晦的天气、呜呜作响的冷风、苍黄的天空、萧索的荒村勾勒出冬日江南农村死气沉沉的景象,透露出“我”悲凉的心绪。在小说里,作者将荒凉的景物与悲凉的情绪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创造了情景交融的意境。小说里也有一幅闪着灿烂光彩的图画,即作者回忆少年闰土的那幅“神异的图画”,景物描写中寄托了作者对美好景象的深切向往。 【能力练通】 一、语言训练 1、给下列加粗字的注音: 阴晦()五行()潮汛()愕然() 嗤()笑髀()瑟()索黛() 恣睢()() 2、请描述“我”回乡的心情变化历程。 答:_。 3、课文在“我”回故乡的路上插入对少年时的回忆,用的是插叙的写法。如果小说用顺序的写法,先叙少年时的生活,然后再叙“我”这次回乡的经过,会有什么不同的效果? 答:_。 4、描写一处你故乡的景色。 答:_。 二、语段训练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一)故乡(节选)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紫色的圆脸,已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做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了不得,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我问问他的情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1、二十余年之后,闰土见到了童年的好朋友“我”时,应该说是“欢喜”的,为什么又出现“凄凉”的神情? 2、闰土见到了“我”时为什么不叫“迅哥儿”,而称“我”为“老爷”?分析确切的一项是() A、因为他十分尊敬“我”。 B、因为他非常害怕“我”。 C、因为他很懂礼貌。 D、因为他有封建等级观念。 3、他“仿佛石像一般”表现了闰土() A、生性沉默寡言。 B、苦难生活的磨练使他意志坚强。 C、农村人见不惯生人。 D、生活磨难使人变得麻木。 4、文中闰土说话时有许多省略号,刻画出他说话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神态。这神态说明他哪方面的情况?分析确切的一项是() A、天生口吃,说不出话。 B、处境悲哀,有口难言。 C、心里害怕,不敢说话。 D、生活平淡,无话可说。 5、下面对“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一段文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非常难”指的是孩子多,总是吃不够。 B、“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表明战乱频繁,兵匪骚扰,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 C、“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表明苛税繁多,百姓苦不堪言。 D、“不去卖,又只能烂掉”表明生活困苦,又找不到别的出路。 6、文中所指“可悲的厚障壁”是指_,这是用的_修辞手法。 (二)不知故乡 我不知道我的故乡在哪里。 襁褓中,故乡可能就是慈爱的目光,远离了母亲我想我肯定会哇哇大哭的,不然,做母亲的有事离开何以要偷偷地走?有了记忆,故乡是_的家,高高的门槛把世界分作故乡与异地,好不容易跨了大门还要回首望一望家是否依旧。稍大故乡变作熟悉的村子,十里外的小镇是不去的,害怕忘了回家的路。 我从来都不去想大西北的_,事实上却让我身临其境。于是,让我舍得为故乡流泪,让我舍得为故乡贴金。每每回家一趟,总会花些辰光走走旧地。 而今,回来了,离家五百里,都在江南,给人感觉似乎就在村口。故乡不再是少时的内涵,它是爷爷山间的息地与父母的花发和病躯。 故乡是酒,时久而味弥醉。 我不知我的故乡该有谁。 我知道乡下那时的干部很多,书记、会计、大队长、小队长记得马成曾是大队长,脖子上挂只哨子,整天命令大伙今天怎么,明天如何如何。现在他已没有这份权力了,不过养了三四百只鸭子,照旧吆喝鸭子们从东到西,由南往北,每天拿百来斤谷骗它们下蛋,据说收成也蛮好。 二龙一家是村里的象征。他办一家建材厂和一家印刷包装厂,效益一直冒尖,镇子上好多人都想进他的厂。董事长、总经理是他的头衔,西装革履,戴副变色眼镜,手握大哥大,挺像回事的。这回叫我在城里帮他找辆车子,说“桑塔纳”差了些。要进口的,钱不在乎,要的是气派。 故乡是春,朝气袭人。 我找不着我故乡和我故乡的人,不管时空。 我的故乡是低矮的民房与_的村路,穿着补丁衣裳的_的村姑村夫和到处瞎奔随地拉屎的猪羊。自来水与煤气灶,皮夹克和表弟的胯下一步“马”,大婶指间的“星”,不是我记忆中的故乡。 可是,我有故乡。我曾经在那里生养,浓浓的乡音是不灭的印记,不然,有聊无聊时,怎会有意无意地念着它,护着它。 故乡,一篇上乘的散文,形散神宛然。 1、在文中空白处依次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和睦荒芜曲折舒适 B、温馨荒凉泥泞闲适 C、和睦凄凉崎岖闲适 D、温馨凄清坎坷舒适 2、对“让我舍得为故乡贴金”一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极力粉饰自己故乡 B、舍得资助自己的故乡 C、舍得花钱回故乡 D、极力赞美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蓝莓原浆采购合同范本
- 车主满意计划协议
- 工地沙石供应合同范本
- 物资采购合同范本
- 蛔虫性肠梗阻驱虫治疗护理查房
- 高速电机出售合同范本
- alc板材安装合同范本
- 卤货店加盟合同范本
- 企业劳动劳务合同范本
- 进口食品联营合同范本
- 2023年航空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候机楼服务技能考试题库(含答案)
- 医院腹腔镜手术知情同意书
- 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课件
- GB/T 748-2005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 GB/T 28287-2012足部防护鞋防滑性测试方法
- 芜湖宜盛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3名编外工作人员(必考题)模拟卷
- 走好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黄相怀)课件
-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教案
- 民间文学(全套课件)
- 专升本00465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历年试题题库(考试必备)
- 既有重载铁路无缝线路改造及运维技术探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