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时代下岭南城市游憩空间设计策略_姜洪庆.pdf_第1页
休闲时代下岭南城市游憩空间设计策略_姜洪庆.pdf_第2页
休闲时代下岭南城市游憩空间设计策略_姜洪庆.pdf_第3页
休闲时代下岭南城市游憩空间设计策略_姜洪庆.pdf_第4页
休闲时代下岭南城市游憩空间设计策略_姜洪庆.pdf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2 休闲时代下岭南城市游憩空间设计策略 姜洪庆 刘 帅 熊安昕 刘雨菡 摘 要 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人们行为习惯的变化使得游憩的内涵得到了拓展 越来越多的城市空间 开始融入游憩功能 城市游憩空间出现出两极化 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其对城市的重要性也愈加突显 本文从岭南城市游憩空 间的特征入手 将岭南城市游憩空间分为公园绿地游憩空间 产业游憩空间和郊野游憩空间 同时 从规划布局 地域建筑 通道设计 开敞环境和承载内容五方面提出岭南城市游憩空间的设计策略 以及探讨如何通过游憩空间激发城市活力的策略 关键词 休闲时代 游憩空间 设计策略 岭南城市 文章编号 1006 0022 2015 08 0032 06 中图分类号 TU984 182 文献标识码 A Recreation Space Study Of Lingnan Cities Jiang Hongqing Liu Shuai Xiong Anxin Liu Yuhan Abstract With the advance of recreation era and internet technology people s behavioral change has expanded recreation connotation Recreation space is diversifying and polarizing as more and more urban space integrates recreation function The paper studies the character of recreation space of Lingnan cities distinguishes park space industrial space and natural space The paper puts forwards design strategies from planning layout local architecture corridor design open space and content and discusses the strategies of invigorating urban space through recreation Key words Recreation era Recreation space Design strategy Lingnan cities 1游憩空间发展特征 1 1 时代背景 1 1 1 休闲时代来临 休闲是一种利用闲暇时间调节与放松身心的愉悦 行为 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 生产的一部分 在 2015 年发达国家率先进入休闲时代的同时 我国的休闲产 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休闲精神正在融入城市 的各个角落 人们也开始把拥有充足的闲暇时间和高 质量的闲暇生活作为 富有 的标志 这对人们来说 是一种新的社会财富观 在经济运行的新常态下 休 闲时代带动了相关游憩产业的发展并创造财富 带来 极大的收益 同时 作为生活文明的进化 对城市资 源重新配置 在创造财富的同时提供一种延续精神渴 望的载体 1 休闲时代驱使游憩从封闭的空间走向开 放体系 各类游憩景点逐渐融入日常休闲场所和公共 生活空间中 1 1 2 互联网技术影响 当今世界已经迈入一个真正多元 互相依赖的世 界 网络社会 一方面 人们把互联网当作生活中 最便捷的工具 互联网的高效和高度信息覆盖化解放 了人们的生活 生产方式 扩大了信息传播与交流的 渠道 首先 互联网成为人们表达情绪诉求的基本途径 共同构成了互联网的舆论环境 其次 互联网也成为 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基本载体 如网络游戏 网上购物 和网上创作等激发了用户的热情 形成以自我为中心 的小圈子 另一方面 互联网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 行为习惯 催生了新兴的经济形态 宅经济 宅 作者简介 姜洪庆 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刘 帅 熊安昕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刘雨菡 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规划师 332015 年第 8 期 第 31 卷 经济 的形式日益丰富 无论在家工作 社交 学习还是旅游 所依托的基础都 是网络 然而 过度依赖互联网也禁锢 了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束缚了人们 的体验行为 人们更倾向于在网上操作 而忽略面对面的交往 导致了实体空间 的衰落 使得传统游憩空间无法发挥作 用 2 1 2 城市游憩空间的内涵拓展 1 2 1 城市空间的游憩化 游憩是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 随着 社会信息化 智能化的发展 游憩与工 作的关系不再是对立 异化的 城市的 工作 居住 交通和游憩功能呈现出相 互融合且复合化的趋势 休闲时代游憩 的定义与以往不同 本文所定义的游憩 是指一切以放松 愉悦身心健康为目的 的游览与休息行为 相应的 游憩空间 的内涵也有了新的扩展 类型繁多的游 憩空间在城市出现 并与工作 居住和 交通等空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 2 2 游憩空间的发展趋势 在休闲时代背景下 作为游憩载体 的城市游憩空间区别于城市其他空间类 型 呈现两极化与多样化发展的特征 首先 城市游憩空间呈现分散与集中两 极化发展的趋势 一方面 现代快节奏 的生活使人们无法寻求长时间的休憩和 享受 导致 微时间游憩化 的诞生 它创造了许多小空间 这些小空间嵌入 到工作 生产与生活空间中 如裙房屋 顶花园 小型咖啡厅和街角公园等 3 这些微场所的出现使得人们不再限于集 中在大型的传统公园 广场和绿地 而 是形成一种离散模式 利用 微时间 到达游憩空间 另一方面 城市综合体 大型游乐园等超大规模游憩空间发展迅 猛 此类游憩空间往往具有规模庞大 功能复合的特点 能够满足人们的各类 游憩需求 其次 游憩空间呈现出多样 化发展的特点 游憩空间需承载多种功 能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要求其在功 能设置上淡化不同功能的界限 使各种 活动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交融 同时在空 间设计中考虑功能的转化 1 3 游憩空间的地域承载 1 3 1 游憩空间激发城市活力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城市的许多行为 与功能不再局限于实体空间中 购物 交友和娱乐等活动均可通过互联网进行 人们对实体空间的依赖程度降低 从而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城市传统空间功能的 衰落 例如 移动办公的出现使得人们 对传统办公空间的依赖程度下降 网络 购物的出现使得实体商业百货逐渐衰落 随着人们对空间体验互动 信息传 播要求的提高 城市游憩空间开始显示 它的重要意义 游憩空间以开放性 平 台性与互动性的特征 对传统城市空间 进行重组 改变以往的传统空间模式 满足网络时代线下体验 信息传播和人 际互动等多方面需求 本文强调游憩空间是城市快乐体验 的空间 其高效性 互动性使得人们在 游憩空间中积极地体验与感受其中的乐 趣 城市游憩空间能够吸引人流 承载 城市多样化的活动 为人们提供信息交 流与传播的公共场所 未来的城市游憩 空间能够通过自身体系的合理布局规划 改变城市风貌 激发城市活力 1 3 2 岭南城市游憩空间特征 岭南地区作为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 窗口 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 呈现出务实 开放 包容和创新的精神风貌 明清以来 以广州 佛山和潮州等城镇为核心的城 镇体系奠定了今天多数岭南城镇的发展 基础 六脉皆通海 青山半入城 海 对羊城阔 山连象郡高 的城市意象深 入民心 4 因此 在进行岭南城市游憩 空间的规划设计时 应充分尊重其独特 的地域个性与文化 亚热带气候 人文特点和环境特征 是影响岭南城市游憩空间形态与布局的 主要因素 从气候角度看 岭南地区大 部分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全年气温 较高 雨水充沛 因此地区林木茂盛 四季常青 岭南城市游憩空间大多具有 注重通风散热及亲近绿色的特征 从人 文角度看 岭南地区以广府 客家和潮 汕三大民系为主体 与海外交流的历史 久远 具有开放 兼容的特性 岭南城 市游憩空间布局大多因地制宜 师法自 然 形态灵活自由 从环境特征看 岭 南城市游憩空间善于利用庭院进行空间 组织 游憩空间大多是庭园 园林与建 筑空间的有机结合体 在具体布局中灵 活务实 空间通透 同时从传统岭南艺 术装饰中吸取营养 博采古今 中外建 筑艺术之长 空间具有广泛的兼容性 2岭南城市游憩空间类型 2 1 绿地公园游憩空间 绿地公园作为开放空间重要的组成 部分 是人们休闲游憩生活的最主要载 体 以游憩为导向的绿地公园可以创造 出适合人们驻足 小憩 餐饮和玩耍等 的场所环境 与传统的园林绿化相比 绿地公园的游憩化从生活层面上更加强 调人的需求 并倡导构建不同层次的人 文景观 互联网为传统绿地公园注入了新的 元素 促使其发生了 3 个方面的改变 整体模式化 从构建单个公园绿地游 憩系统转变为构建整体游憩系统 从单 一方式的生态 景观开发模式转变为综 合开发模式 发挥文化 创意和生态的 综合效益 内容强化 考虑市民和游 客的需求 从体验角度出发 强调参与 性和体感性 打造音乐公园 沙滩公园 和农业观光体验园等别具一格的公园绿 地 智能管理 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 立互联网新型智能化管理模式 在保护 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为人们提供便捷 高 效的服务 5 2 2 产业游憩空间 城市生产空间通常表现出一定的封 闭性 从整体看 由于各个产业空间的 分离 公园 广场和绿地等游憩空间具 34 有分散性的特征 而商业性游憩场所 如 购物中心 百货商场和商业街等 往往 呈现聚集的态势 互联网的作用 就是 集成产业空间 实现动态式 要素化的 集中 成为一个新兴的交互平台 2 2 1 商业游憩空间 商业游憩空间是城市重要的空间要 素 游憩是一种文化活动 亦是一种消 费活动 游憩以 游 为中心 吃 住 行 购 娱 各个要素相互补充 协调 游憩为商业带来人气 商业进一步促进 了游憩的发展 互联网的普及使信息交 流变得更加便捷 快速 催生了利用互 联网连接商业空间的形式 形成一系列 新的游憩体验模式 C2B O2O 等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兴 起将改变城市的空间形态 特别是 O2O 模式的发展将突破互联网线上与线下的 界限 实现深度融合 互联网提供了一 个平台 汇聚各种流与资源 基于平等 开放和互动的互联网思维 将传统商业 模式产业链中低效的部分逐渐剔除出去 不断整合资源价值 而这也是商业游憩 化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例如 广州正佳广场作为集商业 文化及游憩于一体的大型商业文化地标 是新时代商业游憩化的典型案例 图1 正佳广场体现一种 跨界 的理念 每 年举办多场活动 如广州三年展 中法 文化节和各种艺术展览等 成为名副其 实的文化体验与互动平台 在这里 游 憩活动为商业注入活力 逐渐打破传统 的商业购物模式 实现差异化营销和品 牌塑造 6 从正佳广场案例可以看出 商业游 憩空间应该注重为市民创造一种都市文 化体验的场所 作为城市空间的组成部 分 商业游憩空间应该成为城市多元生 活的综合体现 2 2 2 办公游憩空间 办公游憩空间主要具有两方面的优 势 首先 办公场所和成本小化 微化 互联网创造了移动办公平台 如 零成 本会议模式 等 移动办公平台无需考 虑场地 距离和时间 就可以完成人际 间点对点的交流 同时 互联网使得办 公更加高效化 人们可以自由 快乐地 工作 同时可以实现生活与工作的平衡 其次 办公空间更为灵活 根据不 同需求而灵活分割传统的办公空间 打 造大小形态各异的空间 同时恰到好处 地引入即需即用的多功能会议室 安静 的等候室和休憩空间等 例如 在华南理工大学松花江路历 史建筑更新改造项目中 图 2 规划将 老中大 中山大学 的教授居住区 历史 保护单位 进行改造 加建 形成独具 岭南特色 富有文化气息的建筑师工作 室 创造了一个亲近自然 人性化的游 憩空间 工作室的空间密切相连 形成 围合庭院 以步道贯穿二层连廊 植入 以交流讨论为主的共享模块 不仅营造 了新时代的岭南庭院 也为建筑师打造 了舒适 惬意的游憩空间和 产 学 研 憩 相结合的体验空间 在项目与 周边社区的关系梳理中 规划保留了原 建筑之间的巷道 通廊 使内向式的庭 院空间与周边环境形成隔而不断 相互 渗透和相互沟通的内外空间关系 不仅 改善了社区的自然通风环境 还使建筑 群有机融入社区 达到提升周边环境品 图 1 正佳广场外部及首层平面图 资料来源 图 2 华南理工大学松花江路历史建筑更新改造项目总平面图及实景图 352015 年第 8 期 第 31 卷 质 激发社区活力的目的 同时 规划 将传统空间分割成大小不一的会议空间 展览空间 办公空间 餐饮空间及休闲 娱乐空间 使得空间灵活化 游憩的概 念得以深入到每个角落 2 2 3 工业游憩空间 在绿色发展 信息智能和创新驱动 的背景下 互联网 工业 实现了工 业产品的互联 互通 利用新技术为研 发创新和扩展创意搭建平台 鼓励将工 业产品接入互联网 并提供个性化服务 及定制化产品 工业空间的游憩化主要体现在工业 与游憩相结合的创意园模式 该模式利用 传统工业空间进行价值重塑 体现共同创 造价值 传递及分享价值的特征 例如 T I T 创意产业园是由广州纺织机械厂旧 址改造而来的 面积约为 93 400 m2 建筑面积约为 55 000 m2 该园区以服 装 服饰为主题 经常举办时装发布会 国际时尚周等活动 这里拥有大量配套服 务性商业 在整合传统的工业旧厂房的基 础上融入新时代元素 打造与众不同的游 憩场所 图 3 7 又如 琶醍啤酒文化 创意艺术区是在原啤酒厂旧址上建立的 与其他创意园相比 其除了文化创意产 出 作为啤酒的工业生产也同步进行 作为广州珠啤与比利时英博集团合作兴 建的具有观赏性 教育性 娱乐性 艺 术性及开放性的啤酒文化展示场所 琶 醍啤酒文化创意艺术区颇受年轻人欢迎 这种互促模式通过文化带动生产 生产 驱动文化的深化 使工业空间得到了再 利用 价值得到重塑 8 2 3 郊野游憩空间 作为感知自然 促进交往的好去处 郊野空间的游憩化基于其自然资源条件 和环境特征 提供较为大型的度假式郊 野空间 如森林公园 湿地公园 溪流 湖泊和生态廊道等 这样的游憩空间能 够提供开展徒步 露营 垂钓 游泳 登山 泛舟 骑车和索道等普通活动以 及骑马 狩猎 蹦极 攀岩和跳伞等特 殊活动 还有一些特色主题活动 如赏花 漂流和温泉等 这类游憩产品主要体现 了季节性 无形性 不可转移性 不可 储存性及生产消费同步性的特点 9 香港湿地公园是典型的郊野游憩空 间 图 4 作为补偿性生态缓解区 湿 地公园集保护生态 延续文脉及经济发 展等功能于一体 不仅有丰富的动植物 自然资源 还设有众多供游客开展体验 互动 娱乐和教育等活动的设施 在不 同的季节 游客可在湿地公园中寻访各 式各样的有趣生物 体味设计师独具匠 心的游憩空间设计 10 建成区密不透风 郊野区疏可走马 的建设格局 使香港 湿地公园一方面可以保证公园设施的高 使用效率及低人均成本 另一方面可以 在有限的空间内保留大片未建成用地 这些郊野地区与城市建成区的结合十分 紧密 创造了大片游憩活动空间 并且 交通可达性高 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 环 11 3岭南特色的城市游憩空间设计 策略 3 1 疏密结合 在城市中植入游憩 空间 基于岭南城市的空间格局 规划将 游憩空间植入城市中 在布局时应以疏 密结合为首要原则 一方面 在注重休 闲品质的现代城市 绿地公园与郊野空 间在城市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要 求城市预留 疏 的部分 另一方面 图 3 T I T 创意产业园总平面图及实景图 资料来源 图 4 香港湿地公园平面图及实景图 资料来源 36 图 7 下九路骑楼建筑实景图 间需借助传统思维 采用灰空间 底层架 空 敞厅 步行廊道和庭院设计等手法 在现有游憩空间基础上 激发人们走出户 外 到达开敞空间交往的兴趣 例如 广州解放中路旧城改造一期 工程通过创造符合日常生活的宜人尺度 营造街道与广场共生的空间体验 将住 宅体量架于商业体量上方 同时通过二 层活动平台和内部公共小广场 实现建 筑功能与交通的过渡 在建筑的 新旧 连接部分 采用玻璃 钢材和百叶等材 料创造灰空间与连廊 使居民能够在其 下乘凉 休息 将住宅部分形体处理为 一系列有韵律的小开间 对于增大受风 面 引入外部气流有着重要作用 图6 12 岭南独特的地域建筑形成了密集的 城市肌理 在城市游憩空间中也应该充 分借鉴这些特色城市肌理 提倡密集建 设 让风貌特色在游憩设计中得以有机 传承 在新建筑的设计中采用新材料延 续旧肌理也不失为一种常用手法 此外 对于空间的处理 梳式布局并且形成贯 通的开放空间体系亦有益于通风纳凉 3 3 遮阴避雨 以通道引导游憩流量 通道一般指起到连接作用的线性城 市空间 如道路 连廊 骑楼和慢行绿 道等 在休闲时代 如何将人流引导到 城市公共空间 对连接空间有了更高的 要求 通道设计直接关系到人流的连续 性及其步行体验感 在炎热多雨的岭南 地区 遮阴避雨成为通道设计要考虑的 核心要素 具有遮阴避雨效果的通道设 计往往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为其所连接 的城市空间带来巨大人流 按照空间位置的不同 通道分为地 下 地面和空中 3 种形式 地下连接 空间不受地域气候的影响 更多考虑人 流的引导与疏散 如地下开发建设强度 高的地区可采用此种方式 地面连接 空间应用范围最为广泛 成本也较为低 廉 在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遮阴避雨的 效果 例如 广州传统骑楼街多为小型 店铺与住宅的结合 平面首层前部为人 交通拥堵与人口膨胀都需要城市进行高 效建设 要求城市中要有 密 的部分 在规划中 疏密结合是指在重点区域 如 交通站点 周边进行高强度的城市开发 通过高密度的建设与功能的高度复合创 造出高效的城市空间 同时在其周边布 局公园绿地与郊野公园 为人们的游憩 活动提供空间 例如 广州南站地区核心区城市设 计的布局很好地体现了疏密有致的原则 中轴景观步行带结合绿色 水体与休闲 设施等为居民提供极佳的步行体验 也 作为新岭南门户形象展现给游客 围绕 中心绿色带状公园形成高密度商贸办公 中心 周围布置低密度滨水住宅 图 5 疏密结合的布局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价值 有效地改善了城市景观 提升规划的整 体性与可持续性 既拓展了经济发展空 间 又预留了城市的公共空间 起到了 双赢的效果 3 2 通风纳凉 以建筑激发游憩活力 岭南地域文化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 建筑空间和风格 传统的设计方法注重通 风 采光 遮阳 隔热和环境降温 形成 了传统民居中的冷巷和天井 现代游憩空 图 6 广州解放中路旧城改造一期工程总平面图及实景图 资料来源 图 5 广州南站地区核心区城市设计优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图 372015 年第 8 期 第 31 卷 参考文献 1 潘允康 拥有闲暇 城市居民新的社会 财富观 家庭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 分 J 江苏社会科学 2002 17 86 91 2 李 文 明 吕 福 玉 宅 经 济 的 发 展状况与引导策略 J 学术交流 2014 11 112 116 3 吴静云 李志鹏 微旅游 微营销 J 技术要点 2015 3 74 81 4 陈志敏 陈戈 张肖珊 传承与弘扬岭 南城市特色 岭南特色城市设计研究 与探讨 J 华中建筑 2013 4 82 87 5 田逢军 城市游憩导向的公园绿地深度 开发 以上海市为例 J 旅游学刊 2006 8 18 23 6 谢萌 正佳广场的想象力 商业跨界艺 术 创造消费蓝海 N 赢商网 2014 02 24 7 李萍 广州地区工业化创意产业园建筑 景观设计研究 D 广州 华南理工大 学 2013 8 广州创意园现状调查 N 信息时报 2013 04 12 A12 9 周修宇 浅谈旅游活动的季节性 J 天府新论 2008 6 105 106 10 汤学虎 赵小艳 香港湿地公园的生 态规划设计 J 城乡规划 园林建筑 及绿化 2008 9 119 123 11 刘卫斌 密不透风 疏可走马 香港 的城市空间 郊野公园与设施效率 J 世界建筑导报 2013 1 16 17 12 陈晓虹 何正强 日常生活视角下旧城 更新模式探索 以广州市解放中路旧 城改造一期工程为例 J 城乡规划 园 林景观 2014 5 119 123 收稿日期 2015 06 15 修回日期 2015 07 08 行道 宽 3 5 4 5 m 后部为商店住 宅楼 图 7 骑楼既可以为路人遮阳避 雨 防止阳光直射商店 吸引顾客 还 可以扩大建筑面积 充分发挥土地的利 用价值 是利用通道吸引游憩流量的成 功案例 在建设密度较大的地区 空 中连廊是一种有效的连接手段 香港空 中连廊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香港的城 市空中连廊空间大多聚集在港岛的北岸 尤其是商业 办公 公共设施和交通设 施密集的中环 金钟和湾仔 3 个区域 其体现出连廊系统网络化 空间功能复 合化的特征 对连接建筑的间距和内部 空间的要求较高 3 4 亲水见绿 以环境优化游憩体验 在河网密集 树木葱郁的环境中生 活的岭南人具有浓郁的亲水 亲绿情结 水系与绿地承载了城市绝大部分的游憩 活动 因此 城市开敞空间的设计应通 过自然水系与绿地的利用 营造出自然 和谐的城市空间 避免空间的冰冷 消极 首先 引入绿化是环境设计的重要 策略 公共建筑与庭院的结合一直是岭 南建筑空间重要的特征 用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