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品教案,一份非常好的参考教案】_第1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品教案,一份非常好的参考教案】_第2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品教案,一份非常好的参考教案】_第3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品教案,一份非常好的参考教案】_第4页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品教案,一份非常好的参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册教案册教案册教案1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 13页例 1 、例 2 。【教学目标】1 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2 让学生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 , 理解两步混合运算 ( 两级 ) 与同级两步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 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联系生活实际 , 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教学难点】含有两级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教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播放课件)同学们,商店的商品可多了,请看:都有哪些商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呢?学生观察,并说出货架上的商品名称和价格。1 教师 : 小明 、 小红和小强 , 他们各买一个文具盒 , 一共需要多少钱呢? ( 文具盒每 个7 元)学生列式计算后,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7 7 7=21(元)或 7 3=21(元)22 李老师也来到商店 , 要为学校买 4 个篮球和 1 个足球 , 需要多少钱呢?还能用一步计算出来吗 ?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步混合运算。(板书课题)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1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2 引导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5 4 140(元) 140 45=185(元)或 35 4+45 140 45=185(元)教师:谁来说 说,他们是先算的什么呢?学生 1 :他们都是先算的买 4 个篮球要多少钱。学生 2 :他们都是先算的乘法,再算的加法。教师:两位同学都说得很好。像这样,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又有乘法,在计算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3 尝试练习教师 : 你知道下面两题分别先算什么 , 再算什么吗? 90 11-900585 9 15 指名学生说 ,同桌互相说一说。教师:能正确算出答案吗?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4 (继续播放课件)小青他们要为班上买 13 个同样的文具盒作为奖品,付给售货员阿姨 100元,应找回多少钱呢?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先算什么呢?学生:先算出买 13 个同样的文具盒 共要多少钱。教师:你知道怎么算买 13 个文具盒的钱吗?学生: 7 13教师:能列出一个算式算出找回多少钱吗?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汇报。教师板书: 100-7 13 100-91 9 (元)教师:谁能说说这个算式,在 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学生: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教师:这两道题又该先算什么呢?说给同桌听一听。 52 12 4110-117 9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里都有哪些运算?计算时是先算的什么?学生:有加法、减法,也有乘法、除法。先算的乘法和除法,再算的加法和减法。教师:谁能小结一下,像这样的算式,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请同桌相互说说。指名学生说。教师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5 教师 : 想一想 , 说一说 , 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725-43+21823 32 8 指名学生说说,然后计算出得数。教师:像这样,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减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呢?请同桌相互讨论讨论,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指名说说运算顺序。小结如果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就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三、巩固运用1 第 7 页,练习一 , 第 1 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集体订正。2 第 7 页,练习一 , 第 3 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集体讨论。3 第 7 页,练习一 , 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先算的什么。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 4 页例 3 。4【教学目标】1 掌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2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经历探索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3 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教学重难点】有括号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 说 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 4+13600-30 172播放课件:小红与妈妈一起到服装商场去买衣服。妈妈告诉售货员买一件成人衣服,售货员报价 : 78 元 。 妈妈 : 再买 3 件同样的儿童服装 。 售货员 : 一共要 213元 。 小红 : 儿童服装多少钱 件呢?教师:这个问题该怎样解答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二、引导探究1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怎样才能求出儿童服装的价钱呢?2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说是怎么想的。3 全班交流汇报,总结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13-78 3213 3 78( 213 78) 34 引导学生分析对比,得出正确的算法。教师 : 第一种方法和第二种方法 , 应该先算什么呢? “ 78 3 ” 、 “ 213 3 ” 分别表示什么?学生 1 : “ 78 3 ” 表示把成人衣服的价钱平均分成 3 份。学生 2 : “ 214 3 ” 表示把买一件成人衣服和 3 件儿童衣服的总价平均分成 3 份。教师:这样求出来的,是一件儿童服装的价钱吗?5学生:不是。教师:第三种方法应该怎么算呢?先算什么? “ 213-78” 表示什么?再除以 3 呢?学生 1 :先算 “ 213-78” ,表示 3 件儿童服装一共要多少钱。学生 2 :再除以 3 就是求一件儿童服装要多少钱。教师:第三种方法与第一种方法比较,有什么不同呢?学生 1 :第三种方法有括号,第一种方法没有。学生 2 :第一种方法先算除法,第三种方法先算减法。学生 3 :第三种方法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第一种方法没有括号,要先算除法。教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算式里有了小括号,就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小括号的作用就是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4 尝试练习。教师 : 请看 , 你知道这两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吗?同桌互相说说 。 ( 125-87) 25455 ( 102 97)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这两道题后,集体订正。三、巩固运用1 算一算,并说说有什么不同。 100-72 4 ( 100-72) 4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种混合运算的方法及小括号的作用。2 第 7 页 , 练习一 , 第 4 题 。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读这两个算式 , 通过读让学生体会它们运算顺序的不同。( 1 ) 100加 10 乘 10 的积,和是多少?( 2 ) 100加 10 的和,再乘 10,积是多少?可以让学生反复读两遍,体会运算顺序的不同,然后再计算。3 第 8 页 , 练习一 , 第 5 题 。 这是两种混合运算的综合练习 , 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分清它们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进行计算,以利更熟练地掌握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解决问题6【教学内容】教材第 56页例 4 、例 5 及课堂活动,练习一第 11 题。【教学目的】1 经历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实际体验。2 会解决涉及倍数关系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 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运算顺序。 125 4+54340 2-120(90-25) 32情境引入教师:你知道哪些动物可以称得上是森林医生吗?学生:啄木鸟、山雀。课件出示例 4 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观察后提出问题(或让学生直接观察教科书上的插图)。学生:啄木鸟每天吃多少只害虫?教师:我们学习了混合运算,今天我们就来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自主探索1 教学例 4 。教师:从这个情境中你知道哪些数量?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学生 1 :山雀每天吃害虫 165只。学生 2 :啄木鸟每天吃的害虫比山雀的 3 倍少 45 只。教师:啄木鸟每天吃害虫有山雀的 3 倍那样多吗?学生:没有,比 3 倍少。教师 : 你能用图 ( 最好是线段图 ) 表示出他们每天吃害虫的关 ?65 3 得到山雀吃害虫只数的 3 倍是多少 , 但是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没有山雀的 3 倍那样多 , 而是比 3 倍少 45 只 ,所以,还要在此基础上减去 45 只才得到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7指导学生写出答语。教师将例 4 中的少 45 只改成多 45 只,学生画线段图并独立解决,然后交流。学生 1 :我的线段图这样画:学生 2 :我是这样列式的: 165 3+45。教师:你发现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学生:相同点是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与山雀吃害虫的只数都有倍数关系。但一个是比山雀的 3 倍少 45 只 , 所以计算出 3 倍后要减去 45 只 ; 一个比 3 倍多 45 只 , 所以要计算 出3 倍后要加上 45 只。2.教学例 5 。教师:刚才我们解决了森林医生吃害虫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解决小朋友在集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件出示例 5 (或让学生直接观察例题插图),并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独立解决,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解决方法。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生 1 :我这样思考:要求小青有多少张邮票,必须先知道小明有多少张邮票,因为题中告诉了小青的邮票张数是小明的 3 倍 。 而要求小明有多少张邮票 , 可以直接用 80 减去 15,因为题中告诉了小明比小华少 15 张。由此可以这样列式:( 80-15) 3 。学生 2 : 我这样思考 , 根据小明比小华少 15 张邮票 , 可以求出小明的邮票张数为 : 80-15 65 张 。 根据小青的邮票是小明的 3 倍可以求出小青的邮票张数 , 即 : 65 3 195张 。 列成综合算式是:( 80-15) 3 。指导学生写答语。三、活动思考( 完成第 6 页课堂活动 )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先在组内交流思考方法 , 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全班交流。学生:相乘或与 9 相乘的积在 80 与 100之间,由此我想到了 90 与 99,由题中告知 : 按3 颗或 9 颗的拿都要剩 1 颗 , 由此这些糖可能是 91 或 100颗 , 但是题中又说到这些糖要比 100颗少,所以应是 91 颗。四、独立练习学生完成练习一第 10 题,做后交流。五、小结教师通过今天的问题解决,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8多位数的认识多位数的读写【教学内容】教材第 1215页。【教学目的】1 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 “ 万 ” 、 “ 十万 ” 、 “ 百万 ” 、 “ 千万 ” 和 “ 亿 ” 。2 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亿以内的数。3 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难点】多位数的读法。【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多位数卡片。【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出示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的图片。教师:孩子们,你知道这是哪儿吗?在哪个省市?谁知道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的建筑面积、藏书量是多少吗?怎样才能了解到这些知识呢?学生:查阅资料、上网查找。教师:这些方法都很好,有两个小朋友通过上网查到: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的建筑面积170000m2,截至 1998年底馆内藏书 21600000册,并且每年以 600000700000册的速度递增 当他们看到这些资料时被图书馆的建筑宏大、历史悠久,藏书量的与日俱增所吸引。小女孩说 “ 这些数可真大呀! ” 小男孩说 “ 该怎样读呢?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大数,学习怎样读多位数。二、自主探究1 孩子们还记得在二年级时 , 我们已认识了万以内的数 。 谁来说说 10 个一是多少? 1 0个一十? 10 个一百? 10 个一千是多少?如果一万一万地数 , 10 个一万是多少? 10 个十万是多少?怎样数?学生 : 十万 、 二十万 、 三十万 教师 : 10 个一千万是多少呢?像一 ( 个 ) 、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 这些都是计数单位。那么用数字表示数时,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举例说明什么叫数位。2 观察下面的数位顺序表,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 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计数单位百所占的位置是 “ 百位 ” 。 数位是从右往左按从低到高的排列,计数单位也是从右到左从小到大的排列。9 从个位起每 4 个数位分一级,已经分出了个级、万级、亿级。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教师 :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 我们把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换算要用到十进制?教师:同学们很能干,从数位顺序表中发现了这么多新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读数、写数又有很大帮助。现在我们就运用这些知识来读大数。4 教学例 1 。大屏幕出示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主题图。教师:刚才同学们看到了国家图书馆的建筑群非常宏大,现在我们来看看馆内的阅览室(出示书第 14 页图)。馆内的藏书量特别大 “ 截至 2005年底馆内藏书中文图书约 5920000册,外文图书约 3280000册 ” ,想一想:这些数该怎么读?同桌互相交流。汇报交流。学生: 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不同的是要在后面加一个 “ 万 ” 字。教师:你能举一反三,真棒。学生: 个级上全是 0 ,这些 0 都不读。5 同学们总结得很好。教师 : 按照这些方法读出下面各数 。 ( 出示例 2 ) 305000610002008307000490800020000。自己先读一读,同桌的再互相议一议,这些数的 0 哪些要读,哪些不读?全班交流。学生: 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 0 ,都不读。 其他数位有一个 0 或连续几个 0 ,都只读一个 “ 0 ” 。6 谁来说说含两级的数怎样读?请用刚才学的读数方法来读下面的数。把下面各数读给同桌听: 50002、 1374689、 120900085。三、巩固练习刚才同学们总结出了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下面我们按照方法,继续进行读数练习。1 教科书第 16 页第 1 题。读卡片上的数,说一说两个数的读法有什么不同?2 分别在各数的后边添上 3 个 0 , 再读一读 。 905017002326四 、 总结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谁来说说亿以内的数怎样读?四、活动2 个四人小组的同学合为一个大组,每人在卡片上写出一个数字,把它们任意组成一个八位数,再读一读。多位数的写法及大小比较【教学内容】教材第 1617页的例 34,课堂活动及练习二的第 4 、 8 题。【教学目标】1 在熟练掌握多位数的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 , 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多位数 , 通过讨论与交流,总结出多位数的写法。2 让学生在经历比较两个多位数大小的过程中 , 利用万以内数大小的比较方法类推出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方法。3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教学重点】多位数的写法。【教学难点】各级中间有 0 的多位数的写法。【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10【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 课件出示播报新闻情景 ) 新闻 : 据统计 , 2000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 “ 手拉手 ” 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 “ 保护母亲河 ” 行动。教师: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同学投入到有意义的活动中去。听了刚才的报道,你还记得参加这两项活动的少先队员各有多少人吗?学生 1 :数太大,记不清了。学生 2 :如果能把这些数写下来就好了。教师:好吧,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多位数的写法。二、探索新知1 数的写法。(教学例 3 )( 1 )初步感知写法。 尝试写数。出示:四十三万二千五百五十一、二千零九十万三千、七亿。教师:请你对照数位顺序表,试着写出上面三个数?写好后说给同组同学听一听。( 学生写数,教师指导) 交流写法。教师:谁愿意选一个数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写法。学生 1 :我在写四十三万二千五百五十一的时候,是从高位到低位依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先在十万位上写 “ 4 ”学生 2 :我是先看这个数万级上是多少,就在万级上写下来,四十三万二千五百五十一的万级上是四十三,就写 “ 43”学生 3 :我同意,用这种办法写数,速度快,不容易错,我写二千零九十万三千的时候就直接在万级上写 “ 2090” ,个级上写 3000。教师:七亿是怎么写的呢?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吗?学生:当然可以,七亿的亿级上是七,就在亿位上写 7 ,其余各位都写 0 。( 2 )进一步探索写法。(出示:一万零二百、八十万三千零九、五千万零四)教师:如果不看数位顺序表,你能写出上面的多位数吗?有什么好办法?试试看。( 学生独立写数,全班交流)学生 1 :我写数的时候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和分级线,然后再写数,写出的数是 10200,803009, 50000004。学生 2 :用不着,只需要先想想数位顺序表就行了。学生 3 :我和你们不一样 ? 比如:五千万零四。教师:提得好,有什么办法呢?学生:每一级都有四个数位,直到写足为止,万级上是五千,就写 “ 5000” ,个级上是零四,就写 “ 0004” 。教师:这个办法怎么样?你接受吗?学生:接受,谢谢。( 3 )小结写法。教师:通过刚才的讨论,你认为怎样写多位数?学生 1 :从高位写起。学生 2 :先写亿级的数,再写万级的数,最后写个级的数。学生 3 :还有,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 0 。学生 4 :注意,写完后还可以画出分级线检查检查。( 4 )练习:书第 14 页课堂活动。2 大小比较。11( 1 )(出示:小红和小明争论的场面)小红:当然我写的数 45544大一些。小明:不,我写的数 366128大得多。教师:你赞成谁的说法?说说理由。学生:位数多的数就大, 45544是 5 位数, 366128是 6 位数, 366128大。教师:那么, 445544和 366128, 16499和 16504又怎样比较大小呢?先独立比较,再与同组的同学说一说。学生 1 : 445544和 366128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比起, 4 比 3 大,所以 445544大 。学生 2 : 16499和 16504最高位上的数相同 , 就比较下一位 , 4 比 6 小 , 所以 16499小 。( 2 )小结比较方法。教师:怎样比较两个多位数的大小?学生: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 。三、巩固练习教科书第 17 页的课堂活动。四、总结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作业教科书第 1920页的第 59题。(学生独立完成)亿以内数的改写【教学内容】教材第 21 页例 1 ,第 23 页课堂活动第 1 题。【教学目的】1 能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大数。2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如何改写亿以内的数。【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课件出示 “ 中国地图 ” ,这是什么?然后教师声情并茂地介绍中国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 。 我国地域辽阔 , 陆地面积 约 9600000km2; 我国人口众多 , 2001 年人口总数约 是 1300000000。教师:在本子上写出这两个数。二、自主学习、探究1 教学例 1 。教师:你们觉得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学生:数很长,且 0 特别多,既容易写错,也不方便。教师:有比较简便的方法来表示 ? 9600000km2=960万 km21300000000 13 亿教师: 2004年,我国肉类总产量达到约 72450000吨。这个数怎样写简便?学生 2 : 72450000=7245万 。 教师 : 仔细观察这三个数 , 等号右边的数与等号左边的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同桌讨论。学生:相同:等号两边的数的大小完全相同。不同:等号右边的数省略了万位、亿位后面的尾数,等号左边的数没有省略万位、亿位后面的尾数。这种方法既方便,又不易错。我12们就用这种方法把下面的大数改写成用 “ 万 ” 或 “ 亿 ” 作单位的数 。 ( 1 ) 太阳中心的温度大约是 15000000 。( 2 )人的脑细胞约有,用 “ 亿 ” 作单位表示是多少个亿?你是怎样想的?2 试一试。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 “ 万 ” 或 “ 亿 ” 作单位的数 。 7500000000 48900000=说一说你是怎样改写的?3 想一想怎样用 “ 万 ” 或 “ 亿 ” 作单位表示数?用 “ 万 ” 或 “ 亿 ” 作单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分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 生 1 : 用 “ 万 ” 或 “ 亿 ” 作单位表示整万 、 整亿的数只需要去掉万位 、 亿位后面的 “ 0 ” ,并写上 “ 万 ” 或 “ 亿 ” 字。学生 2 : 用 “ 万 ” 、 “ 亿 ” 作单位表示数既简单又不易写错 , 使人一看就知道数的大小 。三、巩固练习1 那么,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 “ 万 ” 或 “ 亿 ” 作单位表示数?学生 1 :我家买房子用了 13 万元。学生 2 : 重庆市绿化委员会 2002年的资料表明 , 全市开展义务植树 20 年来 , 累计约 23700万人次参加,植树约 114000万株,初步形成绿树环抱、鲜花映衬的生态景观。2 练习三第 13题。四、总结(略)教学反思:求近似数【教学内容】教材第 22 页例 2 ,课堂活动的第 2 题及练习三的第 4 、 5 题。【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方法的过程,会用 “ 四舍五入 ” 法求近似数。132 让学生明确学习和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重要性,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选择 “ 四舍法 ” 或 “ 五入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这学期,我们班转来了几位新同学,为了增进大家的了解,谁愿意用数据向他们介绍一下自己或者我们学校的情况?学生 1 :我今年 10 岁,身高大约 140厘米。学生 2 :我的体重在 36 千克左右,我家有 3 个人,爸爸妈妈每月的收入大约 1 万元。学生 3 :我们学校有学生 2125人。教师:在刚才介绍的这些数据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学生: 10、 3 、 2125是准确数,大约 140、 36 千克左右、大约 1 万是近似数。教师 : 在我们的生活中 , 有时不需要也不可能得到准确数 , 这时就要用到近似数 , 比如 :2004年重庆市总人口约 3100万 , 中国大陆总人口约 13 亿等都是近似数 。 那么 , 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二、学习新知1 探索 “ 四舍五入 ” 法。(出示: 534607)教师:这是一个准确数,如果改成一个近似数,大约等于多少?学生 1 :约等于五十三万四千六百。学生 2 :也可以约等于五十三万四千。学生 3 :还可以约等于五十三万、五十万。教师:了不起,还写成了用 “ 万 ” 作单位的数,你们认为 “ 五十三万 ” 和 “ 五十万 ” 谁比较合适?学生 1 :我认为五十万比较合适,因为这样的近似数比较简单。学生 2 :我不同意,我认为五十三万比较合适,因为五十万与准确数相比,比准确数少了三万多,相差太多,而五十三万与准确数很接近,只相差四千多。教师:五十四万怎么样?学生 1 :不行,与准确数相差五千多了。学生 2 :我发现,只要千位上的数没有达到五千,就可以直接去掉万位后面的数,约等于五十三万。学生 3 : 对 , 当千位上的数达到或者超过五千 , 就可以在万位上增加 1 , 再把万位后面的尾数舍去,约等于五十四万。(出示: 38290)教师:按照大家刚才讨论出的办法, 38290约等于多少万?学生:千位上是 8 ,满了 5 ,所以,万位上增加 1 ,约等于 4 万。2 归纳方法。教师:同学们表现很出色,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整理出 “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 的方法。(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先看千位上的数,千位上的数小于 5 ,就把万位后面的尾数直接舍去,千位上的数是 5 或者大于 5 ,就向万位上进 1 ,再把后面的尾数舍去 。教师: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 “ 四舍五入 ” 法。(学生看书第 22 页例 2 ,质疑)143 练习。( 1 )教科书第 22 页的试一试。教师:用 “ 四舍五入 ” 法求近似数。(学生独立完成,评讲)( 2 )教科书第 23 页的课堂活动第 2 题。师生活动:老师出示卡片,学生说近似数。师生活动:同桌活动,一人写数,一人说近似数。4 扩展。(出示:省略 153904270亿位后面的尾数,它的近似数是多少?)教师:先回忆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想一想,这个问题怎样解答?(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再交流)学生 1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看千位上的数 “ 四舍五入 ”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就该看千万位上的数 “ 四舍五入 ” ,约等于 2 亿。学生 2 :也就是省略哪一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就看那一位后面一个数位上的数 “ 四舍五入 ” 。三、小结(略)四、课堂练习教科书第 2425页第 46题(学生独立完成)。数字编码(一)【教学内容】教材第 26 页例 1 及练习四的 1 、 2 题。【教学目标】1 初步认识邮政编码的作用,探索发现邮政编码的规律。2 培养学生调查搜集 、 分析研究 、 处理信息的能力 , 培养合作意识 、 实践意识 , 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及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课前收集与编码有关的信息,走访当地邮政局的叔叔、阿姨,了解当地邮政编码及方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教师: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和调查了身边一些与编码有关的信息,谁来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字编码?(学生自由发言:邮政编码,车牌号,身份证,电话号码,门牌号,银行帐号 )教师: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用数字表达信息的资料,多媒体 ?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数字编码的问题。二、邮政编码中数字的意义和邮政编码的作用1 邮政编码中数字的意义。教师:同学们寄过信吗?(多媒体出示例 1 的信封)教师:这封信是寄往哪里的?学生:重庆市巴南区鱼洞镇的。教师:你们谁知道左上角的这组数字在信封中叫什么?右下角的这组数字在信封中叫什么?(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寄信人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15学生 : 左上角的这组数字是收信人的邮政编码 , 右下角的这组数字是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教师:那你们了解邮政编码每个位置上的数字表示的什么意思吗?学生 1 :邮政局的阿姨说,邮政编码是全国统一的,都是 6 位数,不同数字表示不同的地方。学生 2 : 教师:这是我们重庆市巴南区部分乡镇、街道的邮政编码,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邮政编码有什么规律?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乡、镇街道 ?巴南区石岗车站 401348 巴南区一品新街 401349 巴南区鱼洞镇黄溪 路401320巴南区南彭镇南湖路 401347 巴南区圣灯正街 401349 巴南区百节百正 街401322巴南区界石镇界新街 401346学生 1 :我发现这些邮政编码的前面 4 位的数字是一样的,都是 4013。学生 2 : 我发现他们的后两位数字不同 , 这两位数字应该代表巴南区不同的乡镇 、 街道 。教师:接下来我们再看看重庆市部分区县的邮政编码。比较一下,你又有什么发现?区县名 邮政编码渝中区 400000江北区 400000南岸区 400000大渡口区 400000沙坪坝区 400000九龙坡区 400000北碚区 400700万盛区 400800双桥区 400900渝北区 401120长寿区 401220巴南区 401320綦江县 401420合川市 401520永川市 402160江津市 402260大足县 402360荣昌县 402460学生 1 :我发现前两位的数字是相同,都是 40 开头。所以我想 40 应该代表重庆市吧。学生 2 : 我发现第 3 、 4 位应该代表各区 、 县 , 00 代表的是市区 , 而 07, 08, 09, 11, ,24 这些代表县。学生 3 :通过观察,我猜想其他省市中,邮编的前两位的数字是不相同的。教师: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来看看其他省市的邮政编码。省市名邮政编码省市名邮政编码省 ?太原 030000 沈阳 110000 上海市 200000 大同 037000 大连116000天津市 300000 阳泉 045000 鞍山 114000 重庆市 400000 长治047100抚顺 113000 石家庄 050000 长春 130000 哈尔滨 150000 保定07100016吉林 132000 齐齐哈尔 161000教师:通过以上观察,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学生 1 :现在我发现邮政编码的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学生 2 :我发现直辖市的邮编第二位都是 0 ,例如:北京是 100000,上海是 200000,天津是 300000,重庆, 400000。教师:现在你们知道邮政编码的六位数字分别表示什么吗?学生:前两位的数字表示省、直辖市,第 3 位的数字代表市(地区),第 4 位的数字代表县(区),后两位代表乡(镇)。2 邮政编码的作用。教师:邮政编码有什么作用呢?学生 1 :每天邮局的叔叔、阿姨要收到许多寄往全国各地的信件,有了邮政编码后,就可以使用自动分拣机按照邮政编码进行自动分拣,不用叔叔、阿姨进行人工分拣信件,累得满头大汗 ? 邮政编码能使大家尽快地收到信。教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学校所在地区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呢?三、认识身份证编码(师生游戏)教师:拿出你课前搜集到的家人的身份证号码,随便给老师一个我就能猜出他的出生年月日、性别和那个地方的人,相信吗?试试看?学生读身份证号,老师猜测,学生判断验证。学生惊叹,跃跃欲试。教师:谁知道老师是怎么猜到的?学生 : 我查阅了资料 。 身份证的前两位上的数字表示省 ( 直辖市 ) , 第 3 、 4 位的数字代表市,第 5 、 6 位的数字代表区县,第 7 10 位的数字代表出生年份,第 11、 12 位的数字代表出生月份,第 13、 14 的数字代表出生日子,第 15 17 位的数字代表编号顺序号,末位加了个检验码。但倒数第 2 位的数字双数代表女性,单数是男性。四、完成练习四第二题。教师:你们打过长途电话吗?学生:打过,打长途电话要拨区号。教师:你知道我们重庆的区号吗?学生:知道,是 023。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城市的区号?学生:北京是 010,上海是 021,天津是 022教师:你熟悉的电话号码有哪些?从中你还了解了哪些信息?五、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体会?你认为数字编码有什么好处?数字编码(二)【教学内容】教材,第 27 页例 2 及练习四的 3 、 4 题。【教学目标】1 进一步了解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学会对身边的事物进行编码。2 培养合作意识 、 实践意识 , 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3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7一、复习导入教师 : 这是重庆市高新区歇台子片区的邮政编码 400041。 你知道这个编码中各个数字表示的意思吗?学生:我知道, 40 代表重庆市, 00 代表市中心的几个区, 41 代表歇台子片区。教师:这是老师的身份证,从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 1 :我知道老师来自 地方。学生 2 :我知道老师出生于 年 月 日 二、编排学号教师 : 生活中除了这些 , 还有很多地方用到了数字编码 。 希望小学给每位学生编学号时 ,设定末尾用 1 表示男生 , 用 2 表示女生 。 如 2003年入学的 5 年级 10 班的 24 号男同学的学号就是 0310241。教师:学号 0310241的各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吗?学生 1 : 03 表示入学年份; 10 表示班级, 24 表示所在班内学号;末尾的 1 表示男生。学生 2 :为什么 5 年级的 5 没有编入学号呢?学生 3 :我知道,因为年级每年都会发生改变,可我们学号为了方便统一管理,从入学时就应该是不变的,要是编入年级号,那么每人每年学号都要修改,就很麻烦。教师:从 0502402这个学号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 1 :这是 2005年入学的 2 班 40 号同学。学生 2 :并且还是一个女生。教师:这个班有 45 人,并且最后一位是男同学,你能编出他的学号吗?学生:能,前两位表示入学年份 05,第 3 、 4 位表示班级 02,第 5 、 6 位表示班内学 号45,末尾表示男生 1 ,连起来就是 0502451。教师:那你们可以按上面的方法给自己编一个学号吗?试一试。学生尝试,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三、课堂活动1 教师 : 我们这两天学的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 , 你们能否自己设计一个编学号的方案,给组内同学编学号 ?学生 1 :我打算一个数字编年级,一个数字编班级,一个数字编组号,还有一个数字编组内同学。学生 2 : 学生确定方案后,完成自我设计,展示并进行交流。2 . 教师:同学们想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吗?学生:想。教师:好,我们就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学生动手尝试,选 12人上台展示并说说是怎么编的。教师小结并指出 : 其实在你们的户口簿上已经预留了一个身份证号码 , 回家去核对一下 ,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3 完成练习四第 3 题。教学反思:18多位数的加减法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教学内容】教材第 34 页例 1 ,练习六的第 1 、 2 题。【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口算整万数加减法。2 体会算法的多样化。3 初步培养学生迁移的学习能力。【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用迁移的方法探索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较为熟练地进行口算。【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教师: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同学们看,农民伯伯们又迎来了一个丰收的金秋。(多媒体出示金秋的收割画面)教师:丰收的喜悦已经让农民伯伯们忘记了收割的疲惫,他们兴冲冲地将刚收割下来的粮食运到了粮库,准备卖个好价钱。(出示主题图)19教师:仔细观察这幅情景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 1 : 我知道了星光村今年卖稻谷大约 260000kg, 柑树村今年卖稻谷大约 320000kg。学生 2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星光村和柑树村一共卖稻谷多少千克?教师:了解了这些信息以后,你们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学生 1 :星光村比柑树村少卖稻谷多少千克?学生 2 :柑树村比星光村多卖稻谷多少千克?学生 3 :他们俩只是问法不同而已,实际上算法是相同的。另一个村的稻谷产量是多少千克?教师:聪明的孩子们根据了解的信息,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然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用到多位数的加减法,今天我们就先从简单的入手,一起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板书课题)二、运用迁移,探究新知1 教学例 1 。教师: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星光村和柑树村一共卖稻谷多少千克?怎么列式?学生: 260000 320000?教师:能口算出这道多位数加法的结果吗?学生:能。教师:谁来说说看?学生: 260000 320000 580000。(教师板书算式)教师 : 为什么能那么快地报出答案呢?你们是怎么口算的?在 4 人小组里先说一说 。 ( 4人小组交流)学生 1 : 260000和 320000的末尾都有 4 个 0 , 我在计算的时候先暂时不看 0 , 就算 2632=58,然后再在 58 的后面添 4 个 0 ,就是 580000了。教师:省去两个数末尾相同数位的 0 ,计算以后再添上,不错的方法啊!学生 2 :因为 26 32 58,所以 26 万 +32万 =58万。教师: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能看出你是认真思考了的。20学生 3 :我把 260000看成 26 个万,把 320000看成 32 个万, 26 个万加 32 个万就是 5 8个万,也就是 580000。教师:哦,改写成以 “ 万 ” 作单位的数以后再计算,很好的主意!教师:还有别的想法吗?教师 : 同学们的这些口算方法都是正确的 。 但这些方法中 , 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而且不容易出错呢?( 4 人小组讨论)学生:我们小组认为,把这些数改写成以 “ 万 ” 作单位的数,然后再计算,这样既不容易出错,也比较简便。教师:那么我们再试几道题来看一看,这种方法是否比较简便。教师:现在要算星光村比柑树村少卖多少千克稻谷,怎样列式?学生: 320000 260000=?教师:谁会计算?学生:因为 32 万减 26 万等于 6 万,所以 320000 260000=60000。(教师板书算式)教师:很好,同学们马上就会学以致用了。如果我们还要计算另一个村的稻谷总产量,又该怎样列式计算呢?大家试一试。(学生自主列式计算,然后全班汇报,教师板书算式)教师小结:我们在做整万数加减法的口算时,通常把这些整万数改写成用 “ 万 ” 作单位的数,然后再进行加减计算,这样比较简便。三、尝试运用,加深理解1 完成练习六第 1 题 小猴摘桃。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计算 “ 4000 3000” 和 “ 9000 2000”的时候是怎样想的。2 完成练习六第 2 题。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四、全课总结教师: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21多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内容】教材第 34 页例 2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提出问题教师:有个四年级的小学生明明,上网查到了这样一条信息。出示例 2 主题图。教师:你们知道是一条怎样的信息吗?学生:明明查到了 2001年某地退耕还林 401535公顷, 2002年达 2039800公顷。教师:如果你是明明,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提出问题吗?思考以后,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先交流交流。同桌互动。教师:谁来发表想法?学生 1 :两年一共退耕还林大约多少公顷?学生 2 : 2002年退耕还林比 2001年大约多多少公顷?教师:能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列式计算吗?学生:能,算式分别是 2039800+401535和 2039800-401535。(教师板书算式)二、引导释疑,探究方法教师 : 刚才有个同学的提问中用到了 “ 大约 ” 二字 , 在这里你为什么要使用 “ 大约 ” 呢?学生 1 :因为这道题的数目太大,计算会比较麻烦,我用 “ 大约 ” 的意思就是希望对结果进行大概的计算,不要求很精确。学生 2 :我认为他用 “ 大约 ” 就是要我们对结果进行估算。教师:同学们的想法很正确,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对这些较大数目加减法的计算结果要求不是那么精确,可以对它进行估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039800 401535” 为例,能估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吗?四人一组,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22小组探究。教师:谁来汇报汇报?学生 1 : 我用 “ 四舍五入 ” 法 , 把 2039800看作 204万 , 把 401535看作 40 万 , 再用 204万一 40 万,结果大约就是 164万。学生 2 : 老师 , 我的方法更简便 , 我把 2039800看作 200万 , 把 401535仍然看作 40 万 ,200万 -40万,结果大约就是 160万。教师小结:真是聪明的孩子,敢于思考,并且善于思考。大家通过讨论,已经找到了多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方法,我们通常就是把两个数看作整万的数,然后再进行加减。三、尝试运用,巩固提高1.教师:掌握了估算方法,能很快估算出 2039800 401535的结果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 1 : 200万 +40万,结果大约是 240万。2. 完成第 35 页的课堂活动。完成练习六第 36题。教学反思: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内容】教材第 3738页的教学内容,第 41 页课堂活动第 1 题。23【教学目标】1 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常用部件的名称及功能。2 知道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正确使用计算器加减法。【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1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时候人们用什么工具计算吗?2 介绍算盘,引出计算器。二、了解计算器多媒体出示多位数连加 、 连减 、 加减混合运算试题 。 6897 5329 91267830 6780 136007328 1680 2099教师:你准备采用怎样的方法使计算又快又准?(多媒体出示选择项目)口算、笔算、珠算、计算器、其他。学生:计算器。教师:为什么想到用计算器?学生 1 :因为数太大,步骤太多了。学生 2 :因为计算器算得很快,我以前用过。学生 3 :不用打草稿。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到了人们使用计算器?学生:(略)教师:计算器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而且计算器算得又快又准,还携带方便,易操作。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计算器好吗?三、认识计算器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计算器“ 认一认 ” 的计算器示意图,学生边说,教师边显示计算器各部分的名称。学生:我们的计算器上都有 + 、 、 号,还有等号。24教师:、 、 号这四个键,叫做四则运算键。学生:我们的计算器上都有一个小小的屏幕。教师:这个屏幕是计算器的显示屏。学生 1 :老师,我们的计算器上都有小数点。学生 2 :我们的计算器上都有 09这十个数字。教师:这些键,叫数字键。学生 3 :我们的计算器都有 “ 开关 ” 。教师:请你上台给大家示范。(学生上台示范)教师:写有 “ ON C ” 的键是开机键,写有 “ OFF” 的键是关机键。教师:你们知道开机键,除了开机以外还有其他的作用吗?学生 4 :把屏幕上的数变为 “ 0 ” 。教师:开机键除了可以开机以外,还可以取消屏幕上的数,我们来试一试,请在计算器上输入 “ 280” ,再按开机键, “ 280” 就变为多少了?( 0 )教师:计算器上有一个键标有 “ C CE” ,谁知道这个键是什么键?教师 : “ C CE” 这个键是清除数据键 。 我们在输入数据的时候 , 如果数据输错了 , 就可以用这个键清除输入错误的数字 , 如果我们是要输入 563, 你就可以按一次 “ C CE” 就清除了 “ 536” ,然后再重新输入 “ 563” 。学生:我的计算器上还有很多奇怪的符号。教师:对,我们以后学了更多的知识,就可以用这些功能键了。教师: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计算器上各有些什么键?四、教学例 1教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们会用计算器来计算加减法吗?请同学们用计算器来计算 181 63, 181 63。有问题的同学请举手。(学生小组活动,教师收集问题。) 请学生上展示台。25学生:先按 “ 1 ” 、 “ 8 ” 、 “ 1 ” ,再按 “ + ” ,然后按 “ 6 ” 、 “ 3 ” ,最后按 “ = ” , 屏幕上显示 “ 244” 。(边说边演示)教师:刚才有同学有疑问,请把你们的问题告诉大家。学生 1 :如果我们要用计算器计算下一道题,该怎么办?学生 2 :按一下开机键,因为开机键可以清屏。(有疑问的同学恍然大悟)教师:对了,我们做完一次计算,就要按一次开机键,把屏幕上的数据消除变为 “ 0 ” ,这样才好进行下一次计算。教师: 181 63,你们又怎样按计算器的呢?学生:先按 “ 1 ” 、“ 8 ” 、 “ 1 ” , 再按 “ - ” , 然后按 “ 6 ” 、 “ 3 ” , 最后按 “ = ” , 屏幕上就显示结果 “ 118” 。教师: 81 63 输成了 181 53,该怎么办呢?学生 1 :按 “ C CE” ,清除 “ 53” ,再输入 “ 63” 。(上台演示)学生 2 :还可以用再加 10 的方法。学生 3 :还可以按开机键,然后重新输入 “ 181 63” 。教师: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五、课堂活动第 41 页课堂活动第 1 题。六、课堂小结在今天的数学课上,你有什么收获?加减法的关系【教学内容】教材第 4344页的教学内容,练习八。【教学目标】1 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出发让学生去亲历、感受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262 在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 , 使学生的比较 、 归纳 、 概括能力得到培养。3 运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主探究出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并能运用加减法中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 出示表格。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全班人数教师:请同学们很快说出本班男生、女生及全班人数。学生:男生有 17 人,女生有 18 人,全班有 35 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填好表格)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表格中的信息,任选两条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学生 1 :我班男生有 17 人,女生有 18 人,全班有多少人? 17 18 35(人)学生 2 :我班有 35 人,男生有 17 人,女生有多少人? 35-17 18(人)学生 3 :我班有 35 人,女生有 18 人,男生有多少人? 35-18 17(人)教师:同学们利用学过的加减法的知识,自己不但提出了问题,还作出了正确的解答。教师 : 17、 18、 35 这三个数 , 在这三个算式中分别叫什么名字?同学们向它们打打招呼 ,叫出它们的名字来。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请同学们细观察,静思考,比较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将你的发现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教师:将你们的发现在班内交流。学生 1 :求两数的和用加法计算。27教师:和等于什么数加什么数?学生 1 :加数十加数 = 和。(板书)学生 2 :求加数用减法计算。教师:你发现了求一个加数用减法的算法,和一个加数 = 另一个加数。(板书)学生 4 :我还发现 35 在加法算式中叫和,在减法算式中叫被减数。学生 5 : 17、 18 在加法算式中叫加数,在减法算式中叫减数或差。教师:聪明能干的同学们,把你们的发现用式子表述出来。学生:被减数 - 减数 = 差,被减数 - 差 = 减数,减数 + 差 = 被减数。(板书)教师:我们的发现与书中小朋友的发现一样吗?看看书比较一下。学生:书中小朋友还说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教师: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你是怎样领会的?三、巩固练习,拓展训练教师:看看谁能干,将我们发现、概括的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运用到我们下面的学习中去。1 教科书第 44 页课堂活动第 1 题。2 同桌的同学仿照第 44 页课堂活动第 1 题的形式相互出题练习。3 教科书第 44 页课堂活动第 2 题。(先想、再算、后交流我是根据什么来算的)4 练习八的第 13题。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探究了什么?运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解决了哪些问题?教学反思:28加法运算律【教学内容】教材第 46 48 页例 1 、例 2 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懂得用字母表示的意义。2 通过经历对加法运算定律的探究 、 发现过程 , 培养学生观察 、 分析 、 比较 、 概括的能力。3 在学生学习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培养其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探究加法交换律1 教师:森林小学今天要举行智力竞赛,让我们去看看吧。课件中出现:( 1 )小动物围坐在一起。29( 2 )大象老师出第 1 道题:小老鼠扛着两个袋子,前面一个袋子装着米 ,后面一个袋子装着黄豆,小老鼠跑着跑着喊累了,怎么办?小鸟发言说: “ 把黄豆放前面,米放后面,这样就不累了。 ”2 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小鸟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不对,米还是那袋米,黄豆还是那袋豆子,它们的位置变了,但是总的重量没有变。课件中出现小动物们鼓掌的画面。3 课件中大象老师出第 2 道题。 12 2525 12500 300300 50030 2020 301200650650 1200这 8 道题小动物们要比一比 ,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 不一会儿 , 小猪就写出了所有答案,其他小动物还在一道一道地算着,看到小猪算完了并得到大象老师的夸奖,小动物们傻眼了 4 教师 : 小猪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同学们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请观察左边和右边的算式 ,然后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学生观察,同桌交流。5 学生在全班交流。学生 1 :小猪算了左边 4 道的结果,右边的结果是一样的。学生 2 : 实际上 12 25 与 25 12 都是求 12 与 25 的和 , 所以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 。学生 3 :我发现左边和右边并排的两个算式只是加数的位置交换了。学生 4 :我发现 6 引导归纳。教师:同学们真会观察、比较。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同学们发现的规律?学生 1 :两个数相加交换了位置,结果一样。学生 2 :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和不变。教师:如果用两个不同的字母表示两个加数,用一个等式表示加法运算的这个规律,你行吗?学生 1 :我用 m 、 n 表示两个加数,那么 学生 2 :我用 a 、 b 表示两个加数,那么 a b b a 。教师:真了不起,你们已经归纳出了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想给这个定律起什么名?学生:加法交换律。30板书:交换律, a b=b+a。(齐读)二、探究加法结合律1 课件播放小动物集合图 : 一队 89 只小狗 , 二队 96 只小猫 , 三队 104只小兔 , 小猴说 :“ 同学们请帮我算算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2. 教师:该怎样列式?学生: 89 96 104(板书)3 教师:请同学们再想想该怎样计算?( 1 )学生独立思考。( 2 )分组讨论。( 3 )全班交流。教师:谁代表你们这组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学生 1 :我们先计算 89 96 算出小狗、小猫共 185只,再用 185 104算出 3 种小动物一共有 289只。(板书计算过程)学生 2 :我们先计算 96 104算出小猫、小兔共有 200只,再用 89 200算出 3 种小动物一共有 289只。(板书过程)教师:同学们的方法都正确,下面请你们在书上完成 “ 填一填 ” 。4 学生填空后对答案。5 引导归纳。教师:从上面两组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 1 :每组算式中的三个数都是相同的。学生 2 : 左边是前两个数先加 , 再加第 3 个数 。 右边是后面两个数先加 , 再加第一个数 。两个算式结果相等。31教师:那么左、右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学生:等号连接教师:对,能写成一个等式, 89 96 104 89( 96 104)。(板书)教师:你们的发现是不是适合其他算式,请自己举例验证。如果适合,请用一个等式表示。学生 1 : 10 20 30 10( 20 30)学生 2 : 5 6 7 5 ( 6 7 ) 教师:看来,你们的发现都适合三个数相加的情况。恭喜同学们又发现了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为了简便易记我们需要几个字母表示?学生: 3 个不同字母。学生分组用字母表示。汇报并板书:( a b ) c a ( b c )。教师:想给这个定律起什么名?学生 1 :加法组合律。学生 2 :加法结合律。 教师:同学们起的名字都很好,我们就按约定俗成的叫法,把它称作加法结合律吧。学生齐读加法结合律,( a b ) c a ( b c )。课件播放小动物们鼓掌致谢的画面。6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教科书上第 46、 47 页的内容,请同学们把书上的重点句勾画出来理解并记忆。三、巩固规律1 第 47 页,课堂练习第 1 题。学生独立填空,再集体评讲。2.第 48 页,课堂练习第 2 题。( 1 )理解题意。( 2 )学生独立完成。( 3 )集体校对。32( 4 )问: 136 89 64 与 89( 136 64)用等号相连的依据是什么?3 练习九第 1 题。独立完成,集体评讲校对答案。四、全课小结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教师:交换律、结合律是加法运算的两大定律。(板书:加法运算律)它们在计算中怎样应用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案例由胡文谦提供)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 50 页例 3 、例 4 ,第 51 页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应用进行简便计算。2 在自主探索中使学生理解减法的运算性质。3 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增强自觉运用定律、性质的意识。【教学重点】运用定律、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减法的运算性质。【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答题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331 教师:昨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下面请同学们来填一填。2 学生填空。( 1 ) 45 155 45。( 2 ) 56 130 170 56( 130)。( 3 )( 257 c ) d 257( + )。( 4 ) 215 a 185 215 a 。3 提问:以上几题,请你们分类并说说根据什么填写的?学生:( 1 )、( 4 )题为一类,是根据加法交换律 a b b a 填写的。( 2 )、( 3 ) 题为一类,是根据加法结合律( a b ) c a ( b c )填写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加法运算定律。4 教师: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定律,你认为会带给我们什么好处?学生:帮助我们计算。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怎样用定律、性质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解决问题1 教学例 3 。( 1 ) 教师 : 胡老师布置同学们进行社会调查 , 下面先听听小丽调查的内容 。 课件播放画面及小丽的画外音。 “ 我调查了全年级为残疾儿童捐款的情况,一班捐了 113元,二班捐 了96 元,三班捐了 87 元。( 2 )同学讨论。教师:那么总共捐助了多少元呢?(板书)教师: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尝试着算一算,看谁的方法又快又好。( 3 )同桌相互交流算法。( 4 )全班交流。教师:谁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算的?学生 1 : ( 展示算式 113 96 87) 我先算一班和二班共捐款多少元 : 13 96 209( 元 ) ,再算三个班共捐多少元: 209 87 296(元)。34学生 2 : ( 展示算式 113 87 96) 我先算一班和三班共捐款多少元 : 113 87 200( 元 ) ,再算三个班共捐款多少元: 200 96 296(元)。学生 3 : 113 96 87 96( 113 87)。 教师:听了同学的汇报,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 : 我认为后面两种算法好 。 因为 113加 87 的和能凑整 , 把它们先加 , 可以使计算更简便。教师:为什么把 113 96 87 变成 113 87 96 或 96( 113 87)?用到了加法的什么定律?学生:交换加数的位置用的是加法交换律,把 113和 87 先加,用的是加法结合律。( 5 )教师:在一些计算中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6 )完成: 125 49 51, 556 328 135。2 教学例 4 。( 1 ) 小冬也想汇报他的调查 , 让我们去看看 、 听听吧 。 课件播放小冬到商场调查画面及画外音。教师:请同学们分成 4 人小组在答题板上列式,帮助小冬算出还剩多少套?( 2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3 )学生汇报。(展示答题板,说思路)学生 1 : 我们先算第 1 周卖了 108套后还剩多少套 : 200 108 92( 套 ) , 再算第 2 周卖了 42 套,还剩多少套: 92 42 50(套)。学生 2 : 我们这组的想法和他们不同 , 比他们更好 , 先算出第 1 、 2 周共卖了多少套 : 108 42 150(套),再算现在还剩多少套: 200 150 50(套)。( 4 )组织讨论两个算式之间的关系。教师:两种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 1 :都有 200, 108, 42 三个数,结果也相等。学生 2 :第 1 个算式是连减,第 2 个算式给 108和 42 加上了括号,减号变成了加号。教师:两个算式都在求还剩多少套,结果也相等,你能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35学生: 200 108 42 200( 10 42)。教师:刚才,学生 2 说他们用的右边这个算式,可以使计算更简便,你们认为是这这样算是合理的吗?那么我们也尝试练习: 175-36-64, 3600 1800 1200。学生独立计算,并说明简便计算的道理。( 6 )出示 137( 37 50),读一读。教师组织讨论:怎样计算更简便,为什么?学生:先算 137 37 100,再算 100 50 50。因为我这样想的,比如共有 137元钱,第一次用去 37 元,第 2 次用去 50 元,第一次用的钱数与总钱数的个位、十位上的数相同,所以可以用 ( 7 ) 教师 : 解决问题时 , 可以用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 , 也可以用一个数减去两个减数的和,怎样简便就怎样算。三、灵活运用1 第 51 页,课堂练习第 1 题。学生独立填空后评讲。2.第 51 页,课堂练习第 2 题。( 1 )学生独立简算,同时三个学生板演。( 2 )集体评讲算法并说明理由。3 第 5354页第 5 、 6 、 9 题。审题后,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阐述计算的道理。四、全课小结教师: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 教师:同学们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使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长进。愿大家利用所学,提高个人的计算能力,做到活学活用。教学反思:36一个数加(减)接近整百的数【教学内容】教材第 51 页例 5 。【教学过程】一、竞赛引入1 教师 : 老师这里有一组题 , 我们来比赛一下 。 男同学算左边 3 道 , 女同学算右边 3 道 ,看谁算得快。多媒体出示: 298 9932 200135 97147 100867 98496 3002学生在题单上独立计算后,校对得数。教师:现在我宣布女同学的计算速度最快!男生:我觉得不公平,女同学的三道题都是一个数加整百数,算起来当然快,如果我们算右边 3 道题,比她们还要快。教师:看来,大家都觉得用一个数加整百数计算更容易些。那么,左边 3 道题有没有办法也转化成加整百数,使计算更简便呢?下面我们把 867 98 作为例题进行学习。二、教学例 51 情境引入例 5 ,并列出算式 867+98。2 教师:观察 86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