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风电场检修)【稀缺资源,路过别错过】 _第1页
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风电场检修)【稀缺资源,路过别错过】 _第2页
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风电场检修)【稀缺资源,路过别错过】 _第3页
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风电场检修)【稀缺资源,路过别错过】 _第4页
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风电场检修)【稀缺资源,路过别错过】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风电场检修) - 1 - 目 录 第一章 危险点含义及其控制措施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3 一、危险点的含义 .3 二、危险点分析及控制措施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3 第二章 基本危险点的分类及其控制措施 .4 第一节 人的危险点的分类 .4 1、人的精神状态 .4 2、人的身体状况 .4 3、人的搭配应合理 .4 第二节 机的危险点分类 .6 一、 机的危险点分类 . . . . . . . . .6 (一) 电气伤害 类型 . . . . . . . . .6 (二) 机械伤害 类型 . . . . . . . . .7 二、电气伤害的控制措施 .9 1、防人身触电的控制措施 .9 2、防雷击的控制措施 .11 3、防静电的控制措施 .11 4、防电磁幅射的控制措施 .11 5、电气装置故障事故的控制措施 .11 三、热力机械各种危险点在不同的工作中及不同场所或环境中的控制措施 .12 - 2 - 1、防物体打击的控制措施 .12 2、防止车辆伤害的控制措施 .12 3、防止机械伤害的控制措施 .14 4、防起重伤害的控制措施 .14 5、防灼、烫伤的控制措施 .15 6、防发生火灾、爆 炸的控制措施 .16 7、高处坠落的控制措施 .16 8、防坍塌伤害的控制措施 .17 9、防化学性爆炸的控制措施 .18 10、物理性爆炸的控制措施 .18 11、防中毒和窒息的控制措施 .18 12、防止其它伤害的控制措施 .20 第三节 环境的危险点分类 .21 1、自然环境 .21 2、现场环境 .21 第三章 利用本手册进行危险点分析的方法 和步骤 .23 - 3 - 第一章 危险点含义及其控制措施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一、危险点的含义 : 危险点是指在作业中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地点、部位、场所、设备、设施、工器具及行为动作等。 危险点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有可能造成危害的作业环境;二是有可能造成危害的机器设备等物体;三是作业人员在作业中违反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二、危险点分析及控制措施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危险点分析预控,是对有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点进行提前预测和预防的方法。进行危险点分析预控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1、工作场 地:如高空、立体交叉作业、容器内、井下、邻近高压管道、邻近带电设备等可能给作业人员带来的危险因素; 2、工 作环境:如高温环境、大风、易燃、易爆、有毒、缺氧、邻近或相关班组作业、照明不足等可能给作业人员带来的危险因素; 3、工器具、设备、设施:如电动工具、起重设备、安全工器具等可能给工作人员带来的危险或设备异常; 4、操作程序及工艺流程的颠倒、操作方法的失误可能给作业人员带来的危害或设备异常; - 4 - 5、作业人员的身体状况不适、思想情绪波动,不安全行为,技术水平及能力不能满足作业要求等可能带来的危险因素。 第二章 基本危险点的分类及其控制措施 危险点分析大体分为人、机、环三大类 第一节:人的危险点分类 人的危险点分为四类:人的精神状态、人的身体状况、人的搭配、人员对系统和设备的熟悉程度。 人的精神状态是人的内在精神和观念所表现出的行为样式,主要受人的意识、思维、情感、注意力、信念、知识以及其他主观心理活动的支配。 人的身体状况是指人的整个生理组织的健康情况。 人的搭配是指人员的分工合作。 人员对系统和设备熟悉程度是指人员应对将要进行工作的设备系统应掌握了解结构、工作原理、检修工艺。 1 人的精神状态 1.1 工作 人员思想情绪异常波动期间不得参加作业; 1.2 工作人员精神疲惫的情况下不得参加作业; 1.3 上班前必须休息好,掌握好每人的精神状况。 2 人的身体状况 - 5 - 2.1 工作人员健康程度、年龄、身体条件不能满足现场工作需要者,不得参加工作; 2.2 影响工作的带病人员或身体不适者禁止参加工作; 2.3 有妨碍高处作业的病症及精神异常的工作人员,禁止高处作业。 3 人的搭配应合理 3.1 作业组成员要搭配合理,满足工作和安全需要; 3.2 大型作业要高、低岗配合,重要作业设第二监护人; 3.3 作业组人员的数量应满 足工作的需求。 - 6 - 第二节:机的危险点分类 一、机的危险点分类分为电气伤害和机械伤害两大类。 (一)电气伤害类型: 1、触电 触电是由电流及其转换成的其它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触电事故分为电击和电伤。电伤是电流转换成热能、机械能等其它形式的能量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 电击分为直接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直接电击是触及正常状态下带电体时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正常状态下的电击;间接接触电击是触及正常状态下的不带电,而在故障状态下意外带电的带电体时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故障状态下的电击。 2、雷击 雷击 事故是由自然界中相对静止的正负电荷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 3、静电 静电事故是工艺过程中的或人们活动中产生的,相对静止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 - 7 - 4、电磁辐射危害 电磁辐射危害是指电磁波形式的能量辐射造成的危害。 5、电气装置故障及事故 电气装置故障引发的事故包括异常停电、异常带电、电气设备损坏、电气线路损坏、短路、断线、接地、电气火灾等。 (二)、机械伤害类型: 1、物体打击 指物体在重力或其它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而造成人体伤亡事故。不包括主体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 体打击。 2、车辆伤害 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等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视环境分析) 3、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运动或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挤压、碰撞、冲击、剪切、卷入、绞绕、甩出、切割、切断、刺扎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伤害。 4、起重伤害 - 8 - 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械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物体(吊具、吊重物)打击等。 5、触电 包括各种设备、设施的触电,电工作业时触电、雷击等。 6、 灼烫 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的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的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7、火灾 包括火灾引起的烧伤和死亡。 8、高处坠落 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害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9、坍塌 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建筑物坍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0、化学性爆炸 - 9 - 指可燃性气体、粉尘等 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接触引爆源发生的爆炸事故(包括气体分解、喷雾爆炸等)。 11、物理性爆炸 包括锅炉爆炸、容器超压爆炸等。 12、中毒和窒息 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 13、其它伤害 指除上述以外的伤害,如摔、扭、挫、擦等伤害。 二、 电气伤害的控制措施 1 防人身触电的控制措施 1.1 工作地点临近带电间隔、设备(或随时可能带电间隔、设备)防人身触电的控制措施 1.1.1 严禁移动或拆除运行人员装设的地线,以及其它安全隔离措施; 1.1.2 每次开工前必须核对设备命名编号无误; 1.1.3 禁止在升压站、开关室(配电室)等带电区域、场所使用金属制梯子 ; 1.1.4 雨、雪、雾、大风、雷电天气应停止升压站内的施工 ; 1.1.5 禁止在升压站、主变等带电区域打雨伞; 1.1.6 严禁在带电设备周围使用钢卷尺、皮卷尺和线尺(夹有金属丝- 10 - 者)进行测量工作 ; 1.1.7 在升压站、主变等带电区域上下传递、搬运物件时,在保证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1.2 在一般场所使用手持、移动式电动工器具防人身触电的控制措施 1.2.1 选择使用类电动工器具; 1.2.2 检查电动工器具的外壳、手柄、软电缆(或软线)、插头 、机械防护装置等主要部件不应有裂缝和缺损; 1.2.3 检查电动工器具保护接地或接零线连接应正确、牢固可靠,开关动作应正常、灵活,无缺陷; 1.2.4 电动工器具必须接用带有漏电保护装置的电源,且其漏电保护装置动作应正常。 1.3 金属构架上等导电性能良好的作业场所防人身触电的控制措施 1.3.1 使用 24V 以下行灯照明,且行灯变压器铁芯应可靠接地; 1.3.2 电动工器具的外壳、手柄、软电缆(或软线)、插头、机械防护装置等主要部件完好无损; 1.3.3 电动工器具保护接地或接零线连接应正确、牢固可靠,开关 动作应正常、灵活; 1.3.4 电动工器具必须接用带有漏电保护装置的电源,且其漏电保护装置动作正常。 1.4 在风机机舱及轮毂内等狭窄场所或潮湿的场所作业防人身触电的控制措施 1.4.1 工作人员使用电动工器具作业时,穿绝缘鞋、戴防护手套; - 11 - 1.4.2 使用 12V 行灯照明,且行灯变压器铁芯接地应良好; 1.4.3 行灯变压器以及施工电源配电保护盘必须放在风机轮毂外,并有专人监护; 1.4.4 选择使用类工器具; 1.4.5 检查电动工器具的外壳、手柄、软电缆(或软线)、插头、机械防护装置等主要部件不应有裂 缝和缺损; 1.4.6 检查电动工器具保护接地或接零线连接应正确、牢固可靠,开关动作应正常、灵活,无缺陷; 1.4.7 电动工器具必须接用带有漏电保护装置的电源,且其漏电保护装置动作应正常; 1.4.8 湿手不准从事接引电源线、拔插电源插头等易触电的工作。 2 防雷击的控制措施 2.1 雷雨天气禁止室外作业; 2.2 检修或损坏的接地装置要及时恢复; 2.3 线路检修中的临时接地线必须可靠接地; 2.4 检修或损坏的避雷装置要及时恢复; 2.5 任何人员应远离避雷装置; 2.6 风 机遭雷击后 1 小时内不得接近 风机; 2.7 每年对风机接地电阻进行测试,不准大于 4 欧姆。 3 防静电的控制措施 3.1 在测量绝缘前后,必须将被测设备对地充分放电; - 12 - 3.2 拆装卡件时,必须佩戴防静电手腕带; 3.3 变更接线前或试验结束后,应先断开电源,将设备充分放电,方可进行拆接线。 4 防电磁幅射的控制措施 4.1 进入电子设备间、电气设备间、升压站、母线室、继电保护室,禁止佩戴无线通讯设备或必须将手机关闭; 4.2 避免在发电机、变压器、升压站长时间停留。 5 电气装置故障事故的控制措施 5.1 变更接线前或试验结束后,应先断 开电源,将设备充分放电,方可进行拆接线; 5.2 使用钳形电流表时,应注意电压等级;测量时戴绝缘手套,站在绝缘垫上,不得触其他带电设备,防止发生触电危险; 5.3 与邻近带电设备、部位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5.4 在检修设备进出线两侧各相分别验电。 三、热力机械各种危险点在不同的工作中及不同场所或环境中的控制措施: 1 防物体打击的控制措施 1.1 防上方物体打击的控制措施 1.1.1 高处作业点临空面应装设安全网或坚实的防护栏杆,并挂警告牌; - 13 - 1.1.2 当上下同时进行交叉作业时,要采取措施以防工具等其它物件掉落措施; 1.1.3 当上下同时进行交叉作业时,必要时层间应装设严密牢固的防护隔板、罩棚或其它隔离措施,两侧必须加装护板; 1.1.4 高处作业递传物件时要稳,严禁采用抛掷的方法传递物件,应使用绳索或工具袋传递物件; 1.1.5 工器具要使用工具袋,拆下的工件放在划定安全的位置并可靠固定; 1.1.6 在作业面的下方易落物区域设置临时围栏或设专人监护; 1.1.7 登塔筒时,禁止两人同时在一段塔筒内登塔; 1.1.8 登塔筒时,必须将每段塔筒的盖板盖 上。 2 防止车辆伤害的控制措施 2.1 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电瓶车、铲车、翻斗车等)的驾驶人员持证上岗 ; 2.2 厂内专用机动车辆装运物件应用绳子扎牢或用木块垫稳。叉车、翻斗车、起重车,除驾驶员、副驾驶员座位以外,任何位置在行驶中不得有人坐立。 2.3 车辆未停稳妥,禁止上、下车。 2.4 铲车、翻斗车不准载人。 2.5 厂内专用机动车辆行驶中遇到路面狭窄、不平和重车时,车速不准超过 5 公里 /小时,空车时不准超过 10 公里 /小时; 2.6 厂内专用机动车辆行驶至十字路口交叉转弯时,减速鸣笛。 - 14 - 3 防止机械伤害的 控制措施 3.1 禁止在运行中清扫、擦拭和润滑设备的转动部分,禁止将手伸入栅栏内; 3.2 工作人员的着装不应有可能被转动机器绞住的部分; 3.3 禁止在靠背轮上、安全罩上、栏杆上、管道上在运行中设备的轴承上等危险部位行走和站位; 3.4 不准使用无手柄的锉刀、手锯、木钻、螺丝刀等工具; 3.5 使用的大锤和手锤必须完整,其把柄应安装牢固,头部用楔栓固定。不准戴手套或单手抡大锤,其他人员不要正对打锤人; 3.6 检修作业中使用千斤顶时,不准在摇把上套接管子或用其它方法来加长摇把的长度;使用液压千斤顶时,禁止 工作人员站在千斤顶安全栓的前面,以防受到伤害; 3.7 使用砂轮(包括固定、手提式)、切割机等具有碎片飞溅的作业时,除戴防护眼镜外,必要时装设安全遮栏; 3.8 在设备未完全停止转动前,禁止进行检修作业; 3.9 接触机械部件时要做好防止伤害措施,必要时配戴专用防护用品; 3.10 登塔时必须穿连体服,穿安全鞋,系安全带; 3.11 风机打力矩时,使用液压扳手时,两人应配合默契,防止挤手; 3.12 进入风机轮毂内作业,必须将风机机械锁锁到位; 3.13 润滑机械设备时,对有可能转动的部分,应用枕木进行制动 。 4 防 起重伤害 的控制措施 - 15 - 4.1 起吊作业人员应持有效操作证件上岗; 4.2 重大物件起重、吊运由有经验的的熟悉吊运方案和安全措施的专人统一指挥,参加的人员应熟悉起吊方案和安全措施,并选择好吊运路线; 4.3 所吊重物需捆绑牢固,棱角、滑面应加包垫; 4.4 吊件必须捆绑牢固,起吊前应对吊件、起重系统、吊钩等进行认真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起吊; 4.5 禁止与工作无关人员在起重工作区域内行走或停留;起重机正在吊物时,任何人不准在吊杆和吊物下停留或行走,同时应设专人监护; 4.6 严禁重物长期悬吊在空中,且 重物吊起后,司机严禁离开驾驶室; 4.7 起吊设备在使用前应认真检查,严禁起吊设备带缺陷工作; 4.8 起重机械、起重索具、严禁超负荷使用; 4.9 起吊区域应设置隔离带,并设有专职监护人; 4.10 塔筒内吊装作业时,必须保持通讯畅通 ; 4.11 塔筒内起吊操作应缓慢进行,在吊物下方严禁站人,同时在起吊过程中逐层关闭塔筒吊口盖板; 4.12 机舱内装卸吊物过程中,人员必须扎牢安全带。 5 防灼、烫伤的控制措施 5.1 工作人员严格按规定正确使用各种劳动防护用品,如:正确使用防护面罩、防护眼镜、防火鞋、手套 等; 5.2 焊接、切割时使用石棉布、铁板或其它耐火材料,用以隔绝或遮挡火焰及焊渣飞溅。 - 16 - 6 防发生火灾、爆炸的控制措施 6.1 在防火区域从事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对应级别的动火工作票 ; 6.2 一级动火工作过程中,每隔 2 4 小时及次日动火前测定一次现场可燃气体或粉尘浓度合格; 6.3 车库及油品库必须使用防爆型 电气设备; 6.4 开工前,准备适量的石棉布或其它耐火材料,用以隔绝或遮挡火焰及焊渣,防止引起人身烫伤和火灾; 6.5 使用中的氧气瓶与乙炔气瓶应垂直放置、固定,两者间距不得小于 8 米; 6.6 进行焊 接工作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金属熔渣飞溅、掉落引起火灾; 6.7 焊接工作结束后,必须切断电源,确认无起火危险后,方可离开。 7 高处坠落的控制措施 7.1 设备检修平台上防高处坠落的控制措施 7.1.1 检查平台、栏杆及其铺板应完整并无严重锈蚀现象; 7.1.2 因工作需要拆除的栏杆,应采取防范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工作完工后要及时恢复; 7.1.3 检修平台使用前,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7.1.4 登塔作业时必须检查安全带及安全锁扣是否完好; 7.1.5 风机逃生包应定期检查,逃生绳表面不 应有破损; 7.1.6 登塔安全钢丝绳不应有变形及破损; - 17 - 7.1.7 多人登塔时,携带工具者应最后登塔,下塔则相反。 7.2 设备顶部或构架上(含脚手架)防高处坠落的控制措施 7.2.1 使用合格的安全带,且将安全带挂在腰部以上牢固的物件上; 7.2.2 在高空改变作业位置时,安全带不能解除,必要时采用速差自控器或安全绳等; 7.2.3 脚手架必须经验收合格,方可使用。 7.3 使用梯子时防高处坠落的控制措施 7.3.1 使用梯子时梯子与地面的夹角在 60 度左右,并有专人扶持; 7.3.2 梯子靠在管子或圆柱 型构件上使用时,其上端须用绳索或挂钩将梯子缚住。禁止将梯子架设在木箱、桌子等不稳固的支持物上或容易滑动的物体上使用; 7.3.3 在梯子上只能进行短时不繁重的焊接、维修等工作; 7.3.4 禁止在梯子最高阶上进行工作; 7.3.5 人在梯子上工作时禁止移动梯子,并有专人监护。 8 防坍塌伤害的控制措施 8.1 人工挖掘土石前应将斜坡上的浮石或单块大石头全部清除; 8.2 严禁采用挖空底脚的方法挖掘土石; 8.3 在基坑、井坑、地槽边缘堆置土方或其它材料时,其土方底脚与坑边距离不少于 0.8 米,且堆置土方高度不 得超过 1.5 米; 8.4 如发现土壤有可能坍塌或滑动裂缝时,所有在下面工作的人员必须全部离开工作面; 8.5 沟槽立面必须放坡或采取加固措施; - 18 - 8.6 禁止行人和车辆从坡顶附近通过; 8.7 每次开工前,详细检查挖土的边坡应无松动、断裂、虚软和悬土层等现象 8.8 开工前对作业现场必须设置隔离措施及明显警示标识,夜间作业需要设立红色警示灯。 9 防化学性爆炸的控制措施 9.1 乙炔瓶要加装回火器装置; 9.2 现场使用的乙炔瓶和氧气瓶的安全距离在 8 米及以上; 9.3 现场动火作业点距离乙炔瓶在 10 米及以上; 9.4 现场存放的乙炔瓶和氧气瓶少于 3 瓶。 10 物理性爆炸的控制措施 10.1 储存运输乙炔瓶、氧气瓶、氩气瓶等时,必须安装保护帽、橡胶圈等保护措施; 10.2 在使用乙炔瓶、氧气瓶、氩气瓶等时必须进行正确固定; 10.3 现场的乙炔瓶和氧气瓶禁止在阳光下暴晒。 11 防中毒和窒息的控制措施 11.1 在可能有毒气的容器内作业,防人身中毒的控制措施 11.1.1 工作人员严格按规定正确使用各种劳动防护用品; 11.1.2 工作人员进入容器前,先进行容器内通风,把有害气体或可能产生有害气体的物质清除; 11.1.3 凡在容器、槽箱内的工作,工作人员不得少于 2 人,其中一- 19 - 人在容器外监护,并实行轮换工作; 11.1.4 在有可能产生有害气体的容器、槽箱内的工作,工作人员不得少于三人,其中二人在容器外监护; 11.1.5 监护人应站在能看到或听到容器内工作人员的地方,并不得同时担任其它工作; 11.1.6 拆装含有毒气的设备时,工作人员应尽可能站在上风位置,如感到身体不适时,应立即离开工作现场,到空气流动的地方休息。 11.2 防电缆井、电缆隧道、坑道和地下室内工作中毒和窒息的控制措施 11.2.1 工作人员严格按 规定正确使用各种劳动防护用品; 11.2.2 开工前检查工作地点的照明、防火、防水、通风设施应正常可用; 11.2.3 电缆井内工作时,打开两只及以上井盖(单眼井除外); 11.2.4 进入电缆井、电缆隧道、坑道和地下室前,应先用通风设施排除浊气,再用气体检测仪检查井坑内或隧道内的易燃易爆及有毒气体的含量合格,并做好记录; 11.2.5 电缆沟的盖板开启后,应自然通风一段时间后方可下井沟工作; 11.2.6 电缆井、隧道内工作时,通风设备保持常开,以保证空气流通; 11.2.7 电缆井、隧道内工作时,工作人 员不得少于 2 人,其中一人在电缆井、隧道外监护。 - 20 - 12 防止其它伤害的控制措施 12.1 工作开工前检查、清除工作环境中的易绊跌人的物件,如无法清除则必须设置隔离措施或明显标识; 12.2 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工器具及拆下的工件,应放在指定的位置; 12.3 及时清理干净地面上的油、水及杂物; 12.4 工作结束之后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12.5 多人共同搬运或装卸较大物件时,要统一指挥,配合默契,必要时设专人监护; 12.6 在进行拆卸较大部件时,应采取有效固定措施防止挤伤; 12.7 在进行易划伤手的作业 时,必须戴手套。 12.8 防脚手架倒塌的控制措施 12.8.1 按安规要求搭设脚手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12.8.2 搭设脚手架的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 ; 12.8.3 未经允许不得随意改动脚手架结构; 12.8.4 每次开工前对脚手架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与脚手架搭设单位联系,进行加固整修,否则不得继续使用。 - 21 - 第三节:环境的危险点分类 1 自然环境 1.1 防寒冷天气引发人身伤害的控制措施 1.1.1 冬季户外或迎风场所的工作,工作人员必须正确佩戴棉安全帽,并做好自身防寒防冻措施; 1.1.2 环境温度达到摄氏零下 25度以下,实行短周期轮换作业; 1.1.3 及时清除作业现场的积水和结冰,防止滑跌伤人; 1.2 防高温天气引发人身伤害的控制措施 1.2.1 尽量改善作业场所通风条件,合理设置临时通风设施; 1.2.2 作业现场准备足量的防暑降温物品、药品; 1.2.3 环境温度达到摄氏零上 30度以上,实行短周期轮换作业。 1.3 防风速大引发人身伤害的控制措施 1.3.1 平均 风速大于 12m/s 不得打开机舱盖 ; 1.3.2 平均风速大于 14m/s 禁止风机基本安装工作和吊装部件; 1.3.3 平均风速大于 18m/s 禁止登塔作业 。 2 现场环境 2.1 防坠入孔洞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