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干旱沿海地区自1948年秋至1949年初出现严重秋冬旱,随之出现春旱。洪涝6月14日闽江出现了较大的洪水。台风有3次登陆台风,分别出现于8月14日(惠安)、9月30日(福清)、10月5日(厦门),另有2次影响台风。 1950年寒害雨季期间北部出现了较重的“五月寒”。洪涝6月24日闽江出现大洪水。 1951年寒害闽北有较重的“倒春寒”,对春播不利。台风仅有两次影响台风。 1952年洪涝6月15日受强暴雨影响,晋江流域有较大的洪水灾害。台风有3次登陆福建的台风,5次影响台风,7月21日受登陆温州地区台风的影响,闽江出现了特大洪水。 1953年洪涝除6月11日强暴雨使闽西汀江出现了大洪水外,全省无过大的区域性旱涝灾害。台风有3次登陆福建的台风,3次影响台风。 1954年以夏秋旱最突出,春寒也比较明显,雨季闽江有水灾。福建无登陆台风,仅有四次影响台风,均未造成明显灾害。干旱2月21日4月16日有9个县大旱,4月漳州市受旱面积33万亩占21.4%,云霄池塘、河水干涸,漳浦部分地区吃水困难,泉州市50%的稻田缺水溶田。7月至8月21日全省受旱145万亩。9月中旬起旱情又起,至11月上旬,中晚稻受灾面积已达404.5万亩,全省因旱减产5亿多斤,灾民达250万。寒害3月气温比常年偏低12,出现了倒春寒天气,龙岩烂秧3成以上,损失谷种21.3万斤,同安县烂秧达6080。冰雹全省降雹8县次,损失不大。大风5月1415日的沿海大风,福鼎死渔民18人,霞浦12人,连江33人,闽侯2人。福鼎渔民称这是“五十年来没有发生过的暴风”。暴雨较大范围的暴雨有5次,有40个县因洪涝受灾,危害稻田29万亩,其他作物666亩,总计死亡43人。5月2931日全省大部地区接连出现暴雨,南平总雨量达242毫米。6月6日暴雨,中心落在闽江上游,南平、清流日雨量超过100毫米,闽西因倒房死7人。6月1422日暴雨,中心位于建溪、富屯溪,建宁总雨量达354毫米,仅南平地区稻田就淹没2.44万亩,冲成沙滩者0.28万亩,倒房14幢。7月1213日暴雨集中于南平地区北部,光泽达209毫米,该暴雨使南平地区312个乡(占44.5%)遭水患,淹没农田7.54万亩,浦城水位超警戒线3.0米,全区冲毁水利设施1689处,死亡9人。 1955年以干旱为重,冬寒次之,夏涝第三。干旱从上年11月14日至本年3月31日有24个县出现冬春大旱,4月8日至5月6日又出现29天的旱期,累计受旱面积302万亩,成灾236万亩,全省因旱减产3亿斤。年内出现三段夏旱,分别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27日至8月15日、9月1日至11月8日,以第三次旱期为长,面积为大,影响较重者有34个县。11月17日至次年2月10日又见秋冬旱,历时5186天之间。寒害12月有三次寒潮(1月57日、1月1011日、2月1821日)和三次强冷空气袭击福建,最低气温浦城-8.0,漳州-2.1,1月份的冰日分别为16天和5天,霜冻异常严重,闽南香蕉、荔枝、甘蔗受严重冻害,全省冻死耕牛千头以上,小麦、油菜绝收40万亩,据报上杭县还冻死3人。冰雹本年出现冰雹10县次,主要在4月914日,但不严重。暴雨年内有三次主要暴雨过程,一次发生在5月下旬,全省受淹农田7万多亩,死亡16人。8月24日登陆台风所致暴雨,福清下308毫米,长乐254毫米。8月30日暴雨主要分布于南部沿海,受淹农田71万亩,死亡25人。台风8月24日有一台风登陆漳浦,利大于弊,缓解了全省旱情。 1956年以9月的三次台风洪涝最严重,68月的夏旱居次,34月的冰雹也造成一定损失。寒害1月29日的强寒潮过程各地降温普遍在13以上,浦城最低气温为-7.6,漳州-0.5,仅德化就冻死耕牛131头。2月16、18日寒潮南下,龙岩至福鼎一线以北均下雪。冰雹28个县次出现降雹,主要为3月15日、4月23日、4月16日三次,分别在闽西(如清流)、闽北(如政和)和闽东北(如屏南、罗源),造成较重损失。干旱3月20日4月26日闽南的同安、厦门、漳浦等地出现37天的春旱。6月17日至9月2日出现全省性夏旱,莆田、惠安历时68天为特旱,另有23个县为大旱,据统计7月下旬全省受旱面积高达488.4万亩,作物枯死189万亩,晚季推迟插秧86万亩,该年因旱损失粮食1.4亿斤。暴雨主要暴雨有四场,出现时间为5月1112日、9月35日、9月1720日、9月2324日,后三次为台风所致,灾情与损失已如前述。而5月1112日暴雨属雨季降水,强度一般,损失不大。台风年内有四次台风登闽:7月27日(连江)、9月3日(长乐)、9月18日(厦门)、9月23日(惠安)。9月3日的台风登陆时三都、平潭、福鼎风速均达40米秒或以上,倒树毁屋严重,柘荣日雨量达524毫米,长乐沿海浪高3米,全省受淹农田45.6万亩,死亡52人。9月18日台风,厦门、泉州、平潭、同安的风力均达1011级,泉州市各县(市)雨量400500毫米,南安凤巢最大日雨量592毫米,全省受灾农田210万亩,倒屋5.1间,死亡176人,受伤680人,泉州街道水深23米。9月23日台风,平潭风力12级,晋江以北沿海雨量均在100毫米以上,局部超过200毫米,灾情轻于前者。 1957年寒害2月中旬特冷,气温普遍较常年低46,全省冻死牲畜2567头,闽西小麦减产3成,闽南春播不利,仅漳浦就烂种3.6万斤。寒露风闽北提早,浦城、建宁一带晚稻扬花受害面积达15万亩,重者减产79成,安溪减产11万斤。冰雹4月1430日省内有16个县29次出现冰雹,5月份3个县4次见雹,多发区在邵武、浦城、永安、尤溪、屏南、寿宁、福鼎一带。以4月25日强度为大,据调查雹体最重者永安3.8斤,福安1斤有余。暴雨暴雨过程分别出现于5月1314日、5月2729日、9月15日、9月30日、10月1617日,一般强度不大,范围较小,全省曾受涝面积仅24.4万亩,减产0.2亿斤。干旱夏旱严重,达特旱者有9个县,其中安溪、晋江、东山、厦门、金门7月1日至10月中旬连旱70105天,降水仅为常年同期的25,另有9个县大旱。全省9月15日的最高受旱面积达415万亩,因旱损失粮食0.7亿公斤。台风年内有一次登闽台风(9月15日诏安),四次影响台风,损失不大。 1958年以台风灾害为重,冰雹也造成一定损失。冰雹本年有23个县次出现冰雹,以3月2526日建阳、周宁、福安、霞浦和连城影响为重,毁房0.56万间,死9人,伤21人。暴雨5月811日的暴雨,以泰宁相对为大,局部山洪爆发;7月16、18日的台风暴雨已如前述,7月28日暴雨未见明显灾害;8月3031日台风有12县下暴雨,仙游一带超过150毫米,木兰溪水位暴涨,莆田、仙游、永泰损失严重;9月45日的台风暴雨,霞浦柏洋乡达520毫米,宁德地区溪水暴涨均有灾情。台风年内有四次台风登陆福建,分别出现于7月16日(同安)、7月24日(厦门)、8月30日(惠安)、9月4日(福鼎)。7月16日台风,崇武风速达40米秒,平潭34米秒,达12级者数县,有11个县市下暴雨,泉州市三天总雨量达360390毫米,晋江流域洪水仅次于1956年9月18日的洪水。9月4日的台风,福鼎、福安风速均超过40米秒,大风历时1319小时,福鼎倒房1.58万间,霞浦1.55万间,沉船407艘,当地群众反映是60多年内最强的台风。干旱干旱不重,据统计仅20万亩。 1959年洪涝多,台风所致伤亡惨重。寒害1月中旬有强降温,泰宁、寿宁-8.2,建阳-7.1,福州、龙岩以北有雪,漳州也有2天霜、冰。冰雹年内有42县次降雹,以2月较多,范围较大,但灾情较轻。台风年内有5次(7月16日、8月23日、8月30日、9月4日、9月11日)台风登陆福建(其中一次由粤入闽)。尤以8月23日台风为强,厦门瞬时风速曾达60米秒,三人合抱的大榕树连根拔起,集美海堤被风、潮卷毁,该台风造成728人死亡,毁渔船3800艘,经济损失3亿多元。8月30日台风登陆惠安,风力12级以上,平潭曾达40米秒;9月4日台风,三沙、平潭也达40米秒;9月11日台风登陆汕尾,福建东山一带风速为40米秒,都造成较大损失。暴雨暴雨致涝面积达400万亩,粮食减产2.8亿斤,主要是台风暴雨造成的,尤以8月23日台风、9月11日台风为重。8月23日台风厦门市区低处水深1米以上,海水涨过福厦公路,受淹农田同安11.8万亩,龙海29.7万亩,龙溪全县24.9%的居民被淹,漳浦冲毁水利堤岸596处。9月11日台风使九龙江、晋江水位超警戒24米,全省受淹农田106万亩,毁堤371处,淹自然村镇966个,死亡42人。干旱秋旱比较严重,9月下旬起少雨,至11月24日闽江口以南受旱面积已达142万亩,特旱者已达8县。 1960年以台风、暴雨灾害为重,全省受涝面积1281万亩,减产10亿斤,死亡722人,春旱次之。冰雹有21县次出现冰雹,峰期在3月812日,但未见明显灾情。寒害3月31日至4月7日有较强降温,3月31日浦城下雪,4月1日寿宁结冰,全省不少地区出现倒春寒并造成烂秧,其中,宁德地区受害秧苗0.29万亩,雪压小麦2.6万亩。干旱春旱面积553万亩,主要在南部沿海,估计减产1亿斤。暴雨最严重的是“69”台风暴雨,几乎遍及全省,闽东北部分县二天雨量达200300毫米,中部、南部的部分县市也有200毫米,漳州地区洪涝灾害异常严重,除此,5月45日龙溪、晋江、龙岩、三明也普降大暴雨,仅漳州地区就受淹32.67万亩,死亡13人。台风“69”台风于6月9日登陆香港后插入福建,中心所经之处有14个县风力达1012级,810级者占我省大部,九龙江、晋江出现特大洪涝,漳州一带一片汪洋,洪水持续50小时以上,农作物受灾463万亩,死亡638人,当地群众称这是百年未见的大灾。8月1日登陆连江的台风,福建北部沿海风力1112级,林木、房舍、通讯线路受一定损失。8月9日登陆漳浦的台风,有9个县市风力达12级,此台风也以风灾为主,损失远轻于“69”台风。 1961年灾害天气频繁,尤以台风、洪涝最为严重,干旱、低温、冰雹也造成一定损失。全省受灾1400多万亩,粮食减产13亿斤。寒害1月1819日强寒潮南下,泰宁曾达-9.5,漳州、漳浦、诏安也曾结霜或结冰。漳州市越冬地瓜受冻13.5万亩(占49%),莆田县荔枝、龙眼受冻三千多亩,南平地区大、小麦和油菜受冻14万亩。冰雹4月5日龙岩、漳州、泉州三地市有15个县降雹,毁房6万间,死亡2人,以上杭县灾情为重,毁房5.25万间,死1人,重伤15人,轻伤179人,小麦受灾1.45万亩,油菜5.93万亩,损失谷种14.2万斤。台风有4次登陆台风,8次影响台风。5月19日台风登陆香港后插入本省,有50个县下了暴雨,14个县日雨量超过100毫米,各江系普遍出现洪水,漳浦内涝严重,福州的中洲水深过膝。7月14日台风登陆汕头,漳州市有169个村庄被淹,洪涝成灾。8月8日台风登陆晋江,木兰溪水位暴涨,莆田受淹一天,惠安、南安也有洪涝。8月26日台风登陆厦门,漳州市各县普有洪涝。9月12日台风登陆晋江,适逢八月初三大潮,省内七大江系均有洪水,尤以晋江为重,该台风登陆前后有40个县风力达8级以上,福州曾达45米秒,市内水电几乎全部中断,工厂停工,商店闭门二天。群众称9月12日台风是七十年来最大的台风。全省晚季粮食减产9亿斤。暴雨除上述台风暴雨所致洪涝外,以闽江“63”洪水最为严重,5月316月2日省内各地普降暴雨,有17个县日雨量超过100毫米,福州江南桥(上)最高水位8.74米,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41米,市郊低洼处水深3米以上。干旱6月530日和7月中旬9月上旬出现两段旱期,全省受旱面积达417.4万亩。旱期内据报长乐、福清部分大队吃水困难,溪渠断流,山塘水库干涸,稻田龟裂。 1962年雨季与台风所致洪涝共1302万亩受灾,减产5.36亿斤。寒害3月下旬有倒春寒,14个县曾下雪,仅龙岩地区就烂秧310万斤。冰雹4月7日有12个县降雹,松溪局部积雹一天,建瓯45寸,尤溪23寸。5月4日松溪、建瓯、古田、尤溪、连城五个县降雹,也受一定灾害。暴雨雨季期间有三次成灾的暴雨,5月48日有19个县出现暴雨,建瓯、长汀、沙县、漳平遭受一定损失。5月2528日闽北暴雨,崇安、邵武一带总雨量285310毫米,建溪流域水位超警戒线34米,此次洪水北部有15个县(市)受灾,淹地55万亩,水毁铁路94处,桥梁75座,毁小型水利14943处,倒房639座,死41人,伤91人。6月29日洪水更大,6月2529日沙溪、尤溪和汀江总雨量介于200429毫米之间,富屯溪和建溪为108177毫米,闽江下游出现特大洪峰,闽候县沿江各公社90农田被淹58昼夜,此次洪水使36个县受灾,其中闽北、闽西北17个县(市)的不少地区地面水深1米以上,南平、三明群众反映这是四、五十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有98万亩农田被淹,铁路水毁54处,倒房2054座,死46人,伤77人,本年还有几场台风暴雨灾害已列于前。台风7月23日台风登陆福鼎,利多弊少,缓解了旱情。8月6日台风登陆连江,有23个县下特大暴雨或暴雨,闽东北重灾9个县,受灾面积39.7万亩,倒房627座,损坏4404座,死19人,伤32人。9月6日登陆连江的台风,有13个县下暴雨或大暴雨,受灾118.9万亩,倒房2732座,死32人,伤22人。干旱秋旱严重,其中特旱2个县、大旱36个县、旱21个县,小旱4个县。旱期开始于11月上旬。 1963年年内出现百年不遇的春季大旱,夏季旱情也相当严重。年头一、二月寒冷多霜也成灾害。干旱春旱百年罕见,开始于1962年11月上旬,终止于1963年5月下旬,旱期长者220天左右,短者也在100天以上,以漳州、泉州两市最为严重,其间总雨量仅为常年同期的20,漳州市仅60130毫米,全省受旱面积608万亩(占60),晋江、九龙江不少河段可徒步而过,许多地区山泉枯竭,水库见底,河流断流,农田龟裂,作物枯萎,民无饮水。7月下旬至9月上旬一些地区又出现夏旱,全省面积达400多万亩,浦城、建瓯、武平、上杭均有较重灾情。冰雹本年共见冰雹20次左右,以4月18日的冰雹相对为重,但未见大的损失。暴雨第一场暴雨出现在春旱之后,6月14、17日有50多个县下了大特大暴雨,占全省总面积的77,四天总雨量漳州、漳浦、德化在300毫米以上,其余大部在200毫米以上,全省受淹作物49.21万亩,冲毁水利工程6820处,漂木2800立方米,冲毁桥梁164座,死9人,伤28人。另有7月12日、7月1718日、9月1213日三场台风暴雨如前所述。台风有3次登陆台风,7月1日台风登陆广东海澄后穿入福建,漳州、泉州两市受淹乡镇748个,倒房2478间,死12人,伤45人,61万亩作物被淹,诏安县所受灾害超过1960年的“69”台风。7月17日台风登陆连江,闽北、闽中沿海7个县受重灾,淹地20.4万亩,死8人,伤35人。9月6日台风登陆连江,缓解了当时的旱情,利多弊少。寒害“小寒”、“大寒”两节气有严重寒潮低温,漳浦最低气温曾达-2.4,是解放以来最严重的低温霜冻天气,全省受冻面积达151万亩,如仙游甘蔗受冻5万亩(占84),云霄烟叶57受冻,诏安10万株橡胶冻伤。 1964年灾情以涝为主,夏旱次之。寒害2月下旬特冷,旬平均气温较常年低37,南平、三明、宁德、龙岩四地区有17天下大雪,据报明溪县的枫溪、鳌坑、夏阳等公社积雪厚达5寸1尺。干旱3月中旬至5月初,福建南部沿海有十多个县出现春旱,泉州、漳州两市受旱面积145.7万亩。6月23日至8月8日和8、9月间有32个县出现明显旱情,10月中、下旬至次年1月初又有60余县出现秋冬旱。冰雹有15个县降雹,其中4月6日的一次范围稍大,七个县有轻度损失。暴雨6月1422日内陆地区出现连续暴雨,暴雨中心在闽西,连城的一些地区,总雨量超过100毫米,受灾最重者是长汀、连城、上杭、永安、三明、清流等县,长汀的河田大同、濯田有2000多户灾民被困房顶,龙岩地区公路交通断绝,三明地区各县公路中断,全省受淹农田55万亩,冲坏水利工程13399处,倒房6350间,死33人,伤214人。几次影响台风,沿海局部地区曾下暴雨,但未成灾害。台风无登陆福建台风,但有8次侧翼影响台风,除南部个别县曾见洪涝外,无显著灾情。 1965年以台风灾害为重,雨季暴雨和夏秋干旱也造成一定损失。干旱2月中旬至3月下旬出现春旱,全省受旱面积达148万亩。8月下旬至10月初有30余县出现夏旱,总计受旱面积为295万亩,其中泉州市占103万亩。寒害3月25日至30日出现强降温,南平、宁德两地区及闽中的少数县出现了“倒春寒”,造成烂秧现象。冰雹本年出现11个雹日,分布于12个县,损失不大。暴雨除上述两次台风暴雨外,雨季期间6月中旬出现了连续暴雨,以龙岩地区损失为大,受淹农田18.2万亩,死19人,伤285人,其他县市也有不同程度灾情。6月29日南部沿海出现强暴雨,诏安日雨量高达234.6毫米,四都公社有4个自然村被洪水围困。台风有2次台风登陆福建,一次是7月26日登陆泉州,2627日两天内有48个县出现暴雨或特大暴雨,漳州市东南部和龙岩市总雨量达381443毫米,福建北部、中部沿海风力1011级,最大12级以上。该台风使28个县不同程度受灾,以云霄、漳浦、龙岩、沙县、莆田、福清、连江、闽侯、长乐等县(市)为重,全省有59个公社740个大队受淹,死51人,伤96人。8月20日登陆福清的台风,北部沿海风力在12级以上,柘荣雨量368毫米,罗源288毫米、福鼎252毫米,该台风造成的灾害以福清、福安、福鼎为重,全省死亡19人,伤124人,重灾17个公社128个大队。 1966年以台风灾害为重,夏秋旱也造成一定损失。冰雹本年有16个雹日,其中4月4日有8个县降雹,4月22日有16个县降雹,造成一些局部灾情。暴雨6月1、2日全省分别有16和31个县下暴雨,南平、三明、福州、宁德四地市淹死11人,伤15人。其他还有几次暴雨,但无明显灾害。干旱本年有15个县(市)出现夏季大旱,至8月11日全省受旱面积达228万亩,泉州市和厦门市还出现了夏秋连旱,面积达118万亩。台风有三次台风登陆福建,分别出现在8月17日(连江)、9月3日(罗源)、9月7日(霞浦)。8月17日台风,过程总雨量在200毫米以上者有宁德、连江、长乐、闽侯、德化、永定、长汀等七个县,长汀、永定最大日雨量为196224毫米,台山、三都沃风速40米秒,罗源为34米秒。永定水位11.85米,为百年未见。该台风造成宁德、福州、龙岩三地市死亡81人,伤117人。9月3日登陆罗源的台风,当地最大风速52米秒,飞竹公社5小时降水量高达248毫米,6尺直径的老水松被拦腰截断。宁德三都海堤崩溃5400米,海啸海水倒灌,一片汪洋,仅霞浦、宁德、罗源、连江四个县就死亡269人,伤2918人。9月7日登陆霞浦的台风,福鼎风速40米秒,柘荣县雨量在200毫米以上,该台风灾情轻于前者。寒害浦城、泰宁、长汀、永安等闽北、闽西不少地区9月1517日出现寒露风,使204万亩晚稻扬花受害,损失粮食2.94亿斤,其中南平地区损失2.4亿斤。 1967年突出的灾害是夏秋旱,长达120天。冰雹年内有29个县(市)降雹,其中3月27日范围达16个县(市),寿宁县龙井村积雹达12天。暴雨雨季暴雨以5月2324日为大,龙岩、上杭、武平的一些地区总雨量达250300毫米,龙岩、上杭、连城、永定的一些乡镇进水一米左右,死8人,农田受灾11.66万亩,严重者5.23万亩。台风年内有3次台风登陆福建。一次是7月12日登陆连江,风雨均不大。7月31日登陆福清的台风,有11个县雨量在100毫米以上,以永泰165毫米为最大,平潭风力曾达11级,死亡4人。8月30日登陆漳浦的台风也无明显的灾害,最大降水仅115.6毫米(云霄)。干旱夏秋大旱,主要在中南部沿海23个县市,长者达120天,至11月13日受旱面积总计556万亩,其中73万亩绝收,不少溪渠断流,水库干涸,泥田龟裂,东山县群众反映是60多年未遇的大旱。 1968年以雨季的洪涝灾害最为严重,其次是早春的低温寒害。寒害2月特冷,平均气温比常年低34,浦城、寿宁、屏南等地持续降雪10天,南平、福安也有49天,闽南春播冷害严重。冰雹3月21日松溪、寿宁、建阳、清流、漳州等地出现冰雹,局部受到一些损失。暴雨雨季期间暴雨频繁,以6月1719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每天有2734个县下暴雨,6月19日闽江洪峰突破历史最高记录,其他江系也有洪水,全省受淹农田115万亩,水毁水利工程2万多处,死亡107人,失踪21人,伤222人,粮食减产1亿斤以上。台风福建无正面登陆台风,而10月1日登陆广东惠来的台风,漳州市有100273毫米的降水,全省沿海有8级以上大风。干旱本年有22个县(市)出现夏旱,主要在沿海,但灾情并不太重。 1969年以台风危害为重。寒害2月上旬有寒潮袭击,2月下旬至3月中旬出现长期的低温阴雨,早稻烂种烂秧仅漳州市就达388.1万斤。冰雹年内有17个雹日,共见13个县,以2月下旬相对集中。暴雨除上述台风暴雨外,4月13日闽南暴雨(漳浦日雨量达293.7毫米),5月23日闽北暴雨,6月26日闽北暴雨均造成一定损失。台风年内有2次登陆福建的台风。8月8日登陆连江的台风,连江、长乐、福清、平潭、柘荣等地雨量超过200毫米,北部沿海风力在12级以上。9月27日登陆晋江的台风,省内42个县下暴雨,过程雨量柘荣356.2毫米,三都、柘荣阵风达40米秒,晋江以北沿海出现特大海潮,宁德老农反映潮位比清朝咸丰三年更大,灾害严重,有六个公社海堤全线崩溃,全县20.4万亩秋粮受灾。全省死亡70多人,伤700多人。干旱夏旱较重的有32个县(市),以闽南为重。 1970年寒害2月26日至3月27日连阴雨,严重倒春寒危及全省,仅漳州市就烂种烂秧951万斤。冰雹年内仅9个县市降雹,范围小,程度轻。干旱6月中旬至8月中旬,出现夏旱。受灾面积泉州市73.3万亩,漳州市30.6万亩。暴雨6月2527日建阳地区北部下暴雨,有3个县超过150毫米,局部有灾。台风年内有一次登陆台风(9月8日莆田),五次影响台风。登陆台风使沿海出现8级以上大风,同安雨量201.3毫米为最大,南部沿海有轻度灾害。 1971年干旱最为严重,台风居次。干旱年内出现四季连旱,春旱出现在闽江口以南沿海,特旱16个县(市),大旱11个县(市),至4月15日受旱面积达230万亩。夏旱面积统计至9月1日为492.0万亩,全省千万方以上水库24个,蓄水量仅为17.2%,古田水库接近死水位,福州市区居民停电。本年秋旱有17个县市,厦门居民从10月30日起停水,工厂从11月1日起停电。冰雹年内虽有17个雹日,但未见明显灾情。暴雨6月上旬后期暴雨,云霄达425.5毫米,晋江安海510毫米,诏安333.2毫米,均给当地造成一些灾情。台风本年有3次台风登陆福建,分别出现于7月26日(晋江)、9月19日(惠安)、9月23日(连江)。7月26日台风全省28个县市下暴雨,沿海有8级以上大风,福州为29.8米秒。9月19日台风,福州、漳州两市雨量均在100毫米以上,三都沃达208.7毫米,沿海有8级以上大风。9月23日台风,柘荣雨量257.2毫米,平潭风速达29米秒为最大,该台风造成罗源、连江、福鼎、福安低洼处一片汪洋,罗源起步公社出现六、七十年未见的大洪水。据宁德地区报告,全区死亡28人,25.9万亩稻田受淹。寒害10月12日闽南、闽中受强降温影响(寒露风),晚稻抽穗扬花受害全省达120万亩。 1972年以台风、暴雨灾害较重。干旱2月底至4月中旬一度春旱,漳州、莆田、龙岩等三地市总计受旱面积130万亩。寒害3月底4月初特冷,出现了几十年罕见的“清明寒”。漳州市烂种245.4万斤,其他地区也较严重。冰雹4月1620日有30个县降雹,闽西连续五天见雹,灾情以龙海、古田为重。暴雨除台风暴雨外,6月5日全省有50个县(市)普降暴雨,过程降水有11个县(市)超过200毫米,而永泰、崇武、南安为246286毫米,九龙江、晋江、木兰溪下游泛滥成灾,泉州市区进水一米左右,全省死亡41人,受淹农田45.8万亩。7月29日暴雨为热带辐合区与冷空气共同影响所致,28日已有十多个县下暴雨,29日又有31个县下暴雨,其中平和县日雨量152.4毫米,过程总雨量344.8毫米,城关水位超警戒2.74米,超过1960年的“69”洪水,造成该县死亡29人。台风年内有一次登陆台风(7月15日莆田),三次影响台风。在登陆莆田台风影响下,连江雨量291.2毫米为最大,安溪、南安、同安、宁德、柘荣也在200毫米以上,有13个沿海县(市)风力超过8级,东山28米秒最大。泉州市早稻被淹1.4万亩。8月17日登陆浙江平阳的台风,福建有39个县下暴雨,过程雨量福鼎最大为343.5毫米,日雨量超过150毫米者有8个县,福鼎最大风速为33.7米秒,台山曾达40米秒,全省死亡29人,伤117人,受淹农田117.6万亩。 1973年以台风、洪涝灾害为重,冰雹、五月寒为次。冰雹年内有38个县、市降雹,以2月18日、3月28日、4月3日、4月11日范围大,灾情重,特别是三明、龙岩地区损失最大。暴雨灾情较重的暴雨有4月3日、4月8日、4月23日、6月12日四场。4月3日暴雨范围达41个县(市),上杭175.0毫米为最大。4月8日暴雨为29个县(市),云霄日雨量曾达219.1毫米。4月23日暴雨集中于闽江口以南沿海,厦门239.7毫米,泉州275.0毫米。6月12日暴雨落在龙岩、漳州两地区,平和最大日雨量106.6毫米。以上各暴雨均造成较严重损失,汀江出现了120多年来的特大洪水。寒害6月上旬出现强“五月寒”过程,全省有150万亩早稻受害减产。台风年内有三次台风登闽。7月3日台风登陆厦门,风力达12级以上,该台风登陆时伴有宽度为60米的龙卷风,台风过程总雨量莆田、仙游、南安、晋江、惠安为250300毫米,木兰溪水位16.55米,破1905年以来最高记录(16.50米),该台风使沿海229.2万亩农田受灾,减产2.7亿斤,伤亡630人。10月10日厦门又遭台风袭击,风速达42米秒,福鼎日雨量387.4毫米为最大,全省水稻受淹39.4万亩,厦门大面积停电,市区停水数天。 1974年本年无突出或严重的自然灾害。若以成灾程度为序,依次是:有较重的夏旱、局部春播烂种烂秧、局部暴雨洪涝。寒害2月上旬至3月中旬,气温冷暖变化剧烈。2月上、下旬受强冷空气影响,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3-5,全省烂种1500多万斤,闽南地区尤为严重。暴雨全省性大至暴雨有6次,其中4次是台风影响造成的。6月1417日全省绝大部分地区出现23天的大至暴雨,其中浦城达300毫米。6月2122日,本省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多雨中心,其中福清县高山公社30小时降水量达758.1毫米。冰雹年内有18个县的部分地区降了雹,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与8月上旬,其次是4月上旬与5月上、中旬。台风年内主要有4次台风影响本省,即12、13、22、26号台风。8月914日台风(12号台风)登陆惠安,风小雨大,利大于弊。其他3个台风均为影响台风,未造成严重灾害。干旱夏旱是有纪录以来较为严重的一年。全省有57个县(市)受旱农田达2519400亩,其中达特旱的有6个县。主要发生在南平地区北部。达大旱的有14个县,主要发生在南平、三明地区。 1975年雨季洪涝较重,台风灾害次之,“五月寒”隆冬寒异常。暴雨5月10日闽西北暴雨,光泽、长汀、连城等县山洪爆发灾害较重。5月20日暴雨,闽江、晋江、九龙江均出现较大洪水,崇安、浦城日雨量达160180毫米。寒害五月下旬出现了少见的“五月寒”,南平、三明、宁德、龙岩、莆田等五地市受影响,早稻损失3.75亿斤。12月1114日强寒潮成灾严重,雪线压至永安、华安,闽北冰雪封山,长途汽车停运3天,牲畜、作物大量冻死。台风3号台风8月4日登陆晋江,缓和了旱情。11号台风于9月23日登陆东山,风力达12级以上,南安降水220.5毫米为最大,全省死亡12人,受淹农田78.85万亩。13号台风10月6日登陆广东台山后穿入我省,有10个县、市降水超过100毫米。 1976年倒春寒、五月寒、寒露风是年内最突出的灾害,其次是冰雹。寒害3月中、下旬出现严重倒春寒,全省烂种5549万斤。6月上旬末至中旬初出现严重五月寒,仅三明地区就有30万亩水稻早熟品种受害,减产20%。秋季寒露风特早,晚稻绝收与严重减产的面积达145万亩,减产数亿斤。冰雹4月1718日全省8个地(市)33县降雹,尤以福州为重,损失5404万元。暴雨年内有五场暴雨,以7月8日10日光泽等15县的暴雨为强,受淹农田32.4万亩,死亡15人。台风年内有一次登陆台风(8月10日莆田),三次影响台风,利多弊少。 1977年春旱严重,洪涝居次。冰雹4月25日北部七县降雹,建阳县受灾较重。干旱春旱波及全省,程度仅次于1963年,全省受旱面积高达473万亩,旱期63106天。南部沿海吃水紧张,有20个县(市)早稻因旱减产1.46亿斤。10月中旬到年底,南部又遇秋冬旱。暴雨5月29日有18个县(市)下暴雨,崇安、建阳、永定、上杭等县局部洪涝成灾。寒害6月1922日受低温阴雨影响,宁德地区早稻受害40.1万亩。台风年内有3次登闽台风:6月16日(崇武)、7月25日(福清)、8月1日(惠安)。以8月1日登陆台风受灾为重,登陆时风速达32米秒,宁德、福州、莆田、泉州等四地市25个县受灾,死亡27人,受淹农田31.1万亩。 1978年以倒春寒成灾为重,夏旱次之。冰雹年内有55个县次下冰雹,其中3月占39县次,尤以3月89日范围为大,漳州市大、小麦受损13.4万亩,死3人,伤4人,南靖、平和灾害最重。寒害3月中旬至4月上旬倒春寒严重,灾情仅次于1970、1976年,据21个县不完全统计,烂种烂秧610万斤。暴雨6月67日有29县(市)下暴雨,超过150毫米者有10县(市),宁德、龙岩两地区受灾较重。干旱6月下旬至8月上旬和9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两度出现旱情,范围几乎遍及全省。据8月5日统计,全省35座大、中水库的库容仅32%,10月中旬库容为28.3%。年内达特旱者8县,大旱者16县(市),旱者22县(市)。台风年内仅有一次登陆台风(8月13日莆田),缓解了当时的旱情。 1979年低温霜冻和干旱是本年主要灾害。寒害3月底、4月上旬倒春寒严重,全省早稻烂种1200万斤。5月246月2日、6月1014日又见“五月寒”,对早稻孕穗扬花造成危害。寒露风提早,双晚170多万亩受害,重者占86万亩。11月中旬有两次寒潮侵袭也造成一定影响。冰雹4月12日,厦门、漳州等27个县、市降雹,灾情仅次于1976年“417”冰雹,降雹时龙海县风力曾达12级。暴雨年内较大的暴雨有5月27日、6月1112日、9月24日三场。以6月1112日强度为大,日雨量超过100毫米者有11个县,漳浦最大为195.1毫米,崇武182.9毫米。漳州、泉州、龙岩三地市24个县发生洪涝,全省受灾面积20.69万亩。干旱7月上旬至8月中旬高温晴旱,总雨量偏少46成,受旱面积277.6万亩,以泉州、莆田两市灾情为重。9月下旬至11月初近40天滴雨不见,秋旱严重,全省受旱面积175.3万亩,其中泉州市占82.5万亩。台风福建无登陆台风,影响台风有5次,均无明显灾害。 1980年以干旱为重,台风次之。寒害2月上旬气温比常年偏低57,出现冻害。4月下旬气温比常年偏低45,水稻坐苗、死苗较普遍。暴雨除台风所致暴雨外,4月2829日有18个县下暴雨,不足10个县、市的暴雨还有几场,但灾情不重。冰雹年内有34个县(市)受冰雹侵袭,但强度轻,无明显损失。台风年内有4次登陆台风。4号台风5月24日登陆广东惠来后穿入本省,东山阵风35米秒,有17个县雨量超过100毫米,云霄209毫米为最大,漳州市出现大洪水,全省死55人,伤106人。6号台风7月11日登陆汕头后入闽,福建沿海阵风达1011级,东山、云霄、南靖、长汀等县发生洪涝。12号台风8月28日登陆福清,崇武以北沿海风力达12级,有8县、市雨量超过150毫米,宁德地区灾情严重。15号台风9月19日登陆漳浦,东山风速48米秒,云霄40米秒,漳浦也在12级以上,该台风的特点是风强雨小,漳州市海堤决口总计4.77万米,刮断果树10.49万株,香蕉14.8万株,死11人。干旱夏旱严重者达34个县、市,开始于6月初,缓解于7月中旬。早稻受严重影响,最大受灾面积491万亩,损失6亿多斤。 1981年五月寒严重,受16号台风影响,闽南有严重洪涝。冰雹3月14日省内有14个县先后降雹,受灾较轻。暴雨除台风暴雨外,4月48日、5月306月2日、6月1112日出现3次区域性暴雨,但无明显灾害。寒害5月2023日、5月296月5日两次强降温使福建大部地区平均气温降至20以下,严重危及早稻孕穗扬花而减产,仅宁德地区就损失一亿多斤。干旱6月157月19日、8月29月20日、11月上旬至次年2月上旬出现三段旱情,但并无严重灾情。台风年内有一次登陆台风(7月20日长乐),福州市受灾严重。四次影响台风,以9月22日登陆广东陆丰的16号台风给漳州市造成严重风洪灾害,降水超过200毫米5县,阵风1112级,九龙江出现特大洪水,死42人,伤1035人,作物被淹66.95万亩。 1982年寒害3月2529日出现倒春寒,全省烂种烂秧552万斤。暴雨5月611日有30个县下暴雨,6月19日闽江出现特大洪涝,6月1319日闽江普降暴雨,光泽县总雨量高达657.6毫米。该暴雨全省受淹农田164.9万亩,绝收44.81万亩,减产4.37亿斤,死94人。台风9号台风,7月30日登陆莆田,全省34个县普降暴雨,以宁德地区受灾最重。12号台风,8月15日登陆漳浦,中南部沿海局部下暴雨,漳州市四县有些灾情,死7人。两次台风以风强为特点,总计死40人,受淹211.8万亩。 1983年上半年多雨洪涝,下半年干旱严重,早春与岁底有寒害。寒害早春连绵阴雨,春寒、倒春寒致烂秧达1952万斤,其中漳州市占1103.2万斤。年底大雪纷飞,严寒异常。冰雹3月24日闽北、闽西9个县下冰雹,尤以武平为重。4月914日龙岩、上杭等25个县(市)又见冰雹并与狂风、暴雨相伴。暴雨4月912日暴雨,全省死亡57人,受淹农田625万亩,建阳、云霄灾重。6月1620日有30个县下暴雨,其中有4个县达特大暴雨,全省死亡52人。干旱夏旱比较严重,开始于6月下旬,至8月15日全省受旱面积达537万亩,严重者占156.6万亩。9月起又见秋冬旱,至12月全省受旱面积为197.4万亩,省内大、中型水库的库容仅为3034%。全省因旱减产13亿斤。台风4号台风,7月25日登陆漳浦,阵风43米秒,该台风雨小风大,灾害主要表现为大风的破坏,漳浦死亡14人、诏安74人、云霄3人。 1984年雨季暴雨和台风灾害为重,寒害为次。寒害1月1819日全省有强降温,闽北见中雪。24月低温寡照,3月下旬、4月上旬曾见轻度倒春寒。5月中旬出现了“五月寒”天气,为期3天。冰雹3月19日霞浦下冰雹,4月5日厦门降冰雹较为严重,但范围不大,雹灾本年并不突出。暴雨除11号台风所致暴雨外,以5月306月1日的暴雨灾害为重,有25个县(市)下暴雨,清流、将乐日雨量为203206毫米,全省受灾面积95.8万亩,其中三明市占72.7万亩,全省死亡50人。台风年内有1次登陆台风(8月8日罗源),4次影响台风。登陆台风,风小雨弱,没成什么灾害。而8月31日登陆汕头的11号台风,对福建影响严重,东山、诏安风速达3234米秒,漳州、泉州两市雨量达200300毫米,尤以漳州市的洪涝为重,有49万亩农田被淹,果树倒断,总计损失1.334亿斤,全省死亡46人。 1985年台风成灾重,倒春寒次之。寒害3月中旬、下旬各有一次强寒潮,3月底4月初达“倒春寒”标准,全省烂种烂秧459万斤。冰雹年内有29个县(市)出现冰雹,强度轻,损失少。暴雨除台风暴雨外,5月2628日有19个县(市)下暴雨,长汀日雨量105.7毫米,该暴雨未见明显灾情。9月17日宁德、南平降大暴雨,9月20日24日宁德、建瓯、莆田等20多个县(市)下暴雨,莆田市笏石镇街道积水1.5米,死4人。台风年内有2次登陆台风,3次影响台风。4号台风6月24日登陆陆丰后入闽,漳州、泉州两市降大暴雨出现大洪水,全省受涝190万亩,损失2.29亿元。10号台风,8月23日登陆长乐,福州、莆田、宁德三地(市)灾情严重,全省受淹农田200万亩,损失2.95亿元。 1986年旱灾严重,秋寒提早也造成严重灾害。冰雹3月1416日有13县(市)出现冰雹,福州所属各县累计损失798万元。暴雨较大的暴雨过程有3次,但强度均较弱。台风无正面登陆福建台风,影响台风4次,风雨不大。干旱710月出现了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层次人才公开招聘7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典优)
- Hydroxynorketamine-d6-hydrochloride-生命科学试剂-MCE
- Hexanoyl-coenzyme-A-R-Hexanoyl-CoA-生命科学试剂-MCE
- HDAC6-ligand-Linker-Conjugate-1-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安徽阜阳市颍州区教育局面向本区教育系统选调专职教研员6人模拟试卷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GM1-Sphingosine-d18-1-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广东深圳市宝安区鹏晖中英文学校急聘生物教师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年动力转向泵项目发展计划
- 安全培训效果确认表课件
- 2025年数字化X射线机合作协议书
- 北京市西城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卷
- 外科护理学(第七版)复习试题有答案
- 土建施工技术、工艺、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
- 钣金生产车间安全培训
- 关于有两个孩子的离婚协议书(2025年版)
- 2025年江门楼盘统计表
- 《财务大数据分析》教案
- 颅脑CT检查技术讲解
- 电机维修工作流程
- 新型领域安全的主要内容
- 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的双赢策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