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1 5年第 4 3卷第 1 0期 流体机械 文章编号 1 0 0 5 0 3 2 9 2 0 1 5 1 0 0 0 0 1 0 6 抛物线型旋流器分离特性的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 刘培坤 姜兰越 杨兴华 张悦刊 徐庆芝 1 国土资源部金矿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山东济南2 5 0 0 1 3 2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青岛2 6 6 5 9 0 摘要 针对水力旋流器易出现底流夹细的问题 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抛物线型旋流器 利用模拟软件 F lu e n t 1 4 5对比 分析了传统型和抛物线型旋流器的内部流场和分离性能 并进行了试验研究 模拟结果表明 与传统旋流器相比 抛物 线型旋流器内部流场更加稳定 有效避免了因流场紊乱造成的粗细颗粒混杂 进一步的试验研究显示 抛物线型旋流器 底流中细颗粒的含量明显降低 分离粒度由 3 0 t m增加到4 9 1x m 陡度指数由0 1 3增加到0 2 表明旋流器的分离精度提 高 底流夹细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 抛物线型旋流器 底流 分离 精度 中图分类 号 T HI 3 8 8 T Q 0 5 1 8 T D 9 8 文献标志码 A d o i 1 0 3 9 6 9 j is s n 1 0 0 5 0 3 2 9 2 0 1 5 1 0 0 0 1 Nu m e r ic al Simula t io n a nd Ex pe r ime n t a l S t u dy o n t he Se pa r a t io n Pe r f or m a n c e of Pa r a bo lic Hy dr oc y c lo n e L I U P e i k u n J I A N G L a n y u e Y A N G X in g h u a Z HA N G Y u e k a n X U Q in g z h i 1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G o l d Mi n e r al i z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e s a n d R e s o u r c e U t i li z a t i o n S u b o r d in a t e d t o t h e Mi n i s t ry o f L a n d a n d R e s o u r c e s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f Me t a llo g e n ic G e o lo g ic a l P r o c e s s a n d Re s o u r c e s Ut iliz a t io n in S h a n d o n g P r o v in c e J i n a n 2 5 0 0 1 3 C h i n a 2 S h a n d o n g U n i v e r s it y of S c i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Q i n g d a o 2 6 6 5 9 0 C h in a Abs t r ac t I n o r d er t o p r e v e n t t he un de r fl o w p r o d uc t o f a h y d r o c y c lo n e f r o m mix in g wit h fi n e pa r t ic le s a kind o f pa r a bo lic h y d r o c y c lo n e i s p r o p o s e d a n d d e s ig n e d T h e s i mu la t i o n s o f t wa r e F l u e n t 1 4 5 is u s e d t o s imu la t e t h e in t e r n a l fl o w fi e ld a n d s e p a r a t io n p e rf o r ma n c e of t h e t r a d it io n a l a n d p a r a b o lic h y d r o c y c lo n e t h e n t h e e x p e r ime n t al s t u d y is c a r r ie d o u t T h e s imu la t io n r e s u l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in t e r n al f lo w fi e ld o f t h e p a r a b o lic h y d r o c y c lo n e is mo r e s t a b le t h a n t h a t o f t h e t r a d it io n al o n e w h ic h e f f e c t iv e ly a v o id s t h e mix t u r e of t h e c o a r s e a n d fi n e p a r t ic le s c a u s e d b y t h e f lo w fi e ld d is t u r b a n c e F u r t h e r e x p e ri me n t a l r e s u lt s al s o d e mo n s t r a t e t h a t t h e c u mu la t iv e p e r c e n t a g e of fi n e p a r t ic le s in t h e u n d e r f lo w p r o d u c t d e c r e a s e s o b v io u s ly Mo r e o v e r t h e c u t s iz e in c r e a s e s f r o m 3 0t z m t o 4 9t z m a n d t h e s t e e p n e s s in d e x in c r e a s e s f r o m 0 1 3 t o 0 2 w h ic h p r o v e s t h a t t h e s e p a r a t io n a c c u r a c y c a n b e imp r o v e d a n d t h e fi n e p a rt ic le s mix e d in t h e u n d e r fl o w c a n b e r e d u c e d o b v io u s ly Ke y wo r d s p a r a b o lic h y d r o c y c lo n e u n d e r fl o w s e p a r a t io n a c c u r a c y 1 前言 水力旋流器是利用离心沉降原理进行分离的 设备 具有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处理量大 分离效 率高等优点 被广泛应用于分级 脱泥 浓缩 澄清 和选别等作业 底流夹细是旋流器实际生产过程 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不仅降低底流产物的质量 而 且会对整个生产系统造成影响 造成这一现象的 主要原 因在于 底流 口附近流场 的扰动容易使分 离后的粗细颗粒重新混杂 造成细颗粒在粗颗粒 收稿时 间 2 0 1 5 0 6 1 1 修 稿时间 2 0 1 5 0 7 0 9 基金项 目 国土资源部金矿过程与 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 题 2 0 1 3 0 1 0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 目 2 0 1 4 G G B O 1 9 G 3 2 FLUI D MACHI NERY Vo 1 43 No 1 0 2 01 5 的卷吸作用下排出底流口 在旋流器锥段下端靠 近底流口处 由于固体颗粒的高浓度聚集 底流夹 细现象尤为明显 J 针对上述问题 D u e c k J 提出在锥段 的特定位 置以一定速度注入清水 使 已经沉降在壁面的细 颗粒 向 中心 处运动 进入 内旋流并从 溢流 口排 出 j 这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 度上减少 了底 流 中的细颗粒 但同时也容易造成粗颗粒进入溢流 降低分离精度 安连锁等研究通过改变参数或附 加结构来提高分离粒度 减少底流 中细颗粒 的含 量 但降低了分离精度 j 因此 作者提出一种新型的抛物线型旋流器 通过改变锥段的器壁结构 增大锥段分离空间 稳 定 内部流场 从而达到降低底流 中细颗粒含量和 提高分离精度的目的 为深入 了解抛物线型旋流 器的内部流场特性和分离性能 首先利用计算流 体动力学 C F D 软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 并与传 统旋流器进行对 比 然后搭建试验平 台 开展试验 研究 2 旋流器的结构 锥段是旋流器分离的主要区域 合理的锥段 内 壁结构形式有利于提高分离效率 墙 与传统旋 流器的直线型锥体相比 采用抛物线型式后 锥体 的内壁面更加平滑 不仅可以使流场更加稳定 而 且可以有效减小由于边界层分离引起的摩擦阻力 降低能耗 减小压降 在相同给矿压力条件下可以 得到更大的处理量 此外 抛物线型锥体分离空间 的增大 延长了颗粒在旋流器 内的停留时间 使得 颗粒在锥段下端也伴随分离过程的发生 有利于降 低底流中细颗粒的含量 提高分离精度 a 传统旋流器 b 抛物线型旋流器 图 1 旋流器结构示意 所设计 的抛物线型旋流器结构如图 1 b 所 示 与图 1 a 传统旋 流器相 比 锥体高度保持相 等 器壁结构采用 3次抛物线方程 Y 0 0 0 9 4 x l9 4 在增加旋流分离空间的同时保证几何结构 过渡平缓 锥段的大端直径 小端直径 锥高均与 传统旋 流器 锥 段 相 同 其 主 要 结 构参 数 列 于 表 1 表 1 抛物线型旋流器结构参数表 结构参数 旋流器尺寸 筒体直径 mm 5 0 矩形进 1 3 mm 2 0 9 5 溢流口直径 m m 1 5 底流 口直径 m m 8 简体高度 m m 8 5 溢流管插入深度 m m 5 0 锥体高度 m m 1 4 5 3 旋流器的数值模拟 3 1 几何 模 型和 网格 划分 利用 S o lid Wo r k s 软件 以底流 口中心为 坐标 原点 建立 b 5 0 m m传统旋流器和抛物线型旋流 器流体 域 的三维模 型 然后 导 入 I C E M C F D软 件 利用分块结构 化六 面体 网格 生成 技术分 别 对其进 行 网格 划分 如 图 2所示 传统 旋流 器 共 9 2 8 7 2个网格单元 抛物线型旋流器共 8 5 3 7 7 个网格单元 a 传统型旋流器 b 抛物线型旋流器 图2 旋流器计算域网格划分 3 2边界条件和求解器设置 为对 比分 析 2种 旋流器 的分离性 能 采 用 F lu e n t 1 4 5对其进行 固一 液两相模拟计算 选 用 M i x tu r e 混合模型 湍流模型选用雷诺应力模型 4 FL UI D MACHI NERY Vo 1 43 No 1 0 2 01 5 可 以增大处理量 4 2 切 向速 度分布 对 比 在旋流器 内的流体运动中 切 向速度是两相 分离的主要动力 图6 为 2 种旋流器在不同横截 面上的切 向速度对 比 可 以看 出 二者 的分布形 式相 同 对称性较好 均是以半径为中心呈 M 分 布 从 中心轴沿半径向器壁方向 切向速度先急剧 增大 当达到最大值 点后随半径继续增大切 向速 度减小 在壁面处切向速度减小到零 1 4 曼 餐7 遥 0 吕 一 厘 尽 l4 O 一 20 0 20 半 径 mm a z 5 0 mm 25 0 2 5 半径 mm b z 7 5 mm 图 6 传统型锥体和抛物线型锥体 不 同截面切 向速度对 比 以z 5 0 m m 7 5 m m截面为例 二者的最大 切向速度径 向位置基本相 同 而抛物线型旋流器 的最大切向速度值略有降低 可以避免细颗粒在 高速离心力场作用下 向壁 面运动而混入外旋流 当切向速度随半径增大达到最大值后 抛物线型 旋流器内部流体的切向速度缓慢降低 表 明锥段 器壁结构的改变使得旋流器锥段的流场更加稳 定 可以避免因流场紊乱造成的已分离粗细颗粒 重新混杂 从而有效减少底流夹细 4 3 轴 向速 度分 布对 比 轴 向速度影响流体在旋流器内的停 留时间 在旋流器内部各截面轴向速度为零的点连接构成 了零速包络面 以零速包络面为分界面 界面以内 的液体向上流动形成内旋流 而界面以外的液体 向下流动形成外旋流 图 7为 2种旋流器在不同横截面处的轴向速 度对 比 可以看出抛物线型旋流器零速包络面外 移 使细颗粒更容易进入内旋流 以 7 5 m m 1 0 0 m m截面为例 抛物线型锥体外旋流的轴向 速度较传统型锥体有所降低 延长了外旋流在旋 流器内的停留时间 可以使颗粒分离的更加彻底 而内旋流速度 的提高 可以使经过分离 的细颗粒 快速流向溢流管 减少再次混入底流的可能 从而 提高分离精度 g 1 5 匠 暴 昌 一 厘 辞 一20 O 20 半径 mm a Z 7 5 mm 一 2 5 O 2 5 半 径 mm 图7 传统型锥体和抛物线型锥体 不同截面轴向速度对比 4 4细颗粒 分布 对 比 颗粒在旋流器内部的分布能间接反映出旋流 器的分离性能 根据所加入物料的粒度分布 选择 1 0 1x m和 2 0 m 颗 粒作 为 特征 细颗 粒 小 于 2 5 I L m 进行分析 对 比两种旋流器底流夹细的 情况 图8为传统旋流器和抛物线型旋流器内轴截 面 1 0 1x m和 2 0 1 m颗粒 的体积分 布云图 可 以看 出1 0 1 m颗粒主要集中在旋流器的锥段中部 抛 物线型旋流器内 1 0 1x m颗粒在锥段 内分布 区域更 2 0 1 5年第 4 3卷第 1 0期 流体机械 5 大 且靠近溢流管方 向 使 1 0 1 m颗粒更容易进入 溢流 2 0 m颗粒 主要集 中在 旋流器锥段底 端 结合轴 向速度分析 抛物线型旋 流器外旋流轴 向 2 2 2 e 0 l 33 P 一 02 薰 速度减小 零速包络面外移 减少 了 2 0 1 x m颗粒进 入底流的可能 3 4 5 e 0 2 4 2 e 一0 2 0 7 e 0 2 7 3 一 02 3 8e 一 02 0 4e 02 9 0P 一 03 45 e 一 03 0 0 0 0 传统犁 抛物线型 传统型 抛物线 a 1 0 1 m颗粒 b 2 O l a m颗粒 图 8 2种旋流器内轴截面 1 0 1 L m和2 0 1a m颗粒体积分布云图 图 9为2种旋流器底流管内 1 5 m m截面 l0 m和 2 0 1 x m颗粒体积分数对 比 可以看 出由于 底流 口附近流场的扰动 颗粒的体积分布并不是沿 一 一 捡 1 0 5 试 验研 究 一5 o 5 半 mi l 1 a 1 O I t m颗粒 中心对称 的 抛物线 型旋流器底流管 内 1 0 1a m和 2 0 1a m颗粒的体积分数明显小于传统旋流器 进入 底流管的细颗粒明显减少 有效减少底流夹细 一 一 一 5 0 5 半径 Il lm h 2 0 V a n 颗 粒 9 2种旋流器底流管内 z 1 5 ram截面 1 0 1 t m和 2 0 1a m颗粒体积分数对比 以石英砂 为原料 对 4 5 0 m m抛 物线 型旋 流 器和 4 5 0 m m传统旋 流器进行分离性 能试验 其 结构参数见表 1 试验给料浓 度为 1 5 人 口压 力为0 1 6 M P a 颗粒密度为 2 6 5 0 k g I n 试验结果 表3 相同给料压力下 抛物线型旋流器较传 统旋流器溢流浓度升 高 1 3 1 l 底流浓度基本 不变 底 流产 率降 低 3 1 1 2 处 理 量 增 大 6 7 2 分股 比 底流 与溢流体积流量之 比 减少 3 3 3 3 表 3 旋流器试 验结果对 比 产物浓度 底流产 处理量 旋流器 分股比 溢流 底流 率 i n h 传统 lO 3 7 5 9 8 0 3 4 2 2 3 8 7 o 0 6 9 旋流器 抛 物线型 I 1 7 3 5 8 9 8 2 3 5 7 4 1 3 0 0 4 6 旋流器 用激光粒度仪 B I 9 3 0 0 一 S检测产物粒度组成 如图 1 0所示 与传统旋 流器相 比 抛物线型旋流 器底流中 一1 0 1 z m颗粒的含量从 1 2 6 9 减小到 1 0 6 3 一2 0 1x m颗 粒 的含量从 2 6 6 减 小到 21 7 4 0 0 0 0 0 0 0 0 0 0 0 7 6 3 0 4 0 囊 鲨蠢嚣 6 FL UI D MACHI NERY Vo 1 4 3 No 1 0 2 01 5 一 一 抽 0 o o 8 7 5 1 75 0 粒径 m 图1 O 给料及产物粒度分布 由物料平衡计算各粒级分配率并绘制级效率 曲线 如图1 1 所示 可以看出 传统旋流器 d 5 3 0 l x m 抛物线型旋流器分离粒度 d 5 4 9 p m 分 离粒度增大 与传统旋流器相 比 抛物线型旋流 器底流中 1 0 m颗粒的回收率从 1 6 6 8 减小到 8 7 9 2 0 p m颗 粒的 回收率从 3 8 2 2 减 小到 2 4 o 9 有效地减少了底流中细颗粒的含量 试 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 1 0 0 一 渗 一 褂5 O 赣 0 0 87 5 l7 5 0 粒径 z m 1 图 1 1 级效率 曲线 旋流器的分离精度通常用级效率 曲线的陡度 指数5 表示 9 其表达式为 S I 3 2 5 式中d 效率 曲线上极效率 2 5 对应的颗 粒粒径 m d 效率曲线上极效率 7 5 对应的颗 粒粒径 m 查图 ll 级效率曲线可知 传统旋流器 d 9 0 t x m d 2 5 1 2 m 抛物线型旋流器 d 7 5 1 0 5 i x m d 2 1 Ix m 可得传统旋流器分离特性曲线陡度 指数 S 0 1 3 抛物线 型旋流器分离特性曲线 陡 度指数 S O 2 由此可知抛物线型旋流器的分离 精度得到提高 6结论 1 抛物线型旋流器的切 向速度最大值略有 降低 但切向速度分布曲线更加平缓 流场趋于稳 定 有效避免了因流场紊乱造成已分离的粗 细颗 粒重新混杂 抛物线型旋流器的外旋流轴 向速度 降低 停 留时间长 分离精度高 内旋流轴 向速度 提高 分离后的细颗粒可以快速从溢流管排出 2 相同工况下 抛物线型旋流器较传统旋 流器溢流浓度升高 1 3 1 1 底流浓度基本不变 底流产率降低 3 1 1 2 处理量增大 6 7 2 分股 比减少 3 3 3 3 分离粒度增大 分离精度提高 3 模拟结果和试 验结 果吻合 均表明底流 中细颗粒含量明显减少 结构 的改进有效减少底 流夹细 参考文献 1 张悦刊 刘培坤 杨兴华 等 基于 C F D的泥浆净化 旋流器湍流流场数值模拟 J 流体机械 2 0 1 4 4 2 6 2 6 3 2 2 Y u e k a n Z h a n g P e i k n n L i u L i n j i n g X i a o e t a 1 N u me r i c a l s imu la t io n o f a h y d r o c y c lo n e wit h d if f e r e n t d ia me t e r s o f v o r t e x fi n d e r J E n e r g y E d u c a t i o n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o lo gy P a r t A Ene g 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建三明五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下册联合质检考试期中数学试题
- 时间压力管理策略考核试卷
- 2025年中国LED双基色异步屏数据监测报告
- 2025年中国EVA亮胶纸垫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ABS床头带轮钢板条面单摇床数据监测报告
- 2025年中国2-巯基吡啶氧化物钠盐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高速真空油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防腐管接件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钢胶钉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超音波流量计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AQ 1066-2008 煤层瓦斯含量井下直接测定方法(正式版)
-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部分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期末练习卷科学试题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 DL-T5344-2018电力光纤通信工程验收规范
- 2023年检验检测机构质量手册(依据2023年版评审准则编制)
- 2024年内蒙古包头市公安局留置看护警务辅助人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专利权利转让协议书(2篇)
- 设计服务方案投标
- 陕西省安全生产条例
- 玻璃瓶装饰行业前景分析
- 颈腰椎病预防及诊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