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色VS标准化:中式快餐经营的困境与出路目录特色VS标准化:中式快餐经营的困境与出路1摘要1关键词11 序言22 中式快餐主要品种23 中式快餐行业发展现状特点分析33.1 中式快餐发展由感性认识向理性积累阶段转化33.2 快餐的社会和行业地位得到确立,作用更加突出43.3 行业与企业规模继续扩大,发展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53.4 西式快餐连锁企业迅速扩张,中西融合的趋势增强53.5 快餐领域不断开拓创新,发展空间继续延伸拓展63.6 相关行业间的联合更加深入,产业连接逐步形成64 中式快餐的特色与困境75 中式快餐的标准化之路95.1中式快餐标准化的现状与特点115.2 地位115.3 作用116 中式快餐与美式快餐126.1 数字勾勒出的我国与美国餐饮业126.2 它山之石是否可以攻玉146.3引玉之砖176.3.1客观冷静看待国内餐饮消费市场186.3.2中国快餐的成长空间在于提高质量和信誉186.3.3中国的餐饮业可以只强调“消费者需要的餐饮”196.3.4 我国的餐饮业要“以牙还牙”197 中式快餐的发展和前景198结语21注 释22参考文献23附 录24致 谢27特色VS标准化:中式快餐经营的困境与出路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餐饮消费观念逐步改变,外出就餐更趋经常化和理性化,选择性增强,对消费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更加追求品牌质量、品位特色、卫生安全、营养健康和简便快捷。快餐的社会需求随之不断扩大,市场消费大众性和基本需求性特点表现的更加充分。关键词:中式快餐 标准化 美式快餐 发展前景Abstract: Wit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improve, peoples concept of gradual change in food consumption, eating more regular and rational, selectively enhanced the quality of increasing demands on the consumer, more the pursuit of brand quality, taste characteristics, health and safety, nutrition, health and simple and quick. Fast food needs of the community will be constantly expanding market consumers and the basic needs of the more fully characterized. Keywords: Chinese fast food standard American fast-food prospects1 序言中式快餐是洋快餐的一种本土化的形式,在“肯德基”和“麦当劳在中国风行的时候,本土的餐饮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的中式大餐越来越受到冷落,而洋快餐由于自身的原因,不能面向大众推广,这样以本土餐饮习惯为基础,结合洋快餐的某些元素,一种全新的餐饮形式就诞生了。2 中式快餐主要品种第一是饭食类。如中式套餐类、炒饭、烩饭、盖码饭、西式套餐等。第二是面条类。如汤面包括杂酱面、煎蛋面、牛肉面等、炒面以及类似于面条的肥肠粉、桂林米粉、云南米线等。第三是面点类。如包子、蒸饺、烧麦、煎饼等。第四是饮料小吃类。如南瓜饼、炸牛奶、蝴蝶虾、珍珠奶茶、果汁等等。以上这些都是方便快捷的食品,如饭食、面条或米粉,顾客到了以后可以快速制作,而面点则可以事先成批制作好,顾客一到即刻上桌。这样既可使顾客快速就餐而不致久等,同时也提高了快餐店的餐桌利用率,客观上增加了餐馆的营业额。任何快餐店经营的品种都不可过多过杂,否则既会使你的快餐店显得没有特色,也无形中加大了厨房的工作量,并且使整个快餐店变得难以运作。这里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一种是一个快餐店只经营一类快餐品种,要么经营饭食,要么经营面条,要么经营面点;另一种是以经营某类快餐品种为主,兼营部分其它两类品种为辅。一个快餐店切不可面面俱到,什么品种都经营,所有的品种加起来最多20种左右就足够了。3 中式快餐行业发展现状特点分析3.1 中式快餐发展由感性认识向理性积累阶段转化现代中式快餐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的发展历程中,广大企业勇于实践、不畏挫折、克服困难、奋发进取、付出了艰辛努力,在发展中也体现出了摸索性和冲动型的特点。通过这一阶段的实践,广大企业积累了经验,看到了不足,不断总结与反思,使中式快餐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的更加坚实,以理性积累为主的发展特征表现的更加明显:(1)发展思路更趋客观性,更加注重从客观实际出发,减少了发展中的盲目与冲动;(2)资本投入更趋合理性,企业讲求实效,投入注重回报,发展注重基础,扩张注重生存;(3)市场连接更趋紧密性,企业定位更加贴近市场,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4)开店分布更趋区域性,大多企业先立足当地和区域扩展,采取步步为营,逐步推进的策略,取得实效;(5)内在积累更趋深层性,加强自身基础建设和管理支撑体系建设,不断积累内在功力,追求和维系企业持久发展;(6)企业发展更趋稳定性,大起大落和过于炒作的现象明显减弱,讲求稳扎稳打、稳步发展和不断提升。3.2 快餐的社会和行业地位得到确立,作用更加突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餐饮消费观念逐步改变,外出就餐更趋经常化和理性化,选择性增强,对消费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更加追求品牌质量、品位特色、卫生安全、营养健康和简便快捷。快餐的社会需求随之不断扩大,市场消费大众性和基本需求性特点表现的更加充分。现代快餐的操作标准化、配送工厂化、连锁规模化和管理科学化的理念,经过从探讨到实践的深化过程,目前已广为接受和认同,并从快餐业扩展到餐饮业,成为我国餐饮现代化的重要发展目标与方向。快餐作为我国餐饮行业的生力军和现代餐饮的先锋军,成为现代餐饮发展的重要代表力量,对全行业的推动与带动作用不断突出,为社会和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3.3 行业与企业规模继续扩大,发展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04年,我国全社会餐饮业实现营业额7486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全国餐饮网点超过400万个,从业人员达到2000多万,行业发展速度持续地以较大幅度增长,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据初步测算,全国快餐连锁经营网点100多万个,年营业额可达1500亿元,将分别占到餐饮业的22%和20%左右,快餐行业规模继续扩大。从餐饮业年度百强企业统计调查情况看,快餐企业在餐饮百强企业中占居三分天下: 2001年度的餐饮百强企业中快餐企业入围12家,营业额占30.1%;2003年度餐饮百强企业中快餐18家,营业额占33.29%;2004年度餐饮百强企业中快餐20家,营业额占33%左右。快餐行业在网点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的同时,品牌企业的发展实力和运营能力更趋看好,内在支撑体系建设加强,发展质量日趋提升,发展的总体水平不断提高。 3.4 西式快餐连锁企业迅速扩张,中西融合的趋势增强 以“肯德基”、“麦当劳”为代表的国际快餐品牌企业在我国迅速扩张,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到2004年底,中国“肯德基”达到1200家连锁店,“麦当劳”超过600家,比2000年分别增加800家和300家左右,年均开店达到200家和80家,年营业规模分别超过110亿元和60亿元,单店年均营业额在800万元以上,成为中国快餐以及餐饮行业的领头企业,对行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不断扩大。从其发展的特点看,由中国的一、二类城市向三、四类城市延伸,由东部城市向西部城市拓展;企业发展的战略布局、体系建设和本土化理念基本完成,“立足中国、融入生活”的思想得到确立;品种开发调整力度加大,中式品种的引入和营养内涵增强,中西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等。 3.5 快餐领域不断开拓创新,发展空间继续延伸拓展 从近年我国快餐业的发展看,快餐需求走向多样化,快餐企业经营空间不断拓宽,外延日趋扩大,服务领域更加宽广:(1)快餐连锁店持续发展,店态风格更加丰富,连锁经营稳步推进。(2)团体供餐异军突起,专业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市场新的亮点。(3)各地早餐工程纷纷启动,一批快餐连锁企业担当主力,迅速崛起。(4)送餐和外卖发展势头强劲,市场需求不断增强,前景广阔。(5)快餐食品加工发展速度加快,积极开拓面向家庭的需求服务,受到欢迎。(6)快餐的休闲、便餐色彩有所强化,企业开拓创新与延伸经营力度加强,显示出我国快餐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3.6 相关行业间的联合更加深入,产业连接逐步形成随着行业规模扩大和企业实力的增强,快餐业的产业化进程迈出新的步伐,为快餐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保证。主要表现在:快餐企业的原料采购、种植养殖基地和配餐配送中心建设增多,连接农业生产、物流流通和工厂化生产加工与配送能力增强;与相关的设备开发和生产供应厂商的合作更加普遍,专项技术设备开发深入推进;企业与教育院校的联合已经启动,在院校定向委托与培养专业人才取得初步成效;专业咨询和培训机构的服务能力和力度加强;企业通过资本运营为纽带,实施企业并购重组和资源整合开始起步;快餐的理论研究不断进步,书籍出版取得新的成果;行业组织的建立为行业服务平台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4 中式快餐的特色与困境比如米饭,米饭是中国人的主食,目前市面上的中式快餐如:盖饭、套餐蒸饭、炒菜等等,这些快餐都难以将菜式与米饭定量、标准、卫生、规范地结合到一起,致使中式快餐发展缓慢,显示不出先进、智能、标准、规模化的特色。只能在局部区域内流行,不能做大做强。广东瓦煲饭(煲仔饭)是米饭制作方法的佼佼者,几千年传统历史不衰,它突出的特点是米饭与菜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烹饪,做法既简单又便捷,虽然份量不大。但吃起来既有肉料,米饭中还带了肉味,令人食欲大增!特别是米饭那种香、软以及金黄色香脆的锅巴才是真正食米饭的最高享受。煲仔饭也是雅俗共享的美味佳肴:饕餮食客可以在街头食肆光着膀子挥汗如雨狂吃一番,狠狠地体验煲仔饭那种酣畅淋漓之甘香!俊男美女也可以优雅地在中西餐厅,五星级食府细细品味煲仔饭那种缓慢释放的热度和浓香,宛如情人间的热吻!好不惬意! 那么好的传统食品,为什么没有能规模化地发展连锁?原因在于传统瓦煲饭的制作方法离不开厨师的技术和经验,依靠人看火,靠人判断熟饭程度,因此一个上等的煲仔饭是需要厨师的精心打理,出品质量很难做到每煲一样。加上制作时间长,而且制作的过程是明火烧煲,黑呼呼瓦煲形象难于见人,且不环保、卫生难辨,致使那么好的瓦煲饭只能在地摊大排档延续,不能形成规模。又如蒸饭。消费者不难发现,以蒸为特色的中式快餐虽然相对品质较为稳定,却在发挥中餐的丰富多样性上明显表现出不足。如“真功夫”公司,目前旗下所有单品种类总共有44种。但除去小食和饮料等“附属”类别外,真正的主食饭类产品只有十余种。此外,由于真功夫的烹饪方式皆以“蒸”为代表,因此在口味上均偏清淡。 “真功夫”对此表示,如此的产品搭配与公司全国化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有关。在华南起家的“真功夫”目前已将发展触角伸至华中、华北地区,跨区域的大规模发展令其必须面对原材料难统一、区域口味需求多变等问题,因此必须将“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浓缩成相对单一的十余款蒸饭。除了“真功夫”这种产品特色明显的中式快餐外,目前华南市场也有一些产品较为丰富的中式快餐,其中“面点王”和“味千”的餐单上均有100余种选项,在广州、深圳本土起家发展的代表也有“都城快餐”和“嘉旺快餐”。这两个本土快餐品牌虽然在门店大小和发展规模远不及全国发展的“真功夫”,但餐单品项却也丰富到80100种,在产品的口味上也不受限,蒸、炒、炸等烹饪方式均有运用。但是,这些在本地市场遍地开花的中式快餐在增速及跨区域发展上,却又明显表现出弱势状态。这些凸显中式餐饮特色的中式快餐品种多样化,因此在本土快餐市场均大受欢迎,其中都城和嘉旺目前在广、深两地的分店已分别开至40余家和68家店。但与此同时,他们在国内其他区域甚至外围市场的布局零星分散,有的甚至在广州以外再未涉足其他区域,发展速度也明显因此受抑。 有业内人士对此分析,从表面上看,多样化中式快餐难以跨区域发展是因原材料难以统一,但实质上是快餐标准化执行不到位的一种折射。这种情况在中式快餐跨区域发展时表现明显,但其实也在无形中制约着品牌的本土化发展。中式快餐仍难做到标准化和多样化两全,中式快餐产品较为丰富,在标准化方面相对较难把控,因此目前发展十分局限。5 中式快餐的标准化之路标准化对于连锁企业来说,等同于产品模型与制造型企业的关系。只有确定一个模型,才可以不断复制。观察洋快餐,可发现它将每道工序和流程量化。中餐企业如果也把每道菜流程化、数量化,培训没有厨艺经验的人,也可做出一道相对稳定的菜。但许多企业的标准化进程并没有质的突破,只是实现了把一个人培养成厨师的标准化,依然离不开厨师,菜品仍然存在波动,连锁发展仍然受到限制。中餐和西餐食物存在巨大差异,这就决定了它们的烹饪设备、生产流程、管理方式会有很大差异。中式快餐要发展,必须创造性地进行自己的标准化。 洋快餐标准化的根本秘诀不在于流程,而在于设备。有了匹配产品特征的标准化设备,只需要培训几分钟就可以让新员工上岗,这样才能真正摆脱厨师的束缚。中式快餐标准化创新的关键,就是发明自己的设备。如“真功夫”的迅速崛起,不但让“洋快餐们”意外,也让中餐业界觉得不可思议。“真功夫”在攻克“标准化”上走的是非常规路线。自1997年研发出电脑程控蒸汽柜后,“真功夫”对中式快餐的标准化与创新一直苦心研究,总结出“真功夫”的4项递进标准化:标准化的关键创造设备与用具;标准化的深化从操作标准化到管理标准化;标准化的广化从店面标准化到全公司标准化;标准化的动力问题管理网。中式快餐要根据目标消费群定位产品,再将特有的产品分成不同的生产岗位,配置不同的岗位设备与用具,进而设计各个生产操作流程、管理流程。一旦生产操作流程、管理流程标准化,这就进化到标准化深化阶段。完成了深化,中式快餐就可从单店往多店发展,从小型企业往大型企业发展。生产操作流程标准化与管理标准化的形式,可以向外国先进快餐企业学习,但具体内容却要靠企业自主创新。对中式快餐企业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商场如战场”。如果把店面看作是战场,那么,中式快餐的战争胜败很可能不在于战场,而在于之前的谋划与筹备。因此,要从店面的标准化,推广到后勤供应标准化、各支援部门标准化。这个非常庞大的标准化系统工作,我们称之为标准化广化。从创造设备与用具,到标准化深化与广化,过程艰辛、复杂、细微。而且,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市场会变,产品也会变,标准化会因环境而变化。如何不断完善呢?毫无疑问,标准化是制约中式快餐发展的首要瓶颈。但中式快餐要发展,又远不止标准化一个瓶颈。由于中国快餐市场起点高、市场增长快、市场规模大,据专家预测,中式快餐发展还将面临人才瓶颈和战略瓶颈。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市场竞争,刚刚起步的中式快餐企业,尤其是还停留在“前店后厨”阶段的本土快餐,必须尽快攻克“标准化”瓶颈,走出“标准化”困境。5.1中式快餐标准化的现状与特点1.中式快餐发展由感性认识向理性积累阶段转化。2.快餐的社会和行业地位得到确立,作用更加突出。3.行业与企业规模继续扩大,发展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4.西式快餐连锁企业迅速扩张,中西融合的趋势增强。5.快餐领域不断开拓创新,发展空间继续延伸拓展。6.相关行业间的联合更加深入,产业连接逐步形成。5.2 地位快餐业的发展是由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决定的,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与生活方式改善的迫切需要,是人们为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工作与生活节奏加快,家庭服务和单位后勤服务走向社会化的必然产物。5.3 作用1、快餐业是一个重要的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的产业;2、是国民经济发展和餐饮业发展新的增长点;3、是传统餐饮走向现代餐饮的突破口和先行军;4、是人们休闲消费、旅游消费、购物消费等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5、是国家扩大内需、吸纳社会就业和扩大再就业的重要渠道;6、是中国发展外向型经济和与国际餐饮市场对接的生力军。6 中式快餐与美式快餐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今,我国餐饮业这片“天”已经被形形色色的洋快餐占去了很大一块,并且还在迅速蔓延。可是,洋快餐在其本土上的发展却远不及在我国的表现,甚至是前景黯淡。为此,国外的相关研究机构深入探究,寻找解决之道,为之出谋划策。那么,他们的研究对我国是否有借鉴价值呢?我国的餐饮业究竟该怎样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6.1 数字勾勒出的我国与美国餐饮业美国本土餐饮业状况:4000亿美元美国的餐饮市场总营业额 60%快餐连锁店和全套服务式餐饮店占餐饮业营业额的比例 2%预计从现在起到2010年美国餐饮业收入的年增长率上限 相形之下我国又是何种状况呢? 从手头搜集的资料看来,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04年,我国全社会餐饮业实现营业额7486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净增1330亿元;根据初步测算,全国快餐连锁经营网点全国快餐连锁经营网点100多万个,年营业额可达1500亿元,将分别占到餐饮业的22%和20%左右,快餐行业规模继续扩大。 虽然在统计手段以及某些概念(如快餐店等)的界定等方面存在种种差异使上述两组数据之间并不具有非常严格的可比性,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看出一些端倪: 首先,从餐饮业的全年营业额来看,美国的4000亿美元和我国的7486亿人民币之间就已是4倍以上的差距,再考虑美国人口和中国人口之间的数量悬殊,不难看出我国的人均餐饮业消费几乎只有美国的1/20。即使考虑了两国经济发展阶段以及民众购买力的差异性等因素,我国的餐饮业市场规模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其次,美国的快餐营业额占餐饮业半壁以上的江山60%,而我国快餐业从网点数到营业额均只占餐饮全行业的20%左右,也许我国较之美国对快餐的定义相对狭窄了些,但不能否认,快餐在我们中国人当前的餐饮消费方面所占比例确实不可能达到与其他餐饮消费模式分庭抗礼的地步; 最后,美国2%之下的餐饮业预测增长率和我国去年21.6%的餐饮业实际增长率相比是十倍的差距,但是从快餐营业额增长的绝对数量来看,美国2400亿美元快餐业市场获得2%的增长,就增加48亿美元(约合390亿元人民币)的进账;我国1500亿人民币的快餐市场获得20%的增长也只增收300亿元人民币。简单计算,即使两国分别保持当前2%和20%的增速不变,那么我国的快餐业市场规模至少也要1516年的时间才能与美国相当。但理论上讲,我国的快餐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想要维持20%的增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我国快餐市场要想在规模扩展方面以较短的时间内赶上美国,必须赢来一次跨越式的发展。 总之,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的数字,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这样一幅图景:我国的餐饮业人均消费水平与美国相比差距明显,餐饮市场远未得到开发,依然大有可为;快餐在我国餐饮业中所占比例显著低于美国;我国快餐业正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而美国快餐业的增长则相对平缓,甚至不够乐观。从这一粗略勾勒的图景基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美国快餐业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因此市场拓展充分,规模较大且保持相对稳定,但增速放缓;我国的快餐业起步晚,还处于成长期,因此市场扩张不充分,市场潜力大,发展迅速。换句话说,当前我国快餐业的与美国相比处于完全不同的发展阶段,二者差距甚大,甚至可以说是难以相提并论。6.2 它山之石是否可以攻玉 既然中美餐饮业,或者范围更小一点中美快餐业发展阶段之间差距如此之大,那么美国人对其快餐市场的研究对于我们是否有可借鉴之处呢?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发展阶段不同的主体面对同一市场信号时,就像距离道路交通指示灯远近不同的两个人面对同一个红绿灯信号时的情况一样,过早和过晚做出反应都是不适当的。上文就是为美国快餐业亮起的一组交通指示灯,那么这些指示灯是否也可以为我国的快餐业导航呢? 我们先来看看这组指示灯究竟指示了怎样的方向。我认为主要有如下一些结论: 1. 从现在起到2010年美国餐饮业发展缓慢,预计收入的年增长率均低于2%; 2. 食物新鲜、就餐便利快捷是最新的顾客需求中,既抬高快餐业成本又相互抵触的两个方面; 3. 餐饮行业的增长有一半在快餐业中得以实现,并将主要集中在“快速便餐”即中等档次的餐饮服务领域; 4. 晚餐外用的比例将大于早餐和午餐外用的比例之和,在晚餐时的消费额也远高于其他时间就餐的消费,餐饮业的经营者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到晚餐上; 5. 在保证食物新鲜、品种丰富且服务快捷的基础上,必须实现规模化经营才能获得利润,不同类型的快餐企业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第1点的内容前文已述及,与我国情况不同;第2点可以说反映的是一些普遍存在的客观情况,在我国也同样如此;关于第3、4点的结论我国暂时还没有相应数据,第5点提到的规模化经营基于前面的结论并主要针对快餐业,因此3、4、5三个内容必须综合考虑,同时还要对“快餐”这一概念作一番辨析。从其对快餐企业的分类来看,其快餐的定义似乎比较广,就是就餐服务的提供速度较快的餐饮。因此,它才可以把快餐企业分为快速便餐店、全套服务式餐馆、超市、快餐店、便利店五类,分类标准似乎更多着眼于就餐地点的分类,中间又夹杂了服务模式的分类。这一理解显然和我们通常对快餐的概念是不太相符的。例如将全套服务式餐馆也算到快餐里的话,我们的大多数餐馆都应当算是快餐企业了。那么我国餐饮业的业内人士又是怎样认识快餐的呢?快餐就是“能方便快速食用的食品或饭菜”;“快餐有三层含义:a、它是方便快捷的食品;b、具备快速进餐的特点;c、能适应餐饮规模化发展的一种经营模式”;“快餐有很多种,主要有:传统快餐、过渡快餐、现代快餐三大快餐”。并且,该文还认为,现代快餐是有很多现代科学条件要求的, 目前上市的中式快餐,只能叫传统快餐或过渡性快餐,它们不具备现代快餐的特征,包括“洋快餐”,也只能算作现代快餐支流中的小小快餐。今后要大力发展的就是现代快餐,并把现代快餐分为定位式和移动式两种。显然两者的定义之间是有差别的。除了快餐的定义之外,对于第3、4点提到的结论,由于缺乏实际的统计数据,我无从置喙,但从一般感觉来说,假设快餐的定义是按照我们的理解(即不包括那些普通餐馆),那么晚餐外用的比例应当不会高于早餐和午餐。就在外用餐的比例而言,应当是早餐外用的比例最高,上班族和普通家庭成员都可能选择外出吃早餐;而午餐外用则多为上班族;那么这些上班族在吃了一天两顿的“快餐”之后,晚上依然选择快餐的恐怕多为无奈之举,当然这除了传统生活习惯方面的原因以外,也与当前我国快餐食品制作水平偏低有关。然而,如果将所谓“全套服务式餐馆”也列入快餐的行列,那我们看看夜晚各家人头攒动的餐馆和餐馆前排成长龙的私家轿车,显然第4条结论毫无疑问对我国也适用,只是相应的建议已经显得毫无必要,我国的餐饮业商家早已在晚餐方面全力以赴。另外,我国快餐业应当关心的内容恐怕也和美国有着天壤之别:在上文中,硝烟散去展现出来的也多数是美国本土各家规模不同、经营方式各异的同类快餐企业,至少真正登陆美国开展经营的中国餐饮品牌至今尚未听说,只有2003年的一则报道中提到东来顺已在美国进行商标注册,拟将特许加盟业务走出国外;而在我国的快餐业中,最大的竞争发生在“洋快餐”和“中式快餐”之间。正如中国快餐发展形势分析报告中所援引的数据所述,“以肯德基、麦当劳为代表的国际快餐品牌企业在我国迅速扩张,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到2004年底,中国“肯德基”达到1200家连锁店,“麦当劳”超过600家,比2000年分别增加800家和300家左右,年均开店达到200家和80家,年营业规模分别超过110亿元和60亿元,单店年均营业额在800万元以上,成为中国快餐以及餐饮行业的领头企业,对行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不断扩大”,而且还在“由中国的一、二类城市向三、四类城市延伸,由东部城市向西部城市拓展”。上述的数据中,仅“肯德基”和“麦当劳”就占据了总额1500亿元人民币快餐业市场中的170亿元,其他如“必胜客”、“比格”等比萨店,“吉野家”、“面爱面”等日式快餐店,“星巴克”等咖啡连锁店,这些占据很大市场份额的一系列洋快餐品牌都还没有加以统计,由此可见中式快餐当前所处的弱势局面。无怪乎中国经营报 2002年就已登载过一篇西式快餐套牢中国人说“从1987年到2002年的15年里,中国快餐业呈现了飞速的发展,市场形成了传统与现代、中式与西式、高档与低档快餐竞争与并存的市场格局,但是从数量和质量上来看,中式快餐的市场明显落后于西式快餐的发展。”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得出的总体结论就是:我国与美国快餐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对快餐的理解不同、餐饮消费状况不同、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同,因此,我认为给美国快餐业亮出的这组交通信号灯对我国的快餐业来讲还至少是下一个路口的指示(甚至有可能不会经过),其中的研究思路我们可以借鉴,但具体的方案性内容对我国快餐或者说餐饮业的指导意义不大。为中国的餐饮业寻找出路还是要从中国的现状出发,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和规划。6.3引玉之砖面对美国快餐这块他山之石,既然给出了一个不可攻玉的结论,那似乎就有必要掏出自己的几块砖瓦进行一番尝试(这里采用国人比较认同的快餐概念),也好为真正的美玉现世铺路:6.3.1客观冷静看待国内餐饮消费市场餐饮业市场规模是否还可以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应当画个问号。有报告显示2004年中国餐饮市场连续14年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14年前国人的购买力和消费模式与现在的确有很大差异,但14年后的今天,国人在“吃”这一方面的需求已经得到极大的满足,增长空间不会再有14年前那么大了,尽管有报告称2005-2006餐饮业预测全年营业额增长16或18;另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发展仍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快餐业的发展受到消费水平与消费能力的制约,特别是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出现一大批下岗职工,使得餐饮消费在进一步普及的过程中遭遇较大障碍;此外,近年来国家大力肃清腐败,整顿吏治,餐饮业营业额的一大来源公款消费将逐渐走下坡路;另外,普通百姓多年来养成的饮食习惯和外出就餐心理所形成的是除了宴请等少数情况,多数还是自己在家做饭吃的状况,想让人们把所有的餐饮都搬到家庭之外,很难在短期内实现。6.3.2中国快餐的成长空间在于提高质量和信誉除了国人几千年来养成的就餐习惯之外,人们不热衷于快餐的另一个原因是对快餐制作的不信任,例如卫生、营养、食品原材料的质量等。当前国内食品行业的频频爆出令消费者吃惊甚至愤怒的消息,使得人们对商家经营的食品普遍心存疑虑。按照厚黑学的说法,稀缺者得利,即:在一个普遍讲求信誉的社会中,奸邪之徒可以得利;但当整个社会的信誉度都比较低时,忠厚者就成为最后的赢家。那么,以此不太准确地类比当今的餐饮业,谁能够真正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卫生的快餐,谁就将赢得最大的消费者群。6.3.3中国的餐饮业可以只强调“消费者需要的餐饮”洋快餐对健康的负面效应近几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消费人群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崇尚返璞归真人数的上升,快餐的概念很可能作为一阵过眼烟云。如今最热衷于快餐的美国,一些快餐店也在提倡快餐慢吃了。因此作为一直有“饮食不宜过急”传统的餐饮大国,发扬自身的传统可能更容易踏上餐饮业变革的下一个浪头。6.3.4 我国的餐饮业要“以牙还牙”我国餐饮业要力争走出国门,到洋快餐的“老家”与其一争高下,在洋快餐的本土推广我们的饮食文化。作为餐饮业的无数普通消费者中的一员,也作为市场研究人员责无旁贷的义务,我就我国的餐饮业做出了上述思考,以表达对国内餐饮行业发展的一份关注,也期待各方有识之士积极为我国餐饮业的成长献计献策,早日迎来我国餐饮业的美好前景。7 中式快餐的发展和前景2007年,对于中国餐饮行业来说可谓是丰收的一年,整体市场规模成功突破1万亿元大关,并且以18%旺盛的增长速度超越2006年,继续担当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角色。然而在整个行业蓬勃发展的时候,中式快餐迸发出强势的增长势头,其营业额高达2000多亿元,占整个快餐市场将近80%的份额,年增长率近30%,远远超过了“洋快餐”增长率,引起了业内的轰动。 中式快餐行业已经进入了品牌提升和快速扩张的一个全新时期。行业规模和发展速度将会继续保持,同时市场细分化和多元化的趋势也将越来越明显,另外,行业领军品牌的规模和效益将会继续扩大,与洋巨头之间的差距也将进一步缩小。 近年来,包括“丽华快餐”、“真功夫”、“小肥羊”在内的一些业内领先企业,先后对融资进行了尝试,并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资本化是有效的手段,在现阶段,它能压缩本土快餐业的发展进程,帮助本土快餐企业打造真正强势的快餐品牌,甚至是国际快餐品牌。”已经成功获得风险投资的“丽华快餐”表示。作为国内外卖快餐的领导品牌,丽华目前已经在全国11个大中城市拥有80余家快餐配送连锁店,并率先引入包括呼叫中心在内的信息化建设,资本化是其下一步发展的战略重点。 据悉,2008年,在3000亿元的奥运需求中,奥运会带给餐饮业约200亿元的增量市场,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挑战和机遇并肩而来,对于中式快餐业来说,在经历多年摸索和沉淀后,如今正是展翅高飞的时候,利用资本化加快自身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是国际化竞争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式快餐业发展的重要阶段。 中式快餐需注重精细化发展,提高科技含量。例如,可通过提高快餐的加工和传送的自动化、机械化程度,让厨工和服务员实现坐着工作,而不是站立工作,从而降低厨工和服务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经营场地,降低中式快餐的生产成本和租金成本,提升中式快餐的市场竞争力。 中式快餐业应关注城市老年人客户群,生产适合老年人食用的快餐。老年人客户群。随着经济国际化进程与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因劳务合作、劳务外派、出国留学、派遣研修等长期出国人数增加,形成许多独居老人家庭,独居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尤其是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在家煮食偶尔忘记熄火,形成多宗火灾险情。老年人越来越需要就餐服务,但是,目前市场上各类餐厅供应的食物大部分不适合老年人食用,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的餐厅可谓是凤毛麟角。要切实解决老年人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为缺乏自理能力老人提供外出就餐服务,为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中式快餐业将发挥最重要的作用。8结语快餐是以快捷、节约、生产效率高的特点代替了传统中餐耗时、耗钱、生产效率低的弊病。且快餐也讲究融入美食,讲求健康饮食,注意营养的搭配,这就表明快餐是继承了传统中餐的优点的。那么可以说,快餐是中式饮食文化的扬长避短,是中式饮食文化的发扬光大,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的结果了。民以食为天。我国改革开放30年,餐饮业营业额增长200多倍,餐饮消费成为拉动我国消费需求增长的重要力量。其中,快餐业作为餐饮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挑战和机遇并肩而来,对于中式快餐业来说,在经历多年摸索和沉淀后,如今正是展翅高飞的时候,利用资本化加快自身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是国际化竞争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式快餐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我国快餐行业经历了10多年的卧薪尝胆,整个行业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从小草到参天大树的逐步发展壮大,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龙头企业。我国与美国快餐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对快餐的理解不同、餐饮消费状况不同、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同,但其发展过程却可以借鉴。来为我国中式快餐的特色及标准化指明方向,让我国的快餐业蓬勃发展。我认为未来的快餐可能是这样的:农业基地早上采摘有机食物原料并及时送往周边的中央厨房(有效产能),然后中央厨房在有效的时间内对这些新鲜物料进行规范化的处理使之成为可消费的快餐(超过有效时间的都做报废处理),采用最安全的包装材料分装待售与配送。另外,为了实现优质快餐的顺利销售,快餐的传播与销售渠道必须依靠最为便捷与适合的形式。最后,优质快餐的产品产量最好和需要量大致相等的。注 释餐饮业 :(catering) 是通过即时加工制作、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于一体,向消费者专门提供各种酒水,食品,消费场所和设施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业。快餐:(a quick lunch (or meal); a snack; fast food )预先做好的能够迅速提供顾客食用的饭食,如汉堡包、盒饭等。又叫盒饭。港台一带获译作速食、即食、便当等。 标准化:(standardization)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参考文献1、快餐之战 出版:数字 100 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中国快餐发展形势分析报告 著者:王家凹3、中国饮食文化 出版:内蒙出版集团4、餐饮管理 出版:郑州大学出版社 5、国外饮食文化 出版:内蒙出版集团附 录近几年,在众多产业开始出现疲软的情况下,中国的快餐业发展速度却保持着20%的增速。众多风险基金、行业专家都开始将目光盯住了中式快餐。但是,多年来,中式快餐一直被标准化所拖累。 标准化对于连锁企业来说,等同于产品模型与制造型企业的关系。只有确定一个模型,才可以不断复制。 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