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四十二中八年级物理 014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1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四十二中八年级物理 014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1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四十二中八年级物理 014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1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四十二中八年级物理 014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1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四十二中八年级物理 014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1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1-4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1【教学重点】学生经历探究各个环节;在实验中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组织调控学生有序地进行实验是本节课的难点。【实验准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学生每组需要:直尺1把、停表一块、斜面一个、木块一块、小球1个、位置标志旗3个、滴水小车一辆(见附件1)【教学过程】主 要 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导课通过观察滴水小车的运动,引入平均速度的测量。提问:从斜面上滑下的滴水小车做什么运动?你的判断依据?我们能否通过测量的方法,判断一个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的特点呢?(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为学生创设提出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学生动手实验并观察思考,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二、新课讲授: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设计、实验步骤、操作细节)为便于测量,我们把小车换成小球,思考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时做什么运动?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怎样通过测量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引导:本次探究,我们将要面临的问题都有哪些呢?大家讨论并分析一下。1.如何来设计实验?让我们围绕使实验更加方便、可靠、准确的目的来展开设计(1)关于路程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摆放事先准备好的标志旗的方法,将路程分段,探究分几段、怎样分段更合适。通过摆放让学生发现下面的问题:要划分路段,各的长度如何确定,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均分好?先短后长好?还是先长后短好?(2)关于时间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尝试性测量,来探究时间的测量方法。后两段的时间存在不同的测量法:单独测量?测量总时间后减去前面的部分?(讨论完成后再播放幻灯片,让仍有困惑的同学看)思考、讨论、大胆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各小组互相补充讨论后归纳出将小球的运动路程至少分成2段,测量每一段的平均速度并比较。思考、讨论后归纳出实验原理是什么?需要测量哪些量?怎么测量它们? 与老师共同探讨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分3段更科学,可避免偶然性 每段的长度大一些好 各段均分或先短后长的方法都可以 两种测量方法都可行 用总时间减去前一段时间的方法更方便、准确设计实验(实验设计、实验步骤、操作细节)进行实验分析论证结论: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3)关于测量工具和实验器材的选用:引导学生通过举例的方法讨论。如:用手表好还是秒表好?三角尺好还是米尺好?斜面长一些好?短一些好?倾角小一些好?大一些好?(4) 关于协作配合方面2.具体的实验步骤如何?引导学生讨论:先测量哪个量?此时需要完成哪些任务?再测量哪个量?此时需要完成哪些任务?测量路程和时间的目的是什么?下一步怎么做?求各段速度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展示温馨提示师巡回指导组织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出实验结论 合适的测量工具是米尺 斜面长一些、倾角小一些更好 一人专职下达指令,另外三人各负责一段时间的测量 同时开始计时先测路程:划分路段测量各段的长度记录各段的长度填入表格(见附件2)再测时间:测量各段的长度记录各段的时间填入表格(见附件2)计算速度,填入表格(见附件2)证明自己的猜想。所以最后一步是得出结论。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内(见附件2)(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数据的能力,并养成边实验边记录数据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学生分析数据总结实验结论交流与评估组织学生交流与评估,反思实验中出现的问题:1.操作中出现过什么失误或故障吗?2.还有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吗?3.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吗? 学生交流与评估,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反思能力,学会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养成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三、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探究活动程序总结实验各环节学生讨论梳理探究活动的一般程序四、课堂检测师巡视、讲评完成检测题见附件3五、布置作业出示思考题题目 课后完成见附件4【板书设计】1.4 测量平均速度一、提出问题二、猜想与假设:三、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五、分析与论证六、评估【教学反思】一、案例的“亮点”1. 采取了开放式实验的形式。由于课前对器材进行了改进,在路程的分段上,可以不再像课本那样只能分2段,而是也可以分成3段,并且既可以3段均分,还可以按先长后短的方法分,这样就有3种方法;在学生共同探讨出多种可行方案后,教师并不指定学生按哪一种去执行,而是将选择权交由学生,让他们取舍。这样做既可以巩固学生的探究兴趣,还可以增强他们的成就感。2. 让小球一次滚下就测量出它在各段路程上的运动时间。这一点通过我设计的让小球撞击标志小旗的方法就可以轻易实现(见附件3的说明)。以往的测量方法是让小球两次滚下,进行测量,就实质上说,是先后测量的两个运动的不同路段的时间。我认为这样做是值得商榷的。 3. 让学生用尝试实验法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法是否可行。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尝试测量来取舍自己的某一点设想。培养了学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世界观。这也让我得到了一个宝贵的经验:只要学生“在动”“在辩”“在想”,就不要怕学生乱,更不能心疼时间。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1. 提出问题再直接些更好。在教研中,有的老师提出视频导入加实验导入的方案,经课堂教学的检验是不恰当的,只用实验导入就完全可以。加入视频,要么使教学环节重复浪费时间,要么扰乱学生的思维,令学生反而困惑。2. 在转入“设计实验”的环节时,过渡语有些拖沓,只须一句话:“我们该怎样落实咱们的实验方法呢?这就需要我们对实验进行具体设计”;无需太多的铺垫。3. 实验课,学生往往很兴奋,总是利用器材来做一些与学习目标关联不大的尝试,给组织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的年龄小,对新事物总能产生兴趣,二是在多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总能激发起个别人的动手欲望。此时我采取了两个措施:降低学生的兴奋度,提前一天将器材放给学生,落实好责任人,然后任由学生去玩,在课堂上通过激励竞争的方式,引导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目标上。取得的效果很好。4. 当堂练习偏多。在教学安排的探究目标完成后,学生可能还会有自己的兴趣点,此时,剩余的时间应留给学生继续探究自己所关注的地方,所以,个人认为,就本堂课而言,设计两个练习就可以,多了反而不合适。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 滴水小车实验:在做滴水小车实验时,滴水速度快些好;斜面倾角小些好,这样,斜面上的水滴比较密集,便于学生比较;另外,若车速大,会导致后来的水滴“落地”时变成椭圆形,不利于目测水滴间距。2. 标志旗的形状:标志旗的形状一定要修剪成倒梯形,以免底座阻挡它的晃动,进而影响了小球的速度。3. 斜面的坡度: 关于课本中所述的“保持斜面很小的坡度”,经课堂教学证明,斜面长120cm,木块的厚度2cm以内最为合适。此条件下小球通过整个斜面的时间可达4s以上,这样每段时间的测量就变得方便多了,也为把路程分为3段,进而实现开放式实验奠定了基础。4. 小球的选择:选择5mm直径的小球,通过上述斜面的时间略大于4s;选择10mm直径的小球通过上述斜面的时间略大于3s,所以小球的直径小一些更好。附件1:1.滴水小车结构图2.标志旗的操作说明图:一人下达指令,三人各自负责一个标志旗,小球滚下时撞击到标志旗,会使标志旗晃动,学生看到自己负责的标志旗晃动时就停止计时。于是:tbc=t2-t1 tcd=t3-t2位置标志旗彩纸橡皮塞大头针开始!12693a12693tabb计时112693tadd计时312693tacc计时2附件2收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路程(cm)时间(s)时间 (s) 速度 (cm/s)sab=tab=tab=vab=sbc=tac=tac-tab=vbc=scd=tad=tad-tac=vcd=附件3:课堂检测1. 在收集证据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收集的数据是不合理的,这个数据是 (可以、不可以)修改的,应该根据所得的数据,分析 ,纠正错误。2.某班同学在用皮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计时员记录了王军同学跑步通过10m、20m、30m、40m处的时刻,并记录在下表中。路程s/m10203040时间t/s2545.56.5根据上面数据,计算出王军同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为 m/s 。(2)从10m处到20m处的平均速度为 m/s 。(3)从20m处到40m处的平均速度为 m/s 。 (4)在这40m内王军同学跑步做的是 运动答案:1.不可以 原因 2.(1)4 (2)5 (3)8 (4)变速附件4:思考题1.为了“探究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给你提供了如图210所示的装置和停表、刻度尺实验时,使斜面保持适当的坡度,金属挡片分别放在斜面底端和斜面中点,把小球放在斜面顶端滑下,探究小球沿斜面下滑时通过前半段路程和通过全程的速度是否变化图210(1)要完成这实验探究,必须收集的有效测量数据有哪些?(自行设计出数据表格)16:31:44 420km/h 430km/h(2)根据公式计算小球的速度,判断小球的速度是否变化。2. 上海磁悬浮列车试乘记运行于上海郊外的磁悬浮列车于2003年9月30日重新面向公众开始试运营。(图2-11)列车起动后,加速相当迅速。车内安装了速度计,出发后不到1分钟时速就已超过200km.之后,虽然感觉加速的速度稍有放缓,不停增长的速度计的数字则告诉人们速度仍在持续增加。到底要加速到多快呀?正这么想着,此时显示出时速的速度计数字终于停止变动(图2-12)。到了这么快的速度,身体上已经根本无法感受出时速到底有多少,只有快极了的感觉。不过,在与高速公路并列行驶过程中看到汽车迅速向后逝去时,才体会到磁悬浮列车的实力。时速在最大处保持近1分钟后,开始减速到200km的时速时,感觉到周围景色的流动也开始放慢。但如果看到列车近旁的话,高速公路上的汽车还是像飞一样向后滑去。就在于这种感觉中,慢慢地看到了上海的空中大门浦东国际机场。轨道全长约为30km,仅仅8分钟时间就穿越了这段距离,让人感觉只是一瞬。1 加点部分的文字,使作者体会到磁悬浮列车的实力。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实际上作者在描述的过程中以 为参照物, 是运动的。2 根据图2-12所示,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