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河南省洛阳市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河南省洛阳市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河南省洛阳市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4页
河南省洛阳市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洛阳市第十一中学2012-2013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明以食为天”我们的先民种植的是( )a、粟和小麦 b、水稻和小麦 c、水稻和玉米 d、水稻和粟2、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时,提到“黄河流域”、“粟”和“半穴居式”房屋。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3、西周宗法制的基础是a.血缘关系 b.嫡长子继承制 c.授民授疆土 d.禅让制4、从夏、商、西周三代的覆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国君应该a.重视教育 b.勤政爱民 c.发展经济 d.增强军事力量5、春秋时期,与齐桓公称霸中原有密切关系的政治策略是a.退避三舍 b.尊王攘夷 c.卧薪尝胆 d.围魏救赵6、在下列诸侯国中,既属“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是a.吴国 b.晋国 c.齐国 d.宋国7、综合对下列两幅图片的理解,可以说明的最佳主题是a. b.战国争雄 c.政权分立 d.秦的统一8、某同学利用右边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a.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b.西周推行分封制c.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d.西汉强化监察制度9、小明去中医院看病,医生采用望闻问切的方法为他诊断疾病,历史上最早使用此方法的医生是a、李时珍 b、张仲景 c、华佗 d、扁鹊10、刘秀的贡献是a.匡扶汉室,建立蜀国 b.隆中对策,三分天下c.建立东汉,光武中兴 d.辅佐吴国,春秋争霸11、下列物产中,有些是从西域传到中国的,它们是a. b. c. d.12、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人口增多 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1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统一国家的建立 d.政权分立和民族大融合14、2011年3月,中国历史博物馆将馆藏青铜国宝“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该鼎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的青铜器铸造水平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汉朝15、将下列图示文字按汉字演变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16、战国末期,主张“君主应凭借权力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以巩固君主地位”的思想家是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孙子17、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18、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19、人们常用“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来称赞a、秦始皇陵兵马俑 b、王羲之的书法 c、顾恺之的绘画 d、云冈石窟的雕像20、假如你要查询我国最早的数学资料,你应该查阅下列哪一名著a、九章算术 b、缀术 c、齐民要术 d、水经注二、组合列举(本大题共2小题;第21小题每题1分,第22题每空1分,共12分)21、我国古代诸多著名战役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1)武王伐纣关键战役是 (2)项羽击败秦军主力的关键战役是 (3)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关键战役是 (4)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关键战役是 22、请把下列朝代前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方框内。西晋 西汉 东晋 南北朝 秦 东周 商 西周 三、辨析改错(6分)23、辨别下列说法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如有错误不改正则不得分。【 】(1)炎帝和皇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改正:【 】(2)中国历史上正式建立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的。改正:【 】(3)少林寺是中国内地第一座佛教寺庙。改正:【 】(4)按照许慎说文解字构字法的说明,“林”是一个会意字。改正:【 】(5)墨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改正:【 】(6)420年,刘裕建立宋朝,定都建康,南朝开始。改正:四、材料解析(本题共2小题,第24小题10分,第25小题14分,共24分)24、读图后,回答问题。(1)请给这幅图取一个恰当的名字。(2分)(2)图中的a、b、c表示三国的都城。请仔细阅读后,在下列表格中正确的位置填出三国的国名、都城和建立者。(每空1分,共8分)国名都城建立者魏a b c 25、认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法令规定: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遣官吏治理。编定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材料二: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请回答:(1)判断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是中国历史上哪次改革的措施?(4分)(2)材料一的改革中有一项内容确定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请写出这项内容。(2分)材料二的改革者为了推进改革将都城迁往何处?(2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材料二的改革在当时各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4)请你谈一谈材料中的两次改革对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2分)五、分析探究(18分)26、某校七年级(10)班针对“南方经济的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探究学习,请你参与。【人口南迁】从东汉末年起,许多官民陆续南迁,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动高峰。(1)发生这次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2分)(2)北方人口往南移动范围极广,主要方向有:西线进入地区;东线进入到今地区;中线进入今天两湖和江西地区。(4分)【经济开发】史明智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构建了下面的知识框架体系,其中有四处缺失。江南经济开发农业 商业形成江汉等三个先进的农业经济区岭南农业的初步开发 出现了农产品商品化的倾向有许多手工名特产品享誉一时 造船业发达,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出现一系列商业城市,商业繁盛。 海上贸易是一大特色,向东到高句丽、百济、新罗、日本,向南至天竺、波斯、大秦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六朝时期a、手工业 b、广州和鄮县是新崛起的海外贸易港口城市c、丝织业的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d、犁耕的推广和改进,实行稻麦两熟制等(3)以上abcd四项是缺失的四处内容,其中处应填项处应填项处应填项处应填项(8分)【关系分析】(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人口南迁与南方开发两者之间的关系。(4分)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 七年级历史试卷参考答案(华师大版)二、组合列举(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6、(1)牧野之战(2分) (2)巨鹿之战(2分)(3)官渡之战(2分) (4)赤壁之战(2分)17、按顺序依次为:(每空1分,共8分)三、辨析改错(6分)18、(1)【】皇帝改为黄帝(1分) (2)【】(1分)(3)【】少林寺改为白马寺(1分)(4)【】(1分)(5)【】墨子改为韩非子(1分)(6)【】(1分)四、材料解析(本题共2小题,第19小题14分,第20小题8分,共24分)20、(1)材料一:商鞅变法(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