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河南省洛阳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河南省洛阳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河南省洛阳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河南省洛阳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洛阳市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第i卷 阅读题注意: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偏倾与活力张岱年中国文化是世界三大文化体系之一。在上古时代,中国的先秦文化,西方的古希腊文化,印度的古代文化,各自独立发展。各以其辉煌的成就对后代有深远的影响。如果以先秦文化与古希腊文化相比,中国的老子与希腊的赫拉克利特同为辩证法的创始人。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与苏格拉底具有同样的历史地位。中国缺乏欧几里得几何学那样的严密的几何学体系,但是在代数学方面具有较大的成就。到两汉时代,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与医学渐臻成熟,天文学上的浑天说与西方托勒密天文学的理论可以说互有短长。内经中的医疗学说直至现在仍发挥着治病保健的实际作用。中国古代在哲学、科学、艺术各方面的丰硕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众所周知,中国中古时代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四大发明。中国中古时代的科技发明传到西方以后,对于西方近代文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中国本土却没有起这样的作用。西方文化,在15、16世纪以后突飞猛进,中国落后了。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主要在于明清时代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加强及其对于文化学术的高压政策。详言之,明清专制政权对于文化学术所采取的高压政策是中国近代落后的近因;此外还有其远因,其远因主要在于秦汉以来中国文化发展演变过程中所出现的几次严重的偏倾。当然,文化发展的迟速,归根到底决定于经济条件。中国长期没有从自然经济中走出来是文化落后的根本原因。这里姑且从政治和文化本身立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儒、墨、道、法、名辩、阴阳诸家各有所长,相互补充,呈现出文化学术全面发展的盛况。到了秦汉以后的中古时代,文化学术出现了儿次偏斜现象。第一次偏斜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第二次偏斜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三次偏斜是明清两代采取了严酷的文化专制主义政策,从而遏制了文化学术自由发展的机运。近年一些论者论述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往往苛责一些思想家,而忽视专制帝王的严重罪责。实际上,中国近代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近古时代的君主专制制度及其遏制学术自由的文化专制主义政策。在战国时期,儒墨并称“显学”。汉代独尊儒术,显学之一的墨学中绝了,从整个文化体系来说,可以说“一条腿”残缺了。唐代儒、释、道三教并尊,但佛老都属于消极思想,并不能弥补墨学中绝后所遗留的空缺。明清实行文化专制主义政策,严重限制了学米思想的正常发展,对于传统文化仅存的“一条腿”又套上了绳索。中古文化向近代文化转换的契机受到了阻遏,于是逐渐落后以至远远落后了。(节选自张岱年自选集)1.下列对文化学术中的偏斜现象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学术中的偏斜现象指的是中国中古时代的科技发明被西方用于促进发展,反而令中国落后的现象。b.文化学术中的偏斜现象指的是中国长期没能从自然经济中走出来,客观上决定了文化发展迟缓的现象。c.文化学术中的偏斜现象指的是中国中古时代的统治者过分抑制或推祟某种文化而遏制学术自由的现象。d.文化学术中的偏斜现象指的是儒、释、道未能得以均衡发展且不能弥补显学中绝后所遗留的空缺的现象。2.下列对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近代落后的近因是明清时代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的同时又对文化学术自由施行了高压政策。b.中国近代落后的远因是秦汉以来社会经济持续低迷且文化发展演变过程中出现了几次严重的偏倾。c.中国近代落后的主因是中国近古时代强化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在文化领域施行专制主义政策。d.中国近代落后在文化方面的原因是学术思想发展受到专制主义政策的严重限制,阻遏了转换的契机。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上古时代的世界三大之化体系虽然没有进行文化交流,但都以其各自独立的辉煌成就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b.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但中国文化在先秦、两汉时期,在哲学、数学、天文学方面都领先于西方文化。c.墨学在先秦时期和儒术同为“显学”,到了汉代终结了“显学”地位,这是汉代独尊儒术的人为因素造成的。d.百家争鸣时代的中国文化学术得到了全面发展,如果后世没有统治阶级的强烈遏制,中国未必会远远落后。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汙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汙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周会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世衰道徽,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会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于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诗云: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无父无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节选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下)注菹:多水草的沼泽地。宫室:此指民居。闲:捍卫。承:抵御。膺:惩罚。诐行:偏邪不正当的行为。三圣:即上文所提到的禹、周公、孔子。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邪说暴行又作 作:兴起。 b.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 相:承相。c.孔子惧,作春秋 惧:忧虑。 d.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距:抵制。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孟子所认为的社会大道败坏的一组是(3分)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子弑其父者有之 罪我者其惟春秋乎诸侯放恣,处士横议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距杨墨,放淫辞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说暴君毁坏民居做池沼,废弃农田做园苑,使得民不聊生,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暴君,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民本”思想。b.孟子得出结论:荒谬的学说从人们的心里产生出来,会危害工作;从工作中产生出来,会危害政治。他坚信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c.大禹制服洪水,周武王诛灭残暴的殷封王,孔子写作春秋,他们都为安定天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孟子决心继承他们的事业。d.孟子对别人所说的他喜好辩论断然否认,表示自己想去端正人心、破除邪说、反对偏颇的行为、批驳错误的言论,是迫不得已。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5分)(2)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葛溪驿 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8.这首诗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5分)9.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l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可谓好学也已。”(论语)(2)邻国相望,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止于至善。(大学)(4)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 。”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人间词话)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我怎样读论语 废名从前我立志做艺术家,喜欢法国弗禄倍尔以几十年的光阴写几部小说,我也要把我的生命贡献给艺术,在北平香山一个贫家里租了屋子住着,专心致志写一部小说。我记得有一天我忽然有所得,替我的书斋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常出屋斋”。因为我总喜欢在外面走路,无论山上,无论泉边,无论僧伽蓝,都有我的足迹,不在家里伏案,而心里总是有所得了。而我的书斋也仿佛总有主人,因为那里有主人的“志”。那里静得很,案上有两部书,一是英国的莎士比亚全集,一是俄国的契诃夫全集英译本,都是我所喜欢读的。有一天我正在山上走路时,心里很有一种寂寞,同时又仿佛中国书上有一句话正是表现我这时的感情,油然记起孔子的“鸟兽不可与同群”的语句,于是我真是喜悦,只这一句话我感得孔子的伟大,同时我觉得中国没有第二个人能了解孔子这话的意义。不知是什么原故我当时竟能那样的肯定。是的,到现在我可以这样说,除孔子而外,中国没有第二个人有孔子的朴质与伟大的心情了。孔子的“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欤而谁欤”的话,完全是生活的,同时也就是真理,令我感激欲泣,欢喜若狂。孔子这个人胸中没有一句话非吐出不可,他说话只是同我们走路一样自然要走路,开步便是在人生路上走路了,孔子说话也开口便是真理了,他看见长沮、桀溺两个隐士,听了两人的话,便触动了他有话说,他觉得这些人未免狭隘了,不懂得道理了,你们在乡野之间住着难道不懂得与人为群的意思么?恐怕你们最容易有寂寞的感情罢?先生不恰恰是教给他们一个道理么?百世之下乃令我这个狂者之流,识孔子为不足观的,崇拜西洋艺术家的,忽然懂得了,懂得了孔子的一句话,仿佛也便懂得了孔子的一切。我记得我这回进北平城内时,曾请友人冯至君买何晏论语集解送我。可见我那时是完全不懂得中国学问的,虽然已经喜欢孔子而还是痛恶程朱的,故读论语而决不读朱子的注本。这是很可笑的。抗战期间我在故乡黄梅做小学教师,做初级中学教师,卞之琳君有一回从四川写信问我怎么样,我觉得很难答复,总不能以做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回答朋友问我的意思,连忙想起论语“学而”一章,觉得有了,可以回答朋友了,于是我告诉他我在乡间的生活可以学而一章尽之,有时是“不亦说乎”,有时是“不亦乐乎”,有时是“不亦君于乎”。“有朋自远方来”的事实当然没有,但想着有朋自远方来应该是如何的快乐,便可见孔子的话如何是经验之谈了,便是“不亦乐乎”了。总之我在乡间八九年的生活是寂寞的辛苦的。我确实不觉得寂寞不觉得辛苦,总是快乐的时候多。有一年暑假,我在县中学住着教学生补习功课,校址是黄梅县南山寺,算是很深的山中了,而从百里外水乡来了一位小时的同学胡君,他带了他的外甥同来,要我答应收留做学生。我当然答应了,而且很感激他,他这样远道而来,我哪里还辞辛苦。要说辛苦也确是辛苦的,学生人数在三十名左右,有补习小学功课的,有补习初中各年级功课的。友人之甥年龄过十五岁,却是失学的孩子,国语不识字不能造句,算术能做简单加减法,天资是下愚。战时山中没有教本可买,学生之中也没有读九九歌诀的,只此友人之甥一人如此,故我拿了一张纸抄了一份九九歌诀教给他读。我一面抄,一面教时,便有点迁怒于朋友,他不该送这个学生来磨难我了。这个学生确是难教。我看他一眼,觉得他倒是诚心要学算术的。连忙我觉得我不对,我有恼这个学生的意思,我不应该恼他。连忙我想起论语一章书:“子曰:有教无类。”我欢毒赞叹,我知道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了。这章书给了我很大的安慰。我们不从生活是不能懂得圣人了。朱子对于这章书的了解是万不能及我了,因为他没有这个经脸。朱注曰,“故君子有教,别人皆可以复于善,而不当复论其类之恶矣。”这些话都是守着原则说的,也便是无话想出话来说,近于做题目,因为要注,便不得不注了,论语的生命无有矣。1948年(选自度名集,有删改)1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孔子“鸟兽不可与同群”的话语是有感于长沮、桀溺两个隐士的话而说的,他说出了生活中的真理,在作者心里产生了共鸣。b.作者在与卞之琳的切磋中明白了他要来看望自己的意思,从而感受到有朋自远方来的快乐,认识到孔子的话是经验之谈。c.胡君已过十五岁的外甥因为失学,国语、算术基础都很差,天资也不佳,给他补习功课的作者却以“有教无类”安慰自己。d.作者本来喜欢的是外国文艺,后来因为受到论语的启发,所以放弃了原来做艺术家的志向,转而一心研究中国学问。e.文章紧扣题目,选取了几个生活片段,叙述作者学习论语的过程和方法,真切的体验避免了对论语的泛泛解说。12.文章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13.文章前文说读论语而不读朱子的注本很可笑,结尾说朱注使“论语的生命无有矣”,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6分)14.作者解读论语的方法对你解读中国文化经典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第卷 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a.絜矩(xi) 刍荛(yo) 仁者乐山(yo) 一言偾事(fn)b.芜秽(w) 俨肃(yn) 无稽之谈(j) 曲肱而枕(gng)c.潢潦(lio) 谏诤(zhng) 矫揉造作(jio) 罄其狂瞽(qng)d.襟裾(j) 诋诃(h) 鲜克有终(xin) 箪食壶浆(s)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一段时间,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雾霾天气,北京更是多次遭遇雾霾侵袭。如果我们认为不足为训,随着空气污染的日益加剧,灾害会更加严重。b.体坛风云人物颁奖典礼上,中国男子游泳奥运冠军第一人孙杨获最佳男运动员奖,无独有偶,游泳队叶诗文获最佳女运动员奖。c.一些法学专家认为,警方加强危险品的检查是必要的,但是,过犹不及,一旦超越了必要的限度,也会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d.“铁道部拆分后,票价会不会涨?人事会怎么安排?”肩扛摄像机、手持话筒采访“两会”的小学生记者煞有介事,提问很专业。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12月16日,央视著名主持人柴静新书看见在首都图书馆首发,央视名嘴白岩松、崔永元以及读库主编老六到场,变为一场诙谐幽默又颇具深意的文化盛宴。b.自1月1日起施行的“闯黄灯扣6分”的新交通规则在民间引发争议,虽然后来公安部下发通知表示对闯黄灯者暂时以教育为主,但不少业内外人士都表示朝令夕改有损法律的权威性。c.京广高铁于2012年12月26日全线开通运营,这条大动脉连接的大都是主要的金融中心和大型城市。d.春晚结束后,央视官方微博启动“评选流行语”活动,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打败你的不是天真,是无鞋”,“都是千年的狐狸,玩什么聊斋”等当选。18.下面是关于“名人故里之争”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出画横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字。(5分)在文化遗产开发中出现的严重问题和不良现象包括:打着传承名人文化的旗号争夺名人故里,表面看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实际上是 ,名人故里之争对于中华遗产经济价值的过度追求,已然将文化遗产商品化。兴建假文物,对文化遗产进行不恰当的商业利用和运营,过度的商业炒作和破坏性开发, ;盲目举办祭拜活动,缺乏严肃性,造成传统文化内涵被严重扭曲。一些地方肆意炒作负面文化现象、历史人物和文艺形象,产生了 ,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19。请仿照画横线的例句,以“慎独”为话题再写两个句子,与原句构成排比句。(6分)君子必慎其独也。什么是慎独?慎独是苏武在荒芜人烟的北海牧羊时的手持汉节心系故国,慎独是慎独是_,慎独是_。五、作文(6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五灯会元记载: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者决定迁移庙址。在迁移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豫通大师答一偈子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既诚我心,是诚我佛。”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洛阳市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c(a项,西方利用中国中古时代的科技发明而取得发展本身并不是文化学术中的偏斜现象,而且令中国落后的也不是中古时代的科技发明。b项,自然经济导致文化发展迟缓不是文化学术中的偏斜现象,而是中国近代文化落后的原因。d项,儒、释、道未能得以均衡发展叙述与原文的“并尊”有出入,且其只是唐代的现象,并不足以代表整个文化体系的偏斜。)2.b(“秦汉以来社会经济持续低迷”在原文中没有依据,属于主观臆断。)3.b(“中国文化在先秦、两汉时期,在哲学、数学、天文学、医学方面都领先于西方文化”不合文意,原文第一段比较了中国先秦时期、两汉时期的文化和西方文化,第一,这里说的中国文化的成就是各个时期的成就,不是两个时期都有的成就,第二,这里说的是每个时期中西方文化各有短长,不是中国文化都领先。)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4.b(相:辅佐。)5.d(都符合题意。其他三句都不能表明孟子认为社会大道败坏:意思是天下时而太平,时而动乱,并非单方面说社会大道败坏;是孔子的话,他说可能有人因为他写春秋而责怪他;意思是抵制杨墨的学说,批驳错误的言论,这些正是孟子想做的。)6.c(“以承三圣”中的“三圣”指的是禹、周公和孔子,所以该项“周武王诛灭残暴的殷纣王”应该换为“周公兼并夷狄、赶走猛兽”。)7.(1)水患既已解除,害人的鸟兽也没有了,这样以后百姓们才能够在平原上居住。(远:远离,解除。消:消除,没有。鸟兽之害人者:定语后置,害人的鸟兽。以上三处翻译正确各1分,句子大意通顺2分。)(2)杨墨的学说不破除,孔子的学说就无法发扬,这就是荒谬的学说欺骗了百姓,阻塞了仁义的道路。(息:消灭,破除。著:发扬。诬:欺骗。以上三处翻译正确各1分,句子大意通顺2分。)参考译文:公都子说:“别人都说夫子喜好辩论,请问是为什么呢?”孟子说:“我难道喜好辩论吗?我是不得已啊!社会产生很久了,时而太平,时而动乱。在尧的时候,洪水横流,在中土泛滥,龙蛇在大地上居处,民众无处安身,低处的人筑巢、高处的人挖洞。于是派禹去治理,禹掘地引水注入大海,把龙蛇驱赶到泽地,水沿着地上的沟道流动,这就是大江、淮河、黄河、汉水。水患既已解除,害人的鸟兽也没有了,这样以后百姓们才能够在平原上居住。“尧、舜去世以后,圣人之道逐渐衰微。暴君接连出现,毁坏了居室来做池沼,使民众无处安息;废弃了农田来做园苑,使民众不能谋生。邪说、暴行随之兴起,园苑、池沼、草泽增多并招来了禽兽。到了殷纣时,天下又大乱了。周公辅佐武王诛杀殷纣、讨伐奄国,与这些暴君征战了三年,把飞廉追逐到海边处死,灭掉的国家有五十个,将虎、豹、犀、象驱赶得远远的,天下的民众都非常喜悦。周室衰微,正道荒废,邪说、暴行随之兴起,臣属杀害自己君主的事出现了,儿子杀害自己父亲的事出现了。孔子为之忧虑,写作了春秋。春秋所记述的是天子的事,因此孔子说:将使世人了解我的恐怕只有春秋了,将使世人责怪我的恐怕只有春秋了。”圣王不出现,诸侯肆无忌惮,在野人士横加议论,杨朱、墨翟的言论充斥天下,世上的言论不属于杨朱一派便属于墨翟一派。杨家主张为我,是不要君王;墨家主张兼爱,是不要父母,不要父母、不要君王就是禽兽。公明仪说:厨房里有肥肉,马厩里有肥马,而民众却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人,这是带领野兽去吃人。杨墨的学说不破除,孔子的学说就无法发扬,这就是荒谬的学说欺骗了百姓,阻塞了仁义的道路。仁义被阻塞就是带领野兽去吃人,人们将会相互残杀。我为此感到忧虑,所以捍卫先圣的准则,抵制杨墨的学说,批驳错误的言论,这样主张邪说的人就无法兴起。荒谬的学说从人们的心里产生出来,会危害他们所做的事情;从所做的事情里产生出来,会危害他所施行的政务。圣人即使再度兴起,也不会改变我的结论。“过去禹制服洪水使天下太平,周会兼并夷狄、赶走猛兽使百姓安定,孔子写作春秋使作乱的臣属、不孝的儿子害怕。诗说:攻击戎狄,痛惩荆舒,无人敢于抗拒我。不要父母、不要君王,是周公所要惩罚的。我也想去端正人心,破除邪说,抵制偏颇的行为,批驳错误的言论,来继承三位圣人。我难道喜好辩论吗?我是不得已啊!敢于抵制杨墨学说的人,就是圣人的门徒。”8.首联描绘了一幅秋夜宿旅清寂冷落的画面。秋天的深夜,天边缺月,暗淡无光;旅舍的床边,一盏油灯,半明半暗。无论是月色还是灯光,都不是皎洁明亮,而是一片昏惨暗淡,表现出旅舍中的冷清寂寥。(3分)这为后面的抒情描写渲染了环境气氛。(2分)9.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2分) 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1分) 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1分) 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将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1分) 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1分)10.(1)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2)鸡犬之声相闻 (3)在亲民 (4)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c项,作者先是迁怒与朋友,有恼这个学生的意思,然后想起“有教无类”才欢喜赞叹。 b项,“在与卞之琳的切磋中”和“明白了他要来看望自己的意思”错,文中说“卞之琳君有一回从四川写信问我怎么样”,他们没有“切磋”,也没有表现“他要来看望自己的意思”。 d项,“放弃了原来做艺术家的志向,转而一心研究中国学问”在文中没有确切的依据。)12.第一段写总喜欢在外面走路,引出下文在山上走路时对孔子“鸟兽不可与同群”语句的感悟;写走出书斋,总是心有所得,为下文在生活中、在行动中感悟论语作铺垫。写从前对西洋艺术家崇拜,与下文自己这个崇拜西洋艺术家的狂者之流懂得孔子、理解中国学问中的真理后的感激和欣喜相对照、呼应。(每答对一点给2分)13.不矛盾。(2分)前文意思是,要读论语做学问,不能因为不喜欢程朱而不读朱注;(2分)结尾的意思是,朱注不是来自自身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