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八中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河南省洛阳八中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河南省洛阳八中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河南省洛阳八中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河南省洛阳八中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洛阳八中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区别于彼得一世改革的根本点是 a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 b维护了贵族地主的利益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提供了对外扩张的条件2亚历山大二世在结束克里米亚战争后坦言:“现存的农奴制不可能一成不变。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他为“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所做的准备包括( ) 借助舆论力量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改革阻力成立农民事务委员会负责农奴制改革组织讨论改革草案并拟订改革法令于19世纪初颁布法令让农民付赎金获得土地和自由 a b c d3西晋时,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图中阴影部分代表哪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地区 a匈奴族 b羌族 c鲜卑族 d氐族4观察下图,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 部分土地所有制形式是(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农民土地所有制c沙皇政府国有制d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5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英国加入对俄国作战并发表声明:“如果不在多瑙河挡住俄国人,我们将不得不在印度河阻挡他们。”结合史实对英国这段声明的分析,正确的是( )俄国入侵土耳其,企图把势力扩张到地中海地区英国加入对俄作战,是为了帮助土耳其抵御俄国的侵略俄国入侵土耳其,严重威胁了英国在中东等地的殖民利益英俄在争夺土耳其问题上诉诸战争,是两国长期争霸矛盾激化的结果a b c d6列宁在“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中指出:“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知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克里木战争的失败c西方殖民统治的加强 d农奴的反抗斗争719世纪初,俄国生铁产量曾一度居世界首位,但到19世纪中期,俄国工业已明显落后于西欧,主要原因是( )a腐朽农奴制的阻碍 b自由劳动力的缺乏c工业资金的匾乏 d交通运输的落后8.19世纪四五十年代,俄国知识分子对国家现状和未来发展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下列主张属于改革派的是( )a进行自上而下的变革 b由农民和地主之间自愿协调c无条件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d解放农民,由农民向地主赎买份地9.下列改革方案中,最符合俄国历史发展需要的是( )a增加对农奴和土地的控制 b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c分给农民土地,但农民需要服役 d把土地分给农奴,不需要农民服役10下列推论属于哪种情况( )大前提:农奴制改革是在封建地主的主持下进行的小前提: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结论:农奴制改革是封建性质的改革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d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11.19世纪晚期,俄国农村中阶级分化加剧,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俄国( )a农村封建残余势力仍很强 b农业资本主义成分迅速增长c农奴制残余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d农村出现了大批雇佣劳动力12沙皇政府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突出表现为( )a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b选举资格有严格的财产限制c在村社之上建立乡级行政机构 d地方掌握实权的行政官僚由沙皇任命13在司法制度方面,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规定不包括( )a废除了原来接等级审判的制度 b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c实行公开审判 d农民受到了公正的待遇14.(2010年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下列中外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有( )商鞅变法 王安石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a b c d15(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卷,17)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16.(2008武汉市9月新高三起点调研)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 )a“废藩置县”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17.在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的下列规定中,具有封建性特点的是( ) a万世一系的天皇总揽统治权 b天皇不得以诏令改变法律 c天皇是军队的统帅 d臣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基本人权18.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生计。”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日本的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 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c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地位、实力有所上升 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的阶级基础19. 王安石变法期间,“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什么法的实施( ) a保马法 b将兵法 c保甲法 d设军器监20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统治危机加剧,主要表现在( )国门被打开,陷入了半殖民地的危机中 农民和贫困市民起义不断部分中下级武士和大名反抗幕府统治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a b c d21近代日本从锁国到开国的思想转变中,哪些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 )洋学的传播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形成改革派黑船来航a b c d22“黑船事件”和下图事件客观上对日本产业的积极影响是( )西方商船把大量的商品运进日本a议定关税 b日本能获得欧美国家的廉价工业品c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d使日本社会更加动荡23.日本的福泽谕吉强调说:“一国之独立,基于一身之独立;一身之独立,求学问为急务。”在此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推行了( )a“殖产兴业”政策 b废除了旧体制 c“文明开化”政策 d进行军事改革24造成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军国主义盛行和积极向外侵略扩张的最主要原因是( )a日本国内市场狭小 b周围邻国衰弱 c藩阀长期垄断政权 d日本成为世界强国25. (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 b立功战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二、非选择题26、材料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魏书卷二十二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请回答:(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7分)(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4分)(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4分)27、材料一 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公元10681085年),王安石创立大学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内、上三等,初入学为外舍生,经年考月试便能逐渐升为上舍生;上舍生毕业成绩优等的可以免试授官,中等的参加殿试,下等的经吏部考试再经殿试后也可授官,从而使学校教育与仕进的结合更加紧密。 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1863年6月18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国务会议提交的大学章程,取消了教育部督学对大学的种种干预,恢复了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学自治。1864年6月14日,颁布了关于初等国民学校条例,其中规定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1864年11月19日,颁布了中学章程。 根据这个章程,中学分为古典中学和实用中学(重点学习数学与自然科学)两类。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材料三 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教育改革法令学制改变了德川时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转而重视科学技术教育。关于奖励学业的告谕,宣扬学问是立身之本,并批判了以往教育的误区:“认为学问系士人以上之事,至于农工商以及妇女则置之度外,不知学问为何物”。大力提倡教育机会均等,“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据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编著新编日本通史材料四 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其美,此我国体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乎此。一旦缓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者不独为朕忠良臣民,又足以显彰尔祖先之遗风矣。 教育敕语(明治二十三年十月三十日)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王安石变法的哪一项措施?实施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3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二世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3分)(3)据材料三,指出日本教育改革在内容和对象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有利于这些变化的政治、教育改革措施。(8分)(4)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教育改革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4分)(5)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教育与改革的认识。(2分)28、明治维新为日本的发展清除了障碍,开动了日本帝国的列车。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日本秩禄公债(废除封建特权身份的补偿金)分配状况表 金额(日圆)利率武士(18741876年)16,565,0008%大名(1877年)31,412,4055%大名和武士(1877年)108,242,7857%神主(1877年)334,0508%材料二 采用上下分权的政体,设立公会,以施公明正大的政治时,民皆怀其仁德,视朝廷如父母,万民相亲如兄弟,人和悉齐无疑。至此时,武备方面精神万备,故枪炮船舰方始成为真物,操练教阅也方始成为实用。因此即使有外患内贼也决不足患,国家永久太平,王室永久安全绝对无疑。加藤弘之邻草材料三 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汤重南等主编日本帝国的兴亡请回答:(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对日本封建贵族的影响,并指出影响其地位变化的变法措施。(7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对于日本社会的构想以及“国家永久太平”的目标没有实现的原因。(2分)(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6分)m高二历史段考参考答案(2014、3)1-10:abcbb cadbc 11-20:badcc baccc 21-25:bccca26、【答案】(1)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推行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7分)(2)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4分)(3)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4分)27、【答案】(1)措施:整顿太学。目的:为变法培养人才、制造舆论。(3分)(2)内容:扩大大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